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洲烤駱駝,法國焗蝸牛,世界各國國宴吃的是啥
每個國家的國宴都充滿了當地的特色,除了非洲烤駱駝,法國焗蝸牛,最讓人深刻的絕對就是中國的滿漢全席以及日本的生魚片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特色,有些地方可能以牛肉為主,有些地方則可能以豬肉為主;就拿日本和中國來說已經足夠特色,日本國宴基本上是刺身為主,而中國的國宴就是滿漢全席!想要啥都有!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宴,你又喜歡哪個國家的國宴呢?
B. 請問,各國的國菜是什麼呀 謝謝,
1、墨西哥國菜:玉米宴墨西哥人以玉米為主食,國宴也是一盤盤玉米美食。 「托爾蒂亞」是將玉米面放在平底鍋上烤出的薄餅,類似中國的春餅,香脆可口,尤以綠色玉米所制的薄餅最香。「達科」是包著雞絲、沙拉、洋蔥、辣椒,用油炸過的玉米卷;最高檔的「達科」以蝗蟲做餡。「達瑪雷斯」是玉米葉包裹的玉米粽子,裡面有餡拌雞、豬肉和乾果、青菜,肉香伴香嫩葉芬芳,吃後齒頰留香。「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魚、肉熬成的鮮湯。整席玉米國宴,包括麵包、餅干、冰淇凌、糖、酒,一律以玉米為主料製成,令人開眼界。
2、德國國菜:香腸、火腿 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豬肉喝啤酒。據世界奢侈報道消息,德國人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紅腸、香腸及火腿。他們製造的香腸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銷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3、烏干達國菜:蕉飯 非洲的烏干達,招待客人自始至終不離香蕉。客人入屋,先敬上一杯鮮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後端上烤得焦黃的香蕉點心。正餐吃一種叫做「馬托基」的香蕉飯。「馬托基」是以一種不甜的香蕉品種為原料,剝皮搗成泥狀,蒸熟後拌上紅豆汁、花生醬、紅燒雞塊、咖喱牛肉。吃過「馬托基」的人,普遍稱贊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因而它成了烏干達國宴的主菜。烏干達的「國飲」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發酵釀成,香甜醇厚。開宴時,將酒壇擺在桌上,壇頂插著1米長的草管,賓主吮管對吸。
4、日本國菜:生魚片 日本人自稱為「徹底的食魚民族」。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魚蝦,一年人均吃魚100多斤,超過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魚有生、熟、干、腌等各種吃法,而以生魚片最為名貴。國宴或平民請客以招待生魚片為最高禮節。 日本人稱生魚片為「沙西米」。一般的生魚片,以鰹魚、鯛魚、鱸魚配製,最高檔的生魚片是金槍魚生魚片。開宴時,讓你看到一缸活魚,現撈現殺,剝皮去刺,切成如紙的透明狀薄片,端上餐桌,蘸著佐料細細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不吃生魚的外國人,嘗了一次便想吃第二次了。
5、巴西國菜:烤牛肉 烤牛肉是巴西上層宴客的一道國菜,也是民間最受歡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調料,只在牛肉表面撒點食鹽,表層油脂滲出,外面焦黃,裡面鮮嫩,有一種特有的香味。烤牛肉依部位有大腿、前臀尖、後臀尖、牛峰、牛排、裡脊等十多道,道道色澤不同,風格各異。你要吃什麼,服務員便削什麼到你盤中。 上國菜之前,先上若幹道烤「小菜」:烤香腸、烤雞心、烤雞腿、烤豬脊、烤豬排……客人對這些菜最好淺嘗輒止,不要填滿了肚子,因為這些菜只能算是「配角」,烤牛肉才是真正的「大牌」。所以有經驗的食客要等到香噴噴的烤牛肉出台時才大開吃戒。
6、丹麥國菜:魔鬼太陽 丹麥人愛吃雞蛋糕與甜點,做出了風靡世界的丹麥奶酥。丹麥氣候寒冷,大地是個天然的冷凍箱,肉類無腐敗之虞,可以拿來生吃。丹麥最有名的國菜就是用生牛肉剁成泥狀,上面放一個生蛋黃,與肉攪勻了用湯匙挖下來一口一口吃掉,這道菜叫「魔鬼太陽」身價不菲,脾胃虛弱的人看到這道可能作三日嘔,但是丹麥人吃起這道大餐卻是食之如甘飴。
C. 法國總統府叫什麼名字
基本介紹 法國巴黎古建築,愛麗舍宮(Elysée Palace)是法國總統官邸,巴黎重要建築之一。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 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卻名為「愛麗舍宮」。1873年,麥克馬洪繼任總統,於1879年1月22日頒布法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府,後延續至今。現常作為法國政府的代稱。 [編輯本段]歷史地位 愛麗舍宮在世界上與美國的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以及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同樣聞名遐邇。它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府,也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徵。
愛麗舍宮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Champs-Elysées)的東端,面積1.1萬平方米,地處熱 鬧的市中心,背倚一個2萬多平方米的恬靜大花園。它的主樓是一座兩層高的歐洲古典式石建築,典雅莊重,兩翼為對稱的兩座兩層高的石建築,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矩形庭院。宮內共有369間大小不等的廳室。
愛麗舍宮興建於1718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此處原為一位伯爵(名叫戴弗羅)的私人住宅,所以當時稱為戴弗羅公館。後來歷經滄桑,幾易其主,但長期都為達官貴人所享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先後入住過,並將此處改名為波旁大廈。1815年拿破崙一世滑鐵盧戰役大敗之後曾在此簽降書遜位。拿破崙三世於1848年當選總統後也曾遷至此處,他稱帝後此處即成為皇家殿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於1873年頒布法令,正式指定愛麗舍宮為法國總統府。此後的百餘年,歷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幾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從1989年開始,在每年9月份的法國古堡節,愛麗舍宮便向公眾開放參觀了。
「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 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卻名為「愛麗舍宮」。
1873年,麥克馬洪繼任總統,於1879年1月22日頒布法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府,後延續至今。現常作為法國政府的代稱。 [編輯本段]所在位置 愛麗舍宮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愛麗舍田園大街北側,它是一座大石塊砌成的二層樓建築。 [編輯本段]華麗建築 主樓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台,中間是庭園,外型樸素莊重。宮殿後部是一座幽靜、秀麗的大花園。 愛麗舍宮內部,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用鍍金鈿木裝飾,牆上懸掛著著名油畫或精緻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傢具,廳內陳列著珍貴藝術品以及金光閃爍的座鍾和大吊燈,宛如一座博物館。
現在總統府就設在這里。二樓是總統辦公室和生活區,底層各客廳用作會議廳、會客廳或宴會廳,廳內陳設仍保持古時的模樣,迎賓廳在主樓,中央是宮殿入口,總統在這里迎接各國貴賓。法國國家元首有時在節日廳東園舉行盛宴歡請外國貴賓。新的國家元首當選後,在節日廳舉行就職儀式。每年接受外交使團的新年祝賀也在這里。 [編輯本段]修建歷史 愛麗舍宮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它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史。
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起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大廈。主人死後,蓬帕杜爾侯爵夫人買下了戴佛爾大廈,她死後,大廈轉到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手裡。1773年路易十五把宮殿賣給了金融家博讓,13年後又被新國王路易十六買下,後來他的侄女波旁公爵夫人成了宮殿的主人,戴佛爾大廈改名為波旁大廈。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座大廈幾經轉手,最後改名為愛麗舍宮。 1805年8月,拿破崙的內兄繆拉買下愛麗舍宮。3年後他被封為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國王,把這座宮殿送給了拿破崙。奧地利戰役爆發前,拿破崙和約瑟芬就住在宮內。1815年百日政變中,拿破崙又回到愛麗舍宮;滑鐵盧戰役失敗後,他在宮內宣布等二次退位。1816年路易十八把愛麗舍宮送給他的侄子貝里公爵,就是後來的法王查理十世。1820年查理十世遇刺身亡,這座宮殿就被拋棄了,20多年無人居住。1848年路易·波拿巴(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後,住進此宮,拿破崙三世稱帝後,把愛麗舍宮改為皇宮,當時曾經接待過大批外國國家元首。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以後,愛麗舍宮改為總統府,從此100年來,一直是法國總統辦公的地方。
原名戴佛爾大廈。位於法國巴黎的福波-聖奧諾雷、愛麗舍路之間,以及加布里埃爾大道和馬爾基宜大道之間。它自成為總統官邸已有100多年。
1718年,埃佛爾的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起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大廈。一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座大廈才改名為愛麗舍宮。1848年拿破崙三世上台後,決定把愛麗舍改為皇宮。自1873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就任起,至今100多年來,它一直是法國總統府。 [編輯本段]建築風貌 愛麗舍宮是一座有大石塊砌成的二層樓建築。主持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台,中間環抱著園庭,外型樸素莊重。宮殿後部是座幽靜、秀麗的花園。愛麗舍宮內部處處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有鍍金細木裝飾,牆上懸掛著名油畫和精緻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傢具和珍奇藝術品,以及金光閃閃的座鍾和大吊燈,使這里宛若是一座博物館。
現在愛麗舍宮的主樓二樓是總統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底層各客廳用作會議廳、會見廳或宴會廳,廳內陳設仍保持古時模樣。迎賓廳在主樓。中央是宮殿入口,總統就在此迎接各國貴賓。新國家元首當選後,就在節日廳舉行就職儀式,同時每年在此接受外交使團的新年祝賀。愛麗舍宮自成為總統官邸100多年來,只在1978年法國國慶之際對公眾開放一天。
在世界上與美國的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以及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同樣聞名遐邇的還有法國的愛麗舍宮。它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府,也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徵。
愛麗舍宮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Champs-Elysées)的東端,面積1.1萬平方米,地處熱鬧的市中心,背倚一個2萬多平方米的恬靜大花園。它的主樓是一座兩層高的歐洲古典式石建築,典雅莊重,兩翼為對稱的兩座兩層高的石建築,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矩形庭院。宮內共有369間大小不等的廳室。
愛麗舍宮興建於1718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此處原為一位伯爵(名叫戴弗羅)的私人住宅,所以當時稱為戴弗羅公館。後來歷經滄桑,幾易其主,但長期都為達官貴人所享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先後入住過,並將此處改名為波旁大廈。1815年拿破崙一世滑鐵盧戰役大敗之後曾在此簽降書遜位。拿破崙三世於1848年當選總統後也曾遷至此處,他稱帝後此處即成為皇家殿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於1873年頒布法令,正式指定愛麗舍宮為法國總統府。此後的百餘年,歷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幾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從1989年開始,在每年9月份的法國古堡節,愛麗舍宮便向公眾開放參觀了。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愛麗舍宮的盛宴:
為了接待外國元首,1889年,在卡羅總統的要求下,由建築師歐仁·德布雷桑(Eugene Debressenne)設計、阿德里安·尚賽爾(Adrien Chancel)裝飾的節慶廳建成,從此,這里就成為愛麗舍宮舉辦國宴的場所。國宴檯面呈「U」形,四周裝飾得金碧輝煌,極盡奢華。
愛麗舍宮歷來十分重視其國宴的餐桌藝術,歷任主人對接待外國元首和賓客的國宴禮節都極為講究。國宴的餐桌上展示了法國王國時期、帝國時期以及共和國時期這些不同歷史階段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藝術。自1873年麥克馬洪元帥宴請波斯國王開始,愛麗舍宮內共舉行了280場國宴。130年多來,愛麗舍宮盛大國宴的豪華程度與繁復禮節幾乎沒有改變過。國宴差不多可以同時接待200至250個賓客。餐桌上,除了久負盛名的各式法國大菜之外,所用的餐具、餐巾也都是來自法國著名製造商,其中大部分是專門為愛麗舍宮設計製作,在市場上是買不到的。
總統府的開支:
人們不免還要關心,如此龐大的總統府,其各項費用開支是如何進行的呢?實際上,在1995年前,總統府經費預算都是由各部委、政府管理部門和國家企業來分攤的。比如說,外交部承擔總統府的管理人員以及共和國衛隊的行政開支,巴黎市政府承擔愛麗舍宮的綠化費用等等。而自從希拉克入主愛麗舍宮後,總統府的費用預算則改由議會審議批准。愛麗舍宮現有957名工作人員,其年開支為一千四百八十萬歐元。宮內所需各項供給和維修等各類費用為一千七百萬歐元。總共加起來,2007年,預計愛麗舍宮全年的各項開支將超過三千兩百萬歐元。而作為剛剛離任的愛麗舍宮的主人,希拉克總統在2007年的年薪是101 500歐元,差不多每月毛工資為7808歐元(13個月的工資)。
D. 法國的八大葡萄酒庄園是哪些都有什麼歷史
紅酒當推法國,法國八大葡萄酒庄園:
一、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斐庄)
一談到波爾多紅酒,相信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就是拉斐庄。早在1855年萬國博覽會上,拉斐庄就已是排名第一的酒庄,Lafite紅酒的特性是平衡、柔順,入口有濃烈的橡木味道,十分獨特。除了招牌紅酒Lafite外,酒庄還在智利創立了Los Vasco的副牌,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紅白酒,積極拓展大眾市場。
二、Chateau Latour(拉圖庄)
在法文中,Latour的意思是指「塔」,如果用六七十年叫法,Latuor就相當於「塔牌」(因酒庄之中有一座歷史久遠的塔而得名)。不要取笑這個名字老土,在不少小波爾多紅酒客的心目之中,它可是酒皇之中的酒皇!因為Latuor的風格雄渾剛勁、絕不妥協,一些原本喜愛烈酒的酒客,因為健康原因要改喝紅酒,Latour便成了他們的首選。Latour酒庄也因為有眾多酒客捧場,而成為酒價最昂貴的一級酒庄之一。
三、Chateau Haut-Brion(奧比昂庄)
早在1855年,奧比昂庄就已赫赫有名,一級酒庄的排行榜上如果少了它,權威性就要受到質疑。奧比安庄園現在為美國人所擁有。庄園也出產的紅酒有屬於Graves區的特殊泥土及礦石香氣,口感濃烈而回味無窮。奧比安庄除了紅酒知名外,其出產的Haut-BrionBlanc白酒也是小波爾多公認的最頂級的白酒石酸之一。
四、Chateau Margaux (瑪高庄)
Margaux是波爾多紅酒產區之一,但也是酒庄的名稱。能夠使用產區作為酒庄名稱,酒石酸質自然有其過人之處,歷史也非常悠久。Chateau Margaux是法國國宴指定用酒,中國國家主席胡**在法國波爾多訪問時,所參觀的酒庄就是Chateau Margaux。而當時酒庄給胡**品嘗的酒,就是1982年的Chateau Margaux。成熟的Chateau Margux口感比較柔順,有復雜的香味,如果碰到上佳年份,會有紫羅蘭的花香。如果說Latour是梅鐸區「酒皇」的話,那麼Chateau Margaux就應該是「酒後」了。
五、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庄)
「木桐」又叫「武當」,是法文Mouton的音譯,它的原意是指「羊」,酒庄原是「羊庄」,(根據酒庄所在地原來是給牧羊人放羊的山坡)。在1973年,法國才破例讓木桐庄升格為一級酒庄,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一座獲此殊榮的酒庄。木桐庄莊主非常有商業頭腦,不但普通餐酒Mouton Cadet的年出產量達數百萬瓶,酒庄每年還會邀請一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替「招牌酒」Mouton Rothschild設計當年的標簽。因為酒的標簽本身就頗有藝術價值,所以就算那年的酒不好喝,單是瓶子已是珍貴的藏品。據悉現在要集齊由1945年至今全套的Mouoton酒,需人民幣50萬元以上。而Mouton紅酒的特性,就是開瓶之後,酒質與香味變化多端,通常帶有咖啡及朱古力香。
六、Chateau Cheval Blanc (白馬庄)
1947年份的Cheval Blanc,在不少專業品酒家的心目之中,是近100年來波爾多最好的酒!在1996年的Saint Emilion 區的等級排名表之中,Cheval Blanc位列「超特級一級酒」。Cheval Blanc標簽是白底金,十分優雅,與酒的品質非常相符。Cheval Blanc在幼年的時候,會帶點草表青的味道,但當它成熟以後,便會散發獨特的花香,酒質平衡而優雅。
七、Chateau Ausone(奧松庄)
在1996年的Saint Emilion酒庄排名之中,與白馬庄同級的只有奧松庄一個。而奧松庄也是八大酒莊裡最少人認識的酒庄。因新任酒莊主人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對酒庄進行大幅革新,從嚴要求酒的品質。凡是不符合規格的葡萄都用來釀造副牌酒Second Labet,或都賣給其他釀造商釀造低級餐酒,因此,近年招牌酒Ausone的年產量都在2000箱以下,變得異常珍貴。Ausone的特性就是耐藏,要陳放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飲用,酒質渾厚,帶有咖啡與木桶香味,非常大氣。
八、Petrus(柏圖斯庄)
通常酒庄名字之前會冠上Chateau一詞,而Chateau的意思是「古堡」——因為法國酒庄大多有一座美麗的大屋或古堡。在波爾多八大酒庄之中,只有柏圖斯庄沒有冠以Chateau,而酒庄也沒有漂亮大屋或古堡,只有小屋,Petrus紅酒的產量也少得可憐,因此其售價也是是八大酒庄之中最貴的。
E. 韓國國宴吃狗肉,各國國宴有哪些特色
外國國宴通常為晚宴,出席者8時到場,端杯聊天,常常於9時或10時入席進餐。出席國宴的人都著正式服裝,按排定的席位入座。大家談政治、談友誼,當然也說天道地,天南海北。國宴一吃常常就是兩三個小時,但飯菜卻遠比人們想像中簡單:往往是少許冷盤,一或二道熱菜,一道甜食,外加麵包和飲料隨時應索提供,完全沒有當年康熙老爺子大擺滿漢全席時的闊綽與奢侈。
當然,飯菜簡朴不代表「禮輕情不重」,實際上西式國宴特別注重禮儀,其功夫往往在飯菜之外。比如在瑞士,聯邦政府主席為招待各國外交使節而舉行的國宴,都是三菜一湯,加上一份甜食,但精明的主人善於用五彩繽紛的鮮花和美妙的音樂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氣氛,讓你有賓至如歸之感。菜式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甜點上裝飾有瑞士國旗圖案,狀若熊掌的蘑菇牛排看起來賞心悅目。瑞士的首都伯爾尼被譽為「熊城」,吃了這道菜,從肚子到腦子都再忘不了伯爾尼。
英國國菜: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
國宴說起來很嚴肅,其實不外是一種飲食文化與民風民情的展示。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飲食習俗也千差萬別,所以各國的國宴也因地因民族而異,五彩繽紛。
英國:英國菜的特點是油少而清淡,講究花樣,注意色、香、味。「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被稱為英國的國菜,是英國人待客的佳餚。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加雞蛋、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
墨西哥國菜:玉米宴
墨西哥人以玉米為主食,國宴也是一盤盤玉米美食。 「托爾蒂亞」是將玉米面放在平底鍋上烤出的薄餅,類似中國的春餅,香脆可口,尤以綠色玉米所制的薄餅最香。「達科」是包著雞絲、沙拉、洋蔥、辣椒,用油炸過的玉米卷;最高檔的「達科」以蝗蟲做餡。「達瑪雷斯」是玉米葉包裹的玉米粽子,有餡拌雞、豬肉和乾果、青菜,肉香伴香嫩葉芬芳,吃後齒頰留香。「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魚、肉熬成的鮮湯。整席玉米國宴,包括麵包、餅干、冰淇凌、糖、酒,一律以玉米為主料製成,令人開眼界。
日本國菜:生魚片
日本人自稱為「徹底的食魚民族」。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魚蝦,一年人均吃魚100多斤,超過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魚有生、熟、干、腌等各種吃法,而以生魚片最為名貴。國宴或平民請客以招待生魚片為最高禮節。日本人稱生魚片為「沙西米」。一般的生魚片,以鰹魚、鯛魚、鱸魚配製,最高檔的生魚片是金槍魚生魚片。開宴時,讓你看到一缸活魚,現撈現殺,剝皮去刺,切成如紙的透明狀薄片,端上餐桌,蘸著佐料細細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不吃生魚的外國人,嘗了一次便想吃第二次了。
朝鮮國菜:全狗宴
和崇尚簡約的西式國宴不同,一些國家和地區非常注重以民族特色招待賓客。1970年4月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時,金日成主席就為他特設了「全狗午宴」款待。這「全狗午宴」的冷盤和熱菜均從狗的混身上下做文章:狗血腸、紅燒狗肉、清燉狗肉、狗肉湯。烹飪方法不同,每道菜香而不膩,美味可口。另外,看似不起眼的泡菜也在朝鮮的國宴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朝鮮泡菜風味獨特,酸、辣、香、脆齊備,既下得普通百姓的廚房、也上得國宴的廳堂。
衣索比亞國菜:生牛肉配英吉拉薄餅
衣索比亞的國宴多是生牛肉宴。生食的牛肉很鮮嫩,鮮血淋淋的牛肉最受歡迎,吃法有兩種:一是將剝去皮的整頭牛劈成兩半,掛在鉤上,客人一手持刀一手拿盤,你愛吃什麼自己動手去牛身上切,邊切邊蘸著作料吃,不加主食;另外一種是把牛肉絞成肉糜,拌上辣椒粉等調料裝盤吃,或用一種穀物做成的「英吉拉」薄餅裹著吃。海爾·塞拉西皇帝在位時宴請中國俞沛文大使以及後來衣索比亞外長宴請楊守正大使,均以生牛肉宴款待,那情形真是盛情難卻。
法國國菜:法式焗蝸牛
法國菜是西方國家中最負盛名的一種,而「巴黎牛排油炸土豆絲」又被譽為這個美食大國的國菜,每次都會被端上國宴檯面。這菜妙在牛排半生半熟,肉呈紅色,鮮美可口,土豆絲焦熟適度,嚼起來滿口是香、風味獨特。法國國宴上還常有名菜——烤蝸牛,它的製作很特別:將蝸牛肉同蔥、蒜、洋蔥一起搗碎,拌以黃油,調味之後,把肉塞回殼內,放在特製的瓷盤,送進烤箱烤。食用時油還冒著泡,香氣撲鼻。
阿拉伯國家國菜:烤全羊
阿拉伯國家國宴最愛用、也最受歡迎的一道菜是烤全羊。烤熟的整羊放在桌上,旁邊有切好的生洋蔥和其它調味品,任客人持刀割肉自行享用。
非洲國菜:烤駱駝
非洲國家的國宴具有地方特色。非洲烤駱駝是一道國菜,外交部招待外國使節的大餐就是一道烤駱駝,那滋味不可言傳,總之過口難忘。烤駱駝上席的時候還特別有趣:駱駝被掏空內臟,一隻烤全羊會被置於駱駝腹中,一隻烤雞又含於全羊腹中,那烤雞腹中又藏著一隻烤鵪鶉,鵪鶉腹中含著一個雞蛋。當客人開始品嘗這烤駱駝之時,就好象在猜一道妙趣橫生的連環謎題,主人的熱情與幽默都在不言之中。
西班牙國菜:海鮮飯
西班牙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海鮮常作為國宴的美味佳餚。「巴愛雅(Paella)」舉世聞名,它實際是一種用油炒過的大米加上各種海鮮或肉食作配料製作而成。政府高官常用此招待外國貴賓。
秘魯國菜:烤肉串
秘魯以烤肉串作為國菜,尤以烤牛心、羊心、雞心為主。烤前將肉串放入酒、醋、鹽、蒜、辣椒等原料腌拌數小時,烤時掌握好火候,烤出的肉串芳香四溢。
資料來源於:世界國宴都吃啥:韓國狗肉宴 非洲烤駱駝
http://intl.ce.cn/qqss/201306/08/t20130608_24464277_1.shtml
F. 法國大餐是什麼樣的
我想法國大餐這個名詞,應該是很多人對浪漫法國的一種嚮往情愫吧,精緻、唯美、小資、情調,給了太多人想像和期許,事實上真正的呢,你又了解多少法國菜?或許你根本就不得而知吧,那就好好看看我帶來的介紹,讓你知道: 對於法國餐點,或許鵝肝醬應該經常出現在你的耳朵,事實上,這的確是法式的精品菜。而所謂的鵝肝,在後來已經被換成鴨肝了,因為廚師慢慢發現鴨肝的口感更為細膩。鴨肝醬是塗在烤麵包片上吃的。通常上鴨肝醬時,盤子旁邊還有一小團草莓醬,是塗在鴨肝醬上一起吃的。講究一點的人,還要喝一種帶甜味的肥肝—索泰納鵝肝 法式蝸牛,或許你覺得也是常聽到的菜色了吧,可事實上,從法式菜餚發展至今已經了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重要的宴會上,菜單上是根本不會有蝸牛的出現。從這點就可以說明,蝸牛其實並不是什麼高檔菜,因為很多半成品的蝸牛都可以在便利超市購買,家庭用餐只要簡單的蒸煮就可以食用,這其實是法式菜餚中的普通菜而已。蝸牛 松露,這才是真正的法式精品,即使是魚翅的珍貴程度也望塵莫及。松露是一種生活在地下的菌類,所以發掘起來很不容易,很多會有專門的動物來發現。因為產量較低、而且作為美食的確是一種精品享受,松露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一般,即使是在國家國宴上,這道菜也絕對是有分量的。松露 法國人一直是以善吃喝精吃的形象而聞名的,所以他們在用餐的順序上都是有著絕對的講究。分別是由開胃酒、然後上湯、主菜、沙拉、甜點、水果…如此繁瑣的進餐文化,才衍生了這個浪漫的國家文化。
G. 法國的八大酒庄是哪幾個
一、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斐庄)
一談到波爾多紅酒,相信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就是拉斐庄。早在1855年萬國博覽會上,拉斐庄就已是排名第一的酒庄,Lafite紅酒的特性是平衡、柔順,入口有濃烈的橡木味道,十分獨特。除了招牌紅酒Lafite外,酒庄還在智利創立了Los Vasco的副牌,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紅白酒,積極拓展大眾市場。
二、Chateau Latour(拉圖庄)
在法文中,Latour的意思是指「塔」,如果用六七十年叫法,Latuor就相當於「塔牌」(因酒庄之中有一座歷史久遠的塔而得名)。不要取笑這個名字老土,在不少小波爾多紅酒客的心目之中,它可是酒皇之中的酒皇!因為Latuor的風格雄渾剛勁、絕不妥協,一些原本喜愛烈酒的酒客,因為健康原因要改喝紅酒,Latour便成了他們的首選。Latour酒庄也因為有眾多酒客捧場,而成為酒價最昂貴的一級酒庄之一。
三、Chateau Haut-Brion(奧比昂庄)
早在1855年,奧比昂庄就已赫赫有名,一級酒庄的排行榜上如果少了它,權威性就要受到質疑。奧比安庄園現在為美國人所擁有。庄園也出產的紅酒有屬於Graves區的特殊泥土及礦石香氣,口感濃烈而回味無窮。奧比安庄除了紅酒知名外,其出產的Haut-BrionBlanc白酒也是小波爾多公認的最頂級的白酒石酸之一。
四、Chateau Margaux (瑪高庄)
Margaux是波爾多紅酒產區之一,但也是酒庄的名稱。能夠使用產區作為酒庄名稱,酒石酸質自然有其過人之處,歷史也非常悠久。Chateau Margaux是法國國宴指定用酒,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法國波爾多訪問時,所參觀的酒庄就是Chateau Margaux。而當時酒庄給胡錦濤品嘗的酒,就是1982年的Chateau Margaux。成熟的Chateau Margux口感比較柔順,有復雜的香味,如果碰到上佳年份,會有紫羅蘭的花香。如果說Latour是梅鐸區「酒皇」的話,那麼Chateau Margaux就應該是「酒後」了。
五、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庄)
「木桐」又叫「武當」,是法文Mouton的音譯,它的原意是指「羊」,酒庄原是「羊庄」,(根據酒庄所在地原來是給牧羊人放羊的山坡)。在 1973年,法國才破例讓木桐庄升格為一級酒庄,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一座獲此殊榮的酒庄。木桐庄莊主非常有商業頭腦,不但普通餐酒Mouton Cadet的年出產量達數百萬瓶,酒庄每年還會邀請一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替「招牌酒」Mouton Rothschild設計當年的標簽。因為酒的標簽本身就頗有藝術價值,所以就算那年的酒不好喝,單是瓶子已是珍貴的藏品。據悉現在要集齊由1945年至今全套的Mouoton酒,需人民幣50萬元以上。而Mouton紅酒的特性,就是開瓶之後,酒質與香味變化多端,通常帶有咖啡及朱古力香。
六、Chateau Cheval Blanc (白馬庄)
1947年份的Cheval Blanc,在不少專業品酒家的心目之中,是近100年來波爾多最好的酒!在1996年的Saint Emilion 區的等級排名表之中,Cheval Blanc位列「超特級一級酒」。Cheval Blanc標簽是白底金,十分優雅,與酒的品質非常相符。Cheval Blanc在幼年的時候,會帶點草表青的味道,但當它成熟以後,便會散發獨特的花香,酒質平衡而優雅。
七、Chateau Ausone(奧松庄)
在1996年的Saint Emilion酒庄排名之中,與白馬庄同級的只有奧松庄一個。而奧松庄也是八大酒莊裡最少人認識的酒庄。因新任酒莊主人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對酒庄進行大幅革新,從嚴要求酒的品質。凡是不符合規格的葡萄都用來釀造副牌酒Second Labet,或都賣給其他釀造商釀造低級餐酒,因此,近年招牌酒Ausone的年產量都在2000箱以下,變得異常珍貴。Ausone的特性就是耐藏,要陳放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飲用,酒質渾厚,帶有咖啡與木桶香味,非常大氣。
八、Petrus(柏圖斯庄)
通常酒庄名字之前會冠上Chateau一詞,而Chateau的意思是「古堡」——因為法國酒庄大多有一座美麗的大屋或古堡。在波爾多八大酒庄之中,只有柏圖斯庄沒有冠以Chateau,而酒庄也沒有漂亮大屋或古堡,只有小屋,Petrus紅酒的產量也少得可憐,因此其售價也是是八大酒庄之中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