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玩的球叫什麼

法國人玩的球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3 00:03:44

Ⅰ 法國有什麼有趣的體育運動

在法國,流行一種好玩又不累的運動,叫做法式滾球(boule de pétanque)。顧名思義,法式滾球是一種球類運動。1907年正式誕生於法國南部小鎮La Ciotat,與傳統競技運動不同,法式滾球規則簡單、運動量較低,又充滿趣味性,這使它成為法國老少皆宜的全民運動。

在法國的公園、海邊,路邊小道上隨處可見這種老少皆宜的滾球場景。法式滾球既能鍛煉身體協調性,又能增進朋友之間情感,被法國人形容為象徵生活品味的一項優雅的運動。

參與者拋的鋼球直徑介於2.77 吋(70.5mm)和3.15 吋(80mm)之間,其重量不能超過1 磅12 盎司 (800g)。目標小球是由木頭(或塑料)做成,其直徑必須介於0.098 吋(25mm)與1.38 吋(35mm) 之間。

鋼制的滾球重七八百克,球上印有不同的條紋,以免落地後混淆。滾球隨時隨地都可以玩。

游戲中一般分為兩隊,兩至三個人一組,每人每局有兩次投球機會。比賽前先在地上畫個圈,在圈內向前拋出一隻小木球——即「母球(目標球)」,昵稱「乳豬」,因為它就像豬整天在地上打滾。然後,人站在圈內將鋼球朝「乳豬」投去,雙腳不能離地。

比賽的規則非常簡單,誰投的球離目標最近,誰就得一分。同組中,通常一個是「瞄準手」,負責投球;另一個是「射擊手」,負責將對手的球彈開。簡單來說,就是一攻一守。如果雙方投的球離「乳豬」都很近,肉眼判斷不出來,就需要測量雙方離目標的球距。

滾球是一個手腦並用的智慧型運動,需要團隊間良好協作,運用戰略與邏輯分析能力,設法將對手的球擊離母球,或者幫助隊友將球更靠近母球。有時一球就可能改變勝負,所以看似悠閑的運動其實也充滿刺激與懸念。

(1)法國人玩的球叫什麼擴展閱讀

「滾球運動」有個有趣的規則,輸家要親屁股。這里有個有趣的典故: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中部一個村子裡有一位漂亮的咖啡店女侍應,她曾許諾,如果誰在滾球比賽中吃了「鴨蛋」,可以親吻她的臉作為安慰。一天該村的村長玩滾球吃了「鴨蛋」,向女侍應討獎賞,

女侍應開玩笑將屁股對著村長,沒想到村長在她屁股上使勁地親了兩下,引起鬨堂大笑。從此這個故事流傳開來,並成為滾球運動的經典環節,人們做了個假屁股貼在場地邊作為「象徵」,讓所有「輸家」都來親一下這個「假屁股」,以示懲罰。

Ⅱ 喬氏檯球和斯諾克檯球有什麼區別

喬氏檯球和斯諾克檯球區別如下:

1、規則不同

檯球:原來所玩的檯球只有兩個球在桌上。到了1775年,法國人又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追隨模仿檯球的明星。這時,桌子上有三個球。而這種玩法被稱為「凱倫」,擊球手可以將球的頂入袋得分,或同時擊出兩個球,稱為「雙發」。

索諾克:在比賽中,隊員們用同一個主球擊中目標球。有21顆目標球,其中:每點15顆紅球;黃球2分;綠球3分;咖啡球4分;藍球5分;粉球6分;黑球7分。

2、積分規則不同

斯諾克:打自由球時,綵球計1分,單桿為斯諾克147分。一般情況下,每個紅球為1分,每個綵球得分為2至7分,黃球2分,綠球3分,咖啡球4分,藍球5分,粉球6分,黑球7分。

檯球:如果一個球員每次都在紅球得分後得到一個黑球,那麼他在打完所有紅球後的總得分將為120分(每個紅球得1分)。

3、起源不同

檯球: 有人說是古希臘,有人說是法國,有人說是英國,有人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有不同的意見。事實上,它們都是基於傳說,所以很難證實。然而,檯球起源於西歐,這是不爭的事實。

索諾克:雖然檯球運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5世紀,但斯諾克(Snooker)的發明則相對晚了許多。

Ⅲ 關於撞球

撞球的球體是用染色玻璃製成的

撞球的發源地是英國

發明人是:

看看下面這些文字吧,呵呵,你看看到底是誰發明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檯球究竟起源於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雲,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檯球起源於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檯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檯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檯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等。檯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檯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檯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SinglePool),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上便可行分。

由於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後做檯球活動,有利於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

據說檯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後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自從檯球出現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不是一出現就盡美盡善,而是在長期流傳中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豐富,現已達到了比從較完善的程度。從前開始在室內桌子上玩球時,在桌子中心開了一個圓洞,後來又在桌子四角開了四個洞,洞的增加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玩球興趣,直到在桌子開了六個圓洞。才演變成了今天落袋式檯球球台的雛形。在球台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過八角形球桌,在桌每邊開洞。共有八個洞,洞增多了,一盤球可以多容納幾個人來參加。

到了十九世紀初,檯球運動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階段,在技術提高的同時,設備用具也隨之發展,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

在檯球桌方面,原來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因受氣候影響木材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直接影響擊球技術的發揮。約在1827年開始採用石板做球台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

球台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沖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用橡膠取代。1835年美國人費侖、1854年美國人半沙波尼蘭先後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球桿的皮頭是誰發明改進的呢?現有兩種傳說:一種是,到十九世紀初所用的禿頭槌桿是一駐印度的法國士兵明誇特,在他受處罰時,強制長時間被迫練習中,他發現木製球桿的禿頭不好用,便在禿桿頭上加一塊皮頭,經過試用效果很好,便開始推廣了。

另一種說法是:皮革頭是由法國檯球名手米佳發明的,並在英國又發明了巧克粉,可以防止球桿擊球滑桿。

檯球所用的「球」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最早使用的檯球,是用木材或黃銅做的,後來受印度象牙裝飾品和高級用具的啟發,因此象牙也被選用做檯球材料了。一隻象牙可以做五個球,根據當時需要估計,每年要有萬余頭大象的牙才能解決,用量之大實在可觀。由於檯球質量 要求高,圓度要圓,每個球的重量要求要同,因受產品合格率的影響,價格昂貴,只能供王室貴族少數人享用,嚴重的阻礙檯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直至1868年檯球在西方國家廣泛發展,球的需求也隨之巨增,紐約一家檯球公司自願拿出一萬美元賞金,徵求象牙球的代用品。當時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用化學方法研製成功塑膠檯球,這項發明促進了檯球製造工業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對檯球運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海亞特也被美國檯球協會選進了名人館。

最初玩的檯球,球台上只有兩只球,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跟著仿效,此時在球台上便有了三個球。並把這種玩法叫「開侖」,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雙著」,都可以得分。這種玩法,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檯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檯球「比力」美國的檯球運動,是西班牙人於1504年經佛羅里達州傳入的。1607年,英國人又把檯球帶到維吉尼亞洲。1690年移居南卡羅來納的法國人也將檯球運動帶到美國。當時雖然多方面把檯球運動傳入美國,但並沒有很快得到發展,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對檯球的技術、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直到在世界檯球運動中,獨創了美式檯球一大流派,與法式檯球、英式檯球並駕齊驅,現已流行於東西方。

1940年成立了世界檯球聯盟,是國際檯球活動的組織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行政中心設在西班牙的巴塞羅納。世界檯球聯盟負責世界性的檯球比賽。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展有檯球活動,並建立有檯球協會。加入世界檯球聯盟的國家已有三十多個,都是該聯盟的會員國。

美國檯球協會成立於1948年,是美國各種檯球運動的最高統轄機構,會址在芝加哥。於1965年該協會又設立了一座檯球名人館,保存檯球史上的重要資料及傑出人物的光榮記錄。

Ⅳ 檯球是誰發明的

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檯球究竟起源於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紜,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檯球起源於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檯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檯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檯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等。檯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檯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檯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Single Pool),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上便可行分。 由於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後做檯球活動,有利於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 據說檯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後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

Ⅳ 如圖,這種中世紀歐洲貴族階層玩的球類運動叫什麼

從圖片上看應該是門球運動。
門球是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擊打球穿過鐵門的一種室外球類游戲,又稱槌球。門球起源於法國,13世紀傳入英國,17世紀傳入義大利,以後傳到美國。20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當時只在燕京大學作為游戲課內容。1948年門球在日本興起,1970年開始作為老年人的活動項目推廣開來。1983年門球被介紹到中國,門球運動佔地少,花費省,很安全,且技術簡單,比賽時間短,運動量也不大。適於中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同樣受到中老年人的歡迎。

Ⅵ 檯球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檯球究竟起源於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紜,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檯球起源於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檯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檯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檯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等。檯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檯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檯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上便可行分。

由於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後做檯球活動,有利於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

據說檯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後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

自從檯球出現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不是一出現就盡美盡善,而是在長期流傳中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豐富,現已達到了比從較完善的程度。從前開始在室內桌子上玩球時,在桌子中心開了一個圓洞,後來又在桌子四角開了四個洞,洞的增加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玩球興趣,直到在桌子開了六個圓洞。才演變成了今天落袋式檯球球台的雛形。在球台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過八角形球桌,在桌每邊開洞。共有八個洞,洞增多了,一盤球可以多容納幾個人來參加。

到了十九世紀初,檯球運動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階段,在技術提高的同時,設備用具也隨之發展,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

21世紀初,各類檯球在中國再度興起,並得到長足的進步,由街頭檯球向健康、娛樂型運動迅速發展;中國頂尖球手在世界頂級比賽中也取得良好成績,世界排名前十二位球手中,中國占居三席;中國製造的檯球產品也走向世界,逐漸成為世界頂級賽事的指定用品;檯球的創新發明也不斷擁現,其中較好突出的是中式斯諾克檯球,將當時較為主流的美式檯球、英式檯球及花式九球各自的優勢特點融合為一體,並以以和為貴的中國文化為主旨又賦予了更多的娛樂與智能元素,將檯球的八大元素等進行全面的改進;由於其結合了世界各國的文化,並對結構進行創新及在規則中引入博弈理念,精彩路線較多及持續刺激程度較強,很怏就迅速發展並風靡流行起來。

在檯球桌方面,原來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因受氣候影響木材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直接影響擊球技術的發揮。約在1827年開始採用石板做球台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

球台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沖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用橡膠取代。1835年美國人費侖、1854年美國人半沙波尼蘭先後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球桿的皮頭是誰發明改進的呢?現有兩種傳說:一種是,到十九世紀初所用的禿頭槌桿是一駐印度的法國士兵明誇特,在他受處罰時,強制長時間被迫練習中,他發現木製球桿的禿頭不好用,便在禿桿頭上加一塊皮頭,經過試用效果很好,便開始推廣了。

另一種說法是:皮革頭是由法國檯球名手米佳發明的,並在英國又發明了巧克粉,可以防止球桿擊球滑桿。

檯球所用的「球」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最早使用的檯球,是用木材或黃銅做的,後來受印度象牙裝飾品和高級用具的啟發,因此象牙也被選用做檯球材料了。一隻象牙可以做五個球,根據當時需要估計,每年要有萬余頭大象的牙才能解決,用量之大實在可觀。由於檯球質量要求高,圓度要圓,每個球的重量要求要同,因受產品合格率的影響,價格昂貴,只能供王室貴族少數人享用,嚴重的阻礙檯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直至1868年檯球在西方國家廣泛發展,球的需求也隨之巨增,紐約一家檯球公司自願拿出一萬美元賞金,徵求象牙球的代用品。當時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用化學方法研製成功塑膠檯球,這項發明促進了檯球製造工業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對檯球運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海亞特也被美國檯球協會選進了名人館。

最初玩的檯球,球台上只有兩只球,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跟著仿效,此時在球台上便有了三個球。並把這種玩法叫「開侖」,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雙著」,都可以得分。這種玩法,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檯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檯球「比力」美國的檯球運動,是西班牙人於1504年經佛羅里達州傳入的。1607年,英國人又把檯球帶到維吉尼亞洲。1690年移居南卡羅來納的法國人也將檯球運動帶到美國。當時雖然多方面把檯球運動傳入美國,但並沒有很快得到發展,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對檯球的技術、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直到在世界檯球運動中,獨創了美式檯球一大流派,與法式檯球、英式檯球並駕齊驅,現已流行於東西方。

斯諾克檯球起源,曾有過一段故事的傳說。在1875年,有一個駐扎在印度的特文郡軍團,團里有一位青年尉官尼維爾.張伯侖,對於他們每天玩的三球檯球,感到乏味,於是便產生了改進的想法,便加了一個黑色球,經過一段時間,又有一位青年軍官建議,再加了一個粉色球,隨著球數的增加,不僅提高了玩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玩球的方法,後來又連續增加幾種不同顏色綵球,球數共有二十二個,其中有十五個紅色球,六個不同顏色的彩色球和一個白色主球。經過實踐摸打,又制訂了一套比賽方法和規則。

1880年,英國人約翰·羅伯特又從印度把斯諾克檯球打法和規則帶回了英國。但是,當時正處於英式檯球熱,一般名手及觀眾都熱衷於英式檯球。斯諾克檯球根本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式檯球日漸衰落,許多名手才逐漸轉向斯諾克檯球,從此斯諾克檯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成了英國的國球,直到現在。關於檯球運動組織的建立,最早的國家是英國,於1885年由業余與職業球手組成了檯球協會,並制訂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賽規則。1908年又由對立的一方組成了檯球管理俱樂部。於1919年,檯球協會和檯球管理俱樂部達成合並協議,組建了英式檯球和斯諾克檯球的最高組織為檯球聯合會,主持兩種檯球的比賽和制訂規則。

1940年成立了世界檯球聯盟,是國際檯球活動的組織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行政中心設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世界檯球聯盟負責世界性的檯球比賽。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展有檯球活動,並建立有檯球協會。加入世界檯球聯盟的國家已有三十多個,都是該聯盟的會員國。

美國檯球協會成立於1948年,是美國各種檯球運動的最高統轄機構,會址在芝加哥。於1965年該協會又設立了一座檯球名人館,保存檯球史上的重要資料及傑出人物的光榮記錄。

在英國最早流行的是英式檯球比賽,最早的第一位高手是卡爾,以後是愛德溫·肯特菲耳,稱霸25年之久,不但球技精湛而且也在改良檯球器材方面做了許多貢獻。1849年崛起了是羅伯茲,1870年首屆世界英式檯球大賽中,著名的柯克擊敗了羅伯茲。兩個月後柯克卻敗給了羅伯茲的兒子小羅伯茲。

1870年的一年中,英式檯球冠軍賽,盛況空前,群雄爭霸,在不下四次的比賽中,冠軍得主不斷更換,柯克擊敗羅伯茲;小羅伯茲又擊敗了柯克和鮑爾;本列特又打敗了小羅伯茲。以後小羅伯茲又多次獲勝。到十九世紀末,英式檯球的霸主一直屬於小羅伯茲。進入二十世紀後,最傑出的英式檯球的名手有澳大利亞的華特林登和英籍的戴維斯。

開侖檯球的世界傑出的名手,首推美國人斯卡夫,由於他掌握一手精湛的撞球絕技。因此被譽為檯球名人中的奇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他的鼎盛時期。在開侖檯球界,他的名字是最令人崇敬的。

還有一位開侖檯球的名手利奧勒,是一位西班牙人,他不但在開侖檯球方面稱雄於世,而且在美式檯球中也稱霸球壇。1887年,他第一次贏得美式檯球冠軍後,以後在二十四年中,總共獲得十五次美式檯球冠軍。在開侖檯球方面,從1908年到1919年,他共得了十次冠軍。1936年他以七十一歲高齡。迎戰年輕的高手霍浦,終因體衰而力不從心,不敵年輕力壯的的新秀。

美式檯球的歷史較短,但近年來已成為世界最流行的兩種檯球之一。美國第一次職業檯球賽是在1860年,冠軍是考曼拉,最早稱霸的美式檯球高手是利奧勒和海斯頓,在他們之後較為突出的是塔伯斯奇,曾取得六屆世界美式檯球冠軍。還有更為出類拔翠的格拉夫,從1919到1937的八年間,曾十四次獲得該項比賽冠軍。繼其之後突出高手是莫司克尼,是美式檯球王中之王,曾贏得十三次美式檯球世界冠軍。

進入六十年代以來,美式檯球的尖子高手有拉薩德、包胥斯和小克雷菲等人。此外還有一位世界美式檯球女傑之首馬魯卡什、她是1959年出生於紐約,舉世聞名的女球王。

第一次斯諾克業余檯球賽戴維斯奪取了冠軍,以後在眾多高手的激烈競爭中,他以高超的球技保持了二十餘年的世界諾克職業檯球冠軍稱號。

1939年,是斯諾克檯球的鼎盛時期,一桿掃盡球台上所有球的高分記錄不斷涌現。

斯諾克檯球一桿的最高分是147分,第一次達到這個記錄是在1928年,澳大利亞的烈敖納羅;1942年是何瑞林登;1948年是加拿大的利為德半退的老戴維斯在1995年也打出了這個成績。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熱鬧非常的英格蘭檯球賽熱也隨之降溫告停。1946年二戰結束以後,世界職業斯諾克檯球大賽又開始恢復,戴維斯又獲得冠軍,終因已屆暮年而就此告退。

檯球最早傳到亞洲的國家是印度和泰國,後來是日本,傳入中國是在十九世紀清朝未朝。解放前,只有大使館、租界地和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藩陽等幾大城市私人開辦的小規模的檯球廳室,只有幾張球台。

解放後,在上海有蔡國紀和新鑫兩家小廠生產製造球台,終因剛剛解放不久,根據當時群眾的經濟生活狀況,參與檯球活動為時尚早。因此,僅僅維持幾年就結束了。現在伴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檯球也和其它運動一樣得到普到普及發展,大中城市許多體育場館、俱樂部、娛樂中心、大賓館、飯店都沒有檯球廳、室。許多大中小村鎮、大街小巷遍布檯球設攤。

1986年,我國成立了中國檯球協會,各省市也相繼成立地方的檯球協會。1960年,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檯球賽。1985年又在天當和上海先後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1986年11月又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特別是1987年3月5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的健牌杯中國國際檯球大賽,可以說是一次世界檯球第一流名手雲集的大賽,美國有八位世界檯球高手和中國八位選手參加比賽。這八位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史蒂夫·戴維斯、第三的丹尼斯·泰勒、第五的吉米·懷特、第七的威利·索恩、第八的特里·格里菲斯、第十的托尼·米奧、第十三的尼爾·福爾茲、第十六的雷克斯·威廉斯。他們的精彩表演使我國觀眾大飽眼福,最後威利·福爾茲以5比2擊敗吉米·懷特奪得冠軍。八位中國選手雖在第一輪比賽中被淘汰,但張燕斌在對吉米·懷特的比賽中贏了一局。通過這次電視轉播,全國約有一億觀眾欣賞了這次高水平轉播,在我國撳起了一股檯球熱。

1994年在北京第四十中學與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聯合首次創辦了檯球運動專業班,引起了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青睞,並得到亞洲與世界台聯的支持。為貫徹「中國檯球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培養國家急需的有文化理論和高技術水平的新型檯球運動員、裁判員和管理人材,1995年在檯球專業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北京檯球運動學校」。1996年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又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創建了運動系檯球項目,為中國培養高級檯球專業人材創造了條件。

Ⅶ 撞球是什麼

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檯球究竟起源於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雲,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檯球起源於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檯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檯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檯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
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等。檯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檯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檯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Single Pool),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上便可行分。
由於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後做檯球活動,有利於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
據說檯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後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
自從檯球出現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不是一出現就盡美盡善,而是在長期流傳中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豐富,現已達到了比從較完善的程度。從前開始在室內桌子上玩球時,在桌子中心開了一個圓洞,後來又在桌子四角開了四個洞,洞的增加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玩球興趣,直到在桌子開了六個圓洞。才演變成了今天落袋式檯球球台的雛形。在球台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過八角形球桌,在桌每邊開洞。共有八個洞,洞增多了,一盤球可以多容納幾個人來參加。
到了十九世紀初,檯球運動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階段,在技術提高的同時,設備用具也隨之發展,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
在檯球桌方面,原來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因受氣候影響木材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直接影響擊球技術的發揮。約在1827年開始採用石板做球台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
球台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沖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用橡膠取代。1835年美國人費侖、1854年美國人半沙波尼蘭先後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 球桿的皮頭是誰發明改進的呢?現有兩種傳說:一種是,到十九世紀初所用的禿頭槌桿是一駐印度的法國士兵明誇特,在他受處罰時,強制長時間被迫練習中,他發現木製球桿的禿頭不好用,便在禿桿頭上加一塊皮頭,經過試用效果很好,便開始推廣了。
另一種說法是:皮革頭是由法國檯球名手米佳發明的,並在英國又發明了巧克粉,可以防止球桿擊球滑桿。
檯球所用的「球」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最早使用的檯球,是用木材或黃銅做的,後來受印度象牙裝飾品和高級用具的啟發,因此象牙也被選用做檯球材料了。一隻象牙可以做五個球,根據當時需要估計,每年要有萬余頭大象的牙才能解決,用量之大實在可觀。由於檯球質量要求高,圓度要圓,每個球的重量要求要同,因受產品合格率的影響,價格昂貴,只能供王室貴族少數人享用,嚴重的阻礙檯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直至1868年檯球在西方國家廣泛發展,球的需求也隨之巨增,紐約一家檯球公司自願拿出一萬美元賞金,徵求象牙球的代用品。當時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用化學方法研製成功塑膠檯球,這項發明促進了檯球製造工業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對檯球運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海亞特也被美國檯球協會選進了名人館。
最初玩的檯球,球台上只有兩只球,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跟著仿效,此時在球台上便有了三個球。並把這種玩法叫「開侖」,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雙著」,都可以得分。這種玩法,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檯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檯球「比力」 美國的檯球運動,是西班牙人於1504年經佛羅里達州傳入的。1607年,英國人又把檯球帶到維吉尼亞洲。1690年移居南卡羅來納的法國人也將檯球運動帶到美國。當時雖然多方面把檯球運動傳入美國,但並沒有很快得到發展,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對檯球的技術、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直到在世界檯球運動中,獨創了美式檯球一大流派,與法式檯球、英式檯球並駕齊驅,現已流行於東西方。
斯諾克檯球起源,曾有過一段故事的傳說。在1875年,有一個駐扎在印度的特文郡軍團,團里有一位青年尉官尼維爾.張伯侖(Neville Chomberlain),對於他們每天玩的三球檯球,感到乏味,於是便產生了改進的想法,便加了一個黑色球,經過一段時間,又有一位青年軍官建議,再加了一個粉色球,隨著球數的增加,不僅提高了玩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玩球的方法,後來又連續增加幾種不同顏色綵球,球數共有二十二個,其中有十五個紅色球,六個不同顏色的彩色球和一個白色主球。經過實踐摸打,又制訂了一套比賽方法和規則。1880年,英國人約翰.羅伯特又從印度把斯諾克檯球打法和規則帶回了英國。但是,當時正處於英式檯球熱,一般名手及觀眾都熱衷於英式檯球。斯諾克檯球根本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式檯球日漸衰落,許多名手才逐漸轉向斯諾克檯球,從此斯諾克檯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成了英國的國球,直到現在。 關於檯球運動組織的建立,最早的國家是英國,於1885年由業余與職業球手組成了檯球協會,並制訂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賽規則。1908年又由對立的一方組成了檯球管理俱樂部。於1919年,檯球協會和檯球管理俱樂部達成合並協議,組建了英式檯球和斯諾克檯球的最高組織為檯球聯合會,主持兩種檯球的比賽和制訂規則。
1940年成立了世界檯球聯盟,是國際檯球活動的組織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行政中心設在西班牙的巴塞羅納。世界檯球聯盟負責世界性的檯球比賽。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展有檯球活動,並建立有檯球協會。加入世界檯球聯盟的國家已有三十多個,都是該聯盟的會員國。
美國檯球協會成立於1948年,是美國各種檯球運動的最高統轄機構,會址在芝加哥。於1965年該協會又設立了一座檯球名人館,保存檯球史上的重要資料及傑出人物的光榮記錄。
在英國最早流行的是英式檯球比賽,最早的第一位高手是卡爾,以後是愛德溫.肯特菲耳,稱霸25年之久,不但球技精湛而且也在改良檯球器材方面做了許多貢獻。1849年崛起了是羅伯茲,1870年首屆世界英式檯球大賽中,著名的柯克擊敗了羅伯茲。兩個月後柯克卻敗給了羅伯茲的兒子小羅伯茲。
1870年的一年中,英式檯球冠軍賽,盛況空前,群雄爭霸,在不下四次的比賽中,冠軍得主不斷更換,柯克擊敗羅伯茲;小羅伯茲又擊敗了柯克和鮑爾;本列特又打敗了小羅伯茲。以後小羅伯茲又多次獲勝。到十九世紀末,英式檯球的霸主一直屬於小羅伯茲。進入二十世紀後,最傑出的英式檯球的名手有澳大利亞的華特林登和英籍的戴維斯。
開侖檯球的世界傑出的名手,首推美國人斯卡夫,由於他掌握一手精湛的撞球絕技。因此被譽為檯球名人中的奇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他的鼎盛時期。在開侖檯球界,他的名字是最令人崇敬的。
還有一位開侖檯球的名手利奧勒,是一位西班牙人,他不但在開侖檯球方面稱雄於世,而且在美式檯球中也稱霸球壇。1887年,他第一次贏得美式檯球冠軍後,以後在二十四年中,總共獲得十五次美式檯球冠軍。在開侖檯球方面,從1908年到1919年,他共得了十次冠軍。1936年他以七十一歲高齡。迎戰年輕的高手霍浦,終因體衰而力不從心,不敵年輕力壯的的新秀。
美式檯球的歷史較短,但近年來已成為世界最流行的兩種檯球之一。美國第一次職業檯球賽是在1860年,冠軍是考曼拉,最早稱霸的美式檯球高手是利奧勒和海斯頓,在他們之後較為突出的是塔伯斯奇,曾取得六屆世界美式檯球冠軍。還有更為出類拔翠的格拉夫,從1919到1937的八年間,曾十四次獲得該項比賽冠軍。繼其之後突出高手是莫司克尼,是美式檯球王中之王,曾贏得十三次美式檯球世界冠軍。
進入六十年代以來,美式檯球的尖子高手有拉薩德、包胥斯和小克雷菲等人。此外還有一位世界美式檯球女傑之首馬魯卡什、她是1959年出生於紐約,舉世聞名的女球王。
第一次斯諾克業余檯球賽戴維斯奪取了冠軍,以後在眾多高手的激烈競爭中,他以高超的球技保持了二十餘年的世界諾克職業檯球冠軍稱號。
1939年,是斯諾克檯球的鼎盛時期,一桿掃盡球台上所有球的高分記錄不斷涌現。
斯諾克檯球一桿的最高分是147分,第一次達到這個記錄是在1928年,澳大利亞的烈敖納羅;1942年是何瑞林登;1948年是加拿大的利為德半退的老戴維斯在1995年也打出了這個成績。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熱鬧非常的英格蘭檯球賽熱也隨之降溫告停。1946年二戰結束以後,世界職業斯諾克檯球大賽又開始恢復,戴維斯又獲得冠軍,終因已屆暮年而就此告退。
檯球最早傳到亞洲的國家是印度和泰國,後來是日本,傳入中國是在十九世紀清朝未朝。解放前,只有大使館、租界地和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藩陽等幾大城市私人開辦的小規模的檯球廳室,只有幾張球台。
解放後,在上海有蔡國紀和新鑫兩家小廠生產製造球台,終因剛剛解放不久,根據當時群眾的經濟生活狀況,參與檯球活動為時尚早。因此,僅僅維持幾年就結束了。現在伴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檯球也和其他運動一樣得到普到普及發展,大中城市許多體育場館、俱樂部、娛樂中心、大賓館、飯店都沒有檯球廳、室。許多大中小村鎮、大街小巷遍布檯球設攤。
1986年,我國成立了中國檯球協會,各省市也相繼成立地方的檯球協會。1960年,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檯球賽。1985年又在天當和上海先後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1986年11月又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特別是1987年3月5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的健牌杯中國國際檯球大賽,可以說是一次世界檯球第一流名手雲集的大賽,美國有八位世界檯球高手和中國八位選手參加比賽。這八位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史蒂夫.戴維斯、第三的丹尼斯.泰勒、第五的吉米.懷特、第七的威利.索恩、第八的特里.格里菲斯、第十的托尼.米奧、第十三的尼爾.福爾茲、第十六的雷克斯.威廉斯。他們的精采表演使我國觀眾大飽眼福,最後威利.福爾茲以5比2擊敗吉米.懷特奪得冠軍。八位中國選手雖在第一輪比賽中被淘汰,但張燕斌在對吉米.懷特的比賽中贏了一局。通過這次電視轉播,全國約有一億觀眾欣賞了這次高水平轉播,在我國撳起了一股檯球熱。
1994年在北京第四十中學與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聯合首次創辦了檯球運動專業班,引起了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青睞,並得到亞洲與世界台聯的支持。為貫徹「中國檯球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培養國家急需的有文化理論和高技術水平的新型檯球運動員、裁判員和管理人材,1995年在檯球專業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北京檯球運動學校」。1996年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又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創建了運動系檯球項目,為中國培養高級檯球專業人材創造了條件。

Ⅷ 斯諾克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有人說檯球起源於法國,也有人說最先產生於英國,還有人說最早來自於西班牙和義大利。眾說紛紜,目前尚無確切考證資料。具有限的資料表明,最早的檯球游戲,桌面上只有兩個球。傳到法國,法國人又加入了一個紅球,英國人也跟著模仿。17世紀末,法國路易十四的隨身醫生要求國王每天飯後必須打檯球,隨之,檯球游戲在法國流行起來。最初檯球是用木料製成的,以後出現了象牙製造的。據說,一顆象牙只能制5個球,英國僅製作檯球每年就需要上萬頭大象,製造好的象牙檯球還要經過嚴格挑選,重量必須相同,因此價格非常昂貴!所以象牙檯球僅適合宮廷貴族們玩樂! 後來,被稱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研製出一種用硝化纖維素、樟腦、酒精等化工原料混合製成的檯球,它大大降低了檯球的成本;隨後在1920年又出現了一種石碳酸脂鑄成的檯球。再一次使檯球的製造費用降低。此後,檯球在娛樂行業中,真正成為了大眾娛樂。 檯球從最早的兩個球開始,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英式檯球、法式檯球等等。比較流行的英式斯諾克檯球,起源於1885年,這種打法已延續了一百多年。 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檯球究竟起源於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雲,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檯球起源於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檯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檯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檯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nn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等。檯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檯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檯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Single Pool),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柱上便可得分 由於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後做檯球活動,有利於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據說檯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後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 自從檯球出現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不是一出現就盡美盡善,而是在長期流傳中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豐富,現已達到了比從較完善的程度。從前開始在室內桌子上玩球時,在桌子中心開了一個圓洞,後來又在桌子四角開了四個洞,洞的增加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玩球興趣,直到在桌子開了六個圓洞。才演變成了今天落袋式檯球球台的雛形。在球台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過八角形球桌,在桌每邊開洞。共有八個洞,洞增多了,一盤球可以多容納幾個人來參加。 到了十九世紀初,檯球運動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階段,在技術提高的同時,設備用具也隨之發展,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在檯球桌方面,原來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因受氣候影響木材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直接影響擊球技術的發揮。約在1827年開始採用石板做球台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球台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沖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用橡膠取代。1835年美國人費侖、1854年美國人半沙波尼蘭先後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球桿的皮頭是誰發明改進的呢?現有兩種傳說:一種是,到十九世紀初所用的禿頭槌桿是一駐印度的法國士兵明誇特,在他受處罰時,強制長時間被迫練習中,他發現木製球桿的禿頭不好用,便在禿桿頭上加一塊皮頭,經過試用效果很好,便開始推廣了。 另一種說法是:皮革頭是由法國檯球名手米佳發明的,並在英國又發明了巧克粉,可以防止球桿擊球滑桿。檯球所用的「球」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最早使用的檯球,是用木材或黃銅做的,後來受印度象牙裝飾品和高級用具的啟發,因此象牙也被選用做檯球材料了。一隻象牙可以做五個球,根據當時需要估計,每年要有萬余頭大象的牙才能解決,用量之大實在可觀。由於檯球質量要求高,圓度要圓,每個球的重量要求要同,因受產品合格率的影響,價格昂貴,只能供王室貴族少數人享用,嚴重的阻礙檯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直至1868年檯球在西方國家廣泛發展,球的需求也隨之巨增,紐約一家檯球公司自願拿出一萬美元賞金,徵求象牙球的代用品。當時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用化學方法研製成功塑膠檯球,這項發明促進了檯球製造工業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對檯球運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海亞特也被美國檯球協會選進了名人館。最初玩的檯球,球台上只有兩只球,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跟著仿效,此時在球台上便有了三個球。並把這種玩法叫「開侖」,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雙著」,都可以得分。這種玩法,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檯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檯球「比力」。 美國的檯球運動,是西班牙人於1504年經佛羅里達州傳入的。1607年,英國人又把檯球帶到維吉尼亞洲。1690年移居南卡羅來納的法國人也將檯球運動帶到美國。當時雖然多方面把檯球運動傳入美國,但並沒有很快得到發展,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對檯球的技術、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直到在世界檯球運動中,獨創了美式檯球一大流派,與法式檯球、英式檯球並駕齊驅,現已流行於東西方。 關於檯球運動組織的建立,最早的國家是英國,於1885年由業余與職業球手組成了檯球協會,並制訂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賽規則。1908年又由對立的一方組成了檯球管理俱樂部。於1919年,檯球協會和檯球管理俱樂部達成合並協議,組建了英式檯球和斯諾克檯球的最高組織為檯球聯合會,主持兩種檯球的比賽和制訂規則。 1940年成立了世界檯球聯盟,是國際檯球活動的組織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行政中心設在西班牙的巴塞羅納。世界檯球聯盟負責世界性的檯球比賽。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展有檯球活動,並建立有檯球協會。加入世界檯球聯盟的國家已有三十多個,都是該聯盟的會員國。美國檯球協會成立於1948年,是美國各種檯球運動的最高統轄機構,會址在芝加哥。於1965年該協會又設立了一座檯球名人館,保存檯球史上的重要資料及傑出人物的光榮記錄。檯球最早傳到亞洲的國家是印度和泰國,後來是日本,傳入中國是在十九世紀清朝未朝。解放前,只有大使館、租界地和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藩陽等幾大城市私人開辦的小規模的檯球廳室,只有幾張球台。 解放後,在上海有蔡國紀和新鑫兩家小廠生產製造球台,終因剛剛解放不久,根據當時群眾的經濟生活狀況,參與檯球活動為時尚早。因此,僅僅維持幾年就結束了。現在伴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檯球也和其他運動一樣得到普到普及發展,大中城市許多體育場館、俱樂部、娛樂中心、大賓館、飯店都沒有檯球廳、室。許多大中小村鎮、大街小巷遍布檯球設攤。 1986年,我國成立了中國檯球協會,各省市也相繼成立地方的檯球協會。1960年,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檯球賽。1985年又在天當和上海先後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1986年11月又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特別是1987年3月5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的健牌杯中國國際檯球大賽,可以說是一次世界檯球第一流名手雲集的大賽,美國有八位世界檯球高手和中國八位選手參加比賽。這八位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史蒂夫.戴維斯、第三的丹尼斯.泰勒、第五的吉米.懷特、第七的威利.索恩、第八的特里.格里菲斯、第十的托尼.米奧、第十三的尼爾.福爾茲、第十六的雷克斯.威廉斯。他們的精采表演使我國觀眾大飽眼福,最後威利.福爾茲以5比2擊敗吉米.懷特奪得冠軍。八位中國選手雖在第一輪比賽中被淘汰,但張燕斌在對吉米.懷特的比賽中贏了一局。通過這次電視轉播,全國約有一億觀眾欣賞了這次高水平轉播,在我國撳起了一股檯球熱。 1994年在北京第四十中學與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聯合首次創辦了檯球運動專業班,引起了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青睞,並得到亞洲與世界台聯的支持。為貫徹「中國檯球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培養國家急需的有文化理論和高技術水平的新型檯球運動員、裁判員和管理人材,1995年在檯球專業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北京檯球運動學校」。1996年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又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創建了運動系檯球項目,為中國培養高級檯球專業人材創造了條件

Ⅸ 檯球分為幾種

檯球有很多種類,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1、按國度分:法式檯球、英式檯球、美式檯球。

2、按數量分:3球檯球、4球檯球、9球檯球、16綵球檯球、22綵球檯球。

3、按擊球技巧分:斯諾克檯球、8號檯球、輪換檯球。

檯球的種類很多,除了斯諾克檯球以外,還有很多打法都在國內和世界上流行,並且都有各自的世界大賽,在一些綜合性的大賽中,檯球項目也設立了很多小項。世界流行的檯球種類主要分為英式檯球、美式檯球、法式檯球和開倫式檯球,這是按照檯球起源劃分的。

(9)法國人玩的球叫什麼擴展閱讀:

檯球的起源:

檯球是一項在國際上廣泛流行的高雅體育運動,是一種用球桿在台上擊球、依靠計算得分確定比賽勝負的室內娛樂體育項目。檯球也叫撞球(港澳的叫法)、撞球(台灣的叫法)。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

檯球運動最先在法國流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象牙立柱上便可行分。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每天餐後做檯球活動,逐漸的,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

最初的檯球是用黃銅和木料製成的,之後改用象牙製造。然而,一顆象牙平均只能造出5個球。在英國,每年僅製作檯球就需要上萬頭大象,做出來象牙檯球也不是顆顆都符合要求,還要經過嚴格挑選,重量必須相同,因此價格非常昂貴。

所以,當時的檯球運動僅適合宮廷貴族們玩樂。後來,被稱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研製出一種用硝化纖維素、樟腦、酒精等化工原料混合製成的檯球,它大大降低了檯球的製作成本;隨後在1920年又出現了一種石碳酸脂鑄成的檯球,再一次使檯球的製造費用降低。

在檯球桌方面,最早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但受氣候等因素影響,木材容易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約在1827年開始採用石板做球台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

球台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沖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用橡膠取代。而後,美國人費侖在1835年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玩的球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