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現有哪些衛星導航系統
GPS是美國的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都有自己的導航系統世界上GPS較為有名。
2.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的英文簡稱
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NSS)
俄羅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
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3. 目前世界上有幾大衛星定位系統
目前世界上有4大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DS)、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GALILEO)、GLONASS以及GPS。
拓展資料
GPS
GPS是在美國海軍導航衛星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導航、定位和定時功能,能為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現今,GPS共有 在軌 工作衛星31 顆,其中GPS-2A衛星10顆,GPS-2R衛星12顆,經現代化改進的帶M碼 信號的GPS-2R-M和GPS-2F衛星共9顆。根據GPS現代化計劃,2011年美國推進了GPS更新換代進程。GPS-2F衛星是第二代 GPS向第三代GPS過渡的最後一種型號,將進一步使GPS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
GLONASS
GLONASS是由原蘇聯國防部獨立研製和控制的第二代軍用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是繼GPS後的第二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系統由衛星、地面測控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系統由21顆工作星和3 顆備份星組成,分布於3 個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有8 顆衛星,軌道高度1萬9000公里,運行周期11小時15分。GLONASS系統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4年發射首顆衛星入軌。
GALILEO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GALILEO)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於1992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並和歐空局共同負責。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衛星軌道高度為 23616km,位於3個傾角為56°的軌道平面內。2012年10月,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二批兩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太空中已有的4顆正式的伽利略衛星,可以組成網路,初步實現地面精確定位的功能GALILEO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民用的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DS)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DS)是中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分為兩代,即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系統。我國上世紀80年代決定建設北斗系統,2003年,北斗衛星導航驗證系統建成。該系統由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4. 全球四大定位系統是什麼
GPS系統(美國)
GPS系統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2.北斗系統(中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和俄國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於20m。
3.GLONASS系統(俄羅斯)
「格洛納斯」GLONASS是前蘇聯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與美國GPS系統相類似的衛星定位系統,覆蓋范圍包括全部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也由衛星星座、地面監測控制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
4.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歐盟)
Galileo系統總投資達35億歐元的伽利略計劃是歐洲自主的、獨立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務,實現完全非軍方控制、管理,可以進行覆蓋全球的導航和定位功能。
(4)法國的衛星導航名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稱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
常見系統有GPS、BDS、GLONASS和GALILEO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最早出現的是美國的GPS,現階段技術最完善的也是GPS系統。
隨著近年來BDS、GLONASS系統在亞太地區的全面服務開啟,尤其是BDS系統在民用領域發展越來越快。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為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
參考資料: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網路
5. 各國衛星資料
世界各國發射的首顆衛星
1、前蘇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前蘇聯發射成功。這個衛星在離地面900公里的高空運行;它每轉一整周的時間是1小時35分鍾,它的運行軌道和赤道平面之間所形成的傾斜角是65度。它是一個球形體,直徑58公分,重83.6公斤。內裝兩部不斷放射無線電信號的無線電發報機。其頻率分別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長分別為15和7.5公尺左右)。信號採用電報訊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與此相同。前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揭開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序幕,大大激發了世界各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熱情。
2、美國:美國於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探險者」-1號人造衛星。該星重8.22公斤,錐頂圓柱形,高203.2厘米,直徑15.2厘米,沿近地點360.4公里、遠地點2531公里的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軌道傾角33.34」,運行周期114.8分鍾。發射「探險者』-1號的運載火箭是「丘辟特』℃四級運載火箭。
3、法國:法國於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試驗衛星」-1(A-l)號人造衛星。該星重約42公斤,運行周期108.61分鍾,近地點526.24公里、遠地點1808.85公里的橢圓軌道運行,軌道傾角34。24」。發射A1衛星的運載火箭為「鑽石,tA號三級火箭,其全長18.7米,直徑1.4米,起飛重量約18噸。
4、日本:日本於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大隅」號。該星重約9.4公斤,軌道傾角31.07」,近地點339公里,遠地點5138公里,運行周期144.2分鍾。發射「大隅」號衛星的運載火箭為「蘭達」-45四級固體火箭,火箭全長16.5米,直徑0.74米,起飛重量9.4噸。第一級由主發動機和兩個助推器組成,推力分別為37噸和26噸;第二級推力為11.8噸;第三、四級推力分別為6.5噸和1噸。
5、中國: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該衛星直徑約1米,重173公斤,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運行周期)114分鍾。衛星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的遠載火箭為「長征」1號三級運載火箭,火箭全長29,45米,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發射推力112噸。「東方紅」1號的發射,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它是中國的科學之星,是中國工人階級、解放軍、知識分子共同為祖國做出的傑出貢獻。
6、英國:英國於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普羅斯帕羅」號,該星重約66公斤,軌道傾角82.1 」,近地點537公里,遠地點1482公里,運行周期105.6分鍾.發射地點位於澳大利亞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發射場,運載火箭為英國的黑箭運載火箭.主要任務是試驗各種技術新發明,例如試驗一種新的遙測系統和太陽能電池組。它還攜帶微流星探測器,用以測量地球上層大氣中這種宇宙塵高速粒子的密度。。
7.其他:除上述國家外,加拿大、義大利、澳大利亞、德國、荷蘭、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也在准備自行發射或已經委託別國發射了人造衛星。
6. 全球有哪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經近10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了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並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中,從而給測繪領域帶來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
2、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
該系統最早開發於蘇聯時期,後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球。該系統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確定陸地、海上及空中目標的坐標及運動速度信息等。
3、歐洲「伽利略」系統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於1999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歐洲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負責。系統由軌道高度為23616km的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衛星軌道高度約2.4萬公里,位於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
截止2016年12月,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具備了早期操作能力(EOC),並計劃在2019年具備完全操作能力(FOC)。
4、中國「北斗」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6)法國的衛星導航名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中國「北斗」系統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
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
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北斗三號系統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還可享有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7.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Galileo系統(「伽利略」系統)
Galileo系統總投資達35億歐元的伽利略計劃是歐洲自主的、獨立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務,實現完全非軍方控制、管理,可以進行覆蓋全球的導航和定位功能。 歐盟發展「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可以減少歐洲對美國軍事和技術的依賴,打破美國對衛星導航市場的壟斷。法國總統希拉克曾表示,沒有「伽利略」計劃,歐洲「將不可避免地成為附庸,首先是科學和技術,其次是工業和經濟」。「伽利略」計劃是一種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定位方案。「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將於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總共發射30顆衛星,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候補衛星。衛星高度為24126公里,位於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該系統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外,還有2個地面控制中心。 歐盟伽利略計劃的首顆衛星在2005年12月28日升空,第二顆衛星預計在2015年發射。由於伽利略計劃採用歐盟公共機構和聯盟內私營企業合營的方式,而各國私營企業遲遲未就權利和利益分配達成妥協。歐盟相關發言人承認,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伽利略系統實現商業運行的時間已經被推遲到了2011年甚至更晚。作為一個大型戰略性國際合作項目,伽利略計劃的實施進展關乎多方利益。到目前為止,歐盟已經與中國、以色列、美國、烏克蘭、印度、摩洛哥和韓國分別簽署了合作開發協議,並正在與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挪威、智利、馬來西亞、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等國進行合作談判。中國是最早與歐盟簽訂伽利略計劃合作協議的非歐盟國家,承諾的投資總額達2億歐元。可以說,作為歐盟日益重要的全球合作夥伴之一,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是中歐雙方共同的經濟和戰略利益需要。 與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相比,建成後的伽利略系統將具備至少3方面優勢:首先,其覆蓋面積將是GPS系統的兩倍,可為更廣泛的人群提供服務;其次,其地面定位誤差不超過1米,精確度要比GPS高5倍以上,用專家的話說,「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系統則能找到車庫門」;第三,伽利略系統使用多種頻段工作,在民用領域比GPS更經濟、更透明、更開放。伽利略計劃一旦實現,不僅可以極大地方便歐洲人的生活,還將為歐洲的工業和商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歐洲將從此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這不僅有助於打破美國GPS系統的壟斷地位,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奪取有利位置,更可以為建設夢想已久的歐洲獨立防務創造條件。 Galileo系統的提出 1999年6月召開的歐洲交通運輸部長會議通過了撥款3700萬歐元完成被稱為Galileo的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2008年投入運營。 2.Galileo系統的選擇與挑戰 如何開發Galileo系統最終將在2000年下半年的歐洲交通運輸部長會議上作出決定。
3.Galileo系統的性能 Galileo系統提供3種等級的性能: ·全球·地區·局域。
4.Gaiaieo系統的業務類型 系統還定義了3種類型的業務: ·開放接入業務(OAS)。·一類控制接入業務(CAS1)·二類控制接入業務(CAS 2)。
5.Galileo系統的體系結構 Galileo系統的星座可由9顆靜止衛星與21顆中軌道(MEO)衛星或者完全由30顆MEO 衛星組成。
6.Galileo系統與GPS和GLONASS的兼容性 射頻兼容性對於實現三個系統的互操作至關重要:系統不能相互干擾或降低接收機的性能。
8. 世界上相繼具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的順序依次是
美國GPS:由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設計、研製,於1993年全部建成。1994年,美國宣布在10年內向全世界免費提供GPS使用權,但美國只向外國提供低精度的衛星信號。
歐盟「伽利略」:1999年,歐洲提出計劃,准備發射30顆衛星,組成「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該計劃正式啟動。
俄羅斯「格洛納斯」:尚未部署完畢。始於上世紀70年代,需要至少18顆衛星才能確保覆蓋俄羅斯全境;如要提供全球定位服務,則需要24顆衛星。
中國「北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SKYLAB GNSS模塊
SKYLAB多款北斗定位模塊都是支持GPS、BDS、GALILEO、GLONASS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模塊,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9. 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有自己的研發的導航系統,中國北斗 美國gps 俄羅斯的叫什麼
俄羅斯的叫格洛納斯(GLONASS),是俄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縮寫。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作用類似於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最早開發於蘇聯時期,後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
(9)法國的衛星導航名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格洛納斯」系統標准配置為24顆衛星,而18顆衛星就能保證該系統為俄羅斯境內用戶提供全部服務。該系統衛星分為「格洛納斯」和「格洛納斯-M」兩種類型,後者使用壽命更長,可達7年。研製中的「格洛納斯-K」衛星的在軌工作時間可長達10年至12年。
2014年11月11日報道,「俄羅斯航天系統」公司公告說,該公司准備好在中國部署俄羅斯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差分校正和監測系統站(SDCM),安裝工作將在12月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