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法律體系優良完備、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適用嚴格公正、法治監督嚴密有力、公民享有廣泛自主權.優良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有法可依"所依據的法必須是"良法",必須具備民主性、科學性和道德性,這些良法必須由立法機關按照嚴格的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一經制定,任何人也不能憑自己的權威逃避法律的制裁.在自由和民主的國家中,法律應是國王,必須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法律是否具有權威性,關鍵看法律是否被人們信仰和崇拜.人們對法律信仰和崇拜的程度是一個國家法治進程的重要標志.法律適用嚴格公正不僅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還是促進法律權威實然狀態的突破口,法因其公正和權威而成為百姓的依賴,法的公正和權威很大程度上又通過法律適用的嚴格公正而體現出來.法治國家的實現,不僅靠權力主體作為主權實施者或執行者的自覺,更要靠強有力的法治監督,強化法治監督制約機制,是現代社會防止並懲治權力濫用、腐敗、專橫的需要.法治的目標在於促進人們在服從法律規則治理的前提下獲得普遍而平等的自由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應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自主權,保障每個人都獨立而平等地存在,有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有權作出選擇且這種選擇獲得應有的尊重.作者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主要是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只有具備這些方面的基本特徵,才可以說是走上了法治國家的軌道.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應當始終按照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特徵的要求去努力,這樣才能使目的明確,早日實現奮斗目標.
㈡ 法國行政法律的獨特性
仔細讀課本
都在書上
如果你找不到 請查王名揚《法國行政法》
或其他法大書籍
法國素有「行政法母國」之譽,它最先從理念上承認行政法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法 國也是歐洲大陸法系國家中的典型代表,其行政法的產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概言之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為法國行政法的產生提供了政治、經濟、思想准備,大革命時期建 立起來的獨立行政法院制度直接標志著法國行政法的產生,並使以法國為代表的大陸法 系之行政法院模式與英美法系之普通法院模式形成鮮明對比。正是伴隨著法國資產階級 革命出現的法治國思想和獨立行政法院制度的發展,在法國逐步產生和形成了行政法治 原則和均衡原則,這兩個原則被認為是法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所謂行政法治原則,即 政府行政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規定行政機關的組織、許可權、手段、方式和違法的後 果。行政法治,作為法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含3項內容:第一,行政行為必須有法 律依據。第二,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第三,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行為來保證法律 的實施。(註:參見王名揚:《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04頁 以下。)
在法國,均衡原則(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是作為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 而出現的,它是「二戰」後,法國行政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逐漸強化的產物。但 是,「均衡性」作為行政法院對於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司法監督或審查的原則 ,其含義目前仍沒有一致的解釋。大體說來,它是行政法院在行政機關具有自由裁量權 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在無法依據法律條文或其他原則對行政行為進行裁決的情況下,監 督、審查、決定是否撤銷一定行政行為的法律手段。它根據具體情況審查行政行為是否 合理、行政決定是否適度,審查事實與法律適用是否一致。其根本要求是「合理均衡」 。(註:參見王桂源:《論法國行政法中的均衡原則》,《法學研究》,1994年第3期。 )
㈢ 什麼是法治國家
一、法治國家的定義:
法治國家或法治國(Rechtsstaat)是德語中最先使用的一個概念。早期的法治國是指中世紀歐洲的某種國家形式,尤其是德意志帝國,當時被認為是"和平與法律秩序的守衛者"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是德國資產階級憲政運用的晨霧,其基本含義是國家權力,特別是行政權力必須依照法律行使,所以,法治國家有時又稱法治政府。
二、法治國家的條件標准:
1、通過法律保障人權,限制公共權力的濫用;
2、良法的治理;
3、通過憲法確立分權與權利制約的國家權力關系;
4、賦予廣泛的公民權利;
5、確立普遍的司法原則,司法獨立等。
三、法治國家的形式標志:
1、完備統一的法律體系;
2、普遍有效的法律規則;
3、嚴格公正的執法制度;
4、專門化的法律職業。
㈣ 法理簡答題 1 權利本位論的理論基礎 2法治國家的特徵是什麼
1、 權利本位指以確認權利和保護權利為核心觀念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原則。這里的「本位」一詞指的是民法的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或基本任務。權利本位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自由主義法律思想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的產物。它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在於極力保護個人財產權,刺激其自由競爭,促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達。
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典型的權利本位的法律,它以契約自由、私權神聖不可侵犯、過錯責任為其基本原則,真正奠定了民法的權利本位。民法作為權利本位的法律,其規范基本上是授權性規范。它確立的是一種客觀的權利,個人完全可以依據民法規范的指引,把法律上的權利轉化為自己主觀上的權利。整個民法的體例都是以權利為中心設計和編排的。
2、一、法律至上:我國法治國家的理性原則
二、立法民主:我國法治國家的首要環節
三、法治完備:我國法治國家的形式要件
四、司法公正:我國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五、制約權力:我國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
六、保障權利:我國法治國家的法律價值
㈤ 論述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含義及基本特徵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含義是:必須是把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三者有機結合、和諧統一起來;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人民民主是法治的目的和核心內容,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方略和形式。社會主義法治就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社會主義法治是以確認、保障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維護、鞏固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
(3)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法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特點和優點,改善、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就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所在。
(4)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文化特徵。我國法治只有堅持以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才能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法治。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
㈥ 法治國家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㈦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