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m1886刺刀大概多少錢

法國m1886刺刀大概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7-23 15:14:19

1. 德國刺刀1937值多少錢

這個應該是一戰時期德國的刺刀 像S1898(簡稱S98 索林根出品)刺刀 但我個人認為應該是M1871式刺刀 價格不好說 不過看這個品相 不會值很多 保存的也太次了
上圖為S1898
以上為M1871式 主要是你這個的刀柄細節給我感覺更像1871

2. 坦克世界7.4法國火炮

這玩意純看個人操作習慣了 個人不太推薦法系火炮 既然玩肯定就沖著8級玩 而8級是帶彈夾的
也就是說想充分利用彈夾系統的話 也就是說4連發的時候要冒著相當大被反的危險
當然 你可以開一炮 先走開 再開第二炮 但是這樣的話 就等於浪費彈夾系統的優勢 還不如玩s d m系火炮呢

3. 勒貝爾m1886到底能裝多少顆子彈八顆還是九顆我還看見有十顆。

勒貝爾步槍發射8×50毫米的全全屬外殼步槍子彈,載彈量為8發,並以內置彈倉供彈。除此之外,它還可配備一種長針型的重劍式刺刀以應付白刃戰。在1887年,勒貝爾步槍被法國軍隊列裝為制式步槍,並參與了多次對外戰爭,當中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4. 一戰法國軍隊的單兵武器

1、勒貝爾M1886(法語:FusilModèle1886)或勒貝爾步槍(法語:FusilLebel)

該步槍是法國於1886年推出的手動槍機式步槍,由尼古拉斯.勒貝爾上校研製。該槍運用了由保羅.維埃那開發的火葯B,亦是史上第一種最成功的無煙火葯槍械。勒貝爾步槍的出現意味著那些使用黑火葯的槍械已過時,各國亦開始改為專注於研製和采購發射無煙火葯的槍械。
勒貝爾步槍發射8×50毫米的全全屬外殼步槍子彈,載彈量為8發,並以內置彈倉供彈。除此之外,它還可配備一種長針型的重劍式刺刀以應付白刃戰。在1887年,勒貝爾步槍被法國軍隊列裝為制式步槍,並參與了多次對外戰爭,當中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一戰期間,法軍曾打算以Mle1917半自動步槍大量取代勒貝爾步槍。然而,士兵們卻普遍認為此槍過於笨重和太長,因此並不容易在戰壕內操作和保養。基於這些問題,法軍一直都未能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以取代勒貝爾步槍。而在1936年推出的MAS36步槍亦因生產進度太慢並不能滿足軍隊,所以直至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之前,勒貝爾步槍仍舊為法軍的主力步槍。當中有少量的步槍更被納粹德軍繳獲使用,並以Gewehr301(f)的名義在軍中服役。
直至1920年停產前,勒貝爾步槍一共被法國的國營兵工廠生產了約2,880,000支。
而在二戰過後的一些沖突中仍能找到勒貝爾步槍的身影。

2、法國M1916步槍

此槍的前身是伯赫提耶M1890卡賓槍,採用3發的彈倉,1892年法國對M1890卡賓槍進行改進,製成M1892卡賓槍並定位制式,由於「一戰」爆發,投入戰場的M1892卡賓槍只有3發裝填的彈倉,而其他參戰國投入的步槍最少的都為5發彈倉,於是1916年在M1892的基礎上,製造使用5發彈倉的M1916步槍,M1916增設了過去卡賓槍沒有的上護木,槍托中間有2個貫穿槍身的橫銷,防止槍機後座時造成槍托損壞;1927年,對M1916卡賓槍進行改進,更換了槍托前端的前箍,前箍內有獨立的刺刀座。

5. 漢陽造的前身,德制M1888委員會式步槍到底是個啥玩意

這里首先要說的是M1888不是毛瑟製造的,而是因為德國毛瑟M1871受到清政府的高度推崇,德國奸商謊稱這把槍是毛瑟,所以國內現代進口軍事經典將被誤認為就像毛瑟88一樣事情要從1880年代說起,那就是德國在鐵血總理比斯曼的領導下,連續擊敗丹麥和奧地利,並且重擊了法國並完成了德國統一的偉大事業,這與當時的德國先進槍支有很大關系。法國也是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德國一樣,裝備方面一直很強硬。

當時子彈本身的一致性不太好,自由浮動槍管精度的提高也有限,所以老槍管後來就卸下了這個包袱。Gewehr88的使用時間很短暫。一方面,毛瑟在1889年完成了新步槍,甚至被比利時投入使用。另一方面,Gew88是一種倉促情況下的產品,質量不好,與子彈的配合不好,還有很多質量問題。

6. 軍用格鬥刀什麼時候就有了,什麼時候變得普遍(列裝軍隊),早期各國軍用格鬥刀是哪些

刺刀是一類特殊的武器,它雖然是不折不扣的冷兵器,但卻是在步槍這一典型的熱兵器誕生以後出現的,而且通常都是與槍配合使用。從出現至今的400餘年中,刺刀一直都是軍用步槍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雖然白刃戰的情況在現代戰爭中已很少出現,刺刀作為格鬥武器的位置明顯下降,但它作為一種最後的戰斗手段和隨身工具,仍然是戰士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裝備。同時,它也是軍人勇敢精神的集中體現。這些都使得刺刀不可避免地成為軍事愛好者們關注的對象。
刺刀的發展軌跡:矛·劍·刀
公認的最早的刺刀於1647年出現在法國西南部的小城巴榮涅(Bayonne),英語中的刺刀一詞(Bayonet)便是來自這個城市的名字。這種原始刺刀脫胎於冷兵器時代步兵使用的短矛,實際上它本身就是一支帶短柄的矛頭,把短柄塞進槍口並插緊,前裝槍就搖身變為一支短矛。這也是與當時的步兵戰術相適應的,因為前裝槍只能單發射擊,必須依靠齊射才能發揮威力,而齊射過後,敵人會乘已方重新裝填彈葯的空隙蜂擁而上,此時迅速插上這種刺刀,排成多層人牆,就足以抵擋敵軍的沖鋒。不過這種原始的插入式刺刀和矛一樣,是一種單純的防禦性武器,和步槍並不兼容,一旦裝到槍上後者就不能重新裝填和發射。因此不久後的1688年,法國人又研製出了套筒型刺刀,其刺刀末端一側帶有空心握把,使用時握把套在槍口上,並旋轉一定角度,讓槍管外的卡筍卡入握把上的凹槽內,將兩者固定在一起。這種結構中,刺刀刀身偏於槍管軸線的一側,兩者間隔一定距離,使射擊與刺殺互不幹涉。自此刺刀作為輔助作戰工具的地位已經基本確定。
起初的套筒式刺刀外形一般比較簡單,有的只是一條帶尖的金屬棍,基本上還是矛的變形。由於當時的前膛槍一般很長,所以早期刺刀普遍身形較短,刀身一般不超過45公分。19世紀之後,槍械製造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刺刀也得到迅速發展。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考慮到了刺刀的多功能性,裝到步槍上即是白刃格鬥用的刺刀,取下後還能當做短劍、匕首或馬刀使用。這一時期的刺刀外形多半更趨近於劍形,刀形相對較少,而且普遍較長,刀身一般在50公分以上,甚至有長至1米的可兼作佩劍的型號。19世紀後期,帶卡筍的刺刀座和槍口環相配合的固定方式已被普遍採用,並成為刺刀的主流,刀形刺刀開始大量出現,同時刺刀長度大為縮減,刃長普遍在50公分以下,並出現了全長40公分以下的刺刀。不過套筒式刺刀和外形近似矛尖的各種錐形刺刀仍在某些槍械上繼續使用。
隨著機槍等自動武器和迫擊炮的出現,白刃沖鋒和人海戰術的作用日漸勢微,刺刀的地位隨之逐步下降。細節設計上也是如此,如一戰以後新設計的刺刀,多半不再有護手鉤這一部分,因為這個部件除了在手持使用時防止自傷外,主要是在格鬥時用來別、卡對方的刺刀,而近身肉搏的減少使得這一部件不再象以前那樣重要了。特別是到二戰世界大戰期間,沖鋒槍和突擊步槍的出現,使得刺刀不再是步兵必備的武器。雖然參戰各國仍然製造了數量龐大的刺刀,但戰斗以刺刀決出勝負的例子卻愈來愈少。二戰期間研製的部分槍械採用了折疊刺刀,其原型早在1830年就已經在荷蘭製造的前膛槍上出現,但直到20世紀以後才重新引起重視。折疊式刺刀不使用時折回,固定在槍管下方或一側,使用時向前展開並固定,如前蘇聯生產的莫辛·納甘M1944式騎槍和CKC半自動步槍,這種方式避免了刺刀意外丟失的問題,不過卻有用途單一的弊端,因此最終並未成為軍用刺刀的主流。戰後設計的現代軍用刺刀仍是人手一把,但多作為工具使用,對刺殺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其長度逐漸縮短,刀身多選用強度高,而且適用於切削、劈砍等多種用途的單刃獵刀的形狀,錐形刺刀已基本不再使用。後半段看參考資料

7. 誰知道法國1875刺刀的銘文

法國林白 法國1875T型刺刀 法國老刺1868
1. French Model 1886 Lebel Bayonet 早期法國M1886林白刺刀(合金手柄, 有護手勾, 長刃);
2. French Model 1886 Lebel Bayonet 早期法國M1886林白刺刀(黃銅手柄, 無護手勾, 長刃);
3. French Model 1866 "Chassepot"
Yataghan Sword Bayonet(法國1866後膛式步槍曲刃長劍刺刀)
4. French Model 1874 "Gras" Epee Bayonet (法國1874式「Gras」重劍刺刀)

請看圖文介紹:
http://hi..com/fenshike/blog/item/d35b9018fe8bd4b74bedbc53.html

8. 二戰中俄國都用的是些什麼步槍

M1891莫辛-納甘步槍(俄文Мосин-Наган,英文Mosin-Nagant)
在俄國被稱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槍),是在俄國政府委託下在188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製的步槍,並由俄國軍隊在1891年正式採用,定型為1891型3線口徑步槍。
[編輯本段]研製歷史
M1891步槍在招標過程中出現了爭議,有兩個設計能夠進入官方評審的最後階段,一個是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樣槍,另一個是比利時的艾米爾·納甘和李昂·納甘兩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設計的樣槍。
莫辛出生於1849年5月5日,12歲時進入一家軍事學院並在那裡參了軍,在1867年他進入莫斯科Alexandrovskoye軍事中學(Alexandrovskoye Military High School),在1870年離開軍事中學時,他為了能夠調去炮兵部門而轉入開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學院(Mikhailovskoye Artillery Academy)。他在1875年畢業後被調到圖拉兵工廠。莫辛當上武器設計師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對伯丹II步槍的改進,莫辛-納甘步槍算是他的第二個設計,雖然定型的莫辛-納甘步槍並沒有完全採用他的設計。莫辛是在1883年開始設計連發步槍的設計工作,他在1884年和1885年分別提供了幾種內置彈倉供彈的步槍設計給負責招標的委員會,最初的設計是10.6mm口徑。但莫辛的努力成果沒有受到俄羅斯軍隊的重視。
在1886年法國採用8mm口徑M1886勒貝爾步槍後(這是第一種採用無煙火葯的小口徑槍彈的軍用武器),此舉在世界各國引起了一場使用無煙發射葯小口徑槍彈(相對之前的彈葯)的輕武器軍備變革,在1887年至1889年間,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軍隊都採用了類似的武器,俄國政府也決定採用一種類似的新型連發步槍,代替現役的伯丹步槍(類似於英國馬蒂尼-享利步槍的黑火葯槍彈單發後裝槍)。為此俄羅斯政府組織了一個委員會,從現有的毛瑟、勒貝爾、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魯賓和克拉格-約根森等設計中進行選擇。莫辛也接受委託設計了一種5發單排彈倉的7.62mm口徑步槍參與招標。根據古老的俄羅斯度量衡稱為3線口徑【註:liniya,英文為line,舊俄羅斯度量衡,1線等於0.1英寸或2.54mm,因此,3線等於7.62mm或.30英寸】。而比利時武器設計師李昂·納甘則向俄羅斯軍隊提交了一種3.5線口徑(8.89mm)步槍和500發槍彈進行測試。
所有參與投標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間由俄羅斯軍隊進行測試,俄羅斯軍隊偏愛納甘的設計。原本對納甘的設計有利,但出於俄羅斯國家尊嚴的考慮,政府對莫辛的步槍很感興趣。由於政府和軍隊的意見分歧,互不相讓,最後委員會用了折衷的方法:把這兩種設計合並在一種步槍上,結果是把納甘兄弟設計的供彈系統裝在莫辛設計的步槍上,因此這種步槍系統被稱為莫辛-納甘步槍。而參與競爭的雙方都獲得補償:納甘兄弟得到酬金(後來納甘兄弟設計的M1895手槍也被俄羅斯軍隊採用),而莫辛則晉升成上校並被任命為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的主管,繼續改進和生產這種步槍,莫辛上校於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圖拉。在1960年,蘇聯設立了一個S.I.莫辛特別獎,獎勵各個防務企業系統內的專家。
莫辛-納甘步槍被採用時俄國的輕武器企業還沒有做好生產准備,所以第一批M1891莫辛-納甘步槍是法國的夏特羅輕武器廠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軍隊的主要裝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國的承包商再一次被用來生產這種步槍,當時俄國非常缺乏步槍,所以與兩家美國公司簽訂生產合同,但這批步槍由於1917年的十月革命而沒有交給後來的蘇維埃政權,在美國用於訓練和民間銷售。
M1891步槍最初有三種型號:步兵步槍、龍騎兵步槍和哥薩克步槍,步兵步槍就是標准型長步槍,後兩種是配發給騎兵部隊使用的騎槍(卡賓槍)。
[編輯本段]改進型號
蘇聯時期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進,1924年,以龍騎兵步槍為基礎開始著手改進M1891步槍。1930年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最大的一次改進被命名為M1891/30式步槍,由圖拉和伊熱夫斯克生產,M1891/30步槍與M1891龍騎兵步槍的長度相同,因此比M1891步槍短。在M1891/30步槍上進行的改進並不多,主要的改進項目是安裝了新的瞄準具,最初的M1891/30步槍仍然採用M1891步槍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機匣,這是因為原有的M1891步槍的備件(槍管、機匣、槍托等)非常多,直到1938年後生產的步槍全部採用剖面呈圓形的機匣。在其他方面M1891/30步槍與M1891步槍基本相同。六角形機匣的一般稱為第1型,圓形機匣一般稱為第2型。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Mosin-Nagant Model 1891/30)於1930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1938年為騎兵部隊改進了38式步騎槍。M1938卡賓槍是M1891/30步槍的一種縮短型。1941和1943年又進一步改進為41/43式步騎槍。到了1943年,蘇聯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使用機械瞄準具時的有效戰斗距離為400米,使用瞄準鏡時可達800米。
[編輯本段]退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隨著步兵武器的不斷發展,莫辛-納甘步槍開始顯得過時,蘇聯最終決定用使用中間威力型槍彈的SKS半自動步槍代替莫辛-納甘步槍。大概在1948年左右,莫辛-納甘步槍在前蘇聯停產,後來機器設備被賣到波蘭。
多種型號的莫辛-納甘步槍作為俄國軍隊和蘇聯紅軍的制式武器,服役期長達60年,並被中國、芬蘭、匈牙利、波蘭、朝鮮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該槍在二十世紀幾乎每一場戰爭中都能看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格瑞那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莫辛-納甘」步槍生產數量超過1700萬支。
蘇聯政府曾先後向中國援助過莫辛-納甘步槍。例如在抗日戰爭期間1939年中國就訂購了5萬支步槍,裝備國民黨軍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朝鮮戰爭爆發後,緊急向蘇聯簽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槍。國內兵工廠也開始仿製蘇聯槍械,此時蘇軍正撤裝莫辛-納甘步槍,於是將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資料賣給中國,在中國定型為1953式步騎槍。
雖然在其他國家,這種過時的步槍也逐步被AK步槍所代替,但直到今天,莫辛-納甘步槍仍然可在民間收藏領域或狩獵用途方面見到蹤影。因為這種槍相對便宜,而所配用的槍彈也很便宜很容易搞到,相比之下,其他同時代武器所配用的彈葯早已經不是制式彈葯(如.30-06或7.92mm毛瑟彈等),因此產量低價格也昂貴。
[編輯本段]結構特點
莫辛-納甘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葯軍用步槍之一,莫辛-納甘系列步槍與毛瑟步槍系列、李-恩菲爾德步槍系列等其他同時代同類軍用步槍相比,其槍機設計顯得較為復雜,它的設計粗糙而且過時,整體的操作感覺也比這些步槍笨拙。但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可靠——這相對於工業基礎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蘇/俄軍隊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惡劣的戰爭時期包需提高武器產量以滿足前線需要,而大量補充的戰斗人員往往訓練時間不足。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葯步槍。它採用整體式的彈倉,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彈夾裝填。彈倉位於槍托下的扳機護圈前方,彈倉容彈量5發,有鉸鏈式底蓋,可打開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由於是單排設計而沒有抱彈口,因此彈倉口部有一個隔斷面器,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彈,避免出現上雙彈的故障。在早期的槍型中,這個裝置也兼具拋殼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開始,以後的槍型都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拋殼挺。槍膛內有4條右旋轉膛線。當槍機閉鎖時,回轉式槍機前面的兩個閉鎖凸筍呈水平狀態。步槍是擊針式擊發,擊針在打開槍機的過程中進入待發狀態。手動保險裝置是在槍機尾部凸出的一個「小帽」,向後拉時會鎖住擊針,而向前推時會解脫保險狀態,操作時不太方便而且費力。水平伸出的拉機柄力臂較短,因此操作時需要花較大的力氣,而且比起下彎式拉機柄在攜行方面時較不方便,而下彎式拉機柄只有狙擊型才有。從步槍上分解出槍機時不需要專門工具,只要拉開槍機,然後扣下板機就能取出槍機。在沒有工具的條件下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其他幾個主要部件。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為矩形,後改為一字螺絲起子形,並在分解步槍時充當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四棱刺刀通過用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後期為不可卸的折疊式,而且刺刀座兼作準星座。槍托通常用樺木。
[編輯本段]彈葯
與M1891步槍一起還有一種新的小口徑槍彈被採用(確實是那個年代裡的小口徑槍彈),直到今天,7.62×54mm R槍彈在俄國軍隊服役已經超過了一個世紀。該槍彈採用突底緣錐形彈殼,突底緣彈殼的設計在19世紀未也已經開始顯得開始過時了,但卻適合基礎較低的俄羅斯輕武器工業,因為突底緣彈殼對彈膛尺寸的要求相對寬松一點,這樣在機器加工時允許有較大的生產公差,既節省了工時又節約了錢。M1891式槍彈的彈頭是重210格令、銅鎳合金被甲、鉛芯的鈍圓頭形彈頭,在德國採用了尖頭彈後,俄羅斯也開始研製尖頭彈,經過廣泛測試後,在1908年採用了一種重148格令、銅鎳被甲的鉛芯尖頭彈(戰爭時期採用覆銅鋼被甲)。在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制式步槍先後採用了中間威力型槍彈和5.45mm小口徑步槍彈,但直到現在M1908式槍彈系列仍然被用作機槍和狙擊步槍的彈葯。
[編輯本段]莫辛-納甘步槍主要型號
M1891步兵步槍:生產年份1891-1928,全槍長1306mm,帶刺刀全長1738mm,空槍重4.22kg,槍管長800mm,槍口初速615m/s
M1891哥薩克步槍:生產年份1893-1917,全槍長1234mm,帶刺刀全長1666mm,空槍重3.9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615m/s
M1891龍騎兵步槍:生產年份1910-1932,全槍長1234mm,空槍重3.9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615m/s
M1907卡賓槍:生產年份1910-1917,全槍長1015mm,空槍重3.3kg,槍管長508mm,槍口初速560m/s
M1891/30步槍I型:生產年份1927-1932,全槍長1234mm,帶刺刀全長1666mm,空槍重3.8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860m/s
M1891/30步槍II型:生產年份1933-1944,全槍長1234mm,帶刺刀全長1666mm,空槍重3.8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860m/s
M1938卡賓槍:生產年份1938-1944,全槍長1020mm,空槍重3.45kg,槍管長510mm,槍口初速820m/s
M1944卡賓槍:生產年份1943-1948,全槍長1020mm,帶刺刀全長1327mm,空槍重3.9kg,槍管長517mm,槍口初速820m/s
M91/59卡賓槍:生產年份1959,全槍長1010mm,空槍重3.8kg,槍管長517mm,槍口初速820m/s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以1930年投產的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為基型槍,將拉機柄加長並由直形改成向下彎曲的形狀,在槍的左側安裝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將機匣外形改成了圓形,使安裝瞄具座更加結實。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物鏡直徑30毫米。配用PE型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重4.6千克,而配用結構較簡單、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PU型瞄準鏡時,全槍重4.27千克。電影《兵臨城下》中主角瓦西里使用的就是「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

閱讀全文

與法國m1886刺刀大概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