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五大國包括哪些國家
1、中國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通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
後又通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2、法國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
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
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
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3、英國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
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
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
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
作為英聯邦元首國、七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英國同時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4、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
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5、美國
美國原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18世紀前,英國在美國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
1775年,爆發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亞伯拉罕·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
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B.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分別是哪些國家
大陸法系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中國也屬於這一法系。
英美法系包括: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除外)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魁北克省除外)、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拓展資料:
法系是西方法學中一個常見的概念。一般認為,凡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徵,形成一種傳統或派系的各國法律,就屬於同一個法系。所以,西方法學所謂的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傳統對各國法律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
法的歷史類型是按照歷史上法的階級本質和其所依賴的經濟基礎對法所進行的基本分類。這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關於法的分類方法之一種。與法系比較,前者側重時間性,後者側重地域性;前者側重實質特徵,後者側重形式特徵。
C. 西方國家都是包括哪些國家詳細點
主要有: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典,瑞士,挪威,奧地利,義大利,芬蘭,北美的就是美國和加拿大。
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D. 位於歐洲西部的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4個國家均屬於哪個國家
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幼稚!它們是四個獨立主權的國家!要說屬於哪一組織還可以理解!它們四個都是歐盟組織的成員國!
荷蘭(Holland),又稱尼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低窪之國)。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與德國、比利時接壤。
比利時王國簡稱比利時(The Kingdom Of Belgium),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實行總統共和制。本土位於西歐,海外領土包括南美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E. 西方國傢具體都包括哪些國家
西方國家包括以下國家
北歐: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
南歐: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
中歐:德國,奧地利,瑞士
北美:美國,加拿大
澳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亞洲:日本
西方國家,是指西方意識形態佔主流的國家。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定義。
但一般而言,西方國家是指歐洲(東歐除外),北美,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統治血統為白人,有時也包括東歐、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以色列,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西方國家文化的發展
西方文化是西歐、北美人民長期歷史活動的產物。它起源、發展、成熟於歐洲,20 世紀擴展到南北美洲、澳洲等廣大地區並影響了全世界,是一種擴張性文化。
西方文化源於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萊文化。
由14 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6 世紀的宗教改革、17 世紀的科學革命和18 世紀的思想啟蒙運動發展到18 世紀末19 世紀的工業社會,使西方文化日趨完善成熟。
20 世紀50~60 年代隨著第三次技術革命,一些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後工業社會,西方文化也經歷了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演變。
F. 歐洲有哪些主要國家,著名城市
主要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等,著名城市有倫敦、柏林、巴黎、羅馬、維也納等。
一、國家
1、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Britain)或「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
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2、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
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3、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
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4、義大利
義大利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Italiana),簡稱義大利(義大利語:Italia),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
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5、荷蘭
尼德蘭王國(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簡稱尼德蘭(荷蘭語:Nederland),因其北荷蘭省(Noord-Holland)和南荷蘭省(Zuid-Holland)最為出名,故又稱荷蘭(Holland)。
是由尼德蘭、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4個構成國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復合國,是以尼德蘭本土為核心的主權國家。
荷蘭政府的權力僅限於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權力以外,各構成國皆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治權。
二、城市
1、倫敦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泰晤士河貫穿其中,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51°30′、東經0.1°5′。截至2016年,大倫敦都會區面積為1577平方千米,人口約828萬人。 2016年,倫敦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5535億美元。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
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
2、柏林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有人口約350萬(2016年)。
柏林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9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被分割為兩個區域,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了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牆圍住。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該市重新獲得了德國首都的地位,並駐有147個外國大使館。
3、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48°52′、東經2°25′。廣義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
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
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6年,巴黎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7350.6億美元。
4、羅馬
羅馬(Rome),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城市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5、維也納
維也納(Vienna),位於多瑙河畔,是奧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國9個聯邦州之一,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奧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維也納已擁有超過187萬的人口。維也納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語城市,僅次於柏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洲
G. f國是哪個國家
f國代表的是法國。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
法國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H. 法國屬於哪個國家
法國就是法蘭西共和國,本身就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1]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2]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I. 東歐,西歐,南歐,北歐分別包括哪些國家
一、東歐
東歐,地理上一般將德國-奧地利-義大利以東至亞歐洲際分界線的區域視作東歐。
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等數個國家。另外前南斯拉夫六家(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黑山、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有時也被視為東歐國家。
二、西歐
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七個國家。
還包括德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冰島、希臘等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三、南歐
南歐是歐洲南部的簡稱,范圍包括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及巴爾干半島南部。
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義大利、希臘、馬爾他、梵蒂岡、聖馬利諾、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和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17個國家。
也稱為地中海歐洲,因為大多南歐國家靠近地中海。面積約為166萬多平方公里。
四、北歐
北歐特指北歐理事會的五個主權國家 :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地域包括歐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和冰島共五個國家,以及實行內部自治的法羅群島。
北歐西臨大西洋,東連東歐,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歐,總面積130多萬平方千米。
五、中歐
中歐全稱歐洲中部(Central Europe),是歐洲五個國家地理分區之一,包括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瑞士8國。總面積101萬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洲
J. 法國相鄰的國家有哪些
法國相鄰的國家有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
法國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10)哪個國家包括法國擴展閱讀:
法國本土面積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
法國本土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法國的首都為巴黎,是法國第一大城市及歐洲第二大城市,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歷史悠久,從法蘭克王國起一直為法國的行政中心,是世界四大國際化都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