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外籍軍團的介紹
法國外籍軍團(法語Legion etrangere,英語French Foreign Legion)是由外國志願兵組成的陸軍正規部隊,擁有和法國正規軍同樣的裝備,由來自136個國家和地區約8000名志願者組成。創立於1831年,當時為了解決法國國內的外國人犯罪問題,同時補充戰爭中死傷的法國軍隊兵員,由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在位1830-1848)下令組建。志願者加入時可以隱瞞國籍和姓名,假名或改名也可以。因此曾經有很多罪犯加入,2000年以來開始對志願者的經歷進行詳細調查,曾經服過刑的人已經無法參加了,加入者可以拒絕參加針對母國的戰斗。外籍兵團組建後先後參加了墨西哥遠征(法國武裝干涉墨西哥)、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之後的阿爾及利亞戰爭、剛果戰爭、波黑戰爭、海灣戰爭等。除戰爭活動外,緬甸的維和援助活動、海地的鎮壓暴動、印度洋地震的災害援助也可以見到法國外籍軍團的身影。
❷ 法國外籍軍團
法國外籍軍團在整編之後享有和法國正規軍一樣的待遇人員規模維持在7000人左右,他相當於法國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在裡面設有特別空勤團不過只有表現極其優秀的人才能入選總人數不超過100人。法國外籍軍團每年都會參加北約組織的大型軍事演習。
如果算特別空勤團的話他們的作戰水平應該和美國的特種部隊是一樣的。同時他們也參加普通的軍事演習和維和任務。
❸ 。。。。法國外籍軍團招收條件。。。。
法國歷來有使用外籍部隊的傳統。1831年,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命令成立常備編制的外籍軍團,專門徵集外國人入伍,從此出現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雇傭兵組織。目前該軍團有100多個國籍的士兵,官兵約8000人,他們穿著標准法國陸軍制服,但在某些特別配件上顯示自己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出於成員宗教的考慮,外籍軍團允許成員保留胡須。
法國外籍軍團常年在巴黎、馬賽和尼姆等城市設立募兵處,每年招收新兵約1000名,報考人員十分踴躍。法國政府為報名者制訂三條最基本的要求:年齡從17歲到40歲,持有有效身份證件,如實申報個人情況。符合以上條件你就可以提出申請要求,但之後還要接受一系列調查和篩選,比如犯罪情況調查,傳染病調查等等。外籍軍團喜歡錄用東方人,而不太喜歡黑膚色的人,認為黃種人聽話,黑人難管理。據稱,只有20%的人有幸通過前幾關,赴卡斯特諾德利兵營參加為期4個月的新兵訓練。新兵不必對法國宣誓,但是必須對外籍軍團宣誓:"軍團就是我的祖國。"
外籍軍團能夠吸引眾多國籍的年輕人報考,首先是因為軍團作戰勇敢,素有"法軍敢死隊"之稱,富有刺激性,不少年輕人都以加入外籍軍團而自豪。其次是隨著西方社會失業增加,尋找工作越來越難,而在外籍軍團服役相對穩定,只要本人願意,幹上20年都沒有問題,滿20年後,每月可領到2000法郎的養老金。而對那些想移居法國的外籍青年來說,最大誘惑是加入軍團的人在服役5年後會優先加人法國國籍。
外籍軍團現有9個作戰團,其中第2外籍傘兵團能夠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以"隨到隨戰"的能力而知名。外籍軍團還有個非正式格言"自己搞定",意思是軍團每個成員都是精英分子,他們應該有很強的處理問題能力,外籍軍團曾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舉行多次野外生存訓練比賽,外籍軍團士兵的通過率達到95%以上,而大部分美國陸戰隊員卻無法通過。
法國外籍軍團的戰史也頗為豐富。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卡梅隆高地,法國外籍軍團的65名官兵抵擋了2000名墨西哥士兵的進攻,戰斗到最後一人。外籍軍團特意將這一天定為卡梅隆紀念日,每年都被軍團分隊慶祝。外籍軍團長期充當法國對外征服的先鋒,1954年曾在奠邊府慘遭越南人重創。如今,外籍軍團開始改變功能,成為法國快速反應部隊,只負責海外領地和領事館的安全保衛,近年來一般從事非洲及中東地區的維護任務。
只是想問你,你是愛這個國家,還是愛這個政府?
如果有一天這個國家燃起了戰火,你會不顧一切的回來戰斗嗎?
另外,你說官僚和腐敗。。。算了,什麼都不說了,你自己要真出國了就會知道,現在說也醒不了你的夢。
❹ 問二戰時法國的外籍兵團有那些~~高手答~~!
法國外籍兵團 (法語: Légion Étrangère)自1831年組建起,便是法國武裝力量中一個獨特與卓著的單位。正如它的名稱所示,所有兵團的成員都在外籍人士中招募。 歷史 1831年,路易·菲利普(之後的法國國王)為了支持他在阿爾及利亞發動的侵略戰爭,於3月10日組建了法國外籍兵團。之後,外籍兵團作為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轉戰克里米亞,義大利和墨西哥戰場。 墨西哥 法國外籍兵團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開始於1863年4月30日的墨西哥戰場。當日,一支由62名士兵和3名軍官組成的步兵巡邏小隊在Danjou上尉(Capitaine Danjou)的帶領下巡邏時,受到了將近3個營的墨西哥步兵和騎兵的進攻,並被圍困在卡梅倫庄園(Hacienda Camarón)。巡邏隊在庄園中抵抗墨西哥軍隊的進攻,雖然面臨著絕望的處境,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戰斗,貫徹了戰至最後一人的頑強戰斗意志。Danjou上尉在庄園的防守作戰中受了致命傷,他剩餘的部眾最後與墨西哥軍隊展開了刺刀白刃格鬥。最後,墨西哥方面要求最後剩下的3個兵團戰士投降,但他們始終堅持,墨西哥軍隊必須保證他們保持著自己的戰旗,護送陣亡的Danjou上尉的遺體平安返回自己的駐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墨西哥方面的指揮官慨嘆到:「他們不是人類,是魔鬼」,出於尊敬同意了他們的條件。 直到今天,紀念「卡梅倫日」依然是兵團的重要慶典,並在此活動中展示Danjou上尉的手部木雕。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期間,外籍兵團試圖突破普軍防線,以解除普魯士軍隊對巴黎的包圍。他們成功得奪取了奧爾良,但最後未能解除對巴黎的封鎖。 殖民地戰爭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期間,外籍兵團在法國的對外殖民擴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參加了了北非(在Sidi-Bel-Abbès,阿爾及利亞,他們建立了總部),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支那。1885年,在印度支那,一個營的外籍兵團參加了中法戰爭中著名的宣光堡壘(fortress of Tuyen Quang)防禦戰。 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外籍兵團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斗,包括凡爾登戰役。在戰爭中的,軍團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卓著功勛。 外籍兵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東,北非戰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13團(The 13th Demi-Brigade) The Foreign Legion was heavily involved in World War II, playing a large rol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North African campaign. The 13th Demi-Brigade was deployed in the Battle of Bir Hakeim. Interestingly, part of the Legion was loyal to the Free French movement, yet another part was loyal to the Vichy government. A battle in Syria saw two opposing sides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in a short engagement, and later on the Vichy Legion joined its Free French brethren. 編制 從前,外籍兵團除了在戰爭時期外,並不在法國本土駐扎。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扎在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阿爾及利亞。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其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的小城Aubagne。 軍團有以下7個團組成: 法國本土 第1騎兵團(1 REC),駐扎於 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第2步兵團(2 REI),駐扎於尼姆(Nîmes), 第2工兵團,將被部屬於Plateau d'Albion, 1st Foreign Regiment (1 RE), based in Aubagne (Legion headquarters), 4th Foreign Regiment, based in Castelnaudary (training); 科西嘉島, 第2傘兵團,駐扎於卡爾維(Calvi); 法國海外屬地, 第3步兵團(3 REI),駐扎在法屬蓋亞那, 梅約特特遣隊(DLEM),梅約特(Mayotte); 非洲 13th Demi-Brigade of Foreign Legion (13 DBLE), based in Djibouti.
希望採納
❺ 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國外籍軍團,它如今實力有多強
法國外籍軍團比美國都厲害。
一旦通過,他們將根據考試結果決定應征者要去的軍團。法國外國軍團的戰鬥力非常出色,他們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經常前往法屬蓋亞那的野外訓練基地進行評估。外國軍團士兵的及格率達到95%以上,但大多數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均無法通過測試。法國外籍軍團的第一份合同為5年,只要其正常運行,它將續簽。但是,每年年底仍會有各種評估。如果他們不能通過,就必須離開軍隊。通常,法國外國退伍軍人服役15年後即可申請退休。退休後,國家將安排就業和生計,具有良好品格的無國籍者可以在3年內申請法國國籍。
❻ 法國外籍兵團有多少中國人
華人參加法國外籍軍團 ,據統計,目前仍有200多名華人在該軍團服 役,而全法外籍軍團退伍華人則有560人左右。外籍軍團對中國兵的普遍看法是:特能吃苦,紀律性強,成績優異。據悉,華人在法國外籍軍團當坦克兵的不少, 那是因為他們在軍事考核中名列前茅而獲得的特權。
法國外籍軍團有「抱團」的傳統,全世界目前有172個外籍軍團戰友會。這些戰友會大 多以地名命名,如「法國外籍軍團巴黎戰友會」,唯有「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以「華人」兩字命名。
華人戰友會得到承認說明法國軍方認可華人士兵對法國的貢獻,同時也說明華人在法國外籍軍團是受人尊敬的。
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二十多名華人士兵從伊拉克歸來,個個光頭,出現在巴黎街頭,吸引了無數眼球。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還對他們進行了報道。不久就在巴黎華人青年中再次掀起當兵熱潮,幾乎每天都有人去徵兵站報名。
據統計,自胡永多迄今已有八百多名華人在外籍兵團經受考驗。籍貫也已經由早期的溫州人擴到各個地區的人,一般兵種有傘兵、工兵和裝甲兵等。
1995年,由於一位華人戰友患癌症去世,身後留下兩個不滿三歲的小孩,戰友胡永多;胡立靠、胡立平、餘三明、楊衛國等26為已經退伍的戰友幫助料理後事。他們動起了成立戰友會,以方便戰友之間組織聯誼活動和互相幫助的念頭,於是向外籍兵團老兵協會總會提出申請。
不料協會成立的過程卻充滿曲折。根據法國政壇對種族主義的避諱,老兵協會總會不希望在軍隊內部出現單一民族的協會。 經過反復交涉,擔任總會常委的胡永多聯合他的老朋友、前北約總司令、四星上將伊萬·德·凱赫碼本,一起說服其他23名總會常委,終於同意了華人退伍兵成立協會。協會的中文全稱「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印在法國國旗上作為會旗,中間是外籍兵團統一的標志。會址位於巴黎北郊的歐拜赫維里耶市,華人聚集地。
戰友2004年在中國駐法大使館登記,也才開始作為社團參加華人社會的一系列慶祝活動,踏入主流。華人戰友會是外籍兵團的第一個成立的戰友會,此後韓國效仿。反倒是前蘇聯、東歐那些國家,人數很多,卻始終沒有自己的組織。他 們參軍,就是為了養家糊口,退役後,通常都回國了。這也是華人退伍軍人與其他一些國家退伍軍人的區別。
2009年3月1日,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在舉行第四屆會長團就職典禮,500多位中法各界人士出席。新任會長陳建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戰友會是友誼的橋梁,是團結的紐帶,「戰友情更使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曾經都是軍人,相同的經歷使我 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詮釋。」陳建還說,接過這一面旗,成為新一任會長,深感責任重大,「我相信,只有盡我所能,用滿腔的熱情,才能勝任這一新的崗 位,並帶領新一屆常委會,秉承戰友會『團結、互助、融入』的宗旨,將戰友會不斷地發展和壯大。
許建工參贊在致辭中,代表中國駐法使館向新一屆 會長團就職表示祝賀,並贊揚華人戰友會展示出旅法華人為法國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他說,目前在法國外籍兵團中還有400多位現役軍人,他們和退伍華人戰友一 樣,是用自己的生命服務於法國,成為中法兩國人民交往的一個生動體現。許建工參贊希望華人戰友會為中法兩國人民的友好、為華人進一步融入法國社會做出更大 貢獻。
另外,會里還建立了中文學校,突出小班教學。學生數量不多,但是會長團教育組對教育質量要求很高。學生大多是戰友的孩子,在中文班裡按照國家僑務辦公室發的教材,從拼音開始學起。這個中文學校不止是讓孩子們學習了知識,也是給戰友們的下一代一個互相認識,交朋友的機會。
二.加強融入
戰友會和巴黎眾多僑團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又有一些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於,僑團成員都熱心於法國橋界各項事務,旨在為中法政商搭建橋梁。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戰友會是以俱樂部的形式聚集了其成員,並且在融入法國社會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比如每年4月份的CAMERONE(軍團的節日),都會派戰友南下參加,會里也會組織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會里的成員由於都來自外籍兵團,在法國主流社會已經生活戰斗過一段時間,和部隊現役軍官和戰士來往也比較頻繁。
在每年部隊組織的活動中,我會成員都被邀參加。
三.服務社會
2008年,外籍兵團要建一個博物館,資金主要是自己籌集,華人戰友會捐出了5萬歐元,這是所有戰友分會里捐得最多的。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外籍兵團華人戰友會也在兩個小時之內通過電話等形式募捐5萬歐元,還在法國僑學界舉行的支持北京奧運會萬人集會上,出動了四十多名華人士兵,維持治安。
最近在7月份,華人在役戰友王鳳佳不幸遇車禍身亡。戰友會在得到通知以後馬上成立了治喪委員會,接待王鳳佳的家屬,並陪同南下到他所在的部隊參加追悼會。在此過程中,治喪委員會還在會里設了捐款箱,在兩天時間內籌得捐款5千歐元,由會長團成員交給王鳳佳的親人。
自我會遷至華人集中的AUBERVILLIERS市以後,也和本市各僑團商會建立了一定的良好關系。
華人戰友會能夠成立,說明法國軍方認可華人士兵對法國的貢獻,對於協會未來的發展,他希望在法國社會的主流渠道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時也希望搞好下一代的教育,時刻不忘自己永遠是中國人。
❼ 有誰有法國外籍兵團的資料 還有法國是怎麼使這些外國兵為自己打仗的
編制 從前,外籍兵團除了在戰爭時期外,並不在法國本土駐扎。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扎在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阿爾及利亞。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其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的小城Aubagne。 軍團有以下7個團組成: 法國本土 第1騎兵團(1 REC),駐扎於 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第2步兵團(2 REI),駐扎於尼姆(Nîmes), 第2工兵團,將被部屬於Plateau d'Albion, 1st Foreign Regiment (1 RE), based in Aubagne (Legion headquarters), 4th Foreign Regiment, based in Castelnaudary (training); 科西嘉島, 第2傘兵團,駐扎於卡爾維(Calvi); 法國海外屬地, 第3步兵團(3 REI),駐扎在法屬蓋亞那, 梅約特特遣隊(DLEM),梅約特(Mayotte); 非洲 13th Demi-Brigade of Foreign Legion (13 DBLE), based in Djibouti
❽ 法國外籍兵團
法國外籍兵團(法文:LégionÉtrangère),為法國的正規部隊。自1831年組建後法國外籍兵團便參與法國大小戰事,擁有相當重要的功績。
19世紀時兵團主要的工作是保護法國的海外殖民地,不過也參加過普法戰爭。而在歷史超過150年的今天,軍團已經成為法國軍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軍團總共為存在於法國的三個共和、一個帝國服務過,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與其他中小戰爭,見證徵兵制的興衰,以及法國殖民地帝國的建立與塌坨。
軍團成員以招募外籍人士為主,但法國公民仍可以(文書上的)外國人身分加入。外籍人士在服務滿五年以後可以申請法國國籍,在確認受到足夠同化後便可取得國籍。不願意放棄原有國籍者,在契約結束後也可以得到法國居留權。
歷史1831年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消耗過大,法國軍人傷亡慘重導至輿論抨擊的結果,路易·菲利普(之後的法國國王)為了支持這場戰爭,於是3月10日組建了法國外籍兵團。1831年末首批法國外籍兵團成員登陸阿爾及利亞,此處也成為之後130年法國外籍兵團的中心。之後外籍兵團作為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轉戰克里米亞、義大利和墨西哥等戰場。
[編輯]墨西哥
卡梅倫戰役法國外籍兵團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開始於1863年4月30日的墨西哥戰場。當日,一支由62名士兵和3名軍官組成的步兵巡邏小隊在Danjou上尉(CapitaineDanjou)的帶領下巡邏時,受到了將近3個營的墨西哥步兵和騎兵(人數約在800人至1,200人之間)的進攻,並被圍困在卡梅倫庄園(HaciendaCamarón)。巡邏隊在庄園中抵抗墨西哥軍隊的進攻,雖然面臨著絕望的處境,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戰斗,貫徹了戰至最後一人的頑強戰斗意志。Danjou上尉在庄園的防守作戰中受了致命傷,他剩餘的部眾最後與墨西哥軍隊展開了刺刀白刃格鬥。在墨西哥的最後一波進攻下,剩下的五名士兵又有三人倒下。墨西哥方面要求最後的2個士兵投降,但他們仍堅持墨西哥軍隊必須保證他們能舉著自己的軍旗,護送Danjou上尉的遺體平安返回自己的駐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墨西哥方面的指揮官慨嘆道:「他們不是人類,是魔鬼」,出於尊敬同意了他們的條件。
Danjou上尉在混戰中遺失了的木製義手(他在阿爾及利亞失去一手)在不久之後被還給兵團,現在被放在兵團位於歐巴涅的法國外籍兵團博物館里,每年兵團慶祝卡梅倫日時都會拿出來展示。
[編輯]普法戰爭根據法國法律,除非面對國家危機否則兵團不可在法國本土戰斗。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會戰大敗後,新建立的第三共和急需軍隊來保衛法國。於是在命令下該年10月11日兵團的兩個團進入土倫,也是兵團首次在法國本土部署。普法戰爭後期普軍包圍巴黎,外籍兵團發動進攻,試著解除普魯士軍隊對巴黎的包圍。兵團在激戰後成功突破普軍防線奪回了奧爾良,但最後未能解除對巴黎的封鎖。
[編輯]殖民地戰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期間,外籍兵團在法國的對外殖民擴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參加了在北非(在阿爾及利亞Sidi-Bel-Abbès,他們建立了總部)、馬達加斯加和中國的戰爭。1885年,在印度支那,一個營的外籍兵團參加了中法戰爭中著名的宣光堡壘防禦戰(fortressofTuyenQuang)。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外籍兵團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斗,包括第二次香檳省戰役、索姆河戰役、埃納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等。而兵團也在加里波利之戰以及在馬其頓前線付出了許多傷亡。在這場戰爭中,軍團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卓著的功勛。
[編輯]戰間期1932年,兵團共擁有六個旅團,共30,000名士兵。
第一步兵團-阿爾及利亞與敘利亞
第二、第三及第四步兵團-摩洛哥
第五步兵團-印度支那
第一騎兵團-突尼西亞與摩洛哥
[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外籍兵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扮演的角色就沒有一戰時重要,但也在中東、北非等戰區佔有一席之地。例如第13團便參加了加扎拉/哈凱姆水井戰役。有趣的是,在二戰中兵團曾經分為兩派,一方效忠自由法國;另一方則效忠維希政府。而兩派更曾於敘利亞短暫交火。最後效忠維希政府的一方也加入了自由法國。而在戰後,也有許多前德意志國防軍成員選擇加入軍團。
[編輯]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時期的制服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徵兵製取消後法國只能重用法國外籍兵團。奠邊府戰役中法軍的17個團里就有7個團是來自法國外籍兵團,(當時兵團成員組成的關系)在奠邊府的戰場上還聽得見納粹德國的軍歌。外籍兵團的幾個支隊曾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時期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其中的一個支隊還是當年奠邊府戰役中法國守軍的重要組成力量。在該次戰役中法軍大敗,外籍兵團人員傷亡慘重,損失大半。當時士兵對戰爭深感絕望,兵團組成了一支志願救援隊,把救援物資通過空投分發到軍隊營地。
[編輯]阿爾及利亞兵變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當時法國阿爾及利亞駐軍司令發布宣言:只接受戴高樂出面協調。法國國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制定新憲法。戴高樂接管議會、總理以及政府政權。9月,法國全國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12月,戴高樂當選共和國總統並赦免相關人事。但是因為戴高樂本人的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路線,導致第1外籍傘兵團為中心的部隊感到不滿。發動政變失敗的結果,許多軍官遭到逮捕外,第1外籍傘兵團也被解散。
[編輯]第一次波斯灣戰爭1990年8月,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並予佔領。外籍兵團自伊西部登陸,成為第一支反攻伊拉克部隊,誘攻伊軍;伊拉克參謀本部錯判法國外籍兵團是主力部隊,派出近100,000兵力全力攻擊,殊不知自伊南門戶攻擊的美軍才是攻伊主力,導致美軍攻勢順暢,迫使占科伊軍恐遭美軍切斷退路,倉促撤退急逃返伊拉克。
[編輯]組成法國外籍兵團是法國的正式編制部隊,在契約期間外籍成員跟法國籍成員擁有同等身分保障,並非日內瓦條約所禁止的傭兵部隊。應該說是專門負責志願加入法國軍隊的外籍人士之統一處理部門比較符合狀況。目前大部份外籍兵團現役軍官是法國人,其中約10%為升遷的前任兵團成員。外籍兵團是多國籍人士的成功組合,原籍法國公民者僅占兵團成員比例之25-35%。成員組成比例以歐洲人最高,尤其在1980年代中葉後大量英國人及南斯拉夫人選擇加入外籍兵團。
兵團成員可以選擇使用假名及法國護照,這點是為了方便來自各國的成員能以新的身份到法國外籍兵團服役;而原本就為法籍者仍適用此規定。服役滿一年以後,軍團會調整兵員到適合他們的職位。
過去兵團頗能吸引重刑犯及受高薪賞金吸引的職業軍人加入,但近年來兵團開始提高加入資格,並開始對申請者做身家調查,並禁止重刑犯加入。
服役滿五年可申請成為法國公民,之後可以一年為單位續約。另外外籍兵團士兵因作戰重傷即可成為法國公民,這就是法國外籍兵團著名的《「為愛法國流血」法》(françaisparlesangversé)條款。
身著制服的法國外籍軍團士兵,他們手中的步槍是FAMAS。[編輯]編制過去,外籍兵團除了在國家危急時期以外並不駐扎在法國本土。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扎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但在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後,因應雙方所簽條約及就近看管曾經叛變過的部隊,政府將兵團指揮中樞搬遷回法國。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其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部署在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東邊的小城歐巴涅(Aubagne)。
軍團目前擁有九個團:
[編輯]法國本土第1外籍騎兵團(1erREC),駐扎於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主要工作為負責威力偵查。
第1步兵團(1erRE),駐扎於歐巴涅(Aubagne)(外籍兵團總部)
不負責直接戰斗
第1外籍工兵團(1erREI),駐扎於Laun
擁有稱為DINOPS的水中水上工作專門部隊,過去是第6外籍工兵團,但隨著第2外籍工兵團的設立而改名。
第2外籍步兵團(2eREI),駐扎於尼姆(Nîmes)
在海外出兵相當頻繁的兵團里,算是最常被派至海外的部隊。
第2外籍工兵團(2eREG),駐扎於StChristol
基地位於山嶽環繞的盆地里。
第4騎兵團(4eRE),駐扎於Castelnaudary(訓練營區)
新兵將在此接受包含法語在內的四個月戰斗訓練。
[編輯]科西嘉島第2外籍傘兵團(2eREP),駐扎於卡爾維(Calvi)
兵團里的精銳部隊,擅長各種特殊戰斗,通常活動不公開。
[編輯]法國海外屬地第3外籍步兵團(3REI),駐扎在法屬蓋亞那
擅長叢林戰,負責守護太空中心。
馬約特特遣隊(DLEM),駐扎於馬約特(Mayotte)
[編輯]非洲外籍兵團第13團(13DBLE),駐扎於吉布地
[編輯]已解散單位第1外籍傘兵團(1eREP),在阿爾及利亞發動叛變失敗,之後遭到解散。
[編輯]部署目前(2007年10月)外籍兵團在蓋亞那、中非、馬約特、吉布地、波利尼西亞、黎巴嫩、阿富汗、查德等地均有駐軍。
外籍兵團士兵[編輯]待遇剛開始的新兵每個月1043,之後隨著年資與階級調升。另外,兵團成員還可以擁有九個禮拜的帶薪休假。
薪資列表(2007年11月25日時狀況)階級服務年數1°RE2°REP3°REI13°DBLE
二等兵10個月1205146014333567
伍長3年1226148014523626
高級伍長10年1303160716003939
士官7年1351164816503929
高級士官10年1779209519454186
士官長17年2007214021804748
高級士官長21年2078242724774818
2°REP包含跳傘加給。
3°REI包含海外省居住補助
13°DBLE包含海外居住補助
❾ 介紹一下法國的外籍軍團
法國外籍軍團(法語Legion etrangere,英語French Foreign Legion)是由外國志願兵組成的陸軍正規部隊,擁有和法國正規軍同樣的裝備,由來自136個國家和地區約8000名志願者組成。創立於1831年,當時為了解決法國國內的外國人犯罪問題,同時補充戰爭中死傷的法國軍隊兵員,由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在位1830-1848)下令組建。志願者加入時可以隱瞞國籍和姓名,假名或改名也可以。因此曾經有很多罪犯加入。
編制
1、法國外籍兵團第1步兵團
2、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步兵團
3、法國外籍兵團第3外籍步兵團
4、法國外籍兵團第1外籍騎兵團
5、法國外籍兵團第4騎兵團
6、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傘兵團
7、法國外籍兵團第1外籍工兵團
8、法國外籍兵團第2外籍工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