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一共有多少種茶

法國一共有多少種茶

發布時間:2022-07-25 08:12:30

❶ 法國茶文化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靠大西洋。自茶作為飲料傳到歐洲後,就立即引起法國人民的重視。以後,幾經宣傳和實踐,激發了法國人民對"可愛的中國茶"的嚮往和追求,使法國飲茶從皇室貴族和有閑階層中,逐漸普及到民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法國人最愛飲的是紅茶、綠茶、花茶和沱茶。飲紅茶時,習慣於採用沖泡或烹煮法,類似英國人飲紅茶習俗。通常取一小撮紅茶或一小包袋泡紅茶放入杯內,沖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鮮雞蛋,再加糖沖飲的;還有流行飲用瓶裝茶水時加檸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還會在茶水中摻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涼的雞尾酒飲用的。

法國人飲綠茶,要求綠茶必須是高品質的。飲綠茶方式與西非飲綠茶方式一樣,一般要在茶中加入方糖和新鮮薄荷葉,做成甜蜜透香的清涼飲料飲用。
花茶,主要在法國的中國餐館和旅法華人中供應。其飲花茶的方式,與中國北方人飲花茶的方式相同,習慣於用茶壺加沸水沖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飲。愛茶和香味的法國人,也對花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近年來,特別在一些法國青年人中,又對帶有花香、果香和葉香的加香紅茶發生興趣,成為時尚。沱茶主產於中國西南地區,因它具有特殊的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國一些養生益壽者、特別是法國中老年消費者的青睞,每年從中國進口量達2000噸,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種類。

❷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茶葉

茶葉的種類
1、 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網路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 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盪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
2、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3、黑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學者將優質普洱茶的滋味特點概括為:甘、醇、順、滑、活、厚、漿;產地環境、陳化年限不同,則香氣各異。
4、 青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名貴品種有: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
5、 黃茶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
6、 白茶 :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 。
茶的種類很多,.
以採取時間而得名的有:純社茶、穀雨茶、或雨前茶、白露茶等。
以產地而得名的有:浙江龍井茶、福建武夷茶、安徽六安茶、雲南普洱茶、湖南君山茶、台灣凍頂茶等。
以象徵事實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龍鳳茶、龍團茶、雀舌茶、碧螺春、壽眉茶、鐵觀音等。
以色澤而得名的有:綠茶,紅茶、白毛尖茶等。
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古茶等。
以香氣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
以形式而得名的有:團茶、沱茶、塊茶、梗片等。
根據茶葉的外形可以分為三種:即一扁平形,如龍井茶、大方茶、旗槍茶等;二是長形茶。如眉茶、雨茶、毛峰茶等;三是圓形茶,如珠茶、貢熙茶,蟹目茶等。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將上述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綜合起來,中國茶葉則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
六大茶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必需的飲品:茶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茶文化。按照其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分為六大類:
1、綠茶: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乾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清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2、紅茶: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雲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3、青茶(烏龍茶): 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4、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5、黃茶: 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6、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再加工茶類
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葯用茶等。
葯茶: 將葯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葯茶,以發揮和加強葯物的功效,利於葯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葯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薑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收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從世界上來看,在以上類茶中,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❸ 紅茶,綠茶分別有哪些品種

在中國,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種。

世界上的名茶主要包括:

祁門紅茶(中國)、 阿薩姆紅茶(印度:阿薩姆邦)、 大吉嶺紅茶(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嶺)、 錫蘭高地紅茶(斯里蘭卡)、 尼爾吉利茶(印度:尼爾吉利邦及泰米爾納德邦)、川紅工夫(六合茗居)、 台茶18號(台灣南投縣魚池鄉) 南亞紅茶中,以印度西孟加拉的大吉嶺紅茶最為上等。

中國是紅茶的原產地,中國知名名茶有:

福建的正山小種、福建的閩紅、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廣東的英德紅茶、四川的馬邊功夫紅茶。

除了單一品種的紅茶以外,還有混合茶(blended tea)和調味茶(flavoured tea)。混合茶是把不同品種紅茶的搭配起來製成的。

(3)法國一共有多少種茶擴展閱讀:

1、祁門紅茶

英紅,中國茶葉品牌,主要產品為紅茶。英紅紅茶外形金毫顯露,勻凈優美,加奶、加糖飲用,色、香、味俱佳。

1950年代,廣東英德茶場試製成功"英紅"牌紅茶,歷史雖不長,卻已揚名四海,據稱,"英紅"牌紅茶的外形和內質,堪與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同類產品相媲美,其紅碎茶,加奶、加糖飲用,色香味俱佳。

❹ 法國的茶飲有何特色

最初接觸茶時,法國人是把茶當成「萬靈丹」和「長生妙葯」。17世紀中,法國神父所著的《傳教士旅行記》中說,中國人的健康與長壽應該歸功於茶。接著教育家塞奎埃、醫學家德雷斯·鳩恩奎特等人也極力推薦茶葉,認為茶是能與聖酒仙葯相媲美的仙草,激發了人們對「可愛的中國茶」的嚮往和追求。

法國人飲茶最早盛行於皇室、貴族之間,以後漸漸普及於平民階層,時髦的茶室也應運而生。飲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的必需品。

法國最早進口的茶葉是中國的綠茶,以後烏龍茶、紅茶、花茶及沱茶等相繼進入法國。

在法國飲用紅茶的人最多,飲法與英國人類似,用紅茶與糖或牛奶調飲。近來,法國還流行瓶裝的茶飲料。

❺ 茶分為幾類,各自的代表茶種

按製作工藝分為白茶,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烏龍茶六大類。
1,綠茶:代表茶有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龍井茶、碧螺春、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黎平雀舌。
2,紅茶:代表茶有祁門紅茶、荔枝紅茶,漢山紅紅茶。
3,白茶:
代表茶有白毫銀針。
4,黃茶:代表茶有霍山黃芽,蒙洱銀針、蒙頂黃芽。
5,黑茶:代表茶有普洱茶。
6,烏龍茶:代表茶鐵觀音、大紅袍。

(5)法國一共有多少種茶擴展閱讀:
綠茶清涼解熱毒:與其他茶相比,綠茶中的許多成分都得到了較好保留,常飲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虛熱、內火、炎症病變和消化道腸道疾病(如腸炎、痢疾等)者,較宜飲用綠茶。綠茶沖泡水溫不要太高,80℃—90℃即可,白茶、黃茶也類似。

紅茶溫熱利養胃:紅茶屬全發酵茶類。與綠茶明顯不同,紅茶具有溫熱的特性。寒涼性體質(虛寒、內寒)或消化道胃病(如潰瘍病、慢性胃炎等)者,較宜飲用紅茶。紅茶、黑茶、青茶等都需要用沸水高溫沖泡。

青茶烏龍能減肥:烏龍茶(青茶類)屬半發酵茶類,被譽為「苗條茶」、「美容茶」等。日本臨床試驗證明,烏龍茶能顯著降低膽固醇和減肥。

黑茶普洱去油膩:黑茶屬後發酵茶類。普洱茶有良好的去油膩、助消化的功效。法國人尤其喜愛它,並稱之為「刮油茶」。法國曾有實驗:每人每天喝3杯普洱茶,1個月後,許多人減輕了體重,並降低了血脂。

白茶防齲齒:白茶屬於輕微發酵茶類,常見的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美國研究顯示,白茶可增加機體的溶菌酶,能使細菌細胞壁裂解而死亡。白茶還對預防肺炎、齲齒等感染非常有效。

黃茶適中都能喝: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其加工程度居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沖泡後具有黃葉黃湯的特徵,常見的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與綠茶清涼和紅茶溫熱的性味相比較,黃茶類的性味特徵居於兩者之間,普通人幾乎都適合。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茶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5種喝茶習慣最損健康,這樣喝最養生

❻ 世界上一共有幾種茶分別是那些

茶的分類

一、茶樹的品種

1.茶樹在植物分類學上屬山茶科、茶屬,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 有23屬,三百八十餘種,其地位如下:

界(Kingdom)-植物界

門(Division)-種子植物門

亞門(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亞門

綱(Class)-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Subclass)-離瓣花亞綱

目(Order)-側膜胚座目

亞目(Suborder)-山茶亞目

科(Family)-山茶科

屬(Genus)-茶屬

種(Seoecies)-茶

2.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1) 青心烏龍(別名:青心、種籽、種茶、軟枝烏龍、正□)

樹型稍小,枝葉較密,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幼芽呈紫 紅色。本品種在台茶開創初期即由福建安溪縣引入,由於制茶品質優異,全省各茶區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園面 積38,216公頃中,占栽培面積第一位(48.4%),直至光復前夕均以青心烏龍之栽培面積為最廣,目前則以台北文 山茶區及南投凍頂茶區等種植最多。本品種適於製作包種及烏龍茶。

(2)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樹形高大,枝條粗大,枝葉較少,葉色呈暗綠色,幼芽稍 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紅色,樹勢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產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門、深坑、石碇等為主 產地,目前栽培面積有逐漸減少之趨勢。

(3) 青心大□(別名:大□、青心)

樹形稍大,葉形呈長橢園形,中央最闊,鋸齒較銳利,葉 色呈暗綠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紅色。本品種至光復後由於政府推廣,且樹勢強、生產性高,至民國四十 二年,其栽培面積已凌駕青心烏龍等品種而占第一位,目前以關西、竹東、北埔、峨眉等地為主產地。由於適制性 大,目前仍為本省茶區栽培面積最廣之品種。

(4)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樹形稍大,枝葉稍疏,葉形呈長橢圓披針形,鋸齒銳利大 小不等,葉色呈紫紅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紅色。本品種萌芽期長,樹勢強健,收量居中。原產地為台北 縣金山鄉,目前以石門鄉為主產地。

(5) 阿薩母

分枝綢密,葉形較大,本品種種於1920年前後,由日人從 印度引入,經平鎮試驗所試驗證實其產量較高、品質較優,且適種於魚池茶區,故日本政府於1936年於魚池區設紅 茶試驗所,專事印度種之馴化試驗及繁殖推廣。光復後由於政府大力推廣,栽培面積曾達二千公頃。

(6) 紅心大□

樹形稍大,葉形長橢圓形,葉色呈綠色,側脈幾乎同葉色 ,故無最不明顯的品種,幼芽帶紅色。樹勢尚強,生長迅速,但不及硬枝紅心與大葉烏龍,本品種之主要產地為新 埔、竹東、峨眉等鄉鎮。

(7) 黃心烏龍

樹形稍大,枝葉著生稍密且開展,外形近於紅心大□種。 樹勢旺盛時葉色濃綠,樹勢衰老時葉色則呈黃綠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綠色。本品種以頭屋鄉為主產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製造烏龍茶白毫多,外觀品質優良,故在名茶區老田寮地區種植最多。

(8) 鐵觀音

樹形稍大,枝條肥大,葉形橢圓形,葉面最為開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轉大波浪狀為其特徵,側脈間隆起呈皺紋狀,幼芽稍帶紅色,產量少。本品種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為原產地,於1919年由木柵龍業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柵為主產地。

3.近年育成之優良新品種

茶葉改良場研究育成之茶樹新品種,自民國五十八年之台茶一 號起至今已發展至台茶十七號,其中除台茶七號、八號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研究育成外,其餘均由桃園縣台灣茶業改良場 育成。

(1) 台茶十二號(別名:金萱)

樹身屬橫張型,葉呈淡綠色、闊橢圓形,葉片比青心大□ 大,產收量較青心烏龍、台茶十三號高,對於青心烏龍最易患之枯枝病則具抵抗性。本品種適於製造半發酵茶(包 括:包種茶、烏龍茶、凍頂茶、水仙、鐵觀音等),其香氣及滋味帶濃厚而沈鬱之玉蘭香,宜富甘韻。「金萱」種 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齊,適於發展機械化採收。

(2) 台茶十三號(別名:翠玉)

樹型較台茶十二號稍直立,葉呈綠色、大橢圓型,與金萱 同適於製作青茶,但產量較金萱低,香氣、滋味不及金萱濃厚。

二、茶的分類

自古以來茶葉即因其不同之色澤,外形及產期、製法而有不同之 分類,晉郭璞所著之爾雅注中『早取為荼,晚取為茗』可算是對茶最早之分類記載了,其後之唐、宋、元、明、清等則因各朝代 飲茶風氣之不同及茶產地的增加而在分類法上有所改變,也更趨細分。

唐:

唐朝時全國的茶約莫有四、五十種之多,在陸羽所著之茶經 中依茶之外形概分為□茶、散茶、末茶及餅茶四類,□茶是將茶葉壓製成固定形狀之茶磚,散茶是經烘焙後立即收藏之 茶乾,末茶是將散茶碾磨成之茶末,餅茶則是鮮葉殺菁後□ 為泥末再烘焙而得之茶餅。

宋:

宋朝時期飲茶之風更為普遍,茶之種類亦多至百餘種,其制 法主要延續唐朝之蒸菁團茶,並發展出蒸菁散茶,由文獻通考的記載可知依當時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臘茶等三類 ,而這三種又可依其品質之不同再細分為數個等級。

元:

在元朝團茶漸被淘汰,散茶則為發展主流,並依茶菁之鮮嫩 程度分為芽茶與葉茶兩大類。

明清:

至明清時,各茶的製作技術均已甚為發達,建立了許多不 同的分類系統,其分類依據包括了產地、季節、茶樹品種、形狀、色香味、外觀色澤、製法、銷路等各有特色。

近代分類法:

近代茶類品系極多,但除前台灣省茶業改良場場長吳振鐸先生曾 將各國生產之茶類以科學化之分類法將其分為 5綱、12目、31群 、66型外,一般人多依其發酵程度、茶形、季節及烘焙程度來分類。

發酵:

根據發酵程度之不同可分為不發酵茶、部份發酵茶與全發 酵茶,綠茶類屬於不發酵茶。包括有碧羅春、龍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青茶類屬部份發酵茶,包括了包 種、烏龍、鐵觀音、水仙等,而全發酵茶則包括了各類的紅茶。

烘焙:

利用焙火程度來分類是民間的一種習慣分法,並沒有嚴格 的界定,它是根據焙火的輕重將茶概分為生茶與熟茶。熟茶又依火侯之輕重,分為輕火茶、中火茶、重火茶。

茶形:

各種茶類因製造技術及採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觀, 常見的有條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種茶的茶菁因市場之供需,可依不同製造方法製成各 種不同外觀的茶葉。

季節:

一棵茶樹不一定全年皆可採摘,大部分生產茶葉的地區皆 有其特定的摘采期,在台灣由於氣候適宜部份地區一年可採收六次,因此因採摘季節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 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❼ 法國紅茶

法國是較早接觸到茶葉的歐洲國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葉就抵達了法國巴黎,這比英國最早接觸到茶葉的時間足足要早22年之久。但長期以來,法國人均茶葉消費量遠較英國為低。近幾十年來,法國悄然興起一股茶文化熱,茶葉消費量持續增長。目前,法國已是歐洲的第四大飲茶國家,人均茶葉消費量僅次於愛爾蘭和英國,和德國相差無幾。

相對來說,國外的紅茶大多是拼配的,國內的紅茶以原葉茶為主。

❽ 這是法國的什麼茶

直譯是黑茶,實際就是咱們平時喝的紅茶

95度的水,泡4到5分鍾

❾ 世界上一共有幾種茶

我國是世界上茶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千餘年來的生產實踐中,勞動人民在茶葉加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豐富的茶類,對茶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分出來的類別也各有不同。
按色澤分
按色澤(或製作工藝)分類可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
綠茶為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黃茶為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白茶為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青茶為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紅茶為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黑茶為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
按季節分
按季節分類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捍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養活特別是氨基酸等的養活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色澤增加,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養活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季是在秋茶采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小麥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得出氣濃烈。
按生長環境分
按其生長環境來分類分為平地茶和高山茶。
平地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面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高山茶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幫有高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顏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歐共體 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捍氣濃郁且耐沖泡。
總的來說,通用的分類方法是將中國茶葉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基本茶類分為6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以這些基本茶類作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再加工茶類,主要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葯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
參考資料:http://www.sdrt.com/meishi/xiangxi/chawenhua/chadefenlei.htm

1.茶樹在植物分類學上屬山茶科、茶屬,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 有23屬,三百八十餘種,其地位如下:

界(Kingdom)-植物界

門(Division)-種子植物門

亞門(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亞門

綱(Class)-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Subclass)-離瓣花亞綱

目(Order)-側膜胚座目

亞目(Suborder)-山茶亞目

科(Family)-山茶科

屬(Genus)-茶屬

種(Seoecies)-茶

2.台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1) 青心烏龍(別名:青心、種籽、種茶、軟枝烏龍、正□)

樹型稍小,枝葉較密,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幼芽呈紫 紅色。本品種在台茶開創初期即由福建安溪縣引入,由於制茶品質優異,全省各茶區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園面 積38,216公頃中,占栽培面積第一位(48.4%),直至光復前夕均以青心烏龍之栽培面積為最廣,目前則以台北文 山茶區及南投凍頂茶區等種植最多。本品種適於製作包種及烏龍茶。

(2)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樹形高大,枝條粗大,枝葉較少,葉色呈暗綠色,幼芽稍 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紅色,樹勢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產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門、深坑、石碇等為主 產地,目前栽培面積有逐漸減少之趨勢。

(3) 青心大□(別名:大□、青心)

樹形稍大,葉形呈長橢園形,中央最闊,鋸齒較銳利,葉 色呈暗綠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紅色。本品種至光復後由於政府推廣,且樹勢強、生產性高,至民國四十 二年,其栽培面積已凌駕青心烏龍等品種而占第一位,目前以關西、竹東、北埔、峨眉等地為主產地。由於適制性 大,目前仍為本省茶區栽培面積最廣之品種。

(4)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樹形稍大,枝葉稍疏,葉形呈長橢圓披針形,鋸齒銳利大 小不等,葉色呈紫紅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紅色。本品種萌芽期長,樹勢強健,收量居中。原產地為台北 縣金山鄉,目前以石門鄉為主產地。

(5) 阿薩母

分枝綢密,葉形較大,本品種種於1920年前後,由日人從 印度引入,經平鎮試驗所試驗證實其產量較高、品質較優,且適種於魚池茶區,故日本政府於1936年於魚池區設紅 茶試驗所,專事印度種之馴化試驗及繁殖推廣。光復後由於政府大力推廣,栽培面積曾達二千公頃。

(6) 紅心大□

樹形稍大,葉形長橢圓形,葉色呈綠色,側脈幾乎同葉色 ,故無最不明顯的品種,幼芽帶紅色。樹勢尚強,生長迅速,但不及硬枝紅心與大葉烏龍,本品種之主要產地為新 埔、竹東、峨眉等鄉鎮。

(7) 黃心烏龍

樹形稍大,枝葉著生稍密且開展,外形近於紅心大□種。 樹勢旺盛時葉色濃綠,樹勢衰老時葉色則呈黃綠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綠色。本品種以頭屋鄉為主產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製造烏龍茶白毫多,外觀品質優良,故在名茶區老田寮地區種植最多。

(8) 鐵觀音

樹形稍大,枝條肥大,葉形橢圓形,葉面最為開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轉大波浪狀為其特徵,側脈間隆起呈皺紋狀,幼芽稍帶紅色,產量少。本品種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為原產地,於1919年由木柵龍業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柵為主產地。

3.近年育成之優良新品種

茶葉改良場研究育成之茶樹新品種,自民國五十八年之台茶一 號起至今已發展至台茶十七號,其中除台茶七號、八號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研究育成外,其餘均由桃園縣台灣茶業改良場 育成。

(1) 台茶十二號(別名:金萱)

樹身屬橫張型,葉呈淡綠色、闊橢圓形,葉片比青心大□ 大,產收量較青心烏龍、台茶十三號高,對於青心烏龍最易患之枯枝病則具抵抗性。本品種適於製造半發酵茶(包 括:包種茶、烏龍茶、凍頂茶、水仙、鐵觀音等),其香氣及滋味帶濃厚而沈鬱之玉蘭香,宜富甘韻。「金萱」種 的茶芽密度大而整齊,適於發展機械化採收。

(2) 台茶十三號(別名:翠玉)

樹型較台茶十二號稍直立,葉呈綠色、大橢圓型,與金萱 同適於製作青茶,但產量較金萱低,香氣、滋味不及金萱濃厚。

二、茶的分類

自古以來茶葉即因其不同之色澤,外形及產期、製法而有不同之 分類,晉郭璞所著之爾雅注中『早取為荼,晚取為茗』可算是對茶最早之分類記載了,其後之唐、宋、元、明、清等則因各朝代 飲茶風氣之不同及茶產地的增加而在分類法上有所改變,也更趨細分。

唐:

唐朝時全國的茶約莫有四、五十種之多,在陸羽所著之茶經 中依茶之外形概分為□茶、散茶、末茶及餅茶四類,□茶是將茶葉壓製成固定形狀之茶磚,散茶是經烘焙後立即收藏之 茶乾,末茶是將散茶碾磨成之茶末,餅茶則是鮮葉殺菁後□ 為泥末再烘焙而得之茶餅。

宋:

宋朝時期飲茶之風更為普遍,茶之種類亦多至百餘種,其制 法主要延續唐朝之蒸菁團茶,並發展出蒸菁散茶,由文獻通考的記載可知依當時茶之外形可分片茶、散茶、臘茶等三類 ,而這三種又可依其品質之不同再細分為數個等級。

元:

在元朝團茶漸被淘汰,散茶則為發展主流,並依茶菁之鮮嫩 程度分為芽茶與葉茶兩大類。

明清:

至明清時,各茶的製作技術均已甚為發達,建立了許多不 同的分類系統,其分類依據包括了產地、季節、茶樹品種、形狀、色香味、外觀色澤、製法、銷路等各有特色。

近代分類法:

近代茶類品系極多,但除前台灣省茶業改良場場長吳振鐸先生曾 將各國生產之茶類以科學化之分類法將其分為 5綱、12目、31群 、66型外,一般人多依其發酵程度、茶形、季節及烘焙程度來分類。

發酵:

根據發酵程度之不同可分為不發酵茶、部份發酵茶與全發 酵茶,綠茶類屬於不發酵茶。包括有碧羅春、龍井、珠茶、眉茶、煎茶、珠芽等。青茶類屬部份發酵茶,包括了包 種、烏龍、鐵觀音、水仙等,而全發酵茶則包括了各類的紅茶。

烘焙:

利用焙火程度來分類是民間的一種習慣分法,並沒有嚴格 的界定,它是根據焙火的輕重將茶概分為生茶與熟茶。熟茶又依火侯之輕重,分為輕火茶、中火茶、重火茶。

茶形:

各種茶類因製造技術及採摘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外觀, 常見的有條形茶、半球形茶、球形茶、扁茶、碎形茶等,同品種茶的茶菁因市場之供需,可依不同製造方法製成各 種不同外觀的茶葉。

季節:

一棵茶樹不一定全年皆可採摘,大部分生產茶葉的地區皆 有其特定的摘采期,在台灣由於氣候適宜部份地區一年可採收六次,因此因採摘季節的不同遂有春茶、夏茶、六月 白、秋茶、白露茶和冬茶之分。

閱讀全文

與法國一共有多少種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