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作曲家誰被稱為印象鼻祖
「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印象畫派認為畫家的任務只是記錄在觀察客體時所經驗到的直接感性印象,而不是客觀描繪事物固有的形態。受印象畫派的影響,法國音樂家克勞德·德彪西打破傳統音樂以旋律的進展表現主題的基本方法,以音色和旋律片斷的疊合「描繪」人對事物的感覺印象,開創了印象主義音樂。
印象主義音樂表現手法的主要特點
1、在曲調發展上避免使浪漫主義音樂中常見的重復、擴充、展開等手法,而以短小的曲調細胞組合成一種新穎的動機語匯。聲樂曲調與言語音調密切結合,近似朗誦。
2、器樂曲調也很少有氣息寬廣的線條。
3、在節奏上喜歡使用復節拍與復節奏,節拍不規則地組成減弱了推動,呈現鬆散流動的狀態。
4、重視調式的表現力,根據形象要求採用相應的調式。
5、配器樂與交織體安排新穎。如弦樂組常細分。
6、結構往往鬆散模糊,但許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輪廓。
Ⅱ 印象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風格
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期流行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潮和藝術流派,其形成的基礎為唯美主義和自然主義.最初指19世紀後半期法國一個繪畫流派,以後逐漸被批評家用來描述美學觀點相近的音樂和文學作品或流派.
1874年在巴黎舉行的一次畫展中展出了法國畫家克勞德·莫奈(1840~1926)的一幅畫《日出印象》,受到評論家的嘲諷,從此這一派畫家就得到了"印象主義"的名稱.這個名稱傳達了這個畫派一部分畫家所持的創作態度.他們認為畫家的任務只是記錄在觀察客體時所經驗到的直接的,感性的印象,而不是根據即刻的視覺經驗之外的知識對所畫的對象進行加工.因此,印象派畫家竭力捕捉景色給予人的光感,而不是描繪事物固有的形態特徵,他們的作品中對象的輪廓往往是模糊的.
以後,印象主義繪畫很快波及其他藝術門類,主要是音樂.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是法國音樂家克勞德·德彪西(1862~1918),他的許多作品是所謂"音響詩",以音色和旋律片斷的疊合"描繪"事物(主要是風景)所造成的感覺印象,拋開了傳統音樂以旋律的進展表現主題的基本方法.
文學史家認為印象主義在19世紀70年代以後進入文學,但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表現如何,哪些作家和詩人屬於印象主義,卻眾說不一.能夠確定的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歐一些文學家的確有類似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那種創作方法,即致力於捕捉模糊不清的轉瞬即逝的感覺印象.由於文學創作的特殊性質,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者更注意這種瞬間感覺經驗如何轉化為感情狀態.他們與繪畫和音樂中的印象主義者相同,也反對對所描寫的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合乎邏輯或理性的提煉加工,於是他們本人也成了傳達外界刺激與本能反應之間的中介. 印象主義文學與象徵主義文學之間有類通之處,它們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但兩者也有不同,主要在於印象主義反對使用象徵手法表達思想,而傾向於感覺的描述.通常被認為象徵主義的某些詩人,實際上更傾向於印象主義,例如象徵主義領袖之一保爾·魏爾蘭著名的《詩藝》一詩,與其說是在談象徵主義,不如說是一篇印象主義宣言.
法國文學史上始終沒有旗幟鮮明的印象主義者,文學史家把龔古爾兄弟作為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稱他們的文體為"藝術性寫作",其特徵是富於片斷印象的描述,而意義飄忽不定;但是他們的作品大多文筆精緻,風格優雅.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義代表人物的法國詩人,小說家皮埃爾·洛蒂,他的某些詩歌的確如印象派畫家那樣在"捕捉瞬間的感覺印象",但並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
西方不少文學史著作認為20世紀法國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義的嚴重影響,例如西多妮-加布里埃爾·科萊特的小說,安娜·德·諾阿伊和萊昂-保爾·法爾格的詩等.尤其是讓·季洛杜在早期小說中努力"擺脫"主題和情節線索,只剩下感覺印象的朦朧的追求,被認為是典型的印象主義文風的繼承者.
有許多文學史家認為在英國19世紀末的文學中,印象主義是相當強大的潮流,但因為它與唯美主義,象徵主義等同時並存,顯不出它的特點.而在王爾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義的傾向比較明顯.
1912至1918年在倫敦的一部分英美詩人組成的意象詩派,與印象主義一樣強調感覺印象的描繪,但他們自稱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們認為形象的模糊與不明確是浪漫主義的余風,因而全力加以攻擊.但理論上的分歧在創作實踐上有時卻很難覺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國詩人艾·洛威爾,希·杜利特爾,約翰·高爾德·弗萊徹等人的許多作品與印象主義的詩無分彼此.
在德國文學中情況也相似,文學史家無法確認界線分明的印象主義流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斯特凡·格奧爾格為首的一批詩人在他們所辦的《藝術之頁》雜志中宣揚"印象藝術",但實際上他們奉行唯美主義.另一批德國詩人,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龍為首,包括理查·戴默爾,古斯塔夫·法爾克等人,被認為是德國印象主義傾向最明顯的詩派,但他們強調如實記錄事物給詩人的感覺經驗,因此接近自然主義.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爾和阿爾諾·霍爾茨等人的許多詩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義傾向.
印象主義一詞同時還指一種文學批評,稱為印象主義批評,亦即感受式批評.這種批評拒絕對作品進行理性的科學的分析,而強調批評家的審美直覺,認為最好的批評只是記錄批評家感受美的過程,至多指出這美的印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在哪種條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義批評是一種朦朧的,沒有明確論證的"以詩解詩"式的批評,而且往往寫成散文詩的格式,文學批評就成為一種與文學創作沒有本質區別的藝術門類,寫這種批評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詩人或作家.法國的法朗士和茹爾·勒邁特,英國的維吉尼亞·吳爾夫等人寫出不少印象主義式批評,它們就是一種特殊題材的散文.
印象主義批評早在印象派繪畫產生之前即已存在,實際上自有文學批評以來就存在著印象主義批評,如英國作家威廉·哈茲里特和查爾斯·蘭姆所寫的文學評論.但是,這種批評正是在19世紀末印象主義藝術和文學風行時在西歐大為流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一些文學理論家如英國的瓦爾特·佩特等人試圖從理論上確立這種批評的美學基礎.因此,印象主義文學藝術與印象主義批評是有一定的聯系的.
Ⅲ 莫奈是法國印象主義之父嗎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Ⅳ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誰
印象派是19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阿、 西斯萊、德加、科羅、莫里索、巴齊約以及保羅·塞尚等。他們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Realism)前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使自己的創作進一步擺脫了對歷史、神話、宗教等題材的依賴。
1、馬奈
馬奈(1832~1883),是19世紀下半葉對繪畫領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繪畫大師,他雖與印象派畫家們有密切的聯系,但並未參加印象主義畫展,可是印象派的畫家們始終是以馬奈為中心,創造新的繪畫理論和作品。
2、莫奈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領袖人物。1874年由他發起組織了首屆印象派畫展,他的油畫《印象·日出》一畫在展覽中引起反響,從而使「印象派」這一名稱正式出現。
3、德加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中以傳統精確素描與印象派色彩風格絕妙結合的畫家,被稱為「古典的印象主義」。德加自己說他是「運用線條的色彩畫家」。
4、雷諾阿
雷諾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他天性樂觀、純朴,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對人和大自然的美,有著極其敏銳的藝術感受力。
5、畢沙羅
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莫奈是發起者,並且以自己的作品給這個畫派命了名。但是,要說這個畫派的真正中流砥柱,那麼,非畢沙羅莫屬。他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Ⅳ 印象主義的作家都有誰
印象主義的英文是Impressionism,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初期在法國、歐美乃至世界流行的一種藝術流派與文藝思潮。
印象主義出現在19世紀後期的文學藝術領域,它們所採用的技巧與達到的效果同印象主義繪畫相似。文學方面的印象主義,通常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寫作手法,反映作家的個人氣質。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其感染力很強和繪畫方面的印象主義相提並論。
印象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進入文學領域的,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表現是努力捕捉模糊不清的轉瞬即逝的感覺印象。由於文學創作的特殊性質,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者更注意這種瞬間感覺經驗如何轉化成感情狀態。他們反對對所描寫的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合乎邏輯與理性的提煉加工,因此,他們本人也成了傳達外界刺激和本能反應之間的中介。
印象主義文學和象徵主義文學之間有類通的地方,它們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印象主義反對使用象徵手法表達思想,而主張感覺的描述。通常被當成象徵主義的某些詩人,實際上也是印象主義的,例如象徵主義領袖之一保爾·魏爾蘭的《詩藝》一詩,就是一篇印象主義宣言。
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有龔古爾兄弟、皮埃爾·洛蒂、王爾德、艾·洛威爾、希·杜利特爾、約翰·高爾德·弗萊徹、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龍、理查·戴默爾和古斯塔夫·法爾克等人。
印象主義還是一種文學批評,叫做印象主義批評,也就是感受式批評。這種批評不對作品進行理性的科學的分析,而主張批評家的審美直覺,他們的觀點是最好的批評只是記錄批評家感受美的過程,至多指出這美的印象是怎樣產生的,是在什麼條件下被感受到的。
Ⅵ 被人們稱為後期印象主義三傑的是法國畫家是那幾位誰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被人們稱為後期印象主義三傑的是法國塞尚、法國高更、荷蘭梵高;他們把油畫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使之不再是如實地描寫曝光下的世界和視覺中的環境,而是用線條和色彩來表現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感受。
法國塞尚的代表作品為《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法國高更的代表作品為《海邊的兩個塔希提婦女》,荷蘭梵高的代表作品為《星月夜》。
(6)法國哪個作家被稱為印象主義十足擴展閱讀:
後期印象主義能夠先自己主觀的感情,表現自己的主觀情緒,這種色彩就是客觀物體的原來色彩已經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這種的物象來表達人類自身內心的一種主觀情感,所以這種畫派更多的是認為不能像印象主義模仿世界。
而是表達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如果你那天心情非常不好,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陽光明媚你都會覺得很慘淡。這就是人的主觀感受對客觀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Ⅶ 法國印象主義音樂鼻祖是誰
克勞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
法國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音樂特色
德彪西的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相去甚遠。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結構、深刻的思想性和邏輯性,也看不到浪漫主義音樂的豐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則是奇異的幻想因素、朦朧的感覺和神奇莫測的色彩。
他的和聲細膩、繁復,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帶冷漠飄忽的感覺,這都是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所不具備的。
德彪西一生創作的作品雖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許多作品已經成為「印象主義」音樂的典範,其中著名的有:歌劇《佩列阿斯和梅麗桑德》,管弦樂曲《牧神午後》、《夜曲》,三首交響素描《大海》,鋼琴曲《版畫集》等,此外還有一些聲器樂和室內樂作品。
德彪西的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他那獨特的「印象主義」風格,對二十世紀現代音樂起到了直接影響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開創人物。
除了作曲、教學外,德彪西也從事音樂評論的工作,由於他的評論立場中肯,言辭鋒利,相當受人尊敬,曾出版樂評集。由於此時巴黎美術界的發展正值顛峰狀態,雷諾瓦、莫奈、塞尚等畫家十分活躍,當時莫奈完成一幅名為《日出·印象》的畫而名噪一時,這便是印象主義、印象派等藝術形式用語產生的開端。
再加上文學作品都以標榜"印象主義"為題材,這些文學家與藝術家互相往來,對於音樂家有很大影響。德彪西遂將其理論應用到作品中,發展成為印象主義,成為印象主義的創始人與完成者。
生前的最後十年,是德彪西藝術顛峰的時期,許多偉大結束的代表作皆陸續完成,自成一派而聞名世界,也經常在歐洲各國演奏與指揮自己的作品。至50歲起,被癌症所困,身體日漸衰弱。
1918年3月25日,德軍空軍和炮兵對巴黎發動了春季攻勢,德彪西因癌症在巴黎的家中去世。 逝後葬在Passy公墓,完成了他死後「在樹木和鳥兒中」長眠的遺願,他的妻子和女兒同他葬在一起。
影響
德布西逝世後,一大批作曲家採用了印象主義技法創作了自己音樂作品,其中一些更被稱為「後印象主義者」,包括米堯、布朗潔、普契尼等人。
雖然印象主義流行的時間不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卻在音樂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值得一提的是,調性的重要性在印象主義音樂被淡化。雖然這些音樂作品仍是有調性的,但是其「無功能」和弦為後來的勛伯格等人所代表的無調性音樂鋪平了道路。
而後來二十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以及「序列音樂」等幾種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克勞德·德彪西
Ⅷ 印象主義音樂有哪些代表作家
法國音樂家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公認的印象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Ⅸ 法國作家誰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克勞德·德彪西被稱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克勞德·德彪西,法國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熏陶。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
(9)法國哪個作家被稱為印象主義十足擴展閱讀:
德彪西在音樂學院期間,成為某位有錢的俄國貴夫人梅克夫人家裡鋼琴教師,並且有機會到歐洲各地旅行——佛羅倫薩、維也納、威尼斯,而且最後在梅克夫人的俄羅斯庄園里住了一段時間。
在那裡,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從民間音樂中為他們的祖國創造一種民族音樂的俄國作曲家,德彪西對這些俄國音樂家所使用的,與別國作曲家們所用的大調、小調音階大相徑庭的奇怪音階非常感興趣,這些音階是建立在狂熱的東方民族的民間音樂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