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都對那些國家發動過戰爭
二戰結束之後,由美國發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有兩次:一次是越南戰爭,一次是伊拉克戰爭。其餘的基本都是聯合國授權行動,或者直接就是聯合國軍。比如朝鮮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
越南戰爭是因為法國退出越南時,要求美國幫助越南建國。而之後北越社會主義化,而處於冷戰考慮,美國幫助南越對抗北越。伊拉克戰爭是因為在聯合會可能遭到否決票,美國繞過安理會發動軍事行動。這兩次戰爭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兩次戰爭,同樣的,美國在這兩次戰爭中,最後都以失敗收場,也都嚴重引發了國內的反戰情緒。
至於其他的軍事行動,根據美國的原則,出兵需要符合國際法准則,一般會有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還有國際法院的決議或者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另一方面,美國會爭取大部分國家的支持,包括繞過聯合國的伊戰,其實戰爭當天就有近百個國家表示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
因為戰爭次數很多,參戰的名義不同,由美國造成的民眾傷亡很難統計。但是自從海灣戰爭開始,美國大量使用精確打擊武器,使用昂貴的高精度彈葯的原因之一就是盡量避免平民傷亡。當然,平民傷亡是必然存在的,比如伊戰,直接死於美軍手中的平民,據聯合國估計為3000-5000人,而這不包含伊拉克游擊隊,自殺性恐怖襲擊分子,武裝平民,同樣也不包括由戰爭引起的其他傷亡,比如死於伊拉克軍隊的平民,死於恐怖襲擊的平民,逃難和飢荒,疾病等。
② 法國和美國在二戰時是同一個陣營的嗎二戰之後美國和法國打過仗嗎
二戰時期法國是同盟國成員。當然是一個陣營的。在二戰後兩國之間們有打過丈。
③ 美國歷史上所有的戰爭,按時間順序列出
1、1775年,爆發了美國人民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
2、1783年,西進運動。美國1783年獲得了密西西比河東岸的土地,1803年從拿破崙手中收購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1845~1853年通過美墨戰爭收購了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俄勒岡和加利福尼亞,1867年從俄國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並夏威夷群島。
3、1861—1865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亞伯拉罕·林肯領導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國從此結束了「半奴隸半自由的狀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間,通過購買和戰爭的手段,領土不斷擴張。
4、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5、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參戰,為太平洋戰場主力軍。
6、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參戰並與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進行了交戰,戰爭雙方以三八線為界簽署停戰協議告終。戰後,冷戰逐步升級。
④ 美國打了多少個國家一共
在美國擴張初期,打過英國,墨西哥,夏威夷王國,革命法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加拿大(英屬加拿大),西班牙(美西戰爭),清朝(八國聯軍侵華),菲律賓
一戰中,美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宣戰
二戰中,美國對軸心國及其仆從國宣戰:
納粹德國、日本、義大利王國、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偽滿洲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維希法國、泰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中國南京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緬甸巴莫政權、菲律賓勞雷爾政權、塞爾維亞救國政府、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冷戰時期,美國先後發動朝鮮戰爭,入侵朝鮮,與中國,朝鮮作戰。越南戰爭,入侵越南。指使古巴海外流亡分子登陸古巴,並多次派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還入侵了格里納達和巴拿馬。
冷戰之後,海灣戰爭中率多國部隊打擊伊拉克,在南斯拉夫戰爭中打擊南斯拉夫聯盟,在阿富汗戰爭中消滅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參與了空襲利比亞,可能對敘利亞動武。
美國歷史上一共打過47個國家。
⑤ 美國在二戰中分別對德,日宣戰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美國對德宣戰時間::1941年12月11日
美國對日宣戰時間:1941年12月8日
參考資料網路-二戰
拓展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⑥ 美國近幾年打過那些國家
2003年出兵伊拉克。
之後是和法國協同干預利比亞。
然後是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
事實上、美國所參與的所有戰爭中、它自己的內戰、也就是南北戰爭、是它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其後的一戰、二戰、是美國最「賺」的兩次、只有美國在這兩次戰爭中、真正做到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冷戰是突飛猛進的時候、從「世界一極」變成了「世界一級」。
有意思的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投入的炸彈、比它在整個二戰的時候投入的還多。
美國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擊潰了伊拉克、但事實上美國輸掉了這場戰爭。美國有很多海外基地、光駐扎在日本的沖繩等基地一年的維護費用就達數千億美元(數千億美元是規模、但除了在日本的是日本掏錢、其他的都是美國在承擔這筆錢)。伊拉克、利比亞兩場戰爭、消耗掉了美國六萬多億美元、加上它那些海外基地的維護費。美國的這兩場戰爭、違背了它之前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在此之後。
美國就再也沒有相當規模的軍事行動了。
⑦ 美國與法國發生過戰爭嗎
美法短暫沖突也被稱作美法准戰爭(英語:Quasi-War,法語:Quasi-guerre)是1798年至1800年發生在美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戰爭全程在海上進行。戰爭的雙方並沒有正式宣戰,所以在美國有時也稱它為對法國的不宣而戰。
⑧ 美國前幾天在打哪個國家
美國現在同時在打三場戰爭: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其中利比亞是最新捲入的,之所以說」捲入」,是因為這場戰爭非美國本意,而是歐洲法國英國調起的,美國為了不讓他們坐大和利益流失,不得不硬孥著沖上前去。
⑨ 誰能幫我把法國 英國 美國 這三個國家的戰事按年份整理一下
美國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傾銷。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萊剋星頓點燃戰火;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1777年10月,薩拉托加大捷,扭轉了獨立戰爭初期的不利的態勢。此役使美國人民信心大增,並得到了國際上的支援。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1781年,約克城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戰爭(1850-1869)
引起南北戰爭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29)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全國性的鐵道網,增進了貨品流通。應大眾的需要,許多新發明應市了。銀行業提供貸款,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30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蕭條,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⑩ 1814年美國有對法國宣戰嗎
1812 戰爭美國和法國是同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