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的核心思想
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盧梭:主張平等,他並不主張回到原始社會里去,而是要求均衡貧富,保護小生產者的利益;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制-立法權、行政執法權、司法權
❷ 法國啟蒙運動,儒家思想的核心的分別是什麼
你好!
法國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在歐洲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法國啟蒙運動是十八世紀法國的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的斗爭對象是封建專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勢力。
啟蒙,就是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反對蒙昧主義、專制主義和宗教迷信,打破舊的傳統觀念,傳播新思想,新觀念。
代表人物有: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人。
影響:啟蒙運動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為西方後來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整個西方近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關鍵的影響,最終使法國走進現代文明發達國家行列。
儒家思想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
儒家思想核心:就社會而言,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會影響:在於它為封建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治理國家和社會的理論思想體系,並讓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於中國的社會國家治理實踐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光輝人類發展社會史,這在全世界范圍內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也是中華民族以前、現在和將來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創始人:孔子。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啟蒙運動的核心是什麼
理性主義。
新興自然科學證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轄的。大多數啟蒙時期的哲學家和蘇格拉底及斯多格學派這些古代的人文主義者一樣,堅決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被稱為「理性時代」。哲學家們認為他們有責任依據人不變的理性為道德、宗教、倫理奠定基礎。
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歐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3)法國運動核心是什麼擴展閱讀
啟蒙運動的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沉重的打擊了封建宗教思想,使自由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
5、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影響到其他領域,促進近代科技進步。
❹ 指出法國啟蒙運動核心是什麼
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核心是用理性主義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❺ 簡述法國運動
戴高樂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後,推行了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使法國經濟發展,國際地位獲得提高。但獨立發展核力量耗資巨大,遭到左翼和右翼的反對,總統的獨斷專行引起人們的不滿,政府反對罷工的立法導致工人的反抗,削減小農戶的政策也激起農民的抗爭。由於經濟情況不好,失業人數多達50萬,青年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威脅。1968年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以青年學生為前導,法國掀起了五月風暴。
3月,巴黎大學農泰爾分院出現了學生運動,要求改革學校的教育制度。5月3日,為抗議大學當局開除學生運動領導人,巴黎大學學生罷課並佔領了大學校舍。警察封閉了農泰爾分院,驅散了巴黎大學的群眾集會。為抗議警察的暴行,全國各地學生紛紛罷課遊行。在巴黎,學生築起街壘同警察對峙。5月中旬斗爭進入高潮。 5月12日,工人舉行罷工,聲援學生的斗爭,要求每周40小時工作制,保證每月200美元的工資。5月13日,學生、工人聯合舉行總罷工總罷課,巴黎20 多萬人湧上街頭,高呼反政府的口號,進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5月14日至18日戴高樂訪問羅馬尼亞期間局勢大大惡化,學生佔領學校,工人佔領工廠,水陸空交通停頓,工廠停工,商店關門,整個巴黎陷於癱瘓。罷課罷工還席捲了法國90多個省,農民也要求提高農產品收購價和降低稅收。
戴高樂匆匆回國,以軍隊為後盾,同工會和企業主代表談判,於5月25日達成協議。政府基本上滿足了工人和職員提高工資的要求,要求工人復工。政府允諾改組,國民教育部長辭職,實行教育改革。5月30日,戴高樂宣布解散議會進行新的選舉。此日,幾十萬人在巴黎街頭遊行示威支持總統的政策。次日,戴高樂改組了政府。6月12日,政府宣布禁止遊行示威。6月16日,警察進駐巴黎大學,拘捕了學生運動的骨幹分子。五月風暴逐漸平息。6月舉行議會選舉,戴高樂派獲勝。戴高樂為了避免「五月危機」的重演而進行了改革。國民議會於10月10日通過了建立大學自治和安排大學生參與高等教學方面的法律。局面逐漸恢復正常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斯十六喬裝出逃,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佔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斯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米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佔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十六。
❻ 17一18世紀,法國出現了啟蒙運動,它的核心思想是 ,代表人物有
自由平等,伏爾泰,孟德斯鳩
❼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憲法性文獻是什麼其核心內容又是什麼
《人權宣言》(即《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789年8月26日頒布)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
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核心。兩百多年來,人權宣言的精神、原則和規范已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但形成了法國憲政文化的鮮明特色,而且對西方近現代的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法國人權宣言是西方國家人權宣言的集中代表。法國人權宣言的歷史演變,反映了整個西方世界人權觀念演化的歷程,而1946年法國《新人權宣言》草案則是聯結近代與現代西方人權的中介和橋梁。因此,圍繞《新人權宣言》草案展開對法國歷史上不同時期人權宣言的比較研究,可以看到西方人權觀念歷史演變的清晰軌跡。
1789年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1789年8月26日制憲國民會議頒布)
序言
組成國民會議的法蘭西人民的代表們,相信對於人權的無知、忽視與輕蔑乃是公共災禍與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決定在一個庄嚴的宣言里,呈現人類自然的、不可讓渡的與神聖的權利,以便這個永遠呈現於社會所有成員之前的宣言,能不斷地向他們提醒他們的權利與義務;以便立法權與行政權的行動,因能隨時與所有政治制度的目標兩相比較,從而更受尊重;以便公民們今後根據簡單而無可爭辯的原則所提出的各種要求,總能導向憲法的維護和導向全體的幸福。
因此,國民會議在上帝面前及其庇護之下,承認並且宣布如下的人權和公民權。
正文
第一條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社會差別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礎之上[6] 。
第二條一切政治結合均旨在維護人類自然的和不受時效約束的權利。這些權利是自由、財產、安全與反抗壓迫。
第三條整個主權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於國民(La Nation)。任何團體或任何個人皆不得行使國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
第四條自由是指能從事一切無害於他人的行為;因此,每一個人行使其自然權利,只以保證社會上其他成員能享有相同的權利為限制。此等限制只能以法律決定之。
第五條法律僅有權禁止有害於社會的行為。凡未經法律禁止的行為即不得受到妨礙,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強制去從事法律所未要求的行為。
第六條法律是公意(la volonté générale)的表達。每一個公民皆有權親自或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訂。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是懲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的眼裡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皆能按照他們的能力平等地擔任一切公共官職、職位與職務,除他們的德行和才能以外不受任何其他差別。
第七條除非在法律所確定情況下並按照法律所規定的程序,任何人均不受控告、逮捕與拘留。凡請求發布、傳送、執行或使人執行任何專斷的命令者,皆應受到懲罰;但任何根據法律而被傳喚或逮捕的公民則應當立即服從,抗拒即屬犯罪。
第八條法律只應設立確實必要和明顯必要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法前已經通過並且公布的法律而合法地受到科處,任何人均不應遭受刑罰。
第九條所有人直到被宣告有罪之前,均應被推定為無罪,而即使判定逮捕系屬必要者,一切為羈押人犯身體而不必要的嚴酷手段,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第十條任何人不應為其意見甚至其宗教觀點而遭到干涉,只要它們的表達沒有擾亂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
第十一條自由交流思想與意見乃是人類最為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言論、著作與出版,但應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對此項自由的濫用承擔責任。
第十二條人權和公民權的保障需要公共的武裝力量。這一力量因此是為了全體的福祉而不是為了此種力量的受任人的個人利益而設立的。
第十三條為了公共武裝力量的維持和行政的開支,公共賦稅是不可或缺的。賦稅應在全體公民之間按其能力平等地分攤。
第十四條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由其代表決定公共賦稅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批准,知悉其用途,並決定稅率、稅基、徵收方式和期限。
第十五條社會有權要求一切公務人員報告其行政工作。
第十六條一切社會,凡權利無保障或分權未確立,均無絲毫憲法之可言。
第十七條財產是不可侵犯與神聖的權利,除非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對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時基於公正和預先補償的條件,任何人的財產皆不可受到剝奪。
❽ 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有什麼歷史影響
啟蒙運動(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通常是指在17世紀至18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前的一個新思維不斷涌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
啟蒙運動首先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革命和改革;也對19世紀以後的亞洲國家有很大影響,如鼓勵了近代中國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為改造社會而斗爭。
戊戌變法受啟蒙運動影響最大的君主立憲制。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出現一批啟蒙學者,他們翻譯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紹他們的思想,對中國的思想界、學術界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嚴復把T.H.赫胥黎的《天演論》、孟德斯鳩的《法意》(今譯《法的精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H.斯賓塞的《群學肄言》,以及J.S.米爾(舊譯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等7部著作譯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後南京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顯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於啟蒙運動。
❾ 法國最受歡迎的運動是什麼
其實國外對運動都喜歡,足球,籃球,排球,游泳,沖浪,自行車相對國人來說可能法甲和法網和環法是最熟悉得到三個運動,只因為這三個運動的知名度在世界比較大,但是你要說他們就不愛其他運動了嘛,其實外國人蠻愛健身的,好玩的運動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