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建築奇跡,關於法國埃菲爾鐵塔的資料有哪些
埃菲爾鐵塔
【巴黎的標志】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徵,那麼,埃菲爾鐵塔(Tour Eiffel)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
浪漫的巴黎人給鐵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牧女"。埃菲爾鐵塔是為隆重紀念法國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100周年在轟動世界的國際博覽會舉行之際而建的。以設計人法國著名建築工程師居斯塔·埃菲爾的名字命名,並在塔下為埃菲爾塑了一座半身銅像。
1889年適逢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法國政府決定隆重慶祝,在巴黎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以展示工業技術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並建造一座象徵法國革命和巴黎的紀念碑。籌委會本來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體、園林和廟堂的紀念性群體,但在700多件應征方案里,選中了橋梁工程師埃菲爾(G·Eiffel,1832-1923)的設計:一座象徵機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見的巨塔。
【鋼鐵傑作】
鐵塔採用交錯式結構,高300米,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雲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預制梁架,250萬顆鉚釘,總重7000噸,由250個工人花了17個月建成,造價為740萬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噸。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資本主義初期工業生產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法國人異想天開式的浪漫情趣、藝術品位、創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埃菲爾鐵塔在不和諧中求和諧,不可能中覓可能。它對新藝術運動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麴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歐洲正處於古典主義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近年來巴黎市政府對鐵塔進行了大的維修。從1985年聖誕節起,鐵塔改用碘鎢燈照明,夜晚塔身呈現金黃色, 既節省電,也更加美觀。
【三個瞭望台】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實的確如此。它設有上、中、下三個瞭望台,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最高層瞭望台離地面274米,若沿1652級階梯而上,差不多要一個小時,當然也可采電梯登高。這里最宜遠望,它會使人們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嘈雜的巴黎忽然靜了下來,變成一副巨大的地圖,條條大道條條小巷劃出無數根寬窄不同的線。全巴黎盡在腳下,當白天視野清晰時,極目可望60公里開外。
中層瞭望台離地面115米。有人說,從這一層向外張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確,淡黃色的凱旋門城樓,綠蔭中的盧浮宮,白色的蒙馬聖心教堂都清晰可見,色彩斑斕。傍晚登塔,則見夜色如畫,繁燈似錦,翠映林蔭,那些交織如網的街燈,真如雨後珠網,粒粒晶瑩。這一層還有一個裝璜考究的全景餐廳,終年都是顧客盈門,座位必須提前預訂才行。
最下層瞭望檯面積最大,相當寬敞,設有會議廳、電影廳、餐廳、商店和郵局等各種服務設施。在穿梭往來的人群中,好像置身於鬧市,而忘記這畢竟是57米的高空。從這里觀賞近景最為理想。北面的夏洛宮及其水花飛濺的噴水池、塔腳下靜靜流過的塞納河水、南面戰神校場的大草坪和法蘭西軍校的古老建築,構成了一幅令人難忘的風景畫。
【從非議到贊美】
如同巴黎所有的創新建築一樣,埃菲爾鐵塔一開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絕,再不用說那些建築和城市規劃專家尖刻的批評了。雖然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宣稱"法蘭西將是全世界唯一將國旗懸掛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國家",但一時也無法說服各階層反鐵塔人士。
《泰晤士報》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簽名的呼籲書反對埃菲爾的設計方案,認為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其中包括頗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馬等人。即使在鐵塔落成之後,批評的聲浪也並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請願,希望把它拆除;法國著名詩人、象徵主義代表人物魏爾倫每迴路過鐵塔都立刻另擇路徑,以避免看見它的"醜陋"形象。一時間,由埃菲爾鐵塔引起的風波席捲了整個巴黎城。
只是由於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才使反對呼聲逐漸平息。從此,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城內有了一個正式的地位,它逐漸被接受,被喜愛,最終名正言順地上了畫家們的畫布。著名的風景畫家瓦拉東的獨生子烏特里羅,原始派畫家亨利、盧梭等都盡情地描繪過它,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阿波利內爾也曾在他的詩章中贊美過它。
一個壓根沒想到以藝術為出發點的工程師,卻創造了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個不是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卻因扮演著發射台的角色,才受到人們的肯定,這的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貳』 法國的標志性建築是哪個
提及法國巴黎,人們便會想到巴黎的象徵性建築物—埃菲爾鐵塔,這是為慶祝世界博覽會在巴黎舉行,於1887年動工修建的一座世界著名的鋼鐵建築。鐵塔的設計建造者為法國著名建築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亦因此而得名。埃菲爾鐵塔不僅是法國最高的建築物,一直以來,它都是法國著名的游覽中心。人們在各種形式的刊物、明信片及電視節目中,都可以見到這座被法國人稱為「雲中牧女」的鐵塔英姿。
『叄』 法國著名的建築物有哪些
1、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法語: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正式名稱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楓丹白露」由張愛玲女士譯得,而徐志摩將它譯為「芳丹薄羅」。楓丹白露與毗鄰的4個市鎮組成了擁有36,713名居民的市區,是巴黎的衛星城之一。
『肆』 法國的著名建築
有: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巴黎凱旋門 、巴士底獄遺址等。
1、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據法國媒體報道,巴黎警察局表示起火原因很有可能與現場的修繕施工有關。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2、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於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1.2萬個金屬部件,用鉚釘250萬個。
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共用去熟鐵7300噸。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埃菲爾鐵塔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
3、盧浮宮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4、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
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後,給交通帶來了不便,於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
凱旋門就位於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後賴蒙辭去,於是凱旋門最後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由法國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5、巴士底獄遺址
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
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
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
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路易十六於1793年被送上斷頭台。
『伍』 巴黎最高的建築是
蒙巴納斯大廈高210米,是巴黎最高的建築。天氣晴朗時,從頂樓的觀景台可以遠眺到四十公里外。登高是飽覽巴黎這種大都市最好的方法。
『陸』 現在法國最高建築物是什麼
法國米約高架橋二號墩高達345米,絕對比埃菲爾鐵塔高!
『柒』 法國的標志性建築物是什麼
法國的標志性建築物是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於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1、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
2、埃菲爾鐵塔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3、埃菲爾鐵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4、埃菲爾鐵塔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在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7億人,每年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