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買車,朋友說法國車不錯,是真的嗎
法國車的底盤的確不錯,開起來就知道了,但是法國車標志也好,雪鐵龍也好,國內銷量一般,保有量也小,後期的養護成本高,而且保值率低,越低越小眾,越小眾後期養護越高,這也是個惡性循環,其實法國車的內飾也很不錯,法系車的油耗也不低,用幾年後面問題也多,勸你還是放棄做這個吃螃蟹的人,普通家用車,還是以大眾普遍熱賣的車型是首選,修車 養車,保值率,都有保障。
2. 世界各系車的優缺點。
中國買車是件很痛苦的事,因為買一輛車的費用差不多是很多家庭好幾年的收入,所以慎之又慎,我認為在買車這件事情上,不要把目光全注視在什麼高科技,升功率,百米加速等問題上,沒有太大意思。
3. 法國車為何比其他國家的車保養周期長
皮實肯定德國車要比法國車要好。
德國車強調的是安全性,舒適性不是很好。
法國車的最大特點是在歐洲設計理念的平台上,突出人性化。人性化是法國車最大的特點,開過法系車的中國車主就知道,法國車內部的儲物箱是最多的。而且但凡有地方能夠裝上方便取物的設施,它絕不吝惜。在外形設計上,法國車講求大幅度的傾斜線條,這使法國車生動活潑,不像德國車那麼不苟言笑。而空間設計更是法國車的長處,法國設計師喜歡讓後輪後移,從而把長軸距發揮到極致,這使用者充分享受到法國車小車身、大(乘員)空間的好處。
4. 為什麼法系車保養間隔長
現在很多商家推薦最好5千公里保養一次什麼的,其實真正在城市開的車一萬公里保養一次 足夠了 像空氣濾芯,你開5千公里時 自己打開看看 根本就沒什麼灰塵 去保養 4S店肯定讓你換 機油 同樣試試開5千後 換出的機油 會不會是黑色的? 當然不是說短周期的保養不好,不懂車的人 不會自己檢查的, 還是多去4S吧!
5. 汽車保養周期是多少,今天看篇文章說外國保養周期一般在一萬以上,中國保養頻繁是廠家搞得,求真實。
所謂車輛的保養,都是根據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對車輛作出的維護!以前國內廠家都要求5000KM對車輛進行保養,但用戶群都覺得這樣維護費用偏高!
國內和國外的差距其實是這樣理解的:
國內車輛使用環境差,工作工況差,往往達不到10000KM保養的標准!所以國產商都要求5000KM保養。
但現在國產商也都學聰明了。乾脆懶得去解釋,咱也和國外同步吧,來個10000KM保養。這樣客戶也不抱怨了。滿意度也高了!
國內客戶更換車輛的時限一般在3-6年左右,而國外一般更換車輛的頻率都是超過國內很多年的!
希望您有所幫助!
6. 我一直不明白,為啥法國車保養周期那麼長
);} onmousewheel=return (this); alt= /保養周期一般來源於OEM,因此,法國人可能想把錢用在浪漫上,機油能省就省吧! 1w公里保養難道就錯了,作為汽車商家難道不希望你們天天換機油? 法國車敢於承諾長周期保養,是一種務實和理性的態度。
7. 車多久保養一次合適,什麼情況下要提前保養
新車自首保過後,每一次例行保養都要由車主自掏腰包來承擔,如果不按《購車手冊》上的規定里程進行保養,廠家將從此對汽車的質量不再承擔責任。而強制保養周期越短,在相同的行駛里程內,保養次數就越多,費用也就越高。
記者調查——保養周期相差2倍通過對多個品牌廠商和4S店的調查,記者了解到,多數廠商規定的保養里程周期為5000公里或7500公里一保養,但有些保養周期長的達到了15000公里一保養。
上海通用、北京現代、一汽馬自達、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廠商的全部品牌和車型,均為每5000公里或3個月做一次常規保養,更換機油和機濾;上海大眾的全部品牌和車型的保養周期為每7500公里或6個月;東風標志的保養里程則是每15000公里做一次常規保養。總體看來,法系車的保養周期會相對長一些,日韓系車的較短。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周期最短的5000公里一保養和周期最長的15000公里一保養,兩者相差了2倍。難怪很多消費者疑惑、不解甚至抱怨:「有的車開一年才做一次保養,為什麼我的兩三個月甚至跑一趟長途就得保養一次?比人家要多花好幾倍的錢。」雖然單次保養的價格並不是很貴,一般只需幾百元錢,但如果按照廠家推薦的保養周期來進行,將其作為一項長期不間斷的支出,就成了一筆不小的費用。按一輛車的使用壽命為30萬公里計算,如果每5000公里做一次常規保養(更換機油和機濾),此車的一生將進行60次保養。再按平均每次保養花費300元計算,將會花去1.8萬元。這對於養車的成本來說,可不是一筆小錢了。而每15000公里一保養的車型如上計算總花費只需6000元。
廠家解釋——保養周期根據科學規律計算為什麼不同品牌車的保養周期相差如此之大?「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相應的規定,但為什麼會這么定我們也說不清楚。」這是在采訪過程中多數4S店維修保養部門工作人員的回答。還有一些解釋是「多保養對車有好處」。
某汽車生產廠家售後服務部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廠家推薦的保養里程或周期都是根據零部件的磨損規律來制定的,根據具體車輛特性計算出的精確周期,是非常科學的。「因為車輛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機油的消耗和變質必然會導致其潤滑功能的降低,對發動機的磨損率就會增大,從而使車輛的技術狀況變壞。輕則會影響機器的工作效率,減少車輛的使用壽命,重則會因為機油的缺少導致發動機活塞干磨損,造成車輛的大故障。」這位負責人認為,之所以不同車系和品牌的保養周期大不相同,是由不同車輛的具體技術情況存在差異造成的。不同品牌的車輛配有不同設計的發動機,有些發動機的材質較好、精密度較高,磨損就會相對小一些,而有些則對機油的要求更高一些,甚至會有特殊的要求。因此一般的品牌車都需要與其相對應的原廠機油來起潤滑作用。此外,保養周期不同,還和車輛的用途和使用環境有關,比如一些車輛是專門針對公務或商用設計的,用得可能就會「苦」一些;有些車輛是專門針對家庭設計的,私家車用得相對在意一些;還有一些車輛,在較惡劣的氣候環境和不理想的路面使用,磨損率都自然會增大。既然廠家推薦的保養周期是根據科學規律計算出來的,那為什麼這種推薦的保養周期僅在廠家承諾的質保期內強制施行,而出了質保期後,車主就可以根據需要來自由制訂周期了呢?當記者提及此問題時,這位負責人表示,由於在質保期內車輛出現問題廠家是要承擔責任的,因此在質保期內強制保養周期可以降低廠家可能發生的保修風險。
專家觀點——保養太頻繁沒好處北京汽配市場聯誼會秘書長徐文生認為,車輛完全不需要幾千公里就進行一次保養。「廠家之所以制定了這么短的保養周期,實際上是出於利益上的考慮。首先,車主每多做一次保養,4S店就可以多賺一份利潤;其次,定期保養可以降低車輛的故障率,在質保期內對車主進行強制性的保養規定,其實也是在為廠商避免可能的保修責任。」據徐文生介紹,在一些國家,給車輛保養是一種車主自覺自願的個人行為,而且一般保養的時間間隔都遠比國內長,雖然國內汽車使用環境相對較差,但幾千公里一保養卻大可不必。徐文生還認為,廠商推薦的保養周期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一種誤導,而且是一種浪費。「不保養不行,但保養太過頻繁也不好。」
●采訪後記:汽車製造業越來越成熟,就國產車而言,無論是技術、設備、標准還是製造流程,其水平和質量相差並不太大。可為什麼標准日趨同一化的汽車產品在保養周期上會有成倍的差別呢?相信任何一個廠商都不會將此解釋為是由於自己品牌的車輛質量差、不皮實,所以需要勤保養。在質保期內車主必須按照廠家的規定按里程保養,且不說強制保養周期為4S店帶來了的利潤,至少可以為已經售出的車輛降低質保期內出故障的風險,為廠家節省一大筆將可能為保修所承擔的費用。但是,這本應由廠家承擔的風險卻被轉嫁,讓消費者掏了這筆錢。這合理嗎?如今,中國的汽車消費者已不像從前了,正在從模糊消費向精確消費轉變。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消費者都會地考慮養車成本,而不再只考慮車價了。保養費用作為養車成本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相信也必然會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參考因素。
8. 為什麼國外的汽車壽命那麼長
忽略耐用部件,例如制動器,減震器和輪胎。多數國家的車主基本上是根據4S店維修手冊來保養汽車的,基本上是更換機油,齒輪油和火花塞等消耗品。對於耐用零件,可以忽略諸如輪胎,制動器和減震器之類的粗心大意。氣缸兄弟認為,大多數車主對這三個主要部分的狀態了解不多。剎車片幾乎被更換,直到被拋光。已知在減震器中存在問題。實際上,這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對汽車的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您覺得自己的汽車不如以前舒適,那麼這可能是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當然,除了這三個主要組件外,即使小型連接器的老化也會降低機箱的質量。
排放法規也是一個大問題。由於國家環境保護現在非常重要,因此排放標准已經超過了外國。全國性的兩廂車模式已不再適用於北京,廣州和廣州等城市。因此,沒有辦法向三四線城市出售汽車。或以任何方式丟棄,即使您的汽車沒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