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法國大選
首先來了解一下他.
尼古拉·薩爾科齊,法國人民聯盟運動主席,現任法國內政部長。現年52歲,是中右翼人民運動聯盟黨候選人。在北京時間5月7日凌晨2時左右公布的法國總統選舉中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他以百分之五十三的優勢戰勝左派候選人羅亞爾,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的第六位總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薩爾科齊其人】
1.傳統右翼代表2.作風直言敢幹3.支持自由市場經濟4.降低企業福利5.強調「國民性」
薩爾科齊今年才50多歲,在法國政壇屬於少壯派人物。薩爾科齊是傳統右翼代表,以「直言敢幹」的強勢作風著稱。他支持自由市場經濟,主張降低企業社會福利和稅收負擔,從而刺激經濟發展以降低失業率;他力主改革現行的社會福利和勞工制度,鼓勵員工延長工作時間以增加收入;他還強調法國的「國民性」以及加強對移民控制,以此吸引「深右」選民。薩爾科齊提出的競選口號是「團結起來,一切皆有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政策:
【薩爾科齊政策主張】
■一、經濟與就業
豁免對超時工作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的征稅;
減征4%的稅收以及社會負擔費用,該舉措將使得法國國民增加680億歐元的收入;
設計一種新的單一勞動合同,雇員的權利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種靈活性將會鼓勵企業主雇請更多的工人;
禁止對高級管理人員實行「黃金降落傘」(即:企業的高級管理層或離任的政府官員在失去他們原來的工作後,在經濟上給予其豐厚保障的一種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將股買賣的特權僅限於公司的老闆;
繼續將退休年齡維持在60歲,堅持每周35小時工作制,工人們有權拒絕超時工作;
減少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數量,增加公務人員的工資水平,降低政府的公共債務;
薩科奇所在的人民聯盟運動黨曾公開承諾,薩科奇當選總統後,在五年時間之內將政府公共債務減少60%,將公共支出的增長水平增加到1.5%。
■二、法律與移民
減少對多次犯罪者的量刑標准,增加對青年少犯罪的量刑標准;
確保法官們對自己做出的決定負責;
減少非法移民數量,實行選擇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於那些具備一定資格的工人進入法國;
設立專門的移民和國民身份認證機構,使得國民身份認證不再被視為社會的禁忌。
■三、福利與社會政策
對交通以及能源部門的退休人員實行更加優厚的養老金政策,同時提高其它部門工作人員的退休待遇;
允許同性戀者成立民間協會,對那些已經生活在一起的同性戀者實行同樣的稅收、移民以及社會政策,但不允許這些同性戀者結婚或者收養小孩;
通過法案使得全體國民享有房屋居住權,對於任何沒有住房的法國國民,將在兩年內為他們提供居所。
■四、外交政策
歐洲:向歐洲中央銀行施加壓力,要求他們降低歐元匯率,在有效遏制通貨膨脹的同時增加經濟和就業率;支持歐盟與土耳其之間就建立戰略夥伴關系進行協商對話,但不主張土耳其可以獲得完整的歐盟成員國資格;暫停一些新國家申請加入歐盟;希望在2009年之前化解歐洲憲法僵局,要求簡化歐洲憲法的條款,這些條款包括延長歐盟委員會主席的任期、設立歐盟外交部長、增加就司法以及移民問題進行投票國家數量、提升歐洲議會的許可權、給予普通公民向委員會提交政策的權利。
伊朗:伊朗獲得核武器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如果德黑蘭執意拒絕遵守聯合國的決議,將尋求對伊朗實行更多的懲罰性制裁。
美國:將與美國建立「深厚、真誠、堅定」的夥伴關系,但同時認為美國在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應該受到譴責,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義務。
■五、機構改革
總統只能連續擔任兩屆;
總統有權直接在議會發表講話;
增強國會在修改政府議案方面的能力;
在議會上院實行比例代表制;
政府部長的數量控制在15個以內。
■六、教育
法國國內的教育機構將獲得更大的自主權;
進入國家博物館將全部免費;
法國國內的大學將獲得更大的自主權。
競選勝利後,薩爾科齊向聚集在巴黎市中心的支持者發表演說。他表示,將作全法國人民的總統。「對於那些在此次選舉中沒有投我一票的民眾,我想說,法國只有一個,我希望所有人摒棄政治成見和觀點分歧,團結在一起。我鄭重承諾,我將做全法國人民的總統。」
薩科齊將接替希拉克成為法國總統,他將成為二戰後出生的首位法國總統。法國總統競選活動的主要議題是如何改善經濟增長、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移民政策。
薩爾科齊還表示,他堅信大歐洲建設事業將繼續深入,而美國完全可以相信兩國之間的友誼。「我想對法國的歐洲盟友們說,歐洲是我一生的歸宿,今夜法國是歐洲最堅定的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外交上,薩科齊將一改希拉克對美國敬而遠之甚至大唱反調的做法,在繼續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同時,全力促進法美關系的改善,推動美歐關系的協調改進。美國總統布希在第一時間向薩科齊致電祝賀,白宮發言人也高調做出反應,這一罕見的政治舉動,也為薩科齊將來的外交走向作了一個醒目的注腳。
在對華政策方面,薩科齊將與前任有所不同,但相信不會徹底改弦更張。希拉克執政時期,中法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走向深化,雙邊關系處於近年來最好時期。薩科齊強調改善美法關系和加強美歐聯合,勢必在政治上對中法關系有所影響,在人權和民主問題,特別是對華軍售禁令解除,以及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可能會出現若干雜音。
『貳』 法國大選電視辯論是怎麼回事
3月20日晚,法國大選五大熱門候選人參加了法國電視一台組織的電視辯論。這是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確定參加總統大選的候選人首次在第一輪投票前進行電視辯論,被看作是大選倒計時約一個月之時的重頭戲。
共有11名候選人獲得角逐總統寶座的資格。他們將參加定於4月23日和5月7日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兩輪投票。
馬克龍雖然目前民意大好,加上具有法國重要中間派領導人、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與之聯盟的優勢,但是意向選民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人仍處於搖擺狀態,從政經驗缺乏也是他的短板。
『叄』 法國總統大選國民陣線如何選擇的
據外媒報道,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束,馬克隆和勒龐,分別以23.5%和22.3%的支持率,成功進入大選第二輪;兩周後,也就是5月7日,法國選民將在這兩位之中選出法國下一任總統。
記者到埃南時,正巧遇上每周一次的市集。幾條街道上,布滿了廉價商品和食物。很難不注意到,密集的人流,幾乎全是著裝十分簡朴且年邁的白人。
上世紀70年代,埃南市附近的所有煤礦都關閉。四十多年過去了,這里並未發展出任何新興產業,靠國家福利勉強維生的,已經是第三代人。30歲的綠黨成員馬琳 · 童德利耶,帶領著埃南市議會屈指可數的反對席。
「我是生物學家,我給你打兩個以動物為題的比喻。」在街角咖啡館見到馬琳的時候,她剛從市政廳五個小時的辯論中出來,滿臉疲憊但神色強勢的她,語速極快,「第一,國民陣線像是獵鷹,懸在空中尋覓,有獵物才沖下來,埃南市就是他們的獵物之一;第二,國民陣線是變色龍,在每個地方,都會按當地人的需求改變應對方法,為了討好選民。」
一旁專注買彩票和喝啤酒的幾位老人向我們的對話投來好奇的眼神。「政治家全都是腐敗的。」其中一位厲聲回答。原本默默無名的埃南市,在國民陣線成功上台之前,唯一的頭條是2009年左翼社會黨市長的腐敗案。
國民陣線提供的政治選項,便是現年49歲的瑪麗娜 · 勒龐。她的競選標志放棄了自己的姓氏。2011年,勒龐接替父親老勒龐成為國民陣線主席;2015年,她將言論出格的父親,徹底驅除在國民陣線之外。
『肆』 從法國國家機構看,法國大選的性質是什麼
這有什麼性質呢?其實性質和一些其它的國家的性質完全是一樣的,不必過分解讀
『伍』 法國總統大選規則是什麼
法國總統大選在西方國家中獨樹一幟,以兩輪多數直接普選為特徵。即第一輪可以有多名候選人,如果投票中有候選人在第一輪就獲得50%以上的選票的話將直接當選,否則得票最多的前兩名將進入第二輪,在兩周後舉行第二輪投票,票多者勝出。兩輪選舉至少有一個政治上的好處,即社會各個階層的代表都能找到一位可以代表他們的總統候選人,而不是像美、英等其他國家只有左右兩大陣營。事實上社會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遠非左右兩翼就可以概括的。如這次法國出現十名總統候選人,細分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大政治傾向:首先是右翼和極右翼的三個政黨,其中除了薩科齊總統為候選人的執政黨「法蘭西公民運動聯盟」代表著法國傳統右翼選民(即中產階級中、上層和資產階級的利益)外,極右翼的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則代表著部分底層民眾特別是農民的利益;左翼除了代表著中產階級中、下層和部分中小企業主利益的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以外,以11.10%的得票率整合了極左翼的「左翼陣線」總統候選人讓——呂克·梅朗松,則代表了幾乎大部分工人階級和部分中產階級下層的利益。在所有候選人中間,梅朗松的政治立場可以說是最鮮明的,是最具「階級斗爭色彩」的。他的兩位「同僚」——「工人斗爭」的阿爾多和「反資本主義革命黨」的普圖,則僅僅是從工人階級中拉到了一批最極端的選民而已。中間派「民主運動」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則收攏了不滿意薩科齊和奧朗德的所有右、左翼選民中的反叛者,組成了「不左不右」的中間派。他代表的也是中產階級中一部分人的利益。
選民在兩輪選舉中的第一輪是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將選票投給符合自己利益的候選人;而在第二輪投票除了一小部分選民繼續將選票投給自己的支持者以外,近半數的選民則是將自己所反對的候選人淘汰出局。法國的政治力量對比實際上是在第一輪表達出來的。而2012年大選首輪投票結果之所以在法國乃至歐洲引起強烈震動,是因為極右翼的得票率達到了空前的17.90%,這標志著法國未來幾年的政治趨勢動向。
『陸』 辯論賽規則以及流程
初次參加辯論賽的參賽隊員在賽前的准備主要有四項:認識准備、核對准備、立論准備和試辯准備。
(一)認識准備
所謂認識准備,是指參賽隊員在賽前對「辯論賽」的性質和特點要有所認識。我們知道屬於口頭辯論的大致有三類:一類是專門場合下進行的有特定議題的辯論,如談判辯論、法庭辯論;一類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爭辯,如鄰里爭辯、同事間爭辯、上下級爭辯;再一類就是各種形式的辯論賽。前兩種辯論,辯論雙方各自有明確的立場和主張,辯論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爭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自己也有被對方說服或做出妥協的心理准備。辯論賽則不同,辯論賽是一次作為比賽項目來進行的模擬辯論(即辯論演習)。這種辯論往往不問辯論者本人的立場和主張,而側重於人們的辯論技巧的比賽。比賽雙方都不準備說服對方或被對方說服,而以駁倒對方、爭取評委的裁決和聽眾的反響來擊敗對方。
(二)核對准備
某隊初次參加辯論賽,到正式臨辯時,他們突然發現黑板上寫的辯題為《當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而他們事行准備的辯題卻是《當今青年學生是否缺乏社會責任感》。某隊經過初賽、復賽進入了決賽,在決賽開賽前,突然聽到比賽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許發言時間比初賽、復賽時增加一倍,而他們事先卻按初賽、復賽規定的時間准備辯詞。更有甚者,進入賽場後,雙方才發現誰為正方誰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種種,都是由於初賽者缺乏經驗,在事先准備過程中缺少仔細核對有關比賽事項這一環所造成的。
(三)立論准備
辯題被明確無誤地確認後,參賽隊員就可以根據辯題,共同商量,研究確立一個最有利於本方論證的具體的總論點。所謂最有利於本方,就是指該總論點不僅觀點正確,旗幟鮮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對方任何的立論,用之守能抵擋對方的任何攻擊。能不能確立這樣一個總論點是一次辯論賽准備的成敗關鍵。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cDRkFVhVUsevMD_SxH6Esg
『柒』 法國大選為何兩次大選
其實是一次大選的兩個階段。法國憲法規定,舉行總統大選時,若第一輪投票,有侯選者得票率超過50%則無需進行第二輪投票,該候選人直接當選,若第一輪投票無候選人的得票率超過50%則需讓得票率居前兩名的候選人參加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率高者,最終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