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浪漫主義在法國出現於哪個時期

浪漫主義在法國出現於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7-19 05:40:45

① 浪漫主義藝術在法國開始興起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浪漫主義藝術在法國開始興起的時間是(B)。
A、17 世紀 B、18 世紀 C、19 世紀 D、20 世紀

答案B

② 浪漫主義產生背景

浪漫主義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義的興起,發生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它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對個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對封建領主和基督教會聯合統治的反抗,也是文藝上對法國新古典主義的反抗。

啟蒙運動在政治上為法國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在文藝上也為歐洲各國浪漫主義運動作了思想准備。但是,法國革命勝利後所確立的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卻宣告了啟蒙運動理想的破滅。

「和啟蒙學者的華美語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恩格斯)席捲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正是當時社會各階層對法國革命的後果以及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國」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種反映。

(2)浪漫主義在法國出現於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18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1798年法蘭西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它反映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

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③ 法國浪漫主義的起源

法國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十八世紀晚期,十九世紀前半期盛行於法國,他是一個全歐洲性的內容廣泛的思想文化運動,但直到20世紀仍余韻不散。法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在繪畫、雕刻、小說和戲劇領域;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於詩歌、歷史畫和風景畫領域;德國浪漫主義則在音樂、詩歌和繪畫領域皆有體現。
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

④ 浪漫主義起源於什麼時間並在什麼時期下得到發展

浪漫主義思潮興起於18世紀50年代,於19世紀初達到高峰,對歐洲的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間,浪漫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1712—1778)的「返歸自然」的主張,認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18世紀90年代,浪漫主義開始成為資本主義社會高層文化的主流,首先是在英國和德國,後來在法國得到發展。

⑤ 法國浪漫主義的興起

法國浪漫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羅曼司」(Romatic,即「傳奇」或「小說」)轉化過來的。據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大直是「傳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地包含著貶意的否定性的內涵。到了十八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為肯定性的褒義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並獲得宜人的憂郁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十八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一七九八年法蘭酉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斗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麥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昔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法國浪漫主義
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浪漫主義思潮的興盛衰落,是由各國歷史條件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一種成型的文藝思潮它首先產生在德國。由於當時德國容克貴族勢力猖獗,資產階級軟弱無力,因而消極浪漫主義得勢,積極浪漫主義發展遲緩。只有海涅登上文壇之後,積極浪漫主義在德國才有所起色。
法國的浪漫主義思潮,猶如大海的波濤,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來勢迅猛,激烈異常。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封建貴族的復辟和資產階級的反復辟斗爭分不開的。浪漫主義首先從古典主義設置的種種障礙中沖殺出來,歷經短兵相接的搏鬥,一舉獲勝。繼而在漫浪主義內部角返相爭,積極浪漫主義者組織了包括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內的廣泛的統一戰線,打敗了消極浪漫主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前,消極浪漫主義稱王稱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於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勝利,積極浪漫主義驟然興起.並取得了主導的地位。
在俄國,浪漫主義的發展是較遲的。它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形成為一種流派。其中積極浪漫主義與俄國十二月黨人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貴族革命中起過顯著的進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義思潮發展得最完備,最規范,最有成就的當推英國。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國的浪漫主義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文學運動,它是由少數作家自由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其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源遠流長,猶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斷,歷時達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紀末,從威廉·布萊克(1757--1827)和農民詩人羅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詩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義的苗頭,以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拜倫、雪萊的詩作為高潮,直到十九世紀末維多利亞女王(在位1837--1901)執政的時代,依然還可以從丁尼生、羅伯特·勃朗寧和他的夫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等人的詩歌中,看到浪漫主義的余聲。再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明顯地分為對立的兩大派別。消極浪漫主義先於積極浪漫主義登上文藝舞台,主要代麥是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與之相對立的,就是以拜倫,雪萊、濟慈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者。

⑥ 法國浪漫主義藝術興起於什麼時間

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本來是以強調「幻想」為其特徵的。可是法國十九世紀初期成為浪漫主義先導的第一張繪畫,卻是用最「寫實」的手法表現最迫切的現實題材。它說明一個新的思潮和流派,總是應現實的需要而出現的,它要是能站得住,也總是根植在現實生活中的。

熱情,是浪漫主義藝術的要素,以時事為題材而成為浪漫主義的內容,首先是繪畫中洋溢著的激情,這是遵循舊法,由「理智」導致冷漠的古典主義藝術最缺乏的品格。構圖、光線、色彩、人的動態表情,都表現了藝術家豐富的想像力;但可貴的是,它的浪漫的想像,是建立在現實深入認識的基礎上的,它所顯示的奔放的激情,是與積極的人生理想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夠深入人心而具有強大藝術力量。

法國浪漫主義的藝術,興起於十九世紀二十到三十年代。這是一個腐敗、混亂和倒退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出現的浪漫主義藝術,一開始即帶有呼喚革命風暴氣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浪漫主義所要表現的對象是「自由的具體的心靈生活」。從根本上說,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出現,是要求個性的解放和心靈自由;封建政權和學院的古典藝術,同樣讓他們感到是必須擺脫的精神重壓。浪漫派重視色彩,是和他們重視感情的要求相一致的。要用色彩去塑造形體。

⑦ 浪漫主義可以分為哪三個時期

浪漫主義的理論策源地在德國,但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卻是英、法兩國。歐洲的浪漫主義在發展歷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這一時期是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創作的高峰期,法國的夏多布里昂和史達爾夫人開始引介德國的浪漫主義理論。第二次高潮則從英國詩人拜倫開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間風靡歐洲,雪萊和濟慈緊隨其後。這一時期法國文壇相對沉寂,但也有拉馬丁和維尼等才華橫溢的詩人。此外,義大利的白爾謝、曼佐尼以及德國的霍夫曼等人也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三個高潮發生在法國,約從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維克多·雨果為代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思潮也波及俄國、東歐和美國,在美國產生了梅爾維爾、惠特曼等浪漫主義大師。1848年以後,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基本結束,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並沒有銷聲匿跡,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
英國

英國是最早出現浪漫主義文學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不滿於資本主義城市文明的發展,具有憤世嫉俗、歸隱自然的傾向。18世紀中後期的詩人羅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萊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他們在英語詩歌文體和語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貴的嘗試。彭斯從蘇格蘭民歌中吸取養料,其《蘇格蘭方言詩集》擅長抒情和諷刺,語言通俗;布萊克的《天真之歌》、《經驗之歌》則具有象徵意義和神秘色彩,在20世紀大放異彩,影響了整個現代英詩。
然而,英國浪漫主義第一批真正的大師則是被稱為「湖畔派」的三位詩人。威廉·華茲華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薩繆爾·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為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譎的意象。然而華茲華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則是長詩《序曲》。騷塞的詩歌極富古之幽情,與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詩人均蟄居於英國西北湖區,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
喬治·拜倫(1788年-1824年)和雪萊(1792年-1822年)兩位詩人將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推向高峰。他們和湖畔派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作品更具戰斗意識和政治傾向。雪萊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通過神話描寫被壓迫的人民的苦難和暴君的必然下場,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他的短詩《西風頌》、《致雲雀》等音韻鏗鏘,更有「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等名句傳世。拜倫是19世紀上半期最為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游歷各地,其詩作充滿異域情調。代表作《唐璜》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場深入骨髓的檢閱,發人深省。在歐洲,拜倫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人們把孤獨、悲壯、崇尚個人式反抗的浪漫主義者形象稱為「拜倫式英雄」。拜倫晚年投身於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並最終因傷寒而死於希臘戰場。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還包括約翰·濟慈(1795年-1821年)。他的創作生涯只有5年,卻寫出了著名的抒情詩《夜鶯頌》和《希臘古瓮頌》,沉醉於古代世界田園牧歌的美景之中。瓦爾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創作小說為主,《艾凡赫》以12世紀的英國為背景,塑造綠林英雄羅賓漢的形象,他是歐洲歷史小說的創始人。
德國

德國是浪漫主義思潮的發源地。政治經濟的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決定了德國早期的浪漫主義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和宗教色彩。施萊格爾兄弟是德國浪漫主義思潮的理論奠基人,他們以《雅典娜神殿》為陣地,闡述個性解放、藝術無目的論的浪漫主義理念。在施萊格爾兄弟的影響下,德國出現了包括諾瓦利斯(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內的一批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的《夜的頌歌》歌頌「神聖的、不可言傳的、神秘的」夜,並贊美死亡的美妙感覺。蒂克則著有《民間童話集》三卷,開創了童話小說的新題材。 1805年以後,德國出現了「海德爾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萊門斯·布侖塔諾(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爾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詩《催眠歌》具有民歌風味,詩情濃郁。兩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號角》,搜集收錄了德國近300年的民歌。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他們編成《兒童與家庭童話集》稱為世界童話作品中的精品。約瑟夫·封·艾爾興多夫(1788年-1857年)的小說《一個無用人的生涯》將夢幻與現實混合起來,充滿神秘情調。
1809年以後,德國浪漫主義在德國形成另一個中心。克萊斯特(1777年-1811年)的喜劇《破瓮記》抨擊普魯士官場和司法制度的腐敗,充滿民間喜劇的幽默諷刺特色。霍夫曼(1776年-1822年)的《雄貓穆爾的人生觀》展示一個爾虞我詐、男盜女娼的市儈世界,想像和構思奇特。大詩人海涅早年也是一個浪漫派詩人,後來轉向現實主義。
總體上看,德國的浪漫主義特徵並不明顯,風格變化也比較多。到後期,逐漸融入強大的現實主義文學潮流。
法國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曲折莫測,決定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更加鮮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達爾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國浪漫主義早期代表。前者帶有貴族傾向,《基督教真諦》主張復興中世紀禮教,但其作品對美洲叢林和大草原奇異風光以及古代廢墟富於抒情色彩的描寫,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美」的濫觴。他的小說《勒內》和《阿達拉》都描寫世俗愛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惻纏綿。而史達爾夫人則具有民主傾向。她的《論文學》和《論德國》致力於傳播浪漫主義理念,不遺餘力的抨擊法國的古典主義傳統。 法國浪漫主義中期的代表包括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年-1869年)和阿爾弗萊·德·維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長寫抒情詩,是法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對照和象徵筆法;後者則以哲理詩著稱,《古今詩集》和《命運集》宣揚孤傲堅忍精神,表達悲天憫人的思想。
1830年以後,維克多·雨果成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他也是整個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劇作《歐那尼》的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在法國最終戰勝了古典主義。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中鮮有的全才,在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其小說《巴黎聖母院》 、《九三年》、《悲慘世界》等具有史詩般雄壯的風格,是浪漫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對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國。在詩歌和戲劇領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語詩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筆法,極大的豐富了法語詩歌的修辭技巧,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雨果逝世的時候,全歐洲共有逾200萬人來到法國參加他的國葬。
和雨果同時代的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還包括女作家喬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創作拓展了浪漫主義文學陰柔的特性,尤其擅寫女性問題小說和田園小說。代表作《康素愛蘿》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充滿詩情畫意和真摯情感。她也曾是音樂巨匠肖邦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曾和喬治·桑有過短暫戀情的青年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1810年-1857年)是這一時期法國詩壇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組詩》具有夢幻般的色彩。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第一次將「世紀病」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義小說創作中。熱拉爾·德·奈瓦爾(1808年-1855年)的抒情詩奇詭深邃,形式精美絕倫,對20世紀現代詩歌影響深遠。大仲馬(1802年-1870年)創作了大量歷史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將通俗小說的發展推向極致。
俄國和東歐

俄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是在1812年拿破崙入侵失敗和1825年十二月黨人革命之後出現的。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以詩歌為主,富有強烈的戰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對俄國浪漫主義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譽為第一位俄國抒情詩人。他的《俄國軍營的歌手》歌頌軍人的愛國壯舉,贊美俄羅斯民族偉大的復興。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創辦《北極星》,宣傳浪漫主義思想。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後來轉向現實主義。萊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國最堅定的浪漫主義詩人,長篇敘事詩《童僧》和《惡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達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說《當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餘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說的先驅。
在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是波蘭的亞當·密茨凱維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徵是和反對異族奴役、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結合起來。密茨凱維奇的《先人祭》抨擊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殺,揭露賣國貴族的行徑。裴多菲則以《民族之歌》和《自由與愛情》等詩作歌頌為爭取自由的斗爭。
美國

由於美國和歐洲在歷史、文化上的種種不同,以歐洲通行的文學流派的概念來衡量美國文學的發展實際上並不十分准確。但由於美國文學也是整個西方文學的一個部分,因此通常人們也將美國文學史放入整個西方文學史的框架內來研究。 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深受西歐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19世紀上半葉,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高漲,擺脫英國文學的束縛、重視人的精神創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驗主義蔚為大觀,至此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開始蓬勃發展。
愛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羅(1817年-1862年)是超驗主義理論家,最先提出浪漫主義的主張。他們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覺的意義,認為自然界充滿靈性,人應該回歸自然。梭羅的《瓦爾登湖》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美國前期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華盛頓·歐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庫柏(1789年-1851年)和愛倫·坡。歐文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在他的小說中,「美國文學」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國文學的拘束。庫柏是美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開創了以《皮襪子故事集》為代表的邊疆傳奇小說,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後一個莫希幹人》。愛倫·坡主張藝術要使讀者獲得刺激而達到靈魂的升華,他的小說大部分以死亡、兇殺、復仇為題材,揭示人的幻覺狀態和變態心理,他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共同被尊為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
美國後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以納撒尼爾·霍桑(1804年-1864年)、沃爾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年-1891年)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對「隱秘的惡」進行挖掘,《紅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統治的黑暗以及教會的虛偽和不公,象徵手法運用純熟。主人公胸口佩戴的A字以及短篇《教長的黑面紗》中永遠蓋在教長臉上的黑面紗,都是一種象徵物。霍桑的心理分析自然細膩。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經歷編纂、擴充詩集《草葉集》,歌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覺醒,成為美國現代文學的鼻祖。梅爾維爾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長描寫航海奇遇和異域風情,代表作《白鯨》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小說之一,小說中的「白鯨」已經成為一種超然的、對人類懷有敵意而又難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圖騰。
此外,詩人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1807―1882)的《海華沙之歌》(1885)描述印第安傳說中的西風之子海華沙的業績,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英雄形[2] 象。

⑧ 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出現的時間和背景,速度!!

1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於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是西方近代文學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產生的背景: 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革命和戰爭頻仍,動亂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會的不平等,使人們 感到法國大革命後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遠不如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好。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對啟蒙思想家設想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託。這種社會情緒反映在文學創作領域,就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2、現實主義: 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後波及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於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產生背景: 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 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1832年英國議會通過改革選舉制度的法案,工業資產階級參加了政權。這兩個事件標志著資產階級在歐洲范圍內的勝利。歐洲各國在英、法資本主義勢力的影響下,陸續於40年代末經歷了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性過渡。這種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直接影響著文學,成為現實主義文學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特定的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形態的劇變,使人的道德觀念和文化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資本主義在歐洲各國不同程度的發展,人們頭腦中的物質利益觀念不斷加強,金錢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人在掙脫封建束縛從而獲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後,又在物質財富面前喪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熱衷於創造物質財富並依賴於物質財富的生存環境中,人對人的壓迫與剝削以新的形態表現出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趨於惡化。現實告訴人們,啟蒙主義者所宣示的「價值」,和浪漫主義者所追求的「理想」並未實現,人們須要以一種新的冷靜的眼光重新看待現實和思考自己的命運,並尋求改善自己的生存處境的方法。於是,追求客觀冷靜地分析與解剖現實的社會心理和風氣隨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創作上,就是他們摒棄浪漫主義的主觀想像和抒情,通過對社會現實作如實細致的描繪,揭露社會的黑暗,展示在物質與金錢擠壓下人的各種心態,並倡導社會改良。反映在讀者方面,這樣的文學也剛好滿足了特定社會條件下讀者的審美心理,而受到歡迎。寫實性和批判性很強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正是應運而生的。 科學的影響 黑格爾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論、孔德的實證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分析和批判,以及自然科學的新成就如細胞學說、能量轉化學說、進化論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一些現實主義作家的思想和創作,使他們去積極探求新的觀察和表現現實的方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成就打開了人們的視野,鼓舞人們以新的角度和方法,去尋找社會問題的產生根源和解決方案。許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態出現,試圖以科學家那種細致入微的觀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會,解剖其中的奧秘。不少作家將動物學、生理學、解剖學等最新自然科學成果用之於文學創作,將自己看著社會的研究家、解剖家、記錄員等。所有這些,都強化了現實主義文學中的客觀與寫實的因素。 自身發展規律和內部原因 歐洲文學史上的現實主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但18世紀英國小說、法國啟蒙運動文學和俄國諷刺文學等,則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在藝術方法上的直接先驅。從反映現實的基本方法上說,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頗不相同的,但現實主義也借鑒了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經驗,如歷史題材處理上的風俗畫風格、心理描寫上的某些技巧、描摹大自然時的細致入微等。3、現代主義:、 誕生於20世紀初。20世紀以來具有前衛特色、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美術流派和思潮,又稱現代派。 現代主義文學屬於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文學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現代主義文學公認的開山鼻祖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福樓拜的《情感教育》。而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則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產生背景: 1880年前後,西方主要國家進入迅猛的經濟發展和國際擴張階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國為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隨之加快,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尤其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的人際關系結構。19世紀以前田園牧歌式的鄉村風光,被充斥著鋼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沖擊和挑戰。歐美社會的個人出現了普遍的疏離感、陌生感和孤獨感。現代主義文學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來。發生於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現代主義文學的重大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戰爭徹底打破了歐洲社會岌岌可危的舊秩序和舊宗法。戰爭給整個歐洲帶來的巨大災難,致使敏感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文學家和藝術家們,對資本主義的價值體系和倫理體系產生嚴重的懷疑,並滋生反叛情緒。 對現代主義文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還包括1917年爆發於俄國的十月革命。馬克思的思想在資本主義價值體系遭遇質疑的時候,一躍成為一種重要思潮,許多現代主義文學家們都直接或間接的受其影響。 在整個19世紀,統治歐洲科學界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牛頓的力學體系,在其影響下,實證、理性等觀念是引導文藝發展的主流觀點。但在20世紀初期,現代物理學,尤其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誕生,極大動搖了古典物理學的物質宇宙觀,科學世界變得微妙、復雜、難於把握。相繼誕生的電子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進一步毀滅了傳統的形而上學觀點,甚至極大的改變了語言。科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學和藝術的發展。例如,作為現代主義文學重要流派之一的未來主義文學,就是在新科技發展的直接影響下誕生的。在哲學與文化領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極端主張,對德語世界的表現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理論,引導文學家深入開掘潛意識和無意識領域,直接影響了意識流小說。然而,對現代主義文學影響最大的,卻是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他的直覺主義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個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基調。此外,康德不可知論、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和克羅齊的直覺美學理論,也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⑨ 19世紀,浪漫主義為何會在法國開始形成和發展

1814年3月反法同盟的聯軍進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下詔退位。路易十八隨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復辟。在復辟年代裡,一些苦悶的知識分子在文學和藝術上掀起了浪漫主義運動。

在19世紀20~30年代,法國的浪漫主義已經開始形成和發展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啟示,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所喚起的人民群眾的解放運動、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的刺激、廣大階層對於革命結果的失望和不滿以及反對拿破崙法國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影響,都促成了浪漫主義在法國的形成和發展。

法國的積極浪漫主義是在復辟時期和七月革命時期與官方學院派古典主義的頑強斗爭中形成和壯大起來的。

⑩ 浪漫主義雕塑是哪個時期出現的

19世紀上半期,在新古典主義雕塑失去發展活力的時候,浪漫主義雕塑出現了,並在20至40年代期間發展到了頂峰。浪漫主義雕塑發展的中心在法國,但德國和英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浪漫主義雕塑的最大特點是它強調雕塑家主觀情感的抒發和追求雕塑的繪畫性效果。浪漫派雕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呂德。19世紀上半期除呂德外,法國還有一些活躍的浪漫主義雕刻家,其中以動物雕刻著名的巴耶和肖像雕刻家大衛·丹熱及布列奧等人的成就最引人注目。

閱讀全文

與浪漫主義在法國出現於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