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各國列強是如何退出中國的
各國列強並不是在中華民國建立後退出中國的,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真正退出了中國。民國以前,清政府就一直被西方列國壓制著。英國和法國是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列強國家,日本和俄國是掠奪中國最多的國家。雖然德國和美國是後來的,但他們從中國獲得的利益也並不比前者國家少。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差異的,美國、法國和英國離中國很遠,他們關注更多的是中國的經濟價值,他們只是想開拓中國市場。但由於俄羅斯和日本離中國很近,所以他們不僅想掠奪中國的金錢,更想侵佔我們的土地。
中華民國的政治形式相當復雜,它的繁榮與外國列強國家密切相關。因此,形勢的好壞都是與他們有關的,完全就是一個傀儡的模樣。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列強才真正撤出了中國。
⑵ 歐洲各地搶奪中國客源都出了什麼招
第一招:贏在起跑線之簽證大比拼
歐元區19國都屬歐盟成員國,也只有塞普勒斯和愛爾蘭不在申根區內。歐盟28國沒有統一的簽證政策,但外國遊客持任一國簽證都能暢游全申根。
也就是說,你拿哪個申根國的簽證都能行遍申根區,但哪家受理了你的遞簽就為自家國庫賺了簽證銀兩,理論上你留在自家土地的時間可能也更長,消費支出可能也會多。
有了這番預熱,這遊客搶奪戰早早在政策優惠階段就打了起來。第一招便是從開大門--簽證關開始搶,比的是網點覆蓋、簽發速度、通過難易,甚至還有同歐元卻不同人民幣的單價。
第二招:促銷戰「作弊」
簽證到手後,接下來便是抵達目的國機場,然後是中國遊客大愛的購物商場。
要說十年前,歐洲哪家機場屏幕放了漢語告示,商場播了漢語廣播,可能還能擠個頭版。現在,在法國、義大利等旅遊大國,甚至是荷蘭、比利時這樣的二線旅遊地,你都很難遇不上這些特殊待遇。
雖說歐洲每年冬夏兩季的打折期,絕不是為了中國遊客而獨設。但酷愛購物的國旅總能在此期間掀起一陣陣掃貨狂潮。
除了全球配送、免費停車、珠寶鍾表維修、服裝裁剪、觀景天台、VIP沙龍等各類應有盡有的配套服務,為了給中國顧客掃貨創造最大便捷,來不及培訓員工漢語的商場乾脆大規模啟用當地華人擔當導購大任。
第三招:把春節過到歐洲去
緊隨冬季打折季的便是農歷春節,為了招攬更多中國遊客在當地過節,各地爭相籌辦起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春節活動。
代表超過150家歐洲旅行社的歐洲最佳旅行地網站最近就票選出了「歐洲十佳歡慶中國新年目的地」,執行總監Maximilien Lejeune向新浪介紹稱:「這類特色活動既是為了吸引中國遊客在歐洲過節,也為了吸引別地的旅行者一起來慶祝中國春節。」
這么看來,中國春節慶絕對是吸引中國及別地遊客的黃金賣點。
其他奇招:葡萄牙之御用C羅專為國人站台
什麼培訓員工漢語用漢語招呼,酒店為中國遊客燒開水,排隊等號一條龍服務,還是派遣廚子去中國考察學習,這些為服務國旅專開的伎倆比起葡萄牙旅遊部門的大招都弱爆了。
「吸引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遊客來葡旅遊、投資,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戰略。我們還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了特別策劃。」葡萄牙旅遊部長Adolfo Mesquita Nunes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稱。
Nunes說葡政府已經先後派了7個部長去中國訪問研究。「我們也沒什麼全球公認的大人物,思來索去還是覺得羅納爾多在中國最有識別度。」
於是葡政府便每年出15萬歐元(1.1339,0.0059,0.52%)肖像權使用費,雇C羅做了「特別大使」,獨獨為了吸引中國遊客。
很快,御用C羅站台的奇招傳遍歐洲,同行們也紛紛起了聘名人去中國站台或是讓中國名人來自家地盤站台的念頭。
就如葡萄牙一樣,幾大歐洲重債國把吸引中國遊客當成一大國策來重視,既是看中了國人的旅遊購買力,更是抱著帶動中國赴當地投資的想法。
⑶ 法國波爾多紅酒如何打入中國市場
波爾多單靠他的這個名字就很容易打入中國市場了。
⑷ 中國電商產品在法國市場的推廣渠道
摘要 近些年來,法國最受歡迎的電商產品主要是服飾類、時尚/媒體類,緊隨其後的是家居園藝電器類等
⑸ 法國施維雅葯廠的在中國的發展
法國施維雅葯廠是最早開拓中國市場的國外葯廠之一。
在2000年6月,法國施維雅葯廠與天津華津葯廠共同投資興建施維雅(天津)制葯有限公司
在2001年10月,法國最大的獨立制葯企業一施維雅葯廠在北京創立了「施維雅(北京)醫葯研發有限公司。
⑹ 推動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大規模全球殖民的動力是什麼這一時期對中國的影響
歐洲最早進入掠奪行列,或者說引領掠奪隊伍的是葡萄牙。它偏居於歐洲西南角,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南端。與同時代的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它比較落後。歐洲當時極其缺乏香料,葡萄牙更甚,所以香料極其昂貴。無路可走的葡萄牙開始結合當時已經進步的天文地理知識和航海知識,開始開拓海外香料產地,一舉成功。後來西班牙,荷蘭等相繼發展航海,開拓海外市場(如果你不喜歡看書,去下央視的《大國崛起》看看)。這也是歐洲大規模全球殖民的開始。從這個殖民的開端不難看出,其全球殖民的動力就是獲取物質,積累財富。到了今天,西方企業還是樂此不彼地跨國經營,也是為了追逐利益。然而凡事都有二面性,正是這種物質上的追求,讓歐洲人的掠奪行為打破了其它各洲落後和自鎖的狀態,將他們發達的文明帶到了世界各地。葡萄牙開拓海外香料產地時,中國處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航海技術遠比葡萄牙發達,鄭和當年下西洋的船艦和設備足以讓葡萄牙瞠目結舌。然而中國做為一個農耕民族,總是不思進取而樂得守成,所以追逐利益總被認為是庸俗的不高雅的行為,於是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天朝上國的仁智和皇威。一直到英國追逐利益的船艦擊破天朝的大門,將大煙傾銷到天朝,中國才開始自強,但目的依然是御辱。然而中國復興的種子也正是從那個極其屈辱的時代開始的。槍炮聲終於驚醒了魏源和林則徐等一批愛國人士,他們開始睜眼看世界。繼而有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五四運動」,國共合作北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改革開放到今天。可以說這些殖民掠奪運動強迫中國加入了世界文明行進的行列。
以上算是對所問的問題的回答吧。其實歷史發展的動力,就是追逐利益。看似偉大的文明進程的動力就是這么露骨,就是這么赤裸,無論你怎麼掩蓋,無論你怎麼迴避,它都是事實。可惜的是在中國,視追逐利益為庸俗。這是中國人農耕思想中不思進取樂得守成的自慰理論。為何在唐朝那麼強大,完全相當於今天美國的大唐帝國,沒有去掠奪世界,這並不是老祖宗文明的原因,而是深受儒家學說毒害的結果。這個一點沒有誇大其詞。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明。為何西方能持續發展而東方停滯?為何西方意欲雄霸全球而東方樂得困守一域?我們今天不得不尋求答案。到底是什麼讓過早進入封建社會的中國,其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盡然成了人類發展史上一個獨大「腫瘤」?這是否與我們一向視為精神財富的儒家理論有關?那麼到底為什麼促使中國文明早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儒家理論卻又使中國文明呆在了過長的封建社會而終於讓其成為一個腫瘤?這是否是因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惡果?那麼當時被奉為經典的儒學能造成中國的自鎖,今天被奉為至理的馬克思主義又將中國帶向何方?自由思想到底對於社會的發展意味著什麼?這些我們都不得不去思考,思考只是為了不犯舊錯。
⑺ 法國路易威登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和威脅因素有哪些
摘要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最最大的機會就是群眾對產品的需求性,而危險因素主要是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如果該品牌沒有自己的品牌特色的話,那麼極可能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響
⑻ 跪求很全的法國歷史~~~
法國歷史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面積551602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3000千米。人口5780萬多。多為法蘭西人。居民多信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
5世紀建立王國。15世紀末形成中央集權國家。 178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此後,先後建立過五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1958年第五共和國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20倍。戰後,法屬殖民地大部先後獨立。1964年1月27日同我國建交。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南部有中央高原,西北部是北法平原。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沿海和羅訥河谷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到1000毫米左右。鋁土礦、鈾礦儲量在西歐各國中均居第一位。鐵、鉀鹽也相當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的26% 。
首都巴黎,人口217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巴黎人口906 萬多。市內有著名的艾菲爾鐵塔等建築,城西南有凡爾賽宮。汽車、電器工業著名,紡織和化妝品工業亦發達。
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屹立在巴黎的發祥地塞納河西岱島的中心.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築始建於是1163年, 歷時182年落成,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聖母院的屋頂、塔樓等所有頂端都築造尖塔,高達90米的主尖塔及其兩側高達69米的鍾樓,顯示了天主的威嚴,法國大作家雨果在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將它形容為「石頭的交響樂」。以後,歐美建築的哥特式建築都帶有巴黎聖母院的痕跡。
矗立在巴黎星形廣場(又名戴高樂廣場)中心的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是拿破崙為自己建立的豐碑,1806 年頒令興建,歷時30年才竣工。羅馬式的拱形門高49.41 米,寬44.84米,厚21.96米。門內壁和石柱上刻有描繪法國戰史的恢弘場面,以及大型浮雕《馬賽曲》和當年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下是無名烈士墓,墓前點著長明燈,鮮花天天供奉不絕。12條林蔭大道由凱旋門向外輻射。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志,於1889年為慶祝法國大革命 100周年而建,以設計該塔的著名建築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它的精確高度是320.775米,鋼架鏤空結構,從一側望去,形成東南西北四座大拱門,塔身分四層,前3層設平台高欄,供遊客眺望巴黎全景,還建有豪華飯店、大眾啤酒館、商店、影劇院、接待廳等;第四層是氣象台,頂部架有直指蒼穹的電視天線。遊客可拾1710級階梯而上,也可乘電梯直達頂層。
坐落在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宮是歐洲最宏大、最豪華的皇宮。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建宮,歷時28年落成,後又經歷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建築面積11公頃,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包括正宮和兩側的南宮和北宮,內部500多個大小廳室無不金碧輝煌,大理石鑲砌,玉階巨柱,以雕刻、掛毯和巨幅油畫裝飾,陳設稀世珍寶, 100公頃的園林也別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圖案,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眾多的噴水池、噴泉和雕像點綴其間。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1833年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照片為凡爾賽宮內以雍容華貴和富麗堂皇著稱的鏡廊,長76米,寬10米,高13米,西面是17扇拱形巨窗,東面安裝著17面大鏡子,每面由483塊鏡片組合而成。1919年6月28日,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賽和約〉就在此簽訂。如今,這里是法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
法國是工業發達國家,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器、食品等。核能、石化、海洋開發、軍火、航空和宇航等部門發展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1993 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粗鋼1661萬噸、生鐵1201萬噸、原煤達1035萬噸、紙漿252萬噸、小汽車280萬輛、發電4510千瓦/ 小時。農業發達,為世界著名的農產品出口國。主要農產品有麥類、玉米、馬鈴薯、甜菜、稻米、煙草、葡萄 等。1993年產小麥2490萬噸、大麥650萬噸、玉米1330萬噸、葡萄 酒 53億升。法國是西歐「共同市場」成員國,主要外貿對象是西歐「共同市場」國家。出口機械、化學品、汽車、鋼鐵和糧食。進口燃料、軍事工業原料、礦石等。有鐵路35000 多千米,公路約80萬千米。
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一。里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里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里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一。里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里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里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另外,勒阿弗爾、里爾、魯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米盧斯、馬賽等都是重要的工業中心。
法國是二戰中受害最烈的幾個國家之一,當年盟軍為了與蘇聯紅軍呼應,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共同打擊德國法西斯,選擇在法國西北的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清晨,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軍隊乘坐4000艘艦艇,渡過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在奧哈馬灘頭強行登陸,戰況猶為慘烈,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由於對這段戰況過於寫實,以至該片差點定為「兒 童不宜」 。現在奧哈馬灘頭已成當年陣亡將士的墓園,供後人憑吊。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7 月1 4 日。貞德就義日5 月3 0 日。
與我建交日:1 9 6 4 年1 月2 7 日。
貨幣:法朗。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7 小時。
國花:鳶尾花、玫瑰。
國名釋義: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名演變而來。法蘭克在日耳曼語中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民俗: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
法國歷史 history of France
法蘭西共和國地處歐洲西端,東北和東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相鄰,東南與摩納哥接壤, 西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毗鄰,北部與英國隔海相望,西瀕 大西洋,南臨地中海。面積551208平方公里。人口5550 萬(1987),90%的居民自稱信奉天主教。通用語言為法 語。首都巴黎。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 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 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 分裂後算起。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遠古時期,在 法蘭西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迄今為止已在法國發現 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時期相當系統的人類文化 遺跡,包括30~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法國西南部 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法 國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墳,以 及各種式樣的生產工具與藝術創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 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此。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 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當時,克爾特人社會處於原始 公社崩潰階段,大部落首領擁有數千名奴隸,氏族貴族 佔有土地、牲畜。以農業生產為主。公元前 181年和公 元前 154年,羅馬人兩次入侵高盧,把整個地中海沿岸 的高盧地區劃為羅馬行省。公元前58~前51年,羅馬駐 高盧總督G.J.凱撒利用克爾特人和日耳曼人、克爾特各 部落之間的矛盾,佔領全部高盧。在羅馬統治時期,高 盧逐步羅馬化。里昂成為高盧的政治中心。公元 215年, 高盧人獲得羅馬公民資格。羅馬人在高盧推行奴隸制,建 立奴隸制庄園。手工業、鐵礦業有所發展,城市、公路、 橋梁、引水渠、劇場等修築起來。拉丁語開始代替克爾 特語。公元 2~3世紀,基督教在高盧秘密傳播,4世紀 初,羅馬皇帝正式承認基督教,教會組織在高盧各地成 立。從 3世紀後期起,奴隸制危機在高盧出現,頻繁爆 發「巴高達」(意即戰士)運動。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影響了高盧的發展。 418年西哥 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 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 訥河流域建立王國,不列顛人佔領今日的布列塔尼。451 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入侵高盧,後被羅馬與蠻族(包 括法蘭克人)聯軍擊敗。高盧完全被蠻族諸王控制。公 元 5世紀後期,定居在默茲河與埃斯科河之間的法蘭克 人,在國王克洛維(見法蘭克王國)率領下大舉西侵,先 後擊敗羅馬軍事長官西阿格里烏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 人,佔領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 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世紀時期(5~ 18世紀末) 中世紀時期是封建 制度在法國形成、發展和衰落時期,它又可分為初期、中 期、晚期3個階段。 中世紀初期(5~ 10世紀) 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 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溫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 第1個王朝。公元481年墨洛溫之孫克洛維擊敗西羅馬帝 國在高盧的勢力,正式建立該王朝。克洛維死後國土分 給 4個兒子。此後200年間,長期處於分裂狀態。8世紀 初,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之間的爭奪尤烈。東法蘭克宮 相查理•馬特在北方恢復秩序, 732年在普瓦蒂埃擊退 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為了確保兵源, 他以服兵役為條件分封土地給貴族,實行采邑制。 751 年,他的兒子丕平(矮子)(751~768在位)在教皇支 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協助教皇擊退入 侵義大利的倫巴德人,並把拉韋納省與羅馬公國所屬土 地送給教皇,從而奠定了加洛林王朝與羅馬教廷聯盟的 基礎。 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即查理大帝)繼承王位。在 他統治期間連年出征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區。到 800年,他已把過去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歐廣大地區置於 自己控制之下,並由教皇為他加冕,查理曼成為西方皇 帝。 查理曼的統一事業並不能持久。他的三兒子路易一 世(虔誠者)生前就指定他的長子羅退爾一世繼承皇位, 但羅退爾一世的兄弟日耳曼人路易與查理(禿頭)結成 聯盟擊敗了羅退爾一世。 843年,三方簽訂凡爾登條約, 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870年查理(禿頭)和日耳曼人 路易瓜分了羅退爾一世的治地,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就 基本上構成了法蘭西國家的疆域。但是法國的政治統一 遠未完成。9世紀初諾曼人開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 了諾曼底公國。從9世紀末起,加洛林家族與羅貝爾家族 為爭奪王位紛爭達100年,987年,羅貝爾家族的於格•卡 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從克洛維到於格•卡佩500年間,蠻族入侵、內外戰 爭連綿不斷。法蘭克軍事貴族奪取高盧大部分土地,他 們和高盧的羅馬地主構成新的剝削階級,在戰亂中,農 民往往把土地獻給教會或封建主以求保護,並向領主承 擔各種義務,日益淪為依附農與農奴。原來的法蘭克勞 動者移入高盧後,仍按氏族定居在村落,這些村落逐漸 轉化為農村公社(見馬爾克公社)。隨著耕地的私人占 有和貧富分化的擴大,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也逐漸喪失 人身自由。到 9世紀時,服役貴族的采邑已變為封建主 的世襲領地。封主與封臣的等級關系、領主與農民的剝 削關系逐漸確立。封建自然經濟的盛行,領主權力的擴 大,貴族離心傾向與獨立性的加強,造成長期生產落後、 封建割據與國家不統一的局面。 中世紀中期(10~15世紀) 中世紀中期、法國農 業、手工業、商業有所發展。人口逐漸增長,至14世紀 20年代,約達1600萬。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現了許多新 興城市,從11世紀起,一些城市發動公社運動,通過武 裝起義或金錢贖買取得了自治權。隨著城市的興起,出 現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市民階級,他們成為與特權 等級(教士、貴族)有別的第三等級。商品貨幣關系的 發展加強了國內的經濟聯系,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有利條 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只限於塞納河 和盧瓦爾河之間,各大公國、伯國恃勢割據,儼如獨立王 國。統一國土的障礙既來自國內封建領主,也來自日耳 曼和英格蘭君主,英國對法國的威脅尤大。自英王亨利 二世起,英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西部擁有大片 領土,佔法國國土一半以上。腓力二世統治時期(1180~ 1223)經過與英國金雀花王朝3個國王的戰爭,收復了大 部分英佔土地。1214年 7月27日在布汶戰役中,法軍擊 敗英王、日耳曼皇帝和佛蘭德伯爵的聯軍。布汶戰役被 稱為法國第一次民族勝利,腓力二世被譽為中世紀最偉 大的法國統一的「建築師」。路易九世於1253年派遣方 濟各修士盧布魯克出使蒙古,受到蒙哥大□的接見,他 寫的旅行記第一次向歐洲提供了關於中國的情況。 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286~1314)加強吏治,整飭軍 隊,因堅持向教會徵收財產稅與教皇發生沖突。1303~ 1378年把教廷遷至南方阿維尼翁城。為了解決財政困難, 於1302年召集第一次有教士、貴族、第三等級代表參加 的三級會議。1328年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 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 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戰爭初期,法國受 挫,再加上黑死病流行,使法國喪失人口數百萬。1356 ~1358年巴黎市民向國王提出改革要求,遭拒絕後發動 起義。1358年,巴黎北部又發生了扎克雷起義。這兩股 力量沒有聯合起來,分別被殘酷鎮壓。但戰爭和起義使 許多農民擺脫了依附地位。戰爭後期涌現出民族英雄貞 德,雖然她被出賣遇害,但民族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告終,除加來港以外 的全部英佔土地歸還了法國。到15世紀末,最後幾塊貴 族領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羅旺斯、魯 西永也並入法蘭西王國的版圖。 在此期間法國的文學藝術也得到發展。以巴黎聖母 院(12~13世紀)為代表的哥特式的建築藝術達到高峰, 出現騎士文學、宮廷文學、城市文學、民間文學。1215 年創建了巴黎大學,隨後,建立大學的風氣遍及各大城 市。巴黎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開始確立。
(很長...自己看一下啊,但是絕對全)
http://ke..com/view/294610.html
⑼ 法國歐雅典服務中國市場的經營理念是什麼
歐雅典公司秉承著誠信,責任,進取,創新的經營理念服務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