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和法國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
義大利和法國是兩個國家,兩個國家都是歐洲國家,都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
歷史聯系:公元九世紀,法蘭克的國王查理曼大帝在活著的時候就立下遺囑,死後把王國的土地分給三個兒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於丕平和小查理分別於公元810和811年去世,所以在查理曼大帝814年去世的時候,這份遺囑就形同虛設了。
路易在813年被封為副皇帝,一年後他父親過世,路易正式繼位為皇帝。
路易死後三年,洛泰爾一世、查理和小路易於843年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法蘭克帝國結束,這三個新的王國就是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也就是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雛形。
1、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2、法蘭西共和國(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2. 法國和義大利是一個國家嗎
法國和義大利不是一個國家。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義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年。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帝國時期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15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斗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18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19世紀義大利復興運動興起。 1861年撒丁王國改國號為義大利王國。並逐步統一南北,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2]。二戰戰敗後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3. 歐洲強國法國和義大利,為何一直搞不好關系
歷史的因素造成了義大利和法國的關系一直不好。法國和義大利在很多方面是競爭的關系,但是又不能讓法國太強,不允許太強的勢力存在,其中由於德國在其中制衡,導致義大利和法國矛盾不斷。
法國和義大利的關系也是非常的非常的微妙的,在有競爭也有很多的合作。英國需要幫助法國,但是又不能讓法國太強,英國的策略是支持孤立法國。且其中有德國和英國勢力介入。
4. 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在什麼范圍,【指經緯度】
義大利:北緯35-47°,東經7-18°
法國:北緯43-52°,西經5°-東經8°
德國:北緯47-55°,東經5-15°
西班牙:北緯35-43°,西經9°-東經3°
希望能幫助到你!!!!
5. 義大利和法國的政體有什麼區別
義大利實行的是「-內-閣-制-」:
總統只擔任-國-家-元-首-,而作為-政-府-的首腦則是-總-理-。因此,盡管在義大利有-總-統-這一職位,但是義大利實行的並不是總統制。
法國實行的「-總-統-制-」:
-總-統-制-是指-總-統-既擔任-國-家-的元首又擔任政府的首腦的一種-政-體-形式。
6. 我看法國與義大利的國旗那麼想像,請問兩國之間有什麼個關系。
來歷有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
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的圖案是紅、白、藍三色條紋,最初設計時,國旗上的三條色帶寬度完全相等,但是,當製成的國旗升到空中後,人們總覺得這三種顏色在國旗上所佔的分量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積最大,藍色的最小。為此,設計者們專門招集色彩專家進行分析,才發現這與色彩的膨脹感和收縮感有關。當把這三色的真實面積比例調整為藍:白:紅=30:33:37時,看上去反而相等了。藍、白、紅三色旗,白色象徵皇室,藍、紅色象徵市民。三種色彩來歷於法國歷史,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念聖女貞德;紅色源自英雄聖丹尼斯使用的軍旗 。
法國**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志,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訂國旗是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開始的。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Tricolore)著稱,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顏色取自當時法國國徽(紅和藍),再加上法國王室的顏色白色。其中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顏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不過後來有過調整。1794年2月15日,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鳶尾花旗
波旁王朝復辟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而用王室的鳶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並延續至今。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一,對後世界各國國旗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義大利國旗 簡介**
義大利統一前時期(Pre-unitarian)旗幟(~ 1848年)
如同其他旗子的一樣,這一面旗子採用了源自1789年法國革命時的旗幟。在 1796年,由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率領的義大利軍團在征戰中曾使用由拿破崙親手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當時的義大利新共和國——坦斯帕達納地方共和國(Repubblica Transpadana)也採用了相似的旗幟。或許,它的顏色來源自 Legione Lombarda旗: 它包含米蘭市的顏色——紅色和白色,以及米蘭國衛隊制服顏色——綠色。相同的顏色也被由來自伊米利亞(Emilia)和羅馬格納(Romagna)士兵組成的義大利軍團(Legione Italiana)採用了。
1797年7月1日,第一面義大利三色旗在位於勒佐·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的奇斯帕達納地方共和國誕生,並被採用為奇斯帕達納共和國Repubblica Cispadana的官方旗幟。它呈水平方向排列,從上至下依次為紅色,白色和綠色。旗幟中央處有一徽章,它由一支箭筒和一個授予騎士爵位的戰爭獎座組成,箭筒中的四支箭象徵了組成波訶聯邦(Po federation)的四個省。整個徽章被綠色的橄欖枝環繞。
在1798年,奇斯帕達納共和國(Repubblica Cispadana)和坦斯帕達納共和國(Repubblica Transpadana)合並成立奇薩爾皮尼共和國(Cisalpine Republic),採用了一面正方形垂直條紋,但中間沒有徽章的義大利三色旗。該旗幟一直使用到1802年,共和國被重新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Italian Republic)。同年,一面新的正方形旗子被採用,紅色旗面的中央區域是一個中間帶綠色正方形的白色菱形。
在1799年,盧卡共和國(Republic of Lucca)受法國的影響,採用了「綠色—白色-紅色」水平排列的三色旗,直到1801年。
拿破崙成為皇帝之後的1805年,義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 Italiana)變成義大利的王國(Regno d\'Italia),歸拿破崙自己管轄。義大利的王國的國旗形狀由原來義大利的王國時期的方形改為矩形,在中央的白色正方形上鑲有拿破崙之鷹。這一面旗子使用直到1814年拿破崙退位。
獨立後的義大利的王國
在1848年至1861年期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一些地區從其他國家脫離出來並促成義大利自身走向統一。這些地區是威尼斯地區(Venetian region),羅馬(Rome)和特倫托—特雷斯特(Trento-Trieste),它們分別於1866年、1870年和1918年逐一統一到義大利。這時期被稱為 義大利復興運動(Risorgimento)時期,三色旗也成為義大利人爭取自由和獨立而聯合起來的一種象徵。
1848年~1849年時期的義大利的王國
關於義大利國旗的歷史,184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在義大利的許多州都改變了他們的旗子,這反映出所有義大利人對他們的祖國獨立的所做出的承諾。
義大利三色旗採用了當時薩丁尼亞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軍隊的戰旗:三色旗中間的白色條紋印有薩伏依王室的徽章。在他對倫巴底人- 威尼斯人民的宣言(Proclamation to Lombard-Venetian people)中,薩伏依王室的查爾斯·艾伯特(Charles Albert of Savoy)說:「…為了向外界展示和表明我們對義大利統一的承諾,我們(指查爾斯·艾伯特)將在我們的軍隊(的戰旗)…義大利三色旗上添加上薩伏依盾。」
同年,托斯卡納大公國(Grancato di Toscana)修改憲法,廢除帶有奧地利—洛林大徽章(Austria-Lorraine great coat of arms)的奧地利旗幟,改用帶有簡單國徽圖案的義大利三色旗。
兩西西里王國(Regno delle Due Sicilie)國旗也被作了修正,把中間的白色條紋中的波波尼克印章(Borbonic seal)邊緣添加上紅色和綠色的條紋。這面旗幟使用時間從1848年4月3日持續到1849年5月19日。
在同年中,威尼斯的人民厭惡奧地利帝國政府的統治,發動革命,宣布成立威尼斯共和國。採用了與義大利獨立和統一所付出的努力有聯系的旗幟。在三色旗左邊綠色條紋的上方綠/白/紅三色相間的區域,繪有以白色長方形為背景的金色聖·馬克獅子(St. Mark\'s lion)。
1849年,羅馬共和國(Repubblica Romana)將白色條紋中繪有黑色雙「R」的義大利三色旗作為戰旗。
1860年~1861年時期的義大利王國
在1860年6月21日,新的國旗版本被西西里王國(Regno delle Due Sicilie )採用。新版本的旗幟被採用,三色旗中間的白色條紋印有Borbonic封印。後於1861年3月合並入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時停止使用。
在1861年4月15日,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國王維多利奧埃互努萊二世(原薩丁尼亞王國國王)再度統一義大利時,宣布將薩丁尼亞/ 皮德蒙特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Piedmont)時期的國旗(印有薩伏依王朝的盾形徽章的義大利三色旗)作為新成立的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的國旗。旗面為綠、白、紅豎條三色旗,在旗的左上角加上薩伏依王朝的徽章紅盾白十字,後來又把紅盾白十字徽章放到中間的白色條紋里。
85年後的1946年,這面印有薩伏依王朝的盾形徽章的義大利三色旗隨著義大利王室的覆滅,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義大利共和國(1946年~ )
現在的義大利國旗是由內閣政府和薩伏依王室提議,並在1948年1月1日被採用的。義大利政府說:「義大利共和國的三色旗是由綠色,白色和紅色三條垂直相同的尺寸條紋組成」。其長寬比2:3,而在此之前的戰時旗幟是方形的。
航海旗義大利海軍旗使用白色條紋中間帶有王冠和海軍徽章的旗幟,商船則使用沒有王冠的另外一種版本。
在207年之後的2003年3月,義大利政府首次為其國旗的三種顏色制定了標准,意政府規定,意國旗所採用的三種標准色分別為鮮草綠、奶白和西紅柿紅,其pantone顏色標准如下: 綠色:18-5642 TC 白色:11-4201 TC 紅色:18-1660 TC
一直以來,義大利人對國旗上的三種顏色都沒有一個准確說法,可以說是僅僅靠視覺來決定。由於當今世界上有近十個國家的國旗是綠、白、紅三色旗,彼此間差別很小,而同屬歐洲的愛爾蘭國旗又與義大利國旗極為相似,所以非常容易被人誤解。因此,義大利政府不得不頒布了國旗色彩的確切標准。
兩國旗幟的關系***
義大利原來國旗的顏色與法國國旗相同,1796年才把藍色改為綠色。據記載,1796年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在征戰中曾使用由拿破崙本人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與其相似的旗幟還有綠、白、橙三色愛爾蘭國旗(西歐),和排列方向相反的橙、白、綠三色象牙海岸國旗(西非),以及一模一樣,但中間包含國徽的墨西哥國旗.
7. 法國文化與義大利文化的區別
去過了義大利和法國,不自覺地就會拿這兩個鄰國作比較。都是歷史悠久的拉丁語系國家,都是旅遊勝地,還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說天氣吧。義大利比法國更靠南,所以氣候更溫暖,陽光也更充足。記得十月份去義大利,在巴黎穿著毛衣,可是到了羅馬竟熱得要穿短袖。而且在那裡一星期,天天是晴天,不像巴黎,十次去有八次總是陰著的。還是法國南部氣候與義大利接近,都有度假用的好日頭。
再說建築,義大利的房子可比法國的老多了。在巴黎,滿眼望去的房屋差不多都是18,19世紀的樣子,白色或米色的牆壁,半新不舊,而到羅馬,那就是明顯有好幾百年歷史了,外牆是褚紅或土黃色,斑班駁駁的,好些地方落了顏色,建築式樣也是比較老式。因此,法國的城市顯得整齊簡潔一些,而義大利就更凝重稠厚,帶一點臟亂。另外歐式建築都有雕花拱門,在法國看來是精緻優雅,而在義大利,往往會變色發黑,就成為歷史滄桑,帶有一種莊重卻沒落的神情。
與法國式的優雅相搭配,是街上的梧桐和白樺。冬天掉光了葉子,卻帶著疏落有致的美。到了夏天,也不是長瘋了的樣子,而只是一抹淡淡的綠,不與後面房屋斗艷的姿態。這樣的樹像貴族的後裔,謙卑而內斂。在義大利就完全不同了,那裡是一派熱帶風情,街上栽著一棵連一棵的棕櫚樹,還有羅馬松,乍一看,還以為是在非洲城市。它們四季長青,永無歇息的時刻。城市也就永遠是綠意昂然熱鬧無窮的樣子,讓人覺得寒冷與孤獨從不會來。這樣的市容是更樂觀些的,雖然有點鄉氣,有點浮,但得承認,讓人很舒服。
義大利菜與法國菜在世界上一樣享有盛名。不過就我看,我更喜歡義大利菜。或者說,義大利菜更能被中國人接受。法國人愛吃鵝肝,愛紅酒配乳酪,可中國人從不吃這些,難免覺得味道奇怪,下不了口。法國餐廳里菜量也極少,一兩口就吃完了,還不便宜。義大利美食就親和多了,最有名的是匹薩和麵食(包括通心粉、餡餅等),說白了就相當於中國的大餅面條和餃子,十分大眾化,味道鮮美能接受,還管飽。據說現在的義大利菜還是當年馬可波羅從中國借鑒回去的,你說能不好吃嗎?另外義大利的甜點——提拉米蘇和冰淇淋真是一絕,香濃幼滑,百吃不厭,應該稱得上世界之最。義大利EXPRESSO咖啡也是飲食中的經典,香氣襲人,苦中帶甜。這樣一比法國就差了,而且價格要高出一截。所以在中國,義大利餐廳可以開得如火如荼,而法國餐廳一般不會有好幾家。
談到兩國的語言,又是各有千秋,互有優勢。義大利語講起來有氣勢,可以把尾音拖得長長的,適合唱歌劇。法語優雅講究,說起來輕輕的,像戀人在講情話。可是義大利語很難學,而且速度太快,像是沉不住氣,又顯羅嗦。如果是文字,一個單詞好幾個字母,我總覺得像亂碼。而法語的語法太復雜,已經和不上現代世界的快節奏。另外總是說不響,發音是悶在嘴裡的,尾音無法拖長,有點有氣無力的感覺。相比之下,倒是英語更簡潔明快,易懂。
最後再說說人吧。去過兩國,接觸過一些當地人後,發現其實沒有原先想像得那樣完美。法國人的確衣著時髦,有品位,用香水的很多。可他們也抽煙,也會私底下說臟話。總結概括,法國人有三「漫」:浪漫,散漫,傲慢。不守時間,懷有民族沙文主義,雖然對外國人很客氣,但是有時會感覺帶著虛情假意。因為他們不會直截了當把對你的不滿露出來。義大利人則是另一方面的典型,他們更隨意,長得也更粗線條些。俊男美女有,但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好些人眼睛長得過於大了,反倒凸了出來,成了金魚眼。他們不虛,比較直接,沒有法國人講禮貌,對某人不滿會直接表示。有時會覺得稍顯粗魯。另外義大利人好像比法國人還要懶,還要沒規矩,一切順著心來,如果不高興了,就不去做,總以享受生活和快樂為上。也許是住的地方太溫暖舒適了吧!但是反過來,這樣的性格很適合搞設計。所以現在義大利經濟比不上法國了,衣著時尚方面還可以。總之,遇見法國人,就要注意隱藏自己的好惡,表現要懂禮貌,講風度,哪怕說些不真心的話。遇見義大利人,就要善侃,善用肢體語言,還要會誇張,會浪費時間。我的印象大致如此。
其實短短數語,根本無法概括這兩個大國的不同。這里只是一些旅行中的感想,以記錄自己對這兩個文明古國的嚮往。
8. 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德國,義大利各國名的全稱是叫什麼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UK),
法蘭西共和國
日本國
俄羅斯聯邦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義大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