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標志,法國大革命攻佔的控制巴黎的制高點是哪座監獄
巴黎的巴士底獄。解救了9名犯人,犧牲了98位民眾。
㈡ 懂歷史的朋友:法國哪個皇帝曾經被囚禁在巴士底獄謝謝!!
從來就沒有一個法國國王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
英國最有名的監獄是倫敦塔,也確實有幾個EX國王被關在里邊過
但法國絕對沒有
國王沒有
皇帝更沒有
㈢ 法國大革命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為開始的標志,其原因是
原因在於:1、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武裝斗爭,自此之後,法國各地革命此起彼伏,樹立了法國人民革命的傳統,開大革命之先河。2、攻佔巴士底獄目標直指國王的封建君主專制,釋放了大批與國王政見不和的政治犯,其中不乏大量的民主人士,這與大革命的性質是相同的。3、攻佔巴士底獄的後果是人民主權論在法國廣泛傳播,並進一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這與大革命最終成立自由、民主的法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是一致的。
㈣ 聖米歇爾山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曾經做過什麼場所
當然是2監獄了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從公元17世紀中葉到19少數機中葉,聖米歇爾山的教堂被改建成國家監獄,囚犯被關押在鐵籠里,審訊時被嚴刑折磨,被稱為歐洲的酷刑監獄。1863年停止向島上流放犯人。從1874年起開始修復島上的建築,漸漸恢復昔日的風貌。
1469年路德維希十一世設立了大天使米歇爾騎士勛章,而1472年又下令在修道院最潮濕的一間屋子裡安上"臭名昭著"的鐵籠子,囚禁最危險的犯人。鐵籠子用鐵鏈拴在拱門上,囚犯每移動一步,鐵籠子就會搖晃起來。一旦被關進去,囚犯就沒有任何生的希望。無論以慈悲為懷的修士們怎樣努力,囚犯最終會很快發瘋,在飢寒交迫中死去。慘無人道的鐵籠子為法國國王效忠了300年之久,許多仁人志士慘死其中。最後一個被鐵籠子折磨而死的是維克多·杜布爾。他是一名記者,1745年因發表抨擊路德維希十五世的文章而被判刑入獄,被監禁一年後死於獄中。1777年"臭名昭著"的鐵籠子才被徹底廢除。拿破崙執政期間,修道院也曾作為國家監獄,直至1863年才關閉,同時宣布為國家所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教堂哥特式的尖頂和500公斤重的大天使米歇爾手持利劍的鍍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加上的。
㈤ 有關法國大革命的問題~~
朋友`你說的這幅圖在http://ls.nje.cn/jiushang/wangyik/new_page_15.htm可以看到``這裡面有很多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圖片。你說的這幅圖的意思是:法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第三等級包括農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資產階級。圖為飽奴役和壓迫的法國農民。
這個網站裡面還有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的圖片。巴士底獄是14-18世紀法國巴黎的城堡和國家監獄。它建於14世紀後半期,原來是一座城堡,從16世紀起主要作為國家監獄,囚禁政治犯。巴士底獄由8個塔樓組成,深溝高牆,成為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象徵。
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義群眾高呼著「打到巴士底去」的口號,向巴士底獄發動猛烈進攻。他們先用大炮轟斷吊橋的鐵鏈一舉攻克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了。後來這一天就成了法國的國慶日。此圖描繪的正是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的情景,現存於巴黎克魯納瓦雷美術館。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幾個月後,由民眾占據的巴士底獄被搗毀,並改建為~~~~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獄遺址:
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關押的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㈥ 法國大革命
爭議人物:羅伯斯庇爾
路易十六原本不需要死,他只是被關了起來,後來他打算逃到外國,失敗又被抓了回來。期間革命黨人在他家搜到了數封寫給普魯士等外國君主的求救信,因此路易十六被以通敵賣國的罪名處死。
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取代吉倫特派以後,為了保護革命果實而施行恐怖統治,殺人較狠。雖然殺了很多反革命,但也難免錯殺好人,因此得罪了太多人,後來雅各賓派下台,羅伯斯庇爾也被殺。
㈦ 法國大革命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789年,開始標志是攻佔巴士底監獄。
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東部,有一個巴士底獄廣場。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曾經聳立在這里。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
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教士和貴族。教士是當時法國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
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只佔全國總人口的2-3%。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僧侶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
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
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庄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舊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法國大革命的代價:
大革命前,法國是歐洲大陸上工商業最發達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與英國不相上下。當時的法國在經歷了生產技術革新和海外殖民擴張後,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而憑借著這樣一份厚實的家底,法國大革命中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利益不惜大打出手。
即便這場沖突紛爭的負面影響會擴大到整個社會,造成慘重的後果也可以扛得住。因此,這場持續了數十年的紛爭給法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災難,資源和財富被大量消耗,在它狂飆式的推進過程中,逐漸走向了暴力與血腥。
從廣義上看,法國大革命其實是傳統貴族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博弈,二者實力此消彼長,使得其博弈過程殘酷而又漫長。
新航路的開辟後,隨著法國海外市場和殖民地的不斷擴大,海上貿易日漸隆盛,為本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和關稅收入,其本國的實力得到了極大地增強。
法國當時的物質發展,是資本主義帶來的生產力提高,與海外收益攫取的獲得雙線齊頭並進。之前社會發展和兩派矛盾累積過程中,資本主義與傳統勢力此消彼長的效應並不明顯,大革命前的法國被稱為「歐洲封建勢力的堡壘」。
國內封建勢力或者說保皇黨很頑固、強大,這就意味著法國封建勢力依然有很強大的實力,沒那麼容易三下五除二被搞垮。
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各有資源,從1830年的「七月革命」一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雙方展開了耗時日久的拉鋸戰,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導致民眾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