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海虎搜索雷達性能如何

法國的海虎搜索雷達性能如何

發布時間:2022-07-21 17:15:43

1. 051B型驅逐艦的設計特點

深圳號的武裝配置大部分都與052旅滬級相同,艦首配備一座79A式雙聯裝100mm 56倍徑自動速射炮,單炮射速各30發/分,並在2000年代初升級為79B(換裝隱身炮塔殼 ,並改善系統整合度與可靠度。同時期旅滬級、江衛級亦進行相同 的升級)。同樣,艦上兩組三聯裝魚-7反潛魚雷發射器也沿用自旅滬級,此發射器是模仿美製MK-32,而非西方認為的義大利B-515,魚雷則使用仿自美國MK-46 Mod2的魚7型,此魚雷目前仍持續改良中。
防空導彈方面, 如同前述,深圳號沿用與旅滬級相同的海紅旗-7型點防禦防空導彈八聯裝發射器;除了發射器內八枚備便的海紅旗-7之外,發射器後方設有一個能攜帶16枚海紅旗-7的備用彈庫以及附帶的自動裝彈機,兩者均埋入甲板以下,平時以一個裝在滑軌上的板蓋加以封閉;進行再裝填作業時,板蓋向右滑動,使裝彈機得以揚起進行作業。相較於旅滬級直接將備用彈庫/裝彈機露天設置於八聯裝海紅7發射器後方,051B的埋入式設計顯然較為理想,能避免風吹、日曬、雨淋、浪打所造成的侵蝕; 當然這也是因為深圳號的B炮位平台較為寬敞,自然有充裕的空間來設置埋入式彈艙。
深圳號上僅裝有一具負責制導海紅7的345型照明雷達,且無分時照射技術,一次只能制導一枚海紅7接戰,不具備應付飽和 導彈攻擊的能力。近迫防衛部分,深圳號與旅滬級一樣擁有四座雙聯裝76A 37mm 63倍徑近迫武器系統,由兩具347C火控雷達、88式指揮火控系統指揮:配置方面,旅滬級將四門37mm炮分別布置於艦橋前方與機庫上方,深圳號則通通將其移至寬廣的機庫上方 ,四門炮分別置於尾樓的四個角落。這種安排雖然會在艦首方向造成射擊死角,但由這些速射炮安裝的方式以及深圳號前部上層結構的寬度看來,76A機炮仍有一定范圍的向前射擊范圍;
原本052旅滬級緊貼著艦橋前方布置兩座37mm速射炮,不僅射擊時造成艦橋震動過大,也妨礙艦橋視野,因此深圳號將之移開也有若干效益。深圳號在武裝上較大的改進是反艦 導彈從旅滬級的八枚增至16枚, 由發射器外觀可判定型號為鷹擊-83。 深圳號擁有兩個機庫,平時使用兩架直9C反潛直升機,戰時則預計換裝俄制Ka-28;艦尾直升機甲板設有 從法國引進的魚叉式輔助降落系統,然而僅在起降區中心設置固定用的圓形金屬網孔,省略了直升機軌道滑車系統。 電子裝備方面,深圳號沿襲旅滬級的諸多裝備,而在對空搜索方面則進一步強化,以滿足作為編隊旗艦的功能。深圳號擁有三具性質不同的對空搜索雷達,分別涵蓋長、中、短的不同范圍,包括:前主桅頂端的363S海鷹S型多功能雷達、後主桅上的381乙 3D G頻對空搜索雷達,以及安裝在381乙雷達後方的一具517長程2D對空搜索雷達。363S是法國湯姆遜-CSF的TSR 3004海虎 (Sea Tiger)雷達的中國仿製品,具有對空/對海搜索、目標指示以及制導攻擊等功能,相較於旅滬級的363雷達則取消了敵我識別天線。381乙是種3D平板陣列掃瞄雷達,方位的改變依靠機械旋轉基座,俯仰方向則以頻率掃瞄方式控制波束方向。
相較於安裝於幾艘旅大級實驗性的381甲,改良後的381乙在電子反對抗、多目標追蹤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而原本381甲令人詬病的可靠度也應該獲得了大幅度的改善。至於517 A波段(UFH)極低頻雷達 先前已經安裝於改良型旅大級珠海號(166)上,改良自早期型旅大級的515型雷達,不過 後端設備已經全面提升。此型雷達的波段只有通訊訊號在使用(這類雷達在以前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就是與民間通訊、影像頻道沖突),雖然有效距離遠,但方位辨識度 較差,主要用於粗略的遠程預警。517雷達雖然沒有穩定基座,在大風大浪下的精確度會 大幅降低,但就一具搜索距離達350km以上的長程雷達而言影響實在不大。 火控雷達方面,負責管制100mm艦炮以及反艦導彈的是主桅桿前方的一具344型(MR-34)火控雷達,擁有一面應用相控陣科技的I/J頻天線以及一具輔助用的光電偵測器,可同時追蹤2個目標。位於344雷達前方則是一具345型(MR-35)J頻雷達/光電火控系統,仿自法制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的Castor-II型火控系統,用於制導海紅7型防空導彈。 此外,艦橋頂還有一具776光電火控儀。機庫兩側上方各有一具347C I/K頻火控雷達,西方稱之為EFR-1 Rice Ramp,類似義大利RTN-20X,用於指揮76A 37mm速射炮進行防空射擊。兩具347C雷達分別位於左右舷前後兩門76A速射炮之間,因此搜索角度與這些防空火炮相當。
電戰系統方面,深圳號的984型電戰系統、826型電子支援系統以及兩具946型15聯裝干擾火箭發射器都與旅滬級相同,不過新增兩具947型10聯裝干擾火箭發射器(安裝於946型附近)以及負責干擾較低頻雷達的985型電子對抗系統。984型電戰系統類似荷蘭Sphinx與Rapidsesm電戰系統,分為984-1電子對抗系統(負責干擾2~125px波段)、984-4電子對抗系統(負責干擾250px波段)以及984-2電子支援系統。聲納方面,由於並非反潛艦艇,深圳號僅配備DUBV-23中頻艦首主/被動聲納 ,而未安裝旅滬級擁有的變深聲納。 由於深圳號的煙囪造型簡潔前衛、排氣孔不大且出煙量稀少,從深圳號的外表,容易認為深圳號使用燃氣渦輪主機或柴油機(但是在深圳號上找不到燃氣渦輪需要的進氣窗口),至今西方國家的資料也大多如此認定。然而實際上,深圳號的動力系統是傳統的蒸汽渦輪。雖然這經常被外界批評為「開倒車」,然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以後,中國無法繼續從美國獲得LM-2500燃氣渦輪,本身沒有能力自行研製成熟可靠的系統,也還沒找到替代性來源(爾後才從烏克蘭引進GT-25000),因此中國接下來研製的驅逐艦只好退求其次採用蒸氣渦輪,也是不得以的現實。051B的整體船型布局實際上與052旅滬級類似,但是長度增加5米,而改用蒸氣推進系統顯然是主要原因 。
深圳號的蒸汽渦輪系統為453B型,系先前旅大級的453型蒸汽推進系統的深度改良型。453B使用新研發高熱負荷圓形爐膛鍋爐,鍋爐設有內置式過熱器,爐體採用符合GB713-1997國家標準的優質合金結構鋼製造,應用GH984新合金管材;相較於原本的453型推進系統,新的453B不僅減輕了重量,而且過熱蒸汽溫度提高,進而顯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油耗,總功率也由原本453型的72000軸馬力大幅增加為94000軸馬力,而功率提升也是051B排水量放大、引進低長寬比艦型的先決條件。453B的燃料為60號重油,滑動軸承採用L-TSA68艦用防銹汽輪機油,運作的轉速在3000轉/分以上。

2. 法國的拉斐特級護衛艦厲害還是我國的054新護厲害

``江凱質料如下!`

全新的外形設計:從「江凱」級護衛艦的外形設計上看,該艦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外銷的F-16U輕型護衛艦。是2000年後服役的中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中,外形最漂亮隱身性能最好的一型。該艦的外形設計簡潔而前衛,完全擺脫了「江湖」系列護衛艦為方便主甲板布置的船首部兩肋強制性外飄的做法。為了適應遠洋作戰的需要,該艦採用了短粗肥胖的線型,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900噸。

動力系統:在動力方面,「江凱」級護衛艦的動力系統比較有爭議。保守估計「江凱」級護衛艦的最大航速27節,18節航速下續航力為3800海里。

武器系統:與革命性艦體的研製速度相比,「江凱」級上配備的武器系統的研製進度要慢得多,因此在「江凱」級只能沿用「江衛」級的一些武器系統。總的來說「江凱」級上配備的武器基本上和「旅海」級相當,除了在近防武器系統上使用了4座外形經過隱身設計的AK-630以外,在其它方面並無新奇之處。「江凱」級護衛艦上唯一的新式艦載武器系統,只有艦首安裝的一座100毫米單管艦炮,該炮是仿製的法國100毫米緊湊型艦炮,這款艦炮曾經被裝在了江湖IV上,與之前裝備的型號相比,「江凱」級上配備的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在外形上採用了一定的隱身設計,除此以外沒有其他變化。

電子設備:「江凱」級護衛艦大量沿用與「旅海」級驅逐艦相同的雷達系統。總的來說「江凱」級在抗飽和打擊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江凱」級護衛艦建成服役後優先部署在了東海艦隊。首艦「馬鞍山」號於2005年2月18日成軍正式加入了人民海軍戰斗序列,二號艦「溫州」號則在2005年9月27日服役。「江凱」級服役證明目前國內的造艦技術可能已經與西方一流水平相差無幾了。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初葉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之一,「江凱」級在整體性能上已經達到了法國「拉斐特」的水平,在反艦能力上還超過了對手。而與印度的「塔爾瓦爾」IV級護衛艦和日本「高波」級比起來,「江凱」級在隱身能力和適航能力上又要強很多,但在防空性能方面「江凱」級不如以上兩艦。不過以上這些問題已經在最新建造的大型多用途護衛艦上得到了解決。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大型多用途隱身護衛艦會在不遠的將來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成為21世紀前期中國海軍的主打力量。據《航空世界》報道

隨著千禧年鍾聲的敲響,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新世紀的到來給人們帶來的往往是對新生活的美好嚮往,然而千禧年的煙火過後給人留下的卻是一段黑色的記憶。「9·11」事件的發生.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爆發給世界政治格局和國際安全形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能夠保障能源安全最主要的武裝力量就是海軍。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逐漸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一大批的新型艦艇建成服役,這些新型艦艇中除了江南造船廠先後建造的「廣州」級和「蘭州」級導彈驅逐艦之外,還有上海滬東和廣州黃埔船廠建造的舷號為525和526的054「江凱」級護衛艦。與前面的兩型驅逐艦相比,「江凱」級護衛艦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和更加前衛的設計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法國的拉斐特
主尺度:艦長125.0米,水線長113.8米,艦寬15.4米,吃水4.8米
排水量:3230噸(設計)/3600噸(滿載)
航速:25節
續航力:7000海里/15節;9000海里/12節
艦員編制:139名(15名軍官)
動力裝置:4台SEMT-Pielstick 12 PA6 V 280 STC型柴油機,功率21107馬力;雙軸.
艦炮:1座Mod68型100毫米艦炮;2座"吉亞特"20FS型艦炮;2門12.7毫米機關炮.
艦空導彈:1座八聯裝"海響尾蛇"CN2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24枚,後3艘改用兩套八單元"西爾維亞"(Sylver)A43型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裝16枚"紫菀-15"艦空導彈.
反艦導彈:2座四聯裝"飛魚"MM40型反艦導彈.
魚雷:2座三聯裝324毫米Mk32 Mod14型魚雷發射管,發射Mk46 Mod5型魚雷/Mk50型魚雷.
導航雷達:2部"雷卡-台卡"1229 DRBN 34A型導航雷達,I波段.
搜索雷達:1部DRBV 15C"海虎"Mk2型對空/對海搜索和目標指示雷達.
火控雷達:1部"海狸"2J/C艦載J波段全自動、單脈沖、多普勒跟蹤雷達;1部"響尾蛇"系統艦空導彈制導雷達,J波段.
電子戰:被動電子干擾:2座"達蓋"Mk2型10管箔條與紅外曳光彈干擾火箭發射系統;主動電子干擾:ARBB33型艦載雜訊與欺騙雷達干擾機.
電子支援:1部ARBR21型(DR3000-S型)ESM接收機;1套"旺皮爾"(DIBV1A)對海/對空紅外全景監視與搜索系統.
作戰指揮系統:"塔維塔克"2000戰術數據系統;"西拉庫斯"2型衛星通信系統和"奧普斯梅"作戰支援系統.
艦載直升機:1架AS565MA直升機或1架"超黃蜂"直升機.

``自己比比就知道了!~

3. 介紹下052B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和052C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

052B導彈驅逐艦中國最新一代的通用型導彈驅逐艦。首艦1999年底或2000年初開工建造,2002年5月初下水,目前可能已交付海軍。標准排量約7000噸,柴燃動力,航速<30節。4座4聯C803反艦導彈發射架,2座9M38M單臂防空導彈發射架,1座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2座國產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發射器,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搭載1架卡-28反潛直升機。

168、169

排水量:7000噸

主機:柴燃動力

航速:<30節。

武器:反艦導彈:4座4聯C803反艦導彈發射架

艦空導彈:2座9M38M單臂防空導彈發射架

1座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發射器

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直升機:1架卡-28反潛直升機
052C型防空導彈驅逐艦170號和171號
於2003年中旬下水,為中國海軍新一代防空型導彈驅逐艦,目前共建2艘,分別是170號和 171號,主要作戰使命是負責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作戰以及配合其它艦艇進行反艦攻擊,總設計師為潘鏡芙。在外形上,艦體很明顯是由先前的167號驅逐艦發展而來,只不過設計的更加緊湊、平面化罷了。和中國以往的艦艇設計總喜歡參照蘇俄的相比,170號驅逐艦在設計上可謂是獨具一格,帶有十分濃厚的德國MEKO風味;艦體修長而豐滿,首部為大角度飛剪艦首,不帶任何外飄,水線以上無折角線,上層建築物採用了一體化的設計,尾部設有小契形尾;和80年代設計的艦艇相比,170號雖然在試航性和穩定性上有所欠缺,但這種新穎的設計方式可以大大提高170號的快速性、抗浪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艦艇在高速航行時的產生的興波阻力;其機動靈活,快速性好,可以說還是適應未來作戰需求的。
動力系統:170號驅逐艦的煙囪周圍可見燃氣輪機軍艦特有的大型空氣過濾窗口,主機是 1995年開始在烏克蘭生產的DA/DN80,這是除美國WR-21外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同類主機,但壽命和維修時間有待觀察。DA/DN80主機全長4.6米,重16噸,轉速3000-3600轉/分,最大功率可達26680.5千瓦,熱效率36.5%,性能相當先進。但輔機仍以中國MTU20V956TB90為主。
隱身性: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海軍在艦艇設計方面都開始追求隱身方面的要求。由於有了先前167號的設計經驗,故在170號上,中國海軍採取的是進一步加以完善的方法,外形上一改167號半封閉的設計方式,首次採取了全封閉式的外形設計,用曲面板代替平面板,側壁的傾斜角度更大,折角處都採用了圓弧形表面和棱,以避免鏡面強反射。而各種暴露在外的武器設備也都力所能及的實行了隱身化的改裝;比如主炮採用了隱身化設計,反艦導彈附加了雙面擋板,防空導彈使用了垂直發射裝置,將整個機構都深埋於艦體內部等。對於水面艦艇來說,紅外輻射具有明顯的可探測特徵。其紅外輻射源主要是煙囪、主機艙及其排出的廢氣和熱水、燈光、艦體表面的熱輻射等。在170上,針對紅外特徵較強的煙囪,分別採取了冷水降溫,隔熱擋板、塗絕熱層、防熱墊以及把柴油機工作時產生的廢氣通過內部管道排放至水裡的多種方法來抑制紅外輻射;在聲隱身上,170號的艦體表面採用了消聲瓦、消音塗層以及高效率的5葉大槳來防止來自水下的聲納探測。以上種種防護措施的結合,使得170號的隱身能力十分突出,據稱滿載排水量7000 多噸的170號在雷達顯示屏上的信號僅相當於幾百噸艦艇的大小。
武器裝備:12管反魚雷深彈在艦首,原先被認為早已淘汰的FQF-2500/12管反潛/反魚雷深彈發射器再次出現在了170 上。該深彈射程在2500米左右,主要用途是近距離反潛,中國海軍目前仍有大量艦艇裝備這種老套但又實用的裝備。但以射程2500米的深彈來對付那些高性能潛艇實在是有點天方夜潭的感覺;所以在用途上,筆者認為用來反來襲魚雷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決非無稽之談,因為在俄羅斯海軍艦艇上也普遍裝備有一種類似的反魚雷設施,兩者除了在備彈數量上有一定差別外,其它的比如整體結構、發射架、系統彈葯上都相差無幾。雖說這種系統的結構簡陋,又無制導、電子干擾設備,和目前普遍使用的其它反魚雷設備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其威力強大、發射速度快、火力密集,齊射時能形成一道嚴密的水下屏障,只要和可靠的探測設備結合起來,還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
艦炮:在12管反魚雷深彈發射器後部,安裝有一門法國克勒索.盧瓦爾公司研製的單管100 毫米緊湊型艦炮,主要用於攻擊海上目標以及防空,也可反導彈和執行對岸轟擊任務。炮殼採用了隱身設計,初速870米/秒,身管長5500毫米,射速10~90發/分,對海上目標,最大射程17500 米,有效射程12000米;對空目標的最大射程為8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炮重17000千克,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射速高、反應時間短等優點。在20000米距離上對目標的單發命中概率可達0.7~0.8。該炮很可能是中國引進法國專利後的國產化產品,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就向法國購買了2套該裝置,其中的1套便裝在了反潛加強型的「江湖」級護衛艦544號上使用。而根據使用的效果看,中國海軍對該炮的性能還是十分滿意的,隨後便同法國簽定了引進生產線的合同,並由法國方面提供技術支持繼續對該炮作進一步的改進,以裝備新設計的大型水面艦艇上。由於170號未來將主要用於中國南海巡邏,面對實力弱小的東南亞各國海軍,以該炮在射擊、反映速度快、命中精確度高、威力大的優勢還是能很好的完成其作戰使命的,畢竟某些時候炮彈的作用還是要大於導彈。
防空導彈:作為一級以防空為主的驅逐艦,170上裝備了中國第一種艦載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為「HHQ-9」,由陸基HQ-9A發展而來。導彈為無翼式,最小作戰高度0.5公里,最大作戰高度30公里,最小作戰距離6公里,最大作戰距離12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大於4.2馬赫。導彈全長6.8米,彈徑0.47米,彈重1300公斤,彈頭重量超過180公斤。導彈的發射方式為垂直冷發射,6聯裝,共有48枚HHQ-9A導彈。發射筒類似於俄羅斯海軍使用的左輪式,但SA-N-6的發射系統8枚導彈共用一個發射口,而中國的海紅-9則是每個導彈單獨使用一個發射口。相比較,海紅-9的發射方式更為可靠,且發射速度更快,安全率也高。但由於該導彈的最低射高只有500米,顯然無法滿足艦隊防空的要求,故在執行編隊防空時還需要其它艦艇的密切配合才行。
反艦導彈:由於170的設計思想是以防空為主,反潛為輔,故該艦的反艦作戰能力不如近年來中國海軍新服役、改進的驅逐艦(通常搭配16枚反艦導彈),但也安裝有8枚C-803/鷹擊-12 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導彈發射筒也革命化的設計成了圓筒式的,這樣更有利於發射時的穩定、精度和保障問題。C-803導彈延續了C-802的彈體氣動布局,長度似乎較C-802的6.4米更甚,最大射程為250公里左右,其上保留了C-802的小型渦噴發動機結構,彈頭整流罩較前者略為尖細,採用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末端速度達到了2.3馬赫,並可做高難度的蛇行窺弊機動;此外,折疊式彈翼的前面還有一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艦艇、直升機、甚至衛星的導引,以此進行超視距攻擊。C-803可以說是現代反艦導彈的代表之作,其突出的性能必將在未來的海事戰爭/沖突中發揮出令人生畏的作用。
近程防禦系統:170上的近程防禦系統為中國最新研製的7管30毫米「火神」速射炮,在艦橋下方以及機庫偏右上各設一座。從外形上來看,該炮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荷蘭的「守門員」防禦系統。該系統於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製,為降低成本、簡化後勤,和雙37系統一樣,採用了俄羅斯AK-630上的現成炮管,但數量有所增加,為7管,速度達到了5800發/分,其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整體性能超過了目前各國海軍普遍使用的「密集陣」、 「守門員」等近程防禦系統,具有很強的反導能力。伺服系統採用運算發達器,功率放大採用數字脈寬調制系統,並首次應用閉回電路的射控技術,可休整彈著偏差,推動系統為交流電式。與「守門員」不同的是,該炮沒有搜索雷達,缺乏跟蹤掃描多目標追蹤能力,其1/K波段多普勒追蹤雷達可以自動切換來消除鏡象反應,而ODF-730光點追蹤儀反時間應低於3秒,測量精度0.3米位。而採用一前一後布置的方式也使得兩炮能在危急時刻進行協同作戰,以提高毀傷概率。
反潛系統:170號的反潛能力十分齊全,主要裝備有1座3聯裝改進型「白頭」型反潛魚雷系統以及1架卡-28反潛直升機。「白頭」魚雷是中國於上世紀80年代仿義大利A-244S白?魚雷設計的一種輕型反潛魚雷。該雷長2.75米,口徑324毫米,射程15公里,航速35節、最大下潛深度500米,採用鉛酸電池做動力。該魚雷即可由水面艦艇攜帶,也可以由反潛直升機掛載。在反潛聲納方面,設有球鼻首聲納以及拖曳聲納。聲納的布置方式較為特別,一改以往正尾拖放的方式,轉而採用側尾布置。聲納工作時絞車從左/右側尾升出,缺點是聲納布置/回收困難,精度較差,且工作時受海況影響較大。170號採取此種聲納的布放方式似乎有點耐人乏味。
自動化指揮系統:艦載C3I系統網路包括艦船上指揮中心內部的區域網和指揮中心之間的互連網,普遍使用共享介質、匯流排形式的網路拓撲結構,匯流排使用的速率也從低速的1Mbps到中低速的標准10Mbps帶寬發展。中國海軍新型大中型水面艦艇普遍採用的是仿意式IPN-10的作戰系統。該系統用MHIDAS多路高級綜合分布結構系統。該匯流排系統採用模塊化結構,分為主線和支線,主線可達50米,兩個終端設備之間最遠可達400米。匯流排數據傳輸率可達10Mbps/秒,用戶數量最多可達256個,可滿足中大型艦艇對於傳輸距離,傳輸速率和終端數目的要求。
052C還配屬了新一代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七院第七0九所研製的ZKJ-5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為中國第三代作戰情報系統,和第二代相比,整體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該系統提速到100M 快速乙太網(交換式),在實時性能、網路容量、網路分析建模、可靠性等方面又有了相當的提高。 152C據信將採用我國海軍首型海上編隊戰役、戰術型自動化指揮系統(H/ZBJ-1)。該新型指揮系統採用功能更強、速度更快的數據匯流排,更先進的旗艦數據顯示中樞,採用以光纖數據匯流排為基礎的乙太網局部網路和開放系統互連結構。該系統結合支持戰斗群各分隊之間的綜合通訊、導航和敵我識別,用於交換聯合戰術數據鏈,對艦隊直轄艦和岸基、空基偵測平台進行有效的指揮管理和協調。目前704所還在設計研究航母艦隊指揮系統和南京軍區對台軍事斗爭的某型戰區封鎖系統。
電子設備:170號上的電子設備主要是一套中國自行研製的「板磚」相控陣雷達系統,布置方式類似於美日的阿利.伯克級和金剛級驅逐艦,是繼美、俄、荷、日之後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該系統由4面雷達發射面成四邊形安裝在艦橋的四個方向上,雷達搜索距離在450-500公里之內,工作模式為有源式,外形為箱體,通過前後左右四個面固定安裝起來,以格柵固定。波段為主動的s波段,陣面於艦體側切平面結合成的角度為80度左右,總重在1.25~1.3噸左右,

4. APG63(V)3,APG79,APG81雷達誰的性能更好

APG63(V3)性能最好 搜索距離和跟蹤距離是(V1)型的兩倍:分別為240公里和160公里左右。APG79受雷達天線尺寸和T/R模塊數量的限制 其雷達在探測性能上會稍遜一籌。裝備F--35上的APG81雷達在探測性能上為F--22A裝備的APG77雷達的性能的2/3 約為150公里左右,遜於APG63(V3),和APG79接近, 但考慮到F---35為一種先進的第四代多功能戰機 所以它裝備的APG81雷達在綜合性能上還是要強於APG79的,因此,這三型雷達的性能排名為:APG63(V3)> APG81 > APG79

5.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有哪些性能

作戰性能

護衛艦的排水量一般在1000~4000噸之間,「地平線」的排水量早已大大超出,所以正式分類時將其定為驅逐艦。

基本性能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970噸,義大利版滿載排水量為6700噸。法意版艦長均為151.6米,法國版艦寬20.3米、吃水4.8米;義大利版艦寬17.5米、吃水5.1米。主機為2台LM2500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總功率可達69300馬力,柴-燃聯合推進,大大增強了其續航能力及遠程作戰能力。

該級艦的最高航速可達29節,續航力達到7000海里/17節。由於自動化程度高,近7000噸的艦艇僅需200名官兵的編制。

防空作戰系統

裝備「主防空導彈系統」,該系統由相控陣雷達、48單元的「席爾瓦」垂直發射系統和「紫菀」導彈組成。

經過多方衡量,「地平線」級驅逐艦選定了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由義大利阿萊尼亞公司主導研發,可引導「紫菀」15和「紫菀」30防空導彈攔截目標。天線長、寬各1.5米,有2160個收/發模塊,轉速60轉/分,輸出功率120千瓦。

天線與垂向成30°傾斜,可覆蓋90°橫向方位角與120°俯仰角,對戰機大小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約150~180千米,對導彈大小目標的搜索距離為50~60千米,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搜索距離則為23千米,可同時偵測300個目標,追蹤其中750個目標,並同時導引24枚防空導彈接戰12個最具威脅性的目標。

與採用四陣面固定式SPY-1、APAR等相控陣雷達系統相比,相控陣單陣面旋轉式相控陣雷達的成本、重量與體積皆比它們低,但相控陣雷達的目標更新速率也比它們差,面對以高速接近的目標時可能會有能力不足的情況。

配備於「地平線」上的量產型相控陣雷達於2002年起開始生產,義大利海軍的「卡佛」號航母已經配備了該型雷達。目前,該雷達系統在法、意兩國新一代艦艇上已經累積了近40套的訂單。

此外,PAAMS系統還裝備了一部馬克尼公司的S1850M三坐標電子掃描對空、對海監視雷達作為輔助。該雷達被法國、義大利和英國海軍選為新一代艦載標准遠程搜索雷達,裝備在法、意兩國的「地平線」防空驅逐艦和英國的45型驅逐艦上,並且也成為英國未來航空母艦的候選三坐標搜索雷達。

該雷達是已安裝在荷蘭和德國新一代防空艦——LCF艦和F124艦上的SMART-L雷達的派生型。S1850M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400千米。S1850M與SMART-L雷達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採用了新的基於商業現成硬體的信號處理結構,具有更高的天線轉速和改善的電子對抗能力。這些改進將提高雷達在瀕海環境中工作的性能,以及探測和跟蹤高雜波環境中隱身目標的能力。

法國研發的「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共有兩種型號:A43和A50。A43深度淺,僅能裝填「紫菀」15;A50深度大,既可發射「紫菀」15又可發射「紫菀」30導彈。兩者佔用的面積都相同,而且每個發射模塊都擁有8個發射單元。

「地平線」採用的是A50,配置6組發射模塊,共有48單元,內裝16枚「紫菀」15和32枚「紫菀」30型導彈。目前「席爾瓦」A50僅能裝填「紫菀」15和「紫菀」30兩種導彈,不像美國的MK41能裝填「標准」、「海麻雀」、「紫菀」15和「紫菀」30、「戰斧」導彈、反潛火箭等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各式艦載導彈。

不過法國已打算對「席爾瓦」進行改良,未來「席爾瓦」將能裝填更多種類的導彈,包括法制VT-1防空導彈以及「風暴陰影」SCALP海軍型垂直發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等。

「席爾瓦」發射單元的底面積也比MK41大,優點是導彈點火時發射槽單位面積承受的熱焰氣體壓力較低且較易將其排除,發射裝置壽命較長,射速也比較快,缺點是不夠緊湊——「席爾瓦」能裝48個發射單元,MK41則能安裝64單元。

「席爾瓦」發射裝置大量採用復合材料,不含導彈的重量比MK41輕30%~45%。此外,「席爾瓦」發射裝置每8單元發射模塊的安裝定位十分精確,加上壽命較長,在發射8次後才需更換發射管並矯正模塊發射管排列。

「紫菀」系列防空導彈由法國主導研發,目前共發展出兩種導彈——「紫菀」15近程防空導彈與「紫菀」30區域防空導彈,就同時接戰多目標而言,「紫菀」導彈的導引模式比美國「鷹」式、「標准」、「海麻雀」等陸、海基防空導彈需以射控雷達持續照射目標的半主動雷達導引方式更為優越。

「紫菀」導彈採用橫向向量推力噴嘴,導彈發射後可立刻轉向目標,是一種先進的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等。

反艦作戰系統

最初「地平線」級驅逐艦打算在2010年前後換裝法國研發中的ANF超音速反艦導彈,此導彈為先前設計的ANS的廉價版。

ANS是80年代後期法國、西德合作設計的,打算用來替換法制「飛魚」反艦導彈。ANS設計有艦射型、戰機空射型以及輕型化的直升機搭載型3種型號,以固體助推火箭/沖壓發動機推進,性能要求極高,彈重850千克,最大速度2.5馬赫,射程250千米,末段掠海飛行時還能做出15g的機動,大多數艦艇根本無法招架其攻擊。

不過由於ANS性能指標太高,加上沖壓發動機技術復雜,導致開發經費太高,於是在德國率先撤出後於90年代初期宣告取消。之後推出ANS的廉價版——ANNG,爾後改稱ANF,結合了ANS電子、沖壓發動機技術以及現有「飛魚」反艦導彈部分彈體、彈頭,以降低部分性能標准來換取較合理的價格。

ANF設計成能選擇全程掠海飛行或低-高-低飛行模式,射程150~200千米,飛行速度為2.2~2.6馬赫,彈道末段可做出10g的機動。雖然設計性能不如ANS,但ANF仍具備當代反艦導彈的較高水準。

當時美國海軍評估了國內外所有供艦隊進行防空演練的超音速掠海靶彈,希望能模擬全球任何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結果發現沒有一種靶彈能夠模擬ANF的整體性能與其所造成的威脅。

ANF最初預計在2006年形成戰力,然而在2000年法國國防部的評估中,卻認為從冷戰結束後到可預見的未來,法國海軍不會遭遇非得依靠ANF出馬才能解決的對手,認為現有的「飛魚」亞音速反艦導彈便綽綽有餘了,所以ANF計劃便遭到凍結,至少延至2010年以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發展。2002年10月23日,法國國防部正式批准MM40Block3增程型「飛魚」反艦/對陸攻擊導彈的研發。

MM40Block3以渦輪發動機取代「飛魚」導彈以往慣用的火箭發動機,射程遂由MM40的75千米大幅增至180千米以上,但是彈重反而由原先的870千克降至780千克。較輕盈的彈體不僅可延長射程,也可顯著提升航程末段的機動性能,突防能力大幅提高。

MM40Block3使用了「紫菀」防空導彈系列的向量推力系統,能在發射後立刻轉向目標,而這也使MM40Block3具備兼容於垂直發射系統的潛力。此外,MM40Block3的彈體外形經過改良,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與紅外信號特徵。

導引方面,MM40Block3換裝新的主動雷達尋的器與GPS全球定位系統,不僅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還可鎖定海上或沿岸陸地上的特定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MM40Block3也擁有新的任務軟體與導航模塊,能選擇多種飛行軌跡使其更難反制,在多枚導彈同步攻擊的場合中也能以多個方向、不同高度對單一目標實施飽和攻擊。

此外,可在飛行途中更換目標。雖然經過大幅改良,MM40Block3的發射、儲備以及後勤支持仍沿用現有系統,使得原先擁有舊型「飛魚」導彈的國家能夠輕易換裝MM40Block3。

MM40Block3於2004年首次試射,預計在2006年進入量產階段,屆時它將成為「地平線」驅逐艦的反艦利器。此外,若干MM40Block3的後續提升工作也在進行,包括發展空射型、兼容於「席爾瓦」A70或美製MK41垂直發射系統、新型反艦、對陸攻擊雙用彈頭以及考慮加裝紅外尋的器等等。

反潛作戰系統

該級艦擁有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配備新式MU-90型324毫米輕型魚雷。航速50節,攻擊深度超過900米,有效射程約11千米。

自防禦系統

為了防禦魚雷攻擊,該級驅逐艦配備了SLAT魚雷對抗系統,可以通過發射雜訊誘餌等方式干擾來襲的魚雷。這種新一代誘餌系統,可保障水面艦艇防禦反艦導彈和魚雷的攻擊。

該系統的每個發射器裝有4個發射模塊,每個發射器可配置12枚紅外、雷達或聲誘餌彈。這種發射器與可選定最適合的誘餌方式的計算機相連。新一代誘餌系統也計劃集成到「戴高樂」號航母、「卡薩爾」號和「讓?巴爾」號驅逐艦的對抗系統中。

數據處理系統

「地平線」級驅逐艦裝備有法國自行研發的SENIT-8型號戰術數據處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同時接收、追蹤2000個由艦上雷達或從11號數據鏈、16號數據鏈等傳來的目標信息。

細微區別

由於「地平線」級艦是由法、意兩國共同研製開發,其通用程度超過了90%,不過在部分武器系統上,法國、義大利版的「地平線」各有不同。

反艦導彈

法國選用MM40「飛魚」導彈,義大利選用「奧托馬特」MK3導彈。

艦炮

法國版最初打算配備1門100毫米艦炮,不過後來改為2門「奧托?梅臘拉」76毫米速射炮,並列配置於艦橋前方。此外,還有2座「吉亞特」20毫米口徑艦炮。

義大利版「地平線」則採用3門「奧托」76毫米速射炮,同樣配備隱身炮塔,2門並列於艦橋前方,另1門位於直升機庫上方,除了反艦攻擊外還肩負近程防空任務。此外,還有2座25毫米自動炮。

聲吶系統

法國的「地平線」配備1部4100CL首低頻主、被動聲吶,1部DMS-2000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吶,義大利版「地平線」則使用1部2080型首低頻主、被動聲吶,1部2087型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吶。

直升機

義大利版「地平線」可裝備1架NH-90或EH-101直升機,而法國的只能裝備NH-90直升機,且服役初期配備1架AS-565,日後將換裝新的NFH-90直升機。

除此之外,兩國的「地平線」級驅逐艦還將使用不同的衛星通信系統。

6. 051B型167深圳艦大改後,艦舯裝的到底是哪款導彈

鷹擊12超聲速反艦導彈


從改造後167艦圖片分析,其舯部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減少了一半,也即只剩下了2座4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據從反艦導彈發射架形狀和大小來判斷,167艦上裝上了8枚鷹擊12超聲速反艦導彈,盡管反艦導彈數量降了一半,但其對海打擊能力並未下降,鷹擊12是大威力的超聲速反艦導彈,對驅逐艦級別的水面作戰艦艇一發就非沉即傷,破壞力驚人。

7. 法國海軍黎塞留號戰列艦性能如何

在一戰後的20年裡,作為海軍五強之一,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法國戰列艦編隊的規模被定在5艘35000噸級戰列艦(總噸位不得超過17。5萬噸)。但一戰後的法國國力衰弱,沒有財力與英美展開造艦競賽。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生效的15年內,法國海軍的戰列艦從未達到或沖破17。5萬噸的條約限制線。然而,30年代中期,德國和義大利大力擴充海軍,對法國的海上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法國終於下決心建造數艘新型戰列艦,以保持法國海軍在地中海和東大西洋的海上優勢。

雖然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公約給各海軍強國帶來了15年的「海軍假日」,但戰列艦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並沒有停滯。隨著輪機技術和造船工藝的發展,在30年代中期的歐洲,開始流行「全能戰列艦」的設計思想,即在一艘戰列艦上集中過去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長處:新的戰列艦航速可達到30節左右;同時又裝有381毫米的大威力主炮,水線裝甲列板厚度在300毫米以上。為此,戰列艦的標准排水量也曾加到35000噸以上,並採用了新的高壓蒸汽輪機、更高強度的裝甲和新型主炮。

法國下決心撥巨款建造戰列艦,最直接的原因,是法國潛在對手的海軍擴充計劃。30年代中期,義大利開始建造標准排水量36000噸、航速30節,裝備9門381毫米主炮的利托里奧級戰列艦。而德國秘密建造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標准排水量達到42000噸,設備更先進、戰鬥力更強大。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30年代初期的法國海軍,只有4艘一戰期間的舊戰列艦,排水量在2萬噸左右,性能極差。1932年,法國建造了兩艘敦刻爾克級快速戰列艦。該級艦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中的裝甲,但所裝的340毫米主炮的威力過小,不但無法與大型戰列艦對抗,與德國同時期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對抗也頗為勉強。於是,法國海軍從30年代開始,設計和建造自己的新型戰列艦——黎塞留級戰列艦。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號在布雷斯特鋪設第一塊龍骨。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與英國和美國的全球性海軍不同,二戰前的法國海軍,實質上是一支地區性海軍,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務就是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保障殖民地與法國本土的海上聯系。因此,作為本土主力艦隊核心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它的作戰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與義大利主力艦或者英國地中海分艦隊決戰,同時能進行護航、破交和對陸火力支援、壓制任務。基於此,黎塞留級在設計上具有以下特點:具有高航速,但續航力不作過高要求;具有足以對付義大利新型戰列艦的主炮,同時安裝用於攻擊小目標的副炮;具有較強的水平裝甲帶,還要增強對空防護能力。

從敦刻爾克級開始,法國戰列艦採用了一種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聯裝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後甲板無主炮,只層疊布置數個副炮塔。黎塞留級戰列艦也沿用了這一總體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裝有2座四聯裝380毫米主炮,後甲板則不設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黎塞留」號設計之初,法國曾計劃在其上安裝406毫米主炮:9門406毫米主炮安裝在3座三聯裝炮塔上,與後來的依阿華級類似,呈「前二後一」布置。後來發現,這一方案使戰列艦的噸位大大超標,建造費用也難以承受,繼而改為6門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這樣一來,全艦主炮數量過少,火力密度不足,海戰中無法有效覆蓋目標。最後,經過仔細權衡,在「黎塞留」號上採用了較小口徑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較輕,能夠以4聯裝方式安裝8門火炮,相應增大了火力密度。

法國和英國的火炮身管最短,為45倍口徑;義大利為50倍口徑,德國為52倍口徑。不過,法國的火炮的發射葯裝填量最大,因此,盡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彈丸較重,但在彈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並不低於同類火炮。380毫米艦炮的每個四聯裝炮塔重2274噸,與同時期一艘艦隊驅逐艦的排水量相當。炮塔採用液壓控制,使用電動液泵作為驅動動力。炮塔內的4門火炮分為兩組,每組內的兩門火炮聯動,而與另一組的2門火炮相對獨立。因此,從結構上看,黎塞留級的火炮布置方式實際上是2*2*2,而不是外觀上的4*2。法制380毫米炮塔的另一個特點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裝彈。一般的戰列艦由於結構限制,只能在固定角度進行裝填,如大和級戰列艦,其採用的460毫米火炮只能在+3度狀態下裝填炮彈。由於採用了名為「彈性裝填」的裝彈系統,從而提高了火炮的戰斗射速,此炮射速要明顯高於其他固定角度裝填的戰列艦。

戰列艦的設計原則之一,就是要求其裝甲能夠抵禦自身主炮的轟擊。「黎塞留」號在設計之初,也要求其主裝甲能夠承受380毫米火炮在27000米處的轟擊(此時的380毫米穿甲彈能夠穿透331毫米的裝甲列板)。由於主炮前置節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號有足夠的重量指標用於裝甲防護。其水線附近的裝甲列板厚度為328毫米,且有15度內傾角,裝甲列板之後還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襯墊。在艦首和艦尾處的非重要部位,裝甲厚度為127—152毫米。炮塔也是防護重點。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430毫米,側面厚270毫米,座圈裝甲厚度為405毫米。指揮塔是全艦的大腦,裝甲防護的標准不能低於水線處。「黎塞留」號的指揮塔裝甲厚度達到340毫米,不過在其服役後的戰斗中,艦長通常不呆在指揮塔內部,而是喜歡跑到露天的艦橋上觀察情況。

在「黎塞留」號設計之時,來自空中的威脅已經日益增大。因此,它除安裝了大量的對空火炮之外,還加強了水平裝甲,艦上共有兩層甲板鋪設裝甲,第一層厚150—170毫米,第二層厚40—100毫米,這樣的多層裝甲甲板可以有效降低航彈對軍艦的破壞。炮塔頂部的裝甲也比一般的戰列艦厚,為195毫米。經過增強水平裝甲,有效提高了艦體的防護能力。

在地中海海區作戰,高航速有利於對敵主力艦隊的圍殲,同時也便於捕捉敵商船和運輸艦。地中海港口要塞眾多,一旦追趕不及,敵商船躲入海岸要塞的控制范圍內,就難以吃掉了。因此,法國在設計黎塞留級艦的時候,就要求其具有較高航速。

「黎塞留」號採用4台總功率為1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4軸推進,設計航速為30節。而該級2號艦「讓-巴爾」號由於戰後才完工,採用了17。6萬馬力的新型主機,航速32節。在「黎塞留」號下水後的試驗中,主機達到了15。5萬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達到32節,並且可以30節航速航行60個小時。與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級的續航力則不那麼突出。「黎塞留」號可以裝6800噸重油,以18節經濟航速航行時,最大續航力為5000海里。相比之下,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載油量為9000噸,但排水量5。8萬噸的依阿華級續航力卻達到16000海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黎塞留」號採用的法國蒸汽輪機組效率偏低,二是前置主炮方案造成軍艦前半部分水線過於肥大,從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戰,對於軍艦的續航力要求不高,因此這個缺點對於戰鬥力的影響並不大。

「黎塞留」號於1935年開工,但法國相對薄弱的造船工業使其建造速度無法與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進度,艦上的主要設備雖然安裝完畢,卻都未經過調試,沒有形成戰鬥力。這時候,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為了避免落入德國之手,「黎塞留」號於6月15日離開布雷斯特,6月18日抵達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二戰期間,它加入盟軍英勇作戰。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爭的到來比法國人預計的快得多,海上戰斗尚未打響,法國卻從陸地上潰敗了。1940年上半年,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淪陷,法國國防徹底崩潰。隨著法國傀儡政權與納粹德國簽定和約,法國成為德國控制下的仆從國,法國海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主力艦紛紛離開法國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國投降,但更多的戰艦躲進了北非法屬殖民地港口中,處於觀望狀態。其中,舊戰列艦「洛林」號和「庫爾貝」號正在英國訪問,法國投降後立即被扣留;快速戰列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與兩艘舊戰列艦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只完成了船體工程的「讓-巴爾」號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黎塞留」號也面臨著投降或是戰斗的選擇。為了避免這艘戰艦落入德國之手,「黎塞留」號的艦員自行決定,脫離傀儡政權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後完工的「黎塞留」號帶著所能收集到的彈葯和零備件,離開布雷斯特,於6月18日抵達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

法國淪陷後,處於觀望狀態得法國戰列艦達6艘,而當時德國海軍建成的戰列艦只有3艘。這些法國戰艦雖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權,但態度大多搖擺不定,萬一最終落入德國手中,對英國艦隊將是嚴重的威脅。為了消滅這些潛在的對手,英國制定了名為「拋石機」的行動計劃,政治勸降和武力解決結合,解除這些海外法國艦隊的戰鬥力。1940年7月3日,英國不宣而戰,對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艦採取行動。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的4艘法國戰列艦首先遭到攻擊,在以「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英國艦隊的炮擊,4艘法國戰列艦有3艘沉沒或擱淺,僅「敦刻爾克」號僥幸逃脫。

7月8日,厄運降臨到了「黎塞留」號頭上,以「競技神」號航母為核心的英國艦隊襲擊了達喀爾。「黎塞留」號作為打擊的首要目標,遭到從「競技神」號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的攻擊。但「劍魚」投放的450毫米魚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擊未果之後,1940年9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派遣「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和「決心」號3艘戰列艦再次光臨達喀爾,目的仍舊是摧毀法國這艘最強大的戰列艦。錨泊狀態的「黎塞留」號用主炮奮力還擊,達喀爾的海岸炮台也對英國艦隊進行炮擊。在與這3艘3。2萬噸,裝備15英寸主炮的英國戰列艦的交火中,「黎塞留」號再次被擊傷,好在裝甲厚實,沒有傷筋動骨。戰斗中,英國「決心」號戰列艦被擊傷。迫於海岸炮台的強大火力,為避免更大的損失,英國艦隊不得不撤出戰斗。

英國的攻擊使法國海外艦隊與盟軍的關系僵化。在整個1941年,「黎塞留」號都在達喀爾錨泊,不宣布加入軸心國序列,但同時不與英國妥協。1942年,盟軍在北非的「火炬」作戰中,「黎塞留」號保持中立,即不參加登陸行動,也不對盟軍登陸部隊進行打擊。在美國的調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國與「黎塞留」號艦員最後達成和解:名義上由美國將』「黎塞留」號買下,在美國接受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後再歸還法國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號抵達紐約,對艦上設備進行大整休。原先裝備的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水上飛機機庫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與13。2毫米高射機槍被換裝為盟軍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徑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徑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徑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於美國海軍沒有裝備3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最後不得不為「黎塞留」號特製一批380毫米口徑彈葯。在整修中,還對「黎塞留」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安裝了美國新研製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接受現代化改造後的「黎塞留」號渙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號改裝完畢,劃歸英國遠東艦隊指揮,在東南亞及印度洋海域作戰。「黎塞留」號的主要任務,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護,同時利用380毫米艦炮轟擊日軍守島工事。由於「 黎塞留」號具有30節高航速,它能夠跟隨艦隊中的航母行動,用艦上的大量中小口徑高炮為航母提供最後一層防空屏障,而航速23節左右的英國舊戰列艦只能作為火力支援艦使用。

1944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展開全面進攻。同年3月,英國遠東艦隊從斯里蘭卡出發,以「光輝」號航母為核心,攻擊日軍占據的蘇門達臘島。「黎塞留」號作為艦隊中的對岸火力支援艦,與「伊利莎白女王」號、「剛勇」號戰列艦、「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共同對蘇門達臘島西北角的沙璜

港進行炮擊。在戰斗中,4艦共發射381/380毫米炮彈294發,各種副炮炮彈數 千發,幾乎完全摧毀了日軍的海岸炮台與工事。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 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法國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戰場苦戰的「黎塞留」號也奉命返回法國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號從印度洋穿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返回法國。

勒克萊爾將軍的「自由法國」戰士在巴黎進行凱旋門閱兵時,自由法國的戰艦也在土倫港進行了壯觀的閱艦儀式。當強大的「黎塞留」號緩緩開進土倫港時,受到了法國人的狂熱歡迎,「黎塞留」號成為自由法國的海上標志。

雖然法國全境解放,德國即將投降,但在太平洋戰場,戰爭還未結束。法國復國慶典結束後,「黎塞留」號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戰。

1945年初,日本艦隊中的航母和艦載航空兵基本損失殆盡,但仍存留有一定數量的戰列艦;在太平洋的多個島嶼,仍有日軍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

在長達半年的海島登陸作戰中,「黎塞留」號與美國「依阿華」號、「北卡萊羅那」號等名艦並肩作戰,將無數一噸左右的高爆彈傾瀉到日軍陣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號參加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對日本沿岸港口與城市進行炮擊,並目睹了8月15日東京灣的日本投降儀式。「黎塞留」號的戰斗足跡遍及三大洋,是法國參戰地域最廣,航行里程最長的戰列艦,也是法國海軍史上最著名的戰列艦。

二戰結束後,「黎塞留」號從英國遠東艦隊序列中退出,回歸美國海軍控制,美國繼而將「黎塞留」號歸還法國。1946年,「黎塞留」號再次從太平洋返回法國。在回國之前,「黎塞留」號還執行了最後一次作戰任務:在印支戰爭中,「黎塞留」號在中南半島沿岸巡弋,對越南進行威懾。

戰後「黎塞留」號雖然已無大用場,但作為法國海軍的象徵,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參加法國北非殖民地的幾次戰爭中,大多是作為海軍的威懾力量使用。由於戰列艦的維護費用過高,1959年「黎塞留」號退出現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為船員訓練艦使用,1964年作為廢鋼出售,最後在義大利拆船廠解體。

黎塞留級2號艦「讓-巴爾」號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裝了一個炮塔時,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由於卡薩布蘭卡被法國維希政府控制,因此「讓-巴爾」號仍落入軸心國之手。在盟軍「火炬」登陸作戰中,「讓-巴爾」號用它僅有的一門主炮炮擊了進攻卡薩布蘭卡的盟軍部隊,結果招致美國戰列艦「馬薩諸塞」號和美國轟炸機的「群毆」,被命中5發406毫米炮彈和3枚炸彈,艦體嚴重損壞。佔領卡薩布蘭卡後,法國重新得到了「讓-巴爾」號的艦殼,戰後繼續未竣工程,並最終於1955年建成。「讓-巴爾」號是世界上完工的最後一艘戰列艦,它在法國海軍服役了僅僅6年,1961年退出現役,在土倫港作為艦員訓練艦使用,並於1970年 解體。

8. 052型驅逐艦的發展沿革

70年代末期中國與西方關系逐漸改善並開始見識西方先進軍事技術時,便徹底感受到中外的巨大差距。在80年代初期,中國海軍試圖引進英國42型驅逐艦的種種關鍵技術──尤其是海鏢槍防空導彈,並與英國合作開發大幅改良的051S,這是中國首度嘗試建造現代化的驅逐艦,可惜此案在1983年因成本等因素告吹。 1987年,中國正式與法國簽約,引進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TAVITAC作戰系統、TSR 3002海虎 (Sea Tiger)對空/對海搜索雷達等相關裝備,隨即展開仿製,並安裝在旅大級驅逐艦開封號(109)上。
同時,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工的兩艘改良型051旅大級湛江號(165,051GI)與珠海號(166,051GII)也在火控系統、自動化程度、反艦導彈、防空火炮等方面有了相當的進步,而旅大級的濟南號在1987年還加裝了一座直升機庫與起降甲板。這些來自於國、內外的新技術,最後都成為第二代驅逐艦的基礎。 相較於051型,052型無論是艦體設計、動力輪機、戰斗指管以及武器裝備,都有著跨越世代的成長。052型艦長148m,舷寬16m,吃水5.1m,長寬比為9.25, 是中國第一艘長寬比降至10以下的國產驅逐艦(051型為10.3),能提高航行的穩定性,降低縱搖力矩。相較於051型,052型的艦體較為飽滿,採用外飄式船舷、飛剪式艦首,抗浪性與適航性較佳。052型的艦面布局已經擺脫了蘇聯式的影子,而帶有一些歐洲的風味,不過整體而言頗有中國自己發展的特色;上層結構與裝備的布置相當均衡 ;艦體採用全通式甲板設計,即便是直升機庫兩側也刻意保留兩條與主甲板同一平面的通道。
不過052型執著於追求艦上武器射界最佳化時,卻也造成若干犧牲;前甲板的武裝包括100mm艦炮、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兩門雙聯裝37mm機炮,為了讓這些武器都有較佳的前向射界,所以這三種武器採用階梯狀層次安裝,100mm艦炮安裝在艦首甲板,後方的海響尾蛇安裝於高一層的甲板,而在更後面的37mm機炮刻意加高了炮座炮口高出海響尾蛇導彈發射器,這樣的布局導致052型被迫採用一個較高較窄的艦橋結構(用來改善艦橋視線被37mm機炮炮塔遮擋的情況),不僅提高了艦體重心,空間不足的艦橋也顯得較為擁擠。
此外,刻意增高的37mm炮座在射擊時振動得較為厲害,影響了射擊精確度。之後 中國設計的艦艇記取這個教訓,再也沒有為了刻意追求前方視界而導致整體構型升高的情況,甚至乾脆不在艦橋前方安裝37mm機炮,例如在052型之後的旅海級驅逐艦。052型的自動化程度比以往高出許多,滿載排水量3700噸的051型需編制320人以上,而滿載排水量4800噸的052型卻只需編制230人。 052型是中國第一艘採用燃氣渦輪的艦艇,主機構型為復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首艦哈爾濱號的主機包括兩具美國GE的LM2500燃氣輪機以及兩具德國製造的MTU20V956TB92柴油主機,傳動系統由Renk提供 ,雙軸五葉片可變距螺旋槳(KAMEWA生產)推進,最大航速31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4000海里。在1960年中蘇交惡之後,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再也無法獲得國外的軍事技術支援,像052型這樣完全採用西方知名廠牌的主機與推進傳動系統,從60年代以來可說是空前的,在當時對中國而言堪稱極端昂貴。
至於052型二號艦青島號的動力系統則曾困擾各國的軍事情報界。相較於哈爾濱號,青島號的煙囪排煙口也重新設計,煙囪塔頂有兩個高出的排煙帽口,可抑制熱輻射訊號;由於煙囪形狀的不同,早期許多情報來源推斷青島號採用了另一型燃氣渦輪主機,而此型主機就是90年代中國由烏克蘭覓得的GT-25000燃氣渦輪。然而實際上,青島號於1996年5月成軍,而中國向烏克蘭訂購的首批GT-25000也是在1996年才到貨,根本不可能立刻安裝到青島號上;加上青島號在1997年就進行了出訪東南亞的遠航任務,1998年又前往南太平洋訪問,艦上的主機顯然不會是尚未成熟驗證的GT-25000。
當時GT-25000的研發整合工作尚未完成,中國引進後又陸續進行若干必要的改進(包括增加集裝箱),直到2000年才真正實用化。依照前述證據,青島號配備燃氣渦輪主機仍是LM-2500,這在日後公布的資料中也獲得佐證。雖然如此 ,由於LM-2500貨源已經中斷,青島號在設計建造階段似乎的確考慮過更換燃氣渦輪主機,相關設計曾進行必要研改。 另外,據說青島號的許多機電設備(如發電機組)實現了國產化。 哈爾濱號與051型驅逐艦開封號(109)是唯一兩艘使用法國原裝作戰裝備的艦艇,包括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TAVITAC戰斗系統、海虎雷達等,而這些法國系統也成為中國第二代主戰艦艇的主要技術根源。完成戰系化的052型終於擁有了現代化的戰情室,將所有偵測、火控、武器系統的顯控系統設置其中,並通過戰斗系統完成整合,整個早期預警、實時判斷、快速反應、武器結合、多目標接戰以及分層攻擊等能力較以往大幅強化。偵測方面,哈爾濱號裝備有一具法國原裝的海虎雷達、一具518型(REL-2) 2D長程對空警戒雷達、一具362型短程低空/對海搜索雷達以及兩具Racal Decca RM-1290平面搜索雷達。
518型天線寬15.5m,高8m,體型十分巨大。518雷達的工作波段為L波段(1220~1350Hz),天線轉速6轉/分,對小型戰機這類目標的搜索距離約360km,追蹤距離則為230km,使用動態目標顯示(DMTI)技術,總共有四個頻道,通過頻率分割系統視情況而轉換 。518雷達偵測距離很長,而且精確度明顯優於先前515、517等八木天線雷達,不過其目標更新速率較慢,因此哈爾濱號又在主桅桿上部設置一具法國TSR 3004海虎對空/對海搜索雷達來監視近距離的中低空域;至於青島號則以360型雷達來取代原裝海虎雷達。518雷達的最大問題在於體積過大,裝設時對艦體載台的設計造成不小的限制,裝艦後也影響052型的船艦穩定性與操艦性能,因此日後中國海軍並沒有其他新艦艇繼續使用518雷達。
火控方面,哈爾濱號的艦橋頂端與機庫上方各有一座347G火控雷達,用來導控37mm機炮群;艦橋上方緊跟在347G雷達之後的是導引海響尾蛇防空 導彈的法制Castor-II雷達/光電火控系統, 而後頭更高的平台上則有一具新研發完成、首度應用的344型反艦導彈/艦炮火控雷達,擁有一面應用相控陣科技的I/J頻天線以及一具輔助用的光電偵測器,可同時追蹤2個目標。這三種火控雷達採用層疊配置,看起來相當擁擠。此外,艦上還裝有兩具630型(GDG-775)光電火控儀 (包含紅外線熱影像儀),能做為火控雷達以外的備用火炮火控裝置;主桅桿兩側的球狀物是英國製造的SNTI-240衛星通訊天線。
電子戰方面,哈爾濱號配備826C型(BM-8610)電子支援系統 以及984-1/3/4型電子干擾機,此外還有2座946型15聯裝誘餌發射器;其中826型電子支援系統於1981年開始研究,1985年定型,參考了1983年引進的義大利制RW-23-1電子支援系統,可接收脈沖頻率13萬/秒、2~18Hz的電子訊號,與資料庫中800多種雷達的參數比對,分析後將結果傳輸給984型電子反制系統或干擾彈發射器;至於984干擾系統參考了荷蘭Sphinx與Rapidsesm的技術,其中984-1負責干擾2~125px波長的部分,984-4負責干擾250px波段,而984-2則是一個電子支援系統,能與826型一起工作或單獨運作。 武裝方面,哈爾濱號的艦首裝備新開發的79A雙聯裝100mm 56倍徑艦炮,這是先前的79型的改良型,應用了從法國引進的100mm緊致型艦炮的部分技術,相較於原本的79式,完成了輕量化、炮塔無人化等目標,而射擊精確度與射速也進一步提升,單炮最大射速可達30發/分,最大射程22km。艦炮後方的甲板平台裝有一座八聯裝法制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發射器,採用雷達或光電系統導引,速度約2.4馬赫,最大射程13km。海響尾蛇導彈發射器後方有一個容量16枚的再裝填彈艙,並附有揚彈機,再裝填程序完全自動化;艦橋前方與直升機庫上方各橫列了兩座76A自動化37mm 63倍徑防空機炮。
艦舯安裝了四組射程超過70km的雙聯裝鷹擊-8A反艦導彈發射器,分兩群各兩組,分置於後桅桿的前後方,前方兩組朝向左斜前方,後方兩組朝向右斜前方,這種設計是過去中國艦艇極端重視水面作戰的積習所致,刻意讓反艦導彈發射器盡量朝向前方,朝敵方正面沖刺時直接發射反艦導彈;然而,這並非中/大型水面艦艇的作戰模式,而且屬於第二代反艦導彈的鷹擊-8A又有足夠的離軸攻擊能力。反潛方面,艦首裝備兩具87式十二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兩舷各裝有一座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配備中國仿製美國MK-46 Mod1的魚-7型魚雷。
艦尾設有兩個直升機庫與起降甲板,使用直-9C反潛直升機,除了負責反潛搜索、攻擊之外,也擔任鷹擊-8A反艦導彈所需的中途導引工作,以發揮超水平線的攻擊能力。中國為直-9C研發了605型吊放式聲納、聲納浮標、磁異探測器等裝備:一組聲納浮標包括12個被動聲納浮標、4個主動式聲納浮標、一個溫度探測浮標和一個海洋環境浮標。每個被動聲納浮標全長305mm,直徑124mm,重量5kg,使用被動式全向聽音技術;每個主動聲納浮標長914mm,直徑124mm,重16kg。當直-9C以120m高度飛行時,可接收到10海里內各聲納浮標發回的信號,聲納有效作用距離50鏈。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海虎搜索雷達性能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