① 我媽說真正的法國大餐要吃8個小時!!!求大神解釋怎麼吃!!
先是餐前的開胃菜,然後正菜,然後甜點。。。而且每道菜都是慢慢吃,吃完一道再上一道,所以要很久。。。但也不至於八個小時呃,一般兩三個小時吧
② 在巴黎吃法國大餐需要多少錢
吃過的最便宜的是大概二十歐元左右的,但是主要面向遊客的,但確實很不錯,在聖心教堂下面的。印象中叫la ree。菜單上也有三十歐元左右的,從八點多吃到十一點多。老闆人不錯,很多外國人都在吃,還有中文菜單。但要吃到真正的法國大餐在巴黎可能就要更貴一些了。
③ 我要法國大餐的簡介,精細一點,最好講講法國人怎樣用餐、用餐禮儀等。然後就是每一道菜,要有重點!
呵呵..樓上那位介紹的非常詳細,不過這些比較適合在非常正規的場合,真正普通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和中國一樣,沒那麼嚴肅.
我就在法國生活,我老公是法國人,我觀察到他們其實吃飯和咱們一樣,當然,他們的餐具擺放會更詳細一點,左叉右刀,上方放小勺子用來吃小杯子裝的前餐或甜點,盤子放中間,當然,如果是在餐館吃飯或到朋友家參加比較正式的聚餐,就會連抹嘴用的餐巾布一起擺放,平時就放卷大的廚房專用衛生紙,他們吃飯時也沒有計較什麼餐具盡量不要發出聲音等(除過非常正式的場合),大家吃飯也是一邊聊天一邊吃,甚至邊吃邊看電視的都有.
他們早餐就太簡單了,果醬,麵包片和咖啡或熱巧克力(喝牛奶的人很少)
午餐是比較正式的,當然工作的人就除外了,因為時間關系,他們80%的人都不回家做飯,就在外面買個三明治,在小型城市或鄉村,尤其是周末吃午飯就比較正式,通常頭餐是生菜沙拉或一碗濃湯,當然,如果去朋友家作客什麼的就回比較好,他們最喜歡用很小的玻璃杯盛食物,裡面填充蛋黃醬,三文魚丁,番茄醬什麼的弄的顏色很漂亮,不過味道真不怎麼樣,我感覺就是沒什麼實料,都是吃一些番茄醬和沙拉醬什麼的,光是些醬質調料.吃完後撤去杯子什麼的就上肉類,雞肉鴨肉牛肉什麼的,他們很少吃羊肉,我個人覺得他們做的不如咱們中國人做的,他們不會用什麼調料,就是個胡椒粉和鹽而已,然後就放到烤箱去或鍋里煎一下,他們做的雞肉鴨肉什麼的皮上的油也不煎出來,看起來濕漉漉膿糊糊的,切開後還能看到鮮血淋淋,尤其是鴨肉,裡面還是生的,吃起來一股血腥味,我感到很惡心,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是喝葡萄酒就是喝自來水(法國都是接自來水喝的),沒什麼飲料,在餐館也一樣,如果不買飲料,服務員就會給你一瓶自來水.吃完肉類就是芝士和長棍麵包了,有些人還加黃油一起吃,如果盤子有剩湯料,他們就用麵包擦盤子的湯料吃,直到把盤子擦乾凈為止.吃完麵包就是甜點了,他們的甜點還是比較豐富的,冰淇淋,蛋糕什麼的,不過他們的甜品一般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人出去買現成的.
晚飯與午飯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晚飯的頭菜基本都是濃湯,然後就和午飯一樣了.甜品通常是酸奶或水果.
④ 速求:法國的餐飲文化,法國餐廳的特點
法國的餐飲文化: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菜選料廣泛,主要偏好牛肉、禽類、海鮮、蔬菜等,特別是烤蝸牛、松露菌、蘑菇、龍蝦、鵝肝、魚子醬。
在配料上,酒、橄欖油、鮮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國人的最愛。一頓標準式法國式大餐的上菜順序主要為冷盤菜、湯類、主菜和甜品。
(4)法國巴黎大餐為什麼這么慢擴展閱讀:
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
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⑤ 吃法國大餐的步驟
法國大餐的食用順序:
第一道:開胃菜
講究一口吃,以很美味的小食品開始,刺激食慾。
第二道:冷盤和湯
選擇有冷盤(如沙拉)或湯。如果湯太熱不能喝,不要用嘴去吹,要等湯自然涼下來再喝,還有要謹記不要發出聲音,這一點和中國的飲食文化比較相通。
第三道:熱菜
首先以海鮮為主,之後是肉類。兩道菜之間會上一些冰霜,以去掉口中異味,讓食客更好地體會後面的美味。
第四道:甜點
法國大餐重視五官的享受,這也體現了法國人的浪漫情調,因此包含乳酪、蛋糕、冰淇淋、水果的甜點會非常的精緻、美味。
⑥ 為何西餐眾菜系當中,法式大餐可以脫穎而出呢
說起法國巴黎,腦海中的第一印象總是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在這樣的一個浪漫的國度,美食也難免會帶有同樣的氣息。這種浪漫的定義並不是說氣氛或者享受美食的感覺,而是認為法式大餐已經上升到一種藝術水平的浪漫。
烹飪的過程確實嚴謹、苛求、一絲不苟。雖然製作的過程是十分的嚴格的,但是製作完工的成品確實充滿了浪漫的色彩的。法式大餐在世界上的排名是西餐之首,那麼法式大餐究竟是憑借什麼樣的特點,占據著世界西餐的第一位列的?
吃法國菜是有一套標准化的使用順序的。西餐一般都是分道數上菜的,受到西餐影響的法式大餐也是如此。在食用法國菜的時候,通常是吃完一道菜,才會上第二道菜。這點是和中國菜的食用順序完全不同的,在中國上菜的順序一般是煮完就可以上了。而且在吃法國菜的時候,會根據菜品的不同,使用的餐具也會不同。在吃法國菜的時候,上菜的順序通常是服務員控制時間的,如果比較著急的話,也可以和服務員商量一下,盡早上菜。
七、結語綜上所述,法國菜的歷史悠久,而正因為如此長的時間中,法國菜得以不斷的更新改進,適合當時的流行趨勢。而法國菜,也正因為其嚴謹的製作模式和對於食材的高度重視,所以才會製作出如此精美的法式大餐。
法國菜為了適應現在的潮流,所以開始創新自己的菜品。在健康模式的要求下,使得法國菜的製作更加的貼合原生態的味道,這也是法國菜特色之一。所以說,法國菜之所以能成為第一的世界西菜,正是因為這種不斷創新自己的意識,以及對製作本身的高要求,和對食材的高要求。
⑦ 歐洲哪個國家生活節奏最慢
駕車行駛在法國的國道上,你會發現,土地成為揮灑熱情與才智的畫板,麥田中點綴著綠樹叢,色彩各異的菜蔬間種,玫瑰與葡萄為鄰……一絲不苟梳理過的土地、整齊劃一的葡萄藤,甚至田間錯落有致的圓草垛,都令人賞心悅目,讓司機的車速不自覺地減慢,將自己也融進如畫的風景中,欣賞大自然,欣賞在這片土地上悠然生活著的法國人。
生活節奏的快慢主要取決於環境和個人,如果把世界比做一個大都市,那麼法國可以說是這個都市的一個草木繁茂、曲徑通幽的花園;而講究生活質量和情趣又是法國人滲透骨髓的傳統,難怪在追求快節奏的當今世界,法國的生活節奏總是顯得比其他發達國家慢半拍。
鄉村生活勞逸兩相宜
一般而言,鄉村的生活節奏總比城市要慢些,旅遊城市比工業城市的節奏慢些。法國農民早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無論是糧食、蔬菜、瓜果和葡萄的種植,都由於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而變得省力,加上每年都有一定的休耕比例,並享受歐盟的農業補貼,所以農活對於駕輕就熟的農戶而言,不是負擔而是工作。
凡科倫夫婦的農場在塞納濱海省距費康市20公里的地方,擁有189公頃的土地,種植著小麥、豌豆、甜菜、油菜、亞麻和土豆作物,飼養著40頭牝牛。凡科倫夫婦說:「我們崇尚土地和大自然,學習著了解它們,與土地為伴,與大自然和睦相處。」
每一餐,廚房裡都散發出菜餚的香味。從開胃蘋果酒,到蔬菜和甜點,盤中不少是自己收獲的果實。品味餐點,就是在享受勞動的快樂和成果,因此他們很注重進餐的時間和氣氛。當有客人來的時候,更是擺出精美的餐具、做地方特色的食物招待。
他們有自己的耕作表,按時按季下田和收割。一伺農閑,他們便出去轉轉,享受不同於鄉下的生活樂趣。一年下來,生活充實,勞逸兩相宜。
城市生活工作休閑兩不誤
法國的城市多是藝術和文化之都,歷史遺跡、博物館、名人故居和歌劇院等人文景觀數不勝數。街道廣告牌翻滾著最新的藝術展覽、各種博覽會、音樂會和電影廣告,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路邊香水店、咖啡館和餐館飄出的芳香讓人滿口生津,使你在忙碌的生活中隨時心有旁騖,在想像與憧憬中不自覺地放鬆心情。
在巴黎住久了,摸到這樣一個規律:既不是周末,也不是聖誕節或夏日大假期,但早上駕車出門時發現原本車水馬龍的道路上車輛變得稀稀拉拉,上班的人流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麼去查日歷吧,肯定是個什麼名堂的休息日,諸如萬靈節、復活節、一戰停戰日等,如果這些節日碰巧在周四,那麼周五也順帶休息,美其名曰「搭橋」。翻看法國日歷,紅色的休息日遍布12個月間,就像一盞盞紅燈,迫使趕路的人們停上一停。
法國人大多不知道什麼叫「過勞死」。即便知道,也對此嗤之以鼻。對他們來說,生活的目的並非囤積錢,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兩不誤。他們可以很勤奮地工作,研究人員也會連續泡實驗室、教師連軸轉地跑幾個學校上課、經營者斤斤計較於每筆生意、銀行郵局職員認真接待每個客戶。但這些不妨礙他們按部就班地吃下一道道佳餚,晚上看看電影,周末給工作「踩剎車」,合家團聚或者跑出去休閑一把。
法國亞義賽公司的老闆貝特朗·克里斯托日常忙得不可開交。「一到辦公室就像被放進烤箱里,想不被弄得焦頭爛額都不行。沒完沒了的電話和來訪者,搞得上個衛生間都要小跑。中午飯多是便餐,邊吃邊談生意,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就是這樣一個敬業的人,卻也把握一條原則:「工作重要,休閑必要」。
周末克里斯托不去公司,而是去朋友家聚會、跑跑郊外園林、在家裡聽音樂,品嘗夫人為家人烤制的甜點。反正工作了一周,總要放鬆一下,為自己的健康加加潤滑劑。每年一到假期,克里斯托不是到國外去散心,就到父母留下的鄉間住所去享受清靜。
每逢周末,通往海濱或旅遊勝地的高速公路上便不斷閃過一輛輛載著一家人出去郊遊的房車、拉著帆船舢板的拖車、載著跑車或自行車的轎車。不用問,這些法國人都是去找地方放鬆自己的。周五旅遊大軍出城,周日則浩浩盪盪地回城。當然,法國人平時還有放鬆自己的傳統項目:泡酒吧和咖啡屋。愛熱鬧的,呼朋喚友喝上一杯聊聊天;喜歡獨處的,找個僻靜的咖啡館,對著夜色欣賞行人……
法國人的生活節奏雖然慢些,但並不是懶惰和拖拉。他們慢而有序、慢中有樂。上班的步伐總比下班邁得大,辦公室講話要比家裡語速快。夜晚,地鐵載著乘客回家,年輕人喜歡抱著本書讀,老年人則對雜志上的填字游戲感興趣,沒有喧囂,好像任由車頭拉到哪裡;街頭咖啡館傳出悠揚樂曲,燈紅酒綠映著進餐者的身影;漫步街頭,你能深切地感受到法國人放慢著節奏,珍惜和享受著生活。
寮國是地處東南亞的一個農業化國家,國家的經濟主要是靠農業來帶動,工業和服務業都處於較差的階段,不過好在最近這幾年,他的旅遊業發展的還算可以,也擁有著許多的旅遊資源,所以有許多中國人會選擇去寮國旅遊,給當地疲軟的經濟注入一些活力。但是總的來說,還是處於一個非常貧窮的階段。
之所以說寮國旅遊資源豐富,是因為寮國大多數地點都還保持著原生態環境,沒有被過度開發,保持了大自然應有的自然純凈。在寮國的大街上走著,非常的悠閑,在路邊,有著許多我們國內沒見過的植物品種,走在花花草草之中,真的有一種閑庭信步的感覺。
寮國的消費水平並不高再加上居民熱情善良,因此吸引了許多的遊客,在當地,物價非常便宜,通常吃上一桌子大餐,最後的消費也不過就是一百來塊錢,在這邊,基本很少會有汽車,大家出行一般還是依賴自行車比較多,主要原因還是汽車太貴,相對於中國幾乎家家戶戶小轎車來說,中國人到了那邊都能做富豪。
不過,這邊雖然比較貧困,但是居民的幸福感其實還是很高的,最起碼沒有我們這么勞累,整個國家都充滿著一種慢生活的感覺,很慢很慢,你會發現這邊的人都很悠閑。而他們的工作態度更是與我們不一樣,他們奉行的態度基本都是幹活全看心情,心情好就干點活,心情不好就回家睡覺。在我們國家,30歲正是努力拚搏的時候,而這邊30歲的男性基本都是處於養老的狀態了,類似於咱這邊60歲以後的退休人員,雖然沒有體驗到太多的現代化生活,但是卻非常的悠閑自在。
⑧ 法國大餐的上菜次序是什麼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正式的法國大餐,原則的上菜次序,是由開胃菜開始,湯、魚、果凍、間菜,然後是燒烤、沙律、甜品和咖啡。點菜時,麵包一欄不用填寫;而點酒時,每道菜式的配酒都要清楚指明。
開胃菜 hors d『oeuvre
這是第一道菜,用以提高食慾。一般是份量較小的冷盤,菜式主要有熏鰱魚、生蚝或麵包。開胃菜的味道、顏色和食物形狀,會避免在下一道菜中重復出現。湯soupe
分有味道清淡的清燉湯,或是由多種食物材料煮成的濃湯。魚poisson
魚、蝦、蟹或貝殼類海產,用蒸、煎、烤、炸等方法烹煮的菜式。一般的處理方法,都將殼和骨頭去掉,煮後淋上調味汁,才供食用。凍sorbet
一種冰凍的果品,用以突出葡萄酒的味道,亦能於口腔中留下甜味。
間菜entrée
將肉以多種方法進行烹調,加上調味汁與主材料相配,若再加入一些芳香的蔬菜,則更有風味。菜式種類主要有牛扒、煨菜、肉排和燒烤等。燒烤roti
肉塊去骨,放入烤爐里燒,再加些佐料,味道會更好。沙律salad
把新鮮的生蔬菜涼拌,再加入沙律醬攪拌即成,除了蔬菜外,還會加入雞蛋、雞肉、肉類加工品等材料。
甜品dessert
法式餐後甜品有各式糕點、甜餅干、雪糕或布甸等,大多數都裝飾得很漂亮。
飲品的種類選擇雖然多,但在正餐結束時,一般都會奉以咖啡或紅茶。開胃菜也分冷和熱,熱的要在湯之後才上。
⑨ 法國大餐為什麼這么著名
因為法國的西邊是英國,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fish and chips~北邊東邊是德國或者德語區,黑麵包又黑又硬~西南邊是西班牙,就是把大米魚蝦蟹咖喱放到一起煮一下~東南邊是義大利,東西還算好吃,有個披薩和義大利面~
法國佔了歐洲自然條件最好的一塊兒地方,吃喝拉撒的東西一樣不少,日子久了大家互相吹捧就吹出來了
⑩ 關於法國大餐的詳細介紹
法式大餐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餚的特點是:
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餚中的美味);
加工精細;
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
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蚝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
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