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航天發射中心的法國
蓋亞那航天中心,法屬蓋亞那(Centre Spatial Guyanais(法文); Guiana Space Centre(英文))
Ⅱ 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基地有哪些
1.肯尼迪航天中心: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是美國宇航局進行載人與不載人航天器測試、准備和實施發射的最重要場所。
2.西部航天和導彈試驗中心:位於美國洛杉磯北面的西海岸,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用航天發射基地,航天發射次數居全美之首。
3.拜克努爾發射地:位於哈薩克拜克努爾市西南288千米處,是前蘇聯最大的導彈和各種航天飛行器發射場地。
4.普列謝茨克基地:位於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主要用於發射偵察、電子情報、導彈預警、通信、氣象和雷達校準衛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發射場。
5.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於中國甘肅酒泉以北的戈壁灘上,是利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大傾角、中低軌道的各種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的主要基地。
6.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中國四川西昌西北65千米的幽深峽谷中,專門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衛星。
7.種子島航天中心:位於日本本土最南部種子島南端,主要用於發射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
8.庫魯發射場: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蓋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是目前法國唯一的航天發射場所,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天活動的主要場所。
9.聖馬科發射場:位於肯亞福莫薩灣海岸約5千米的海上,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天發射場,曾多次用美國的「偵察兵」火箭發射小型航天飛行器。
10.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位於印度南部東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島,是印度的導彈試驗和衛星發射場。
Ⅲ 一心只想做法國「殖民地」,法屬蓋亞那為何死活不肯獨立
在西方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時候,歐洲各國都開始在海外開辟殖民地,最厲害的英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西方殖民者們在這些殖民地掠奪大量財富,剝削殖民地人民,讓殖民地變得貧困落後。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西方列強無暇顧及海外領土的時候,海外各個殖民地都紛紛鬧獨立,因此在上個世紀全世界獨立出的主權國家就有100多個,進入21世紀之後,基本上世界上已經沒有所謂的殖民地了。
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法國航天發射中心
除此之外,法屬蓋亞那還被法國開發成了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歐洲人來此觀光旅遊,所以靠著這筆收入,法屬蓋亞那人民也能過得很好了。
小結
總的來說,法屬蓋亞那之所以不想脫離法國,主要是不捨得放棄那點兒援助,因為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靠法國的援助,一旦失去了法國援助,蓋亞那和蘇利南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Ⅳ 庫魯發射場是哪個國家的
庫魯發射場是法國的。庫魯發射場為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領導,位於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法屬蓋亞那,負責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探空火箭發射及與此有關的一些運載火箭試驗和發射。
發展歷史:1964年,法國決定在巴西正北方向、法屬蓋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興建法國航天中心,以取代它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的哈馬基爾發射中心。1966年開始動工興建,1968年4月部分投入使用,首次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
1970年3月,法國鑽石B火箭在此進行了首射。1970年11月發射了一枚歐羅巴2火箭,但因起飛後出現故障而失敗了。1975年,新成立的歐洲空間局抓總研製新的阿里安火箭。
該火箭也要從庫魯發射,因此決定將原來的歐羅巴2發射場改建為阿里安發射場,並於11979年底成功地發射了一枚阿里安火箭。1981年又開始興建阿里安第二發射場,1985年投入使用。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與阿里安航天公司正在建造阿里安第三發射場。
Ⅳ 50+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理想的陸地航天發射場是哪個
摘要 你好,目前,國際上公認理想的發射場是設在南美洲蓋亞那庫魯的 發射場。其位於北緯 5 度,由歐洲有關空間機構管理。
Ⅵ esa的發射中心位於哪裡
ESA的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ESA的控制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Ⅶ 法國有哪些發射中心
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蓋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建成於1971年,是目前法國唯一的航天發射場所,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天活動的主要場所。 位於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屬蓋亞那,佔地約90600平方公里,屬法國國家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領導,主要負責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探空火箭的發射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些運載火箭的試驗和發射。庫魯發射場也稱蓋亞那航天中心,是目前法國惟一的航天發射場,也是歐空局(ESA)開展航天活動的主要場所。它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蓋亞那中部的庫魯地區,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狹長草原上。由於發射場緊靠赤道,對發射靜止衛星極為有利。庫魯發射場1966年動工興造,1971年建成,共耗資5.2億法郎。早期僅進行探空火箭和「鑽石號」運載火箭發射。1979年12月「阿里安那」運載火箭在這里首次發射成功,至今該系列發射成功率已達90%以上,獨攬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衛星發射市場。
由於此地靠近赤道,對火箭發射具有很大益處:緯度低,從發射點到入軌點的航程大大縮短,三子級不必二次啟動;相同發射方位角的軌道傾角小,遠地點變軌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軌道的有效載荷;向北和向東的海面上有一個很寬的發射弧度;人口、交通、氣象條件理想等。
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發射場,是歐洲航天活動的主要基地。
Ⅷ 世界著名發射場都有哪些
目前,中國著名衛星發射場有3座:酒泉發射場、西昌發射場、太原發射場。而中國第四座發射場——海南發射場已動工建設。
美國著名發射場主要有3座:肯尼迪航天中心(又稱東靶場)、范登堡發射場(又稱西靶場)、沃洛普斯飛行中心(在大西洋沿岸一個小島上)。
俄羅斯著名發射場有3座:拜科努爾發射場、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卡普斯丁亞爾發射場。
以法國為首的歐洲空間局的著名發射場是設在法屬蓋亞那境內(位於赤道上)的庫魯發射場。其次是在非洲北部有一座帕勒馬希姆內格夫發射場。在東非海邊上有義大利的一座聖馬科發射場。但後2座遠沒有庫魯發射場馳名。法國境內還有一個比斯卡羅斯發射場,但較小。
日本是航天國家中的後起之秀,著名發射場主要有2座:鹿兒島發射場和種子島發射場。在這兩座發射場中又有好多小發射場。
印度是較晚發展火箭技術的國家。最早在西海岸面對印度洋有一座頓巴發射場,後來又在東海岸面對太平洋建立一座新的發射場——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 澳大利亞有一座發射場,叫武麥拉靶場。
挪威和瑞典各有一個發射場,分別叫安妞那和基律納靶場。
上述這些發射場大部分都是較大的發射場,也是世界上較為著名的。下面重點介紹幾座發射場。
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於美國東南方的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上,南與卡納維拉爾角的空軍東靶場毗鄰,佔地面積560多平方千米,射向東南,瀕臨大西洋,是美國本土最靠近赤道的地方。
該航天中心始建於1962年7月(1947年便開辟成火箭試驗發射場),是美國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和各種民用航天器的發射基地,第一艘「阿波羅」號登月飛船就是於1969年7月16日從這里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發射的。
該航天中心南北長56千米,東西寬20千米,中心包括技術陣地和發射陣地兩大部分。技術陣地建有火箭、衛星及飛船組裝和檢測廠房,其中裝配大樓十分顯眼,高160米,容積為360萬立方米,樓內配有各類先進測試、記錄和顯示儀器;發射陣地距技術陣地為5000米遠,設有發射控制中心和發射台。該航天中心有23個發射陣地,最著名的是39號發射陣地,有A、B兩座發射台。
美國著名發射場——肯尼迪航天中心
這里地處海邊,屬海洋性氣候,全年最低氣溫約17℃,最高約27℃,氣溫宜人,晴天較多,但全年大部分月份濕度很大,鹽鹼腐蝕嚴重,這給中心的儀器設備的保養增加了難度;5~10月雨量較大,並經常有風暴掠過,雷暴較多,6~8月雷暴最為強烈,該中心極為重視雷暴對發射的影響。
肯尼迪航天中心所使用的發射設施一部分是由原來試驗導彈用的發射設施改建而成;另一部分是為航天發射專門建造的,分布在梅里特島、卡納維拉爾角和范登堡空軍基地。建在東海岸的39號發射場是1966年為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建造的,後經改建用於發射太空梭。
運載工具和航天器發射前的准備工作,在測試廠房的一個活動發射台上,直接按發射狀態進行總裝和測試。這樣做的好處是:總裝和測試的環境條件可以控制,工作質量容易保證;比較容易做到按時發射;一次完成測試,避免了工作重復;在廠房內可同時准備幾種運載工具,節省人力和減少設備上的重復;縮短了運載工具在發射場上的停留時間,提高了發射場的利用率;發射前的准備工作不受氣象條件影響。
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
拜科努爾發射場是前蘇聯(俄羅斯)三大發射場之一,是最大的發射場。它位於哈薩克境內的錫爾河畔,處在北緯46°,東經63°20′。
它始建於1955年初,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位女航天員和第一個對月球背面攝影的探測器,都是從這里發射的。無論從發射場規模,還是從發射導彈和航天器的數量來講,它不僅是前蘇聯(俄羅斯)最大的發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射基地。
該發射場的正南20千米處是丘拉塔姆鎮,故此西方稱它為丘拉塔姆發射場。鎮上有莫斯科到塔什乾的鐵路干線通過。拜科努爾鎮在發射場的東北,相距288千米(當時前蘇聯把發射場命名為拜科努爾發射場,是為了迷惑西方國家)。這里地勢較低,平均海拔90米左右,為半沙漠草原地區,人煙稀少,屬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較大,全年氣溫變化在-39℃—45℃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僅60毫米左右,最大風速可達25—30米/秒。冬季寒冷,常有暴風雪侵襲;夏季炎熱,平均氣溫為26.1℃。 在軍事導彈試驗方面,包括各種洲際導彈的部分射程和全射程試驗、導彈分系統研製試驗和武器系統試驗、多彈頭試驗和從地下井中進行冷發射試驗,以及部分軌道轟炸系統(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不到一周的導彈)試驗和反導彈、反衛星試驗等。從1957年到1992年底,僅洲際導彈試驗就進行了約1100次。
和其他發射場類似,拜科努爾發射場主要由發射區、技術測試區、測控站、後勤保障生活區、彈著區和回收區幾部分組成。發射場呈Y形布局,東西長約137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面積為6717平方千米。航區跟蹤站和運載火箭各級的落區,分布在目前的哈薩克、俄羅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四國境內,共104000平方千米的區域內。生活區被命名為列寧斯克城。
庫魯航天發射中心
庫魯是歐洲空間局的航天港,它位於南美洲東北海岸的法屬蓋亞那境內。該發射中心地理位置坐標為北緯5°14′,西經52°46′,北臨大西洋海岸,位於庫魯地區,故稱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又稱蓋亞那航天中心。
該發射中心由法國國家航天中心領導。1966年動土興建,1968年4月啟用。該中心自然條件較好,離赤道線極近,有利於火箭的發射。該地區處於非地震區,氣象條件優越,是典型的熱帶氣候。氣溫變化在19℃~35℃之間,年平均氣溫為27℃,晴天較多,經常刮東北風,但風力不大,也無颶風侵襲。
從地理位置上看,庫魯是全球最佳的衛星發射地點,它可以把衛星向東射入大西洋上空,能得到地球自轉的助推,而且向北和向東的海面上有一個很寬的發射弧度。由於這個地方位於赤道之上,所以用同一種火箭把衛星送入赤道上空軌道時,可比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多載15%的重量。
自1968年至今,該中心已進行大量的航天發射活動。第一次發射的是一枚「威魯尼克」號探空火箭。此後,開始執行「鑽石」號和「歐洲」號運載火箭發射,現在主要用於發射「阿里亞娜」系列運載火箭。該中心自啟用至1995年底,包括氣球、探空火箭在內,共進行了497次發射活動,其中「阿里亞娜」系列運載火箭自1979年12月24日首次發射至1995年底,共進行了80次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有1400多名。這里是法國和歐洲空間局從事航天發射活動的重要基地。
值得指出的是,庫魯發射中心不僅有固定發射台,還有活動發射台,設施很先進。庫魯發射中心發射條件較好,射向向大西洋延伸。進行赤道軌道、極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時,均無需採取專門的安全保障措施,是一個開展航天發射活動的極好場所。美中不足的是,運載火箭要從歐洲遠渡重洋運到這里。
庫魯航天中心的主要設施沿著大西洋海岸線分布,包括技術中心、探空火箭發射區、「鑽石」運載火箭發射區和「阿里亞娜」運載火箭發射區。
中國衛星發射場
我國是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五個具有獨立發射航天器能力的國家,1985年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攬外星發射服務。目前,除去在建的海南發射場,我國已有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衛星發射中心。其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國際上最為馳名。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1983年建成,位於我國低緯度的四川省西昌地區。發射中心總部設在西昌市,發射區在該市西北約60千米的山區,海拔1800米左右,發射點坐標為東經102°01′、北緯28°16′。
這里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風速不大,無霜期長,有明顯的旱、雨季之分,每年6—9月為雨季。因此,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
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成昆鐵路和川雲公路都從此通過,還有直接通往發射區的專用鐵路和公路,距發射區45千米的西昌機場,可起降波音747和C—130型大型飛機。
發射中心有安寧河穿過,可謂是人傑地靈之處。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發射地球靜止衛星為主的航天發射基地,用「長征3」、「長征3A」、「長征2E」等型號運載火箭發射通信、廣播、氣象實驗和應用衛星。這里是我國距離赤道較近的一個發射場,中心於1984年開始啟用,該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實驗通信衛星、應用通信廣播衛星及應用通信衛星。1990年4月7日,中心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把一顆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截至2003年年底,該發射中心共發射了國內外衛星30多顆,是我國發射外星的主要基地。近年來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已佔有一席之地,約占總發射量的10%。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技術測試區、發射區、指揮控制中心、跟蹤測量站以及通信、氣象等技術勤務系統組成。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科學衛星、技術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使西方國家感到震驚和全國人民為之歡欣鼓舞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
紅1」號,就是從這里發射的。它始建於1958年,是我國建場最早的一個發射場,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城。
酒泉發射中心坐落於甘肅省酒泉市東北海拔約1000米的戈壁灘邊緣地區,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00°21′、北緯41°21′。這里地勢平坦,人煙稀少,氣候乾燥少雨,全年大約有300天可供進行發射試驗的好天氣。
如上所述,酒泉是我國最早的發射場,早期的人造地球衛星都是在此升天的。這里的發射條件為:射向東南,可把衛星送入軌道傾角為41°—70°范圍的中、低軌道,也可以進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這里是中國發射近地軌道衛星的搖籃。
該中心自1970年4月用「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衛星之後,幾十年來,共進行了30多次衛星發射,其中包括返回式衛星、科學探測和技術實驗衛星,並為國外提供了衛星搭載服務。1987年8月5日和1988年8月5日分別為法國和前聯邦德國搭載了實驗裝置。該發射中心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導彈和運載火箭試驗,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航天科技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Ⅸ 我國的衛星發射基地有哪些分別位於我國哪裡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航天大國之一(排名前十的國家或組織依次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歐洲、日本、印度、巴西、以色列、伊朗、朝鮮),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便開創了我航天史的新紀元。
由於緯度越低,就越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從而可以節省火箭的推力並增加火箭的有效載荷,例如聞名於世的歐洲航天發射中心就建在法國的海外省份法屬蓋亞那,而海南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目前緯度最低的航天發射基地,我國未來的航天重心可能會逐步向文昌傾斜。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火箭的發射對氣象條件要求非常嚴格,而低緯度地區由於氣候較為濕潤、多陰雨天以及空氣能見度低、風速較大,對火箭發射前後的跟蹤檢測不利,因此需要加強氣象監測,以便選擇合適的窗口期進行發射。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