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外籍兵團有多少中國人
華人參加法國外籍軍團 ,據統計,目前仍有200多名華人在該軍團服 役,而全法外籍軍團退伍華人則有560人左右。外籍軍團對中國兵的普遍看法是:特能吃苦,紀律性強,成績優異。據悉,華人在法國外籍軍團當坦克兵的不少, 那是因為他們在軍事考核中名列前茅而獲得的特權。
法國外籍軍團有「抱團」的傳統,全世界目前有172個外籍軍團戰友會。這些戰友會大 多以地名命名,如「法國外籍軍團巴黎戰友會」,唯有「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以「華人」兩字命名。
華人戰友會得到承認說明法國軍方認可華人士兵對法國的貢獻,同時也說明華人在法國外籍軍團是受人尊敬的。
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二十多名華人士兵從伊拉克歸來,個個光頭,出現在巴黎街頭,吸引了無數眼球。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還對他們進行了報道。不久就在巴黎華人青年中再次掀起當兵熱潮,幾乎每天都有人去徵兵站報名。
據統計,自胡永多迄今已有八百多名華人在外籍兵團經受考驗。籍貫也已經由早期的溫州人擴到各個地區的人,一般兵種有傘兵、工兵和裝甲兵等。
1995年,由於一位華人戰友患癌症去世,身後留下兩個不滿三歲的小孩,戰友胡永多;胡立靠、胡立平、餘三明、楊衛國等26為已經退伍的戰友幫助料理後事。他們動起了成立戰友會,以方便戰友之間組織聯誼活動和互相幫助的念頭,於是向外籍兵團老兵協會總會提出申請。
不料協會成立的過程卻充滿曲折。根據法國政壇對種族主義的避諱,老兵協會總會不希望在軍隊內部出現單一民族的協會。 經過反復交涉,擔任總會常委的胡永多聯合他的老朋友、前北約總司令、四星上將伊萬·德·凱赫碼本,一起說服其他23名總會常委,終於同意了華人退伍兵成立協會。協會的中文全稱「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印在法國國旗上作為會旗,中間是外籍兵團統一的標志。會址位於巴黎北郊的歐拜赫維里耶市,華人聚集地。
戰友2004年在中國駐法大使館登記,也才開始作為社團參加華人社會的一系列慶祝活動,踏入主流。華人戰友會是外籍兵團的第一個成立的戰友會,此後韓國效仿。反倒是前蘇聯、東歐那些國家,人數很多,卻始終沒有自己的組織。他 們參軍,就是為了養家糊口,退役後,通常都回國了。這也是華人退伍軍人與其他一些國家退伍軍人的區別。
2009年3月1日,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在舉行第四屆會長團就職典禮,500多位中法各界人士出席。新任會長陳建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戰友會是友誼的橋梁,是團結的紐帶,「戰友情更使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曾經都是軍人,相同的經歷使我 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詮釋。」陳建還說,接過這一面旗,成為新一任會長,深感責任重大,「我相信,只有盡我所能,用滿腔的熱情,才能勝任這一新的崗 位,並帶領新一屆常委會,秉承戰友會『團結、互助、融入』的宗旨,將戰友會不斷地發展和壯大。
許建工參贊在致辭中,代表中國駐法使館向新一屆 會長團就職表示祝賀,並贊揚華人戰友會展示出旅法華人為法國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他說,目前在法國外籍兵團中還有400多位現役軍人,他們和退伍華人戰友一 樣,是用自己的生命服務於法國,成為中法兩國人民交往的一個生動體現。許建工參贊希望華人戰友會為中法兩國人民的友好、為華人進一步融入法國社會做出更大 貢獻。
另外,會里還建立了中文學校,突出小班教學。學生數量不多,但是會長團教育組對教育質量要求很高。學生大多是戰友的孩子,在中文班裡按照國家僑務辦公室發的教材,從拼音開始學起。這個中文學校不止是讓孩子們學習了知識,也是給戰友們的下一代一個互相認識,交朋友的機會。
二.加強融入
戰友會和巴黎眾多僑團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又有一些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於,僑團成員都熱心於法國橋界各項事務,旨在為中法政商搭建橋梁。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戰友會是以俱樂部的形式聚集了其成員,並且在融入法國社會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比如每年4月份的CAMERONE(軍團的節日),都會派戰友南下參加,會里也會組織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會里的成員由於都來自外籍兵團,在法國主流社會已經生活戰斗過一段時間,和部隊現役軍官和戰士來往也比較頻繁。
在每年部隊組織的活動中,我會成員都被邀參加。
三.服務社會
2008年,外籍兵團要建一個博物館,資金主要是自己籌集,華人戰友會捐出了5萬歐元,這是所有戰友分會里捐得最多的。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外籍兵團華人戰友會也在兩個小時之內通過電話等形式募捐5萬歐元,還在法國僑學界舉行的支持北京奧運會萬人集會上,出動了四十多名華人士兵,維持治安。
最近在7月份,華人在役戰友王鳳佳不幸遇車禍身亡。戰友會在得到通知以後馬上成立了治喪委員會,接待王鳳佳的家屬,並陪同南下到他所在的部隊參加追悼會。在此過程中,治喪委員會還在會里設了捐款箱,在兩天時間內籌得捐款5千歐元,由會長團成員交給王鳳佳的親人。
自我會遷至華人集中的AUBERVILLIERS市以後,也和本市各僑團商會建立了一定的良好關系。
華人戰友會能夠成立,說明法國軍方認可華人士兵對法國的貢獻,對於協會未來的發展,他希望在法國社會的主流渠道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時也希望搞好下一代的教育,時刻不忘自己永遠是中國人。
B. 為什麼歐洲,溫州人那麼多,法國義大利特多
因為溫州人思想解放最早,哪裡有商機就去哪裡,而且肯吃苦,所以容易在異國他鄉紮根,目前世界各地幾乎都有溫州人。至於語言方面,溫州人在國內也基本不講普通話,都是說溫州方言。
C. 法國和英國分別有多少華人
兩個地方都呆了一年以上,具體人數法國45萬上下,UK 30萬上下。具體要看城市,比如法國是巴黎華人密度最高,英國則是曼城(密度,不是人口數量),另外倫敦華人多的可以。
其次是華人人口構成,英國華人香港人比例高,也就是操粵語的華人很多,感覺這部分華人並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 ,對大陸人有絕對的優越感,自成一個社會圈子。另外UK的華人,尤其是大陸人真正拿到身份定居的並不多。法國的話,定居的大陸人較多,華人最多的巴黎為例子,除了3區是老華人區,這個區說粵語的華人較多,其餘如13區11區等華人區的華人以溫州人為主,巴黎還有溫州商會,可見溫州人的勢力,其次東北人不少,19,20區以及92 94省(大巴黎)幾乎看不到幾個白人,以華人,黑人(多是法屬殖民地過來的)和中東人為主。
總之國人要佔領地球了LOL
D. 最近溫州在海外人口為多少
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溫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912.21萬人,外來人口約340多萬。最近的人口普查,但是2012年外來人口有下降5~10萬。
E. 溫州人在上海有多少人
怎麼可能只有10幾萬,溫州人在法國都有20來W ,何況上海是國際大都市,起碼也有30W左右,我也算半個上海人吧。
F. 借鑒溫州商人、潮汕商人和猶太人相同之處
「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溫州人,有溫州人的地方就能開拓市場」。溫州人口有近800萬,流往國內外其他地區的將近有300萬,其中近80萬人在海外,也就是說超過1/4的溫州人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經商,遠到美國、巴西、義大利、日本、菲律賓,僅法國巴黎就超過8萬溫州人。可見溫州人被評為「東方猶太人」是因他們對市場的無孔不入,使得地方不大的溫州聞名全國乃至全球,不僅成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樣板地區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溫州模式」、「溫州現象」一次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
溫州人同時是個講實際、善開拓、重現象的群體。闖盪全國各地的溫州人更是成為溫州發展的獨特優勢。他們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構築了龐大的溫州產品市場銷售網路。在當地落地生根創辦實業,並建立了在外溫州商會組織,進一步促進了溫州與各地經濟協作網路,推動生產要素的流動。由於溫州商人的廣泛進入,在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貿易中心」、「溫州大廈」、「溫州店」、「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城」,一些溫州商人還被當地政府奉為上賓,被聘為政府經濟顧問。
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有溫州人,哪怕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說千言萬語。溫州人創業的經歷是曲折的。1991年溫州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更新。溫州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形象、信譽、技術力量、經營策略,溫州商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像雨後春筍般產生的。很快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了172個之多。商會就是給會員提供服務,進行會員企業自律。樹立整體產品形象和社會形象等等。其更加突出的作用體現於溫州商會在溫州經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過程中。具有現代民營企業家素質的溫州投資商,打出了鼓動人心的宣傳語「人民給我一片土,我獻人民一座城」。從此溫州投資商遍布全國走向世界,創造奇跡,創造飯碗……
東方猶太人當年一代又一代的潮人過番出洋時,幾乎都是兩手空空,身無分文。相關的回憶最常使用的字眼是:乘坐「紅頭船」、一塊水布揣一把自家田宅的泥土,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關於潮人有幾個數據是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全世界的潮人本土、國內其他地區和海外分別各佔1/3。其中海外又以泰國的華人最多,達1000萬人左右。如今這個神秘群體,遍布全國,走向世界。在「全球華人富豪榜」中,按富豪們的籍貫分析,以潮人的經濟實力最強,有60人榜上有名,占富豪榜的1/6,總財富達820.5億美元,占財富近1/4,其中以李嘉誠、謝國民、陳有權等人為代表。就目前而言,潮商最多的地區是泰國和香港,而絕大部分的潮汕富豪也集中在這兩個地方,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有1/3是潮商名下的企業。關於潮商的財技,法國東方學家韓林總結了潮商的成功秘訣是關系和信用。李嘉誠也早就點透了「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而來。」
潮汕本土經濟學家、長期研究潮商歷史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李衍平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縱談潮汕商人的財富:「從富豪數量和財富擁有量方面分析看,『福布斯』海外華人100強中,有19個潮汕商人,擁有230億美元的龐大財富,其中,李嘉誠個人就有103億美元;1995年香港版『500強』世界海外華人富豪榜潮汕人就達60個,數量上少於66位之眾的閩南商人,但是,60個潮汕商人擁有820億美元,遠遠多於閩南商人的財富量,整個潮汕商人加上閩南商人的財富,幾佔世界華人財富半壁江山。」
2004年海內外所有潮汕人產值8700億美元,保留國內戶口的海內外發展的潮汕人產值3700億美元。(本期半月談之胡潤) ,僅僅戶口內的就相當於半億浙江本地人GDP的近3倍,所有潮汕人產值相當於大陸GDP的4成多。
潮商的代表人物,從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到內地富豪翹楚黃光裕,再到「福布斯」海外華人100強中的19位潮汕商人,每一個創業故事都演繹著「潮汕人會做生意」的現代神話。
今天海外的潮人經濟文化已成為了一種國際「潮人現象」,在充分認可潮商在亞太經濟中不可或缺的實力和影響的同時,也是對這個被稱為「東方猶太人」的神秘群體的直率評議。
有人稱:「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他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同時為華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了解,目前全球約有8000多萬客家人分布在五大洲的85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大陸有近7000萬客家人。在歷史的長廊里,客家人在遠離「中心」和「主流」的地方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生活著,並執著地傳承著自己的血脈和文化。據四川客家海外聯誼會所辦的《財富客家》雜志介紹,客家「英雄」「名人」甚多: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共和國元帥朱德、葉劍英、清代外交官黃遵憲、史學大師陳寅恪、文學大師郭沫若、新加坡前首任總理李光耀、現任總理李顯龍、泰國前總理他信……
G. 為什麼在外不管到哪,都說溫州人有錢啊
溫州人是有錢,因為人家秉承老一輩人-----走出去的精神,很能闖~
我個人也非常佩服溫州人~
H. 溫州人在那個國家最多
溫州人在法國的最多。大家多說法國是溫州人的天下,西班牙是青天人的天下,義大利是文成人的天下。
I. 全世界溫州人有多少
溫州人口:912.21萬
海外溫州人:約200萬人
J. 法國哪個溫州人最多
溫州人最主要的聚集區是巴黎的belleville 幾乎全部都是溫州人 連路口報刊亭的阿人老頭都能用溫州話賣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