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戰後歐洲版圖有什麼變化,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變化:
1、奧匈帝國不復存在,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
2、德意志帝國不復存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東部大量土地歸波蘭所有;
3、沙皇俄國不復存在,俄國面積縮小,波蘭和芬蘭復國;
4、奧斯曼土耳其不復存在,西部大量土地劃歸希臘。
原因:
1、同盟國戰敗,德奧土三國不同程度上遭到協約國瓜分;
2、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俄滅亡,蘇俄陷於內戰,芬蘭和波蘭乘機復國;
3、東歐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1)一戰後法國都有哪些領土擴展閱讀
戰爭背景
三對矛盾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復雜,但基本矛盾有三對,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銳。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
俄奧矛盾
俄奧矛盾的表現是在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上。多年來,俄羅斯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干半島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區進行擴展,地處中歐的政合國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干半島西北部擴張,又怕在自己統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而獨立。
英德矛盾
英國從它傳統的外交政策上出發,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既不願意德國過分強大,也不願意看到俄國的勢力在巴爾干半島過於膨脹,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沖突的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第一次世界大戰
❷ 一戰後的法國在非洲的哪些地方建立了殖民地附帶典型國家的事例最好……
殖民地:法屬迦納 法屬喀麥隆
在北非,法屬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殖民地內部的民族主義運動愈演愈烈。
二戰後,法國等國家肢解了義大利在利比亞的殖民地。
在北非,英美二戰時對法國殖民地的佔領激起了當地的獨立運動。
1956年,法國被迫承認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獨立。在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者,穆斯林和法國軍隊經過8年戰爭,法國人於1962年最終撤出了阿爾及利亞。
1960年,戴高樂領導的法國突然從法屬熱帶非洲殖民地撤出,宣告了法國殖民時代的結束。
❸ 對比上面兩幅地圖,看一看一戰後歐洲版圖有哪些變化
近代: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為奧地利、匈牙利,分出捷克斯洛伐克,德國領土縮小,波蘭復國,奧斯曼帝國解體、歐洲部分領土縮小,法國取得阿爾薩斯和洛林、愛爾蘭獨立。現代:二戰後德國領土進一步縮小、分裂,蘇聯領土擴大,波蘭領土西移。(下續)
❹ 法國的領土包括哪些
法國本土(法國大陸和科西嘉島Corse),4個從31-12-1982法律公布以來各自為區的海外省(法國瓜德盧普Guadeloupe, 法國法屬蓋亞那Guyane, 法國馬提尼克Martinique, 法國留尼汪島Reunion),4個特殊地位的海外領地(法國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iles Wallis-et-Futuna, 法國新喀里多尼亞及其附屬島嶼Nouvelle-Caledonie et dependances, 法國法屬波利尼西亞Polynesie francaise, 法國北極與南極法國領地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caises) ,
❺ 19世紀的普魯士和現在的德國法國的領土的區別和重復的地方具體在哪裡
這個,如圖,深藍色的為1815年凡爾賽和約前的普魯士疆土,綠色的為1815年凡爾賽和約獲得的領土(當然凡爾賽和約也把普魯士1807-1815年控制的部分領土轉讓給沙皇俄國),淺藍色的為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王國奪取的領土,黃色的為德意志帝國內不屬於普魯士邦控制的領土。
19世紀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之前,法國疆域和目前法國的疆域變動不大,1815年前屬於法國的薩爾地區(現德國西南部的薩爾州)目前歸宿德國,而在一戰結束(1919年-1935年)屬於法國,1946-1955年屬於事實上由法國控制的自治區,1955年經過投票回歸德國。
目前屬於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眾所周知,在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屬於所謂的德皇直轄領地,但不屬於普魯士邦領土。1戰結束後至今一直歸屬法國領土。
而普魯士的疆土變化則比較大,如圖的深藍色和綠色部分,早在1815年凡爾賽條約簽訂之時,在奧德河以東,普魯士直接管轄著大片土地,當時波蘭不存在,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現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到奧得河沿岸大部分地區,都屬於普魯士領土。目前德國失去了所有的奧得河以東的國土。
1815年的凡爾賽和約,普魯士獲得了原來屬於法國傀儡的萊茵同盟成員薩克森大公國大片領土;還有包括魯爾區在內的西部飛地------威斯特法倫和萊茵蘭一帶。
普丹戰爭,普魯士奪取了丹麥的荷爾斯泰因和石勒蘇益格,普奧戰爭,漢諾威王國和黑森地區的一些公國遭到普魯士王國兼並,後來成為德意志帝國普魯士邦的一部分。
❻ 法蘭西第一帝國版圖覆蓋了當今哪些歐洲國家
其領土包括了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萊茵河左岸、義大利部分領土。在其鼎盛時期,影響范圍占據大半個歐洲。
❼ 一戰後,歐洲的政治版圖發生了什麼變化
變化:
1、奧匈帝國不復存在,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
2、德意志帝國不復存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東部大量土地歸波蘭所有;
3、沙皇俄國不復存在,俄國面積縮小,波蘭和芬蘭復國;
4、奧斯曼土耳其不復存在,西部大量土地劃歸希臘。
原因:
1、同盟國戰敗,德奧土三國不同程度上遭到協約國瓜分;
2、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俄滅亡,蘇俄陷於內戰,芬蘭和波蘭乘機復國;
3、東歐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❽ 什麼地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被德國佔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歸還法國
阿爾薩斯和洛林
阿爾薩斯-洛林(Alsace-Lorraine) 是法國東部大區,包括今法國上萊茵、下萊茵和孚日、摩澤爾等省。在17世紀以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領土,以說德語的居民為主,後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領地,三十年戰爭後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割讓給法國(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時代才被法國吞並)。當地居民長期不斷抵製法國統治者強加於他們的語言與習俗。普法戰爭後於1871年割讓給德國。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這塊土地又割讓給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奪回,戰後又割讓給法國。法國修改了許多戰前與當地自主獨立主義相抵觸的政府政策,因此,自治運動大部分銷聲匿跡。被稱為阿爾薩斯語的日耳曼方言仍為當地的通用語。學校里既教法語,也教德語。 阿爾薩斯和洛林一樣都是德國白酒的著名產地,當地生產的白酒都以德國命名方式命名。
公元前8世紀,為高盧部落占據,出現早期的采礦業、農業和畜牧業。1552年,法國人佔領洛林公國的梅斯、凡爾登和圖爾。30年戰爭中,法國於1633年佔領洛林全境。1697年洛林轉屬神聖羅馬帝國;1737年成為法國傀儡、原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辛斯基(Stanislaw I Leszczynski,1677~1766)的終身領地;1766年並入法國,1871年,普法戰爭後,洛林東部和阿爾薩斯由法國割讓給德國;1919年依據《凡爾賽和約》歸還給法國;1940年又為希特勒德國兼並;1945年法國再度恢復了對洛林的主權;今劃分為默茲、摩澤爾、默爾特-摩澤爾和孚日四省。
❾ 法國在哪些國家建立過殖民地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剛果、敘利亞等。
1、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英語: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簡稱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北緯15~27度之間,面積103.07萬平方公里。
茅利塔尼亞西瀕大西洋,北部與西撒哈拉和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南部與馬里為鄰,南與塞內加爾相望。地區屬熱帶沙漠性氣候,全境地勢平坦。有2/3的地區是沙漠。
茅利塔尼亞最早的居民是巴富爾黑人民族,後北非柏柏爾人遷入茅利塔尼亞北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茅利塔尼亞。191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20年成為法屬西非洲管轄下的殖民地。
1956年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9月加入法蘭西共同體,11月「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獨立。
2、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negal),簡稱塞內加爾,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達喀爾。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臨維德角群島。海岸線長約700公里。
公元9世紀建立泰克魯王國,13世紀被馬里帝國征服。14世紀中葉建卓洛夫王國,16世紀前後屬桑海帝國。1444年起遭葡萄牙入侵,17—18世紀遭荷蘭、法國和英國爭奪。
1677年法國組建塞內加爾殖民地,1895年劃歸法屬西非管轄。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省。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1959年與馬里結成聯邦,1960年退出,成為獨立共和國。
3、馬里
馬利共和國(République 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向南與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塞內加爾河源於這里。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曾是迦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並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4、剛果
剛果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語:République Congo),簡稱為剛果(布),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彭,西南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50多公里,總面積為34.2萬平方公里。
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
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5、敘利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英語: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簡稱敘利亞。
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國土總面積(包括戈蘭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馬士革。
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公元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歐洲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4月17日獲得獨立。1963年起由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利塔尼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塞內加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剛果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敘利亞
❿ 法國領土組成快快快
法蘭西共和國包括:
法國本土(法國大陸和科西嘉島Corse),
4個從31-12-1982法律公布以來各自為區的海外省
(法國瓜德盧普Guadeloupe,
法國法屬蓋亞那Guyane,
法國馬提尼克Martinique,
法國留尼汪島Reunion),
4個特殊地位的海外領地
(法國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iles Wallis-et-Futuna,
法國新喀里多尼亞及其附屬島嶼Nouvelle-Caledonie et dependances,
法國法屬波利尼西亞Polynesie francaise,
法國北極與南極法國領地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caises) ,
還有領土共同體
(法國馬約特島島Mayotte和聖皮埃爾
和法國密克隆島Saint-Pierre-et-Miquelon)。
法國行政區劃:
法國各省份:1790年1月4日創建,以便廢除那些被認為過於陳舊過時的法國舊省。
每個省都隸屬於一個大區。
法國共有26個大區(Voir les 26 régions)。出於合理性考慮,各省都具有類似結構:省內領土面積足夠小以便位於各省中心的省會城市管理。同理,每個省份不以歷史標准命名,而純粹以地理位置命名(河流、山脈等的名稱)。
法國包括:劃分為26個大區及100個省份的宗主國。
海外省(DOM):瓜德羅普(Guadeloupe)、馬提尼克島 (Martinique)、留尼旺(Réunion)、法屬蓋亞那(Guyane)。
海外領地(TOM):法屬波利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Wallis et Futuna)、法屬南半球和南極洲領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法國地方行政區:馬約特島(Mayotte)和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Saint-Pierre-et-Miquelon)
法 國 全 國 面 積 551,100 平 方 公 里 , 分 為 95 個 行 政 省 , 另 有 8 個 海 外 行 政 省 及 屬 地 。
法 國 有 36,000 個 城 鎮 村 落 , 由 全 長 964,356 公 里 的 公 路 及 31,940 公 里 的 鐵 路 貫 連 , 全 國 居 住 了 58,000,000 人 , 其 中 單 單 巴 黎 地 區 已 占 10,000,000 人 。
法 國 的 海 岸 線 總 長 5500 千 里 , 與 北 海 、 英 倫 海 峽 、 大 西 洋 及 地 中 海 四 大 海 域 相 接 , 擁 有 歐 洲 最 大 的 沙 灘 - La Baule 。
法 國 境 內 的 森 林 面 積 占 地 15,000,000 公 頃 。
白 朗 峰 高 達 海 拔 4,807 米 , 是 西 歐 最 高 的 山 峰 。
法 國 的 滑 雪 地 面 積 有 1,950 平 方 米 , 裝 設 有 4,200 部 登 山 纜 車 , 滑 雪 道 長 13000 千 里 。
根據1999年普查結果,法國人口為60 185 831人。
最大距離
法國南北(法國敦刻爾克Dunkerque - 法國普拉德莫羅Prats-de-Mollo)973公里;
法國東西(法國羅特布Lauterbourg - 法國高森角pointe de Corsen)945.5公里;
法國西北到法國東南(法國高森角pointe de Corsen - 法國芒通Menton)1082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