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七大經濟強國
這七個西方經濟強國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
「七強」原本是指成立於一九七五的「七國集團」。到1998年又增加了俄羅斯,但核心成員國即有經濟實力的還是前七國。
另外,所謂八國集團(group 8),指的是八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羅斯。嚴格的講,它並非一個嚴密的國際組織,以往被稱為「富國俱樂部」。在8個國家裡,除俄羅斯之外的7個國家是核心成員國,也就是以前的七國集團(G7)。
『貳』 法國gdp2021年總量是多少
法國gdp2021年總量是3萬億美元。
法國,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肆虐的當下,法國經濟遭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不少人好奇,法國經濟現狀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2021第一季度gdp數據就知道了。
法國gdp的特點
不僅如此,英國的上半年GDP也擴大至11048.55億英鎊,並在英鎊與美元平均匯率提升的幫助下,其GDP換算成美元後約為1.534萬億,而且是2008-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的最高值。
上半年,印度經濟同比實際增長9.3%,GDP約為1.473萬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排名一致,即仍是全球第六名。但也因為經濟恢復增長,物價上漲,匯率因素的共同作用,印度的上半年GDP創下歷史新高。
還有法國,2021年上半年經濟同比實際增長9.6%,實際了較大程度的復甦。其經濟總量恢復至12125.92億歐元(約1.462萬億美元),雖然仍低於英國和印度,僅排全球第七名,但在歐元升值的幫助下,GDP離1.5萬億美元很近了。
『叄』 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
法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排名也是靠前的。法國有許許多多產業,比如旅遊業、化妝品工業、汽車工業等等產業都很強。法國又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浪漫國家,人文情懷也比較濃厚。然而法國什麼產業比較發達呢?
巴黎作為時尚之都,服裝業也都是在國際的前沿。法國擁有著名的巴黎時裝秀,也是在這里出現了許多時尚潮流的衣服及衣服品牌。許多服裝行業的公司都想在巴黎時裝秀上展露頭角,才能更加聞名世界。
法國發達的產業不止這些,還有很鋼鐵、建築等行業都是很發達的。
『肆』 歐洲十大經濟強國是哪些
歐洲!
經濟上是德國,軍事是俄羅斯,綜合實力是法國,因為金錢不是衡量一個國家的標准,而軍事也不是了這只不過是窮兵黷武,法國目前是歐洲的中心是不改變的,歐洲航天局在法國這說明以法國為中心的,法國目前是中西歐國家的領袖,東歐國家經濟都不如西歐國家富有.
『伍』 請介紹一下法國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自然等背景
法國
The French Republic
資料類型:WTO成員國 區域:歐洲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面積551602平方公里,人口5640萬,其中法蘭西人佔90%,此外還有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科西嘉人,通用法語。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他主要信奉基督新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首都巴黎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法國的主要自然資源有鐵、煤、鉀鹽、鋁土。
法國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一,其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破壞,戰後恢復迅速,1949年達到戰前水平,目前是西方第四大經濟強國,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1802.3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7030.7美元。從工業生產看,法國居西方國家第6位,其工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工業人口占勞動力的19%。在工業中,製造業占最大比重,工業就業人數的4/5在製造業。通訊設備、汽車及運輸設備、宇航、核能、軍火、食品加工都是法國重要的工業部門。法國缺乏能源和礦產資源,石油幾乎全部需要進口,天然氣和重要礦產品的大部分也依賴進口。法國農業很發達,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農業已成為法國最大的出口創匯部門。農用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56%,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農業人口占總勞動力的6.7%。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玉米、馬鈴薯、葡萄。在農業中畜牧業一直超過種植業,其豬肉、牛肉的產量居西歐首位,奶、酒、飲料也大量出口。
法國是世界第四齣口大國,主要出口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軍火。進口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及其他原材料,同時也進口專用設備、日用消費品、電器等其他商品。法國60%以上的貿易是同歐共體國家進行的,主要貿易對象有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1991年法國進口額為2317.99億美元,出口為2170.15億美元,法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大多有逆差。
中法1964年建交,兩國貿易關系發展較早,但在1979年前數量不大,50年代年平均貿易額不到60萬美元,1964年後雖有大幅度增長,也不過600多萬美元,1985年中法貿易額達9.46億美元,1990年上升到23.28億美元。1991年有所下降,為23.25億美元,其中我方出口 7.35億,進口15.90億美元,逆差較大。逆差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產品在質量、包裝、品種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受法方配額限制及反傾銷和其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影響。我國主要從法國進口成套設備和技術、機械、化工產品、農產品。向法國出口大部分是農副產品、輕工產品、紡織品,也有部分機械、化工產品、醫葯。法國是我國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發達國家中居第四位,近些年來,法國已成為我國進口設備及技術的主要市場之一,比如我國從法國引進的十五萬門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電力機車設備微電子技術、電冰箱技術、空中客車飛機、核電站設備及水泥廠、卷煙廠設備等,中法在合資、合作、補償貿易等方面關系正不斷發展。
『陸』 歐洲四大經濟體是哪四個國家
歐洲四大經濟體是指位於歐洲的四大老牌工業經濟強國,分別是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它們目前仍舊是主導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走向的國家之一。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四國經濟發展目前比較緩慢,尤其是義大利受財政危機的影響,地位逐漸下降。
歐洲四大經濟體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組成,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是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七國集團的成員國,英國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七國集團的成員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是歐洲地區最重要的力量。
四大經濟體在2008年的GDP總量高達75,000億歐元,人口超過2.6億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曾舉行歐洲四大經濟體領袖峰會,四大經濟體國家的政府首腦列席會議,主題是帶領歐盟在未來兩年內走出經濟增長的低谷。
1、德國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德國還含有豐富的木材,鐵礦,鉀肥,鹽,鈾,鎳,銅和天然氣。 德國的能源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其次是核電,類似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風能,水能和太陽能。
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現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2、法國
義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出口大國,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柒』 目前的世界經濟和軍事強國有哪些。請列出他們之間的排名順序。
按照聯合國統計,總共193個國家和政治地區經濟總量排序為:
1、美國
2、中國
3、日本
4、德國
5、法國
6、英國
7、巴西
8、義大利
9、印度
10、加拿大
11、俄羅斯
12、西班牙
13、澳大利亞
14、墨西哥
15、韓國
16、荷蘭
17、土耳其
18、印尼
19、瑞士
以上是經濟大國。
按照人均排序:
較大的國家(人口1000萬以上)
6、瑞士 1
7、澳大利亞 2
11、荷蘭 3
12、美國 4
13、加拿大 5
20、日本 6
22、德國 7
24、法國 8
26、英國 9
27、義大利 10
30、西班牙 11
37、韓國 12
---------------------
60、巴西 13
63、俄羅斯 14
64、土耳其 15
68、墨西哥 16
--------------------------
102、中國 17
119、印尼 18
141、印度 19
以上是經濟強國的順序。韓國及其以前的可以稱作發達國家,巴西到墨西哥可以稱中等發達/高度發展中國家,中國到印度就是發展中國家了。
軍事強國:
按照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12年軍費統計數量:(億美元)
1、美國 7110
2、中國 1430
3、俄羅斯 719
4、英國 627
5、法國 625
6、日本 593
7、沙特 482
8、印度 468
9、德國 467
10、巴西 354
11、義大利 345
12、韓國 308
13、澳大利亞 267
14、加拿大 247
15、土耳其 179
17、以色列 152
18、西班牙 140
19、荷蘭 109
22、台灣 89
28、印尼 52
34、墨西哥 48
人均軍費順序:
2、美國 2653美元
3、以色列 2141
5、沙特 1558
10、英國 893
11、澳大利亞 893
12、法國 879
19、德國 593
20、義大利 593
22、加拿大 560
25、韓國 493
26、俄羅斯 426
28、日本 401
29、西班牙 398
30、台灣 380
33、土耳其 244
35、巴西 142
39、中國 74
42、墨西哥 48
43、印度 30
軍事強弱除了軍費之外,還要看作戰思想和所指揮水平。軍隊人數多少不代表力量強弱,現役人數排序:
1、中國 228.5萬
2、美國 145.8萬
3、印度 132.5萬
4、朝鮮 110.6萬
5、俄羅斯 102.7萬
6、韓國 68.7萬
7、土耳其 66.6萬
8、巴基斯坦 61.7萬
9、伊朗 52.3萬
10、埃及 46.8萬
11、越南 45.5萬
12、緬甸 40.6萬
13、法國 35.2萬
14、巴西 32.7萬
15、敘利亞 32.5萬
16、泰國 30.5萬
17、印尼 30.2萬
18、義大利 29.3萬
19、台灣 29.0萬
20、哥倫比亞 28.5萬
21、墨西哥 26.7萬
22、沙特 23.3萬
23、日本 23.0萬
軍事強國首先是軍地人數多,不低於20萬,其次是軍費高,以下排名不分次序:
進攻性:美國 、以色列(作戰指揮強) 、俄羅斯、德國、日本、英國、法國 、
非進攻性(防禦性):義大利 、韓國 、(台灣) 、土耳其 、中國 、印度 、巴基斯坦(核武器)、伊朗、
朝鮮核武器不是打仗的,是訛詐用的。
沙特裝備好,但是人數不足,指揮作戰決心不強。
『捌』 法國的經濟地位與人口密度
國土面積55.2萬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58522萬人。法國是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最富裕的工業國之一,歐洲經濟共同體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能源、交通、電信、航空航天和環境保護等高科技產業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二大服務輸出國、第三大商品出口國,同時是世界第三大旅遊業盈餘國家。
法國人口位居歐洲第5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2人。1990年城鎮總人口比重為73%,農村人口比重為27%。總的看來,人口稀疏區與人口稠密區之差距加大。數量並不佔優勢。但在其他指標方面,法國的實力則比較強。
法國最主要的礦藏是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此外,還有煤、石油、鈾和鉛鋅及小量的非金屬礦藏。法國是世界上鐵礦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估計蘊藏量有70億噸,居西歐之首。最大的鐵礦在洛林,是西歐最大的鐵礦,儲量有96億噸,佔全國鐵夏總量的80%。法國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熱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鐵礦,比利牛斯山東北麓月爾尼在黃鐵礦,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鐵礦。藏量豐富,約有9000萬噸,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礦區在布魯里,厚約10米,含氧化鋁50~60%。煤礦儲量為210億噸,其中有100億噸為褐煤。僅14.7億噸有開采價值。其他礦藏,石油藏儲量為3000多萬噸,主要分布在阿爾薩斯北部
農業是法國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憑借良好的自然稟賦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法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產品產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同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輸出國之一,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農產品品種齊全,葡萄酒產量居世界第一,甜菜世界第二,肉類產量世界第四,牛奶、小麥、玉米產量均為世界第五,蔬菜、水果和馬鈴薯產量也位居西歐前列。農產品和食品大量出口,在外貿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農產品嚴重過剩。
工業。法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近年來,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微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也比較發達,但遜於美國。在能源供應方面,受自然資源匾乏的限制,法國的能源生產量相對較低,能源供應能力逐步下降,促使法國從水電、煤電,逐漸轉向核電,核電所佔的比重大幅度增長。法國的核電技術在世界也居領先地位。另外,法國還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朗斯潮汐發電站,裝機容量達24萬千瓦。法國在1990、1995、2000年每生產一千美元的GDP所耗費的能源量分別為1380公斤、362公斤、184公斤標准煤。由此可見,法國的物耗水平居世界前茅。這是與法國政府長期以來所執行的鼓勵企業集中合並以增強生產能力的政策分不開的。法國經濟由於缺乏原料和能源,生產成本高、產品競爭力差。為了克服這一缺陷,法國政府長期以來都致力於增強企業的活力,鼓勵企業集中合並,實行規模經營。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從而使物耗水平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優化的重要指標。法國的這一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5l%、61%、67%,排序分別為第4位、第4位、第2位,僅次於美國。在法國的第三產業中,旅遊業和商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遊業是法國外匯的第一大來源。服務業主要包括商業、金融、保險、運輸、電信、旅遊等部門,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業在法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法國交通運輸發達,網路稠密,無論水、陸、空運輸均極為便利。鐵路線總長3.19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2.02萬公里。法國在發展高速火車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第一條高速鐵路巴黎至里昂線正式投入使用,時速為270公里,目前研製成功的新一代高速火車已達515.3公里的最高時速。鐵路運輸業主要由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壟斷經營。公路網遍及全國各地,主幹線長35.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00公里,位居歐洲第二。
財政金融。法國政府財政支出的主要來源是稅收,國家稅收與GDP的比絕高於美、日等國,為45.6%,主要來自增值稅(44.9%),其他還有所得稅、公司稅和社會福利稅等。90年代以來,法國的公共財政持續赤字,近兩年,為削減財政赤字,政府作了大量努力。1990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為1.4%,此後連年猛升,1994年達到5.8%的高峰。從1995年起,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開始回落,到1997年降至3%,達到了參加歐洲貨幣聯盟的趨同標准。根據法國政府向歐盟提交的一份公共財政規劃,從2000年到2002年的3年內,法國將在保持經濟年增長率2.5%的情況下,把赤字降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2%。如果這3年的經濟年增長率達到3%,公共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相應降至0.8%。法國的金融市場十分活躍,到1999年底,巴黎證券交易所以市值98138億法郎的資本額位列世界第7大資本市場。
對外經濟關系。法國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出口,因而十分重視對外經濟關系。法國的出口在世界貿易中占第四位,佔有國際市場上的份額5.6%,對外貿易約佔GDP的20%,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主要進出口夥伴為歐盟國家。近年來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另外,法國還是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 法國政府同時積極採取措施鼓勵外國在法投資,如放寬條例、為投資提供幫助等。外國對法國的直接投資增幅更大,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僅次於美國和英國而名列第三。其中歐盟佔80%,美國佔15.8%(1998年,下同)。法國的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占(45.9%),另外對美國(佔18.7%)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非洲、拉美的投資也比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2000年法國吸引外資僅為479億歐元,佔世界總量的3.5%,從第6位滑至第8位。世界直接投資年度報告指出,2000年法國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法國的科學技術力量雄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戰後以來,尤其是70年代以來,法國充分注意到科學技術對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十分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注重科學技術隊伍建設,逐步增加研究與開發經費。經過多年的努力,法國已在核技術、空間技術、航空技術、通訊技術、電子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高、精、尖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法國分別於1982、1986年通過了兩部「科技指導規劃法」,以立法的形式規定了科研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國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的年遞增率、科研人員的增長率,重大科研項目和優先發展領域,以及科研人員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方針和政策。同時,法國是歐共體科技合作的重要夥伴,積極主張西歐科技合作,因此,對外科技合作也成為法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法國研究與開發費用佔GDP的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1.84%、1.78%、2.28%。根據第二部「科技指導規劃法」,法國已致力於把這一比重提高至3%的目標,從而趕上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水平。法國的研究與開發人員數1990年為99.2萬人,1995年為151萬人;2000年為202.8萬人。
為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法國經濟部2002年12月宣布了法國《企業科技創新計劃》,提出對創辦不到8年的「新興科技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幫助企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力爭使法國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由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2.2%增至2010年的3%。與歐美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法國企業無論在科技投資還是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都處於落後地位。根據法國工業部和經合組織提供的數字,法國大約有32萬科技人員工作在大大小小的國營和私人企業中,2000年,法國科技研究和開發資金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9%,而同期美國科研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德國為2.5%,日本為3%。同年,法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500億歐元,遠遠落後於美國的3180億歐元、德國的1990億歐元和英國的1470億歐元。法國科技戰略委員會(CSI)認為,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今天一個工業國家的發展有一半與科研投資和企業革新有關,法國必須在科技方面迎頭趕上去。法國國家對企業的科技投資和其它國家相比處於前列,但企業對科技的投資,包括國有和私人企業對科技的投資只佔科技投資總額的54%,低於美國的66%,也低於德國的65%。
法國作為二次大戰的戰勝國,在戰後軍事能力發展迅速,成為擁有核武器和核發展能力的核大國之一,在國際政治和國際安全及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國的軍隊人員數逐步減少,由1970年的50.15萬人降至1990年的45.31萬人。法國是一個核大國,擁有的核發射裝置和核彈頭數列世界前茅。長期以來,法國政壇一直處於左右「共治」狀態,這使得各政黨之間很難形成一致的國防建設戰略。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歷屆政府都大力削減國防預算,以致於法國的軍費開支從1989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下降到2001年的1.8%。
雖然法國仍然保持較高的失業率,但由於實現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同時政府頒布了減息等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措施,法國國內需求保持高漲,成為總體經濟保持增長的主導力量。私人消費尤其活躍、超過預想的低通貨膨脹率和就業人數的增加,提高了個人收入水平,同時家庭儲蓄率下降,表明國內需求的上升態勢。在教育水平方面,人均教育經費支出從1990年的137.89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629美元,2000年則上升到903.93美元,排序分別為第3位、第4位、第4位。據此計算,教育水平在三個年份的排序分別為第6位、第6位、第4位。在城市化方面,法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這三個年份分別為67%、79%、74%,排序分別為第6位、第4位、第7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法國的社會發展程度,1990年和1995年為第4位,2000年均穩定在第5位。
法國基本上一直實行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計劃調節管理體制,曾幾次發動國有化運動,將煤礦、電力、航空、銀行和汽車等部門的一些公司收歸國有。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法國在1990、1995、2000年分別為15%、18%、18%,排序分別為第5位、第4位、第5位,可見這一比重還是比較高的。中央政府總支出佔GDP的比重,法國在這三個年份分別達到32.3%、42.1%、42.6%,排序第3位、第4位、第3位。這充分說明,法國雖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制度,但國家沒有失去對經濟的控制,國家調控能力甚至比計劃經濟國家還要好。
今後幾年法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是:推進歐洲建設,加強法國人的安全保障,促進世界的和平、民主與團結。支持歐盟擴大是法國外交政策的第一重點,因為這有利於歐洲的民主與和平。但歐盟的擴大不應該使歐洲出現新的裂痕,加強同俄羅斯等國家的夥伴關系應與歐盟擴大同步進行。歐盟擴大時也應注意加強同地中海南岸各國的關系。歐盟的未來是法國歐洲外交的第二重點。堅定不移地參與制定歐盟公約,並建議指定一個任期比現在長的歐盟主席。重建並深化法德關系是法國歐洲外交政策的第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