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共和制確立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2)內容:憲法規定行政權力歸於 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 帥,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 7年,可連選連任。有權任命部長和 一切軍政要員,締結並批准條約,有 特赦權,而且在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 散眾議院。立法權屬於由參議院和眾 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參議員由地 方參議會代表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間接 選出,眾議院由普選產生。眾議院可 提出並通過法案,但受總統和參議院 的控制。 (3)意義:1875年憲法頒布後,資 產階級各個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佔有 自己的席位,共和政體得以最終確 立,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Ⅱ 法國共和制政體確立的有利條件
主要條件有:
1、政治上,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解體,資產階級建立起臨時政府。
2、經濟上,法國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並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
3、思想上,法國啟蒙思想深入人心。
Ⅲ 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即一票共和)
一票共和
1. 共和政體的確立
1875年,國民議會以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法案,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即1875年憲法),共和政體得以最終確立。
2. 1875年憲法的內容
(1)行政權歸於總統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任期7年。他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2)立法權屬於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
參議員由地方參議會代表間接選出,眾議員由普選產生,內閣對參議院負責。眾議院可以提出並通過法案,但受到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
(3)其它
①定《馬賽曲》為國歌、7月14日為國慶日;②把「政府的共和形式永遠不得動搖」和「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族成員不得當選為法國總統」等內容寫進憲法。
3. 1875年憲法頒布的意義
(1)從法律上阻斷了保皇派復辟帝制的道路,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
(2)是工業革命完成後的必然結果,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Ⅳ 為什麼法國共和之路如此「艱難」呢法國共和制的確立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歷程
法國共和之路如此「艱難」的原因:
(1)法國曾是典型的封建君主專制國家,君主思想作為封建殘余長期存在。
(2)法國小農經濟發達,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工業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夠強大。
(3)歐洲國家的武裝干涉。
法國共和之路的「艱難」的歷程:
1791---1792,君主立憲制
1792---1804,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04---1815,法蘭西第一帝國
1815---1830,(復辟)的波旁王朝
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憲制)
1848---1852,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2---1870,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1940,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Ⅳ 法國共和制的建立經過了怎樣的艱難歷程
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 3個階段。
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廢除,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被擊潰。在革命不斷取得勝利時刻,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激化。
1830年,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第二帝國統治的18年中,工業革命取得巨大進展,從60年代起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持續高漲,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7月在法國中部的維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國抵抗運動和盟軍的打擊下,維希政府瓦解。
從第三共和國覆滅到第四共和國建立,中間經歷了抗擊德、意法西斯的戰斗和制訂新憲法的斗爭。
1946年1月戴高樂辭職。1946年10月通過第四共和國憲法,宣告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1959年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
法蘭西共和國確立了半總統共和制政治制度。
(5)法國共和制度如何確立擴展閱讀:
民主共和制可分為議會共和制、總統共和制、半總統共和制。
在半總統共和制國家,總統統領外交和軍事,不對議會負責,總理領導政府並向議會負責。
總統命令要由總理及有關部長副署,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理辭職,同時總統在徵得議會領袖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解散議會,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案無否決權。實行半總統共和制的國家有:法國、蒙古、葡萄牙、俄羅斯等等
Ⅵ 法國的共和制是怎樣確立的
這是高中老師上課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9課 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課程標准及學習基本目標
1、課程標准:
(1)知道波旁王朝復辟的基本經過,體會民主力量反對封建專制勢力斗爭的長期性、曲折性。
(2)說出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確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實,認識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進步力量進行殊死斗爭的結果,而不是專制勢力恩賜的產物。
2、學習基本目標:
(1)解和掌握歷經反復後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的有關史實。
(2)在分析的基礎上了解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期間民主與專制屢經反復,血與火的斗爭時有發生;但共和制的最終確立表明政治民主化是法國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同時也說明歷史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由此形成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主幹知識清單
一、「七月革命」(「光榮的三日」)
1、七月革命爆發原因
(1)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主要原因。
(2)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議會選舉的勝利--根本原因。
(3)《七月敕令》的簽署--導火線。
2、經過:1830年7月,巴黎群眾發動起義,推翻波旁王朝,史稱「七月革命」。
二、三色旗的君主政體
1、七月王朝的建立及其性質
(1)建立:七月革命後,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七月王朝建立。七月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三色旗成為國旗。
(2)性質:大資產階級政權
2、七月王朝的統治危機
在七月王朝統治下,統治階級鎮壓工人起義,拒絕政治改革,引起了中下層資產階級和工人的普遍不滿,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危機。
三、從狂歡到血淚
1、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狂歡」)
(1)革命背景:
①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力量壯大--根本原因。
②七月王朝反對任何改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維護金融貴族利益。嚴重阻礙了法國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引起中下層資產階級和工人的普遍不滿--主要原因。
③歐洲農業歉收和工商業危機,人民生活難以為繼--直接原因。
(2)革命結果:
1848年2月22-24日,巴黎爆發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統治,起義在三天內獲得勝利。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2、法國六月起義(「血淚」)
(1)原因:巴黎工人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激化(政府排斥工人代表,解散國家工場)。
(2)結果:工人起義被血腥鎮壓。
(3)意義:「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斗。」
(4)六月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還未發展到被消滅的程度。
四、「拿破崙神話」的延續
1、路易•波拿巴當選為總統
1848年2月,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以絕對優勢奪得總統寶座,成為法國第一個普選產生的總統。
2、路易•波拿巴能夠成法國第一個民選總統的原因
①當時法國政局不穩,經濟發展緩慢,人心不寧,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都盼望安定。
②法國人民對曾給法蘭西帶來榮譽的拿破崙的後代路易•波拿巴寄予厚望。
③路易•波拿巴利用人民對法國政府的不滿和對拿破崙一世的懷念登上總統寶座。
3、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性質
1852年,路易•波拿巴以投票方式恢復帝制,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在其統治時期,路易•波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內實行專制統治,推行高壓和懷柔雙管齊下的政策,穩定了法國的局勢,鞏固資產階級統治秩序;經濟上創辦新的投資銀行、興辦大型公共工程等等,使法國經濟一度呈現繁榮景象。對外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普法戰爭等。因此,從其內外政策來看,法蘭西第二帝國無疑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
4、「拿破崙神話破滅」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因普法戰爭而使法蘭西第二帝國灰飛煙滅,「拿破崙神話破滅」。
五、共和制的最終確立
1、法蘭西第三共國的「恥辱」和「血污」
普法戰爭中法國在色當大敗並投降。1870年9月4日,共和派建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面對普軍的進攻,法軍節節失利,被撻媾和,接受了割地賠款的屈辱條件。
普軍包圍巴黎後,新成立的梯也爾政府對外妥協,對內企圖解除巴黎人民武裝,因而巴黎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但遭到梯也爾政府的血腥鎮壓。
2、共和制的最終確立
1875年1月,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礎,它確立了議會、總統、法院之間的三權分立政體,從而標志著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1877年共和派議會選舉獲勝,1878年,共和派控制的議會作出決定:將《馬賽曲》定為法國國歌,7月14日定為國慶日。
Ⅶ 法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政體確立的過程
法蘭西的共和力量與封建專制與帝制斗爭、確立共和體制的過程。
①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群眾為反對以國王為首的特權等級舉行武裝起義,攻佔巴士底獄。
② 革命初期,政權落到了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手中,頒布了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人權宣言》,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③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舉行第二次武裝起義。1792年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廢黜國王,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④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在巴黎發動「霧月十八日政變」,成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後改為終身任職,1804年公布《拿破崙法典》。1804年底,拿破崙加冕為皇帝,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共和制變成君主制。
⑤ 1815年封建專制政權波旁王朝復辟。
⑥ 1830年巴黎人民「七月革命」,推翻封建的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政權。
⑦ 1848年2月22日,巴黎又爆發革命。工人群眾佔領王宮,燒毀了國王的軍政府,驅散了立憲會議,二月革命取得了勝利。2月25日,臨時政府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即法國歷史上的第二共和國。
⑧ 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法蘭西為帝國,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路易·波拿巴即皇帝位,稱拿破崙三世。
⑨ 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第三共和國。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
Ⅷ 法國什麼時候確立共和制的
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政局才告穩定,把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保留下來。
參考資料:上教版高一歷史課本上冊
Ⅸ 法國共和政體確立的曲折過程
法蘭西王國(843年—1792年8月)〔君主專制(大革命前)—君主立憲制(1791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9月—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維希政權(1940年—1945年)→臨時政府(1945年—1946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年—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現在)原因:一是缺乏堅實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強有力的工業資產階級統治集團二是封建殘余勢力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拚死反抗。法國是已有一千年封建制度的國家,封建勢力相當頑固,路易十六逃離法國,使得君主立憲制瓦解。而歐洲其它封建國家也決不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的法國,紛紛派兵干擾,企圖將大革命扼殺。三是多元化的思想是法國政體頻繁更迭的思想基礎
四是法國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