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中國表示感謝是請客吃飯,在西方表示感謝是什麼
在國際交往中,人們經常通過贈送禮品來表達謝意和祝賀,以增進友誼。給外國友人饋贈禮品要盡可能考慮受禮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贈送禮品最基本的原則。如不了解對方喜好,穩妥的辦法是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臉譜、書畫、茶葉,一旦到了外國友人的手裡,往往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禮不在重而在於合適,有時送太貴重的禮品反而會使受禮者不安。
贈禮的方式一般以面交為好。西方人在送禮時十分看重禮品的包裝,多數國家的人們習慣用彩色包裝紙和絲帶包紮,西歐國家喜歡用淡色包裝紙。向外國友人贈送禮品時,既要說明其寓意、特點與用途,又要說明它是為對方精心選擇的。不要畫蛇添足地說什麼「小意思,實在拿不出手」等等,這種過謙的說法,會大大減低禮品的分量。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同,在西方國家接受禮物後應即刻表示感謝,並當面拆看,不論其價值大小,都應對禮物表示贊賞。
贈禮要適時。在有些國家,在對方送禮時才能還禮;在有的國家(如日本),要選擇人不多的場合送禮;而在阿拉伯國家,必須有其他人在場,送禮才不會有賄賂的嫌疑。在英國,合適的送禮時機是請別人用完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在法國,不能向初次結識的朋友送禮,應等下次相逢的適當時機再送。
由於各國習俗不同,贈禮的種類和方式也有差異。
日本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但日本人忌諱打上蝴蝶結。中國人講究送煙送酒,而日本人卻送酒不送煙。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
美國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歐洲國家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忌諱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紙包裝禮品;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
阿拉伯國家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
國外禮物贈送禁忌:
在阿拉伯,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作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心裡將鄙視你。
德國送禮講究包裝
在德國送禮,對禮品是否適當、包裝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專送情人的,絕不可送給主人,德國人喜歡應邀郊遊,但主人在出發前需用要細致周到的安排。
法國送花別捆紮
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贊美,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送幾支不捆紮的鮮花,菊花在法國只在葬禮上才用的。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禮品
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則認為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是和眼淚相聯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歡美國生產的小型家用產品,比如廚房用具等。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日本人有送禮習慣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於是收禮人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和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微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英國人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
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晚餐後或看完戲之後,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闆和私人名義。
各國互贈禮物的習俗:
日本 日本人將送禮看作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贈送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送日本人禮品要選擇適當,中國的文房四寶、名人字畫、工藝品等最受歡迎,但字畫的尺寸不宜過大。所送禮品的包裝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葉也應精心打理。中國人送禮成雙,日本人則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數,但又忌諱其中的「9」,因為在日語中「9」的讀音與「苦」相同。按日本習俗,向個人贈禮須在私下進行,不宜當眾送出。
美國 與美國人交往,有兩種場合可通過贈禮來自然地表達祝賀和友情,一是每年的聖誕節期間,二是當你抵達和離開美國的時候。如是工作關系可送些辦公用品,也可選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在美國,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別墅去共度周末,被視為較普遍的「贈禮」形式,你只要對此表示感謝即可,不必再作其他報答。去美國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備厚禮,帶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歐洲國家 送禮在歐洲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節日和喜慶場合,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德國人不注重禮品價格,只要送其喜歡的禮品就行,包裝則要盡善盡美;法國人將香檳酒、白蘭地、糖果、香水等視為好禮品,體現文化修養的書籍、畫冊等也深受歡迎;英國人喜歡鮮花、名酒、小工藝品和巧克力,但對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不大欣賞。
阿拉伯國家 中國的工藝品在這一地區很受歡迎,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織錦或香木扇,繪有山水花鳥的中國畫和唐三彩,都是饋贈的佳品。向阿拉伯人送禮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習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圖,因為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不要送酒,因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贈禮,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贈飾品予女士更是大忌。
② 法國人都喜歡說哪些口頭禪
Si tu veux/Si vous voulez.
字面意思:如果你(您)願意。有的時候其實只是一種禮貌用語,並沒有實在意義。法國人對他人的意見很尊重,即使提出自己的建議,也要加這么一句,表示並不強迫別人。有的時候表示委婉的拒絕,也會用到它,不過意思不強烈,說話人也在猶豫。這是一種把主動讓給別人的方法,日常生活經常用到和聽到。
Bonne journée;Bon courage;Bon week-end;Bonne chance etc.
在道別的時候,法國人總會加上一句祝福的話,根據對話人的不同,提出相應祝福,表示關心和友好。
Pourquoi pas?
為什麼不?對於別人的建議和看法,法國人經常這樣回答。他們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也是對別人看法的尊重。
Il n'y a pas de feu au lac!
湖裡面不著火。絕大多數法國人都是慢性子,不喜歡匆匆忙忙,所以他們經常這樣說。沒有火燎屁股的急事,慢慢來。還有一種說法:Prend ton temps. 表示不用著急。
③ 俾斯麥幫助法國取得殖民地,法國人說什麼感謝的話了
當時德國外交官問法國高官,怎樣才能讓法德友好?
回答是,歸還阿爾薩斯與洛林,法國就是德國最好的朋友。
④ 法國人豎起大拇指是什麼意思
法國人豎起大拇指是表示非常好的意思。
中國人豎起大拇表示贊賞之意,常常翹直大拇指,其餘四指蜷曲;蹺起小拇指則表示蔑視。大多數是表示自己對某句話或是某件事之激賞,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手勢,表示誇獎和贊許,也表示對他人之舉動感謝、感激他為你所做之事,也表示准備妥當。
日本人則用大拇指表示「老爺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在英國,翹起大拇指是攔路要求搭車的意思。
手勢:
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在一般情況下,手勢既有處於動態之中的,也有處於靜態之中的。
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手勢被賦予了種種特定的含義,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加上手有指、腕、肘、肩等關節,活動幅度大,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手勢便成了人類表情達意的最有力的手段。
⑤ 法國人的肢體語言
舔手指表示délicieux(美味),可以指餐桌上的食物,也可以指街 用右手將右眼的下眼瞼往下拉,表示「我不相信」。用大拇指和食指圈起來的圓圈表示rien (零,或沒有價值)。但現在也有些人以此表示d』accord(好的),特別是同時伴有撅嘴動作的時候。大拇指向下表示不好,豎起大拇指表示了不起。在胸前晃動右手錶示吃驚或興奮,意思可好可壞,同時還可以說一聲Oh, là là.提起肩膀,經典的法國式聳肩,表示「這太荒唐了」或「無可奈何」。雙手攤在胸前,掌心向上,聳聳肩,表示Je n』en sais rien(我不知道)或Ça ne me regarde pas(這不關我的事)。用手掠過前額,表示J』en ai ras-le-bol(我已經受夠了)。用手指背敲打右側臉頰,想觸摸胡須一樣,表示C』est barbant(真無聊)。摩擦拇指和食指指尖,像是在摸布料一樣,同時說聲nickel,表示很棒;但如果從小手指一直摩擦到食指,就表示C』est cher(很貴)了。右手握拳,伸出右胳膊,然後用左手在右胳膊肘處做「打斷」狀,表示Va te faire foutre(見鬼去吧)。² 男人半握拳,在胸腹部上下晃動,表示imbécile(傻瓜)。
⑥ 在中國蹺起大拇指是稱贊的意思,那你知道在希臘或澳大利亞是什麼意思嘛
在希臘,蹺大拇指卻是讓對方 關於手勢,同一個手勢、動作,在不同的國家裡表示不同的意義,比如這個手勢:姆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國這表示OK,但在巴西,這是不文明的手勢。在我們國家,我們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表示贊賞,我們會蹺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這個手勢是對人的一種侮辱,不能隨便用。在我國一般搖頭表示不贊同,但在尼泊爾正相反,搖頭表示很高興、很贊同,他一晃腦袋你就知道他很高興。。。 向上伸大拇指: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手勢,表示誇獎和贊許,意味著「好」、「妙」、「了不起」、「高明」、「絕了」、「最佳」、「頂呱呱」、「蓋了帽了」、「登峰造極」。在奈及利亞,賓客來臨,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對來自遠方的友人的問候。在日本,這一手勢表示「男人」、「您的父親」。在南朝鮮,表示「首級」、「父親」、「部長」和「隊長」。在美國、墨西哥、荷蘭、斯里蘭卡等國家,這一手勢表示祈禱幸運;在美國、印度;法國,則是在攔路搭車時橫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車。在印度尼西亞,伸出大拇指指東西。但在澳大利亞,豎大拇指則是一個粗野的動作。。。 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都使用這一手勢,但含義不盡相同。在中國,把大拇指向下,意味著「向下」、「下面」。在英國、美國、菲律賓l,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結束」之義,或表示「對方輸了」。墨西哥人、法國人則用這一手勢來表示「沒用」、「死了」或「運氣差」。在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拇指向下表示「失敗」。在澳大利亞,使用這一手勢表示譏笑和嘲諷。在突尼西亞,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滾蛋」的意思
⑦ 法國人在平安夜會說什麼祝福
聖誕快樂 Joyeux Noël
⑧ 法國的禮儀有哪些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法國人的生活習慣
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各有其傳統的風俗、習慣,諸如,中國重孝道,日本講茶道,巴西愛足球,英國嗜讀報等等。我們知道了這些,對國際友好交往和對外經濟合作,是大有裨益的。那麼,女士最愛打扮、男士飲酒如水的法蘭西,究竟有哪些獨特風情和禮俗呢?我在首都巴黎的短暫停留中,通過悉心地觀察和留意的聆聽,了解並信手采寫了他們在飲食、婚俗、教規、生肖、狗業和禁忌等方面的一些主張和做法。
法國飲食源遠流長,品種多且講究,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從歷史上的皇帝路易十四開始,法國形成了一個重要而又不斷發展的宴會外交。這些精心安排的珍饈佳餚被世人稱為法式宴會,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40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飲白葡萄酒等。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400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乳酪王國」之稱。西式進餐的禮節甚多,比如,赴宴者應從自己座位的左側就位,坐姿要端正;要後於主人把餐巾放於腿上,相敬乾杯時,即使你不會喝酒,也應將酒杯在唇邊觸一下,以示敬意,西餐的主要餐具有刀、叉,使用時,要右手握刀,左手持叉,先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叉把食物送入口中,每吃完一道菜,就將刀、叉並攏排於盤內,如未吃完,應把刀、叉擺成「八」字或交叉放,但不要刀口向外……
法國女子在社會生活中地位較高。同她們握手時,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們可戴著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無論在何處,男士都要讓女士先行。在現代法國都市中,婚戀生活頗為自由。許多男女青年往往只同居而不舉行婚禮,甚至把這種日漸「時髦」的社會現象看作一種「革新」,所以「試驗夫妻」之風盛行。他們認為試婚的好處是:充分相互考驗,避免日後離婚。而今,法國獨身者不少,又以35歲以下和50歲以上者居多。法國奇特的傳統婚俗,是新郎和新娘在結婚前都照例向各自的好友舉行告別晚會,男方叫「埋葬單身漢生活晚會」,女方稱「辭別宴會」;新郎是以一個象徵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來表示向「單身漢」告別;新娘在「辭別宴會」上,接受婦友們獻給的花束、花藍,大家同唱辭行歌,共跳送別舞,以示姐妹間眷戀深情――次日即可到天主教堂舉行婚禮了。天主教徒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要經過「洗禮」,並取一個教名。教徒大都嚴守教戒。齋日不搞娛樂活動,尤其遇到某月13日是星期五這天,更嚴守戒規。
我國12種生肖,除「龍」是虛構者外,均為常見的飛禽走獸,且每種代表一年,而同歐洲各國大體相同的法國人的生肖,則是天文學上黃帶的12個星座,如:白羊、金牛、雙子、室女等,這12種生肖分別代表一年12個月,而不是一年一生肖。
法國的狗業很發達,那些闊綽女子,幾乎人人愛狗如嬰。全國每年出生狗達百餘萬只,年經銷額約10億法郎。為與方興未艾的養狗之風相適應,法國的狗飲食業、狗飾品業、狗葬業等,隨之興起,有專業狗醫4,000名,全國還建有狗肉加工廠3,000餘家,營業總額高達25.5億法郎。
這個愛美、講食、嗜酒、重禮的國度,還有一些禁忌。法國人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法國的生活習俗還有很多,到了法國,一定會有所感受。
⑨ 法語你好怎麼說 法國人談判風格
法國人的談判風格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喜歡建立個人之間的友誼,並且影響生意。一些談判專家認為,如果你與法國公司的負責人或洽商人員建立了十分友好、相互信任的關系,那麼你也就建立了牢固的生意關系。同時,你也會發現他們是十分容易共事的夥伴。在實際業務中,許多人發現,與法國人不要只談生意上的事,適當的情況下,與法國人聊聊社會新聞、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話題,更能融洽雙方的關系,創造良好的會談氣氛。這都是法國人所喜歡的。
第二,法國人具有一個人的共知的特點,就是堅持在談判中使用法語,即使他們英語講的很好,也是如此。而且在這一點上很少讓步。因此,專家指出,如果一個法國人在談判中對你使用英語,那麼這可能是你爭取到的最大讓步。至於為什麼這樣,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法國人愛國的一種表現,更有可能是說法語會使他們減少由語言不通產生的誤會。
第三,法國人偏愛橫向談判。就是說,他們喜歡先為談判協議勾畫出一個大致的輪廓,然後再達成原則協議,最後再確定協議中的各項內容。所以,法車人不像德國人那樣簽定協議之前認真、仔細地審核所有具體細節。法國人的作法是:簽署的交易的大概內容,如果協議執行起來對他們有利,他們會若無其事,如果協議對他們不利,他們也會毀約,並要求修改或重新簽署。
第四,法國人大都重視個人的力量,很少有集體決策的情況。這是由於他們組織機構明確、簡單,實行個人負責制,個人權力很大。在商務談判中,也多是由於個人決策負責,所以談判的效率也較高。即使是專業性很強的洽商,他們也能一個人獨擋幾面。
第五,法國人嚴格區分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這與日本人工作狂相比有極大的反差。法國八月是度假的季節,全國上下,各行各業的職員都休假,這時候你想做生意是徒勞的。如果在七月談的生意,八月份也不會有結果。
此外,法國人習慣在各種社交場合,而不是在家裡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