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了解法國歷史和法語的~!幫忙!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談法語、文學和法國文化。
一談到學習外語,專家們就建議連同文化一起學習。其間的必要和好處,我想大家都聽過看過不少。我是
一名法語愛好者,不是專業法語生。在這里,談論法語方面的有關知識,在眾多法語高手和專業者面前,
簡直是班門弄斧。但是,出於對法語和法國文化的熱愛,並曾選修過《法國文學簡史》。加之平時看過《
法語簡史》和《法國簡史》。所以,才開設了這樣一個專欄(恐怖,我居然成專欄作家了。嘎嘎!)。學
習討論法語和法國文學,兼文化。
文化是一個泛泛的概念,需要文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給予體現。所以,本專欄准備花20
周(Vingts semaines)時間,每周討論一個話題。主要資料來源有2處:一是湖南教育出版署出版的《法
語與法國文化》;一是外研社出版的《法國文學簡史》。故手頭上有這2本參考書的同學、朋友,大可不
必瀏覽本專欄內容,參加討論就可以了。
Ben! 言歸正傳。
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主題是:法蘭西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形成(史前——8世紀)
法國位於歐洲大路西部,境內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資源豐富。從遠古時代起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
、生息,留下了許多遺跡和文物。古代的腓尼基人(les Phéniciens)、迦太基人(les Carthaginois)
、希臘人(les Grecs)和羅馬人(les Romains)都曾來這里活動。有些部落,如凱爾特人(les Celtes
)、西哥特人(les Visgothes)、法蘭克人(les Francs)、諾曼人(les Normands)等,與當地的居
民一起,勞動生息,改造自然,創造處燦爛的法蘭西文化,融合成勤勞勇敢的法蘭西民族。
為什麼古代法國被人稱之為高盧(la Gaule)呢?大約公元前8世紀左右,源於德國西南的凱爾特人經萊
茵河進入法國,後又來到塞納河和盧瓦爾河,於公元前5世紀抵達大西洋沿岸和法國南部,他們征服了西
南部的伊比利亞人(les Ibères)、中央高原的阿奎丹人(les Aquitains)和東南部的利古利亞人(les
Ligures),並與他們雜居融合。古羅馬人把凱爾特人稱為高盧人(les Gaulois),把高盧人居住的地方
稱為高盧。古代的法國成為高盧,就由此而來。這些凱爾特人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還創造了被後人稱
之為拉登文化(la Têne Culture)的鐵器時代。
在羅馬征服高盧之前,高盧約有60個小民族。被稱為「邦」。法國現在有些城市就源於高盧時期,是以高
盧當時的一些部落的名字命名的。例如巴黎(Paris)、亞眠(Amiens)、南特(Nantes)、普瓦提愛(P
oitiers)、圖爾(Tours)的名字就分別來自Parisii, Ambiani, Namnetes, Pictavi, Turones。
從公元前約1000年起,高盧社會的階級分化就逐漸明顯。自由民由貴族、特洛依德僧侶(les Druides)
和平民組成。特洛依德(le Druidisme)是高盧人的宗教(即古老的凱爾特人所尊奉的宗教。如果大家玩
過暗黑這個游戲就應該知道),它在高路人的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58年,羅馬元老院派遣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愷撒(Julius César)率軍遠征高盧。(這個愷撒,就是
那個野心勃勃,當上皇帝之後被暗殺的獨裁者。能文能武。有一句很有名的句子,特別顯示出其簡明而有
有力的文筆。那麼,這句話是什麼呢?)【問題1】
愷撒在高盧征戰近10年,「約100萬人被殺,近100萬人淪為奴隸。」從此,高盧納入羅馬的國家版圖,淪
為羅馬的一個省,揭開了高盧歷史新的一頁——羅馬時代。這是法國文化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公元前44年,愷撒被共和派貴族暗殺身亡,他在政治上的繼承人奧古斯(Auguste)都任國家元首。繼續
維護羅馬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保障羅馬帝國各行省的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後來到了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在奴隸社會的廢墟上,高盧地區由日耳曼任先後建立了西哥特王
國、勃艮第王國和法蘭克王國。(如果玩過帝國時代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哦。)
從此,法國開始了它的封建社會的歷史。
高盧人原來只信奉原始的特洛依德教。羅馬吞並高盧後,慢慢的將基督教推廣到各個地方。到了公元4世
紀末,羅馬政府命令關閉一切非基督教神廟,從此,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其實,基督教原來也
是收羅馬帝國的排斥的。後來,由於基督教所推崇的奉獻精神被羅馬統治者利用。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
tin Ier le grand)於公元313年宣布自己為基督徒並頒布米蘭赦令,由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在教
會工作的人員被稱為「教士」:missionaire(傳教士)——pasteur(牧師)。即人民是「羊群」,羊群
只能聽從牧羊人的管制。
剛才曾經提到羅馬帝國是奴隸制社會,後來為什麼會說是日耳曼人建立了封建制社會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法國這片土地上所經歷過的幾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公元前1000年前,凱爾特人與當地人融合,形成前面所說的拉登鐵器文化。語言是部落語言。
第二次:高盧劃入羅馬板塊。融合的過程當中,高盧人的原始文化與羅馬奴隸文化互相吸引,逐漸出現了
講拉丁語的高盧—羅馬人,最後拉丁語以其優勢逐漸取代了高盧語。
第三次:4至5世紀,西北歐的日耳曼人大舉入侵,引起了高盧境內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隨著羅馬帝國的
瓦解,高盧地區出現了上面提到的3大王國。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法蘭克王國。最終由丕平(Pépin)家族中
的查理?馬特(Charles Martel),在墨洛溫王朝(la dynastie mérovingienne)末期征服了其他一些王
國。
這個馬特,有2個兒子。小兒由於個子矮小,有個綽號叫矮子丕平。他也有2個兒子,其中有個叫查理曼(
Charlemagne Ier,768-814),其統治期間,歷史學家稱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這個人眼見卓越,不僅是一位置身於馬背的軍事統帥,而且還是一位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家。下周
要講到的法國獨有的武功歌(一種文學體裁),就有很多是稱頌查理曼大帝的。在查理曼的治理下,社會
獲得進一步發展。民間語言使用的是一種通俗拉丁語。當然,在修道院里。修道士還學習古典希臘文(le
grec classique)和古典拉丁文(le latin classique)。
一般而言,這些是法國古代史。
下面,我們來看看,高盧人們一起生活時所使用的語言——古法語(l』ancien fran?ais)是如何起源和
發展起來的。
B. 古代法國叫什麼
法蘭西
C. 法國在古代的王國是什麼名
高盧(法語:Gaule 拉丁語:Gallia)
古羅馬人把居住在現今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的一帶凱爾特人統稱為高盧人。在後來的英語中,Gaul這個詞(法語:Gaulois)也可能是指住在那一帶的人民。不過更多時候這個詞是指曾經廣泛分布於中歐的多瑙河中游平原、西歐、東南歐的多瑙河下游平原;甚至在前285年—前277年間擴張至安納托利亞中部的使用高盧語(凱爾特語族的一個分支)的那些人。高盧的古羅馬語就是Gallia。
D. 法國古代史是怎樣的
遠古時期,在法蘭西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迄今為止已在法國發現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時期相當系統的人類文化遺跡,包括30~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法國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法國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墳,以及各種式樣的生產工具與藝術創造。
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此。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影響了高盧的發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
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不列顛人佔領今日的布列塔尼。
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入侵高盧,後被羅馬與蠻族(包括法蘭克人)聯軍擊敗。高盧完全被蠻族諸王控制。公元5世紀後期,定居在默茲河與埃斯科河之間的法蘭克人,在國王克洛維(見法蘭克王國)率領下大舉西侵,先後擊敗羅馬軍事長官西阿格里烏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
481年法蘭克人佔領了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溫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第1個王朝。
公元481年墨洛溫之孫克洛維擊敗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勢力,正式建立該王朝。8世紀初,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之間的爭奪尤烈。東法蘭克宮相查理在北方恢復秩序,732年在普瓦蒂埃擊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751年,他的兒子丕平(751~768年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繼承王位。在他統治期間連年出征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區,到800年,他已把過去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歐廣大地區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由教皇為他加冕,查理曼成為西方皇帝。
從克洛維到於格.卡佩的500年間,蠻族入侵、內外戰爭連綿不斷。封建自然經濟的盛行,領主權力的擴大,貴族離心傾向與獨立性的加強,造成長期生產落後、封建割據與國家不統一的局面。[4]
中世紀中期,法國農業、手工業、商業有所發展。人口逐漸增長,至14世紀20年代,約達1600萬。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現了許多新興城市,從11世紀起,一些城市發動公社運動,通過武裝起義或金錢贖買取得了自治權。隨著城市的興起,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市民階級,他們成為與特權等級(教士、貴族)有別的第三等級。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強了國內的經濟聯系,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只限於塞納河和盧瓦爾河之間,各大公國、伯國恃勢割據,儼如獨立王國。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286~1314年)加強吏治,整飭軍隊,因堅持向教會徵收財產稅與教皇發生沖突。
1328年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1358年,巴黎北部又發生了扎克雷起義。戰爭後期涌現出民族英雄貞德,雖然她被出賣遇害,但民族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告終。到15世紀末,最後幾塊貴族領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羅旺斯、魯西永也並入法蘭西王國的版圖。
這一時期是法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後半期在法國歷史上稱為「舊制度」。
從16世紀起法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使法國對外貿易的重點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從17世紀起法國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擴張殖民地。
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瓦盧瓦王朝的法蘭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爭奪德法邊境土地,從而揭開了法國與哈布斯堡家族長期爭霸斗爭的序幕。
1559年義大利戰爭結束,法國取得加來和梅斯、圖爾、凡爾登3個主教區的統治權。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繼位後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其後經過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馬扎然的整頓,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路易十四加強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大力削弱地方貴族的權力。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同時,路易十四與哈布斯堡家族的長期戰爭,使法國東部邊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年),雖然經濟有所發展,但專制王權日趨衰落。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資產階級日益感到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愈來愈不相稱,他們對關卡制度、行會條例和不公平的征稅制度極為不滿,特別反對貴族和教士的特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啟蒙運動蓬勃發展起來,他們抨擊天主教會和專制王權,傳播科學知識,宣揚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國封建制度陷於嚴重的危機。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法國大革命以來近200年的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
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年)這個時期可稱為「革命的世紀」,在這82年中共進行了5次革命(1789年、1830年、1848年、1870年、1871年)。
1789年法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發展資本主義。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 3個階段。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廢除,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被擊潰。在革命不斷取得勝利時刻,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激化。
1794年7月,反對羅伯斯比爾的各派力量聯合起來,發動熱月政變,顛覆了雅各賓派的統治。
1799年11月,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1804年,拿破崙稱帝,改共和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取消民主自由,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民法典》,從法律上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拿破崙一世對西班牙和俄國的侵略戰爭遇到強烈的抵抗,1814年被反法聯軍打敗後退位,1815年3~6月,拿破崙一世再次當權「百日」,終於在滑鐵盧徹底失敗。
1814年復辟王朝的路易十八頒布《憲章》,保證不改變大革命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資產階級自由權利。
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當權,背棄《憲章》,激起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人民群眾的憤怒。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
1830年,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革命使資產階級各個階層都參加了政權,與此同時,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資產階級的恐懼。1848年6月,巴黎工人舉行起義,遭到殘酷鎮壓,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農民對拿破崙一世的迷信當選總統。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第二帝國統治的18年中,工業革命取得巨大進展,從60年代起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持續高漲,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巴黎人民從1871年初起就呼籲建立公社,繼續抗戰。第一國際巴黎支部的左派領導人與工人聯合起來,成立了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1871年3月18日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在人民支持下奪取政權。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階級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在階級力量對比過分懸殊的情況下,巴黎公社旋被鎮壓。
1870年後,法國經濟有所發展。1900年~1913年,壟斷組織相繼出現,銀行資本的集中尤為突出,成為僅次於英國的資本輸出國。
普法戰爭後,法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准備對德復仇和進行殖民擴張,法國為了擺脫自己的孤立地位,1892年與俄國締結軍事同盟,1904年又與英國締結協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是戰勝國,收復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奪取德國一些殖民地,但損失慘重。戰後經濟嚴重困難,政局不穩。
1914~1940年,內閣變更45次之多。
1923年法國、比利時出兵佔領德國魯爾礦區。
1924年激進社會黨與社會黨組成以赫里歐為首的左翼聯盟政府。
1926~1929年普恩加萊統治時期,出現了暫時繁榮和穩定局面。
1934年2月6日,幾萬名法西斯武裝暴徒藉反對斯塔維斯基貪污案,在巴黎舉行示威,沖向議會大廈波旁宮。達拉第政府被迫辭職,共和制再度面臨危機。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
1944年8月在法國抵抗運動和盟軍的打擊下,維希政府瓦解。
從第三共和國覆滅到第四共和國建立,中間經歷了抗擊德、意法西斯的戰斗和制訂新憲法的斗爭。
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抵抗運動迅速發展,1944年6月成立臨時政府,團結國內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繼續抗戰,在同盟國和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抵抗運動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復巴黎,接著全國光復。
對於戰後法國應建立什麼樣的共和國問題,各派政治力量意見分歧:以共產黨為代表的左翼要求制訂一院制的民主憲法;戴高樂派要求削弱議會,加強總統權力;以人民共和黨為代表的第三勢力堅持恢復第三共和國時期的議會制度。
1946年1月戴高樂辭職。1946年10月通過第四共和國憲法,宣告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通過幾個復興計劃完成了設備更新。工業生產迅速增長,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在對外關繫上,法國接受馬歇爾計劃,1949年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
1957年根據《羅馬條約》法國與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建立了西歐六國共同市場。
1959年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
1958~1969年戴高樂執政期間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1959年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收回對法國艦隊的指揮權,禁止美國使用法國基地。
1960年法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3年戴高樂拒絕簽訂美蘇禁止核擴散條約,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恢復邦交,提出「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否決與美國有特殊關系的英國加入西歐共同市場。
1964年,法國與中國恢復外交關系。
1966年法國軍隊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迫使該組織總部撤離法國遷往布魯塞爾。
1981年5月,社會黨人F.M.M.密特朗當選總統。
1981年6月,舉行國民議會大選,社會黨贏得55%的議席,從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
1986年,3月國民議會選舉,社會黨受挫,出現了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左翼總統與右翼總理共處的局面。
1992年,於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E. 法國在古代和中世紀的時候是誰建的國家
法國,在羅馬時代這個地區叫做高盧,被著名的凱撒所征服成為羅馬的行省,羅馬滅亡後,日耳曼人的一隻法蘭克人征服並定居於此地,和當地人融合,後來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建立了法蘭克人國家被稱為墨洛溫王朝。
8世紀王國的宮相查理•馬特篡奪了王位,建立了卡洛林王朝,也就是著名的查理曼帝國。 後來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分為西法蘭克帝國,中法蘭克帝國,和東法蘭克帝國,後來這三個國家漸漸演變為法蘭西國家,義大利國家,德意志國家的主體。
當然具體的情形沒有那麼簡單,而且領土王室也都變化很大,比如現在的德國,在中世紀早期曾經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後來封建割據嚴重,長期處於分裂狀態,中世紀晚期,德意志只是個地理概念,義大利情形也是類似,也只是個地理概念,不過由於當地居民人口成為較為單純,基本都是同語種同民族,所以後來有成為統一國家的潛力。
F. 法國是怎麼誕生的
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蘭西」或「法國」(la France)。國名來源於古代的法蘭克王國名——Frank,它在日耳曼語中原意為「自由的」「勇敢的」。今之la France是從拉丁文francia演變而來的。
「禿頭查理」根據《凡爾登條約》建立的西法蘭克王國基本上構成了法蘭西國家的疆域,而且它的國名不久亦被改稱為法蘭西王國。從這一意義上說,《凡爾登條約》堪稱法蘭西獨立建國的標志。而且,及至此時,法國史才算真正開始。
G. 法國的歷史簡介是什麼
我正在學中世紀史,法蘭西源自法蘭克王國,由墨洛溫家族的克羅維在481年建立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開始(481-751年)。732年宮相查理·馬特進行采邑制改革,使得宮相家族日益顯赫。
其子矮子丕平751年在蘇瓦松貴族會議上經過公認成為國王,建立加洛林王朝(751-987年)。768年法蘭西歷史上著名的國王查理曼即位為皇帝。
843年查理大帝之子為爭奪王國地盤而簽署《凡爾登條約》,規定日爾曼路易得到萊茵河右岸地區和巴伐利亞,是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基礎;禿頭查理得到法蘭克王國左邊大部分地區,是今天法國領土的基礎;
長子羅退爾得到中部狹長地帶,是以後的義大利以及教皇國的領土。
H. 法國在歷史上都叫過什麼名字
法國發現的最早人類遺跡大約200萬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凱爾特人在法國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