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象派這個名稱起因於哪個油畫作品
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這幅畫面描繪的是塞納河的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
Ⅱ 法國印象派畫家,其作品有《金發浴人》《睡覺的女人》等。
雷諾阿???、
雖然我不知道這兩幅畫,但是法國印象派的大師好像是只有他一個人名字里有阿
此外的代表畫家還有畢沙羅,馬奈,莫奈,西斯萊
Ⅲ 什麼叫印象派有哪些代表畫家及作品
誕生於法國19世紀後期的印象主義畫派是西方繪畫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代表畫家馬奈、雷諾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主要目的,他們倡導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面呈現出新鮮生動的感覺。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什麼是印象派?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除了這次來華展出的著名畫作外,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借用「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他們的使命便是忠實地刻畫在變動不居的光照條件下的景物的「真實」,這種瞬間的真實不恰恰就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印象」嗎?而印象派畫家把這種「瞬間」永恆地記錄在了畫布上。
印象派:發現戶外陽光下的色彩
從展覽開幕的盛況和媒體的關注程度看,法國的印象派繪畫在中國極受歡迎。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有學者專門撰文介紹和評價印象派繪畫,印象派一詞也見於各種文章,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藝術的特點,印象派繪畫對現代中國油畫產生了深刻影響。一些學者和藝術家把印象派藝術與中國藝術作比較,認為印象派的審美趨向與中國傳統繪畫之間有著相互呼應的東西。徐悲鴻很重視印象派畫家的寫生,並對印象派畫家運用色彩予以肯定,說他們的畫重神韻。林風眠則從繪畫革新的途徑上對印象派的貢獻加以肯定。黃賓虹認識到印象派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有相通之處。
印象派繪畫的最重要成就,就是發現和表現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印象派繪畫在構圖上往往較為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對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需要提醒觀眾特別是小觀眾,欣賞印象派繪畫最好不要距畫太近,若貼近看則會感覺色彩支離沒有混合。
印象派:引起世界藝術形式大變革
印象派是19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針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派畫家吸收了寫實主義繪畫的營養,在繪畫中開始對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現。根據「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當時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印象派畫家倡導走出畫室、去戶外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直接描繪陽光下的風景和日常生活,摒棄16世紀以來狹隘的褐色調。印象派的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畢沙羅等。在印象派之後,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印象主義」三劍客。此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潮流層出不窮,世界藝術形式的大變革開始了。
印象派:誕生在嘲諷之中
1863年,與官方沙龍畫展唱反調的「沙龍落選作品展」在巴黎舉行。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畫一裸婦與紳士們在草地上午餐。此畫被認為有傷風化而受到激烈批評和嘲罵。而富有創新意識的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畢沙羅、塞尚等畫家卻樂意與馬奈結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攝影師那達爾的工作室舉辦了題為「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等無名藝術家展覽會」。「瘋狂、怪誕、反胃、不堪入目!」這是巴黎一位藝術批評家的怒斥,畫展迅即成為巴黎街談巷議的話題,觀眾不但前往訕笑,甚至向畫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繪的一小幅海景,受譏嘲最多,畫的是哈佛港晨景,題名為《日出·印象》,藝術觀點保守的記者勒魯瓦藉此畫名嘲諷畫展
Ⅳ 莫奈聲名鵲起之作,印象派因它而得名,指的是哪個作品
而他自己的作畫歷程也是在經歷了好多次的轉折才慢慢的自成風格,最終自成一派。由《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派」,但是有趣的是,當時指稱莫奈的這副畫是「印象派」,並非是誇贊,而是諷刺,卻機緣巧合的被保留下來,成為了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派別。
記者路易斯·勒魯瓦發表了《印象派畫家的展覽》一文,逐一譏諷畫展中各種「無法理解」的畫,尤其是莫奈的《日出·印象》,「多麼輕易啊!這玩意兒的完整程度還不如毛坯牆紙!」他揶揄地將這批畫家命名為「印象派」,沒想到因此被載入史冊。要知道當時的作畫仍然以清晰用色准確為准,而莫奈等人更注重的是光影的變化,以及「目之所及」,可以說是更加的主觀,更加的具有個人的特色。
Ⅳ 「印象派」繪畫因哪個畫家的作品而得名
梵高所繪的《唐基老爹》中有許多浮世繪畫作(1887年).
19世紀中期開始,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日本茶葉的包裝紙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
1865年法國畫家布拉克蒙(FelixBracquemond)將陶器外包裝上繪的《北斎漫畫》介紹給印象派的友人,引起了許多回響。
梵高可能是著名畫家中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
1885年梵高到安特衛普時開始接觸浮世繪,
1886年到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有往來,其中馬奈、羅特列克也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鍾,例如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運用了浮世繪的技法。
同樣地,梵高也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並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渦卷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
神奈川沖浪里無獨有偶,在音樂方面,古典音樂的印象派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亦受到《神奈川沖浪里》的啟發,創作了交響詩《海》(LaMer)。
Ⅵ 「印象派」繪畫的得名源於莫奈的一幅作品《日出·印象》,對嗎
不是哦 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日出印象只是他比較出名的作品之一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都是印象派的代表作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 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里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31位印象派畫家參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包括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有各異的性格和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觀念和傾向,但是,他們誕生在同樣的時代,有著同樣的經歷,並且向同一的反對派斗爭過。他們欣然接受一些雜志的諷刺文章作家封給他們帶著嘲笑味道的稱號——「印象派」。
Ⅶ "印象派"一詞源於哪幅作品
印象派繪畫(Impressionism)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除了這次來華展出的著名畫作外,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谷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是19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卡米耶·畢沙羅、雷諾阿、 西斯萊、德加、莫里索、巴齊約以及保羅·塞尚等。他們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Realism)前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使自己的創作進一步擺脫了對歷史、神話、宗教等題材的依賴,擺脫了講述故事的傳統繪畫程式約束,藝術家們走出畫室,深入原野和鄉村、街頭,把對自然清新生動的感觀放到了首位,認真觀察沐浴在光線中的自然景色,尋求並把握色彩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隨意實則准確地抓住對象的迅捷手法,把變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記錄在畫布上,留下瞬間的永恆圖像。這種取自於直接外光寫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種種生動印象以及其所呈現的種種風格,不能不說是印象派繪畫的創舉和對繪畫的革命。印象派美術運動的影響遍及各國,獲得了輝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們的作品仍然是人類最受歡迎的藝術珍寶。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里舉辦,有31位印象派畫家參展。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具體的說,當我們從近處觀察印象派繪畫作品時,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不同的色彩凌亂的點,但是當我們從遠處觀察他們時,這些點就會像七色光一樣匯聚起來,給人光的感覺,達到異想不到的效果。 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卡米耶·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由於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斷或場景來處理畫面,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 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8次展覽,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E.馬奈的支持與鼓舞。 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印象主義音樂 印象主義音樂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首創。印象主義一詞在音樂中首次出現於1887年,法蘭西美術研究院的評委指責德彪西在羅馬進修時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響組曲《春天》結構不明確,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義」。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贊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 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是從後期浪漫主義和民族樂派中演變出來的,同時也吸取了東方音樂的養料。其藝術表現手法有: ①以短小的曲調細胞組合成一種新穎的動機語匯。 ②在節奏上喜歡復節拍與復節奏,節拍不規則地細分減弱了推動力,呈現鬆散流動的狀態。 ③重視調式的表現力,根據形象要求採用相應的調式。擴大調性概念,常避免出現明確的收束式。全音音階的運用使調式中的每一個音居同等地位,減弱了調中心感,出現多調性因素。 ④由於喜好對不同色彩與音響作平面的、繪畫式的並列,和聲成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段。通過增加和弦結構的可能性與減弱和聲進行的功能性,得到極其豐富的和聲色彩。 ⑤音色豐富、獨特而新穎。在聲樂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戲劇力量的低音區。廣泛運用各種樂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⑥配器與織體安排新穎。 ⑦結構往往鬆散模糊,但許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輪廓。 德彪西以後,雖然難於將某個作曲家截然歸入印象主義的行列,但是,印象主義音樂風格與手法的實際影響已遍及整個音樂世界。 印象主義文學 文學史家認為印象主義在19世紀70年代以後進入文學,但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表現如何 ,哪些作家和詩人屬於印象主義 ,卻眾說不一 。能夠確定的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歐一些文學家的確有類似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那種創作方法,即致力於捕捉模糊不清的轉瞬即逝的感覺印象。由於文學創作的特殊性質,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者更注意這種瞬間感覺經驗如何轉化為感情狀態。他們與繪畫和音樂中的印象主義者相同,也反對對所描寫的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合乎邏輯或理性的提煉加工,於是他們本人也成了傳達外界刺激與本能反應之間的中介。 印象主義文學與象徵主義文學之間有類通之處,它們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但兩者也有不同,主要在於印象主義反對使用象徵手法表達思想,而傾向於感覺的描述。通常被認為象徵主義的某些詩人,實際上更傾向於印象主義,例如象徵主義領袖之一保爾·魏爾蘭的《詩藝》一詩,與其說是在談象徵主義,不如說是一篇印象主義宣言。 法國文學史家把龔古爾兄弟作為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義代表人物的法國詩人、小說家皮埃爾·洛蒂,他的某些詩歌的確如印象派畫家那樣在「捕捉瞬間的感覺印象」,但並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20世紀法國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義的嚴重影響,某些小說中只剩下感覺印象的朦朧的追求。 英國19世紀末的王爾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義的傾向比較明顯。1912~1918年在倫敦的一部分英美詩人組成的意象詩派,與印象主義一樣強調感覺印象的描繪,但他們自稱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們認為形象的模糊與不明確是浪漫主義的余風,因而全力加以攻擊。但理論上的分歧在創作實踐上有時卻很難覺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國詩人艾·洛威爾、希·杜利特爾、約翰·高爾德·弗萊徹等人的許多作品與印象主義的詩無分彼此。 在德國文學中情況也相似,文學史家無法確認界線分明的印象主義流派。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龍為首,包括理查·戴默爾、古斯塔夫·法爾克等人,被認為是德國印象主義傾向最明顯的詩派,但他們強調如實記錄事物給詩人的感覺經驗,因此接近自然主義。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爾和阿爾諾·霍爾茨等人的許多詩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義傾向。 印象主義一詞同時還指一種文學批評,稱為印象主義批評,亦即感受式批評。這種批評拒絕對作品進行理性的科學的分析,而強調批評家的審美直覺,認為最好的批評只是記錄批評家感受美的過程,至多指出這美的印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在哪種條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義批評是一種朦朧的、沒有明確論證的「以詩解詩」式的批評,而且往往寫成散文詩的格式,文學批評就成為一種與文學創作沒有本質區別的藝術門類,寫這種批評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詩人或作家。
記得採納啊
Ⅷ 印象派畫家代表
1、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