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7個方面領先世界,其中一項至今還是世界第一,明朝有多強大呢
在我國眾多朝代中,總有一些王朝熠熠生輝,比如秦漢,隋唐,都是讓後代引以為傲的朝代。不過,在所有朝代中,明朝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不僅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而且當時的明朝十分強盛,堪稱世界第一!那麼明朝究竟有多厲害?七個方面世界領先,有一項至今還是世界第一!
盡管明朝最終被金人所滅,一代強國就此沒落,但我們今天看來,明朝依舊是中國最值得驕傲的朝代之一。而明朝後後世奠定的基礎,也是我國得以不斷強大的原因之一。
㈡ 明朝強大是哪些方面
明亡清興是中國歷史的倒退,是華夏文明的倒退,這是無數鐵的事實所證明的。就清朝和明朝的區別做一個比較的意義就在於能使我們對這種倒退看得更清楚,從而吸取歷史教訓。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1689—1755)在其代表作《論法的精神》一書中對清朝時期的中國這樣評價說:「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那裡籠罩著不安全與恐怖。它的統治只能靠大棒才能維持……」而明朝呢?在其中後期,似乎已經「人在曹營心在漢」一般,在與專制漸漸拉開了若干距離。 有的網友曾在我的博客上留下評論,大意是說:現實問題這么多,為什麼要談歷史而不談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呢?歷史談得再那個,不也是在逃避嗎?這樣的質疑當然不無道理,那我就在這里做個回應,叨咕幾句現實問題吧。 我以為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還是應該盡早與西方民主國家接軌才對,畢竟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官員都是圍繞著老百姓(選民)在轉悠,而中國的情形卻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圍繞著當官的轉。這顯然是很多社會問題不能從根本上給予解決的原因所在。如果當官的都要看多數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都要時刻追蹤民意並以此作為自己行政的驅動力,那許多問題就很自然地迎刃而解了。 又比如大多數人對房價被操控得過高很有意見,我以為這也正是民意的真實體現,過高的房價只能使社會財富不合理地向少數人過度集中,只能嚴重損傷廣大居民的綜合消費能力,甚至會加劇貧富差距的兩極化趨勢,總之是弊端較多,所以我以為房價應該通過較大幅度的下降回到合理的價位,這樣,對全社會來說應該都是福音。 好,有關現實問題的叨咕我姑且打住,現在言歸正傳還是來談歷史問題吧。有些人比如閻崇年、袁騰飛等先生認為明朝很糟糕而清朝很不錯,我個人以為這樣的判斷恐怕與歷史的真實是相悖逆的,所以就鼓足勇氣和干勁,姑且試著在這里談談明朝比清朝究竟強在哪些方面吧。應該說,做關於明朝與清朝的比較,肯定與所謂的民族問題不相干(我個人對現實生活中的滿族毫無成見,甚至印象很好,在此我只是純粹地談談歷史而已,而這兩個朝代都與歷史上的滿族有關),但肯定與文明和制度的話題密切相關。 首先,我們應該肯定滿族人建立的清朝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滿人入關以後並沒有毀掉前朝留下的的許多建築,比如今天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故宮、十三陵等等;比如滿人沒有徹底毀滅中華文化,而是以皇帝為首的滿洲貴族(也包括滿族老百姓在內)為提高執政能力與個人素養,無不認真學習和運用中華傳統文化;比如康熙皇帝能尊重歷史,先後五次祭拜明孝陵並以「治隆唐宋」的題詞高度肯定朱元璋及其創建的大明王朝;又比如滿清吸取明朝的教訓對皇帝繼位制度稍稍做了一些改進,不再堅持實行嫡長子繼位制,而是從皇子中擇優傳位;又比如清朝皇帝在將要倒台時不再像特別注重氣節的明朝那樣堅決抵抗到底,而是順勢而行選擇了主動退位。 但以上所例舉的這些,卻遠遠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明亡清興是中國文明大倒退的這一事實。明朝究竟比清朝強在哪些方面?為什麼滿清入主中原後,其統治竟然使中國文明進步與發展的進程戛然而止乃至大步退後使得中國在19世紀才發現自己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這一切,根子當然主要是出在制度問題上。而通過對明朝與清朝作具體的對比分析的努力,顯然能使我們更全面、更透徹地看清楚這一切。下面我就從三個大的方面來叨咕叨咕。 生活幸福指數相當高。清朝老百姓則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明代經濟繁榮,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相關的各個行業如農業、漁業、商業、餐飲、貿易、交通、航運、紡織、陶瓷、出版、娛樂、演藝、傢具、建築等等無不都具有強勁的生產能力。在明代的非戰亂時期,農村社會怡然自得,市民階層日益壯大,老百姓的生活可謂富足安康、愉悅幸福,對社會和生活的滿意度和認可度都比較高。這從當時一些西方傳教士撰寫的書籍中就可以得到印證, 比如明朝時居留中國達22年之久的耶穌會士曾德昭,當他於1636年返回歐洲時,就滿懷深情地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國志》一書,他在書中寫道: 「這個國家的財富值得稱羨,從上述可以看出,除盛產各種穀物以及一切生活所需東西以外,他們還把所有東方最好最貴重的商品售賣給外國人。」 「所有的省都不乏長壽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見許多精力旺盛和健壯的老人」。 「中國人爽快的贊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並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贊嘆。……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於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東西的人物,這是一個羞辱。」 又如西班牙人門多薩所著的在西方影響很大的出版於1585年的《中華大帝國史》一書中也曾這樣寫道: 「這個國家的男女都有很好的體質,勻稱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們大都臉寬,小眼睛,扁鼻子,鬍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鬍子的,臉孔很均勻。」 「他們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 「在這個大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那裡生產的絨、綢、緞及別的織品,價錢那樣賤,說來令人驚異。特別跟已知的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價錢相比。他們在那裡不是按照尺碼出售絲綢以及其他任何織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沒有欺詐。」
麻煩採納,謝謝!
㈢ 明朝和清朝在歐洲人眼裡,哪個朝代更好
為啥亂?彼此的立場都如此堅定,看問題的角度,自然各有不同,丁點好的優點,總是往大了誇,但凡是個缺點,逮住也往狠了踩,於是你誇我踩,自然混亂一片。
不妨找個中立角度:與明清同時代的歐洲人,都是怎麼看待這兩個朝代的?從這些來自西方,關於明清兩朝各個環節的記載里,彼此的高下可以立判!
4
形象影響
明末一系列介紹中國的圖書,很快在同時期的西方火熱起來,甚至引發一個流行歐洲上百年的熱潮:中國熱。
在這場中國熱里,穿中國絲綢,搖中國紙扇,收藏中國瓷器,看中國皮影,養中國金魚,都是常見的流行時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里特意建造了“中國宮”。英國女王更是個中國迷,以寫魯濱遜的那位作家笛福的形容:女王房屋的圖案傢具,都要中國造,且最愛中國漢服。
當然思想文化上的影響,更是持續熱烈: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拉丁文版的中國《四書五經》,就在歐洲閃亮登場,立刻引發震動。之後的一百多年裡,歐洲人一直不遺餘力,如飢似渴學習中國。期間對歐洲進步影響之深,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形容:“現在從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團長馬戛爾尼,就是在歐洲“中國熱”時代長大,造訪大清前,也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迷,其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正如他自己詩里形容:彷彿我游覽中國幸福的海濱,攀登他無比自豪的傑作萬里長城!
但等到真正踏上中國土地,見識了清王朝的百態風貌後,曾經的中國迷馬戛爾尼,留下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評語: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與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㈣ 法國統治越南--與-明朝朱棣統治越南-有什麼不同.
1862第一次西貢條約開始割地,1867法軍佔領越南南部,1874年3月第二次西貢條約割越南南部,此後法軍接連佔領越南,1884年6月簽訂巴德諾條約,正式全面殖民。1954年7月簽訂日內瓦協議法國撤軍,殖民結束。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曾經滿懷豪情地講述了明永樂年間對安南(現越南)進行的大規模征伐,這場戰爭在此書中的記述是以明朝大獲全勝而告終,原文結尾為:「在安南平定後,朱棣曾下旨尋找陳氏後代,但並無結果,此時又有上千安南人向明朝政府請願,表示安南以前就是中國領地,陳氏已無後代,希望能歸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個郡。朱棣同意了這一提議,並於永樂五年(1407)六月,改安南為交阯,並設置了布政使司,使之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於是自漢唐之後,安南又一次成為中國領土。」
㈤ 明朝和法國哪個厲害
明朝。
雖然中後期閉關鎖國,但綜合實力依舊處在全球第一。其實真正落後於西方,是從清朝開始的。只不過閉關鎖國政策是明朝首創,大家就以為是明朝落後。
其實明朝在當時經濟是最發達的,科技也是不錯的!
㈥ 法國在明朝的時候叫什麽
當時統治法國的是瓦盧瓦王朝,1328~1589年。之後就是波旁王朝。
㈦ 明朝火器戰鬥力很強嗎,其實還沒有當時的法國先進
早期還是可以的,與世界大致同步,部分火器還有優勢
中後期就逐漸落後了
㈧ 大英帝國和大明王朝誰牛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要先說明明王朝的統治時間(公元1368--1644)。然後才能根據這個時間進行對比。
當然:我認為明朝更強
這個問題會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如果要具體比較,那麼,個人認為需要分為一下三個階段(註:三個階段的時間不完全相同,但是跨度不算太大):
第一階段:我們先說明朝,1368年由貧民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在應天(今江蘇南京)建立。開國之初,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暴政,導致了國內民生凋敝。一切都亟待振興。朱元璋重農桑,撫流民,輕徭役,嚴懲貪官污吏(雖然不乏血腥的殺戮)。時至建文帝(1398-1402年在位),再到成祖朱棣(1402-1424在位),他驅逐蒙古,穩定北方邊境。修訂永樂大典,南定安南(今越南),盛待外國使節,派遣鄭和下西洋,建立內閣制度,使國力蒸蒸日上(以下的幾位皇帝按部就班,在此不多表)。又到仁宗朱高熾(1424-1425)宣宗朱瞻基(1425-1435)然後到明英宗(兩次在位)天順年間(1435-1449)及其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1457在位)的這些年中。明王朝經歷了一個由亂而入治,又在強盛之時遭遇重大變故(土木堡之變。靖難雖然同為巨變,但是考慮到他在立國不算太久遠,國力不算太強盛之際。故不單列)的一個歷史時期。再來看英國,英國自1337年開始,就同法國進行了一場長達百餘年的戰爭,戰爭與1453年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而結束。所以在這個時期,明朝更為強盛。
第二階段:對歷史而言,這是個非常有趣的階段(兩者比較而言),也是一個引人深思的階段。在這段時間里,明王朝大局雖然穩定,但流寇不斷(北要抵禦蒙古的襲擾,東南沿海倭寇肆虐)且宦官勢力迅速膨脹(如劉瑾)。再到著名的權奸嚴嵩,並在這中間發生了幾次的藩王作亂(安化王朱寘鐇,寧王朱宸濠)。同時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如唐伯虎,王守仁)。截止到嘉靖皇帝(1521-1566年在位)。在這近一百一十年的時間里,明王朝經歷了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必然經歷的由盛而轉衰的過程。反觀英國,在這段時間里,受到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大大的促進了其資本主義的萌芽及發展。但是英國畢竟是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所以,國家的收入也相對有限,這個時期的英國,個人認為只能是它國力的恢復期。畢竟與法國那場歷時百年的大戰,是要損傷其元氣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明朝。同樣在比對中勝出。
第三階段:這個時候的明王朝,已經進入了他最後的階段。從隆慶皇帝開始,到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結束。這其中,涌現出了流傳千古的偉人(張居正),也有遺臭萬年的權宦(魏忠賢)。這個時期的明朝,經歷了萬曆三大征,努爾哈赤起兵,李自成起義。還有權宦魏忠賢的禍國害民。在這時間里,明朝逐漸日落西山。可以這么說,自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攻取撫順等地後,明朝就已是岌岌可危的一座大廈。在之後的十多年又出現了皇帝離奇死亡,消極怠政,宦官當道等雪上加霜的事情。雖後來的崇禎力圖振作。但是明王朝已是積重難返,於1644年滅亡。話題轉向英國,西班牙人哥倫布與1492年發現新大陸之後,引發了歐洲在美洲地區的殖民活動,從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英國開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並與1600年英國人在英國建立了東印度公司(此時並未殖民印度)。在世界上開始了廣泛的貿易活動。自然也帶動了它自身的發展。所以,若論這個階段。英國紙面上或許要更勝一籌,但是我依舊趨向明朝。因為我認為,英國對外雖然獲勝,但他說面對的對手都不夠強大(或許無敵艦隊很強)。而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依然屹立了20多年。他的強大,還需要用言語來爭論嗎?
明王朝以一個泱泱大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270餘年,期間,幫助安南平定國內叛亂,援助朝鮮擊退日本侵略(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友善對待那些外國的使節。而英國人,手捧著聖經,以傳教為名。卻處處做著與他說傳教義自相矛盾的事情。他們信奉的不是上帝,而是金錢和權力。
還有:本人在文中(尤其是後半段),因為字數的原因。很多細節都沒有做具體描述,但是這些大家可以去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或許有些地方顯得不夠有說服力。但是,我只想寫這么多。希望能幫到你。
㈨ 明朝的時候誰統一了英國和法國
明朝即1368年至1644年,在此期間,英法進行了百年戰爭,英國先佔上風,後被擊退,並無人統一英法。
㈩ 法國與大明朝的往來必採納
1863年,嗣德帝任命潘清簡為使者前往法國,要求法國退還在西貢條約中所取得的越南領土。11月受到拿破崙三世接見,拿破崙三世同意了歸還土地,交換條件是必須向法國賠款、同意法國在西貢、美萩和土龍木駐軍以及承認法國的軍事保護。但法海軍大臣德·夏斯盧·羅巴反對,最終拿破崙三世於次年取消這項協議。圖為大使團全體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