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德軍能在二戰前期迅速擊潰波蘭和法國雙方兵力對比如何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兩天後,英國履行了之前答應維護波蘭領土完整的承諾,向德國宣戰。之後法國也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在當時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波蘭算得上是一個擁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即使它無法打敗德軍入侵,但至少也能將德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然而令英法兩國政治家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就已被徹底擊潰。
在二戰爆發前夕,波蘭的指揮官們仍深信騎兵沖鋒的價值。他們沒有裝甲師,沒有摩托化師,卻一直維持著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這種軍事思想幾乎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另一方面,法國在武器裝備上並不遜於德國,但他們卻無法將其組織成為一個整體。比如法國擁有的坦克數量比德國還要多,但法軍指揮官們卻將坦克當成是步兵的輔助,將坦克分散在密集的步兵之中。這與德軍利用坦克集群作戰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陸軍部隊都缺乏空軍的支援,所以使得戰場局面變得更加糟糕。波蘭因缺乏工業基礎,因此無法發展空軍是情有可原的。然而法國卻是由於陸軍話語權過強,從而限制了空軍的發展。結果等到戰爭爆發時才發現,德國空軍在法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
因此,波蘭被擊潰除了軍事思想落後外,自身實力不足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原因。而法國被擊潰的主要問題則都是出在他們自己身上。明明手裡有一副「好牌」,卻因「牌手」水平太差,結果打成了「爛牌」。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㈡ 二戰法國迅速失敗的原因,越詳細越好
法國戰敗投降的主要原因:
一、法國堅信一戰期間陣地戰勝利的戰爭經驗,軍事思想嚴重守舊落後,「在軍事上採取了保守落後的戰略戰術」。對大規模使用裝甲兵和航空兵的合成作戰熟視無睹,結果法軍不能抵擋德軍的強大攻勢。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對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戰」認識不足,對德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
二、」法國的不幸是政治上長期掌握在綏靖主義手裡「。法國追隨英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就是在大戰爆發德軍主力向東進攻波蘭的時候,沒有在西線向德軍發動進攻支援波蘭,錯過了有利的戰爭時機。
三、法國上層從政府到統帥部充滿失敗主義情緒與軍隊士氣低落。
總之,法國的政治、軍事、精神等綜合因素決定了迅速戰敗投降。
㈢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戰敗了
法國當時的戰略思想是防禦,使用塹壕來防禦,而且,過分相信「馬奇諾」防線,認為它「無懈可擊」,政治上輕敵了,認為德國受到條約制約,不會發動侵略。
所以,什麼時候都不能死掉戒備心呀!!!
㈣ 二戰時法國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為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相信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和法國是百年宿敵。在二戰中,僅僅一個多月法國就亡國了,作為德國宿敵的法國為什麼也在德國的戰車下如此不堪一擊呢?其中兩個原因非常重要:一個是法國人過於迷信,過於幻想。所謂過於迷信,是說他們太迷信那條馬奇諾防線了。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為防備德國進攻而建築的一條防禦體系,位於法國邊境從瑞士到比利時之間的東部國境上,1929年開始修建,以當時主持修建這條防線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裡面有5600個防禦工事,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程,還修建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種生活設施。法國上下一致認為,有了馬奇諾防線,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當時法國總理勃伯魯姆說:「這個工事雖然不是進攻的,但是防禦是絕對沒問題的。」法軍統帥甘末林也說:「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的英吉利海峽。」
法國方面的部署也有問題,例如大量老舊的坦克和裝備,新式的坦克沒有得到合理是運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國空軍完全招架不住德國空軍的攻勢,最後的結果就是法國軍隊變得不堪一擊,而且法國政府在巴黎被威脅到的時候就決定投降了,政府的態度讓士兵們無法堅定保衛國家的念頭,失去了信念的軍隊,戰鬥力還能怎麼樣呢。
㈤ 二戰前期,法國坦克比德國先進,卻為何被打「亡國」
在二戰爆發前,法國號稱擁有“世界第一”的陸軍力量,當時的法國耗盡十年的時間,修建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法國陸軍的裝備情況也不亞於德國,法軍坦克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的優勢。然而在法國戰役開始後,德國只用了不到40天的時間,就開進了法國的巴黎,逼迫法國簽訂了投降協議。很多人看到這里,會認為二戰前的法國陸軍實力有水分,德國隱瞞了陸軍的真實實力。
實際上如果法國也學會了德國的戰術,憑借著裝備上的優勢,法國肯定不會在短期內被德國擊敗,甚至還可能擊敗德國。只是法國的作戰思想過於落後,法軍高層領導沒有認識到坦克的巨大作用,仍然想要依靠著馬奇諾方向來打陣地戰。結果德軍繞過了馬奇諾防線,直接突進到了法國的腹地,法國的步兵部隊根本不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對手,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的法國,最終在不到40天的時間內被德國擊敗。
㈥ 二戰一開打,具有歐洲最強悍的陸軍的法國就全線敗亡,為何這么不經打
因為法國爆發經濟危機,整體綜合實力後退,根本就沒有實力跟德國對打,加上最關鍵的是法國人都主張和平,不想要打仗,所以德國拿下法國是非常正常的。
等到德國來攻打法國的時候,就想跟德國談判,國內的政客還是一味支持談判,想要和平解決,不想跟德國干一場,把德國人徹底趕出去法國。法國最後失敗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整個法國都沒有戰斗的意志。
㈦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何如此迅速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第如此迅速戰敗的原因如下:
1.法國人盲目建設馬其諾防線,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人永遠無法逾越。
2.聯軍的作戰意識很是消極,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戰的陰影、波德戰爭的震撼,自身軍隊模糊的戰爭定位影響。以至於開戰前夕很多法軍因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資里明確要求加入娛樂用具、拿自家產的葡萄酒去分界線和德軍換啤酒喝。
3.德軍及其周密的作戰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黃色方案將兵力分為ABC三個集團軍,A集團軍部署於北部平原,負責進攻和掩護B集團軍;B集團軍部署中部森林,為主力部隊;C集團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負責牽制聯軍主力。
4.法國情報機構的無能。希特勒自編自導「黃色方案曝光」,使聯軍認為其主力部隊是A集團軍,為B集團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5.兩國治軍思想的嚴重差異。法軍雖然兵力遠高於德軍,但思維嚴重拖軌,在以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戰略時代,法軍還是側重以步兵為主,裝甲部隊為輔(肉盾)的陳舊思維,而且還是單純注重防禦(馬其諾防線),在運動戰大展神威之時還是沿襲一戰的老思維。
(7)二戰法國陸軍為什麼被擊潰擴展閱讀: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蘭西戰役,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
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㈧ 二戰時,法國為何如此短的時間戰敗法國當時陸軍世界第一啊。
閃擊戰這種先進的戰法,依靠坦克和飛機、最初提出的是英國人富勒,而德國是最先採用這種戰法的,因此世界主要大國都有進行閃擊戰的硬體基礎(坦克、飛機),而二戰初期,法國的沒有意識到這種作戰的優越性,思想保守,被德國擊敗,因此法國是輸在作戰思想上。
其後其他大國很快就會學會這種戰法,假設再給法國一次機會,法國也不會盲目固守馬奇諾,因此法國足以同德國在歐洲一爭高下,法國也是擁有優良軍事傳統和經驗的國家(想想當年的拿破崙軍隊是多麼的訓練有素,只是在戰略上不及英國老道,被英國組成聯盟所絞殺),因此軍事思想落、盲目自滿才是法國戰敗的主要原因。
法國當年的作戰思想要比德國落後20年,還停留在一戰期間法國擊敗德國的自滿當中。不僅僅是法國,英國也是這樣,丘吉爾的回憶錄曾經提到:裝甲車輛能夠抵抗炮火兵力,能夠一天推進100英里,無論在法國還是在英國,對於這種新事實的後果幾乎都完全缺乏有效的了解。
㈨ 法國在一戰表現不錯」到了二戰為什麼會不堪一擊
法軍在二戰中的表現雖然還算不上是「不堪一擊」,但至少在二戰初期很糟糕卻也是事實~
個人認為這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一戰後,法國認為德國是戰敗國,且其受到多國(各種條約的)制裁和限制,很難再較短時間內「東山再起」,所以放鬆了警惕;二是法國也跟其他西方列強一樣,在二戰爆發前,試圖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先去對付蘇聯),所以在戰爭准備上並不充分;三是法國的軍事思想在一戰後一直停滯不前,幾乎沒有什麼發展。而德國卻「痛定思痛」,在戰略、戰術上敢於標新立異,比如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創造出了「閃電戰」等全新的戰法。這些「新玩法」一旦付諸實施,可謂是令法國措手不及、瞠目結舌!~四是法國斥巨資打造的(主要用來防範德國的)「馬奇諾防線」在實戰中形同虛設。德軍繞過「馬線」,直驅法國心腹之地,導致法軍瞬間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