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教在哪些國家盛行
佛教分布以漢傳(大乘為主)、南傳(小乘為主)、藏傳(大乘為主)。中國佛教包容了北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體系,全面繼承了印度三個時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國,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經典也都在中國。可以說,佛教誕生在印度,發展在中國。
現在,傳到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朝鮮、韓國、日本、西藏、蒙古、尼泊爾等的佛教,是大乘佛教;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寮國、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的佛教,則是小乘佛教。如果以地理來區分佛教,則可用『北方佛教』與『南方佛教』,來代替大乘與小乘的稱呼。
雖然隋唐以後,我國的漢藏佛教信仰圈,都盛行大乘教法。但是雲南地區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由於受到南方佛教的影響,迄今仍然信仰小乘教法。
西洋的佛教,最先是在德國。目前,法國、英國、比利時、奧國、蘇聯、以及美國、阿根廷、巴西等都已有了佛教徒的蹤跡,但從發展上看,則以德國及美國的佛教最有前途,特別是在美國,南傳的、北傳的、西藏的佛教都已有了活動,但從歐美兩洲佛教文化的內容而言,南傳的佛教確已佔著優勢,那是由於自公元一五○五年至一九四七年之間,先後被葡萄牙、荷蘭及英國佔領了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僧侶,竟也因此找到了通往西方傳教的橋梁;大乘佛教對於歐美的貢獻,多是日本人的功績。
❷ 歐洲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哪一個
1788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成立後,殖民當局鼓勵對印度巴利語和梵語的研究。英國傳教士克拉夫於1824年發表的《巴利語語法和語言》為其濫觴。隨著法國東方學家鮑諾夫與拉森發表了《巴利語論集》
歐美佛教
(1826),英國傳教士斯賓塞發表了《東方僧門》(1850)和從僧伽羅文譯出《現代佛教手冊》(1853),這些著作引起了西方學者最初對佛教的興趣。1833年英國駐尼泊爾公使霍格森在尼泊爾收集了大量梵文貝葉經文獻,分贈倫敦大學和牛津大學。鮑諾夫根據霍格森提供的資料整理出版了《鯿佛教史導論》(1845),在鮑諾夫門下的馬克斯·繆勒受英國皇家學會的委託,編譯出版了《東方聖書》49冊,其中包括不少佛教大、小乘的經典。英國佛學家李斯·戴維斯夫婦,在1881年建立了巴利聖典協會,馬浩瀚的巴利語三藏和註疏用羅馬字刊出,並把其中一部分譯成英語,這為歐洲的佛學研究打開了大門。20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曾3次到中國新疆和中亞「考察」,掠奪了敦煌千佛洞所藏大批梵文、龜茲文、於闐文、回鶻文和粟特文的佛教經典,這些文獻在西諞有出後,震動了歐洲的學術界,引起了對佛教考古學、佛教語言學和文獻學的舉。由於對佛教文學和考古的研究也推動了佛教信仰的宣偉。亞諾爾特所寫的《亞洲之光》(1879)和卡洛斯所著的《佛陀的福音》(1897),用優美通俗易懂的散文和詩歌描繪了佛陀的生平和思想,深受一些群眾的歡迎。
佛教傳播
20世紀初,英國始有佛教徒,第一個比丘是貝納特(法名阿難陀彌勒)。他於1898年去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研究佛法,在緬成立了國際佛教會;1908年率佈道團去英國傳教,但遭到了失敗。1906年傑克遜、埃侖等人在倫敦首先組織了英國佛教協會,公推李斯·戴維斯為會長。兩年後,改名為大不列顛和
歐美佛教
愛爾蘭佛教會,並在利物浦、伯明罕、曼徹斯特、牛津、劍橋和布萊登等地建立分會,出版《佛教評論》。參加這個會的主要是一些對佛學有舉的知識分子和一部分白人信徒。這個會由於創建人相繼逝世,不久即衰落。1924年法官洪飛斯在英國靈智學會中建立佛教中心,出版《英國佛教》;1926年又從靈智學會中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了倫敦佛教會,並在丹佛、愛丁堡等地建立分支,把《英國佛教》改名為《中道》。這個會提倡大、小乘並行,參加的人數較多,迄今還有重要的影響。1926年錫蘭的達摩波羅去倫敦傳播佛法,創立了摩訶菩提會倫敦分會。這個組織主要宣傳南傳上座部的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佛教一度衰落,戰後即又復甦,除原有的大小乘佛教繼續發展外,還引入了藏傳佛教的很多派別。如空仁波且建立的桑耶林西藏中心,土登益希和索巴仁波且主持的曼殊室利研究所等。近年來,英國佛教徒人數有較大的增長,1970年聯合王國有佛教徒約3萬人,1975年驟增至8萬多人,1980年又增至12萬人以上。1970~1978年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1.3%,其中藏傳佛教信徒約佔50%,上座位中佛教徒約佔25%,大乘禪宗佛教徒約佔25%。出現了12個要佛教中心和45個教團組織。
❸ 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是什麼呢
宗教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不同地區生活的人類,在其文化的發展的演化中,產生了不同的宗教類型,有的宗教在歷史的長河中最終消失了,而有的宗教卻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揚壯大,讓更多的人信仰,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佛教起源於現今尼泊爾進內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距今的歷史已經超過了2500年,佛教自起源之後主要向東傳播,主要的傳播途徑有南北兩個方向。佛教往北傳播稱為「北傳佛教」,主要傳播到中國、朝鮮、日本等國家;佛教往南傳播稱為「南傳佛教」,主要傳播到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國家。目前佛教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而作為佛教起源地的印度,目前主要信仰的已經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了。
❹ 佛教在法國的發展
在西方世界中,法國是首先以系統化的方法來研究佛學的國家。在一八二六年以前, 巴利文鮮有人知,直到法國的布諾夫( Eugene Burnouf, 一八○一至一八五二)與德國的拉森合寫了一本《論巴利語文》( Essai sur le Pali ), 西方人士才開始興起研究巴利文的浪潮。其次,布諾夫著手研讀荷吉森贈給他的一百七十六卷梵文經典, 於一八八四年出版《印度佛教史導論》( L『 Introction al『 Historie Buddhism Indien, 一八八四),此書對佛傳及佛教義理有獨到見解,且對《般若經》、《楞嚴經》、《華嚴經》、《金光明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的內容作提要分析,是一部劃時代的大書。這種主要依據梵文佛典,並參考漢文與藏文的版本,採取分析抉擇的方式,為西人研究佛學開創一條新路。後來他在巴黎組織法亞協會,並將《妙法蓮華經》由梵文譯成法文。由於他開研究佛學風氣之先,故又有「歐洲佛學研究之父」的美名。
布諾夫逝世後,研究梵文原典的翻譯工作仍繼續進行,在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列維( Sylvain Levi, 一八六三至一九三五), 曾游歷印度、日本、俄國、巴勒斯坦、美國、中南半島、中國、朝鮮等國家,曾任法蘭西學院、俄國聖彼德堡、印度三提尼肯坦大學教授,回到法國後,出任法亞協會副總裁,日法會館館長等職。一八九八年,在尼泊爾搜集一批梵、藏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有安慧的《唯識三十頌釋》、無著的《庄嚴經論》等,列維將其校勘翻譯成法文後出版。他的許多著作打開了佛教哲學與歷史研究的新天地,也引起人們對藏文佛典的注重。
列維的歐洲學生中, 以比利時人蒲仙( Louis de la Vall『ee Poussin )的成就最為卓著,他將世親的《俱舍論》譯成法文,並依據漢、梵、巴等資料,詳加註釋,是一本獨步當代的大作,內容不僅包括說一切有部,也包括一般的佛教哲學,幾乎可以視為佛教網路全書。其根據漢譯本《成唯識論》的法譯本,也以梵、藏有關資料作為注釋。蒲仙在譯介北傳佛教方面貢獻至鉅。
繼蒲仙之後,以拉莫特( Etienne Lamotte)最為優秀。他將《大智度論》及《攝大乘論》翻譯為法文,包含豐富的注腳,受到時人之好評。 戴密維( Paul Demi『eville )曾任中國廈門大學教授、 日本法日研究所所長,並主編荷蘭出版的漢學雜志《通報》。他注重漢藏佛學的研究,對當代學界影響很大。
太虛大師弘法之影響
佛教在法國成為一種宗教信仰始於太虛大師的巡迴說法。他於一九二八年啟程赴英、法、德、荷、比、美等國弘化,於一九二八年九月到法國馬賽、巴黎,主持多場佛學講座,備受法國學者及知名人士熱烈歡迎,並共同發起籌建「世界佛學院」,法國政府還決定捐地作為院址以示支持,當時也曾有法國佛教徒馬格爾李維與太虛大師商議成立「巴黎佛教會」,可惜這些組織都在大師離去之後,沒有繼續發展。一九二九年,在太虛大師的促成下,羅絲貝莉( Constant Lounsbery )女士成立「法國佛教友誼會」,後改名為「巴黎佛教協會」,於一九三九年出版《佛教思想雙月刊》,並定期舉辦佛教活動、佛教藝術展覽等。這個組織與當時英國的佛教團體成員多出身於中產階級不同,其領導人都來自上層顯貴,如索爾波那等,可惜該會於一九六九年時停止活動。
越南佛教徒移居法國
由於法國曾將越南、高棉、寮國納為殖民地,所以一九四五年越南戰爭爆發後,越南人民開始移居法國,在巴黎建立「法國佛教聯盟」,遺憾的是他們主要仍在本國人民的圈子中發展,因此對法國佛教影響不大,但現在也有一些越南佛教團體開始發展,如設在巴黎近郊的國際佛教文化中心「靈山寺」,一九八八年時,該寺又在離里莫四十公里的項貢市購地二十八公頃,建立佛法市,計劃培養越南、柬埔寨、斯里蘭卡等籍法師,以便將來在法國,甚至在西方各國弘法。
日本禪宗、日蓮宗傳入
一九七○年之後,日本禪師將禪的修行引入法國,促使許多禪寺紛紛建立。首要者為位於巴黎的國際禪學會。此外位於羅爾河和謝河的大溪禪寺與在亞德斯市的禪修中心,兩者都是日僧 Deshimaru Taisen 法師建立,現已捐給法國人。日蓮宗在法國有兩個中心,一是在巴黎近郊的梭區,一是它們的歐洲中心,位於崔慈市。信徒有五百組以上,每組約十二至十五人,他們定期聚在一起打坐修行,討論佛法。
藏傳佛教重集體修行
藏傳佛教約在本世紀七○年代傳入,藏傳修行中心的生活是一種集體修行的寺院生活,有的辦佛學課程,分三年、三個月及三天多種,由喇嘛來帶領大眾打坐修行,其中有三間較大的團體:一、Dhagpo Kagyu Ling,成立於一九七七年, 位於威賽河的聖里昂省;二、Kagyu Ling,成立於一九七四年,位於布諾市的巴勒虛古堡,另為男、女眾各設一修持中心,並設立翻譯中心。三、Karma Ling,位於阿威亞省,創立於一九八○年,由法國喇嘛丹尼斯鄧突負責,以融和傳統佛教與西方宗教為其特色,定期舉辦以宗教、佛教、現代主義為主題的辯論會,吸收許多知識份子參加。 法國佛教協會之成立 法國佛教協會成立於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八日,下設六個委員會:一、宗教對話委員會,積極參與大型的公眾辯論會;二、佛教性與現代性委員會,其下所屬之倫理小組委員會曾發表關於墮胎、人工授孕、安樂死與遺傳學等社會問題的意見,引起社會大眾,乃至天主教會的興趣;三、資訊傳播委員會,提供佛教訊息給各傳播媒體;四、社會活動委員會,其下設有監獄布教小組委員會、宗教教育小組委員會、聯系人道組織之小組委員會,數年前監獄布教委員會已經得到司法部同意在監獄或感化院布教;五、法律訴訟事項委員會,保障佛教的權益;六、國際關系委員會,負責與不同的國際機構,如聯合國考察團、歐洲議會等保持良好關系。
佛光人西來弘法度眾
一九八九年,越南靜心禪寺落成,翌年,住持明禮法師邀請佛光山慈容法師前往主持開光。當地僑民求法若渴,一再邀請星雲在巴黎建寺弘法。一九九一年四月,慈庄法師與依晟法師在巴黎郊區梵得樂鎮( Verdelot )尋得一座建於十四世紀的法國古跡盧瓦雷諾古堡( Chateau Launoy Renault )作為道場,是為佛光山在歐洲的第一座寺院,由慈庄法師擔任第一任住持。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七日,星雲到巴黎古堡為巴黎佛光協會主持成立大會,隨即在古堡舉行孝親報恩盂蘭盆法會及觀音法會,許多人因深受感動而自願申請加入佛光會,並要求皈依成為信徒。後為便利大眾禮佛,在巴黎第十三區設立臨時辦事處,弘法活動以家庭普照、幹部訓練及佛學講座為主。隨著信徒日益增加,空間不敷使用,第二任住持依照法師在佛光會前後任會長江基民、詹行琨等多位居士協助下,於一九九三年遷址於九十四區史達林大道旁的一座倉庫,正式展開弘法工作,大家同心協力,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竟然舉辦了不下三十場法會,而佛光會也舉辦了多項文化、教育、慈善、聯誼等活動。一九九五年八月,獲市政府核准修建,目前除例行法會之外,還辦有佛學研讀班、兒童班、醫學講座、文 化藝術展覽等活動。此外,慈庄法師、依照法師等人更遠赴瑞士、比利時、荷蘭等國家輔導成立佛光協會。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二日,巴黎佛光協會暨巴黎佛光山在樊尚森林舉辦的浴佛法會,人潮不斷,盛況空前,法國菲加報紙、第二國家電視台及第三電視台特作現場采訪。同年八月,國際佛光會在巴黎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五屆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美國柯林頓總統、戈爾副總統均致電祝賀,法國國會議員高樂加雅馬庫士先生、美國加州參議員馬丁尼茲女士、法國佛教協會會長傑克馬丁居士等貴賓,皆蒞臨觀禮。凡此都說明了佛光人在法國短短數年內弘法度眾的成績已受到社會人士的肯定。
❺ 法國有沒有佛教寺院
現在佛法傳四海,美國都有萬佛城了,法國應該有的。
❻ 法國有哪些宗教及其法語名稱
法國是一個擁有穆斯林信徒、猶太教徒和佛教徒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
1) 天主教(le catholicisme)依然是大多數法國人的信仰,65% 的法國人聲稱信奉天主教
2) 伊斯蘭教(l』islam)是法國的第二大宗教,以多種表現形式存在。據估算,在法國有500萬人其來源國為穆斯林國家,佔法國總人口的6%
3) 信奉耶穌教(le protestantisme)的佔法國總人口的2%,即120萬人,其中350,000人是福音派和五旬節派的信徒
4) 舊基督教派(chrétientés historiques)的人數約在750,000人左右:東正教派、美國教廷派以及各種東方教派
5) 信奉猶太教(le juda�0�7sme)的約有600,000人,大部分人都是地中海沿岸猶太裔
6) 篤信佛教(le bouddhisme)的約400,000人
7) 非典型性宗教活動(les mouvements religieux atypiques)也有一定的活力,如耶和華證人會聲稱有140,000人
主要的宗教都有代表性機構,它們是政府的正式對話者。
* 代表天主教的有法國主教團(L』Eglise catholique),成立於1966年。
* 法國的耶穌教聯合會(a Fédération protestante de France,簡稱FPF)是耶穌教徒的代表,成立於1905年。
* 猶太教的組織為法國猶太機構代表會議(Le Conseil représentatif des institutions juives de France,簡稱CRIF),與1808年12月11日成立的猶太長老會相似,自1944年以來,該組織是猶太人社團的政治和世俗代表機構。
* 東正教的組織為法國東正教主教會議(Assemblée des évêques orthodoxes de France),成立於1997年。
* 穆斯林教徒組織為伊斯蘭教法國委員會(Le Conseil fran�0�4ais culte musulman,簡稱CFCM)),成立於2003年。
* 佛教徒的組織為法國佛教聯盟(Union bouddhiste de France),成立於1986年。
❼ 法國佛教協會在哪裡
請在網路搜索里輸入 巴黎佛光山
http://www.ibps.fr/chinois/ch_index.htm
目前尚在籌建中的巴黎道場(後改名為巴黎佛光山)計千餘坪方米,辦事處前有一八三號公車,後有七號線地鐵,為一鬧中取靜、交通便利的地點。自一九八五年後,中南半島等國相繼淪陷,越、寮、棉三國的僑民,獲法國政府庇護,得以在法國定居,其生活雖安定,心靈卻無寄託。
一九八九年,法國越南凈心禪寺落成後,大師應住持明禮法師之邀,遠從台灣至法國主持佛像開光,一批求法若渴的僑民,於是一再請求大師在巴黎創建道場。在大師慈善允諾之下,一九九一年四月,巴黎道場的首任住持慈庄法師、住眾依晟法師搭機往法,籌設購地、建寺事宜。
在林潤居士及黃玉珊居士等人的協助下,尋得梵得樂鎮(Verdelot),一座建於十四世紀的盧努瓦雷諾古堡(Chateau Launoy Renault)。後因巴黎古堡道場距市區遙遠,大眾禮佛甚感不便,住持慈庄法師特於巴黎十三區,「義大利廣場」旁,租賃八十平方米的場地,作為弘法之用。隨著活動的舉辦,信徒日益遞增,場地不敷使用,第二任住持依照法師幾經尋覓,尋得現址。
一九九六年八月,巴黎協會在各會員同心協力下,承辦第五屆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大會,這是佛法在法國「生根」的一大因緣,也為將來的發展奠下厚實的基礎。
I.B.P.S. PARIS :33(1)46719980
105 BLVD DE STALINGRAD,
FAX:33(1)46720001
94400 VITRY SUR SEINE, FRANCE
❽ 萬象是個什麼樣的佛教聖地
萬象是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首都,位於湄公河中游北岸的河谷平原上,與泰國廊開市隔河相望,是世界上少有的位於邊境的首都。
寮國於749年建國,一直處於周圍大國的爭奪中。1353年,由流亡在吳哥的芒斯瓦王子法昂創建了獨立的南掌國。法昂自幼生長在柬埔寨,娶了當時吳哥王的女兒為妻,在吳哥王的扶植下取得王位,於琅勃拉邦建都。之後,將南傳上座部引入寮國,逐步發展成為國教。琅勃拉邦最初就是吳哥王贈給法昂的一尊佛像的名稱。為供養從吳哥前來弘法的高僧,南掌王還建造了著名的波沙羅寺。
到15世紀上半葉,波提薩拉王(公元1520~1547年在位)曾三次抗擊暹羅勢力,一度佔領泰國清邁地區。此後,緬甸奪走清邁,攻陷萬象,寮國日趨衰落,17世紀末淪為越南的屬國。18世紀,南掌國分裂為萬象、琅勃拉邦和巴色三國,先後成為暹羅的屬國。19世紀初,昭阿努王在萬象立國,國勢依然不振。
盡管寮國歷史上內憂外患不斷,但上座部佛教始終穩定發展。16世紀的維蘇納臘王建造了維蘇寺,並將佛經三藏譯成寮國文。他的繼承者波提薩拉王敕令民間專奉佛教,禁事鬼神,使佛教空前普及。波提薩拉的兒子塞塔提臘(公元1548~1571年在位)繼續崇奉佛教,曾由清邁迎來原出於斯里蘭卡的翡翠玉佛象,於萬象玉佛寺供養。又在萬象造大舍利塔,佔地百畝,塔身通體鍍金,亦稱「塔鑾」,成為寮國佛教文化的象徵。17世紀的蘇里亞旺薩王(公元1637~1694年)將寮國佛教推向全盛。他把佛教統一在王權的管轄之下,任命僧王,制定僧階,創辦佛教學校,提倡佛典研究,使寮國成為東南亞佛教的重要基地。
19世紀末,法國殖民主義佔領寮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獲得獨立,不久又陷入新的外國侵略和長期戰爭中。佛教在外國入侵期,一方面遭受嚴重打擊和破壞,一方面激起僧侶和佛徒的愛國激情。20世紀初,寮國佛教逐步復興,到30年代掀起高潮,與整個東南亞的佛教形勢是相呼應的。獨立後的寮國,也力圖把佛教作為統治地位的宗教鞏固下來。1947年的憲法規定佛教是國教。1959年頒布「僧伽法令」,又作了許多細則規定。實際上,是把佛教的全權管理集中到國王手中,削弱和限制僧侶干預政治活動。
萬象是一座幽靜、美麗的城市,市區東西長,南北窄。從空中俯瞰,狀似一彎新月,因此有「月亮之城」的美稱。市區緊緊傍依在湄公河的東岸,由西向東和向北伸展,形成「上」字形,環境幽靜,綠樹成蔭,到處可見寮國國花——占巴花(雞蛋花)。寬闊的濱河大道——他德大道橫貫全市,大道兩旁椰子、香蕉、檳榔、龍眼、鳳尾、洋槐等高低植物交替生長,林蔭蔽日,每年四五月鳳凰樹花盛開,艷紅如火,是萬象最美的街道。作為歷史古城,萬象的美還表現在它的古代建築上。由於寮國85%以上的居民都信奉佛教,所以萬象市內到處可見廟宇和寶塔。這些古老的佛寺,精美的佛塔以及精湛的浮雕,集中了寮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因此,萬象又被稱為「永珍」,即「廟宇林立的城市」。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位於萬象市東北郊的塔鑾了,關於塔鑾有許多傳說,一說塔鑾下面埋著釋迦牟尼的頭發,另一說,塔鑾下埋著釋迦牟尼的舍利,還有一種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在建築塔鑾的地方停留過。寮國人把塔鑾視為佛祖聖靈的標志和聖潔的象徵,佛教徒經常到這里膜拜。
此外,萬象的主要佛寺還有玉佛寺、瓦西剎吉寺、瓦西孟寺、瓦翁德寺、瓦因丙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