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為什麼要遠征義大利

法國為什麼要遠征義大利

發布時間:2022-07-27 07:37:13

⑴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的戰略和意義是什麼

以法國資產階級的政治目標為出發點,致力於打破撒丁同奧地利的同盟,清除奧地利在義大利北部的統治而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法國資產階級千方百計地企圖掠奪義大利這個糧庫及其財源,它還想方設法為自己打開通向巴爾乾和近東的方便道路。在義大利國土上,隨著戰爭的進展成立了許多共和國,實行了資產階級改革,但是法軍粗暴地破壞了義大利人民的主權,在佔領區大肆掠奪,殘酷地鎮壓人民群眾。

⑵ 義大利為什麼會成為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進行侵略的戰場

1265-1268年,南義大利被法國國王路易九世之弟安茹查理所奪。1254-1273年間,對義大利的遠征暫時停止。1310年,盧森堡王朝的亨利七世又開始遠征羅馬,企圖在南義大利確立自己的統治,但未能實現。其繼承人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四世於1327-1329年再度遠征羅馬並取得了帝位。但佔領者激起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被迫退出義大利。查理四世也曾兩次侵入義大利。最後一次義大利遠征是普法爾茲的魯普列赫特於1401-1402年進行的。從15紀末起,義大利又成為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進行侵略戰爭的戰場。

⑶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計劃是怎樣的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法國同歐洲國家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期間法軍在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統率下在義大利北部對奧地利—撒丁軍隊的作戰行動。

參加反法聯盟的有奧地利、英國、普魯士、俄國、撒丁、上下西西里王國等。

根據法軍指揮部的計劃,預定1796年在兩個戰區發起進攻。茹丹將軍和莫羅將軍的兩個集團軍應從萊茵河地區向奧軍實施主要突擊。

在義大利境內作戰的由波拿巴統率的法集團軍,受領了次要任務:攻佔義大利北部,爾後進入奧地利與主力會師佔領維也納。然而,決戰卻在義大利境內展開。

至1796年4月初,義大利北部法軍主力配置在熱那亞灣沿岸。

其當面之敵為科利將軍所轄撒丁集團軍2.2萬人和鮑利尤元帥指揮的奧地利集團軍。從皮埃蒙特至法國的山間通道,由克勒曼將軍的法國阿爾卑斯集團軍負責保障。其當面之敵為亞俄斯塔大公的撒丁軍隊。

4月11日,鮑利尤開始採取積極行動以求把法軍驅逐出義大利。次日,法軍亦轉入進攻。

法軍主力插向撒、奧兩集團軍的間隙。法軍利用敵軍相互分散的弱點,採用各個擊破的方法一再挫敗敵軍,並切斷撒軍同奧軍之間的聯系。波拿巴與在寬大正面上行動的敵人不同,他依次集中優勢兵力,分別對敵人的個別集團實施各個擊破。4月12日,法軍在蒙特諾特附近殲滅了奧軍基本兵力,4月22日又在切瓦和蒙多維附近重創撒丁軍隊,迫使撒丁於5月5日同法國單獨媾和。5月10日,奧軍在洛迪會戰中戰敗,5月15日法軍佔領米蘭,6月4日包圍曼圖亞。

部分兵力向托斯卡納前進,於6月29日佔領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里窩那。7月末開始攻打曼圖亞。

奧軍指揮部曾先後4次試圖粉碎對該要塞的封鎖,但是,8月5日在卡斯特利翁、9月5日在羅韋雷託附近、9月8日在巴薩諾附近和11月15~17日在阿爾科爾、1797年l月13~15日在利沃爾附近的幾次會戰中,奧軍被徹底擊潰。

奧軍從1796年5月起由維爾姆塞將軍指揮,從1796年10月起由阿爾文齊元帥指揮。1797年2月2日,曼圖亞投降。奧地利軍隊全部被逐出義大利北部。3月,法軍入侵奧地利,開始向維也納進攻。

4月18日簽訂列奧賓停戰協定。停戰協定簽字後,波拿巴挑起同威尼斯共和國的沖突,佔領了威尼斯。1797年10月17日,簽訂了對法國有利的坎波福米奧和約。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在保衛共和國的口號下開始的,後來變成了一場侵略戰爭。拿破崙在這次遠征中的戰略,以法國資產階級的政治目標為出發點,致力於打破撒丁同奧地利的同盟,清除奧地利在義大利北部的統治而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

法國資產階級千方百計地企圖掠奪義大利這個糧庫及其財源,它還想方設法為自己打開通向巴爾乾和近東的方便道路。

在義大利國土上,隨著戰爭的進展成立了許多共和國,實行了資產階級改革,但是法軍粗暴地破壞了義大利人民的主權,在佔領區大肆掠奪,殘酷地鎮壓人民群眾。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清楚地證明,在戰區集中使用兵力遠較警戒線式的用兵方法優越得多。

法軍之所以取得勝利,主要是由於採用了新的戰術,而拿破崙的統帥才能亦起了作用。拿破崙始終堅持運用和發展革命軍隊的戰術——結合使用縱隊與疏開隊形。拿破崙堅決摒棄了奧地利指揮部盲目遵循的警戒線式戰略,首先力求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盡管敵軍佔有總的優勢,但是拿破崙能巧妙而迅速地機動自己的軍隊,採用集中突擊的方法各個殲滅敵軍。拿破崙在自己的統帥活動中,還善於依靠從革命軍中涌現出來的有天才的將領,如貝爾特、茹伯爾、馬西納等人。

⑷ 什麼是蘇沃洛夫對義大利的遠征

蘇沃洛夫對義大利的遠征指法國同歐洲各國第二次同盟戰爭期間,俄奧軍隊在蘇沃洛夫元帥指揮下在北義大利對法軍的戰斗行動。

1798年,俄國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後,部隊進行了調動:烏沙科夫海軍中將的分艦隊從黑海調往地中海,格爾曼將軍的軍團和羅津別爾格將軍的軍團調往北義大利,里姆斯基·科爾薩科夫將軍的軍團調往瑞士。1799年初,法國在北義大利擁有一支5.8萬人的軍隊,由舍列爾將軍指揮;在中義大利和南義大利擁有一支3.4萬人的軍隊,由麥克唐納將軍指揮。當同盟國集結兵力時,法軍乘機轉入進攻,擊敗了梅拉斯元帥指揮的奧軍,並佔領了幾乎整個瑞士和北義大利。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奧國政府的堅決要求,蘇沃洛夫被任命為北義大利聯軍總司令。1799年4月15日,蘇沃洛夫抵達瓦列焦後,決定首先訓練部隊的協同動作,提高奧軍戰鬥力。在組織奧軍訓練中,蘇沃洛夫尤其重視對士兵掌握冷兵器、進行夜行軍和以縱隊實施沖擊的訓練。為了訓練部隊,他運用「制勝科學」的原則,制定出一系列守則和條令,並把一些俄軍軍官和軍士暫時調來訓練奧軍各部;為了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他壓縮輜重,並創立了流動給養彈葯倉庫。同時,軍隊還組建了炮兵主預備隊。聯軍進攻准備的加快,使其能夠在戰斗中先發制敵,奪取戰略主動。

蘇沃洛夫分出部分兵力封鎖佩斯基耶臘和曼圖亞要塞,然後親率主力於4月19日出發對舍列爾軍作戰,並於4月25日前出到阿達河畔。這時,莫羅將軍受命指揮配置在阿達河西岸的法軍。蘇沃洛夫決定對米蘭實施主要突擊,而在其他方向上採取佯動。在阿達河畔3天的交戰中聯軍大敗莫羅軍。為了擴大戰果,他們在6個星期內幾乎佔領了整個北義大利。法軍統帥部調集兵力,企圖以兩翼包圍突擊來粉碎聯軍:由麥克唐納的軍隊從托斯卡納向摩德納、巴馬、皮亞琴察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由莫羅的軍隊從熱那亞向托爾托納實施輔助突擊。轉入進攻後,麥克唐納於6月12日在摩德納附近擊潰了奧軍並向巴馬推進。蘇沃洛夫識破了法軍的企圖,遂以自己的各個殲敵計劃打破其企圖。他把阻擊莫羅軍隊的部隊留在亞歷山大里亞附近,親率余部前往迎擊麥克唐納軍。他們在48小時內行軍85公里,於6月17日出敵不意地前出到特里皮亞河一帶。

6月17~19日,在特里皮亞河畔的遭遇戰中,蘇沃洛夫戰勝了兵力多半倍的敵軍。麥克唐納軍潰退。蘇沃洛夫令奧軍進行追擊,而主力於6月23日轉入對莫羅軍隊的進攻。莫羅得知蘇沃羅夫軍逼近亞歷山大里亞後,倉促向熱那亞撤退,在那裡與麥克唐納殘部會合。7月底,會合起來的法軍在茹別爾將軍指揮下從熱那亞地區向亞歷山大里亞出發,進攻聯軍主力。8月15日,在諾維附近的交戰中,蘇沃洛夫擊敗了茹別爾軍,使其翼側和後方均遭到殲滅性的打擊。

這次交戰是巧妙運用輔助突擊以保證粉碎主要方向之敵的範例。蘇沃洛夫在北義大利的勝利,烏沙科夫率領的俄國艦隊在地中海的成功進軍,幾乎徹底摧毀了法國在這一地區的統治。英國和奧地利擔心俄國勢力加強,決定把俄軍趕出義大利。1799年8月中旬,蘇沃洛夫接到從維也納來的、經沙皇保羅一世認可的奧皇命令:率聯軍越過阿爾卑斯山前往瑞士與里姆斯基·科爾薩科夫軍團會合,以便從瑞士展開對法國的進攻。

蘇沃洛夫遠征義大利是當時重大的政治和軍事事件。由於俄軍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聯軍多次大敗法軍。這次遠征中,蘇沃洛夫的統帥活動是在異常復雜的形勢下進行的。同盟內部存在政治矛盾,同盟各軍的軍事體制不同,他們內部盛行並決定其軍事訓練和軍人教育的戰略戰術概念也有差別。英奧政府力圖把對共同敵人作戰的重任推到俄軍一方,凡此種種都使蘇沃洛夫的統帥活動變得極為困難。奧皇及其統帥們極力主張佔領對方的領土和要塞,而蘇沃洛夫當時就認為,消滅對方的武裝力量是戰斗的主要目標。蘇沃洛夫的戰略立足於對形勢的周密分析,強調各個擊破敵人,強迫對方按自己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總決戰。蘇沃洛夫運用在對其他地段進行輔助行動的同時,集中兵力對正面狹窄地段實施主要突擊的原則,對部隊實施縱深配置,使正面、翼側和迂迴突擊相互結合。蘇沃洛夫的作戰計劃符合於具體情況,具有自己的特點,與奧地利人依據陳舊的警戒線戰略和線式戰術原則制定的計劃截然不同。在北義大利的戰爭中,為達到軍事和政治目的,蘇沃洛夫巧妙地組織了與海軍的協同動作。具有深刻民族特點的蘇沃洛夫軍事學術的基礎,是相信人在戰爭中起決定的作用。俄軍良好的精神和戰斗素質,以及渴望在俄軍援助下從法國佔領者統治下解放出來的義大利人民的支持,幫助蘇沃洛夫取得了勝利。

⑸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如何演變的拿破崙的戰略是什麼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在保衛共和國的口號下開始的,後來變成了一場侵略戰爭。拿破崙在這次遠征中的戰略,以法國資產階級的政治目標為出發點,致力於打破撒丁同奧地利的同盟,清除奧地利在義大利北部的統治而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

⑹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的背景及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拿破崙對義大利的遠征是法國同歐洲國家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期間法軍在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統率下在義大利北部對奧地利—撒丁軍隊的作戰行動。

根據法軍指揮部的計劃,預定1796年在兩個戰區發起進攻。茹丹將軍和莫羅將軍的兩個集團軍應從萊茵河地區向奧軍實施主要突擊。

在義大利境內作戰的由波拿巴統率的法集團軍,受領了次要任務:攻佔義大利北部,爾後進入奧地利與主力會師佔領維也納。然而,決戰卻在義大利境內展開。

⑺ 遠征義大利的戰爭性質是什麼

遠征義大利是10至15世紀德國歷代國王獲得帝稱和掠奪財富而對義大利進行的一系列侵略性遠征。

自10世紀下半葉起,經濟繁榮但因封建內訌而衰落的義大利便成為德國封建主蓄意侵略的目標。鄂圖一世的遠征是整個義大利遠征的序幕。951~952年間,鄂圖一世侵佔了北義大利並獲得倫巴第國王尊號。第2遠征發生於961~962年,鄂圖一世趁羅馬教皇與封建貴族爭鬥力量衰弱之際進入羅馬,在那裡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此後,德國歷代國君便經常對義大利進行遠征,以便獲得加冕和維護自己的統治。1075~1122年間,在皇帝與羅馬教廷為爭奪授職權而進行斗爭的整個時期,義大利遠征尤為頻繁。斯陶芬王朝皇帝之一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指揮下的德國封建主的5次遠征,在軍事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1174年,紅鬍子率領一支8000人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搗毀了蘇扎並包圍了亞歷山大里亞。結成倫巴第聯盟的北義大利各城市對侵略者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聯盟部隊使德軍與其基地巴維亞間的聯系受到威脅。紅鬍子被迫於1175年簽訂停戰協定。1176年冬,紅鬍子重新開戰,但由於附庸國中最強大的薩克森和紹林吉亞國王拒絕繼續參戰,沒有發動堅決的進攻。

相反,倫巴第聯盟軍卻積極作戰。林雅諾一役,聯盟軍大敗腓特烈一世的騎士部隊。腓特烈一世率領3000~3500名騎士攻擊聯盟軍主力。

在敵優勢兵力的逼攻下,米蘭騎士望風披靡;而手執長矛和盾牌的步兵卻未讓德國騎士突破築壘兵營。趁德國騎士部隊混亂之際,布里西亞騎士在步兵正面攻擊支援下,突然對敵翼側進行突擊,決定了戰局。擊潰了德國皇帝的部隊,紅鬍子投降。

但教皇的騎牆立場使北義大利各城市未能鞏固勝利,倫巴第聯盟很快就瓦解了。德國封建主不但在北義大利站穩了腳跟,而且在亨利六世時期還對南義大利建立了統治。德國霍亨斯陶芬王朝皇帝腓特烈二世將西西里王國變為自己統治的支柱。

由於北義大利各城市重新恢復了倫巴第聯盟並再次同教皇結盟,德國封建主在北義大利的權力削弱了。斯陶芬王朝歷代帝王在與倫巴第聯盟的長期斗爭中遭到了失敗,王朝被推翻。

1265~1268年,南義大利被法國國王路易九世之弟安茹查理所奪。1254~1273年間,對義大利的遠征暫時停止。1310年,盧森堡王朝的亨利七世又開始遠征羅馬,企圖在南義大利確立自己的統治,但未能實現。其繼承人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四世於1327~1329年再度遠征羅馬並取得了帝位。但佔領者激起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被迫退出義大利。查理四世也曾兩次侵入義大利。最後一次義大利遠征是普法爾茲的魯普列赫特於1401~1402年進行的。從15紀末起,義大利又成為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進行侵略戰爭的戰場。

封建的國家結構造成的政治上的分裂,使遠征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結果。德國封建軍隊作戰通常都不配備步兵,而義大利各城市則擁有強大的、善戰的步兵,其核心是以手工業者組成的義勇軍。步兵是戰斗隊形的主體,它以密集隊形成功地擊退了德國騎士的沖擊。倫巴第聯盟的騎士騎兵與步兵配合默契,攻守自如。

閱讀全文

與法國為什麼要遠征義大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