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劉永福殺多少法國人

劉永福殺多少法國人

發布時間:2022-07-19 19:30:43

❶ 誰能知道有關於劉永福將軍的介紹名著!謝謝

《同治帝國之一朝奮起 》,《鐵血將軍劉永福》都是不錯的書,很有看點。

劉永福是黑旗軍的創建者,是農民出身的傑出軍事家、政治活動家。在19世紀發生的援越抗法、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中,率部與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戰斗,建立了卓越的功勛,成為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為後世所景仰和垂念。
劉永福(1837―1917年)原名建業,號淵亭,排行第二,俗名劉二,時人尊稱為劉義,祖籍博白東平,生於防城小峰,長在上思平福。
劉家世代貧寒,為生活所逼,一再遷徙。永福青年時代,依靠堂兄弟在平福開荒種地過活。盡管永福身強力壯,為我所用膂力過人,但仍赤貧如洗,無法糊口。當時,清朝政治腐敗,災荒頻繁,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洪秀全金田起義,群雄響應。劉永福兄弟於1857年(咸豐七年)蓄發加入天地會,投身於農民起義的行列,走上反抗壓迫剝削的道路。最初劉永福在天地會首領吳凌雲的部屬鄭三手下任先鋒。他率部打垮巫必靈為首的地主武裝,隊伍迅速擴大。後來,清朝政府在圍攻太平天國天京的同時,也加緊對廣西農民起義軍的「清剿」,吳凌雲壯烈犧牲。1866年,劉永福帶領二百餘人同吳業終(吳鯤)匯合,經過擴充整編,組成一個旗,劉永福被任為旗頭。由於劉永福「膽藝過人,重信愛士」,深得部下愛戴和擁護,不久就成為吳亞終農民軍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頭」。劉水福著手操練士兵,整肅紀律,選擇人才,統一軍令。當時他扎營於歸順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廟,看見北帝神像傍邊的周公像手執著一面繪有「北斗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自為己隊伍的旗幟。從此以後,這支隊伍就常舉黑旗作戰,人們稱之為黑旗軍。
1867年秋,清朝政府派廣西提督馮子材調集重兵進剩桂西南農民軍,拉網掃盪。農民軍傷亡慘重,軍需糧餉難以為繼。加上這支隊伍的首領關亞終、黃崇英及劉永福意見不一,只得分道揚鑣,各自率領所部轉移到越南。吳業終進入北寧後在清兵追擊中犧牲;黃崇英盤踞河陽(河江市);劉永福帶領黑旗車二百餘人,從歸順州的波斗翻越崎嶇的大嶺進入越南蘇圩。此後又不斷擴展地盤,據有安禮、高平、左大、六安等地,直至把勢力伸展到與雲南隔河相望的保勝(老街)。並以保勝至河陽廣闊的河谷平原和深山密林為根據地。「開辟山林,聚眾耕牧」安定民心,自耕自養,積蓄力量。當時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盜匪猖厥,殘害無辜。1869年,劉水福剪除了白苗土霸盤文義匪幫,此舉深得當地群眾擁護。1870年,劉永福又率部進剿稱霸保勝的匪酋何均昌,惡戰數月,終於消滅何匪,從而控制了保勝附近十餘個州縣。接著又馬不停蹄,乘勝進擊,同勾結法國殖民者的黃崇英黃旗軍進行激烈的戰斗。黑旗軍協同越軍和清軍三方面配合,「包圍合擊」,經過四、五年艱苦清剿,黃崇英部就殲。從此越南北圻出現「烽煙不警,雞犬無驚」的安定局面。越南人民贊譽不絕,有口皆碑。
劉永福舉義之日,正值越南多難之秋,內憂外患,國無寧日。法國侵略者妄想把越南變成其殖民地,採用蠶食鯨吞的手段,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強迫賠款割地。1867年法國侵略者強行侵佔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後,就瘋狂地發動對越南北部進攻,夢想滅亡越南,進而從西南入侵中國,建立一個所謂「偉大的法蘭西東方帝國」。那時,越南阮氏王朝「政令酷虐,民不聊生」弄得田園荒蕪,衰微破敗,面對法國的侵略,只好採取屈辱求和,妥協投降的態度。1873年11月,法國殖民主義急先鋒堵布益企圖以武力打通紅河,搜刮我國雲南礦產資源、開辟進入西南腹地新商路的陰謀受阻後,法國當局派安鄴帶兵一百八十名和兩艘炮艦於11月20日晨突然轟擊河內,越南總督阮氏知方奮起抵抗。但武器差劣,士氣不振,不堪一擊。法國侵略軍配備有最新式的精良武器,諸如來福快槍、卡乞開司機關槍、開花彈大炮等。安鄴命令輪流開機關槍掃射,發炮轟擊城牆。阮知方的兒子阮林在城頭被炸斃,阮知方受傷被俘,拒醫絕食而死,以示不屈。越王迫不得己,派人分別往諒山和保勝請求清朝政府出兵援助。但清軍無動於衷,只有劉永福見義勇為,挺身抗暴,親自率軍二千,翻越宣光大嶺,日夜兼程,南下抗法。12月21日黑旗軍在河內郊外羅池與安鄴殖民軍正式開戰。法軍按照步兵戰術,排好一字雁隊,分前後兩排,前排鵝步持槍瞄準射擊,後蹲跪填裝彈葯,輪番射擊,交替前進。劉永福傳令全軍沉著應戰,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向左右兩側運動,貓腰躍進,迂迴包圍;接著又出動敢死隊正面迎敵,接火後洋裝敗退,誘敵深入伏擊圈。法軍大搖大擺直上。黑旗軍放下米袋,裝上刺刀,霎時間伏兵四起,殺聲震天,展開慘烈的血刃戰,打得法軍抱頭鼠竄,敗不成陣,爭先恐後縮回河內城。黑旗軍的先鋒營吳鳳典橫沖直砍,如入無人之境,尾追安鄴,擊斃這個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其部屬百餘人辦成了刀下鬼。這一仗繳獲槍械百餘枝,彈葯一批,取得「誘斬安鄴,覆其全軍」的大捷。法軍被逼退出河內,這是劉永福捍衛國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戰功。越王擢升劉永福為三宣副督,又賜印信一顆,文曰:「山西、興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將軍印」,以彰表功績,並命劉永福扼守紅河兩岸。
河內首戰全勝,越南境內稍得粗安,推遲了法國殖民者並吞越南,覬覦中國的日程。但事隔十年之後,法國國會於1883年撥款五百五十萬法郎作侵越經費,任命殖民頭子李威利為侵略軍總司令,率領法軍二千人先後攻佔河內和南定。接著又分兵進犯越南國都順化及北寧、山西,局勢岌岌可危。越軍望風披靡,清軍觀望不前。劉永福滿懷「為越南平寇,為祖國屏邊」的宏願,於5月6日率領黑旗軍三千挺進河內,會同越軍把河內城圍得水泄不通,並且發揮近戰、夜戰的優勢,誘敵深入,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先下令大刀隊執行巧計引敵上鉤的戰術。法軍沖殺出城,黑旗軍大刀隊紛紛撲地卧倒,速將預備好的豬血、硃砂塗在身上,假裝戰死。待法軍呼嘯而過後,猛然翻身躍起,使敵兵腹背受敵,陷入重圍,槍炮已不起作用,被砍得人頭滾地,鬼哭狼嚎。法軍統帥李威利也被大刀隊剁成肉餅。這一仗打死敵軍七畫將軍總司令李威利和五畫校官副司令韋醫(註:軍裝袖口鑲白邊,畫多則官大)及以下軍官三十餘名,打死法兵二百多名,奪得軍械彈葯無數。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紙橋之役。越王為了表彰劉永福紙橋大捷的軍功,晉升他為三宣提督,加賜一等義勇男的爵號。
法軍慘敗的消息傳到巴黎,法國當局驚慌失措,但又不肯善罷甘休。任命孤拔為司令統率兵艦四艘,陸軍三千,再次侵犯越南。他們分兵兩路:一路由孤拔指揮,再度進攻國都順化;一路由波特指揮,進攻北圻黑旗軍。時值越王阮福時病歿,發生內訌,無力攘外。法國殖民者強迫越南政府簽訂賣國的《順化條約》。劉永福面對法國殖民者野蠻的行徑,義慣填膺,指出:殖民者「不獨虐越,實欺中國」。立誓堅決「為中國捍蔽邊疆」,「為越南剿平敵寇」。1883年夏秋之際,劉永福率部與法軍進行了空前激烈的懷德之戰。黑旗軍武器差劣,新式的後膛快槍和開花彈大炮為數甚少,大部分是簡陋的粉槍、急槍、鐵炮,還有部分大刀、長矛。法國侵略軍「船堅炮利」,一式全新的槍炮,水上還有鐵殼艦。但經過一場惡戰,波特還是吃了敗仗。他為了挽回面子,使出了極其陰險毒辣,慘無人道的伎倆,深夜炸崩河堤,使懷德府方圓數百里頓成澤國。在這萬分危急關頭,越南群眾撐來一批木船、竹筏,把黑旗軍救護至地勢高亢的丹鳳。
八月底,波特又率領侵略軍三、四千,配備軍艦十一艘,大木船九艘,水陸兩路進犯丹鳳縣。劉永福派黃守忠、鄧士昌緊急帶隊前去迎敵,兩軍在堤圍上發生遭遇戰。基圍內水深沒頂,河堤狹窄,彈雨密集,法國兵艦又從江面發炮轟擊,黑旗軍前後受敵,形勢靠常危急。劉永福派人向清軍求援,但清軍按兵不動,催促多次才派來兩營兵力支援,調撥子彈一萬發。雙方血戰三日三夜,黑旗軍艱苦卓絕,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而轉守為攻。「是役殲滅法兵亦以千計」。正在這時,孤拔在東線戰場不費吹灰之力攻陷順化,強迫越南政府在《順化條約》上簽字生效,包括開放紅河和割讓保勝給法國,責令劉永福退兵。劉永福滿腔怨憤,只好退守山西。
山西是越南北部一個軍事要地。劉永福為了確保山西,收復失地,命令部屬急造木排、竹筏攔江,截阻法軍從河內來的兵艦;又部署在河岸修築炮台。每隔十丈置一門鐵炮;還搶修加固城牆和在周圍築起五重木棚,東、西、南、北四個門分兵把守,在城頭上加強巡邏戒備。城內除黑旗軍三千人外,還有張永清的清軍和黃炎佐的越軍。1883年12月11日,法軍出動兵艦十二艘,板船四十艘,彈葯車五百輛,水陸並進氣勢洶洶地向山西殺來。劉永福率領部眾冒著槍林彈雨,瀝血鏖戰。但由於城外一炮台陷敵,西門城牆被法軍炸塌,越奸阮廷潤等叛國投敵,其餘越軍亦貪生怕死,穿上白衣,打開城門投降。協防的清軍也望風逃遁。山西遂於12月26日淪陷。
援越清軍畏法如虎,苟且偷安相繼退出北寧、山西、宣光等重鎮,龜縮廣西邊境。1884年,法國派海軍艦隊突然襲擊我國福建馬尾軍港和船廠,清朝政府被迫下令正式對法宣戰。同年8月清政府封劉永福為記名提督並賞戴花翎。中法戰爭進入緊張階段。劉永福先後派人回博白招募壯丁數百人擴充黑旗軍。1885年1月黑旗軍與援越清軍包圍了宣光法軍。劉永福在離宣光十餘里的左育駐扎重兵,並用竹排、木筏攔河拒守。斷絕法軍運送糧械接濟。宣光守敵被圍月余,成為瓮中之鱉,危在旦夕,遂向河內法國全權大臣寄信救援,說:「宣光被圍,彈葯將盡,速派兵援。」劉永福斷定河內法軍總部得悉,必派援兵,且取道左育,便選擇在左育附近野茅叢生的大荒坡,埋下大批炸葯,鋪上草皮偽裝墳墓,准備一舉殲滅敵人。一天,法軍援兵從太原向宣光張牙舞爪地沖來,待敵人進入伏擊地段時,黑旗軍拉發火引,一陣震天巨響,山崩地裂,硝煙沖天,法軍被炸死炸傷四、五百人,其中軍官二十多人,偽軍死傷不計其數。法軍吃了苦頭,咬牙切齒施以報復,利用密集炮火輪番射擊,組織兵力猛烈沖鋒;宣光城內法軍乘機反撲,黑旗軍力不能支,宣光之圍被解,黑旗軍退守臨洮。
1885年3月23日,法軍進犯臨洮。劉永福聯絡奉命抗法的滇軍和越南義勇隊,共同阻擊來犯之敵。鏖戰一日兩夜,敵軍精疲力竭,死傷慘重,只得黑夜潛逃。劉永福揮師乘勝進擊,連克臨洮府和廣威府等十餘個州縣有力地策應了東路抗法清軍,轉敗為勝。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還光復諒山、高平等重鎮,扭轉了戰局,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但由於越南王朝和清朝政府腐敗昏庸,同年4月19日宣布停戰,前方將士忍氣罷兵。
劉永福在援越抗法戰爭中英勇不屈,身經百戰,取得了輝煌戰果,使法國侵略者和中國投降派極端仇視和不安,一心要把他剪除。清朝政府為了逼劉永福率部回國,一個月內就連下九次上諭,採取脅迫利誘,恩威兼施的手法,賜予劉永福「依博德恩巴圖魯」和「三代一品封典」的榮譽。越南人民得知劉永福要離越歸國,遠道趕來挽留。後來,黑旗軍有部分人員不願回國,留下來參加當地抗法義勇隊;有部分人散落各地成為華僑或越籍華人。1885年8月劉永福帶領黑旗軍三千人從保勝啟程入雲南省文山縣南溪,於同年11月抵南寧。清朝政府又以種種借口裁減了一千五百人。同年12月劉永福奉令帶領黑旗軍一千五百人順水東下,直抵廣州,扎駐於燕壙,又被張之洞裁減去一千人。最後黑旗軍舊部在劉永福身邊只剩三、四百人。1886年春清朝政府委任劉永福為閩粵南澳鎮總兵。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台灣地位十分重要。清政府命劉永福赴台灣幫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八月,劉永福率黑旗軍赴台北,後又奉命駐守台南,並先後在潮汕、台灣等地招募新兵,將黑旗軍擴充至八營,決心為保衛台灣血戰到底。
1895年4月,請政府戰敗求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把台灣、澎湖列島割給日本。為了逼使台灣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親王率領日軍主力近衛師團,於5月27日從沖繩出發,分兵兩路進攻台灣。其中一路日軍從貂角強行登陸,攻佔基隆。接著,又進犯台北,這時,曾發誓死守台灣的巡撫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紛紛逃回大陸。6月7日台北陷敵,林朝棟亦相繼逃命內渡。台中空虛,台南形勢緊迫。劉永福在台南草擬《盟的書》,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表示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全保,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紳民推舉劉永福為台灣民主國總統,領導抗日斗爭。劉永福堅辭不受,仍以幫辦之職,統率防軍與台灣義軍抗敵保台。
日軍攻佔台北之後,隨即南侵新竹。新竹內負崇山,外瀕大海,為台中門戶和戰略要地。劉永福令副將楊紫雲統率新楚軍會同台灣生員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領導的義軍據險而戰,大量殺傷敵人。6月下旬,由於義軍軍械不繼,糧食斷絕,新竹陷入敵手。
1895年8月中旬,戰爭轉入台中。為了保衛彰化,黑旗軍和台灣義軍在大甲溪一帶同敵人展開激戰。黑軍在大甲溪南岸設伏狙擊,靜待日軍靠岸,突然四齣截堵、日軍倉惶北渡,剛回渡至河中間,徐驤指揮義軍猛烈沖殺,日軍船隻被打沉沖翻,紛紛落水淹死,岸上的日軍四散逃遁。這一仗,抗日義軍取得全勝,繳獲敵軍槍械甚多。後來,日軍不甘心失敗收買奸細帶路,偷襲黑旗軍後路,大甲溪遂為日軍所佔據。
大甲溪失守後,日軍步步進逼,又靠優勢兵力攻佔台中等地。劉永福的部將吳彭年率軍退守彰化。8月28日,日軍以優勢兵力進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吳彭年帶領士兵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擊斃日本號稱最精銳的近衛師團一千餘人,打死少將山根信成。在這場悲壯的血戰中,義軍首領吳湯興中炮犧牲,吳彭年英勇戰死,劉永福黑旗軍的精銳七星隊三百餘人也壯烈殉難,彰化失守。雲林、苗栗亦相繼淪陷,義軍首領徐驤帶領余部數十人殺出重圍,退往台南。
接著嘉義告急,劉永福命令黑旗軍統領王德標迅速率領所部七星隊北上增援,又派部將楊泗洪節制前敵黑旗軍各營及各地義軍密切配合,並親赴嘉義前線坐鎮指揮。楊泗洪在嘉義附近推行「聯庄法」,各路義軍協力作戰。因而連獲大捷,殺敵近千人,並相繼克復雲林、苗栗,反攻彰化。但黑旗軍和義軍在連續苦戰之後,斷餉缺械,劉永福派人回大陸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接濟,反而將內地募捐援台款項強行扣留,並下令嚴密封鎖沿海,斷絕對台增援。劉永福痛心疾首,發出「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的悲嘆!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師團增援台灣。在其海軍的配合下,於10月8日,瘋狂地進逼嘉義城。守將王德標在城外暗埋地雷,炸死日軍七百多人。其餘倉惶潰退,半路又被伏兵截擊,死傷甚眾,近衛師團長北白川能久中將亦重傷斃命。翌日,日軍用大炮猛烈轟擊,城牆崩塌,日寇擁入城中。王德標率領黑旗軍和義軍戰士與敵人展開巷戰,終因勢孤力弱,只好退到台南曾文溪一帶。
10月15日,日艦進攻台南東南的打狗港。劉永福的養子劉成良率軍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後來守衛炮台的兵士飢餓不能戰,成良退守台南。
這時,據守曾文溪的黑旗軍和義軍將士,在王德標、徐驤的指揮下與日軍展開白刃格鬥,徐驤陣亡,王德標不明下落,台南最後一道防線失守。
日軍攻佔曾文溪,立即調集海陸精銳部隊,夾攻台南城。10月18日,劉永福召集部將會議,商討戰守之計,未得結果。次日,日軍大舉進攻安平炮台,劉永福親手點燃大炮,轟擊敵艦。當晚,日軍攻城益急,城內糧盡彈絕,在艱苦的惡戰中,士兵飢疲力盡,至不能舉槍揮刀。當時城內秩序混亂,劉永福欲沖回城內,部眾極力勸阻道:「各路倭兵大至,此城萬不可守,請公去。」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仰天椎胸,呼號慟哭說;「我何以報朝廷,何以對台民!」當天深夜,劉永福帶領劉成良等十人余乘坐小艇,然後搭上英國商船「迪利斯」號內渡廈門,21日台南陷落。台灣全境被日寇占據。
劉永福的晚年,仍關心國事,體恤民瘼。1907年,欽州三那(那桑、那黎、那彭)群眾在劉思裕的領導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捐運動,劉永福對此予以同情和支持。1911年,劉永福加入同盟會,參加推翻封建王朝的反清斗爭。辛亥革命勝利後,他應廣東都督胡漢民的邀請,出任廣東民團總長,不久辭職回家。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亡國滅種的「二十一條約」,劉永福義憤填膺,拍電譴責袁世凱賣國求榮,並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願以老朽之軀充當先鋒,與宿敵決一死戰。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這位威名遠振的反帝愛國將領溘然長逝。享年八十歲。
縱觀劉永福的一生,他從一個反清鬥士成為反帝驍將,為捍衛中國領土完整和維護民族尊嚴,先後同法國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戰斗,屢建奇功,不愧為中國近代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❷ 曾當過太平天國將領的劉永福後來為何能成為民族英雄呢

說到劉永福,或許很多人對這一名字都會感到陌生,確實,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上,只有少數人能名留史冊,其中更是只有極小部分人才能夠給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們之外的大部分人,最終都只是平凡的度過一生。從名氣來看,劉永福也是這“大部分人”中的一個,但從生平經歷上來看,他絕對配得上後人們的銘記和稱頌。

劉永福一生抗擊過法國、日本的侵略者,且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績,為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他之所以能夠從義軍將領變成民族英雄,既是命運給了他機會,也多虧了他心中保家衛國的血性。

❸ 劉永福率領黑旗軍抗擊法軍,為何成了李鴻章的眼中釘

因為在當時的國情下,李鴻章不敢也不想與法國開戰,充分體現出了地主階級的懦弱。他當時甚至違抗朝廷的命令與法國簽訂停戰協議,然而,驍勇善戰的黑旗軍可不像清軍那麼聽話,他們堅持要對外來侵略者抵抗到底。李鴻章這樣就害怕戰爭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就說黑旗軍故意搗亂,擾亂清政府與法國的議和。

幾次較量以後,黑旗軍成了阻礙法國的眼中釘,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會猜到,黑旗軍因為腹背受敵嚴重受挫,經過幾次戰斗,黑旗軍在中法戰爭正式爆發時,一直活躍在前線,中法戰爭結束後,劉永福被調回國,清政府任命他為南澳鎮總兵,但是一直在削弱他的軍隊。

❹ 民族英雄馮子材,他的子孫後代現狀如何

1840年鴉片戰爭,清軍戰敗,從這之後,中國的國門被打開,西門列強們無不想從中國這只沉睡的獅子身上分得一杯羹,法國也不例外。

從1883年開始,法國為了侵入中國西南地區,以越南為跳板發動戰爭,史稱中法戰爭。在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在鎮南關獲得大勝,史稱鎮南關大捷,鎮南關大捷的指揮官馮子材因此為人們所熟知,成為近現代以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抗法英雄馮子材,聊聊馮子材的後代們現在的狀況如何。

結語

鎮南關之戰,馮子材擊退法軍,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勝利天平開始傾向清軍,自此清軍反敗為勝,當法軍戰敗的消息傳到法國以後,茹費里內閣不得不選擇下台,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馮子材,如果不是他捨生忘死,奮勇殺敵,擊退法國侵略者,就難以取得鎮南關之戰的全勝,為此馮子材也被譽為民族英雄。

馮子材的子孫後代出名的不多,他生前叮囑家人,如果形勢不利,要回到自己的家鄉,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不要受外國人的奴役。可見馮子材不僅自己熱愛祖國,他把這樣愛國主義精神傳遞給自己的後代,馮子材的兒子們受到父親的影響,奮勇抗擊外敵,他們誓死保衛祖國的英雄壯舉值得世人稱頌。

❺ 清朝名將劉永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劉永福老爺子就是典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壞孩子,當時他在中國和越南都不受待見,但關鍵時刻能頂上去,救國也好,抗戰也好非他莫屬。

貌似中國有能力人,大部分都是這樣待遇,也是千古怪哉事,真尼瑪非常中國特色。

(晚清鎮南關)就這樣,劉永福從一個太平天國餘孽,成為被兩個國家招安的香饃饃。

領兩份工資等於有兩份錢啊,這錢都是軍餉,要不誰為你賣命啊。

於是有錢的劉永福開始招軍買馬擴展勢力,最後成越北地區,越來越強大的地方武裝。割據武裝勢力越來越強,在和平時期肯定是原罪,可在戰亂時,就是好事情啊,因為他們反而會成為屏障。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中法因為越南開戰,而越南為了生存,和中國眉來眼去。

於是中法大戰開啟。有著中法兩國官方身份的劉永福,在這場戰役中大放異彩。

陸續在抵抗法國人的紙橋等戰役中大放異彩,戰敗法軍無數,贏得了兩個國家的尊重。

只不過在越南人哪裡評價如何,這就是兩說的事情。

因為越南也不算一個國家意見統一的國度,他們也有投降派和抵抗派。

有的跟隨咸宜帝阮福明和尊室說搞勤王支持國家抗戰維護祖國統一。

有的給法國人當越奸帶路黨,賣國求榮。

那麼劉永福地位和形象就很立體了,正方的愛國者當然認為他是可以聯合的梟雄勢力,反方的賣國賊則認為他們是越南被殖民的障礙。

可我們要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這就話正確性,最後贏得政權還是越南民族主義者胡志明,那麼作為抗法英雄劉永福,在越南官方當然是正面評價更多,這是基於政治正確也是史實做出的准確評價。

❻ 歷史討論:劉永福和他的黑旗軍厲害不據說劉永福和他的黑旗軍在越南打過法國人,在台灣打過日本人

沒錯 黑旗軍確實很強 當年日本派兵來接受台灣時 台灣以當時巡撫唐景嵩、丘逢甲為首成立了台灣民主國。 然而事實上的台灣民主國雖然號稱獨立 然而事前以先像清朝政府報備過 目的在取得外國的承認幷獲得幫助 然而成效明顯不佳。隨著唐景嵩、丘逢甲等人快速的投降後 台灣只剩下劉永福所率領的黑旗軍在南部抵抗 直到同年年底 劉永福才在物質匱乏 無力繼續抵抗的情況下偷偷回到中國...

❼ 悍將劉永福,本打算參加太平軍,後來為何抗擊列強成民族英雄

劉永福參加天地會起義,准備北上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可是還沒來及動身湘軍就攻進天京,滅了太平天國。因此,他只好轉戰邊境,與號稱世界第二的法蘭西作戰,並多次獲勝,成為了民族英雄。

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1856年的侵略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紛紛起來鬧革命,試圖推翻清朝統治,抵禦列強入侵。起義隊伍,規模最大的要算曾席捲大江南北的太平天國運動。如此亂世,人民生靈塗炭,卻也給許多人創造了謀求發展之機會,也成就所謂的亂世英雄。

總而言之,劉永福組織了黑旗軍,後來中法戰爭爆發,他從民族大義出發,一起擊殺侵略者。甲午戰爭敗後,他堅守寶島,聯合義軍對日抗戰,擊斃不少人,所以他堪稱是民族英雄。

❽ 劉永福的人物生平

1837年9月11日( 清道光十七年)劉永福出生於廣東欽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鄉(現為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扶隆鄉小峰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劉以來,叔父劉以定從博白遷到防城,初居十萬山腹地古森恫小豐村。原名建業,號淵亭,排行第二,俗名劉二,被人尊為劉義。「永福」是他轉戰越南時改用。
1841年,叔父劉以定結婚成家,兄弟分居,劉以來攜妻兒遷北雞村(今防城扶隆鄉北基村)謀生。
1842年,劉永福5歲時,他就能自製釣魚桿,在離家不遠的小河裡釣魚,為自家的飯桌增添一些「美味」。
1845年,劉永福8歲時,因家庭破產,永福隨父母從小峰遷居廣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現上思縣平福),以種地為活。
1850年,劉永福13歲就開始在船上當水手。做工之餘,他仔細觀察,非常熟悉何處水深,何處水淺,哪裡行船安全,哪裡行船危險。
1852年,劉永福15歲時,他成了一名熟練的水手,被船主雇為「灘師」(引航師傅)。同時,他還拜一些武術高手為師,學得了一身好武藝。
1854年,劉永福17歲那年,由於貧病交加,父母親和叔父在幾個月內相繼病故。埋葬完幾位老人,劉永福已經一無所有,連住的地方都沒了,只好借了一間茅屋暫時落腳。他白天出去做工,換口飯吃,夜裡回到茅屋棲身,日子過得極為窮困。據說,劉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就躺在山間的石板上午睡。睡夢中,忽然走來一位長髯老人對他說,自己是虎將,應該反清,自己是陳近南之後。
1857年,咸豐七年時年20歲的劉永福加入天地會,投身於農民起義的行列,走上反抗壓迫剝削的道路。最初,劉永福在天地會首領吳凌雲的部屬鄭三手下任先鋒。他率部打垮巫必靈為首的地主武裝,隊伍迅速擴大。後來,清朝政府大舉清剿農民起義軍,天地會首領吳凌雲壯烈犧牲。
1863年,劉永福已27歲,時吳凌雲已犧牲,余部由劉永福和張三率領,轉移至廣西靖西、那坡一帶活動,約一年後劉永福投入黃澤宏部。 1866年,劉永福帶領余部200多人同另支起義軍首領吳鯤匯合,經過擴充整編,組建一個旗,劉永福被任為旗頭。由於劉永福「膽藝過人,重信愛士」,深得部下愛戴和擁護,不久便成為吳鯤農民軍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頭」。劉永福著手操使士兵,整肅紀律,選擇人才,統一軍令。當時他扎營於歸順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廟,看見北帝廟神像旁邊的周公像手執著一面繪有「北斗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為自己隊伍的旗幟。從此以後,這支隊伍就舉黑旗作戰,稱為黑旗軍。
1867年秋,清政府派廣西提督馮子材調集兵力重點進剿桂西南農民軍,拉網掃盪,農民軍傷亡慘重,軍需銀晌難以為繼,加上農民軍首領在艱難時期意見不一,只得分道揚鑣,各自率領所部轉移到越南。劉永福舉義之日,正值越南多難之秋,內憂外患,國無寧日。1867年法國侵略者強行侵佔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後,瘋狂地發動越南北部進攻,夢想滅亡越南,進而從西南入侵中國,建立一個所謂「偉大的法蘭西東方帝國」。 1873年11月20日,法國當局派安鄴帶兵180名和兩艘炮艦突然轟擊河內。劉永福見義勇為,挺身抗暴,親自率軍2000人,翻越宣光大嶺,日夜兼程,南下抗法。12月21日黑旗軍在河內郊外羅池與法軍開戰,擊斃了法國主將安鄴這個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其部屬百餘人也成了黑旗軍刀下鬼,取得了「誘斬安鄴,覆其全軍」的羅池大捷。法軍被迫退出河內。這是劉永福捍衛國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戰功。越王擢升劉永福為三宣副督,又賜印信一顆,文曰:「山西、興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將軍印」。以彰表功績,並命劉永福扼守紅河兩岸。
1874年 8月,在興化等地助剿黃崇英有功,獲授正領兵官。越南王正式允許黑旗軍在保勝設關收稅,以補軍用。同年10月,越南政府進剿黃崇英,命劉永福權充三宣副提督,督率四路大軍。
1882年4月,法國又進攻越北,直窺我國雲南。劉永福率黑旗軍三千人。兩軍相遇於河內西面的紙橋,劉永福見敵人在武器上占優勢,決定採用伏擊戰,取得紙橋大捷。越南國王晉升劉永福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農歷三月初八,唐景嵩同志作為天朝派來的「聯絡員」進駐黑旗軍,成了劉永福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可以說:這是黑旗軍從流寇成為正規軍的第一步的開始——而且讓劉永福歡欣鼓舞的是:唐景嵩給他帶來了可以恢復他和他的部隊大清國國籍的確定回答——「天朝寬大為懷,凡我華夏子孫,但能御外侮,衛國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8月,清政府正式對法宣戰以後,收編了黑旗軍,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1883年法國國會任命李威利為總司令,率領法軍2000人先後攻佔河內和南定。接著又分兵進犯越南國都順化及北寧、山西。劉永福滿懷「為越南平寇,為祖國屏邊」的宏願,於5月6日率領黑旗軍3000人挺進河內,發揮近戰、夜戰的優勢,誘敵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敵,陷入重圍。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軍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奪得軍械彈葯無數。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紙橋之役。越王為了表彰劉永福紙橋大捷的軍功,晉升他為三定提督,加賜一等義勇男的爵號。
1883年取得紙橋大捷。中法戰爭爆發後黑旗軍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翌年,劉永福接受清政府給的「記名提督」頭銜,成為清朝的官員。
1885年,清政府為了逼劉永福率部回國,一個月內就連下九次上諭,採取脅迫利誘,恩威兼施的手法,賜予劉永福「依博德恩巴圖魯」和「三代一品封典」的榮譽。
1885年8月,劉永福被迫率領黑旗軍三個人從越南保勝啟程入雲南省文山縣南溪,於同年10月,劉永福率3000黑旗軍入關回國,清政府下令將黑旗軍裁減大半,只留1200人。
1885年正月,黑旗軍在左育與法軍援師血戰,予敵重大殺傷後敗潰。同年劉永福回廣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後賜「福」字大匾掛於華尖嶺劉家祠堂。
1886年4月,任劉永福為南澳鎮總兵。此後,黑旗兵又被歷年裁撤,最後只剩300餘人。
1886年春清政府委任劉永福為閩粵南澳鎮總兵。
1887年 5月,調署碣石鎮總兵。8月任職。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命劉永福赴台幫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8月,劉永福率黑旗軍赴台北,後又奉命駐守台南,並先後在潮汕、台灣等地招募新兵,將黑旗軍擴充至八營,決心為保衛台灣血戰到底。
1895年4月,清政府戰敗求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把台灣、澎湖列島割讓日本。為了迫使台灣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親王率領日軍主力近衛師團,於5月27日從沖繩出發,分兵兩路進攻台灣。其中一路日軍從貂角強行登陸,攻佔基隆。接著,又進犯台北。巡撫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紛紛逃回大陸。6月7日台北被日軍攻陷。這時劉永福在台南發出聯合抗日的號召,表示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倉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紳民推舉劉永福為台灣民主國總統,領導抗日斗爭。劉永福堅持不受,仍以幫辦之職,統率防軍與台灣義軍抗敵保台。
1895年8月中旬,戰爭轉入台中。為了保衛彰化,黑旗軍和台灣義軍在大甲溪一帶同日軍展開激戰,取得全勝,繳獲日軍槍械甚多。後來,日軍不甘失敗收買奸細帶路,偷襲黑旗軍後路,大甲溪遂為日軍占據。大甲溪失守後,日軍步步進逼,攻佔台中等地。劉永福被迫率軍退守彰化。
1895年8月28日,日軍以強大兵力進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軍和義軍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擊斃日本號稱最精銳的近衛師團一千餘人,打死少將山根信成。在這場悲壯的血戰中,義軍首領吳湯興中炮犧牲,劉永福部將吳彭年英勇戰死。劉永福黑旗軍的精銳七星隊三百餘人也壯烈殉難,彰化失守。爾後,雲林、苗栗亦相繼淪陷,接著嘉義告急,劉永福命令黑旗軍統領王德標迅速率領所部七星隊北上增援,又派部將楊泗洪率黑旗軍各營及各地義軍密切配合,並親赴嘉義前線坐鎮指揮。由於黑旗軍與義軍的英勇善戰,在劉永福的指揮下,各路義軍協力作戰,此役獲大勝,殺敵近千人。並相繼克復雲林、苗粟、反攻彰化。但黑旗軍和義軍在連續苦戰之後,斷晌缺械,劉永福派人回大陸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濟,反而將內地募捐援台款項強烈扣留,並下令嚴密封鎖沿海,斷絕對台增援。劉永福痛心疾首,發出「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的悲嘆!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師團增援台灣。嘉義一戰,日酋近衛師團長北白川能久中將重傷斃命。10月15日,日軍進攻台南東南的打狗港。劉永福的養子劉成良率軍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後來守衛炮台的兵士飢餓不能戰,劉成良率部退守台南。這時,據守曾文溪的黑旗軍和義軍將士,與進攻的日軍展開白刃格壯舉,孤軍不敵,台南最後一道防線失守。
1895年10月18日,劉永福召集部將會議,商討戰守之計,未得結果,次日,日軍大舉進攻安平炮台,劉永福親手點燃大炮,轟擊敵艦。當晚,日軍攻城益急,城內彈盡糧絕,在艱苦的惡戰中,士兵筋疲力盡,至不能舉槍揮刀。當時城內大亂,劉永福欲沖回城內,部屬極力勸阻。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仰天捶胸,呼號哭說:「我何以報朝廷,何以對台民!」當天深夜,劉永福帶領養子劉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後搭上英國商船「迪利斯」號內渡廈門。21日台南陷落,台灣全境被日軍占據。 1897年春回欽州閑居。劉永福對腐敗無能的清廷投降賣國行徑早已心懷不滿,遂萌發了革命念頭。次年,粵督譚鍾麟電催回穗任軍械局職,委辭不幹。
1899年回南寧招募營勇,重建黑旗福軍四營。回穗後幾次奉令出兵鎮壓農民械鬥而不行,力陳「並無作亂之事」真情,採取說服教育調解,使百姓免遭禍殃,深得眾人稱頌。
1899年冬,義和團革命斗爭席捲北京。劉永福奉調入京鎮守而遲遲不行,後經多次催促方始起程。但隊伍抵衡州時,又奉電調回廣東惠州、潮州彈壓農民革命軍。劉永福率軍轉回韶關後靜觀形勢,直至事態平息始返廣州。廣東巡撫德壽又命令劉永福前往辦理善後,永福以不熟悉情況而拒絕接受任務。劉永福同情農民,支持革命之心緒已在實際行動中顯現出來。
1902年,粵督陶璜調永福署瓊州鎮,永福以情況不熟,地僻山荒難以適應,請改調碣石鎮,獲准。陶璜對劉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將強早就畏懼三分,千方百計削弱劉永福兵力。
1903年,下令將劉部張來營調回省城。劉永福手下僅剩兩營,已無足輕重,於是稟請銷差。經兩廣總總督岑春煊批准,遣散為農,自己變成空名鎮守。
1904年,劉永福乾脆以風濕病發作三請辭職,粵督李鴻章批曰:「聲望素孚,威揚中外,縱有微恙,卧治也可,」不予批准。只好回廣州沙河劉家祠休養治病。廣州是孫中山革命黨人宣傳活動的中心之一,劉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來越多,認識越來越深,思想起了深刻變化,於是,從同情支持革命到積極參與革命,成為民主革命先軀者。
1905年9月,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與王族阮述來至廣州沙河劉家祠拜訪劉永福,邀請劉大將軍出任策劃越南革命的軍事行動,劉永福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且答應越南革命軍組成後,派黑旗軍原部將吳鳳典組織欽廉和左江一帶壯漢族子弟兵編為別動隊,與越南人民並肩作戰。阮述留在廣州,經常與劉永福聯系策劃。潘佩珠與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是知交,孫中山對他影響很大。他在越南組織領導民主革命運動與中山先生互為呼應。越南革命黨人經常來往於劉家祠堂,對劉永福的民主革命思想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劉永福對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也逐步有所認識和了解。時年雖已古稀,仍祈望能參加民主革命營伍,為創建民國「貢獻餘力」。
1907年,劉永福的晚年,仍關心國事,體恤民瘼。欽州三那(那思、那麗、那彭)群眾在劉思裕的領導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捐運動,劉永福對此予以同情和支持。
1908年,孫中山派遣黃興、王和順領導欽州三那(那思、那彭、那麗)農民抗捐斗爭失利,劉永福把王和順藏於堂內,清軍統領郭仁璋帶領清軍前來搜捕,劉永福親自出面坐在堂中,怒斥郭仁璋為「小人」,不許輕舉妄動。郭仁璋無可奈何,只好領兵退走,王和順免於遭難。當晚深夜,令兵丁帶上二千光洋,護送王和順經十萬大山轉往越南河內,並秘信通知其妻黃美蘭在雲南河口的內弟黃茂蘭送兩挑光洋至河內支援孫中山先生革命,積極籌劃河口起義。孫中山任命黃明堂為總指揮,王和順、關仁甫為副總指揮,指揮部就設在黃茂蘭家。黃茂蘭是劉永福內弟、黑旗軍部下,清政府縮編黑旗軍時回雲南河口老家任清軍管帶,革命黨人通過劉永福的關系取得了他的信任,同意在他家設立起義總指揮部。劉永福對河口起義作出了應的努力。
1911年7月,在王和順等介紹下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劉永福不顧年邁體弱,與留粵的革命黨人聯絡活動,積極響應革命,10月30日赴港。11月9日廣東宣告獨立,11月14日返穗,應廣東都督胡漢民之請,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節制廣州十數萬民軍。劉永福就任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營伍,發布通告,分兵巡守,維護社會秩序,為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作出了重大貢獻。越兩月,全省革命秩序大體安定後,永福即請辭去民團總長職務,告老返鄉,住在欽州三宣堂。
1915年,竊國大盜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大總統」的地位,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來換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圖復辟帝制,劉永福聞訊後,義憤填膺,即拍電上京,請纓抗日,反對復辟,獲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
1917年元月9日,劉永福走完了一生的歷史途程,在欽州老家溘然長逝,終年80歲 ,葬於惠州城內西湖畔。 予起跡田間,出治軍旅,一生惟以忠君愛國為本。無論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圖報稱。故臨陣不畏死,居官不要錢,雖幸戰績頗著,上邀國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職,居武臣極地,亦可謂榮矣。然予心惕惕,終不以官爵為榮,只知捍衛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國為責任。此身雖老,熱血常存。現今國事日危,外強虎視,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計,任選賢將,練兵籌餉,振起綱維,各省督軍不知和衷共濟,竭力為國,以救危亡,因循坐誤,內亂交作,蠻夷野性,必乘機入寇,割據瓜分,亡國奴隸,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將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統師干,削平丑類,以強祖國。兒曹均已成立,各宜發奮為雄,抱定強種主義,投軍報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為國用,自宜竭力馳軀,不惜以鐵血鑄山河,強大種族,以期臻於五大洲最強美之國。若不能見用於時,亦宜將於之遺囑,遍告當軸名公,求其人告大總統,務以尊賢任能為急務。遠小人,賤貨色,嚴邊防,慎取捨,旁求山林逸才,延攬智謀健將;惜民力以裕財源,養民氣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則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圍而不敢抗。如是,則國基鞏固,國勢富強,吾雖死,九泉之下,亦將額首而頌太和。

❾ 此人曾經參加天地會,後來怎樣

天地會,是清朝時非常著名的民間幫會,也經常出現在後世的影視節目和文學作品當中。拋開那些藝術上的加工,天地會的誕生其實頗為悲情,它的主要成員基本上都是農民、小販等基層百姓,它所要反抗的就是清朝。

此一戰,讓劉永福和他的黑旗軍威名遠揚,越南國王親自封賞劉永福。不過,法國人沒有放棄,他們派出大量部隊,發誓要殲滅劉永福,但卻再次被劉永福打敗,損失數百名官兵。清朝得知劉永福打敗法軍,非常興奮,許諾劉永福恢復他和他手下的國籍,並對他們進行封賞,劉永福於是接受招安。 劉永福回國之後,卻遭到打壓,最困難時部隊僅剩數百人,但他仍無怨無悔,率領部隊與列強作戰。中日甲午戰爭當中,清朝潰敗,但劉永福仍身先士卒,在台灣繼續抵抗日軍,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台灣最終陷落,劉永福只能撤退。

劉永福對腐敗的清朝徹底失望,因此他積極聯系革命黨,為推翻清朝做出了重要貢獻。1917年時,劉永福病逝,他在遺書當中依舊牽掛國家,言語悲戚。 劉永福不是沒有懦弱的時刻,但他從未向敵人屈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著想,這樣的國家英雄,值得後人銘記。

❿ 紙橋之戰,劉永福的黑旗軍如何擊敗法軍司令李威利

1882年(光緒八年)4月25日,法國派遣交趾那海軍司令李威利(另譯為:李維業),率軍悍然攻佔越南河內。

法國的意圖就是通過控制越南,以此為跳板入侵中國南部,李威利在佔領河內後,大言不慚的叫囂要沿著紅河向北佔領中國,建立包括越南和中國西南地區在內的所謂“東方帝國”。

當時法軍橫掃越南,越南根本無力阻擋,任法國宰割幾乎快要亡國之時,緊急邀請當時在中越邊境屯墾的中國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率兵進入越南抗擊法軍。劉永福原是天地會成員,響應太平天國起義,在廣東、廣西一帶活動,太平天國失敗後,清政府進剿被迫撤到中越邊境,他們採用七星黑旗為軍旗,所以被稱為黑旗軍。


據說戰後法國人不知道李威利是死是活,派人求見劉永福。說若是李威利被生擒了,願意撤軍和出銀兩贖回。若是被殺了,也願出十萬兩銀子將屍體贖回。劉水福還沒表態,他那些部下一聽,出去就將李威利的屍體割成碎塊了。

也有說李威利是子彈擊倒後被黑旗軍活捉,劉永福看到義子楊著恩遺體被抬回來後憤怒之極,當即將李威利斬首,將腦袋埋在大路旁任人踐踏。不管這些說法是否真實,李威利是真的死了,死得其所,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其妄圖建立包括越南和中國西南的“東方帝國”的美夢也化為泡影成為笑談。

閱讀全文

與劉永福殺多少法國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