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什麼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宣布投降,同時成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親納粹「維希法國」。由於英國擔心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索俘虜,英國派艦隊擊沉了法國艦隊,由此造成了維希法國和盟國的敵對關系!! 二戰中,有不抵抗的法國和抵抗的法國。 1940年6月德國侵佔巴黎後,法國即將戰敗時,一戰英雄貝當任副總理,要挾總理雷諾讓位,向德國投降,其本土被分裂為佔領區和自治區。1940 年6月22日法國同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後,「政府」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7月10日脅迫國民議會通過廢黜第三共和國、成立「法蘭西國家」,貝當出任國家元首,標榜「勞動、家庭、祖國」,進行「民族革命」。 海軍拒絕往第三國拘禁或加入英國皇家海軍,被英國襲擊,殘存艦隊基本返回本土土倫港,保持中立,同時與英國斷交(但與美國有外交關系)。其非洲殖民地也大部保留。 維希政府先後由賴伐爾、弗朗丹、.達爾朗執政。在約佔法國1/3領土的統治區內設立特別部和特別法庭,鎮壓一切愛國運動,取消選舉、言論和出版自由。取締工會,模仿建立墨索里尼的總體國家,實行法西斯專政。對外完全投靠納粹德國,和西班牙佛朗哥保持密切關系,支持希特勒在歐洲建立的「新秩序」,派「志願軍」對蘇聯作戰。當時除英國之外的國家都承認維希政府為代表法國的政府。 1942年7月,英美決定實施進攻北非的「火炬」行動計劃,艾森豪威爾將軍為盟國遠征軍總司令。兩國軍隊於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佔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占突尼西亞。此時盟國爭取了維希政府的總督達爾朗的不抵抗,希特勒實施佔領全法國的行動,維希政府將其全部統治區交由德軍佔領,海軍為維持名譽全部自沉於土倫港。 1944年8月盟軍(含自由法國第7集團軍)從法國南部登陸法國後,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的希格馬林根,次年垮台。不少的維希政府官員與成員在戰後受到法國政府的通緝與囚禁,賴伐爾戰後被處死刑,貝當原本判處死刑,後因為一戰戰功之故被戴高樂特赦,改判無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島嶼的一個要塞中至病故。 戴高樂則成為法國抵抗運動的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戴高樂在法國第5軍任坦克旅旅長,1940年5月任第4裝甲師准將,他提出了針對德國閃電戰戰術建設機械化部隊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孤立無援。同年6月6日任國防部副國務秘書,主張抵抗納粹德國的進攻,後拒絕在德法停戰協定上簽字。德軍佔領巴黎後出走英國。貝當政府對戴高樂將軍「叛國」進行缺席審判,徒刑從4年直至死刑。 1940年6月18日戴高樂第一次在倫敦向法國發表廣播演說,呼籲同胞在他的領導下繼續抗戰。6月25日,創建並領導法蘭西民族委員會(後改稱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7月14日法國的國慶節,戴高樂將軍檢閱了首批「自由法國」的戰士。一周以後,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魯爾區的轟炸。1943年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移到阿爾及爾,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1943年5月,共產黨等16個政黨團體在法國國內共同組建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戴高樂派往國內的代表讓穆旦擔任第一屆主席。到44年3月,法國國內各抵抗組織的武裝力量聯合為統一的內地軍,戴高樂的海外軍團主要由從敦克爾刻撤退英國的軍隊和愛國人士、北非反正軍隊組成,隨盟軍和德軍進行戰斗,軍隊編制組成達到集團軍級。很多戰士遠赴蘇聯,支持抗德,如大名鼎鼎的「諾曼底」飛行團等。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後3天回到巴黎,任臨時政府主席兼國防部長。1945年5月,德國投降,戴高樂以法國臨時政府的名義,和盟軍一起接受德國投降,並擁有對德佔領區。
記得採納啊
❷ 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快速投降,它到底怎麼了
二戰爆發前的法國,擁有現代化技術和理念的320萬軍隊,超過整個德國國防軍的320萬人的軍隊,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但是就是一個這么強悍的國家,德國法西斯還沒發力高盧雄雞就倒下了,其中的原因你很難想像的到。
對於迅速戰敗亡國的原因,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法國戰略上的失誤,他們死守馬奇諾防線,等著德國人來打,而德國的裝甲坦克出其不意的走了號稱魔鬼森林的阿登山區,打了個法國措手不及。還有人會說,法國不比蘇聯國土面積大,有著戰略縱深,有大後方。德法戰爭中,德國只要越過馬奇諾進入法國後就是一望無際的西歐平原,這簡直就是德國閃電戰的演練場,德國坦克僅需半天就可以到達巴黎。
但是盡管這樣也不至於一個多月就亡國投降了,說好的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呢,真是令人恨鐵不成鋼!但是從結果推原因,法國人在二戰中早就默默的下著一盤大棋。不信,請您往下面看。
這里是二戰主要國家人員傷亡情況:
蘇聯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
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
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場死亡350萬)
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紅軍擊斃)
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
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
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
南斯拉夫,170萬
法國81萬(36萬平民)
義大利16萬
看了這個你是不是有點明白了呢?法國迅速投降減少了國內戰亂,減少了人員傷亡和經濟破壞,在幾個大國中,法國的傷亡都可以說是最小的。法國的投降既保存自己的實力,也徹底的拉英國下水了,讓英國直面德國的攻擊。投降、反法西斯兩邊下注了,不管誰贏了,反正法蘭西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法國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豐碩的果實,雖然投降亡國但是戰後就立刻復國並且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戰後法國經濟復甦也較快,因為戰爭破壞小,延續著戰前的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同時又徹底反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五經濟強國。
試想,如果法國硬拼到底是不是另外一種局面呢?是非對錯,留與後人評說。
❸ 二戰初期法國就投降 為什麼戰後還會成為常任理事國
因為它的國家實力就擺在那裡,當時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從實力上講,還不配跟法國相提並論呢!法國之所以戰敗投降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法國人根本就不想再打一次,像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愚蠢戰爭。
❹ 為什麼二戰時期法國會投降
法國對馬奇諾和向比利時反推旋轉門的軍隊過於自信,在國內幾乎沒有留下預備隊。而德軍從阿登森林鑽出來後將比利時派遣軍包圍後,法國幾乎找不到可以來打破包圍圈和建立第二道防線的軍隊。被包圍的英法聯軍雖然實力雄厚,但是由於被包圍人心混亂,高層指揮無法統一沒能夠及時進行反擊和突圍。幾次有限的嘗試,如阿拉斯反擊戰也因為調度問題導致半途而廢。英法比聯軍也因為撤退方向問題逡巡不前,最終被德軍收緊包圍圈,再也無法逃脫。法國快速失敗的原因最關鍵就是沒有預備隊,這既是法國軍事思想陳舊的體現,也是一次大戰對法國造成巨大創傷的一個縮影。
❺ 二戰投降的法國,憑什麼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1944年8月26日巴黎解放,歷經4年屈辱的法國人終於獲得了新生,他們將掌聲和歡呼聲送給了堅持斗爭,並領導解放法國的戴高樂。盡管巴黎幾乎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但大片的國土還未解放,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維希政府的垮台,讓戴高樂的臨時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交通停運、上千座橋梁被炸毀,工廠的開工率僅為戰前的1/3。勞動力缺乏,物資短缺,物價飛漲。戴高樂不僅要穩定國內的混亂,而且其躋身大國行列的慾望愈加強烈。
法國如果沒有戴高樂這樣的「強硬分子」,二戰後法國的結局會怎樣?
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❻ 在二戰期間,法國有強大的陸軍,為什麼還會投降那麼快
二戰期間,法國之所以擁有著強大的陸軍卻還是很快就投降了的原因是有好多方面的,在眾多原因中,有三個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法國之所以會失敗的這么徹底,歸根到底還是它本國的問題太多了,所以才可以被德國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里就給打敗了。要知道,法國的陸軍可是號稱世界第一陸軍,軍隊戰斗人員數目多,而且戰斗裝備也是很精良的,並且各種戰斗裝備都很充足,可是還是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法國的國內狀況有多糟糕,所以,法國會投降的那麼快也就很正常了。
❼ 二戰法國為什麼要投降
從軍事上來說,法國面臨幾乎無力挽救的危局。法國投降前,比、荷、盧全部投降,英軍通過敦刻爾克行動撤回本土,100萬聯軍頓時作壁上觀,外援已無。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主力部隊損耗殆盡。至投降時,法國北部、中部一帶均淪陷,本土戰略縱深狹小,在本土已失去抵抗可能。
從國際關繫上來說,一是法國本土四面是敵,德、意向法宣戰,西親軸心,不排除背刺可能。二是在法軍主力被消滅後,盟軍在陸、空軍上完全無法與軸心國抗衡。同盟國此時基本由英聯邦成員國、法國、歐洲其他被侵略的國家組成,英國本土正規軍僅十幾個師,靠著敦刻爾克撤回去的30萬續命,為防範登陸都不得不組建百萬民兵;英聯邦成員國陸軍實力一般、且遠水難解近渴;其他成員國要不投降要不流亡,都GAME OVER了。且慈父蘇、燈塔美均無意參戰,彼時同盟國在歐洲大陸大勢去矣。
從再動員可能性上說,一是法國人力缺乏,戰爭初期法國已動員了1/3的20-45歲適役男子,無潛力可挖;二是陸空一體聯合作戰、機械化閃電戰等新型戰術,全面領先於法軍,主要將領甘末林、魏剛等接連戰敗,無人出面主持危局,部隊內失敗主義情緒蔓延、高層戰爭信心已失;三是法國主要工業區被佔領,裝備物資匱乏;四是民眾厭戰情緒嚴重。
從領導階層來講,一是內閣和議會抵抗派和投降派對立嚴重,在悲觀情緒的影響下投降派勢大,總理雷諾無法獲得議會信任而辭職,投降派的貝當老帥上台;二是法國本身戰爭意願不強,法國是基於英、法對波蘭的獨立保障被破壞而被迫參戰的,本身缺乏明確的戰爭目標(所以才出現奇怪的西線靜坐戰)。
從出路來講,本土抵抗計劃破產後,法國政府前途已無。①流亡英國;②流亡北非;③實現英法合並(丘吉爾也是腦洞大)。似乎都不是什麼好路子。特別是在戰爭中英法兩國裂痕加深,憑什麼留著法國人的血為英國人在前面做擋箭牌。從國際形勢看,法西斯勢力在30年代風生水起,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加入軸心大家庭也未必不是一種出路?
從綜合實力來看,從二戰始,戰爭不光是軍人的戰爭,是總體戰、無限制戰,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法國受一戰勝利、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法國的經濟實力、戰爭潛力、資源儲備、動員能力在戰爭前夕已遠落後於德國。
總體來看,主要原因是軍事上的潰敗的太快,而臃腫官僚的政府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國民和領導層又嚴重缺乏戰爭動機、信心和支持度,本身縱深、國力又不足以支撐持續抵抗。
❽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抵抗38天,卻在戰後去了聯合國五常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聯合國安理會作為最具影響力的聯合國機構之一,在二戰後的世界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緩解地區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危機、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五個代表了二戰中五大盟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是當今世界的五大軍事力量,毫無疑問是安理會的重中之重。然而,有人會提出疑問:法國在二戰中曾向德國投降,為什麼如今卻能坐穩常任理事國的位置?
雖說二戰開始沒多久法國就很沒骨氣的投降了,但是投降並不代表其沒有實力,畢竟法國陸軍當時被稱為歐洲第一。法國只是本土地區投降,而本土就是一個空殼子,沒有什麼東西,它的實力都流散在外,法國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有殖民地,其基本實力還是存在的。而法國投降之後在國內還存有抵抗侵略的組織,內有接應,外有援軍,兩股力量里應外合一直在打擊德國軍隊。
除此之外,法國也在海外積極的對抗侵略者,在非洲對抗德軍,在亞洲也積極地對日作戰,由於法國的海外殖民地眾多,在抵抗侵略上做出了許多貢獻。
❾ 二戰法國為什麼投降了,而英國沒有
1、法國投降的原因
①戰爭准備嚴重不足,大部分軍隊匆忙徵集
德軍佔領了波蘭以後,沒有繼續進攻東方的蘇聯。德軍主力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各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頓時開始手忙腳亂。由於法軍兵員嚴重不足,法國臨時徵集了150萬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
這些新徵集的士兵在軍事訓練上嚴重不足,在裝備上的差距更加明顯。由於法國沒有制空權,在德軍閃擊戰的進攻之下,法軍一敗再敗。士兵的戰斗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走向,而法軍與德軍在普通士兵上的差距十分明顯。
②法軍內部矛盾重重,發生了嚴重的決策失誤
按照法國的實力,原本不至於敗得這么慘。但是法國指揮機構內部矛盾重重,這極大的限制了法軍戰術上的靈活性。法國為了防止德國的進攻,在邊境上修了一條漫長的馬奇諾防線。
從戰術上的角度來說,這條防線是相當完美的。但是前提是德軍必須進攻這條防線,只可惜德國人沒有那麼傻。德軍出動了一部分力量進攻比利時,使英法聯軍誤認為德軍要採用一戰時期的策略借道比利時、進攻法國。英法兩國果然上當,英法兩軍主力進駐比利時抗擊德軍。但是真正的德軍主力卻穿越阿登森林直逼法國境內,德國的戰略欺騙成功了,法國境內的兵力十分空虛。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