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敦刻爾克大撤退有多少法國人撤離
30萬摩托化軍隊,加上5萬的重裝甲坦克師,還有數千架飛機狂轟濫炸。相比之下英法聯軍的人數雖然相當,但是裝備和空中支援遠遠不及德軍,而且軍心已亂已成逃竄之師。可惜啊,希特勒對戰局形勢誤判了,他不了解雙方軍備的絕對和差距和消滅這些英法聯軍的意義,他當時更加擔心的是在沒有全面穩住西歐的情況下會不會遭到背後蘇聯的襲擊和英法美的全面參戰,所以就故意放走了英法聯軍,惜哉惜哉。
❷ 敦刻爾克大撤退搬上熒幕,腦補這一歷史事件,究竟發生了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10日起,希特勒指揮德國軍隊繞過「馬其諾防線」,進攻擁有300萬軍隊的比利時、荷蘭、法國和盧森堡。德軍指揮官採用創新戰法,令對手措手不及,制服了在人數上占優的盟軍。德國裝甲部隊橫掃法國北部,將英法聯軍切成兩段,並把數十萬盟軍逼困在法國北部敦刻爾克一隅。
5月26日到6月4日之間,近34萬英法軍隊從敦刻爾克搭船穿越英吉利海峽,撤退到英國本土,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該事件甚至被一些人稱為「20世紀歷史的轉折點」。而英國民間力量組織各色船隻奔赴救援的努力,也被譽為「敦刻爾克精神」。
針對希特勒下達停止進攻命令背後的原因,無論是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還是歷史學家,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形成共識。一種陰謀論認為,希特勒的命令是為了故意留給敦刻爾克的英軍一條生路,為其與英國媾和換取更優越的條件。
但主流歷史學家並不支持這種看法,甚至認為其不值一駁。然而,在歷史修正主義者、白人至上主義者和為希特勒辯護的人看來,他們相信,希特勒這一仁慈的舉措是在展示光明正大的姿態--故意放走英軍,英國就會「欠他一個人情」。
這些人認為,希特勒不是瘋子和暴君,而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允許英國撤軍是為了在同英國的談判中獲得更好的和平條款。而在執行對蘇作戰的「巴巴羅薩」計劃前,他也需要英國站在他這一邊。戰後,一些德軍將領對希特勒這一命令的負面看法似乎佐證了此類觀點,該理論也因此獲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孰是孰非,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時間會證明一切。
❸ 敦刻爾克大撤退具體損失有多少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
損失統計:
敦刻爾克大撤退,從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九天,實際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個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個全天,總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但這些部隊撤離時將重裝備全部丟棄,帶回英國只不過隨身的步槍和數百挺機槍而已,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英法聯軍共丟棄了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
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死傷,這些傷亡人員中,有的是在抗擊德軍進攻堅守至關重要的防線時戰死的,有的是在海灘等待上船時喪生在德軍空襲和炮火下,還有的是在海上隨著被德軍擊沉的船隻而葬身大海。
英國共動員了861艘各型船隻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國船和17艘法國船被德軍擊沉。
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總共出動2739架次戰斗機進行空中掩護,平均每天出動300架次,有力抗擊了德軍空襲,英軍損失飛機106架,英軍戰斗機和地面高射炮火擊落德機約140架。
一艘名為「蘭開斯特里亞號」豪華郵輪,被徵用為撤退軍事運輸船,被德軍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軍士兵。這次海難事故比「泰坦尼克號」死亡人數還多。英國政府事後一直封鎖信息,近年才得解密。
❹ 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最終英國仍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大量的部隊。
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雖然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在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
[編輯本段]歷史背景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被迫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英法聯軍只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效的軍事支援。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完全淪陷。在此其間,英法兩國只對德國對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德國人稱為「假戰」或「奇怪的戰爭」。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國。德軍的主攻方向選在左翼的A集團軍群,指揮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馬其諾防線的北端——曾被視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崎嶇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這讓向比利時進軍迎戰德軍右翼B集團軍群的英法聯軍大失所料,僅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北部的聯軍事實上已經被包圍在法國北部的佛蘭德地區。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40萬英法聯軍開始全部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惟一希望。
[編輯本段]關於「停止前進」的爭論
當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里,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德軍坦克部隊的將領們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長嘆。敦刻爾克唾手可得,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而德軍空軍卻在進攻。被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慮,而且不能完全歸結為他一人的責任。首先是在法國北部的戰事明朗後,德軍需要為下一步作戰行動保存裝甲部隊實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敦刻爾克地勢遍地沼澤和低窪,不利裝甲部隊前進,沒有必要讓裝甲部隊遭受損失。德軍總司令部曾計劃由B集團軍群統一完成最後包圍的作戰。其次聯軍零碎的反擊雖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軍高級指揮官對裝甲部隊損耗的擔心,因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使步兵部隊落後很遠。希特勒在走訪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後,認為有必要讓突前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阻擋敵軍突圍。同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保證空軍可以擔當消滅包圍圈中聯軍的任務。另一個可能也被認為是促成希特勒下達命令的原因,擔心裝甲部隊受困於敦克爾克外圍的河道縱橫的地帶陷入陣地戰,無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隊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政治上有助於與英國媾和。包括前線裝甲部隊指揮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應該繼續前進。
這個命令執行的結果是,英法聯軍在當面的德軍B集團軍群的壓迫下向敦刻爾克撤退,而截斷他們退路的A集團軍群距離敦刻爾克更近,卻在敦刻爾克以西的運河地區停止進攻,並沒有集結兵力沿著海岸包抄,這給了英法聯軍一個機會。現在聯軍在為生存而戰斗,加強了敦刻爾克接近地的防禦陣地。雖然5月27日德軍裝甲部隊為阻止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而恢復攻勢,但他們面臨敵人有組織的防線而無法突破。英法聯軍成功地延遲了德軍進攻,並且為部隊撤離敦刻爾克贏得更多時間。
[編輯本段]戰役過程
5月20日,德軍裝甲部隊切斷了的英法聯軍與其南翼法軍的聯系,英法聯軍三個集團軍約四十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佛蘭德地區。隨後德軍抵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聯軍被壓縮在寬50公里的敦刻爾克周邊濱海地區。 早在5月20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勛爵開始提出撤退的可能性。英國開始准備從海上撤退,由海軍制定組織撤退的計劃,希望每天能撤退一萬人。
❺ 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怎麼回事!
史學家們都認為,敦刻爾克大撤退保留了希望的火種,為將來的諾曼底登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但是,史學家們不會告訴你,導致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原因,其實有兩個,一是英法兩國膽小怕事,二是英法兩國與蘇聯陽謀博弈失敗。
都是英法兩國自己作死!
為什麼這么說呢?
德國爽過之後,褲子都沒脫,朝著比利時、荷蘭等國撲去。
英法聯軍再也看不下去了,唆使著兄弟們去英雄救美。
然而才走到半路,發現德國這個老流氓竟然使詐,留下一部分軍隊在英法聯軍的必經路口守株待兔以逸待勞。
Biubiubiu~
英法聯軍丟盔棄甲,撒丫子跑的比坦克還快,一路跑到了一個叫敦刻爾克的地方,望著大海,喊媽媽~
❻ 敦刻爾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早在5月19日,英國就預見到失敗已成定局,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遠征軍撤退的計劃,代號「發電機行動」。該行動由多佛爾軍港司令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全權指揮,計劃從法國沿岸的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每天撤退一萬人,並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掃雷艦。拉姆齊同時建議加強空中掩護力量,但英國空軍戰斗機司令部司令休.道丁上將表示只有在滿足保衛本土的前提下,才能派出戰斗機前往敦刻爾克。
5月26日晚十八時五十七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原准備使用的法國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可以利用,布倫和加萊分別於23日和27日被德軍佔領。
30萬英法聯軍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爾克及其附近40公裏海岸線,敦刻爾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9世紀以來一直是法國北部重要港口,1939年以吞吐量計為法國第三大港,擁有7個供大型船隻停泊的深水泊位,4個干船塢以及長8公里的碼頭,港口航道經過疏浚,大型船隻能夠自由進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碼頭可以有效抵禦英吉利海峽的狂風大浪,如果這些港口設施能夠充分利用,30萬英法聯軍完全可以在短短幾天之內攜帶全部裝備安全登船,但兩個星期以來,該地區一直遭到德軍猛烈轟炸,4個船塢全部被毀,8公里長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甚至敦刻爾克大半個市區也在空襲中被夷為平地。唯一還可以供船隻停泊的只有一條不足1200米長的東堤,而且還是由木樁木板搭起來的,非常簡易,寬度最多隻能8個人同時並排通行,只有在靠海一面有個混凝土的柱子,設有燈塔,堤岸周圍有一些木樁,緊急時也能系泊船隻,但是水流較急,船隻停靠時有一定危險。
附近海岸線沒有港口設施和防波堤,離海岸不遠有一條與岸平行的深水航道,和敦刻爾克港區航道相連,但這條航道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航行有相當危險。
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三條航線,Z航線航程最短,僅40海里,但處在德軍炮火封鎖下,無法使用;X航線距離稍長,55海里,但英軍已在航線上布設了多個水雷區,短時期里難以清除,也無法使用;唯一能夠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遠的Y航線,全程近90海里,駛完全程幾乎要六小時,雖然沒有德軍炮火威脅,但德軍飛機空中威脅的危險卻大大增加了。
拉姆齊組成了一個精乾的指揮班子,總共只有16人,來組織這場有史以來最復雜、最危險的海上撤退,拉姆齊負責全面指揮協調,韋克沃爾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軍上校負責指揮敦刻爾克港和海灘登船事宜,傑克·克勞斯湯海軍中校則負責指揮最關鍵的東堤。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煙盒中的錫紙剪了SNO三個字母貼在鋼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負責指揮撤退的海軍最高軍官,他率領12名軍官和150名士兵,領導組織30萬人的海上撤退。——他在這場海上撤退中,表現異常出色,因此在1944年諾曼底登陸中,被委以重任,那時他已晉升為海軍少將,負責領導登陸准備中最艱巨的人工港和海底輸油管道工程建設,為登陸成功立下汗馬功勞。
5月26日晚,即「發電機行動」的第一個晚上,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後勤部隊,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撤退行動一開始,就不可能再有機密可言,加之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甚至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遠征軍對於英國意味著什麼,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呼籲,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5月27日,德國空軍第3航空隊和第2航空隊大舉出動,對敦刻爾克港區和海灘進行了猛烈轟炸,總共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為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斗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盡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僅德軍第2航空隊就被擊落23架,空勤人員死64人,傷7人,損失超過5月17日以來的總和!因此這天被德軍稱為「災難的一天。」英機損失11架。
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抽調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前來,這是英國海軍自開戰以來第一次用軍艦來運輸人員,滿載著官兵的軍艦吃水很深,甚至還有幾分傾斜,海軍官兵憑借著高超的操艦技術,全速通過海浪滔天、彈如雨下的英吉利海峽。
盡管英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當晚,德國海軍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也從剛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出動,企圖藉助夜色掩護攻擊擔負撤退的英國船隻。希特勒也取消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令英法聯軍最為膽戰心驚的裝甲師再度投入戰斗。
地面上,德國陸軍步兵正利用比利時投降的機會,從比軍防區直撲敦刻爾克。英法聯軍眼看已沒有部隊可以前往阻截,敦刻爾克危在旦夕!英軍第3步兵師在師長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以出色的機動巧妙突出德軍包圍——全師分乘600輛軍車,在所有軍車的減速器上都塗上一層反光油漆,用隱蔽在後擋泥板下的小燈照亮,後一輛車的司機就利用這點亮光緊跟著前一輛車,整個車隊則關閉大燈,實行嚴格燈火管制,乘著夜色悄然撤出。為防意外,蒙哥馬利還在十字路口和容易迷路的拐彎處設置了交通糾察哨,指揮車隊行進——就這樣,第3師夜行軍60公里,成功跳出了德軍合圍,並在28日凌晨趕到德軍前面,組織起堅固防線,有力保障了敦刻爾克的安全。蒙哥馬利也因此顯示出優秀軍事才幹而開始展露頭角,在撤回英國後升任第2軍軍長,從此開始在戰爭中大展身手,成為二戰中英軍最著名的將領。
5月28日上午,敦刻爾克地區大霧彌漫,德國空軍在戈林的嚴令下,不顧惡劣天氣的影響,出動2個轟炸機大隊,到達敦刻爾克之後,終因能見度太差,被迫帶彈返航。而英軍則利用這一時機,抓緊組織官兵撤退,由於港口損毀嚴重,海灘的作用越來越大,官兵們每50人一組,每組由1名軍官和1名水手帶領,以組為單位從海灘下海,涉過逐漸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擺渡到距離海岸較遠的大船,撤回英國。
下午,德軍不斷以3至5架飛機組成的小編隊對敦刻爾克實施擾亂性空襲,企圖干擾英軍的撤退。但英軍很快發現德軍空襲幾乎沒有什麼損害,大部分炸彈都落到海里和空曠地帶,少數炸彈即使在士兵集結地點附近爆炸,柔軟的沙灘也能吸收了爆炸的絕大部分能量,甚至在身邊爆炸也不過是震動一下,飛濺一臉的泥沙。等待撤退的士兵們見狀,紛紛從隱蔽處走出,有的在海灘上踢足球,打板球,有的在海水裡洗澡,還有的甚至悠閑地玩起了沙雕,似乎對近在咫尺的死亡,毫不在意,充分顯示了對德軍的輕蔑。
入夜後,海灘上似乎有成千上萬只螢火蟲在夜空中飛舞,——那是成千上萬等待撤退的士兵在抽煙,煙頭一明一暗的閃光所形成蔚為壯觀的場面!全天,有17804人撤離,比前一天多了整整一萬人,這是因為公開呼籲的民船開始陸續到達,發揮作用。
5月29日,英軍吸取從5月26日以來的經驗,採取很多措施來加快登船速度,特別在東堤,為了克服高達4至5米的潮位差,凡是能夠找到的木板、木樑,連球門的木門柱都被用來當作臨時跳板,英軍還將卡車一輛接一輛沉在海灘,作為延伸入海的臨時棧橋。
下午,天氣開始轉晴,德國空軍大舉出擊,一副要把幾天的損失補回來的架勢,德機以大型船隻為目標進行集中攻擊,擊沉了3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迫使拉姆齊將將參加撤退的8艘最先進的驅逐艦調回本土,以避免這些新銳軍艦受到損失,影響以後抗擊德軍入侵英國本土的作戰。
陸地上,大批法軍和法國百姓退入敦刻爾克防禦圈,公路被各種車輛擁堵得水泄不通,德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英法聯軍所控制的地區日益縮小,德軍地面炮火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
盡管英軍損失慘重,但因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達到了創記錄的每小時兩千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為幾天來的最高記錄。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由於空氣中濕度非常大,大霧幾乎將海灘籠罩住,不時還有小雨,加上地面上硝煙彌漫,能見度很低,德國空軍無法前來攻擊。海面上以風大浪急著稱的英吉利海峽卻一反常態的風平浪靜,使得英國動員的大批小型船隻其中不少是內河船隻都能夠出海,到達敦刻爾克接運撤退的官兵。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奉命回國,他將指揮權移交給第1軍軍長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剛在敦刻爾克郊外焚毀了自己的座車,他是騎著自行車趕來接受指揮權的。
上午大霧依舊籠罩著敦刻爾克,德國空軍仍舊無法出擊,但海面上風力開始增強,英軍用卡車搭成的臨時棧橋因此無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緊張地繼續。
下午,天氣放晴,德國空軍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英軍也准確預測到了天氣變化,料到德軍飛機必定會大舉來襲,盡最大努力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戰斗機,保證在海灘上空始終有不間斷的戰斗機巡邏飛行,竭力掩護撤退部隊和船隻。
地面上,德軍從西、南兩方向發起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拚死堅守防線,戰斗殊為激烈。就在這一天,哈羅德·歐文·安德魯上尉因為他的英勇表現,榮獲了敦刻爾克撤退中英國頒發的唯一一枚表彰英勇行為的最高勛章——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安德魯指揮著他的連隊,經受住了長達十小時的猛烈炮擊,打退了德軍一次次沖鋒,始終守住了陣地,當側翼友鄰部隊出現缺口,他又主動率領36名士兵,趕去支援,擊退了至少500名德軍,最後當他的部隊彈葯消耗殆盡,所堅守的陣地的核心據點又被德軍炮火擊毀,這才帶著僅存的8名官兵,在深至下巴的水裡艱難跋涉16000米,回到後面的陣地,沒有休息又奮戰在陣地上,……正是無數像安德魯這樣的官兵,以大無畏的英勇頑強,前赴後繼,殊死拼殺,終於遏止了德軍的攻勢,贏得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這天,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全力出動,英國空軍針鋒相對,幾乎傾囊而出,派出了所有能夠派出的飛機,從「噴火」式、「颶風」式單座戰斗機、「無畏」式雙座戰斗機到「哈德遜」轟炸機、雙翼「箭魚」魚雷機,甚至連偵察機都投入到敦刻爾克,但德軍戰斗機出色地阻截了英機,有效掩護轟炸機的攻擊,德機雖被擊落23架,但擊沉了包括4艘滿載官兵的驅逐艦在內的31艘船隻,還重創11艘,這是英軍損失最慘重的一天!
就在如此激烈的空中廝殺,炸彈、炮彈四下橫飛的險惡形勢下,素以沉著冷靜著稱的亞歷山大越發表現臨危不懼,在海灘上安了帆布躺椅,神態自若地坐在上面,平靜地注視著部隊秩序井然地登船,或是邊啃著蘋果,邊在海灘漫步,毫不在乎空中飛機呼嘯,地面炮火紛飛,他的這種鎮定泰然的氣勢極大影響了部隊情緒,有一名軍官就站在海灘上精心地修著鬍子,身邊的勤務兵還為他拿著鏡子;還有一個士兵竟然坐在船尾悠然垂釣,部隊洋溢著對德軍轟炸毫不在乎的蔑視。而那些堅守在陣地上的部隊,則在堅持戰斗,一些奉命後撤登船的部隊也一邊還擊一邊後撤,一直戰斗到登船那一時刻。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同時考慮到英國空軍已經傾盡所有,為了保存足夠的空中力量在以後戰爭中使用,英軍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間組織進行撤退。德國空軍因此失去了攻擊目標,只得改變攻擊目標,開始對巴黎進行大規模空襲,對敦刻爾克的攻擊將主要由地面部隊來完成。
夜幕剛一降臨,由各種各樣船隻組成的艦隊就從英國起航了,午夜前,到達敦刻爾克,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從東堤登船。當撤退的行列稍有中斷,救援船隻上的水手就上岸去引導撤退,英軍「馬爾科姆」號驅逐艦派出的水手還吹起英格蘭特有的風笛,在到處是烈火的市區從廢墟中將掉隊人員召集起來,帶上驅逐艦。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早晨,亞歷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視了海灘,對英國遠征軍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滿意,入夜後兩人率領著各自的參謀人員作為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分是法軍。
6月4日九時四十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沖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
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滿載法軍的英軍「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
十四時二十三分,拉姆齊宣布「發電機行動」結束。
在二戰中,該城95%的建築被摧毀,大批百姓逃離家鄉。戰後,法國人民在廢墟上重建了敦刻爾克港和城市。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年後的今天,敦刻爾克已發展成為法國第三大港口城市,每年有800萬人次來此游覽。
❼ 當年敦刻爾克大撤退時,英法同盟里為何英國人都撤走了,法國軍人卻沒有
由於法軍最後時刻才知道准備撤退的消息,部分法國陸軍在撤退時充當了聯軍的「肉盾」。
❽ 敦刻爾克大撤退共撤走多少人
個人認為,敦刻爾克撤退不一定又決定性作用,但至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就像樓主說的一樣,就算敦刻爾克失敗了,也不會影響二戰的最後結果,德國也未必能戰勝英國,就比如就算德國佔領了蘇聯莫斯科,打勝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但是也未必能擊敗蘇聯。
對英國來說,英國在法國遠征軍總計不到30萬人,敦刻爾克撤退旦旦撤出英軍就達21萬,也就是80%的英軍人員順利撤回本土,雖然丟失了武器裝備,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斗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後期諾曼底登陸,英軍進攻投入14個師,兵力才剛剛20多萬人,可見敦刻爾克的兵力意義;其次很大程度上鼓舞的英國贏得勝利,至少不被德國擊敗的勇氣,部分增加了丘吉爾不投降的資本
對法國來說,撤出12萬多名士兵,是初期成立的自由法國的基本軍事力量,依靠這點力量從維系法國手中存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並參與北非戰役,擊敗隆美爾。
對於德國來說沒有完成消滅英國遠征軍的目的,反而遭到法國第一集團軍頑強阻擊,在敦刻爾克耽誤了近兩個星期的時間
❾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動用了多少軍艦、民船又撤出了多少英法聯軍(三個問題)
此次撤軍共有338226人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同時動用各種艦船861艘,其中包括漁船、客輪、遊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隻。短短10天時間,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4萬大軍從死亡陷阱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❿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4萬法國士兵全數被俘的待遇怎麼樣
被俘的士兵的待遇: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直到戰爭結束,他們都被虐待、傷害,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被即刻處決。他們被苛待,食物和葯物都是奢侈品,他們被送到鹽礦做工,被迫只能喝水溝水,只能吃腐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