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法國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法國待了快四年,我想說說我的體驗。
第一年剛去的時候,以為法國人很好,後來發現大多數人其實挺冷漠,北方人比南方人冷漠許多,年輕人大多比老年人冷漠(這事在後來我去西班牙實習的那半年裡得到了更有力的論證,西班牙人比法國人熱情數倍)。在到達法國之前,我是不怎麼喝冷水和吃生菜的,來法國後逐漸習慣喝冷水,出門有時候會帶個空水瓶方便接水。一開始去很喜歡吃kebab,後來發現太催肥了,還是吃生菜好。
剛去法國的時候,對巴黎特別失望,覺得特別臟亂,滿街尤其是地鐵,全是一股狗尿味,但後來卻覺得巴黎好像有一股說不出的味道,讓你逐漸沉迷,去了歐洲的其它著名城市,卻總覺得只是小巴黎。
在法國生活久了,你的做事效率會越來越慢,心態越來越養老。法國這邊的辦事效率特別慢,比方說9月份申請CAF,可能到第二年2月你才會完全辦下來收到房補,而這個時候很有可能你已經搬家了23333曾經因為食物過敏去預約醫生,結果只能約到三月以後的,申請了加急,還是到一周以後了,結果我的紅腫已經自己消退了。同期得了另外一場大病,在法國約了好幾位出名的專科醫生,每次看病拿葯除去保險補助還要花費300歐以上,卻沒有看好,後來回國看了醫生好了。我老闆急性腸胃炎已經出血,法國醫生給他約兩月以後,他直接打飛的回國開刀一周後完事出院了。
在法國生活久了,你會發現生活特別安靜,尤其是星期天,很多小城市就像空城一樣,走在街上,只有安靜干凈的馬路,和湛藍的天空。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有美麗的花,法國人很喜歡自己動手裝飾自己的房子和花園。周一到周六的超市也關門很早,往往我放學回家,家樂福已經關門了。
法國除了巴黎,買不到很多中國食補的材料,比方我喜歡泡三花暖宮茶喝,就買不到。
我是一個特別怕狗的人,在國內常常被大狗追,在法國就不擔心,因為不管大狗小狗,都是有牽狗鏈的。
法國的警察很廢,第四年的時候,我家住在警察局附近,某天晚上六點鍾的時候,我回家走在路上,遭遇了數名小黑搶劫,我怕極了(因為有同事之前遇到搶劫,奮力反抗,被打碎腰椎的事),待小黑將東西搶走後才敢吶喊,有一位法國大叔開著車幫我追小黑,但沒有找到,於是陪我去報警。結果警察局說,還有5分鍾他們就要下班了,處理不完這件事,讓我回家明天再去報警。
法國學生都是簡單的快樂,晚上的soiree就是喝酒聊天,感覺相比國內,他們少了許多樂趣。所謂嘉年華,其實也不過是擺幾個國內公園非常非常非常常見的瘋狂老鼠之類的。
我就讀的是一所工程師院校,感覺相比國內的大學,更注重動手操作和試驗,理論知識比國內教的淺,尤其是工程師第二年和第三年,遠沒有國內研究生學得深。
……
說說第四年我要回來時的變化吧:
①見到我的朋友都說我的長相變了,在法國生活時入鄉隨俗,並沒有刻意做中式菜餚,大多吃牛肉和生菜,是會影響相貌的。當時ex也發生了相貌變化,長出了很多胸毛= =
②穿衣服開始習慣性的選擇黑、藍、灰、白,如果看到色彩艷麗的衣服,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③一開始回國非常不習慣在國內過馬路,因為已經習慣了法國的車等人。如果走在路上,後面有陌生人,會習慣性給他開門。無論是服務生還是路人,總習慣性說謝謝,因為被很多人說「你也太客氣了」。
④有時候說英語會有股法語味,記得回國第一天和朋友們去看電影,情不自禁將imax說成emax,結果電影售票員像看怪物一樣看我
⑤覺得國內真是好臟好亂好快活
⑥打慣了法式鍵盤azert,不習慣QWERTY了。
『貳』 法國有什麼有趣的體育運動
在法國,流行一種好玩又不累的運動,叫做法式滾球(boule de pétanque)。顧名思義,法式滾球是一種球類運動。1907年正式誕生於法國南部小鎮La Ciotat,與傳統競技運動不同,法式滾球規則簡單、運動量較低,又充滿趣味性,這使它成為法國老少皆宜的全民運動。
在法國的公園、海邊,路邊小道上隨處可見這種老少皆宜的滾球場景。法式滾球既能鍛煉身體協調性,又能增進朋友之間情感,被法國人形容為象徵生活品味的一項優雅的運動。
參與者拋的鋼球直徑介於2.77 吋(70.5mm)和3.15 吋(80mm)之間,其重量不能超過1 磅12 盎司 (800g)。目標小球是由木頭(或塑料)做成,其直徑必須介於0.098 吋(25mm)與1.38 吋(35mm) 之間。
鋼制的滾球重七八百克,球上印有不同的條紋,以免落地後混淆。滾球隨時隨地都可以玩。
游戲中一般分為兩隊,兩至三個人一組,每人每局有兩次投球機會。比賽前先在地上畫個圈,在圈內向前拋出一隻小木球——即「母球(目標球)」,昵稱「乳豬」,因為它就像豬整天在地上打滾。然後,人站在圈內將鋼球朝「乳豬」投去,雙腳不能離地。
比賽的規則非常簡單,誰投的球離目標最近,誰就得一分。同組中,通常一個是「瞄準手」,負責投球;另一個是「射擊手」,負責將對手的球彈開。簡單來說,就是一攻一守。如果雙方投的球離「乳豬」都很近,肉眼判斷不出來,就需要測量雙方離目標的球距。
滾球是一個手腦並用的智慧型運動,需要團隊間良好協作,運用戰略與邏輯分析能力,設法將對手的球擊離母球,或者幫助隊友將球更靠近母球。有時一球就可能改變勝負,所以看似悠閑的運動其實也充滿刺激與懸念。
(2)法國年輕人夜晚玩什麼擴展閱讀
「滾球運動」有個有趣的規則,輸家要親屁股。這里有個有趣的典故: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中部一個村子裡有一位漂亮的咖啡店女侍應,她曾許諾,如果誰在滾球比賽中吃了「鴨蛋」,可以親吻她的臉作為安慰。一天該村的村長玩滾球吃了「鴨蛋」,向女侍應討獎賞,
女侍應開玩笑將屁股對著村長,沒想到村長在她屁股上使勁地親了兩下,引起鬨堂大笑。從此這個故事流傳開來,並成為滾球運動的經典環節,人們做了個假屁股貼在場地邊作為「象徵」,讓所有「輸家」都來親一下這個「假屁股」,以示懲罰。
『叄』 法國里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在法國里昂住了兩年,感覺是個越住越不想走的城市。里昂市很安靜也比較安全(相對於巴黎),城市不算太大,歷史遺跡多集中在里昂老城區,世界文化遺產,羅馬式建築是最大的看點。博物館也很多,有現代藝術博物館,也有講各種歷史的博物館,看個人愛好了。年輕人經常去的地方是百花廣場和半島商業區,逛街買東西超級方便,過了河還有專門給極限運動愛好者准備的場地,天氣好的時候許多人在河邊曬太陽和訓練滑板之類的。晚上羅納河上有遊船,進去了是club可以跳舞,約幾個朋友可以玩到半夜。。。
另外美食不知道算不算一個,好吃的東西很多,里昂美食市場,保羅博古斯米其林餐廳,還有里昂特有的家常菜館bouchons
lyonnais,喜歡美食的一定要去嘗嘗,好的bouchons要定位,我和朋友訂到了半年以後的位置,為了吃也是夠拼的
lol
有兩個火車站,part
dieu車站比較新在里昂三區,繁華的商業區,對面就是帕迪龍商場centre
commercial
part
dieu,坐火車能到這個車站最方便。另一個車站是perrache,距離市中心稍遠要做輕軌t1。
來里昂旅遊,不懂法語可以參考中文網站,游里昂youlyon.com,窮游啊都可以,信息很全還有交通之類的,瞬間搞定,希望能幫到你。
『肆』 法國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伍』 法國人喜歡什麼活動
法國人喜歡買一杯咖啡,坐到咖啡館喝半天。
法國人還喜歡玩撞球,打網球,踢足球...........
想認識法國人就去酒吧或者迪廳,校園里也可以。
『陸』 誰能詳細告訴我法國人的一些風俗,飲食,交際習慣,愛好,禁忌等先謝過了
法國人:非常喜歡喝酒,特別是紅酒和香檳。乳酪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東西,一般吃飯時吃或飯後吃,不分老小。每年最大的一次聚會就是聖誕節,親戚們聚在一起吃火雞,也有海產品(絕大多數生吃牡蠣),還有各色的特色菜。主要的禁忌是在談話時不能問及別人的婚姻,財產情況,特別是和女人說話時不能問及對方的年齡。雖然法國人,特別是年輕人非常喜歡說臟話,但是也有人不喜歡,特別是和長輩說話的時候不能說臟話,不能不敬。說話的時候最開始稱呼別人用vous(您),如果得到別的人同意可以用tu(你)。法國人很喜歡談論政治,年輕人和中年人特別喜歡這個(但是一些很無知的年輕人什麼都不在乎,所以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法國人喜歡政治。)。法國人還是比較開放的,和青年和中年人交往是很自然的,不像日本和韓國那樣拘束的東西很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禮貌。非正式場合下,一般初識的時候要握手(如果你是中國人的話,習慣握手,那麼要先伸出手去,如果你習慣法國習慣,那麼可以親對方的臉頰。),熟識的人可以親臉頰、擁抱,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貼臉」,一般是親兩頰,如果非常要好的朋友長久不見可以親兩頰兩次,順序是左右左右。在正式場合下,比如在談生意的時候,一般會握手。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柒』 世博會夜間攻略
世博有專門設置的夜票,除指定日外,適用於17時之後入園,一人一票,入園當日單次出入。夜票僅在上海世博會會期平日,於園區現場銷售。
特別提示:
夜遊世博園區,參觀展館的時間最長也僅有5個半小時,因此盡量要提前做好功課,參觀那些自己心裡鎖定的必看展館。
第一站:世博文化中心(B區)
這里每晚都有大型演出。周一至周五每天兩場駐場演出,將由中國東方歌舞團承擔。周末出場的是世界巨星演唱會等「重量級」節目。有別於一軸四館中其他場館的方方正正,世博文化中心外形是碟形的,夜晚的燈光設計,突出了這一建築的特點,讓它更加靈動輕逸,晶瑩通透。
從文化中心西南兩個出入通道入場時別忘了左顧右盼一下。因為這里有巨大的數字媒體藝術屏幕,在這兩面採用LED技術製作的創意牆面上,遊客將看到逐漸變化的、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大型光電藝術屏,一組是玫瑰花綻放的圖案,一組是代表中國傳統藝術的潑墨圖案。
第二站:寶鋼大舞台、挪威館、波蘭館(C區)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秀《城市之窗》,有望成為遊客夜間游園的「重頭戲」。觀眾將在短短的30分鍾里,看到一個愛、和諧與感動的故事。演出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舞台大型奇景式的設計,運用了高科技多媒體影像,還有精湛的高空特技表演,是一場絢麗多變的影音故事劇。而在挪威館前,炫目如北極光般的燈光配著夢幻般的北歐音樂,千變萬化;波蘭館22時後的「年輕人專場」則是一場瘋狂的派對,把一天的勞累、壓力、郁悶通通釋放。
特別提醒:
大部分的公共交通將適時延長運營時間,軌道全網交通運營結束時間不早於22時30分,5條直達線路運營時間不早於24時。水門周邊公交線路的運營時間也會適當延長。除此以外,根據客流情況,世博專線也將適時延長運營時間。盡管世博會提倡公交優先和集約化出行,不鼓勵遊客使用計程車抵達園區,為滿足管控區居民、企業,以及世博參展人員的用車需求,上海將組建4000輛世博專屬計程車隊,實行統一調度。為方便遊客離園,21時之後,管控區將對所有計程車開放。
第三站:城市最佳實踐區
法國羅納-阿爾卑斯大區特別設計了一場富有創意的慶典「燈光」秀,用燈光投射成的小小「螢火蟲」星星點點,和著音樂的節奏在園區內輕舞飛揚;有些展館的外立面上還能「長」出海底的綠色水草,輕柔搖曳……一片流光溢彩。
第四站:企業館
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國企聯合建設的石油館,位於上海世博園浦西園區,如今有個別名叫「油立方」。白天,它是一座由淡藍色「油氣管道」編織而成的「油立方」。而夜晚,它將幻化為一座晶瑩剔透、多姿多彩的夢幻「油立方」。
『捌』 法國年輕人最喜歡的娛樂軟體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的抖音,快手等
很多外國人也用快手玩,影響力特別大。
『玖』 求推薦巴黎晚上好玩的地方
蒙田大道
蒙田大道與巴亞爾街交叉處,Chanel的世界旗艦店占據了整個街角。一旁的LouisVuit-ton的巨大箱式外牆深陷於古老建築的石牆中,這才是名牌的底蘊。蒙田大道與弗朗索瓦一世街的交匯處,正是陳慧琳為Dior化妝品拍攝廣告的現場。許多明星從這扇乳白色的門進進出出,人們卻視而不見,只因為Dior。據說正是這個57年前就落腳於此的名店,使整條大街蜚聲國際。而品牌創始人ChristianDior先生顛覆性的設計「NewLook」也正是在此處誕生。
奧斯曼大道
奧斯曼大道不在巴黎最繁華的區域內,卻因為2幢著名的百貨公司而生動起來:法國最大的百貨公司———老佛爺百貨(GaleriesLafayette)及以家飾精品著稱的春天百貨(Printemps)。
旺多姆廣場
這里的珠寶店在19世紀初就已經名聞遐邇。珠寶商們在此雲集,一些巴黎的老字型大小固守這里,後來者如Boucheron、VanCleef&Arpels、Chaumet、Dior、Chanel等名牌也毫不遜色。
聖·奧諾雷街
新老時尚勢力的融合與碰撞,充滿後現代氣息的地下室以冷色系為主,彷彿歐洲古堡中隱居的貴婦。巴黎時裝周期間,特地來看時裝秀的時裝編輯們多半都會走來這里喝水。
COLETTE最新焦點是FlowerBar,開張不久已成為巴黎時裝界中人匯聚之處,當然也少不了畫家、設計師、音樂人和演員的蹤影。CO-LETTE喜歡定期舉辦各類展覽。許多愛逛COLETTE的人,未必會在這里買東西,但定期到此一游已成了他們緊跟潮流的必要功課。
勝利廣場
若你更喜歡潮流品牌,勝利廣場是不二之選。這里匯聚了全世界最COOL的時尚名店,PleinSud、CommeDesGarcon、IsseyMiyake、YohjiYamamoto、KENZO、TsumoriChisato等。幾位成名於法國的日本設計師均在勝利廣場名店區設下據點。
聖日爾曼區
位於左岸的聖日爾曼附近不僅有AMARNI、KENZO、MAXMARA等名牌專賣店,還有許多過季打折店、品牌二手店或寄賣店等。與右岸的優雅相比,左岸更自由。隔壁的拉丁區多是年輕朝氣的大學生,出過許多文化名人的咖啡館里有許多潛在水下的才子。
『拾』 法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法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1、衣
法國人普遍穿衣比較有品位,年輕人以潮牌和日常休閑居多,基本看不到運動褲和沖鋒衣,主要是牛仔褲和休閑褲,各種緊身。上班之後或者上了年紀的人很多日常也是休閑正裝,經常可以看到穿著皮鞋正裝風衣的老爺爺,看起來很有風度。女孩子的衣著普遍偏中性,那種萌萌噠妹子在法國基本見不到。
在法國白人的衣服顏色一般都很性冷淡,各種黑灰褐,而黑人小哥哥和大媽的衣服顏色相當鮮艷,亞洲人一般跟白人差不多。
2、食
法國人的早餐一般是麵包房裡剛烤出來的新鮮麵包或者麥片,有時間起來煎個雞蛋已經屬於比較講究的了。早餐吃法棍的是少數,一般都是Croissant(羊角麵包、可頌,都是這玩意)或者Pain au chocolat(直譯巧克力麵包),上班路上就可以吃掉,或者到了辦公室泡一杯咖啡再吃都可以。
午餐對於大部分法國人來說是最糾結的,上班的人沒時間吃什麼正餐,但是肚子又餓,因此催生了巨大的速食午餐市場。基本上所有能做成半成品的食物,包括且不限於義大利面、披薩、沙拉、各種口味的菜配飯、三明治等。
晚餐是大部分法國人一天的唯一一頓正餐。法國人習慣晚上八點吃飯,家常菜其實也就是比較好做的西餐,主食一般是義大利面或者米飯,搭配一個沙拉和一道肉菜。如果家裡有人做飯的話可能可以吃到比較耗時的主菜,比如燉牛肉,獨居的上班族可能就自己煎一份牛排或者路過超市買半隻烤雞打發掉一餐了。
3、住
有自己的小house的法國人一般只有兩種情況:有錢(住得起)、鄉下人(地便宜)。大城市的法國人一般都住在公寓或者studio裡面,其中公寓和國內的正常商品房基本沒有區別,也是各種面積各種戶型;studio指的是單身公寓,一般都是留學生或者獨居且沒什麼錢的上班族居住,面積約20平米,配有基本的生活設施。
在法國合租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形式,幾個人一起分享一間大公寓或者house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同學或者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大部分在入住之前就互相見過面,保證性格沒什麼太大出入。
4、行
法國買車很便宜,所以有車在法國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大部分家庭至少都有一輛,甚至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車。但是在大城市裡,停車相當麻煩,所以大部分法國人還是習慣乘坐公共交通系統。周末經常可以看到開著車去買東西或者去郊區玩的人流。
法國國內的鐵路系統很發達,准點率也不錯,雖然沒法跟咱們春運的運力相比,但是在這個一共也沒多少人口的地方算是足夠了,絕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乘坐火車到達,哪怕是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小城鎮都可能有一個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