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英 美 法 德 俄 日 意 】近代化各是 什麼時間 主要什麼事件標志著完成
英國是1640年開始的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是1776年開始的北美獨立戰爭,頒布《獨立宣言》是開始標志。
法國是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是開始標志。
德國是1871年,德意志完成統一,普魯士皇帝在法國凡爾賽宮宣布統一稱帝。
俄國是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宣布廢除農奴制改革。
日本是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建立新政府,史稱明治維新。
一般講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上述幾個國家,
義大利沒有發生實際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一般指的是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義大利統一。
2. 法國近代史
法國近代史概括:
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制度在法國確立、發展,直至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歷史。法國是世界近代史上階級斗爭最激烈、政治發展最曲折的國家,從1789年到1871年先後經歷五次革命。在這個過程中,各階級、各黨派創造和試驗了各種政治體制、政治思想、政治行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於法國是歐洲最先進的大國之一,法國的政治文化對於世界具有特別重大的影響。
史學界一般以1789年爆發的大革命作為法國近代史的開端。在革命之前,以絕對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為特徵的舊制度已衰落式微。頻繁的對外戰爭、宮廷的奢靡浪費和貴族的免稅特權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難以解決的財政危機。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激勵了改革社會的普遍願望。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第三等級與舊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標志著資產階級大革命的開始。這次革命鮮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則,堅決廢除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在與國內外反動保守勢力的搏鬥中,人民群眾被廣泛地發動起來,推動革命沿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到1794年先後經歷了立憲君主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1794年熱月政變結束了恐怖統治,但未能使資產階級共和國穩定下來。1799年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通過霧月政變上台,於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拿破崙在國內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經濟秩序,在國外掃盪了歐洲封建勢力,使法國一度稱霸歐洲。1814年拿破崙被反法聯軍擊敗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國,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鐵盧徹底失敗。
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頒布《憲章》,承認大革命所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自由權利。法國的經濟開始從多年戰爭的破壞中恢復。1824年查理十世繼位後倒行逆施,背棄《憲章》,激起社會上普遍的不滿。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王朝,代之以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普為國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實行立憲君主制,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政府殘酷鎮壓30年代初的工人運動(如1831年和1834年裡昂工人起義)和共和運動,以確保資產階級的秩序。工業革命開始展開,紡織業和鐵路建設發展較快。40年代,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不滿日益增長。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傳。中小資產階級要求擴大選舉權。政府拒絕改革,激發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革命的顯著特徵是工人階級為爭取權利而奮勇戰斗。工人代表也進入了資產階級共和派的臨時政府。資產階級對此深感恐懼。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遭到殘酷鎮壓。12月,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農民對拿破崙的迷戀,當選為總統。1851年12月,他發動政變,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翌年,加冕稱帝,自稱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穩定了法國政局,鼓勵經濟發展。在第二帝國時期,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法國成為歐洲的工業大國。政治體制也由50年代的專制帝國演變為60年代的自由帝國,議會的權力逐步恢復,出版、集會、結社和罷工等權利被肯定。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逐漸興起。拿破崙三世為謀求軍事和外交威望,參加了一系列對外戰爭,1870年9月在普法戰爭中戰敗,成為俘虜。9月4日巴黎人民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宣布共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由此誕生。
1871年3月18日,堅持抗戰的巴黎工人發動了起義,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公社只存在了72天,但它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19世紀70年代以後,自大革命以來的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爭進入最後階段。1875年,國民議會以一票之差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以法律形式把共和制度確定下來。1886—1889年布朗熱將軍因鼓吹對德復仇和推翻議會制度而名噪一時。共和派政府果斷地平息了事態。1894年猶太軍官德雷福斯被誣陷判刑,1898年,該案件觸發了全國性的保衛民主和人權、保衛共和國的政治斗爭。這一時期,法國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航空和汽車工業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法國工業發展速度落後於美國和德國,農業發展也比較緩慢。法國金融資本發達和集中,被稱為「二百家族」的法蘭西銀行大股東分別掌握著各壟斷企業。
法國工人運動在巴黎公社失敗後經過10年才復甦。1879年蓋德和拉法格創建法國工人黨。90年代出現主要由知識分子組成的獨立社會主義者聯盟。在米勒蘭入閣事件上社會主義運動發生分裂形成兩派,到1905年合並為統一社會黨。工團主義在工會中具有重大影響。
在19世紀末瓜分非洲的活動中,法國奪取了相當本土10倍的領土,是僅次於英國的殖民大國。在歐洲外交中,則准備對德復仇,先後與俄、英締結協約。
近代法國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法國是歐洲的文化中心,法蘭西文化風靡全歐。法語是上流社會的國際通用語言。大革命時期確立的米制至今通行全世界。拉瓦錫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巴斯德的消毒法改革了外科學,夏東研究出人造纖維的製造方法,居里夫婦發現了鐳,盧米埃爾兄弟研製出電影放映機。近代法國文學先後流行過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象徵主義等流派,出現了司湯達、雨果、巴爾扎克、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傑出作家。在美術方面,古典派的大衛、安格爾,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莫奈、塞尚、高更等都馳名遐邇。
3. 誰能給我法國近代史的簡介
1、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
2、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3、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
4、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
5、1900~1913年,壟斷組織相繼出現,銀行資本的集中尤為突出,成為僅次於英國的資本輸出國。普法戰爭後,法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准備對德復仇,法國為了擺脫自己的孤立地位,1892年與俄國締結軍事同盟、1904年與英國締結協約,三國協約形成。
(3)法國近代化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4. 法蘭西經歷了怎樣的革命進程才走向近代化之路
18世紀對於法國人來說,註定是一個失落的時代。這個時代,法國人從路易十四的巔峰墜落了下來,還沒有站穩之際,英國就開著工業革命的機動車,大步遠去。再看大洋彼岸的美洲,殖民地的丟失就已經讓法國人備受打擊,現在北美人居然用法國啟蒙運動中偉人的思想去構建了自己的國家。而此時的法國,依然還是一個專制、落後的傳統農業國。
如何重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法國必須實現兩個革命,工業革命和民主革命,後來被統稱為「雙元革命」。面對失落的局面,法國人選擇了激進的革命道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一直到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法國的革命就沒有停止過。而法國的革命也和當時的歐洲格局緊密相連,因此法國的革命,也是歐洲的革命。
背景:18世紀的法國社會矛盾尖銳。國內農民生產貧窮,稅收繁多。國內設置的重重關卡又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失業率不斷上升,社會動盪不安。路易十五時期,參與許多戰爭,如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由於戰爭債務帶來的社會負擔,1788年,法國又發生了旱災、冰雹等自然災害。導致農業產量大量降低,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飢荒大面積發生。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1774年),爆發了啟蒙運動。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天主教高級教士和國王。第二等級:貴族。第三等級:包括資產者、農民、無產者在內的市民、下層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級外其他階層。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法國的貴族頭銜是開放的,讓一些有能力及有錢的第三等級人群有機會成為貴族。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社會增加了約5萬個新貴族。隨著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封爵的價格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沒落的貴族對這些新貴族也十分的不滿。貴族本身也有投資商業、礦業、地產等行業,因此資產階級財富與貴族財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紀以後變得模糊,但資產階級和貴族之間的沖突依然日益嚴重。
滑鐵盧戰役
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建立,雙方在萊比錫決戰,結果法軍失敗。1814年,聯軍進入巴黎,結束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1815年,拿破崙卷土重來,恢復統治,歐洲各國又組建第七次反法同盟,雙方在滑鐵盧決戰,最終拿破崙失敗,被流放到了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波旁王朝再次復辟。
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以英、俄、奧、普為首的戰勝國召開了維也納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拿破崙戰爭時期被推翻的各國舊王朝及歐洲傳統秩序,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戰勝國重新分割歐洲的領土和領地。各戰勝國都想乘機擴張自己的領土和領地。由此形成了維也納體系。
在維也納體系下,波旁王朝在法國恢復,但是波旁王朝並非過去的專制政體,而是建立了君主立憲色彩的政體。1820年,極端保王黨開始占據議會選舉多數,開始試圖恢復專制制度。1824年,極端保王黨頭目查理十世上台,實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引發了社會矛盾。同時,在英國經濟危機影響下,法國也產生了工業危機、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激化了國內矛盾。1830年7月,巴黎爆發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史稱「七月革命」。
5. 歐美近代化大事年表,急急急
歐美近代化大事表
1、經濟工業化、市場化:
1500年:新航路開辟和地理大發現,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16—18世紀: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基本形成(輕工業)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完全確立(重工業)
二戰後初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
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
1721年:英國責任內閣制形成
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1781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
1787年:美國《聯邦憲法》頒布
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就任首任總統
19世紀50年代:美國兩黨制形成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1791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4年: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結束
1804年:拿破崙建立第一帝國,頒布《民法典》
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法國共和政體確立
3、思想理性化、科學化:
14—16世紀:文藝復興從義大利擴展到歐洲
17、18世紀:啟蒙運動興起於英國,高潮於法國
1848年: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
17世紀:牛頓經典力學體系形成,近代科學誕生
19世紀中期:達爾文進化論
20世紀初:愛因斯坦相對論、普朗克量子假說,現代物理學誕生
4、社會生活城市化、社會文化大眾化:
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完成,城市化進程加快
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交通和通訊條件改善,生活方式變化
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進入信息化時代
18世紀末—19世紀30年代:浪漫主義文學出現
19世紀3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實主義文學出現
20世紀初:現代主義文學出現
6. 法國的現代化之路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是對的嗎
這應該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不是法國的,法國的道路應該是從拿破崙之後,或者說是拿破崙之後,這個道路才慢慢的變得更加寬闊,主要還是從那個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但是他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比較後期才開始的。
7. 歐洲近代史是什麼時候開始
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
15世紀末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為標志,歐洲進入近代時期。 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科學的重要性上升,技術進步突飛猛進,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國家異軍突起。資本主義經濟從義大利北部諸共和政體如熱那亞等開始萌芽發展。近代也見證了重商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及占據主導。
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歐洲地區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對美洲殖民和歐洲獵殺女巫活動。
(7)法國近代化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世界近代史:起始時間——16世紀
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將其分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時期。
按照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可將世界近代史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時期(17、18世紀);
第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代(19世紀上半期);
第三,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的確立(19世紀50、60年代);
第四,資本主義穩定、發展並開始進入壟斷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8. 各國近代史開端
中國1840(鴉片戰爭),英國1640(資產階級革命),法國1789(法國大革命),俄國(史學界一般以彼得大帝啟動俄國近代化過程的改革為俄國近代史的開端。 ),荷蘭1581(資產階級革命)。日本1868(明治維新)更多請追問!!!無疑問求採納,謝謝【望求採納】!!!
9. 法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1、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
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2、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後,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3、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二月革命成功後,由拉馬丁,賴德律洛蘭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組成了臨時政府,宣布共和國成立,七月王朝崩潰,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後被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
在法國歷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時間最短的政體。它是最後一個經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權,期間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首次得到確認,奴隸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廢除。
4、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由歐洲聯盟成員國組成的國際組織。在1957年3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成員國簽訂《羅馬條約》,決定成立共同市場及原子能共同體。
後來,根據《1965年布魯塞爾條約》(Merger Treaty)在1967年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及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到歐洲共同體架構內。如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已經在歐洲聯盟架構內。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目的為核子能源聯營及分銷共同市場,並可出售剩餘核子能源至境外國家。
5、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改名歐盟)
1950年5月,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建議把法國和西德的煤鋼生產置於一個「超國家」機構領導之下。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根據「舒曼計劃」在巴黎簽訂《歐洲煤鋼聯營條約》,決定建立煤鋼的共同市場。
1952年7月25日該條約生效。1957年3月25日,六國又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
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條約》廢止了「歐洲共同體」,其地位和職權由歐盟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