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交通的定義是什麼計程車是不是公共交通
公共運輸指大范圍的運輸方式包括民航、鐵路、公路、水運等。
計程車也屬於公共交通(狹義)
㈡ 世界各國的工交車都有什麼特色
從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任何國家的公交車經營都是虧本經營的,甚至有些發達國家的公交車是免費的,公交車是一個城市公益設施的一部分,看來我們的公交管理部門應該好好學習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也要好好學習和國際如何接軌(那些不利百姓的都接軌了,有利百姓的就是不接軌)。 如德國柏林政府對公交企業的財政補貼占運營成本的57%;法國巴黎佔57.5%;美國華盛頓佔66.1%;義大利羅馬佔74.5%;俄羅斯莫斯科佔89%。日本一般新建公共交通設施時,中央財政資助50%―60%,地方政府資助25%,其餘為低息貸款。城市公共交通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是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因此,實行低票價政策,運用公共財政補償公交企業的經營成本,使企業也可以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使城市獲得豐厚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饋贈,這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最基本的政策手段。
我們地方政府的財政是否也應該加大對公交運力的財政投入,不要把公交車當成地方財政賺錢的工具。
公交降價也可以大大的緩解交通壓力,在油價上漲,道路擁擠私家車不斷擴張的時候,公交降價無疑會吸引大批的私家車主,放棄高費用,堵車塞車的憂慮,參與到公交乘客的隊伍中來,也是從另一個方面緩解了地方交通的壓力。當然降價帶來的即是迅速擴張公交車的保有量,能順暢快捷的運送上下班的乘客,使市民獲得又便宜又舒適的城市交通的便利。
㈢ 公交車的運營機制是什麼樣子的
公共交通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1826年。當時一位退休軍官在法國西北部的南特(Nantes)市郊開辦磨麵坊,將蒸汽機排出的熱水供人洗澡而興建公眾浴場,並提供接駁市中心的四輪馬車服務。當他發現沿途的人們都可以使用他的公共馬車時,便開辦穿梭旅館之間的客車路線,讓乘客和郵件於沿途自由使用。 巴黎是公車的先行城市,倫敦繼之。1829年7月4日,英國人George Shillibeer的公車(Omnibus)出現於倫敦街頭,沿新建的「新路」(New Road)往返柏丁頓Paddington與銀行地帶,經停約克郡Yorkshire Stingo,每日每個方向4班。不到十年,這一服務法國、英國及美國東岸各大城市(如巴黎、里昂、倫敦、紐約)得到普及。 公車對社會影響巨大,對城市發展起著最基本的推動作用。公車使市民體驗到彼此間前所未有的接近,也縮短城市和鄰近村鎮間的距離、往來頻繁。 19世紀的公車以馬匹拉行。當時的路面使公車的舒適度受到限制。有軌電車的發明使公車遇上了面世以來的第一個勁敵,因為公車行走於凹凸不平的石路上,電車卻在平滑的鐵軌上運行。 至20世紀初,機動交通的試驗取得成功,公車亦開始改以引擎驅動。現在絕大部分公車仍以柴油引擎為動力。 近年有些國家開始研製使用石油氣、天然氣甚至電力驅動的公車。 1827年,法蘭西共和國巴黎一家浴室的老闆用公共汽車接送顧客,最初的公共汽車像長長的箱子,是用馬拉的。 第一輛公共汽車1831年,英國人沃爾特·漢考克為他的國家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裝有發動機的公共汽車。 這輛公共汽車以蒸汽機為動力裝置,可載客10人,當年被命名為 「嬰兒號」 並在倫敦到特拉福之間試運營。不久,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公共汽車代替了蒸汽機公共汽車。最早製造出汽油發動機公共汽車的是德國的賓士汽車公司,長途公共汽車則源於美國。1910年--1925年間,美國開辟了許多長途公共汽車路線,連接沒有鐵路的地區。早期的公共汽車一般可載客20餘人比較舒適。 公共汽車,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線,有或者無固定班次時刻,承載旅客出行的機動車輛。一般外形為方型,有窗,設置坐位。又稱為公交車、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簡稱;台灣地區又稱為公車、客運或巴士;在香港和澳門,則多稱為巴士(英語中「Bus」的音譯)。一般來說,公共汽車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大眾運輸工具。市化和機動化的發展,使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斷增加,對公共交通的需求相應快速增長,要求公共交通企業投入更多的客車。按照城鎮人口每萬人擁有0.6輛車統計,現有的城市客車約26.4萬輛,到2010年至少要達到63萬輛,平均每年至少要增加3~4萬輛,加上報廢更新,平均每年增加5.5萬輛。 公交車 - 公共汽車上海發展史 1908年3月5日 第一輛有軌電車,行駛6.04公里,從靜安寺開到外洋涇橋上海總會(今廣東路外灘),它標志著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誕生。 1922年8月1日 上海租界市內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通車,是公利汽車公司經營。 1934年1月5日 中國公共汽車公司從英國進口的雙層公共汽車進行試車。4月1日,雙層公共汽車正式投入1路線運行。 1949年7月1日 發售上海市區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車普通月票每張9元,優待月票每張6.3元,電車普通月票每張8.40元,優待月票5.88元(均摺合新人民幣)。 1950年6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修造廠首次自行設計的1000型無軌電車試製成功。 1956年10月25日 上海市公共汽車公司成立。原公共汽車第一、二車場、公私合營浦東公交公司歸該公司領導。 1961年12月 上海第一條由市區(靜安寺)通往郊區(江灣五角場)的有軌電車線路通車。 上世紀60年代末期 交通部門引進了一批兩節車廂的大容量鉸接式公交車,由於車長14.8米,是一般車的兩倍,人們就稱之為「巨龍車」。 1975年12月1日 上海最後一條有軌電車線3路(虹口公園-五角場)拆除,改行93路汽車。 1990年4月30日 國內第一條隧道無軌電車線路隧道五線(淡水路-梅園新村)通車。全市無軌電車線路達到22條。 1993年年初 雙層公共汽車投入運行。淮海路運行雙層1路(老西門-虹橋路), 共和新路運行雙層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 1993年 地鐵1號線部分路段試運行,拉開了上海軌道交通高速建設發展的帷幕。 1996年1月1日 上海公交月票取消。 1996年7月20日 上海第一輛空調公交車出現在46路公交線上,吸引了市民爭相體驗。 2000年 上海公交一卡通投入使用。 2002年底 世界第一條磁懸浮軌道線在上海浦東開始試運行。 2007年12月29日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8號線、9號線同時建成通車,這是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史上的一大壯舉。 我國公交IC卡的發展歷史 發表於203 天前 預付卡史話 暫無評論 被圍觀 1151 views+ 公交 IC 卡的發展歷史 IC卡,英文全名IntegratedCircuit Card,是1970年由法國人Roland Moreno發明的。它是指將具有存儲、加密及數據處理能力的一個或多個集成電路晶元鑲嵌於塑料卡片中。IC卡可分為接觸式IC卡和非接觸式IC卡兩大類。 我國生產的第一種IC卡是公交車系統用的公交IC卡,由珠海億達科技電子工業有限公司首創。億達公司於1989年成立於珠海,是國內第一家計算機網路伺服器生產企業,曾獲政府科技重獎,並承擔國家級火炬項目。1992年,國外研製出應用於微型計算機IC卡的信息,令億達人感覺到了IC卡廣闊的應用前景。從此著手自己研製IC卡。1993年伊始,億達公司與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杭州公司總公司合作,在男內外都沒有應用先例、無任憑技術資料情況下,研製出我國第一種接觸式公交IC卡,在中外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開創了首行IC卡收費交通線路,並於1994年9月在中國杭州誕生。據此可知,杭州公交IC卡是中國IC卡的鼻祖。 在我國,IC卡在公交領域的應用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1994年9月28日,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在珠海億達科技電子工業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成功開發了國內第一張接觸式公交IC卡:金通卡。1995年1月29日,在杭州大華飯店召開了「金通卡正式試用暨首次發售新聞發布會」。並於1995年2月1日起在公交16路上試用。 在這期間,廣州市第一公共汽車公司與郵電部廣州通信設備廠共同開發的接觸式公共汽車IC卡於1994年12月26日首發,並開始在公共汽車13路線實施IC卡自動收費系統的試行運作,該公交IC卡成為國內最早在運行線路上試用的公交IC卡。 公交IC卡的出現,讓公交車付費方式在經歷了「紙幣時代」、「月票時代」、「投幣時代」後,逐步向「IC卡時代」邁進。 1995年8月,珠海億達科技在珠海公共汽車上實行接觸式IC卡自動收費系統,使珠海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推行接觸式公交IC卡的城市。 上海於95年12月25日發行了公交IC卡的首發卡,上海的強生出租汽車公司於1995年7月14日發行了國內第一張出租汽車乘車卡。國內其他城市也相繼發行了接觸式公交IC卡,如湖北的十堰市和武漢市、遼寧的大連市、山東的青島市等。 值得提一下的是,1996年8月,南京公交公司與農業銀行聯合發行了一種」萬民卡」。它是一張信用卡那樣大的塑料卡,在上面鑲嵌著一個像鈕扣電池那樣的TM卡,乘客只要把TM卡上帶金屬的表面,朝車上讀寫機的接觸頭上輕輕一碰,短短0.2秒鍾的時間內,驗卡付費的手續就完成了。同樣的形式還有貴陽公交1997年12月1日,TM卡電子收費系統在貴陽公交市區全部線 路上推廣使用。 但由於接觸式公交IC卡刷卡時須將公交IC卡插入讀寫器,讀寫完畢,卡片自動彈出,或人為抽出。刷卡速度較慢,效率不高,且接觸式IC卡的觸點暴露在外面,容易被污染,來自觸點的靜電可能會破壞數據。卡上觸點與讀寫設備頻繁的機械接觸會造成二者的磨損,常常形成接觸不良。而TM卡也因需對准讀寫頭碰撞才能正確收費,操作過程較長,乘客乘車刷卡覺得不是很方便。隨著非接觸讀寫技術的出現使得在公共交通領域應用非接觸式智能卡技術成為可能。 1996年11月,深圳市公交集團成功地在深圳全市所有無人售票公共大巴線上推行非接觸式IC卡儲值票系統。使得深圳公交集團成為全國首家大面積推行公共汽車非接觸式IC卡的公交企業。 隨著非接觸式IC卡在公交領域的推廣應用,全國各地大中城鎮相繼開通使用了非接觸式IC卡。 1999年12月,上海交通一卡通工程開通。目前上海交通」一卡通」系統已經在公交、地鐵、出租、輪渡、輕軌等領域應用,發卡量達700萬張,是全國建設事業領域發卡量最大的城市,也是第一個全面實現交通一卡通的城市。 2001年7月,大連發行公交」明珠卡」,是國內第一家採用雙界面CPU卡的城市。大連明珠卡的發行標志著處於領先技術的CPU卡已進入交通領域。 2002年10月1日,無錫市公共交通卡和上海市公共交通卡實現城際互通,在全國率先實施公共交通卡的異地互通、本地充值、異地消費的全新理念。 2002年11月,杭州完成交通IC卡的系統改造,成為全國第一個按照建設部《建設事業IC卡應用技術》標准改造的城市交通IC卡系統。 目前,全國已有240多個城市成立了建立了不同規模的公交IC卡應用系統,累計發行「城市公交卡」近2億張,廣泛應用於市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
㈣ 法國、瑞士、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中學生們分別使用哪種交通工具上學
不外乎公交車、地鐵、自行車
㈤ 法國公交車
跟中國一樣,在右側。
㈥ 法國的交通方便么,英語流通么
樓下說的對,買個法語學習小冊子是最好的,法國人願意用法語交流,而不是英語,地鐵方便,旅遊景點都可以到達。去書店上買,或者在網上下載,給你幾個網站:
http://lvyou..com/faguo/
http://cn.franceguide.com
玩的愉快!
㈦ 在法國坐巴士怎樣買票一般幾歐
各個城市的價格不一樣.但是有一點一樣:一張票限時一個小時,從上車開始打卡計時到結束,中間可以隨便轉車,隨便上下車,隨便做幾站. 不用擔心一個小時做不到底站,因為一條線路沒有超過一個小時的.在法國公共巴士有專用通道,任何私家車都不用,很少堵車.
價格參考:巴黎1.5歐元左右一張,十張以上優惠. 辦月卡最劃算.
㈧ 在法國坐公交車要多少錢
45歐元
㈨ 法國車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優點:設計前衛、浪漫、操控性好、底盤扎實;缺點:價位偏高。
缺點:動力系統略微單一,知名度低,殼子軟 容易變形。
法國車的最大特點是在歐洲設計理念的平台上,突出人性化。人性化是法國車最大的特點,開過法系車的中國車主就知道,法國車內部的儲物箱是最多的。而且但凡有地方能夠裝上方便取物的設施,它絕不吝惜。在外形設計上,法國車講求大幅度的傾斜線條,這使法國車生動活潑,不像德國車那麼不苟言笑。而空間設計更是法國車的長處,法國設計師喜歡讓後輪後移,從而把長軸距發揮到極致,這使用者充分享受到法國車小車身、大(乘員)空間的好處。
所有到過法國的人都會有些奇怪———幾乎所有的車都是兩廂的。無論是標致206、標致307還是雷諾風景、梅甘娜。
法國人以浪漫著稱世界,他們血統里的灑脫和無所顧忌築就了成功的法國文化,具有未來風格、超前意識的汽車,體現了法國人打破傳統與和諧的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