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的干紅應該是甜的還是酸的苦的
酸苦的,甜的那不是釀出來的,是勾兌出來的,釀出來的聞著會很像的,不過我喝那東西一般都兌雪碧喝,干喝那玩意不好喝,外國人干喝它說是能品出什麼好的味道。
2. 為什麼葡萄酒都是苦澀的啊,不應該是甜的嗎
這就是國人對葡萄酒最大的誤區,像我們70後 80後 小時候過年都會喝到葡萄酒,是甜的,很好喝,也喝不醉,但其實那不是真正的葡萄酒,只能說是葡萄汁飲料,所以我們長大了開始接觸真正的紅酒前,潛意識里都會認為葡萄酒是甜的,當然葡萄酒確實有甜的,如甜白、桃紅、氣泡酒等,但我們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到的葡萄酒都會是干紅,而且還有可能是低端的,而干紅葡萄酒都是有些苦澀或酸,所以覺得不好喝。以前和你一樣,但從紅酒東哥那裡拿的酒之後就對葡萄酒有了新的認識,現在都會經常喝了
3. 干紅到底是甜的還是不甜的
干紅、半干紅、半甜紅和甜紅葡萄酒各有什麼區別?
干紅、半干紅、半甜紅和甜紅葡萄酒之間的區別在於它們的殘留糖分含量不同:a) 干紅葡萄酒:殘留糖分含量在 4克/升以下;b) 半干紅葡萄酒:殘留糖分含量在4-12克/升之間…
干紅葡萄酒與半干紅葡萄酒有什麼區別?
干紅葡萄酒與半干紅葡萄酒的區別主要在於酒中的殘留糖分含量不同,干紅葡萄酒的殘留糖分含量在 4克/升以下,半干紅葡萄酒的殘留糖分含量在4-12g/l之間。
干紅葡萄酒品質好嗎?好喝嗎?
干紅葡萄酒是紅葡萄酒目前最主流的類型,很多頂級葡萄酒都是干紅葡萄酒,表示酒中殘留糖分的含量在4g/l之下,基本上喝不出來甜味。干紅葡萄酒只是一種類型,並不能說…
干紅葡萄酒一般酒精度是多少?
這個不一定。干紅葡萄酒中的「干」是表示酒中殘留糖分的含量在4g/l之下,跟酒精度無關。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度數在8%-15%之間。
4. 紅酒是什麼味道
紅酒味道:澀味,酸味,酒精味,甜味。
紅酒是經自然發酵釀造出來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佔80%以上,其次是經葡萄裡面的糖份自然發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10%至30%,
剩餘的物質超過1000種,比較重要的有300多種,紅酒其他重要的成分有酒石酸,果膠,礦物質和單寧酸等。雖然這些物質所佔的比例不高,卻是酒質優劣的決定性因素。
(4)法國干紅葡萄酒為什麼是鹹的擴展閱讀
紅酒成份:
1,酸
葡萄酒中的酸基本上都來源於釀酒葡萄本身,不過有些葡萄酒產區也允許在釀造葡萄酒的過程中人工加入酸。葡萄在成熟的時候,糖分會逐漸升高,而酸度會逐漸降低。
2,酒精
酒精是在葡萄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發酵的時候,酵母在缺氧環境下,會把葡萄中的糖分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
3,糖分
糖分主要來自葡萄果實本身。葡萄酒中的糖分大多是發酵時殘留下來的。如果發酵還沒進行完全就人為地終止發酵,就會有部分糖分沒有被酵母轉化而殘留下來。
5.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甜有的苦
100%葡萄酒汁的干紅是帶點酸和苦的,甜的不是100%釀造的,加了水和糖。
補充: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發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氣泡酒,三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後者是葡萄汁發酵而成的。英文名;Wine。法國最古老的超一級酒庄是呂薩呂斯酒堡。
葡萄酒中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諸如脯氨酸、絲氨酸等24種,是葡萄營養和風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飲之彌甘,適口爽心,常飲則其沁人心脾,暑天冰鎮飲之更佳。 3.葡萄酒中的有機酸成份不少,都來自葡萄原汁,如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能夠調節神經中樞,張筋活血,對腦力和體力勞動者都是不可少的。 4.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礦物質主要有鈣、鎂、鐵、鉀、鈉和多種微量元素。綜合起來,遠勝於最優質的礦泉水,所含的維生素主要有VC、VB1、VB2、VPP、VB6、VB12等
6. 干紅葡萄酒的問題
葡萄酒的基本品飲知識
http://www.winetour.cn 2005-6-12 中國葡萄酒信息網 葡萄酒論壇 點擊211次
--------------------------------------------------------------------------------
經過觀色、聞香後, 便到了「美酒三部曲」最令人滿足的階段, 即品飲葡萄酒。但在品嘗學中,應叫做口感分析。
首先,將酒杯舉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間,並壓住下唇,頭部稍往後仰,就像平時喝酒一樣。但應避免像喝酒那樣將酒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口中,而應輕輕地向口中吸氣,並控制吸入的酒量,使葡萄酒均勻地分布在舌頭的表面。每次吸入的酒量應適中,在6-10ml之間。如果酒量過多,不僅所需加熱的時間較長,而且很難在口腔內保持住,迫使我們在品嘗過程中攝入過量的葡萄酒,特別是當一次品嘗的酒樣較多時。相反,如果吸入的酒量過少,則不能濕潤口腔和舌頭的表面,而且由於唾液的稀釋而不能代表葡萄酒本身的口味。此外,每次所吸入的酒量應一致,否則在品嘗不同的酒樣時,就沒有可比性。
當葡萄酒進入口腔後,閉上雙唇,頭微向前傾,利用舌頭和面部肌肉的運動,攪動葡萄酒。也可將口微張,輕輕地向內吸氣,這樣不僅可防止葡萄酒從口中流出,還可使葡萄酒蒸汽進入鼻腔後部。根據品嘗的目的不同,葡萄酒在口內保留的時間可為2-5秒,亦可延長到12-15秒。在第一種情況下,不可能品嘗到紅葡萄酒的丹寧味道。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葡萄酒的口味,應將葡萄酒在口中保留並攪動12-15秒。
在口感分析結束後,最好咽下少量的葡萄酒,將其餘部分吐出。然後,用舌頭舔牙齦和口腔內表面,以鑒別葡萄酒的尾味。
當然,品酒與飲酒是有區別的。品酒是綜合利用人的視覺、嗅覺和味覺對葡萄酒進行觀察、分析、描述、定義、歸類及分級, 因而, 品酒是個嚴謹、細致、專業的過程。而飲酒則是個隨意的、輕松的甚至是浪漫的過程。但對消費者來說,在飲用葡萄酒時,還是有一些基本的東西可遵循的。
首先,葡萄酒是一種適量的佐餐飲料。無論是出於社交需要,還是健康考慮而飲用葡萄酒,都不應狂飲濫喝。
其次, 在飲用名貴的葡萄酒或不熟悉的葡萄酒時,至少在飲酒的最初階段要細細品味,盡可能了解和體會杯中之酒的個中滋味。
此外,對消費者來說,飲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樂和享受,但為了獲得更大的享受,就必須認識葡萄酒的質量,並且能講出所飲葡萄酒好在哪裡。實際上,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言傳的感覺。品嘗的最大困難是描述自己的感受,並給予恰當的評價。再說, 除非是單獨進餐, 否則, 在社交宴會或家宴上,出於禮貌或社交需要,有時需要表示自己對所飲葡萄酒的認識和理解,這就需要有一定的葡萄酒品嘗知識和品嘗水平。
四種基本味覺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酸、甜、苦、辣、咸這「五味」來描述各種味道(也有再加上鮮、澀這兩味的)。但實際上,人們舌頭上的味蕾只能感覺到甜、酸、咸、苦這四種基本味覺,所有其它的味道,都是由這四種基本味覺合成的。
四種基本味覺在舌頭上的感覺位置如圖12-1所示。舌尖對甜最敏感,舌的兩側則對酸最敏感,舌根對苦最敏感,接近舌尖的兩側則對咸最敏感。
當我們品嘗一種含有所有基本味覺的液體時,這些味覺並不是同時被感知的,不同味覺的刺激反應的時間不同,而且,它們在□腔中的變化也不同。
(l)甜味在液體入□後一接觸舌頭就立即出現,強度1—2秒內達到最高峰,然後逐漸降低,最後在第10秒左右消失。
(2)鹹味和酸味同樣也會很快出現,但它們持續的時間比甜味要長。
(3)苦味在□腔內發展的速度則很慢,在吐掉溶液後,其強度仍然上升,而且保持的時間最長。
上述品嘗過程中味感在時間上的變化見圖12-1。所以,甜味來得最快,也消失得最快;苦味到來最遲,持續的時間也最長。日常生活中,當你吃過甜食後,□腔里的甜味很快就被其它味道所代替;而吃了苦的東西後,盡管多次漱□,□腔里還是有苦味,就是這個道理。
各種味感的刺激反應在時間上的差異性,也告訴我們,在品嘗葡萄酒時,一定要讓酒在□腔中停留一定的時間,以便酒中的各種呈味物質能充分地表現自己。同時,也解釋了葡萄酒品嘗過程中為什麼往往最後的印象與最初的印象有很大的差異。
葡萄酒中的呈味物質
甜、咸、酸、苦四種基本味覺在葡萄酒中都存在,但主要是甜味和酸味。
(l)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質。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質是構成柔和、肥碩和圓潤等感官特徵的要素。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質育兩大類。一類是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它們存在於葡萄漿果中,存在於半干至甜型葡萄酒中,也有少量存在於干型葡萄酒中。另一類是包括酒精在內的醇類和甘油等,如乙醇、甘油、丁二醇、肌醇、山梨醇等,它們是在酒精發酵過程中形成的。
(2)葡萄酒中的酸味物質。葡萄酒中的酸味是由一系列的有機酸引起的。這些有機酸在葡萄酒中以兩種狀態存在:大多數以游離狀態存在,從而構成葡萄酒的總酸,也是這部分酸才具有酸味。另一部分酸則與葡萄酒中的鹼反應後,以鹽的狀態存在,並不直接影響酸味。
葡萄酒中的有機酸主要有6種,其中酒石酸、蘋果酸和檸檬酸源於葡萄漿果。酒石酸的酸味非常「硬」,是一種尖酸;蘋果酸是一種具有生青味的酸,帶澀味;而檸檬酸則很清爽。琥珀酸、乳酸和醋酸則是由酒精發酵和細茵活動形成的。乳酸的酸味較弱,實際上只是略帶酸味;醋酸是一種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酸,具醋味;琥珀酸是葡萄酒中味感最復雜的物質,它使所有的發酵飲料都具有其特殊的味感,在葡萄酒中,琥珀酸可使滋味濃厚、增強醇厚度,但有時也會引起苦味。
葡萄酒中的主要酸的酸味強弱,根據條件不同會發生變化。
在濃度相同的情況下,按酸味強弱的排列為: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乳酸
而在PH值相同的條件下,其排列順序為:蘋果酸>乳酸>檸檬酸>酒石酸
所以,從味感上講,蘋果酸是葡萄酒中最酸的酸。
爽利、清新的酸,可以使干白葡萄酒和新紅葡萄酒在□中留下清涼微酸、令人舒適的感覺,這通常是由蘋果酸引起的。
尖酸、生硬的酸,則帶有粗糙感,主要在後味上表現出酸味,這主要由酒石酸引起的,它不能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只有酸度平衡、適中的葡萄酒,才給人爽利、清新的感覺。酸度過低,則葡萄酒柔弱、平淡、乏味;酸度過高,則會使葡萄酒生硬、粗澀、枯燥。
(3)葡萄酒中的鹹味物質。每升葡萄酒中含有2—4克鹹味物質,它們主要是無機鹽和少量有機酸鹽。這些鹽參與葡萄酒的味感構成,並使之具有清爽感。例如,酒石酸氫鉀就同時具有酸味和鹹味。此外,鉀鹽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苦味。
(4)葡萄酒中的苦味物質。葡萄酒的苦味來自於酚類或多酚類物質,主要是一些酚酸,特別是縮合丹寧,它們的苦味常常與澀味(收斂性)相結合,而且有時很難將這兩種感覺區分開來。苦味在酸性較低的液體中較容易被感知。這些苦味物質在葡萄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因力它們才使葡萄酒具有顏色,並提高紅葡萄酒的飲用價值。在葡萄酒的貯藏過程中,由於這些物質的變化,使葡萄酒也發生變化並成熟。紅葡萄酒與白葡萄酒的□感差異,就是由這些呈苦澀味的酚類物質引起的。
葡萄酒的酒體與結構
酒體是指葡萄酒在口腔內的質感。只有好葡萄酒及優質葡萄酒才能建立起均衡、和諧的酒體。有經驗的品酒師在品嘗葡萄酒時,會將□中獲得的感覺用三維立體形狀來描述,並認為,葡萄酒最佳的形狀是「球體」,這是一種平衡與和諧的形體。
□感厚實的葡萄酒,往往用肥碩、豐滿、有骨架、有結構感等詞彙來形容。「厚實」表示這葡萄酒有筋肉。如果將一瓶好葡萄酒與摻有5—10%水的同一種酒進行比較,就可以理解筋肉的含義:好葡萄酒厚實、豐滿、有筋肉、充滿□腔。
形容成份不夠、缺乏筋肉的葡萄酒,可以用薄、干癟、干硬、瘦弱等詞彙。
結構良好的葡萄酒,稱為和諧;不平衡或不和諧的葡萄酒則消瘦、乾枯。
葡萄酒與舌頭的接觸還可以形成表面印象。有的葡萄酒流暢、圓潤;有的葡萄酒則粗糙、生硬、刺□等。
葡萄酒的酒度與醇濃性
醇濃是由酒精引起的熱感及令人舒適的荷性感,它同時補充葡萄酒本身的味感並與其它質量特徵相融合。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在酒度高於ll%(V/V)時,醇濃性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而主要由酒精引起的醇濃性,只有在與其它成分相平衡的情況下,才是一種質量因素。
以下是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給出與酒度有關的詞彙:
淡寡:淡寡的葡萄酒好象被稀釋了一樣,缺乏醇濃和其它特徵。
淡弱:酒度低、口味淡的葡萄酒。
淡薄:酒度不夠高、筋肉不突出的葡萄酒。
瘦弱:淡薄而不平衡,缺乏質量(酒度和結構)的葡萄酒。
熱:由較高酒度引起的熱感。
灼熱燥辣:由過高酒度引起的強烈的熱感和苛性感。
醇厚:酒度高但平衡和諧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甜和圓潤
甜是葡萄酒中的糖、甘油、酒精等引起的甜味;而圓潤則是由甜引起的、令人舒適和諧的總體印象。所以,不管是干紅葡萄酒還是干白葡萄酒,即使幾乎不含糖,如果其它物質的甜味能夠與酸(干紅葡萄酒中則還有丹寧)的味感相平衡,則該葡萄酒也能表現為圓潤。
柔和的葡萄酒不沖撞□腔、毫無抵抗地順從舌頭的運動。它無論是淡薄還是醇厚,始終順□、好喝。
肥碩的葡萄酒充滿口腔,具有體積,既醇厚又柔和。這是優質葡萄酒的特徵。柔和的葡萄酒不一定肥碩,但肥碩的葡萄酒一定柔和。肥碩與足夠高的酒度相聯系,酒度低於10%(V/V)的葡萄酒,不會有肥碩特性。
葡萄酒的澀味(收斂性)
澀味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感覺。在飲用干紅葡萄酒時,會有一種澀巴巴的感覺。多數情況下,在自然產品中,澀味與苦味同時存在,苦味不僅會加強澀味,還會與它相混淆。
我們將澀味定義為,在口腔中引起的乾燥和粗糙的感覺。正常情況下,當用舌頭舔□腔、牙床、牙齒和嘴唇時,我們獲得的是光滑濕潤的感覺,而澀味則阻礙舌頭的滑動,就好像舌頭表面變得粗糙了一樣。
葡萄酒的澀味主要采源於丹寧。在葡萄酒的酸度條件下,丹寧的苦味不純,與澀味相混淆,常常表現為以澀味力主,甚至苦味被澀味所俺蓋。
丹寧是構成葡萄酒筋肉的成分。足夠含量的丹寧可以使葡萄酒厚實、豐滿、濃郁,而具有結構感、充沛、味長。丹寧也是葡萄酒耐貯性的保證。但是,丹寧含量過高則會使葡萄酒生硬、粗糙、滯重。
優良葡萄品種中的丹寧為優質丹寧,這類丹寧不僅會軟化,而且還參與葡萄酒醇香的構成。
葡萄酒的餘味
我們已知道,將葡萄酒含在□中所獲得的感覺是在變化的。但當我們將葡萄酒咽下或吐掉後,口腔中的感覺並不會立即消失。因為在□腔、咽部、鼻腔中還充滿著葡萄酒及其蒸汽,還有很多感覺繼續存在,它逐漸降低,最後消失,這就是餘味。餘味的長短和舒適度因葡萄酒不同而變化。圖12-3表示在咽下或吐出葡萄酒後這種感覺的變化。
餘味在確定葡萄酒的等級和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說通過感覺的和諧可以確定是否是好葡萄酒的話,優質葡萄酒的確定則需要通過餘味。優質干白葡萄酒餘味香而微酸、清爽;優質紅葡萄酒在□中留下醇香和丹寧豐滿的滋味。
7. 干紅葡萄酒是什麼味道
純正的干紅葡萄酒味道口感的確不是很好。也不太好清晰的描述,反正我感覺它的味道怪怪的,說不清是酸還是苦。(以前喝它的時候常常兌一些雪碧,口感倒是好了,但干紅的營養價值也大大打了折扣。)
故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喝乾紅是不應勾兌其他飲料的。干紅酒盡管口感不太遭人喜歡,但他的營養價值及軟化血管的功能、美容的功能都是無法詆毀的。
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是喝些純干紅為上策。
一、干紅葡萄酒
干紅葡萄酒是指葡萄酒釀造後,釀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轉化成酒精,殘糖量小於或等於4.0g/L的紅葡萄酒。
二、如何辨別優質干紅葡萄酒
(1)有自然寶石紅色、紫紅色、石榴紅色等。
(2)有該品種干紅葡萄酒的典型性。這取決於葡萄的完好性和成熟情況,一般葡萄汁的相對密度至少在1.090-1.096的條件下,才能形成。
(3)葡萄酒含酸量應在5.5-6.5g/l,最高不應超過7.0g/l。
(4)葡萄酒中單寧含量少,不應使葡萄酒產生收斂過澀的感覺(在發酵過程中,渣與酒接觸時間長,酒中會溶入一部分單寧)。
(5)葡萄酒應盡可能發酵完全。殘糖量在0.5%以下。
(6)有濃郁回味悠長的酒香,口味柔和,酒體豐滿。
(7)葡萄酒味濃而不烈,醇和協調,沒有澀、燥或刺舌等邪味。
三、干紅葡萄酒鑒賞
紅葡萄酒的鑒賞,一般從酒的色、香、味入手。其全套過程包括:看、聞、嘗、吐。
看
當你倒出一杯葡萄酒後,先將杯傾斜45度,觀看酒的顏色,為觀察准確,便於判斷,通常將杯置於白色背景中,如白桌布,白紙,或白色桌面。紅葡萄酒的顏色非常豐富,顏色多樣,且極具變化性。她的多樣性主要在於葡萄品種的不同,如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等釀成的葡萄酒,其顏色通常是鮮艷的寶石紅,而黑皮諾等釀制出來的酒則呈紫紅色。葡萄酒從開始釀造到貯藏裝瓶到品用,隨著貯藏時間增長,生命的生長,她的顏色也在不斷地變化,新釀成的葡萄酒,顏色通常為鮮紅和紫紅,成熟的葡萄酒顏色則為寶石紅和深紅,而貯藏多年的葡萄酒顏色則更深,側杯時,能觀察到酒色已變成暗紅或棕紅。另外,紅葡萄酒在貯藏過程中,酒的丹寧與花色素苷縮合反應,形成丹寧—花色素的復合物,顏色比較穩定,使紅葡萄酒帶有黃色色調,是決定紅葡萄酒顏色的主體。而丹寧是決定紅葡萄酒釀制好壞的一個重要成份,因此,葡萄酒的顏色也能反應出一款酒的成熟狀態及諸多其它的信息。
聞
酒剛從密封很久的瓶中倒出,習慣於瓶中環境的她,需要在杯中舒展一下自己的曼妙身姿,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此時輕搖酒杯,讓葡萄酒更充分地與空氣接觸,將她蘊藏的香氣層層釋放,此時,你可同時觀其「淚」聞其香。酒杯搖晃,酒液在杯內優雅地旋轉後,杯壁上留下含香的「酒淚」,「酒淚」越厚,流下的越緩慢、均勻,則說明酒精和糖分越高,反之則少。當「酒淚」緩緩流下時,將鼻尖探入杯中,短促地吸氣聞味,捕捉漸漸釋出的香氣。好的紅葡萄酒,她的香氣是漸次而出的,如正在綻放的花朵,一層一層將她迷人的面容展現,然後繼續她的生命,在空氣中變化出更多、更馥郁的香氣,優雅地呈現在你面前,讓你為之傾倒。 葡萄酒的聞香一般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在杯中的酒面靜止狀態下,把鼻子探到杯內,聞到的香氣比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擴散最強的那一部分香氣。第二步是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順時針搖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圓周旋轉,酒液掛在玻璃杯壁上。這時,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質,大都能揮發出來。停止搖晃後,第二次聞香,這時聞到的香氣更飽滿、更充沛、更濃郁,能夠比較真實、比較准確地反應葡萄酒的內在質量。
嘗
當你捕捉干紅葡萄酒的迷人香氣時,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禁不住要擁吻她,感受她的全部,讓酒液進入你的口腔,漫過舌面,在口腔里如玉珠般滾動,當絲綢般的酒液滑過舌尖時,你會感覺出酒中的甜味,繼而是舌面的酸,舌根的苦,舌頭兩側是對澀味和鹹味敏感。紅葡萄酒的丹寧一般都較重,口腔中能明顯地感覺到緊緊包裹著牙齒的丹寧澀,但好的葡萄酒丹寧平衡較好,酒液在你口腔中是如珍珠般的圓滑緊密,如絲綢般的滑潤纏綿,讓你不忍棄之。
吐
好酒是需要知己的欣賞。如果想完美地了解她、欣賞她,有時就不得不舍棄一些,這就是鑒賞過程的最後一步:吐。當酒液在口腔中充分與味蕾接觸,舌頭感覺到她的酸、甜、苦味後,再將酒液吐出,此時要感受的就是酒在你口腔中的余香和舌根餘味。余香綿長、豐富,餘味悠長,就說明這是一款不錯的紅葡萄酒。
四、干紅葡萄酒的十五種味道
酸爽 突出、清新可人的酸味
土香 有些葡萄酒帶土壤氣味,這是好事。小心這不同於壞了的葡萄酒的霉腐味。
易入口 形容很順喉的葡萄酒,但沒有復雜性、深度、余韻這些東西作鑒賞。對於廉價酒而言易入口也不是輕易的。澳洲及南美洲國家在這方面頗成功。
優雅 最上等的評語之一。指葡萄酒的整體感覺非常優雅。
花香 形容氣味豐富,值得一再長時間去聞。只有極少的葡萄品種可釀制出氣味芬香可人的葡萄酒。品露娜就以氣味比味道更好的評價著名。
水果味 只要不是最低劣的葡萄酒,都含有一種或以上的水果味道,如檸檬、荔枝、梅子等,指水果味非常突出的意思。美國出產的酒通常較多水果味。而法國致力追求的是柔和細膩的風格。
苦澀 適量的澀對於葡萄酒愛好者來說是心頭之好。但過猶不及,苦澀味的來源是單寧,亦即葡萄果皮。產生過度苦澀多因未臻全熟便摘下的葡萄果實,此情況常發生於低價葡萄酒。
酸 門外漢乍聽之下會極度抗拒。但恰當程度的酸味提神怡人,亦減輕了葡萄酒的澀味。輕清身型的葡萄酒酸味較高,最宜於炎炎夏日冷卻後飲用。
葡萄身型 決定身型的第一要素是酒的重量。果粒較細的葡萄,葡萄皮相對較多,因而,釀成的酒在口腔中顯得較沉重。其次要素是酒精度,酒精成分高,對口腔的刺激力度亦較大。最後是味道的豐寡問題。味道豐富的,即身型較大,反之亦然。
霉塞味 處理不當(如室內太潮濕),受感染的木塞(cork)會導致葡萄酒帶霉腐味。貯存經年的葡萄酒常常多少有此毛病。
中虛 有些葡萄酒入口時味道豐富,咀嚼之下,又發覺香味不知哪裡去了;但吞下時又覺得還有些味道。這個特性就被稱為中虛。嚴重的便叫中空。要留意的是,這不同於易入口的葡萄酒。沒有中虛這毛病,易入口的葡萄酒中段也可維持剛入口早段的味道。
蜜糖味 已成熟的好葡萄酒細細品嘗下可能會察覺有一絲小巧誘惑的蜜糖甜味。
橡木味 存釀葡萄酒的木桶多乃橡木所制。較新的橡木桶會帶給葡萄酒橡木味。過度的橡木味常發生於存釀多年的葡萄酒。某些技巧高超的釀酒師會利用恰到好處的橡木味令葡萄酒的味道更復雜,多層次。但過度的橡木味則會喧賓奪主,抑壓了葡萄酒的其他良好元素。
均衡 葡萄酒的各項要素如酸、甜、酒精,有恰當的比例,不會因某方面缺乏或太突出,而破壞了和諧感。
8. 一般的干紅葡萄酒什麼味道
有濃郁回味悠長的酒香,口味柔和,酒體豐滿。葡萄酒味濃而不烈,醇和協調,沒有澀、燥或刺舌等邪味。
紅酒就是用紅葡萄釀的酒,白葡萄酒就是用去皮的紅葡萄釀的酒。紅葡萄酒必須由紅葡萄來釀造,品種可以是皮紅肉白的葡萄,也可採用皮肉皆紅的葡萄。酒的紅色均來自葡萄皮中的紅色素,絕不可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紅葡萄酒的釀造方法有很多,共同特點都是去梗、壓榨,再將果肉、果核、果皮統統裝進發酵桶中發酵,發酵過程中酒精發酵和色素、香味物質的提取同時進行。
干紅葡萄酒用皮紅肉白或皮肉皆紅的葡萄帶皮發酵而成,酒液中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物質,使干紅葡萄酒以紅色調為主,顏色一般呈深寶石紅色、寶石紅色、紫紅色、深紅色、棕紅色等;干白葡萄酒因是白皮白肉或紅皮白肉的葡萄經去皮發酵而成,它的顏色以黃色調為主,主要有近似無色、微黃帶綠、淺黃色、禾桿黃色、金黃色等。
9. 2017年的bin8紅酒的口感為什麼帶點咸
一般葡萄酒帶點鹹味主要是因為葡萄生長的土壤中礦物質含量豐富,一般是石灰質土壤,所以鹹味是土壤礦物質含量高的體現,不是不好的味道。鹹味表現得淋漓盡致的時候那種味道被稱作咸香,是一種很高逼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