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目前法國有哪些石油

目前法國有哪些石油

發布時間:2022-08-01 01:37:44

① 法國道達爾公司

法國目前最主要石油公司是道達爾公司(TOTAL)。該公司是1998年11月法國道達爾公司與比利時菲納石油公司(FINA)合並,及2000年3月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對法國埃爾夫公司(ELF)購並這兩次交易後的產物。該公司目前是全世界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氣公司,業務遍及120餘國家,員工總數12萬多人,2002年營業額達1025億歐元,總資產為850億歐元。公司前六位股東為法國巴黎巴銀行(0.2%)、法國AREVA公司(0.8%)、法國興業銀行(0.7%)、布魯塞爾朗貝爾集團(3.4%)、比利時國民證券公司(1.2%),其餘部分股份為內部員工、集團關聯企業和社

會公眾持股。該公司最高機構為執行委員會,下設戰略及風險評估部、財務部、人事部等三個行政部門及上游(原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天然氣和電力)、下游(煉制和成品油銷售、原油和各類成品油的國際貿易)、化工品三個生產部門:

一、上游業務 截止2001年底,道達爾公司的油氣儲量相當於110億桶石油。如以目前每天220萬桶的產出率計,可持續開采14年。道達爾公司上游業務在全球擁有員工13870人,是非洲最大及中東第二大生產商,並在歐洲、東南亞、拉美排第四。道達爾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商之一。此外,道達爾公司在天然氣儲運、發電、銷售方面也有較強實力,是法國最主要天然氣儲運企業,是英國最主要天然氣發電廠家和天然氣電力銷售商。道達爾在南美有3656兆瓦的發電能力,同時還是當地最大的天然氣管線作業公司之一。

二、下游業務 道達爾公司擁有28家煉油廠(其中13家全資),每天生產量為266萬桶,銷售量為375萬桶,2002年其煉廠贏虧平衡點為8美元每噸。下游員工總數為35743人,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五大生產商。道達爾的銷售網路分布於16676個分別以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為品牌的加油站中,占據歐洲12%、非洲20%的市場佔有率。在歐洲以外,該公司正將業務集中於高增長地區(非洲、地中海沿岸和亞洲),以及特種產品如燃料油、液化石油氣、航空油料、潤滑油、蠟、瀝青和溶劑等方面。

三、化工 阿托菲納公司是道達爾公司的化工部,全球擁有員工71500人,2001年營業額為196億美元,是全球第6大化工企業,業務主要包括基礎化工及聚合物、中間體及特殊聚合物以及特種化工。石油化工廠通過與公司的煉油業務合並而獲得增長。

道達爾公司通過90年代末期的合並和重組極大地改變了公司的規模和競爭范疇,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資本與經營效率得到提升,成本結構得到改善,業務呈現出新的發展模式:

一、側重上游勘探開發。從投資上道達爾公司就向上游部門傾斜,2002年在保持97億歐元高投資水平的現時,將上游的投資比例增加到73%,使2002年上游營業收入比上年增加了3%,達到93億歐元。道達爾公司的生產能力極大地得益於其地理平衡,其3個主要生產地區是歐洲、非洲和中東,其次主要的生產地區是東南亞(主要是天然氣)和南美(主要是石油);再次是北美地區。道達爾公司善於識別和抓住所有有發展前景的勘探開發重點區域,加大投資開發力度。

二、注重天然氣業務,將天然氣銷售與電力生產緊密結合。道達爾公司認為天然氣業務是適應世界能源消費趨勢,提高公司整體競爭能力和推動利潤增長的關鍵,公司在擁有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市場的領先地位的同時,通過收購和加強在電力和天然氣管網方面的實力,發展天然氣業務,並使其向電力業務延伸,實現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的發展戰略。

三、開發煉油和石化裝置協同作用的戰略。道達爾公司認識到石化產品對石油鏈的增值有重要作用。該公司將這一戰略看作是更大規模地進入世界聚丙烯、聚苯乙烯特別是聚烯烴市場的重要平台。公司打算在聚乙烯方面成為全球更強大的經營者,其化工部阿托菲納公司與德國巴斯夫公司合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建設的90萬噸/年乙烯裝置已投入生產。此外,道達爾公司通過將特種油料生產與煉油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擴大高附加值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品種(如:液化石油氣、航油、丙烷、潤滑油脂、瀝青和特種油料)。

道達爾公司2002年的銷售額按產業劃分,上游為162億歐元,下游為670億歐元,化工品為193億歐元;按地域劃分,在法國為206億歐元,在歐洲其它地區為336億歐元,在北美為120億歐元,在非洲為42億歐元,在世界其它地區為301億歐元。道達爾2002年資本投資情況按產業劃分,上游為61億歐元,下游為11億歐元,化工為12億歐元。

對華合作

道達爾是最早參與中國海上勘探項目的國際公司,先後參加過渤海灣、北部灣、南黃海、珠江口盆地的勘探,1994年還與義大利阿吉普公司聯合參與了塔里木盆地的兩個勘探工作,但均未有建樹。2002年7月道達爾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鄂爾多斯盆地的蘇里格油田的聯合研究協議。

道達爾公司參與了中國第一家石油煉制中外合資企業-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建設,佔22.407%的股份。該項目1996年9月投入運行,年加工能力達750萬噸。

2002年,道達爾公司與中國招商局集團在中國共同投資了位於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山東的11家壓力液化氣庫和液化空混廠。

道達爾公司目前正試圖進入中國加油站零售網路,已通過其標准動力(武漢)有限公司推動加油站網路,但進展並不順利。

另外,道達爾公司還在中國的石油下游產品領域大力開拓市場,每年在中國銷售大量的潤滑油、聚合物改性瀝青、乳化瀝青及樹脂等產品,建立了埃爾夫潤滑油(廣州)有限公司、青島廣源發瀝青有限公司、常熟氟化工產品廠、上海雙氧水廠、廣州聚脂催化劑廠、昆明農用化工廠、式瑪塗料(崑山)有限公司、武漢東森汽車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合資、合作企業。

重要數據

營業額:1046.52億歐元(2003年), 1025.4歐元(2002年)

每股紅利:4.7歐元

負債率:26%

日產油:253萬桶

聯系方式

地址:24,cours Michelet ? La Defense 10

92069 Paris La Defense Cedex ? France

電話:0033-1-41356434

傳真:0033-1-41355181

總裁簡歷

梯也爾•德斯馬萊斯特(Thierry Desmarest),生於1945年。畢業於法國綜合理工大學和法國礦業學院。1971年開始職業生涯,曾擔任新喀里多尼亞某礦山經理及法國工業部技術顧問(1975-1978),後又擔任法國經濟事務部顧問(1978-1980)。他於1981年加入道達爾集團,擔任阿爾及利亞經理。1995年1月開始擔任道達爾上游產品部總裁,同年6月開始擔任集團總裁。在擔任道達爾公司總裁同時,還擔任法國塞諾菲-聖德拉堡制葯集團董事、AIR LIQUIDE液化氣公司監事會成員、AREVA公司監事會成員。

② 法國為什麼沒有石油

法國是有石油的
法國在北海有少量的領海,該地區和英國荷蘭的領海均有石油儲量,其中最大規模開發的是英國
法國領海地區內石油開采難度相對較大,且不適合大規模開采,所以法國一直沒有開采計劃

③ 歐洲有哪些產油國

歐洲地區的主要產油國為挪威、英國、丹麥、羅馬尼亞四國。歐洲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儲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 5%。上述四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6%。
俄羅斯也是主要產油國,但它的石油在亞洲部分。
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歐佩克在聯合國秘書處備案,成為正式的國際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維護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現有11個成員國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

④  西歐地區油氣工業概況

由前面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分析已經知道,西歐屬於油氣消費大區,但其區內油氣資源非常少,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油氣資源主要靠進口解決。當然,西歐本土部分國家也有一些油氣資源,如英國、挪威、荷蘭、法國、義大利等。

一、西歐地區的石油工業

西歐是後起的大產油區。1970年以前,西歐還是一個貧油區,採油業只限於陸上若干小油田,原油產量微不足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北海沿岸國家已經發現近海豐富的油氣顯示,但由於自然與經濟方面的原因,開發利用被推遲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1973年以後,高漲的油價才賦予開發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經濟意義。隨著北海原油產量的增長,西歐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成為一個新興的原油產區。

西歐採油業的主要產區分布於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屬沿岸七國,其中英國、挪威分得面積最大,分別佔46%與25%,北海的採油業就集中在這兩國海域。荷蘭、丹麥、前西德、比利時、法國共獲得其餘的29%,但這些海域的原油產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國是隨著北海石油開發而崛起的第一產油國。1975年下半年,英國北海海域的阿蓋爾和福蒂斯油田開始出油,從此,英國採油業突飛猛進。1980年起,英國成了西歐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自給並能輸出原油的國家。到1998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33億噸,同期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7.08億噸(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歐第一石油儲量國。1998年,挪威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89億噸。挪威北海海域的採油業早於英國,197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為其起點。1975年生產原油900萬噸,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自給有餘的國家。爾後,原油產量穩步上升,1992年達1.64億噸,超過英國成為西歐地區最大產油國,1998年,其石油產量為1.52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產油國之一。2003年5月,挪威駐委內瑞拉大使達格·默克宣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在委內瑞拉德爾塔拉天然氣項目中投資30~50億美元。這是挪威迄今為止涉及金額最大的國外投資計劃,它意味著挪威石油工業開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國際石油經濟編輯部,2003)。

2000年西歐地區石油儲采比為7,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4億噸,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25.38億噸減少了7.7%。2000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4.5萬億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4.43億立方米增加了1.5%,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3.01%。2000年西歐石油生產量為3.21億噸,比上年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佔全世界石油產量的9.58%(其中英國2000年的產量為12684.5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3624.5萬噸減少了6.9%;挪威2000年的產量為16081.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5088.0萬噸增長了6.6%。),而1999年西歐石油消費佔世界石油消費的22%。西歐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892.37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億立方米增加了8.5%,佔世界產量的12.31%,而其天然氣消費量1999年為4173億立方米,佔全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17.38%。天然氣在歐盟15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近24%,相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歐盟天然氣儲量有限,產量不高,但消費量和進口量很大,輸氣管網發達。截止到2001年底,歐盟天然氣探明儲量3.2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2.1%,主要分布於荷蘭(1.77萬億立方米)和英國(0.73萬億立方米)。歐盟2001年產氣量2129億立方米,佔世界的8.6%,主要生產國是英國(1058億立方米)和荷蘭(614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3433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5.9%,主要消費國是英國(954億立方米)、德國(829億立方米)、義大利(645億立方米)、法國(407億立方米)、荷蘭(393億立方米)和西班牙(182億立方米)(劉岩,2003)。

二、西歐的油氣貿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歐石油進口量已達4000多萬噸,超過了美、日兩國進口量的總和,相當於世界總進口量的30%。進入60年代以後,西歐實施了能源從煤炭到石油的轉換,石油消費量激增,至1973年石油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45.6%,那時,西歐是一個貧油區,原油產量僅約1800萬噸,對於區內龐大的消費需求不過是杯水車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費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隨著挪威、英國北海石油的開采,提高了區內原油的自給率。同時,重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壓縮石油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煤炭和核能的消費比例,石油進口量顯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產受資源儲量規模的限制,西歐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中東和非洲是西歐石油進口的基本來源,此外,來自原蘇聯與拉美的石油亦佔有一定的比例。義大利、法國、原聯邦德國是西歐三大石油進口國。

北美和歐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市場。在北美主要天然氣的出口國是加拿大,其主要通過管道向美國出售天然氣,2000年的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1034.4億立方米;歐盟天然氣消費的39.2%來自進口,而且進口來源多,半數成員國完全依賴進口(劉岩,2003)。在歐洲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是俄羅斯、荷蘭、挪威、英國等,出口到義大利、土耳其、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因此,加拿大、俄羅斯、挪威、荷蘭和英國是保證北美和歐洲這兩大消費區天然氣供應的最重要國家,在地區天然氣貿易中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優勢。

俄羅斯在中歐和西歐的天然氣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油氣供應,特別是天然氣的供應,歐洲的能源安全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2001年,歐盟管道進口天然氣1542億立方米,其中,來自俄羅斯752.3億立方米(劉岩,2003)。但俄羅斯在站穩歐洲市場的同時,准備利用其強大的油氣優勢,東向開發東北亞和中國市場,以防其油氣出口的單一性而帶來的劣勢。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氣儲量為1.2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449.6億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天然氣比1998年增加了6.8%,達到455億立方米。法國燃氣公司是挪威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共購進112億立方米。德國的魯爾天然氣公司購買了95億立方米,比利時配氣公司購買了56億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國的天然氣增加到13億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輸氣管網完成擴容改造,連接Kollsnes與Emden終端的歐洲輸氣管道二期工程開始投入運營。2001年,歐盟進口天然氣的1542億立方米中483.8億立方米來自挪威(劉岩,2003)。

2000年荷蘭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77萬億立方米,產量為628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6.2億立方米。1999年荷蘭的管輸天然氣出口量由於向德國的出口減少,1998年下降至350億立方米,同時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線擴建工程的影響,出口到義大利的天然氣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輸天然氣量為366.2億立方米。

2000年歐洲還是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第二大戶,進口量為326.8億立方米,僅次於亞太地區(其進口達980.4億立方米)。2001年進口LNG為287億立方米,其中來自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卡達、阿曼、利比亞、阿聯酋的LNG分別為200.7、55.5、9.3、9.1、7.7、0.2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出口量1429.5億立方米的20%(劉岩,2003)。

三、西歐的油氣運輸

徐小傑根據研究認為,未來的亞歐陸上油氣管道運輸網路主要由「石油心臟地帶」向歐洲、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這個需求月形地帶流通,具體有西向、南向和東向三個方向的跨國管網系統。其中,西向的管網系統有兩個部分,一是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歐洲。這里有俄羅斯的友誼管道和新建的亞馬爾管道。二是中亞向西針對歐洲市場的運輸線路,包括北線和西線。北線指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石油往北進入俄羅斯領土,利用現有的管線輸送到俄羅斯的黑海港口諾瓦羅伊斯克。西線指裏海的石油經巴庫到喬治亞或土耳其進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時,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已經貫穿馬格裡布,北上供應南歐市場,這就是著名的馬格裡布—歐洲管線(徐小傑,1998)。具體來說,連接西歐的石油輸送航線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線。這條航線從波斯灣各油港經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沿非洲東海岸穿行莫三比克海峽繞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達西歐、北美。此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它擔負著輸往西歐石油總量的70%和輸往美國石油的45%,它是西歐、北美主要的供油運輸線,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北美、西歐和前蘇聯地區又是油氣管輸最發達的地區(圖5-1、圖5-2見書後彩圖)。那裡的天然氣管道星羅棋布並已實現了國際聯網。歐盟內部現有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18.7萬公里,是1970年7.1萬公里的2.63倍。歐盟內部跨國管輸量613.9億立方米,佔世界跨國管輸量4083.2億立方米的15%。歐盟60%的天然氣消費量至少跨越一個國家輸送(劉岩,2003)。天然氣干線密度在美國為185米/千米2,在荷蘭為265米/千米2,法國為48米/千米2。西歐天然氣供應最初是區域性的,但從荷蘭發現格寧根氣田後,西歐開始了天然氣管網系統的建設。東歐也在積極擴建其輸氣管道。就參與國的數量而言,歐洲的天然氣市場是全世界最復雜的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用戶有2億。

近幾年來,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輸氣管道的建設穩定增長。全歐對清潔燃料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由前蘇聯地區、北非以及北海外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實施。歐洲目前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項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爾及利亞的Zeepipe II管線、「歐洲管線」、霍爾騰管線以及歐洲—馬格裡布管線正成為關注的焦點。

四、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

從以上分析可見,歐盟成員國之間天然氣消費部分靠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解決,但很大部分還需要依靠從歐盟外部市場進口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歐盟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歐盟形成了天然氣統一市場。

歐盟各國天然氣行業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宦國渝,李曉東,孫劍,2003),即起步期、成長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這些國家已進入了氣源多元化、市場需求穩定、基礎設施完善的成熟期,這為歐盟形成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是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也是歐盟各國推動本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促進高效清潔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歐盟委員會就已經開始促進歐盟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歐盟委員會相繼發布了90/377/EEC指令《關於提高工業最終用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關於通過管網輸送天然氣》,邁開了發展內部天然氣市場的第一步。199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歐洲能源網路建設的一系列指導方針,這些方針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天然氣一體化基礎設施的建設。1998年7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又發布了98/30/EC指令,闡明了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共同規則和各成員國天然氣部門的組織原則,提出了為確保內部天然氣市場得以建立並有效運營,各成員國政府在輸送、儲存、配送領域必須承擔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義務,還規定了強制性條款。

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主導思想在於促使區域內資源的自由流動、為構建和完善區域內統一的能源市場作準備,但是,在不妨礙內部大市場的前提下,允許各國具有一些豁免權,並制定各國管理制度。在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內,要堅持公平原則、透明原則和採取許可證為主要手段的監管方式。

從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形成,及其主導思想和執行原則來看,歐盟在天然氣乃至能源市場的管理上已開始了統一的管理,其各國的油氣安全戰略必然受其統一規則的支持與約束。

⑤ 世界5大石油巨頭

英國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雪佛龍公司、埃克森美孚和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

⑥ 世界十大石油公司

排名前十的石油公司如下:
1.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簡稱沙特阿美公司):成立於1988年,總部設在沙特王國的達蘭,是沙特境內唯一從事石油勘探和開發業務的公司。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業務遍及沙特王國和全世界。它主要從事石油勘探、開發、生產、煉制、運輸和銷售等業務,擁有世界最大的陸上油田和海上油田。不論從收益、人力,還是從資產看,該公司都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石油公司。
2.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Ministry of petroleum of Iran) :成立於1951年,總部設在德黑蘭,代表伊朗政府主管石油工業各方面的業務活動。公司下設6家子公司,分別為伊朗國家海洋石油公司、伊朗國家鑽井公司、伊朗國家油輪公司、伊朗國家石油產品公司、卡拉有限公司和國家石油工程與開發公司。另外還有一家附屬於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Naftiran國際貿易公司。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石油勘探、開發與生產、石油煉制。
3. 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公司前身分別為埃克森和美孚,於1999年11月30日合並重組。該公司也是埃克森、美孚及埃索全球分公司的母公司。此外,埃克森美孚與殼牌、BP及Total同為全球四大原油公司。Exxon公司建於1882年,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歷史最悠久的7大石油公司之一。Mobil公司成立於1882年,是一家集勘探開發、煉油和石油化工為一體的綜合性跨國公司。
4. 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ETROLEO DE VENEZUELA S.A.簡稱:PDVSA):成立於1975年8月30日,是委內瑞拉最大的國有企業,也是整個拉丁美洲最大的企業。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是一家跨國能源公司,在國內外從事作業和商業經營,其范圍包括:油氣勘探、開發、煉制、運輸和配送,以及奧里乳化油、化工、石化和煤炭業。
5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CNPC,簡稱中石油):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製造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2005年中國石油收購了母公司的海外油氣資產後,油氣儲產量明顯提高,以及國內天然氣產量提高,導致排位上升,本次排名較上年又前進2名。
6. 英國石油公司(BP):1909年,由威廉·諾克斯·達西創立,最初的名字為Anglo Persian石油公司,1954年改稱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1998年與阿莫科(Amoco)合並,2000年收購阿科(Arco),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英國石油公司是目前世界第四大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業務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范圍包括油氣勘探及開采、煉油和營銷、石油化學品三個主要領域,還涉及金融、太陽能等其它方面。
7.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Shell):成立於1907年,為了與當時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國的標准石油競爭,1907年荷蘭皇家石油與英國的殼牌運輸貿易有限公司合並,皇家荷蘭石油公司佔60%股份,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佔40%的股份。殼牌是所謂的七姊妹(Seven Sisters)之一,至今依然是石油、能源、化工和太陽能領域的重要競爭者。殼牌擁有五大核心業務,包括勘探和生產、天然氣及電力、煤氣化、化工和可再生能源。殼牌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公司或業務。
8. 美國 康菲 公司 (ConocoPhillips):康菲公司是由美國康納和石油公司(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於2002年8月30日合並而成立,總部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市。合並後的新公司承襲了原來兩家公司在能源行業共200多年的豐富經驗和在石油領域的優越技術,使之成為當今世界傑出公司之一。康菲石油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加工和營銷,以及化工和塑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9. 美國雪佛龍公司(chevron):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 2001年10月,雪佛龍以390億美元兼並了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德士古(Texaco),並以雪佛龍-德士古作為公司的名稱,總部設在美國。2005年5月9日雪佛龍德士古宣布,更名為「雪佛龍公司」。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是當今具有相當競爭力的全球能源公司之一,涉足於油氣產業的每一個領域,其中包括勘探開采、煉油、銷售和運輸、化學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發電。
10. 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 成立於1924年, 1998年11月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與比利時菲納石油公司(FINA)合並,2000年3月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對法國埃爾夫公司(ELF)購並,總部設在法國巴黎,2003年5月7日全球統一命名為道達爾(TOTAL)。旗下由道達爾(TOTAL)、菲納(FINA)、埃爾夫(ELF)三個品牌組成。公司主要從事油氣的勘探、生產、煉油以及成品油、顏料和特殊化學產品的銷售、貿易、原油及其衍生物的船運及天然氣的運輸和銷售。

⑦ 法國 石油專業院校有哪些

還有IFP,法國石油研究院

⑧ 目前主要的石油生產國、出口國和進口國是哪幾個

出口國1、沙特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政府大力建設和改造國內基礎和生產設施,繼續推進經濟結構多元化、勞動力沙特化和經濟私有化,努力擴大采礦和輕工業等非石油產業,鼓勵發展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積極吸引外資,保護民族經濟。 2、俄羅斯
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3、伊朗
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也發展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鋼鐵、機械等工業部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4、科威特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68億桶,佔世界儲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爾干油田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氣儲量為1.49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民經濟的支柱,財政收入90%以上來自石油。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占出口創匯的95%。1978年產原油11,000萬噸(1991年為631.5萬噸),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 5、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尼原為農業國。七十年代起成為非洲最大的產油國,農業日漸萎縮。資源豐富。已探明有30多種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錫、煤、石灰石等。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270億桶,居世界第九位,以目前開采速度可再開采30年。 6、瑞典
瑞典實行發達的私營工商業與比較完善的國營公共服務部門相結合的「混合經濟」,以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著稱。 森林、鐵礦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並形成了采礦冶金、林業造紙、電力和機械製造四大傳統工業體系。 作為一個具有豐富的木材、鐵礦、水力資源的國家,瑞典著重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化經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2%的工業品出口到國外。 7、阿聯酋
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同時注重發展經濟多樣化。政府在發展石化工業的同時,把發展多樣化經濟,擴大貿易,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當作其首要任務,注意利用天然氣資源,發展水泥、煉鋁、塑料製品、建築材料、服裝、食品加工等工業,重視發展農、牧、漁業;政府充分利用各種財源,重點發展文教、衛生事業,完成和擴大在建項目。 8、印度尼西亞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 9、巴西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 10、伊拉克
以石油業為主,農牧業也占重要地位。北部油區通過油管在黎巴嫩、敘利亞與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輸出原油,南部油田通過油管至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岸延布油港輸出原油。有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紡織、食品、煙草、水泥等工業。兩河平原的灌溉農業已有數千年歷史。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稻米、棉花、煙草、溫帶水果與椰棗等。椰棗輸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業偏重在東北部地區,養值牛、羊、驢、馬,西南部乾旱高原上有游牧業。

⑨ 世界六大石油企業巨頭是哪幾個

一、皇家荷蘭集團;

二、埃克森公司;

三、英國石油公司;

四、德士古公司;

五、菲利普斯石油公司;

六、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

閱讀全文

與目前法國有哪些石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