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國土安全很重要,可是法國境內為何有一塊加拿大領土
法國境內的加拿大領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為了感謝拿大贈送給了加了一塊領土。這塊領土雖然不大,但是意義卻非常的重大是法國加拿大為了抵抗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加拿大為了援助法國和德軍在這塊領土上戰斗,戰斗贏了以後了,加拿大和法國的關系夠好了。
位於法國境內的這塊加拿大的領土,叫做維米嶺,在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被加拿大和法國聯軍打敗,所以法國為了感謝加拿大出兵保護了巴黎,所以贈送給了加大這塊一平方公里的領土。
2. 法國境內為何有一塊加拿大領土
法國境內的這塊加拿大土地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無數次戰爭與政治家們之間的博弈,導致了這種結果。歐洲各個國家的國境線,都是犬牙交錯,十分復雜的,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所以許多歐洲國家存在著國中國、飛地等概念。
此戰過後,巴黎恢復了安全,法國為了感謝加拿大在此戰重的貢獻和犧牲,便決定把維米嶺周圍一平方公里的領土送給加拿大。1922年,兩國完成交割,維米嶺正式成為加拿大領土,加拿大在當地建起了一座白色石灰石雙峰紀念碑,以供後人憑吊。直到今天這塊地仍由加拿大管理,計入加拿大領土面積之內。
3. 人口普查飛地是什麼意思
摘要 「飛地」是國際法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法學辭典》對它的定義是:「指一國位於他國國境之內不與本國毗連的領土。」通俗地說,就是一國的土地「跑到」另一國的國土上。
4. 中間明明隔著大西洋的巴西和法國,為何會被稱為是鄰國
因為他們兩個國家有責一塊飛地,所以才說是鄰國。
法屬蓋亞那位於南美,緊隨巴西之後。該土地以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但現在是法國的一個地區,與法國的歐洲部分享有同等的地位。也正是由於這個飛地,使兩個大陸分開的法國和巴西成為鄰國。也許有些讀者認為,距離太遠的這些飛地通常不受本國管轄,因此將是獨立的,因此,關於巴西和法國為鄰國的說法並不令人信服。但是,法屬蓋亞那人民現在過著非常舒適的生活。他們享受加入歐洲聯盟的所有好處,並且與歐洲的法國人民享有相同的地位。因此,巴西和法國是兩個首都相距超過8000公里的鄰國這一事實是無可辯駁的。
5. 飛地對一個國家的意義
加里寧格勒是二戰德國戰敗後割讓給蘇聯的。
阿拉斯加是美國在19世紀末從沙皇俄國買來的。
夏威夷是被美國侵略佔領後成為其一個州的,至今還有一小部分夏威夷人在搞獨立運動。
等等等等。你可以網路搜索一下具體的歷史情況。
飛地多數是戰爭和政治的產物,飛地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是多功能的,冷戰時期的加里寧格勒之於北約就好比今日北約的東擴對於俄羅斯,這是其軍事和政治意義。
6. 法國為啥會有一塊加拿大的領土
大家都知道,國家的領土並不一定只位於一處。比如美國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還有加拿大。加拿大在法國境內有一塊土地,這塊土地叫什麼?為什麼還有這樣的一塊土地呢?
你覺得這個地方是不是有點像我們的英雄紀念碑呢?我們也是一直銘記歷史,不忘國恥,這樣,我們才可以眾志成城,可以團結一心,可以將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為了國家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
你覺得這個地方是不是應該多多紀念?
7. 什麼是飛地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國家境內有一塊主權屬於他國的領土。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系,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Exclave)與「內飛地」(Enclave)兩種概念,其關系如下:
外飛地(Exclave) — 某國家擁有一塊與本國分離開來的領土,該領土被其他國家包圍,則該領土稱為某國的外飛地。
內飛地(Enclave) — 某國家國境之內有塊地區的主權屬於別的國家,則該地區是這國家的內飛地,也同時是握有主權國家的外飛地。
外飛地與內飛地雖然是相對的名詞,但互相之間卻不見得是可以互換的關系。如果與母國分離的孤立飛地是夾在兩個以上國家的邊境之間,那麽它雖然是個外飛地,但卻不是任何國家的內飛地。
外飛地列表
國際性飛地
安哥拉
卡賓達(Cabinda):卡賓達是安哥拉最北方的省分,與安哥拉本土之間被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分離。在1885年之前卡賓達原本是與安哥拉相連的,但在柏林和會中各國決議將當時改名為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比屬剛果之領土延伸到剛果河下由直至出海,而將卡賓達給孤立成飛地。
亞塞拜然
納希契凡(Naxçivan):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是中亞回教國家亞塞拜然的一個共和國,與母國之間隔著信仰基督教的鄰國亞美尼亞,復雜的政治形勢與宗教差異,讓這地區自從蘇聯瓦解後就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除了納希契凡外,亞塞拜然還有三個該國擁有主權的村落位在亞美尼亞境內,反之,亞美尼亞也擁有一個位在亞塞拜然境內的村落主權(如果撇開爭議中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不計)。
汶萊
騰布榮(Temburong):騰布榮是組成汶萊的四個省分之一,位在汶來灣的東南岸,中間隔著一塊屬於馬來西亞砂勞越州(Sarawak)的領土呈現孤立狀態。事實上,面積狹小的汶萊全境皆為馬來西亞的沙巴州與砂勞越州包圍,僅有瀕臨南中國海的海岸線開放著,本身也具有一點濱海內飛地的特性。
賽普勒斯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這兩個賽普勒斯村落位於賽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英屬基地區所包圍。由於英屬基地區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賽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地區性飛地
奧地利
東提洛爾(East Tyrol):東提洛爾是奧地利九個邦裡面,提洛爾邦(Tyrol)的部分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原本屬於奧匈帝國一部份的提洛爾在戰爭結束時遭義大利軍佔領,之後的聖傑曼條約(Treaty of Saint-Germain)中,戰勝的協約國諸國與新成立的奧地利簽訂,將南提洛爾劃分給義大利。結果,僅存的提洛爾邦因此被一分為二,北提洛爾與較小面積的東提洛爾中間隔著薩爾斯堡邦(奧地利另外一個邦)沒有相連,是歷史造成的地方型飛地之一。
內飛地列表
標准飛地
此類的飛地之存在型態完全符合內飛地最嚴謹狹義的定義。
布辛根(Büsingen) - 德國領土,屬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邦,但實際上全境皆位於瑞士北部的夏夫豪森州(Schaffhausen)境內,屬於瑞士關稅同盟的一部分。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亞塞拜然) - 同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這兩個國家之間有非常多飛地存在。其中,在亞美尼亞的東北部,有兩個村落的主權是屬於亞塞拜然,而南部在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Naxçivan,該共和國本身是亞塞拜然的一個外飛地)北邊的亞美尼亞境內,也有一個主權屬於亞塞拜然的村落規模之內飛地。與此相對應的,在亞塞拜然西北部有一個主權屬於亞美尼亞的內飛地村落。除了這些已經確定的飛地之外,亞美尼亞長期以來皆一直宣稱亞塞拜然境內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是該國的國土,並且支持居住在當地的亞美尼亞人以武力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但尚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友維亞(Llívia) - 屬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方的一個城市,但全境皆位於法國的東庇里牛斯郡(Pyrénées-Orientales)境內。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 - 這兩個賽普勒斯村落位於賽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基地所包圍。由於該基范圍內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賽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已不再存在的內飛地
西柏林(West Berlin) - 在西德與東德尚未合並前,原本柏林境內屬於美英法佔領區所合並的西柏林市,四周皆被蘇聯控制的東德領土包圍,是最出名的一塊飛地。也正由於這特殊的地位,而會發生著名的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事件。
魁北克聯邦 - 在加拿大尚未合並之前的一塊飛地,屬法國.
臨海飛地
此類的飛地雖然陸上的邊境皆被另一個國家包圍,但因為瀕臨海邊,因此還是可以透過海路與母國聯系。
休達(Ceuta) - 西班牙城市,但卻位在北非國家摩洛哥境內。休達因為歷史上的因素並沒有在摩洛哥從法國殖民地里獨立出來時跟著一起獨立,而變成今日的孤立狀態。休達位於地中海邊,隔地中海與母國西班牙相望。
美利里亞(Melilla) - 西班牙城市,也位於摩洛哥境內。美利里亞的孤立成因與休達一模一樣。
直布羅陀(Gibraltar) - 英國的要塞城市,位在西班牙南部的海岬上,擁有扼守地中海到大西洋航路的關鍵軍事地位。直布羅陀擁有英國海外殖民地的身份,該國在此處仍布有軍事單位據守。
歐庫西-安貝諾(Oecussi-Ambeno) - 東帝汶的省份之一,但全境皆位於印尼的西帝汶島境內,瀕臨太平洋。
阿拉斯加(Alaska) - 美國的一州,位於美洲大陸西北角,與美國本土之間隔著加拿大相望。阿拉斯加可以靠太平洋與本土聯絡,且因為本身面積廣大海岸線長,並沒有一般飛地因被孤立而產生的不便利。
亞克羅提利(Akrotiri)與德凱利亞(Dhekelia) - 這兩個位於地中海東部島嶼賽普勒斯上的軍事基地是英國海外領地之一,因其特殊軍事地位而沒在賽普勒斯從英國獨立而出時一起獨立,成為孤立的地區。由於兩軍事基地皆瀕臨該島南邊的地中海岸,因此可算是種臨海飛地。
國中國
此類的地區雖然與內飛地一樣被同一個國家完全包圍四周,但因為孤立地區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因此沒有與國家行政中心(首都)聯絡不易的問題存在。它們有一部份內飛地的存在特色,但絕對不屬於外飛地的一種。
聖馬利諾 - 位在義大利境內的獨立小公國,除了主權外,其他方面的事物都與義大利同進退。
梵蒂岡 - 位在羅馬城內的獨立教皇國,四周被義大利領土包圍。
賴索托 - 全境皆被南非領土包圍的小型王國。
8. 什麼是「飛地」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國家境內有一塊主權屬於他國的領土。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系,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Exclave)與「內飛地」(Enclave)兩種概念,其關系如下:
外飛地(Exclave) — 某國家擁有一塊與本國分離開來的領土,該領土被其他國家包圍,則該領土稱為某國的外飛地。
內飛地(Enclave) — 某國家國境之內有塊地區的主權屬於別的國家,則該地區是這國家的內飛地,也同時是握有主權國家的外飛地。
外飛地與內飛地雖然是相對的名詞,但互相之間卻不見得是可以互換的關系。如果與母國分離的孤立飛地是夾在兩個以上國家的邊境之間,那麽它雖然是個外飛地,但卻不是任何國家的內飛地。
外飛地列表
國際性飛地
安哥拉
卡賓達(Cabinda):卡賓達是安哥拉最北方的省分,與安哥拉本土之間被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分離。在1885年之前卡賓達原本是與安哥拉相連的,但在柏林和會中各國決議將當時改名為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比屬剛果之領土延伸到剛果河下由直至出海,而將卡賓達給孤立成飛地。
亞塞拜然
納希契凡(Naxçivan):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是中亞回教國家亞塞拜然的一個共和國,與母國之間隔著信仰基督教的鄰國亞美尼亞,復雜的政治形勢與宗教差異,讓這地區自從蘇聯瓦解後就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除了納希契凡外,亞塞拜然還有三個該國擁有主權的村落位在亞美尼亞境內,反之,亞美尼亞也擁有一個位在亞塞拜然境內的村落主權(如果撇開爭議中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不計)。
汶萊
騰布榮(Temburong):騰布榮是組成汶萊的四個省分之一,位在汶來灣的東南岸,中間隔著一塊屬於馬來西亞砂勞越州(Sarawak)的領土呈現孤立狀態。事實上,面積狹小的汶萊全境皆為馬來西亞的沙巴州與砂勞越州包圍,僅有瀕臨南中國海的海岸線開放著,本身也具有一點濱海內飛地的特性。
賽普勒斯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這兩個賽普勒斯村落位於賽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英屬基地區所包圍。由於英屬基地區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賽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地區性飛地
奧地利
東提洛爾(East Tyrol):東提洛爾是奧地利九個邦裡面,提洛爾邦(Tyrol)的部分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原本屬於奧匈帝國一部份的提洛爾在戰爭結束時遭義大利軍佔領,之後的聖傑曼條約(Treaty of Saint-Germain)中,戰勝的協約國諸國與新成立的奧地利簽訂,將南提洛爾劃分給義大利。結果,僅存的提洛爾邦因此被一分為二,北提洛爾與較小面積的東提洛爾中間隔著薩爾斯堡邦(奧地利另外一個邦)沒有相連,是歷史造成的地方型飛地之一。
內飛地列表
標准飛地
此類的飛地之存在型態完全符合內飛地最嚴謹狹義的定義。
布辛根(Büsingen) - 德國領土,屬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邦,但實際上全境皆位於瑞士北部的夏夫豪森州(Schaffhausen)境內,屬於瑞士關稅同盟的一部分。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亞塞拜然) - 同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這兩個國家之間有非常多飛地存在。其中,在亞美尼亞的東北部,有兩個村落的主權是屬於亞塞拜然,而南部在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Naxçivan,該共和國本身是亞塞拜然的一個外飛地)北邊的亞美尼亞境內,也有一個主權屬於亞塞拜然的村落規模之內飛地。與此相對應的,在亞塞拜然西北部有一個主權屬於亞美尼亞的內飛地村落。除了這些已經確定的飛地之外,亞美尼亞長期以來皆一直宣稱亞塞拜然境內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是該國的國土,並且支持居住在當地的亞美尼亞人以武力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但尚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友維亞(Llívia) - 屬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方的一個城市,但全境皆位於法國的東庇里牛斯郡(Pyrénées-Orientales)境內。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 - 這兩個賽普勒斯村落位於賽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基地所包圍。由於該基范圍內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賽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已不再存在的內飛地
西柏林(West Berlin) - 在西德與東德尚未合並前,原本柏林境內屬於美英法佔領區所合並的西柏林市,四周皆被蘇聯控制的東德領土包圍,是最出名的一塊飛地。也正由於這特殊的地位,而會發生著名的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事件。
魁北克聯邦 - 在加拿大尚未合並之前的一塊飛地,屬法國.
臨海飛地
此類的飛地雖然陸上的邊境皆被另一個國家包圍,但因為瀕臨海邊,因此還是可以透過海路與母國聯系。
休達(Ceuta) - 西班牙城市,但卻位在北非國家摩洛哥境內。休達因為歷史上的因素並沒有在摩洛哥從法國殖民地里獨立出來時跟著一起獨立,而變成今日的孤立狀態。休達位於地中海邊,隔地中海與母國西班牙相望。
美利里亞(Melilla) - 西班牙城市,也位於摩洛哥境內。美利里亞的孤立成因與休達一模一樣。
直布羅陀(Gibraltar) - 英國的要塞城市,位在西班牙南部的海岬上,擁有扼守地中海到大西洋航路的關鍵軍事地位。直布羅陀擁有英國海外殖民地的身份,該國在此處仍布有軍事單位據守。
歐庫西-安貝諾(Oecussi-Ambeno) - 東帝汶的省份之一,但全境皆位於印尼的西帝汶島境內,瀕臨太平洋。
阿拉斯加(Alaska) - 美國的一州,位於美洲大陸西北角,與美國本土之間隔著加拿大相望。阿拉斯加可以靠太平洋與本土聯絡,且因為本身面積廣大海岸線長,並沒有一般飛地因被孤立而產生的不便利。
亞克羅提利(Akrotiri)與德凱利亞(Dhekelia) - 這兩個位於地中海東部島嶼賽普勒斯上的軍事基地是英國海外領地之一,因其特殊軍事地位而沒在賽普勒斯從英國獨立而出時一起獨立,成為孤立的地區。由於兩軍事基地皆瀕臨該島南邊的地中海岸,因此可算是種臨海飛地。
國中國
此類的地區雖然與內飛地一樣被同一個國家完全包圍四周,但因為孤立地區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因此沒有與國家行政中心(首都)聯絡不易的問題存在。它們有一部份內飛地的存在特色,但絕對不屬於外飛地的一種。
聖馬利諾 - 位在義大利境內的獨立小公國,除了主權外,其他方面的事物都與義大利同進退。
梵蒂岡 - 位在羅馬城內的獨立教皇國,四周被義大利領土包圍。
賴索托 - 全境皆被南非領土包圍的小型王國。
9. 關於飛地
內飛地
內飛地(Enclave)是一種人文地理上的概念,意指某個國家境內有塊土地,其主權屬於另外一個國家,則該地區稱為此國家的內飛地。
簡介
內飛地的相反概念稱為外飛地,意指一塊與握有主權的母國互相分離、並且受到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
一個國家境內的內飛地通常是另一個國家(該地主權國)的外飛地,但是外飛地卻不一定要以內飛地的型態存在。雖然,以很狹義的定義來說,飛地的四周都必須完全被同一個國家所包圍,但事實上這名詞有很多比較實用上的引申用法,例如某地區在陸地部分可能都是由同一個國家所包圍,但是該地區臨海,因此可以利用海路與母國聯絡,或者被包圍的地區本身其實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中國)。
標准飛地
此類的飛地之存在型態完全符合內飛地最嚴謹狹義的定義。
布辛根(Büsingen)- 德國領土,屬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邦,但實際上全境皆位於瑞士北部的夏夫豪森州(Schaffhausen)境內,屬於瑞士關稅同盟的一部分。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 - 同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這兩個國家之間有非常多飛地存在。其中,在亞美尼亞的東北部,有兩個村落的主權是屬於亞塞拜然,而南部在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Naxçivan,該共和國本身是亞塞拜然的一個外飛地)北邊的亞美尼亞境內,也有一個主權屬於亞塞拜然的村落規模之內飛地。與此相對應的,在亞塞拜然西北部有一個主權屬於亞美尼亞的內飛地村落。除了這些已經確定的飛地之外,亞美尼亞長期以來皆一直宣稱亞塞拜然境內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是該國的國土,並且支持居住在當地的亞美尼亞人以武力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但尚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友維亞(Llívia)- 屬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方的一個城市,但全境皆位於法國的東比利牛斯省(Pyrénées-Orientales)境內。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 - 這兩個塞普勒斯村落位於塞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基地所包圍。由於該基地范圍內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已不再存在的內飛地
西柏林(West Berlin)-在西德與東德尚未合並前,原本柏林境內屬於美英法佔領區所合並的西柏林市,四周皆被蘇聯控制的東德領土包圍,是最出名的一塊飛地。也正由於這特殊的地位,而曾發生著名的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事件。
臨海飛地
此類的飛地雖然陸上的邊境皆被另一個國家包圍,但因為瀕臨海邊,因此還是可以透過海路與母國聯系。
休達(Ceuta)- 西班牙城市,但卻位在北非國家摩洛哥境內。休達因為歷史上的因素並沒有在摩洛哥從法國殖民地里獨立出來時跟著一起獨立,而變成今日的孤立狀態。休達位於地中海邊,隔地中海與母國西班牙相望。
美利里亞(Melilla)- 西班牙城市,也位於摩洛哥境內。美利里亞的孤立成因與休達一模一樣。
直布羅陀(Gibraltar)- 英國的要塞城市,位在西班牙南部的海岬上,擁有扼守地中海到大西洋航路的關鍵軍事地位。直布羅陀擁有英國海外殖民地的身份,該國在此處仍布有軍事單位據守。
歐庫西-安貝諾(Oecussi-Ambeno)- 東帝汶的省份之一,但全境皆位於印尼的西帝汶島境內,瀕臨太平洋。
阿拉斯加(Alaska)- 美國的一州,位於美洲大陸西北角,與美國本土之間隔著加拿大相望。阿拉斯加可以靠太平洋與本土聯絡,且因為本身面積廣大海岸線長,並沒有一般飛地因被孤立而產生的不便利。
亞克羅提利(Akrotiri)與德凱利亞(Dhekelia) - 這兩個位於地中海東部島嶼塞普勒斯上的軍事基地是英國海外領地之一,因其特殊軍事地位而沒在塞普勒斯從英國獨立而出時一起獨立,成為孤立的地區。由於兩軍事基地皆瀕臨該島南邊的地中海岸,因此可算是種臨海飛地。
國中國
此類的地區雖然與內飛地一樣被同一個國家完全包圍四周,但因為孤立地區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因此沒有與國家行政中心(首都)聯絡不易的問題存在。它們有一部份內飛地的存在特色,但絕對不屬於外飛地的一種。
聖馬利諾 - 位在義大利境內的獨立小公國,除了主權外,其他方面的事物都與義大利同進退。
教廷 (梵蒂岡) - 位在羅馬城內的獨立教皇國,四周被義大利領土包圍。
賴索托 - 全境皆被南非領土包圍的小型王國。
10. 什麼叫做飛地
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
飛地的來源:產生於中世紀,術語第一次出現於1526年簽定的馬德里條約的文件上。飛地的歷史成因相當復雜,具有邊緣地帶的某些特徵:政府控制力相對薄弱,行政管理鬆弛且成本較高;社會經濟相對落後,文化多樣性色彩比較濃郁。
(10)法國為什麼有飛地擴展閱讀:
根據地區與國家間的相對關系:「外飛地」(Exclave)與「內飛地」(Enclave)兩種:
外飛地(Exclave): 某國家擁有一塊與該國分離開來的領土,該領土被其他國家隔開,則該領土稱為某國的外飛地。
內飛地(Enclave):某國家國境之內有塊地區的主權屬於別的國家,則該地區是這國家的內飛地,也同時是握有主權國家的外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