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航母怎麼登錄

法國航母怎麼登錄

發布時間:2022-07-28 02:34:33

㈠ 法國有幾艘航母

法國航母
第四,法國新一代航空母艦將大部分設計為自動化導航和作戰指揮,與戴高樂相比,其工作人員將減少10%。作為比較:美國福特號有大約2500人,但計劃在法國設計的航空母艦上僅使用1080名水手。無論如何,法國新一代航空母艦將考驗法國造船工程學院的下一個技術發展,因為建造此類巨型航母需要數十年的技術能力。因此,名稱為「新一代航空母艦」。該任務被認為是極其困難的。
五角大樓航空母艦專家布萊恩·布賴恩·貢戈爾說:「假設當今世界上只有14個國家有可能造航母,但是只有五個已經具備必要的能力。「
對於今天這個航母俱樂部來說,只有中國打破了封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自己留了下來幾艘航母,到現在只有一艘了。
貢戈爾認為,以中國為例,當北京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時,這艘船被西方人嘲笑,並成為「蔑視的對象」。
如您所知,山東艦這艘巨型船於2017年4月26日下水,然後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布賴恩·貢戈爾聲稱,在「自製」航母的過程中,中國解決了很多問題。
美國專家指出,考慮到以下事實,這是一個偉大的發展,世界上沒有比航空母艦更復雜的移動設備了。都是因為中國現在願意承擔極其復雜的技術項目

㈡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是彈射起飛,還是劃跳

我可以肯定是彈射,在原來的一本《航空史研究》上看到「陣風"戰斗機在彈射起飛。而且法國在使用「陣風」之前使用的是F-8「十字軍戰士」,並且自己的海軍飛行員都在美國接受的訓練。如果使用滑躍的話是不可能的。樓上說「歐洲的航母都不具備蒸汽彈射器」不具體,歐洲很多航母的確是滑躍,但是法國除外,法國航母似乎是歐洲唯一使用彈射起飛的航母。

㈢ 法國有幾艘航空母艦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舷號R91,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

㈣ 現代戰艦法國航母多少錢

法國只有一艘戴高樂號航空母艦,造價約20億美元。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目前唯一一艘現役航空母艦,亦為法國海軍旗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志著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 ,在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俄兩強之外獨樹一幟。

為了節省經費,戴高樂號沿用兩台與法國新一代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同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應堆,但卻造成了戴高樂號性能上的重大缺憾──動力不足,總輸出僅76200軸馬力(克萊蒙梭級為126000軸馬力),航速太慢。在海試中,戴高樂號跑出的最大航速僅25節,但法國則堅稱本艦擁有27節極速的實力(克萊蒙梭級極速為32節),無論事實為何,都創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造傳統起降航空母艦的最低速紀錄。

參考網路: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㈤ 世界各國如何給航母取名

【中國航母的命名】

中國水面艦艇具體命名規則為:
航空母艦、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
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
訓練艦以人名命名;
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如東拖、北油、南標)再加序號命名。


區域劃分:
為了避免艦艇出現重名的現象,人民海軍艦艇名的授予必須嚴格按區域劃分。即:
北海艦隊轄區用華北、東北、西北等14省市區地名(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
東海艦隊轄區用華東7省市及新疆自治區地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新疆);
南海艦隊轄區用華南及西南9省市區地名(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不過近年也有例外,像南海艦隊的導彈驅逐艦170蘭州號,導彈護衛艦569運城號。


凡事都有例外。在人民海軍的艦艇方陣中,有兩艘特別的戰艦是用人名命名的。一艘叫「鄭和」艦(81艦)(鄭和號),以紀念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而命名;一艘叫「世昌」艦(82艦)(世昌艦),以紀念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的民族英雄鄧世昌而命名。這兩艘遠洋綜合訓練艦都屬於大連艦艇學院。另外還有「華羅庚」號武器試驗艦(892艦)



【美國航母的命名】

美軍航母命名主要包括:以美國【總統】命名;以【海軍將領命】名;以【國內著名政治家】命名;以【著名海軍艦艇】命名;以【美國歷史大事件發生地】命名;以【美國航空史著名地】名或人名命名。航母的命名實際上還有兩層含義:首先,每艘航母都有自己的名字;其次,一類同型號航母的級別則以該型號首艘航母的名字來命名。例如「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林肯」號,「林肯」號是航母的名稱,「尼米茲」是航母級別型號的名稱,取自該種核動力航母第一艘「尼米茲」號的名字。


美國海軍給軍艦命名,一般都是按照航母用人名、巡洋艦用州名、驅逐艦用人名、潛艇用城市名的慣例進行的。美軍現役的12艘航母中,有7艘均以總統名字命名。這裡面不僅意在對外宣傳,近年來也更多地加入了對國內政治因素的考量,但也不乏一些私心。


航母作為美軍最大、最先進的水面艦艇,理所當然承擔著維護美國全球利益的重任,也牽系著美國人的英雄情結。這就決定了航母的名字必然是不同凡響的。美軍「尼米茲」級航母的第二艦、第五艦和第六艦,分別被命名為「艾森豪威爾」號、「林肯」號和「華盛頓」號。華盛頓總統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林肯在危急時刻避免了美國的分裂,艾森豪威爾則在二戰時指揮盟軍在歐洲戰場上擊敗了法西斯德國。他們都是每一個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用他們的名字為航母命名可謂順理成章。


在美軍現役航母中,但凡被選來為航母命名的總統,都和海軍有些關系。就拿里根總統和老布希總統來說,他們兩人和海軍都頗有淵源。里根執政時期全力振興軍隊,海軍因此受益匪淺,實力不斷壯大。老布希在1942年他18歲生日那天加入美國海軍,成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飛行員,並曾獲得「卓越十字勛章」,戰後為美國海軍的建設也沒少出力。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兩艘核動力航母,也算是美國海軍的「報恩」之舉吧。



【法國航母的命名】

法國航母發展數量規模較小,因此命名較為簡單,分人名和地名兩類。法國正式發展航母是在二戰後,從英、美租借過幾艘航母,例如「迪克斯繆得」號、「阿羅芒什」號都是以「一戰」、「二戰」著名戰役發生地來命名的。


而20世紀50年代法國自主研製航母後,主要是以人名即法國歷史上著名軍政首腦人物來命名的。例如兩艘「克萊蒙梭」級航母「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前者是一戰法國著名總理,後者則是一戰西線協約國最高統帥。而後來的「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其來源更是眾所周知了。



【英國航母的命名】

英國在航母的命名上有自己的特點。一般媒體上講,英國海軍的艦艇都是稱為某某號。但實際上英國海軍的每艘艦艇前面都有「HMS」的前綴,也就是His/HerMajesty'sShip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大不列顛女王陛下的船艦。因此像英國現役的唯一的航母「卓越」號,其全稱應該是「大不列顛女王陛下的船艦卓越」號。從航母的具體命名來說,英國航母和美國最大的區別在於「人名」均來自皇室,相同之處在於相當部分航母艦名都繼承於英國海軍的著名艦艇名稱。


之所以沒有普通人名,是因為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可能像美國這種總統制國家,用輪換的總統或者議員來命名主戰艦艇,英國在建的最新航母就直接用了「伊麗莎白女王」號。同時,英國海軍發展源遠流長,像「無敵」號、「卓越」號等艦名,盡管聽起來比較抽象,但實際上都繼承於英國皇家海軍的著名戰艦。



【俄羅斯航母命名】

俄羅斯航母繼承於前蘇聯,其發展要從二戰後蘇聯時期算起。前蘇聯命名航母規則非常清晰,就是著名城市,例如莫斯科、基輔、巴庫、列寧格勒等。而蘇聯解體後,航母名字則變成了著名海軍將領,像巴庫變成了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第比利斯變成了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日本航母命名】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處於巔峰狀態的日本聯合艦隊一度擁有10餘艘航母,自稱「世界最強艦隊」,壓根不把當時的英、美海軍放在眼裡。截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其先後建造、改裝了近30艘各型航母(不包括水上飛機母艦),單從數量上,已位列各交戰國「前三甲」。


不過,與歐美相比,日本對航母的命名卻有段「曲折」經歷。起初,日本海軍死抱著「大艦巨炮」的陳腐思想不放,對航母未來前景並不看好,對其定位也低於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在命名上更是「隨便」。


當時,日本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命名,要麼是歷史上的著名藩國、政區,如「伊勢」「日向」「山城」,要麼是山川名勝,如「金剛」(取自日本大阪及奈良境內的金剛山)、「比睿」(日本著名佛教聖地比睿山)。而日本對航母的命名,則大多源於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的瑞獸,如「祥鶴」、「瑞鶴」、「飛龍」、「蒼龍」等。這些瑞獸大多與日本神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些祥瑞多麼重要,因為日本是個有「八百萬眾神」的國度,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神仙太多了照樣不值錢。


在日本人的傳統觀念里,只要年代久遠或經過長期醞釀而生的事物,都可以升華為神。舉個例子,日本奈良有家手工制扇的百年老店,據說歷史可上溯至德川幕府時期。店裡神龕里供奉的「扇子神」,就是店家剛開業時製作的第一把扇子。可以說,在日本,神或者祥瑞幾乎無處不在,可謂「稀鬆平常」,跟屈指可數的名山大川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日本航母的命名方式就頗為與眾不同。例如,「赤城」號和「加賀」號,均改裝自戰列巡洋艦,因為「血統高貴」,遂得以保留原艦名。還有「千歲」號和「千代田」號,原系水上飛機母艦,改裝成航母後,也保留了原有名稱。

盡管各國航母命名方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即體現了本國的歷史文化與海軍傳統。我們拿英、美海軍為例,由於歷史悠久,兩國海軍中許多艦名都是代代相傳。英國最著名的「皇家方舟」號,第一艘使用這個名稱的戰艦,是1588年殲滅「無敵艦隊」的英國艦隊旗艦,後來,此艦名在航母上被使用過4次。目前,英國正在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其艦名「伊麗莎白女王」和「威爾士親王」,同樣傳承自二戰中的著名戰列艦。


美國海軍,最突出的例子當屬「企業」號,曾先後有9艘戰艦用過此名,其中就包括兩艘航母。嚴格地說,「企業」這個約定俗成的翻譯並不嚴謹。Enterprise這個英文單詞雖有「企業」之意,但用在美國軍艦上總顯得有些古怪。有學者認為,將之譯作「進取」號可能更貼切。



相關閱讀

網路:【航母】

http://ke..com/subview/5333611.htm


以上相關資料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通過網路搜索

相關參考來源如下:

人民網

搜狐軍事

米爾軍事

鳳凰軍事

㈥ 法國新航母怎麼樣

法國是一個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還有這一些海外地區領土,其中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地區。法國的國土面積在歐洲是第三大,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法國是一個實力非常強盛的國家,其人口大約有著六千七百萬左右

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實力和尊嚴。而且也是為了國家的國防事業的工業發展,對於未來有著極大的意義。所以這一艘航母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並且有著很深遠的意義。

㈦ 法國現在有幾艘航母在役核動力

戴高樂級: (一)研製背景與計劃 1.「戴高樂」級的產生 法國擁有一支包括潛艇、水面艦艇和空中攻擊力量的「均衡」的海軍。航空母艦是這支部隊的核心。當時法國艦隊中的「克萊蒙梭」級2艘老艦已將達到極限壽命,雖幾經現代化改裝也難以為繼。為了支持法國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急需有現代化的航母來接替。於是,1980年9月經批准,法國防部決定建造新的核動力航母來替換老艦。並使艦隊擁有空中預警力量。 該艦的軍事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接替現役航空母艦,在海上展開40架對付岸上和海上目標的高性能飛機。 雖然開始時法國對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海軍中的應用抱有濃厚興趣,曾經計劃研製與這種類型飛機相匹配的輕型航母,即垂直起降飛機母艦,但後來取消了這種構想。原因是,到90年代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發展還不能滿足法國海軍任務的要求。而法國已開始研製與美國F18戰斗攻擊機相似的「陣風」戰斗機。為此法國選定了建造具有彈射器和阻攔裝置的傳統型航母。並對該航母提出了2個互相矛盾的要求,一是排水量不得大於40000t,每噸排水量建造費接近「克萊蒙梭」的水平,總經費有限定;二是要求新航母能起飛更重型的飛機,要求能彈射起飛20t重的飛機。這樣就為航母設計增加了困難。 艦的續航力一定要滿足艦的軍事任務的要求,為此選用了核動力推進,但是,在限定經費的約束下,該航母並沒有另起爐灶研製新堆,而是選用為下一代核動力導彈潛艇研製的同型堆。這樣大大地節省了研製費用。可是,該反應堆的功率滿足不了航母30kn以上的航速,以便彈射飛機時獲得所需要的甲板風。為了彌補航速上的損失,採用了加大彈射器的功率的措施,以滿足彈射20t飛機的要求。 經過這樣的折衷,該航母能滿足高性能的「陣風」戰斗機的要求,並能彈射起飛E-2C那樣的早期預警飛機。 2.建造計劃 計劃建造2艘,首艦「戴高樂」號於1986年2月4日訂貨,1989年4月開工,1994年5月下水,2000年3月服役。第2艘艦也於1996年在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力主下被批准建造。 3.造價 據法國議會報告,「戴高樂」號航母最終至少將花費712億法郎(138億美元)。 費用比原預算增加10%,但大部分是由於撥款決策上的原因而導致「戴高樂」號的建造周期延長30個月造成的。 法國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報告航母的費用分成下列幾項: ①航母設計和建造准備費540億法郎。 ②建造費118億法郎。 ③「戴高樂」號航母艦載機「陣風」M的開發費用70億法郎。 ④86架「陣風」M飛機的建造費400億法郎。 ⑤采購美國的4架「鷹眼」早期預警機70億法郎。 報告最後說,第2艘航母只需花115億法郎,其飛機和設備完全和「戴高樂」一樣。 (二)總體性能與裝備 滿載排水量(t):40578 標准排水量(t):36600 總長(m):261.5 水線長(m):238 總寬(m):64.4 水線寬(m):31.5 型深(m):17.20 吃水(m):8.5 GM(m):1.5 固有橫搖周期:(s)24 垂向棱形系數:0.74 方形系數:0.53 橫剖面系數:0.94. 縱向棱形系數:0.56 飛行甲板(m):長261.5,寬64.4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K15型壓水堆,功率300MW,2台GECAlsthom汽輪機,61MW(83000hp),雙軸。 航速(kn):27 人員編制(名):艦員1150、航空聯隊550、艦隊司令部50(共有1950張鋪位,另加800張臨時鋪位供海軍陸戰隊用)。 導彈:4座湯姆森-CSFSAAM八聯裝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發射「紫菀」15反導彈導彈,慣性制導和中段修正,主動雷達制導,射程15km。 2座六聯裝「西北風」點防禦導彈發射系統,發射「西北風」導彈,紅外製導,射程4km,能擊中掠海飛行的 離海面3.04m的目標。 艦炮:8門「吉亞特"20F2型20mm火炮,射速720發/min,射程8km。 對抗措施:4座CSEE「薩蓋」10管回轉式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箔條彈射程8km,紅外曳光彈射程3km。ARBRl7雷達偵察機,DIBVlA「旺皮爾」紅外探測儀,2部ARBB33型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SENIT8;11、14和16號數據鏈,「錫拉庫斯」2衛星通信系統,AIDCOMER指揮支援系統。 火控系統:2部SagemVIGY-105光電系統。 雷達:對空搜索:DRBJllD/E型3坐標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366km。DRBV26D型雷達,D波段,作用距離183km(對2m2目標)。對空/海搜索:DRBVl5V型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50km。導航:2部雷卡公司1229型雷達,I波段。火控:Ambel雷達,I/J波段,作用距離30km(對2m2 目標)。NRBP20A「塔康」(飛機戰術引導系統)。 聲吶:包括SLAT魚雷攻擊告警。 固定翼飛機:35~40架,含「陣風」M,「超軍旗」(可能由「陣風」SU2型代替),空中預警機E-2C。 (三)總體結構 機庫是航母的重要部位,位於主甲板上,機庫長138.5m、寬29.4m、高6.1m。在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有一層吊艙甲板(也稱高炮甲板)。這里多為辦公室。醫院布置在機庫前。醫院升降機和彈葯升降機共用。在機庫的周圍設有飛機維修工作間和備件庫。 機庫甲板以下有4層甲板,第1層是水密甲板。彈葯艙和燃油艙布置在機艙兩舷的舭部,比「克萊蒙梭」號大1.5倍。 「島」位於飛行甲板的右舷。其明顯特徵是採用了隱身設計,從外觀上看採用斜面和圓角,盡量減小雷達波反射截面積。島內有通道和為飛行服務的技術艙室。作戰和通信艙室布置在主艦體內,這樣有利於安全。 為飛行作戰用的艙室,如飛行通信室、值班室和布置任務室全部設在艦的前部緊靠飛行甲板、島和飛行員的住艙區。 在這樣一艘2000多人的艦上,把生活區布置得最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遵循方便生活這條基本原則,使生活區盡量地靠近戰位。全部食品倉庫和配膳間均垂直布置在艦後部的一個斷面上。餐廳沒有布置在飛行甲板下面,是為了防噪音。 該艦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抗核爆炸能力。結構上加強和布設裝甲防護等。除機庫和動力裝置外,全艦形成一個堡壘式結構,艙內保持正壓並具有三防能力。結構能承受北約組織規定的核爆炸壓力場標准。而且,考慮了防導彈、魚雷和水雷的攻擊。艦體水下部分採用雙層或多層結構,增強船底板強度,從而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 機艙和彈葯艙是重點防護區,四周均布設裝甲,形成一個裝甲箱。彈葯艙在全艦上是最危險區域,為防止引起鏈鎖式爆炸反應,這些彈葯艙需前後分散布置。相鄰艙之間用裝甲隔壁隔開。在一般情況下,備用彈均放在水線以下的彈葯艙中,防止受攻擊時引起爆炸。 在艦的其它重要部位,如「島」、主要作戰艙室和大多數的感測器設備艙室均用鋼或「克夫拉」裝甲進行防護。 防火是提高航母生命力的又一個重要要素。這一點,對於裝有大量航空燃料和彈葯的航空母艦來說,不管是平時還是戰時均勻特別重要。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等大多數區域都設有遙控消防操作系統、高噴射量的泡沫炮和充有A.F.F.F乳化劑的噴淋系統。另外,在飛機升降機、彈葯升降機和垂直通道處也都採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 (四)航空設施 「戴高樂」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長度上與「克萊蒙梭」級相似,但寬度明顯增加,所以面積由原來的8800m2增加到12000m2,在飛行甲板上可同時停駐20架「陣風」式飛機。 該艦的斜角甲板比「克萊蒙梭」號加長了。2座C-13型蒸汽彈射器,長75m,分別位於首部左舷和斜角甲板上。島比較靠前,2台飛機升降機位於其後。升降平台尺寸為21m×12m,承載能力為36t。 該艦裝有MK7-3型阻攔裝置,能使23t重以130kn進場的飛機在100m內停下來。 該艦裝有光學助降系統和自動著艦輔助系統,大大提高了著艦的安全性。 (五)述評 目前法國艦基航空兵實力居世界第二位。法國為了繼續保持它的地位和支持它的對外政策,綜合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諸因素,才決定建造「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這也是法國第一次建造核動力水面艦艇。同時也意味著航空母艦仍然是法國海軍戰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兵力。 法國既為了節省開支,又要其擔負盡可能大的責任,採取了許多十分有效的措施

記得採納啊

㈧ 法國首艘航母是怎麼來的

法國的首艘航母貝亞恩號是利用戰列艦改造而成的

貝亞恩號原本是諾曼底級戰艦第5號艦,1914年1月10日開始建造,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工。

一戰結束後,決定改為航母。1922年開始改建工程,1927年完工。

該艦參加了搜索德國海軍「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的戰斗。因航速較低,不適合飛行作業,後來主要用來運送飛機。

該艦1966年退役,1967年被解體。

長:182.6米

寬:27.1米

吃水:8.6米

排水量:25000噸

航速:21節

載機:40架

法國如何「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法國海軍建造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在設計階段,除了考慮採用核動力外,還有鑒於即將退役的克雷蒙梭級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缺點,如克雷蒙梭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28萬噸,而其飛行甲板配置不理想,飛機起降作業時,無法保障待發飛機有足夠的停駐空間。因此,在設計「戴高樂」號時,就對飛行甲板作了大幅度修改。

㈩ 大海戰2法國航母用什麼開啊

水兵升到12級轉法國國籍,再轉船長,再升級路線圖
升到航母路線就可以開了
升級路線圖官網有

閱讀全文

與法國航母怎麼登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