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有幾所世界性的名校,分別是那些
法國的藝術學院分為:高等國立藝術藝術學校,高等應用藝術學校,國立、區立與市立學校。申請法國藝術留學的藝術生,在申請之前可以了解一下法國的藝術學院介紹。
⑵ Paris-Saclay是什麼大學
巴黎-薩克雷大學(Université Paris-Saclay)是一所法國巴黎一所巨型大學,建於2014年12月29日
巴黎-薩克雷大學籌委會主席Dominique Vernay說該大學的辦學目標是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排前十,歐洲大陸第一。該大學也希望盡量發揮研究成果的經濟和商業潛力,一部分靠大學衍生企業(university spin-off)和研究衍生企業(research spin-off),但也會與成熟企業緊密合作。
校園面積達1,350英畝。未來將有約60,000名學生與10,500名科研人員
。
其成員有:
兩所大學:
巴黎第十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Sud)
聖康丁昂伊夫利納-凡爾賽大學(Université de Versailles-Saint-Quentin-en-Yvelines)
11所大學校(Grande École):
巴黎高科農業學院(AgroParisTech)
巴黎中央理工學院—高等電力學院共同體(CentraleSupélec)
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 Paris)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別稱「X」)
卡尚高等師范學校(ENS)
巴黎高科(ENSTA ParisTech)
Groupe des écoles nationales d'économie et statistique : ENSAE
ParisTechl'Institut
Mines-Télécoml'Institut d'optique Graate School
七個研究所: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
法國國家原子能中心(CEA)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IHES)
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
法國國立計算機及自動化研究院(INRIA)
l'Office national d'études et de recherches aérospatiales(ONERA)
l'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INSERM)
⑶ 法國四大名校 是哪四所
法國沒有所謂的四大名校,但是排名前四的是:巴黎高等師范學校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巴黎第六大學、巴黎第十一大學 。
都是公立的;
機械專業世界排名前300:巴黎中央理工-高等電力學院、巴黎綜合理工大學、里昂中央理工學校、國立里昂應用科學學院、巴黎第六大學、格勒諾布爾國立綜合理工學院、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和艾克斯-馬賽大學。
⑷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學校位置
綜合理工大學的校區所在地帕萊索(Palaiseau)距離巴黎市中心乘車只需 30分鍾,臨首都通往外省的高速公路,距離巴黎機場僅有 15公里。
⑸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介紹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法語:École Polytechnique,別稱「X」)又名: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於1794年創立,最初校名為「中央公共工程學院」, 它是一所公立的教學、科研機構[1],隸屬於法國國防部[2]。2007年起,綜合理工學院成為了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核心之一——巴黎高科集團的一個創立成員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創建於1794年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常被昵稱為X(X來自其校徽,代表兩架交叉在一起的大炮,另說來源於該校優良的數學傳統,而X正是數學里代表未知數的符號) ,它是法國最重要的工程師大學。創立時校名為「中央公共工程學院」。學院校旗和格言為拿破崙所贈。
⑹ 法國主要城市的簡介
1、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巴黎有70多所高等專科學院(佔全國一半以上),13所綜合性大學,許多學院和大學分布在拉丁區。
巴黎共有9所大學,分別是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高等師范學校、國立統計與經濟管理學校、法國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學校、國立橋路學校、國立高等先進技術學校和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2、里昂
里昂(Lyon),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Région Auvergne-Rhône-Alpes)首府和羅訥省(Rhône,69省)省會,於2015年1月建立了帶有部分省級管理權力的「里昂大都會」(Métropole de Lyon),也稱為「大里昂」(Grand Lyon)。
里昂教育事業發達,也是法國的幾大大學城之一,擁有眾多的大學和學院[51-52],數以十萬級的世界各地的學生,也為這座城市帶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3、格勒諾布爾
格勒諾布爾為法國著名的科學城,向有法國、乃至歐洲"矽谷"之稱。全市二萬多科技人員在各實驗室、研究所工作。最著名的科研單位有:核能研究中心、信息技術和電子研究所;
國際性高科技研究機構:法、德、英合作的中子反應堆(已有20年歷史),歐洲十國合作的同步加速器,德法合作的天文觀測研究中心,法德合作的強磁場研究所等。
4、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法國東北部城市,大東部大區(Région Grand Est)首府和下萊茵省(Bas-Rhin,67省)省會,也是法國第七大城市和最大邊境城市。
斯特拉斯堡是一個人文主義的中心,擁有長期的高等教育的歷史,結合了法國和德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盡管1683年斯特拉斯堡被並入法蘭西王國,在18世紀它仍與德語國家的知識界聯系密切,大學也吸引了許多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學生,歌德和梅特涅都在斯特拉斯堡接觸的法學院學習法律。
5、里爾
里爾是法國北部最大的城市,法國第五大城。若算上整個里爾都會區,其總人口排名將上升至法國第四,僅次於巴黎、里昂和馬賽。
包括北方高等商學院、商科聯盟國際商學院、IESEG管理學院、里爾第一大學、里爾第二大學、里爾第三大學等高校。
⑺ 法國綜合理工大學
法國綜合理工大學(法語:École Polytechnique,別稱「X」)又名: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於1794年創立,最初校名為「中央公共工程學院」, 它是一所公立的教學、科研機構[1],隸屬於法國國防部[2]。2007年起,綜合理工學院成為了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核心之一——巴黎高科集團的一個創立成員
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創建於1794年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常被昵稱為X(X來自其校徽,代表兩架交叉在一起的大炮,另說來源於該校優良的數學傳統,而X正是數學里代表未知數的符號) ,它是法國最重要的工程師大學。創立時校名為「中央公共工程學院」。學院校旗和格言為拿破崙所贈。
⑻ 巴黎有哪些著名大學
1、巴黎高等師范學校。
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它創立於拿破崙時代(1795年10月30日),曾為法國培養了幾任總統與總理。巴黎高師是文、理並行不悖的綜合性學校,有著一流的研究機構和輝煌的學術成就,大批優秀的頂級人才從這里走出。
學校本部位於巴黎鄔爾姆路,坐落於聖·熱內維埃芙山,與其比鄰而居的是巴黎物理工業化學高等學校、生物化學學院和居里學院。它們之間保持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合作關系。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是上述一系列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核心,它們共同構成了著名的「聖·熱內維埃芙山研究會。
學校旨在通過在科技、文化方面高質量的教學,培養出一批有能力從事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從事高校教育、科研培訓或中學教育的優秀學生。更廣意義上講,也培養一定數量的有能力服務於國家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公共事業機構和公私營企業的優秀學生。
2、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是法國重要的工程師學校,經常被昵稱為X。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是法國名校中的名校,法國四大名校之首,創建於1794年。學校的格言是「為了國家,科學和榮譽」
它是一所公立的教學、科研機構[2],隸屬於法國國防部,被認為是法國最頂尖的工程師大學,在法國各類院校中常年排名第一,被譽為法國精英教育模式的巔峰
3、巴黎第六大學。
巴黎第六大學,又稱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是歐洲最大的科學和醫學教學機構,有超過 125 個實驗室。在著名的巴黎大學分解後,成立於 1971 年。
巴黎第六大學共有20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瑪麗·居里獲得2次諾貝爾獎)和7位菲爾茲獎得主,在數學、物理、化學及醫學領域全球領先。特別地,在7位菲爾茲獎得主中,6位在巴黎科學學院完成博士學位或留任教授研究員,是巴黎第六大學及索邦大學主要的師資力量。
4、巴黎第十一大學。
巴黎第十一大學,又稱南巴黎大學,是一所位於法國法蘭西島大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其校訓的非官方中文翻譯為"同究天理,共築未來"。
巴黎第十一大學是法國最富聲譽的大學之一,尤其是在自然科學領域。在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巴黎第十一大學在法國名列第二,世界名列第42。
歷年ARWU排名中,巴黎第十一大學及其主要競爭對手巴黎第六大學一直占據第1~2名。在物理學與數學方面,該校的表現格外傑出。
5、巴黎第一大學。
巴黎第一大學的最原始之前身是13世紀成立的索邦神學院,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歐洲和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
作為法國最大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巴黎第一大學在研究方面上有深厚的實力,科學研究既繼承了名校歷史所遺留的卓越傳統,又在研究主題與方法上實行不斷創新;既忠實於國際傳統,又關注時代的各種演變,與世界五大洲的所有著名大學都有重要的合作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黎高等師范學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黎第六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黎第十一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黎第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