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楷書為何在「國展」中缺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和委員提出了有關「書法申遺」、「漢字保護」以及「漢字書法教育」的議案,引起與會人士和社會各界廣泛的熱議和普遍關注。
中國書法復興已近三十年了。作為四種書體之一的楷書,具有「正心、靜氣、法全、技高」等諸多重要的書法功能,但是卻受到各種書法展覽的冷落,且越來越沉悶,比起行草書的發展,實在落後多多。尤其是近年來,代表中國當代書法篆刻最高水平的「國展」(全稱為: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中的楷書作品越來越少。即使入展,也是以小楷為主,中楷、大楷在「國展」中幾乎看不到。
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目前的書法界片面地強調楷書的技法功能而忽視了其審美的人文精神。僅僅把楷書看成是其它書體的技法基礎。很多人寫了一段時間的楷書,自認為掌握了技巧,就轉寫行草書。尤其在老師教授書法時,都把楷書當作技法基礎來訓練學生,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二是急功近利,耐不住寫楷書的寂寞。唐代張懷瓘說:「真書(即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一個「立」字,大有講究,站立是立,「金雞獨立」也是立,「一指禪」也是立,但難度大不同。許多人急於入展、揚名、獲利,受不了「板凳須坐十年冷」的苦寂。楷書要寫出意味來,其難度可能比行草書還要大。因為寫楷書要靜下心,要寫出那份沉著、寧靜、安詳,沒有定力,真不好把握。猶如康有為所言:「吾謂書法亦猶佛法,始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妙於了悟,至其極也,亦非口手可傳焉。」
三是對楷書的創新發展缺乏信心。有種觀點認為楷書到了唐朝,已登峰造極,不可能再發展了。這種觀點阻礙了當下楷書的探索創新步伐。其實,藝無止境。上個世紀初期,出現了一代書法大師弘一法師,他便是以一手獨具風貌的楷書而享譽書壇。
四是現在的展廳環境對楷書的要求高了。現在的展廳,場面大。而楷書筆畫非常講究,容不得一點馬虎,寫大了,一很吃力,二不討好,很容易看出好壞。現在投稿的楷書,一般都是小楷,寫成六尺、八尺,字密密麻麻,遠看一片模糊,已失去交流審美功能。
五是書法專業機構和展覽評委對楷書的重視倡導不夠,甚至對楷書的要求頗為苛刻。尤其對投稿的唐楷,太挑剔。長期以往,嚇得人們不敢拿楷書投稿。而專業機構對楷書的倡導、挖掘和研究,相對薄弱,也沒有認真分析楷書沉悶的原因,更談不上扶持的對策了。
六是跟不上當代楷書從實用性向藝術性快速轉換的步伐。隨著「以書取仕」的科舉制消亡,鋼筆的普及,尤其是電腦的廣泛應用,楷書的實用性幾乎盪然無存。而其藝術性反倒更強烈地凸現出來,尤其在人心躁動、追逐名利的物質貪欲的喧囂年頭,嚮往淡定、寧靜、和諧的精神家園,慰藉疲憊的身心,楷書的藝術功能更加明顯。因為楷書是「祥而靜者」(劉熙載語),如老僧敲木魚,在舒緩的節奏中表達出對生命深層次的體悟。這絕非僵化地固定在一個技法模式里所能表達的,因而對書寫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文精神的訴求。
「國展」面對社會大眾,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楷書入展之少,客觀上加劇了人們對楷書的忽視和誤解。尤其是不少學生、教師,寫的楷書缺少起碼的基本功。在當下,已經把漢字書法教育作為「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和教育」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理應提倡重視楷書,多寫楷書,多展楷書。最近,上海舉辦了《上海楷書邀請展》,這也是新世紀以來上海舉辦的首個楷書專題展。不管參展者水平如何,至少向社會發出一個信號:楷書應該在當今書法領域獲得應有的地位。
2. 書法考級好過嗎,證書有用嗎
沒什麼大的作用,可以這么跟你說,當前中國書協會員8000多人差不多至少有大半的人不重視這個東西!國展獲獎幾次比這個含金量高多了!一般也就是低等院校的書法老師考個這個東西,從某種方面給自己貼下金,你懂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3. 獲得楷書最高獎的徐朝江,他的楷書比「田楷」如何
想要在書法界有知名度,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入選書法國展是很好的選擇。國展就相當於影視圈的選秀節目,只要才能足夠突出,就可以提升知名度。
但現在國展存在一些局限性,就是國展上楷書入展幾率相對要小很多。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國展的評委大多數都不擅長楷書。像劉洪彪和張旭光都是國展的評委,他們都是擅長行草書,楷書不是他們的強項。大家試想一下,這些國展評委都不擅長楷書,他怎麼可能讓更多的楷書作品入展呢。也是因為如此。很多書友針對評委的愛好,去學習評委喜好的字體,這樣入選國展的機會會更大一些。
我們也知道,在楷書方面取得很高成績的書法家不多,其中就包括田蘊章和田英章兩位老師。這兩位老師楷書平正規范,法度嚴謹,是楷書方面的佼佼者。作為楷書新秀的徐朝江,他的楷書嚴謹不失靈動,也是實力派。和「二田」楷書相比,可以說各有特色。
4. 「瘦金體」非常有個性,為何卻進不了國展
我國的書法種類可謂是博大精深,而且豐富多樣。而瘦金體進不了國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種字體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這樣也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國展本身對於瘦金體這種字體並不是很青睞。這種字體得不到推崇,造成了寫這種字體的人會相應的減少。這樣的一種循環是不利於瘦金體的發展,所以很少看到瘦金體進國展。
5. 我的書法參賽總不能入展,請高人指點一下方向,可以嗎
的書法本身沒什麼問題,完全可以夠入展的資格。問題出在你不懂得參賽的潛規則。
第一,你必須要拜名師,最好是市書協主席或其他重要領導,因為這些人有可能就是書法賽事的評委,即使不是評委,也可能和評委說得上話,海選或復選的時候,有評委說一句:「吔,這幅作品不錯。」其他評委心知肚明,就是不怎麼樣,也會讓你過。因為他們人人都有學生啊,社會上那些國展沖刺班、提高班都是他們開的啊,高昂的學費總不能讓人白交吧。民間寫好字的人太多了,我認識你是誰啊,憑什麼讓你過?所以一定要拜名師或權師,或著花高價參加他們的培訓班。
第四,要明白現在國展比拼的不是書法實力,而是人際關系和製作技巧。不要以為你寫得好、功夫老到就一定能入省展和國展,不懂的這些,門兒都沒有。就是啟功、林散之在世,也入不了國展。
第五,要熟悉國展體書法的寫法,路子正這是第一,第二要注意章法,大大小小有錯落,濃濃淡淡有對比,歪歪扭扭有姿態,疏疏密密有安排等等,仔細審審最近幾屆的國展作品,都一個熊味,這就是趨勢。
6. 一般書法練多少年達國展水平
有人三五年就能到有人一生都沒法進,好的也不一定進國展,進國展也不一定全是好的,真有興走不就學,把進國展當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王羲之進國展嗎
7. 要成為書法國展選手 需要花多少時間練字
要想成為書法國展選手,時間練習是必要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但是光憑自己自學和苦練是遠遠不夠的,要按照當今流行書法的套路去練習,找到竅門,入展就不難。
中國書法簡介: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
8. 聽說參加國展的書法作品要6尺以上,如果4尺或以下的作品就不行嗎
一般是不行。一是求展廳效果,二是要吸引評委的眼光,現在如果讓王羲之用蘭亭序參加國展,必下。
9. 一般參加國展書法,應注意什麼
注意幾個方面:
1、國展的水平相對較高,你選擇參展的作品一定要自己最滿意的;
2、寄作品時嚴格按照徵稿通知辦,留下郵寄的相關憑證;
3、如果通知有聯系人和電話,寄出後跟聯系人確認一下。
10. 關於書法國展參賽的問題
你好,參賽的作品不允許裝裱的,一般會超過三幅,其實一幅就看出真實水平了,你的第3個問題就有點復雜了,這個書法是需要有真功夫的,簡單的說,只要寫的真好,肯定會獲獎,不管你什麼風格,總有評委認可的,但是要想寫的好,基本的楷書還是要練習很多年的。就算將來換了字體。也是要堅持的,就像武術的站樁一樣。需要日積月累,這樣的水平別人是不可能模仿的,因為他沒有付出,我認識的很多書法家,年齡很大了,還堅持寫楷書,當然了,如果自己有新的靈感是可以創新的,可以開宗立派,那是在各種書體,歷朝歷代都寫的爐火純青的時候才可以的,很多人雖然臨帖和大家不分伯仲,但是一輩子也沒有創個自己的書風,可見是見不容易的事情,開始也不要想著當書法家,也不要想著獲什麼獎,好好練習,虛心的練習,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話。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