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為什麼不召回駐英國大使

法國為什麼不召回駐英國大使

發布時間:2022-07-18 19:47:00

1. 初上台的海珊做了哪些改革

海珊於1953年5月2日舉行了他的加冕典禮。他從父親手裡接過來的約旦已是問題成堆,海珊明智地進行了改革。當時約旦的高級官員大都年事已高,難免不適應時代。他決定把一幫年輕有為的朋友安排到要害部門,此舉遇到老臣們的反對,但海珊仍不為所動。半年之內,約巴駐英國大使法奇被召回國擔任了首相,駐英武官阿里口到宮廷任國王的首席副官,表兄扎耶德擔任了國王的私人顧問,這樣在海珊的周圍形成了有力的改革班子。

由於約旦同英國歷史上的淵源,英國每年要給約旦一定數量的無償援助和貸款,同時也派遣許多英國人在約旦政府和軍隊中擔任要職。海珊接過權杖後,感到這樣的政府結構非常容易遭到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攻擊,威脅他的統治地位,於是決定一步步撤換英國人的職務。海珊干凈利落地解決了格拉布後,開始考慮把所有英國軍人從崗位上撤下來,由可靠的約旦人取代。他先成立了一個教官團,負責約旦軍隊的戰術訓練工作,然後把英國軍官們晉升級別後調到這個團擔任教官,剝奪了他們對軍隊的直接控制權。1956年10月英國、法國和以色列聯合發動了對埃及的進攻,海珊果斷地撤銷了專為英國軍官設立的教官四,從此約旦的軍隊徹底擺脫了英國的控制。

2. 歐盟為什麼要召回駐俄大使

支持"間諜案"英國立場! 歐盟將召回駐俄大使。

歐洲理事會22日晚發表公報,就俄羅斯前特工在英國「中毒」事件支持英國,強烈譴責俄羅斯,認為俄羅斯「極有可能」應該為事件承擔責任。

另外,歐洲聯盟將召回駐俄羅斯大使馬庫斯·埃德雷爾,為期一個月,以便歐盟內部磋商。

【俄羅斯質疑】

梅23日歡迎歐盟聲明,稱「我們應該站在一起,捍衛我們的價值」。

本月4日,斯克里帕爾和女兒在英國城市索爾茲伯里街頭昏迷,送醫救治至今未能清醒。英國政府認定斯克里帕爾和女兒「中毒」,系由蘇聯研製的「諾維喬克」神經毒劑所致。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4日指認「中毒」事件相當於「俄羅斯對英國非法使用武力」,因而驅逐23名俄方外交官;俄方隨後「對等」驅逐23名英方外交官。

俄羅斯多次否認牽涉「中毒」。俄羅斯駐英國大使亞歷山大·雅科文科22日說,英國人這么快判定出「諾維喬克」,而就連禁止化學武器組織都需要兩至三周時間才能給出分析結論。鑒於英方反應速度,是否可以認定英方「極有可能」秘密存有「諾維喬克」?

雅科文科說,英國違反國際法和誤導國際社會「有前科」,英方聲明的真實性必須予以確認。俄方呼籲英方確保調查透明並與俄方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全面合作」。



3. 法國戰役進行第10天,英國為什麼不再派飛機支援

二戰中的大不連顛空戰,確定了現代戰爭中制空權的重要性。雙方共投入4000多架飛機,出動近10萬架次,在空中進行了3個月殊死搏鬥。從軍事角度看,法國戰敗的同時,德軍「乘勝追擊」,是完全有能力、有實力碾壓英國的。

有人認為,是德國元首的瞎指揮,叫停了古德里安的追擊,放走了敦刻爾克33.5萬盟軍;並試圖與英國和談,錯失了寶貴戰機。其實,在德國的戰略規劃中,根本就沒有攻佔英國的打算,才給了他們難得的喘息時間。英國人該如何做呢?

更關鍵的是,飛機製造廠加班、加點的生產。原材料不夠,就發動全國進行支援,各家各戶將鋁盆、鋁鍋等鋁製品捐獻出來。就是這段時間,英國共生產了446架新戰機,比同時期的德國還要多生產了100架,戰機數量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4. 駐外外交官什麼情況下會"意外回國"

最近的地球不是很平靜。就拿美國來說,老百姓關心的拉斯維加斯槍案引發新的恐懼和爭議,政客關心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波譎雲詭。像今天傳出的消息說,美國國務卿蒂勒森3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已知會古巴政府,要求15名古巴駐華盛頓大使館人員離開。而此前,美方已宣布撤離美駐古巴使館內非緊急事務職員和所有家屬。

政知道補充一句,美國仍保持和古巴的外交關系。

說到要求外交官離境,恐怕會有人想到中國的某個鄰邦。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前一段時間已有墨西哥、秘魯、科威特、西班牙等國下令驅逐該國大使。

這事究竟有多大?

「意外回國」比較少

就正式而言,兩國之間有三種不同級別的外交關系。第一種,是正式外交關系,以雙方互派常駐使節為主要特徵。第二種,是半外交關系,以雙方互派代辦級外交使節為主要特徵。第三種,是非正式外交。

按照外交慣例,一國駐外大使通常都設有定期述職制度:?在一年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時間,各駐外大使都需要回國匯報工作。

不過有時候在非常規的情況下,大使也會回國。其中一個情況就是「召回」。

召回大使通常被解讀為兩國關系或其國內政治出現非正常狀況,或被解讀為對相關國家的不友好舉動。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馬振崗告訴政知道:「撤回駐外大使,一般是表示兩國關系有些分歧或不太和諧的地方,但現在採用得很少。」?

還有另外一種「意外」

一國駐外大使的回國方式,有時不僅僅是被召回——還有被驅逐。

就拿某個鄰邦來說,今年3月,由於該國一著名男子在馬來西亞遇刺事件,兩國先後互相驅逐大使。到了下半年,由於該國不顧國際社會反對,數次鬧出危險動作,幾個國家也決定驅逐大使。

比如,2012年5月,敘利亞霍姆斯省胡拉鎮發生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08名平民死亡,其中49人是兒童。敘利亞政府被指製造慘案,國際社會紛紛對此次暴力事件予以譴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聯合驅逐敘利亞大使及外交人員。

還有2016年1月,蘇丹共和國決定驅逐伊朗大使,與伊朗斷交;2014年5月,約旦驅逐敘利亞駐約旦大使;2014年3月,委內瑞拉政府驅逐巴拿馬駐委大使及其他3名外交官;2011年伊朗驅逐英國駐德黑蘭大使並將兩國外交關系降低為代辦級。

不管是被驅逐還是被召回,駐外大使非正常回國的背後都有一些可以解讀的信息,不過,召回駐外大使不是解決外交沖突的最佳方式,也不是常態。

馬振崗說,外交相對成熟的國家,在做出這種決定之前會考慮得多一點,那些相對不那麼成熟的國家,就容易沖動一點。

5. 為何成千上萬度假者爭相從法國返回英國呢

為什麼近期會有成千上萬在法國度假的英國人要趕回國家呢,主要是為了避免被隔離,因為近期法國的疫情太嚴重了,現在法國已經開始實行隔離了,那麼如果這些人不趕緊走的話就回不來了,要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之後才能重新返回國家。

並且也不希望這些人在返回國家的時候帶著新冠病毒去的時候是好的,回來的時候已經患病了,這對於那些來自不同地區旅遊的人們來說也是一種壓力,而法國在過去一天內新增的新冠確診人數達到了2500人,那麼就意味著現在法國的疫情是自從5月份以來的單日新增病例數據最高的一天。

說實話,那些來法國旅遊的英國遊客也真的是冤,好不容易下定了決心要出國去遊玩,結果選擇了法國這個國家還沒有玩熱乎呢,突然就猶豫要隔離,現在又要馬上返回,這一來一回的機票錢就夠他們受的了。

6. 28世紀60年代法國兩次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的原因是什麼

戴高樂列舉的理由很多,如英國與歐共體六國經濟背景差異很大,如果接納英國,歐共體可能姓「英」而不是姓「法德」了;即使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也會使歐共體變得更加復雜,意見難以一致。對此,義大利駐法國大使曾私下說:「戴高樂清楚地看到英國加入共同市場將全面改變他想要的那種歐洲,歐洲將受英國和德國,而不是受德國支持的法國所支配。」
其實,英國不願意放棄同美國的關系,也是法國拒絕的原因之一。1962年3月,阿爾及利亞問題解決之後,戴高樂進一步向美國在北約中的領導地位提出挑戰,而英國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選擇與美國站在一邊。1962年12月,英美簽署協議,由後者幫助英國建設核潛艇部隊,這支部隊由北約指揮。英國關鍵時刻站在戴高樂極力反對的北約那一邊,讓戴高樂極為不爽

7. 當年敦刻爾克大撤退時,英法同盟里為何英國人都撤走了,法國軍人卻沒有

由於法軍最後時刻才知道准備撤退的消息,部分法國陸軍在撤退時充當了聯軍的「肉盾」。

8. 當年法國曾想並入英國,這樣的大好事,為何英國卻不願接受

作為曾經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可謂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二戰之後,被納粹德國摧殘得體無完膚的這老哥倆,數百年建立的殖民帝國就此崩塌,昔日的風光一去不返。

根據英國BBC電台等知名媒體報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國總理摩勒曾向英國首相艾登發出請求,希望法國能夠並入英國,還把國名定為“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 。

可是英國方面卻拒絕了法國的主動投靠。後來,摩勒又提出,既然不願合並,那法國就加入英聯邦,以英國女王作為兩國的共同元首。為表誠意,法國還願意把大部分主導權交給英國。然而英國在經過慎重考慮後,仍然拒絕了法國的提議。

按說一個是歐洲最強陸軍,一個是全球海洋霸主,兩強結合,成為超級強國,重振輝煌指日可待。那樣的話,他們再也不用看美國、蘇聯的臉色行事,豈不是天大的好事,為何英國堅決不同意呢?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三、英國拒絕的原因。

當摩勒向艾登提出合並的要求時,英國首相最初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畢竟英國已經日薄西山,日益強大的美蘇越來越無視這個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感受。

一旦英法合並,人口上億,領土面積高達百萬平方公里,絕對是超級大國的存在,重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也並非夢想,想一想都很誘人。艾登興奮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英國的政客們。

出乎他的意料,英國人對法國人的提議幾乎毫無興趣。

首先,英國人從骨子裡瞧不起法國人,在歐洲大家庭中,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被稱為歐洲外祖母,她的後代很多都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和這些國家比起來,英國擁有的貴族血統是最高貴最純粹的,如果和法國人同流合污,英國人的高貴血統,就可能被法國人玷污。到時那英國引以為傲的純粹貴族血統,將會成為歷史。

再加上二戰時期,自我吹噓為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就被德國佔領了。而英國卻一直和德國戰斗到了最後,故而英國人認為,法國人是軟骨頭,沒有戰鬥力和血性。和它合並,它只會成為英國的累贅。

最為關鍵的一點,英法之間百年戰爭的陰影,還始終留在英國人的心中,法國還暗地裡支持蘇格蘭鬧獨立,給英國使絆子。假如成為一個聯邦,法國和蘇格蘭再糾纏一起,那還不亂套了。

法國曾經想並入英國的消息披露後,兩國人民都強烈反對,一位英國紳士說,英國和法國就像一對爭吵了一輩子的老夫妻,都時常夢想著殺死對方,可又不願離婚。

9. 召回大使、抵制貨物……法國和土耳其因為啥導致矛盾升級

這與兩個的對外政策有很大的關系。矛盾的升級,從來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無數個小矛盾的累計。法國和土耳其,一個抵制貨物,一個召回大使,有點撕破臉皮的感覺。

01、導火線

導致這次法國、土耳其兩國矛盾生氣的導火線是法國一個歷史老師在學校外被人斬首致死。這個老師,曾開過一個關於非常有爭議性的課程。

總的來說,這兩個國家的矛盾肯定不會少,但也不會正面起太大的沖突,畢竟現在整體的局勢還是很緊張的。加上疫情,也是不可能打戰等,有接觸性的沖突的。

10. 敦刻爾克撤退後,為什麼英國不再幫法國

1940年6月2日,隨著英國海軍部宣布「發電機計劃」完成,33.5萬盟軍成功從歐洲大陸撤往英倫三島。這意味著德國入侵低地國家的「黃色方案」,盡管開端完美,完成了對英、法聯軍主力的包圍,卻未全殲盟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遺憾歸遺憾,但參與作戰的136個德國師幾乎毫發未損,對接下來實施征服法國的「紅色方案」,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安慰。此時的德國元首,顯然沒有像對英國人那樣對法國人有耐心,他命令部隊迅速向巴黎挺進。法軍該何去何從呢?

這樣的局面,貝當、魏剛等人開始考慮如何體面地停戰求和,但德國人不想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各參戰部隊躍躍欲試,希望盡快打到巴黎去。在他們看來,只有佔領巴黎才能一解一戰戰敗的恥辱,法國人必須為曾經嚴苛地對待德國付出代價。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閱讀全文

與法國為什麼不召回駐英國大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