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火柴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577年。
但根據記載當前認為最早的火柴是在公元577年發明的,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做飯都成問題。當時後妃和一班宮女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這可視為當前記載中原始的火柴。
在歐洲,火柴出現於古羅馬時期。當時一些小販,將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這種被浸泡在硫磺中的木柴本身並不起火,而是可以用來引火。人們用鐵塊撞擊火石,讓濺出的火星落在這些木柴上,就能獲得火種。
(1)法國為什麼要發明不安全火柴擴展閱讀
早期生產的火柴有兩個非常致命的缺點:
(1)白磷是非常稀少及遇熱容易自燃,非常危險;
(2)白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會中毒身亡。
在1852年經過瑞典人距塔斯脫倫姆的改進,發明了安全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為發火物,必須在塗上紅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安全程度提高。但在安全火柴發明之前,人們可是經歷了一代代不停的探索。
Ⅱ 火柴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柴的發明
學會取火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過去人們的取火方法大體有四種:磨擦法、打擊法、壓榨法和光學發火法。這當中,最早出現的是磨擦發火和打擊發火法。中國古代傳說中有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的故事,所謂鑽木取火,就是用一根木棒立在另一塊木塊上用力旋轉,使它磨擦生熱而發火的做法。
在太古時代,主要是用燧石互相打擊而取火。到有了鋼鐵之後,人們便改用鐵塊和打火石碰撞的取火法了。
比較科學的取火方法是18世紀末在羅馬出現的。那時有人用一根一米多長的大木棒,在其頂端塗上濃氯酸鉀、糖和樹膠的混合物,當人們要使用火時,就把大棒的頂端伸進一個盛有硫酸溶液的器皿里,使二者相遇發生化學反應而燃燒。這便是火柴的雛形。
1827年,英國化學家約翰·沃克發明了與現代火柴相近似的引火棍。而這個發明也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沃克正在集中精力試制一種獵槍上用的發火葯。方法是把金屬銻和鉀鹼混合在一起,然後用一根棍攪拌。這樣,棍的一端便粘上了金屬銻和鉀鹼的混合物。後來,他想把粘在木棍上的混合物在地上磨掉,以便再利用這根棍來攪拌新配的混合物。然而,正當他把木棍在地上使勁磨擦時,突然「撲」的一聲冒出了火苗,木棍燃燒起來了。
這個發現使沃克非常高興。他想:如果能利用自己發現的辦法製造引火物,那對人們取火將是多麼方便啊!於是,他開始參照自己發現的辦法研製火柴了。1827年4月7日,約翰·沃克製作的第一盒火柴出售了。他的火柴84根為一盒,售價一先令。火柴盒的一端貼有一小片砂紙,把火柴頭夾在砂紙中間,向外一拉,火柴便點燃了。從此,火柴便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1830年又出現了黃磷火柴,這種火柴一經磨擦即可引燃,但容易出危險,而且它的煙有毒。1835年,又有人發明了安全無害的赤磷火柴。到1848年,德國人又發明了今天通用的安全火柴。火柴的發明,為人類用火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火柴是目前各國應用得最普遍、最便宜的取火工具,它為人類取火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據史料介紹,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國化學家錢斯爾發明的硫酸火柴。那根火柴又粗又長,棒的一端塗有氯酸鉀、蔗糖和樹膠,使用時將它與濃硫酸接觸即可燃燒。這種方法比用火石火刀撞擊要方便得多,當時人們稱之為「盜火神」。可是這種火柴的價格太貴,而且濃硫酸有很強的腐蝕性,常造成一些事故。
其實,火柴的類似物在我國11世紀初就有人試制過。北宋初年,民間用沾著硫磺的杉條磨擦引火,人們稱它為「發燭」。但它和「盜火神」一樣,也不是人類理想的引火工具。火柴的真正問世,當屬磷頭火柴的使用。
1669年,德國煉金術土布朗特在漢堡冶煉各種金屬,企圖從中煉出黃金。一 天,他在「點石成金」的試驗里,把白砂和小便放在曲頸甑中加熱,當火燒得很旺時,突然從瓶里冒出一股白煙,凝結成一團白蠟樣的東西。這團東西在黑暗中會閃閃發光,塗在牆壁會留下光亮的痕跡,一遇到空氣就會自燃起來。布朗特把這種「怪物」取名磷(Phosphorus),意即發光體。他將磷的秘密高價賣給了一富商。1677年,該富商將磷帶到英國,遇到著名科學家波義耳。波義耳經過研究,掌握了制磷的技術,並開始了製造火柴的試驗。1680年,終於制出原始火柴——取火棒,即在木質細棒的一端塗上硫磺,在粗紙上塗有磷,取火時將細棒在紙上摩擦,就會點燃細棒。但是當時制磷成本很高未能推廣使用。
1775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用硫酸與鍛燒過的骨胳一起加熱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磷,十年後,歐洲市場上出現了「磷頭小燭」:一根塗有蠟質的燈芯,一端附上一小塊白磷,密封在一隻小玻璃管里。使用時只需打開玻璃管,白磷就使「小燭」燃燒起來。又過了四十年,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業性的白磷製造廠。
1827年,英國化學家約翰?華克試制一種獵槍上用的發火葯時,無意中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這種白磷火柴被稱為「有毒火柴」,使用不安全,不久就遭到各國禁用。後來法國人塞芬和卡亨二人又改進了配方,用三硫化四磷代替白磷做發火劑,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無毒火柴」。然而這種火柴在粗糙固體表面摩擦能起火,甚至放在衣袋裡稍一摩擦也會自燃,還是不夠安全。
1845年,德國人施羅脫將白磷隔絕空氣加熱到250℃製成了紅磷。從此,人們開始用紅磷制火柴,最初是由瑞典製造的,故又稱為瑞典火柴。其發火劑是把紅磷和細砂做成膠糊塗在火柴盒邊上,火柴的葯糊用可燃物Sb2S3、氧化劑KClO3及催化劑MnO2,調成膠糊沾在浸過石蠟的木棒上。使用時火柴頭和盒邊的紅磷相摩擦,紅磷局部變為白磷引起燃燒,這種火柴不僅無毒,而且必須在塗有紅磷的特製火柴盒上摩擦才會著火,這就是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
1879年,華裔衛省軒在廣州創辦了我國第一家火柴廠,不過當時由於產品數量少,價錢高,很少有人買得起。1880年,瑞典人在上海開了一家瑞典瑞商洋行,生產和經營火柴。全套機器設備都是瑞典的,甚至連火柴盆上的商標也是國外印刷的,他們利用產品價格低廉的特點,在我國市場上獲取了大量利潤,扼殺了我國正欲興起的火柴工業。
解放後我國的火柴工業得到巨大的發展,品種不斷增加。例如,火柴技術人員成功地製造了抗風火柴、防水火柴、無梗火柴、彩色火柴。煙幕火柴,信號火柴,等等。
近幾個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的火柴製造業也在品種上標新立異,以爭奪市場。前蘇聯有人發明了一種強烈高溫火柴,每根能點燃三小時,它會發出像氫氧吹管一樣猛烈的火焰,可以用來代替電焊,切斷和焊接鋼鐵.
日本有一種「浮土繪版畫」 火柴盒,每根火柴長12厘米,裝璜相當考究,火柴像本古書,曾風行全世界。美國有位所輕的工程師,綜合多種化學元素,發明了一種「永生」火柴,據說只要備有一根,便能長期使用。可是這位發明家成了火柴老闆的眼中釘,當他宣告試驗成功時的當晚。竟遭到兇手的刺殺,後來奧地利一位化學家 也研製了一種永久火柴,不過他的工藝配方很快被瑞典火柴大王克魯格收買,人也被軟禁了。美國鑽石火柴公司還發明了一種新式安全火柴,它燃燒的熱度只有「目前火柴的一半,而且能自行熄滅。
此外,還有音樂火柴,多次燃火柴、自啟式火柴、微聲火柴、電影火柴、感光火柴、高級芳香火柴等等,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由此也看出,火柴很難被各種現代化的打火機所完全代替 。
Ⅲ 火柴是誰發明的
你也沒說是什麼火柴,我給你個詳細的,您自己看看。希望能幫到你。
制磷術帶來的火柴
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能夠利用火。
在遠古時期,當人類遇到因雷電、火山爆發等自然原因而發生的火災時,肯定會使用這種火。人類學會用火大約始於蒙昧時代中級階段。據考古發現,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出土於中國雲南元謀)就已會使用火了。至於人類發明人工直接取火的方法,則要稍晚些,大約始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
人工取火方法共有四種:摩擦法、撞擊法、擠壓法、光學法。
其中自古就有的是摩擦法和撞擊法。摩擦法是以木頭和木頭摩擦產生熱,發生火。撞擊法則靠石頭彼此撞擊,發出火花,點燃破衣服、乾苔等,從而生成為火。但這些方法都不太方便。
據文獻記載,火柴的問世應導源於一位德國金匠的功勞。他的名字叫布朗特。17世紀後半葉,布朗特在漢堡冶煉各種金屬,企圖從中煉出黃金,黃金沒有煉成,但他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易燃物質??磷。布朗特將磷的秘密以1000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一名富商克萊夫德。1677年克氏把磷帶到英國,遇到了著名科學家羅伯特?博伊爾,博伊爾經過反復研究,終於掌握了制磷的技術。
磷的發現使發明現代火柴成為可能。博伊爾進一步開始了製造火柴的試驗,於1681年研製出了最早的火柴??取火棒。這是把一根用硫磺處理過的木條蘸入硫磷混合物中製成的,但這種火柴太容易燃燒起來,所以它的發明沒有得到應用。
自1771年起,德國人開始製造一種叫「磷燭」的火柴。這是一根細長的密封玻璃管,管內無氧,卻有一條帶磷頭的蠟紙,取火時將管破破,磷通空氣便燃燒起來。
五年之後,義大利人製造出「磷盒」火柴,取火時將一根塗有硫磺的細律插入磷瓶內,抽出後遇到空氣便可燃燒。
1805年法國人發明了「速燃火盒」,它由一束塗有氨酸鉀、糖和樹脂混合物的細律和一小瓶硫酸組成。只要將細律浸入硫酸,取出後就會燃起。
1830年有人造出了黃磷火柴。最初的摩擦火柴,是由英格蘭的葯劑師約翰?沃克在1832年製造的。他用氨酸鉀和硫化銻做火柴頭上的引火葯,為了點著火柴,要把火柴棍從粘有碾碎玻璃的折紙中抽出來。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火柴,從此火柴在全世界迅速普及。
1833年,用磨擦點火的磷頭火柴在奧地利和德國製造出來了。但還有一個問題,白磷和黃磷對於製造火柴的工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在1906年的一個國際條約中已規定禁止生產和使用這種火柴。
1845年有人發明了無毒紅磷火柴,這樣就製成了保險火柴。最初的保險火柴是在瑞典製成的。這種火柴之所以「保險」,是因為並不是把所有的化學葯劑都放在火柴頭里,紅磷是塗在火柴盒的側面上的,火柴頭只有在經過特別處理過的這種專用紙面上才能劃燃。
1848年德國的貝特卡又發明了今天這樣的安全火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曾在太平洋岸邊的熱帶雨林中作戰,因為那裡時常下雨,普通火柴往往劃不著,雷蒙?卡迪發明了一種塗層來保護火柴。這種火柴泡在水中八小時後仍然有效。
Ⅳ 不用火柴擦的火柴叫什麼火柴
可能是叫「稱為硫化磷火柴」
中國南北朝(420~589)時期,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這可視為最原始的火柴。
1898年,法國人H.塞弗納和E.D.卡昂以三硫化四磷取代黃磷製成火柴,稱為硫化磷火柴。這種火柴與黃磷火柴一樣隨處可以擦燃而沒有黃磷的毒性,但仍不如安全火柴安全。
補充答案:
英國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樹膠和水製成了膏狀的硫化銻和氯化鉀,塗在火柴梗上並夾在砂紙上拉動便產生火。可是早期生產的火柴有兩個非常致命的缺點:(1)白磷是非常稀少及遇熱容易自燃,非常危險,(2)白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會中毒身亡。在1852年經過瑞典人距塔斯脫倫姆的改進,發明了安全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為發火物,必須在塗上紅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安全程度提高。
火柴的歷史:
中國南北朝(420~589)時期,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這可視為最原始的火柴。
1669年,德國人H.布蘭德提煉出了黃磷。人們利用黃磷極易氧化發火這一特性,在小木棒一端沾上硫磺,然後再沾黃磷而發光。
1805年,法國人錢斯爾將氯酸鉀和糖劇烈燃燒的瞬間用樹膠粘在小木棒上,浸沾硫酸而發火。這些都是現代火柴的雛形。
1826年,英國人J.沃克把氯酸鉀和三硫化銻用樹膠粘在小木棒端部作葯頭,裝在盒內,盒側面粘有砂紙。手持小木棒將葯頭在砂紙上用力擦劃,能發火燃燒。這是最早具有實用價值的火柴。
1831年,法國人C.索里亞以黃磷代替三硫化銻摻入葯頭中,製成黃磷火柴。這種火柴使用方便,但發火太靈敏,容易引起火災,而且在製造和使用過程中,因黃磷有劇毒,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
1845年,奧地利人A.施勒特爾研製出赤磷(也稱紅磷),它是黃磷的同素異形體,性能比較穩定,且無毒。
1855年,瑞典人J.E.倫德斯特倫創制出一種新型火柴,它是將氯酸鉀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將赤磷葯料塗在火柴盒側面。使用時,將火柴葯頭在磷層上輕輕擦劃,即能發火。由於把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分開,大大增強了生產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稱之為安全火柴,應用廣泛。
1898年,法國人H.塞弗納和E.D.卡昂以三硫化四磷取代黃磷製成火柴,稱為硫化磷火柴。這種火柴與黃磷火柴一樣隨處可以擦燃而沒有黃磷的毒性,但仍不如安全火柴安全。
Ⅳ 最早的火柴為什麼不安全後來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你好!
早期生產的火柴有兩個缺點:(1遇熱容易自燃,非常危險,(2)白磷是有毒的
在1852年經過瑞典人距塔斯脫倫姆的改進,發明了安全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為發火物,必須在塗上紅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就ok了
如有疑問,請追問。
Ⅵ 火柴的原理是
火柴的原理為:
摩擦火柴葯頭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鉀和三硫化四磷,稍在粗糙表面摩擦、產生的熱足以使這兩種物質起化學反應而發火。
安全火柴葯頭中以硫磺取代三硫化四磷。一般的摩擦熱不足以使葯頭起反應,只有在火柴盒側面的磷層上擦劃時,摩擦熱先使硫與氯酸鉀發生反應,放出較多的熱能,促使葯頭中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而發火。
為了控制發火速度,葯頭中還需加入一些石英粉等填充劑,使葯頭發火緩和、穩定;此外,還加入重鉻酸鉀和顏料等,以改善抗潮性能和外觀。
(6)法國為什麼要發明不安全火柴擴展閱讀:
火柴的主要分類:
1、木梗火柴:用質地比較松軟的木材製成方形截面的火柴梗,梗端沾上石蠟和葯漿,乾燥後裝於木片或紙板製成的小盒中,盒側面塗以磷層。為最普通的火柴。
2、蠟紙梗火柴:簡稱蠟梗火柴。用薄紙浸以熔融的石蠟後擠縮成截面為圓形或方形的長梗條,再經切斷製成火柴梗。適合於缺乏木材的地區。因梗枝含蠟量大,引燃性能比較好,燃燒時間也比同樣規格的木梗長2~3倍,適用於航海、漁獵、勘探等野外作業的環境。
3、書式火柴:因其包裝外形扁薄且似書冊而得名。其梗枝是用木片或紙板沖切而成,每10支或15支為一組,一端基部相連,呈梳齒狀,梗尖一端沾石蠟及葯漿。製成火柴後,用卡紙封面裝訂成冊。磷層塗刷於封面裝訂處。使用時逐根撕下擦劃。這種火柴外形美觀、攜帶方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柴
Ⅶ 火柴頭的問題
安全火柴必須擦在火柴盒上才會燃燒起來,即使是以錘子敲打火柴頭,也不會著火。而最早的火柴是「一擦即著」,與任何粗糙表面摩擦都能生火,哪怕是老鼠嚙著火柴頭,也會燃燒起來;用錘子敲,還會爆炸。 安全火柴的著火原理,是火柴上的化學物質與火柴盒上的一種化學物質產生反應。擦火柴所產生的熱力,會觸發這種化學反應。若火柴頭與摩擦表面沒有接觸,火柴就不會燃燒。 現代火柴的始祖是英國葯劑師和克。1827年,他製成屬於一擦即著的火柴,不過並不十分可靠。 1830年,法國的索里埃發明用黃磷作火柴頭,製成更好的火柴。這種火柴稱為摩擦火柴,一直沿用至19世紀末。 摩擦火柴非常可靠,而且方便儲存。不過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致命。黃磷燃燒時放出毒煙,長期接觸會引起一種稱為磷毒性頜骨壞死的病,患者頜骨爛掉,最終死亡。 火柴廠工人受影響最大。黃磷在上世紀末禁用於製造火柴製造,由三硫化四磷取代。 19世紀50年代中期,瑞典製造商倫德斯特羅姆將磷與其他易燃成分分開,創制出安全火柴。他把無毒的赤磷塗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其他成分則藏於火柴盒中。 現在,火柴都是以自動化機器製造。每小時生產量達200萬根,並把火柴裝進盒子備用。標准火柴的製作是先把原木切成小木條,每根厚約2.5公釐,再把小木條切成火柴枝,浸於碳酸銨中,這是為了確保火柴枝不會悶燒。 火柴枝由機器插入一條不停移動有孔長鋼帶,末端浸在熱石蠟中;石蠟滲入木材的纖維,可助火焰由火柴頭外層燒至火柴枝頂端。然後,火柴浸在製造火柴頭的混合物中。 火柴頭干後,火柴枝被擊落,掉在輸送帶上的火柴盒內匣里。 安全火柴中的成分分別是:火柴頭主要由氧化劑(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劑等組成。火柴盒側面主要由紅磷、三硫化二銻、粘合劑組成。當劃火柴時,火柴頭和火柴盒側面摩擦發熱,放出的熱量使KClO3分解,產生少量氧氣,使紅磷發火,從而引起火柴頭上易燃物(如硫)燃燒,這樣火柴便劃著了。 安全火柴的優點在於把紅磷與氧化劑分開,不僅較為安全,而且所用化學物質無毒性。所以也被稱為安全火柴。 火柴盒的外匣在另一行平行的輸送帶上。兩條輸送帶每隔數秒就停下來,內匣被推進外匣里。匣子兩旁加上塗有赤磷的劃紙,造成擦面。若是一擦即著的火柴,摩擦面則由玻璃砂紙或含砂樹脂製成。
Ⅷ 火柴的來歷
來歷如下:
1669年,德國人H.布蘭德提煉出了黃磷。人們利用黃磷極易氧化發火這一特性,在小木棒一端沾上硫磺,然後再沾黃磷而發光。
1805年,法國人錢斯爾將氯酸鉀和糖用樹膠粘在小木棒上,浸沾硫酸而發火。
1816年,法國巴黎的F.德魯森製成了黃磷火柴,1828年,英國倫敦的S.
瓊斯製成了普魯米辛火柴,接著巴黎人G. E.
梅凱爾和奧地利人J.西格爾等人發明了無磷火柴。為了增加火柴的穩定性和易燃性,法國人C.索利亞利用白磷和黃磷作為配方,於1831年革新了火柴配方的設計。
1830年,法國的索利亞和德國的坎默洛對火柴進行了革新,用黃磷、硫磺和氯酸鉀混合原料製成現代的火柴。
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A.施勒特爾研製出赤磷(也稱紅磷),它是黃磷的同素異形體,採用赤磷作為火柴頭,性能比較穩定,且無毒。
1898年,法國人H.塞弗納和E.D.卡昂以三硫化四磷取代黃磷製成火柴,稱為硫化磷火柴。這種火柴與黃磷火柴一樣隨處可以擦燃而沒有黃磷的毒性,但仍不如安全火柴安全。
(8)法國為什麼要發明不安全火柴擴展閱讀:
火柴的分類:
1、木梗火柴:用質地比較松軟的木材製成方形截面的火柴梗,梗端沾上石蠟和葯漿,乾燥後裝於木片或紙板製成的小盒中,盒側面塗以磷層。為最普通的火柴。
2、蠟紙梗火柴:簡稱蠟梗火柴。用薄紙浸以熔融的石蠟後擠縮成截面為圓形或方形的長梗條,再經切斷製成火柴梗。適合於缺乏木材的地區。因梗枝含蠟量大,引燃性能比較好,燃燒時間也比同樣規格的木梗長2~3倍,適用於航海、漁獵、勘探等野外作業的環境。
3、書式火柴:因其包裝外形扁薄且似書冊而得名。其梗枝是用木片或紙板沖切而成,每10支或15支為一組,一端基部相連,呈梳齒狀,梗尖一端沾石蠟及葯漿。製成火柴後,用卡紙封面裝訂成冊。磷層塗刷於封面裝訂處。使用時逐根撕下擦劃。這種火柴外形美觀、攜帶方便。
Ⅸ 黃磷火柴為什麼不安全
除了黃磷本身的毒性外,「黃磷火柴」的主要毛病在於太容易「發火」,典型的情況就如卓別林大師的表演中,用鞋底甚至在別人屁股褲子外擦一下,就能使「黃磷火柴」點燃,這就使得攜帶使用變得特別不安全,直到後來發明以紅磷替代黃磷的「安全火柴」出現,才消除這個最大的毛病。
火柴是根據物體摩擦生熱的原理,利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活性,製造出的一種能摩擦發火的取火工具。
十八世紀的下半葉主要是利用黃磷為發火劑。由於黃磷有毒,後來又逐漸為硫化磷火柴取代。後者雖然無毒,但隨時都有自燃的可能,很不安全。1855年,世界上在瑞典建立的火柴廠研製成功安全火柴,逐漸為世界各國所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