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古代到現在的鍾表的發展史
歷史
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
中國除了用水流來計時外,中國古代民間亦有利用燃點線香來計量時間。龍舟報時更香就是利用燒香來計時的儀器,它更設有定時響鬧的作用。龍舟上掛了數條兩端系著金屬球的幼線,線下放了燃著的香。
每隔一段時間,香便會燒斷一條線子,當金屬球跌進下面的盛器時,便會發出報時響鬧。這種燒香時計最早見於宋代的文獻中。用更香來計算時間的精度不高,但由於它簡單易行,極之適合民間使用,所以曾經十分流行。據文獻記載有些更香可燃燒一晝夜,有些甚至可以燃燒至一個月。
公元1088年,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製造了史上首座以水力作自動化機械操作的水運儀象台,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
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7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
公元1276年,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結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自宋起,十二時辰分初正即廿四小時系統,一刻即今天的十五分鍾,其准確度較德國之桌鍾早三百多年。
公元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鍾。
13世紀義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鍾塔(鍾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公元1360年詹希元創制「五輪沙漏」,以齒輪、時刻盤合成。
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鍾。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鍾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准確至最近的十五分鍾。
公元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一個擺鍾。1670年英國人William 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
公元1797年,美國人伊萊·泰瑞獲得一個鍾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鍾表業的始祖。
公元1840年,英國的鍾表匠亞歷山大·貝恩發明了電鍾。
公元194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伊西多·拉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鍾的原理。於兩年後,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鍾,原子鍾至今也是最先進的鍾。它的運轉是藉助銫、氫原子的天然振動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內都能准確運轉,誤差十分小。
18到19世紀,鍾表製造業逐步實行了工業化生產。
20世紀,開始進入石英化時期。
21世紀,根據原子鍾原理而研製的能自動對時的電波鍾表技術逐漸成熟。
(1)法國賬單上的時鍾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字源
英語中的「Clock」源自拉丁語「clocca」,這個字於13世紀在歐洲出現。
在漢語上,「鍾」與「鍾」是兩種不同的事物,「鍾」原本是指一種酒器,「鍾」是一種樂器。中國大陸、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簡化字表中,「鍾」與「鍾」合並成「鍾」,另外「鍾」字在有歧義時方能使用,以作區別。
「鍾」古作樂器,至少唐代具時計作用,古分夜五更,每更敲鍾,故鍾生時計之意,屬於衍生字義。日本使用時計作鍾的漢字載體。於漢字文化圈中時計皆具有鍾的意義。
二、類型
手錶亦可以算是鍾的一種,但一般的鍾都是指較大型,不是常常可以隨身攜帶的。
1按計時原理:
水鍾:利用水的流動計時。
沙漏:利用沙的流動計時。
日晷:利用一物體影子的變化計時。
擺鍾:利用單擺的簡諧運動計時。
日晷沙漏
漏壺:利用水漏出後,水面的高低來計時。
火鍾:靠燃燒某物,觀看剩餘量得知時間。
原子鍾:它以原子共振頻率標准來計算及保持時間的准確
石英鍾:利用石英晶體電壓特性的精確時鍾。
電波鍾:是指可以通過接收授時無線電波進行即時時間校準的時鍾。
2、按外觀:
二進制時鍾:以二進制方式顯示的時鍾。
老爺鍾:長型,有鍾擺的的時鍾。
布穀鳥鍾:在特定時刻會出現布穀鳥,發出悅耳的「咕咕」叫聲,19世紀後半葉起,成為世界聞名的紀念品和外國人眼中德國的一種標志。
投影鍾:其鍾面是用投影方式投射到其他表面的時鍾。
3、按功用:
鬧鍾:可設定在指定時間響鬧的時鍾。
天文鍾:能同時顯示天文信息的時鍾。
世界鍾:能顯示全世界各大城市時間的時鍾。
棋鍾:兩組對應的時鍾,比別計算如國際象棋比賽二位對手使用的時間。
足球賽鍾(45分鍾):計算足球賽進行的時間。
三、時間標准
有些科學研究需要非常准確的時間,在校正時鍾時也需要一個時間的標准。像原子中在能階之間的電子躍遷之類的過程,其發生周期非常固定,因此若計算這類過程的周期,即可得到准確的時間,這就是原子鍾。
這類的時鍾體積龐大,價格昂貴,且需要在受控環境下運作,不過精確度會遠高於一般的需求,一般會在計量學的標准實驗室中才會有這類設備。
㈡ 走時最准確的鍾或表是什麼鍾
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鍾是用原子量為133的銫原子製成的。法國巴黎觀象台宣布, 2005年應比平常年份多出1秒。這是因為地球自轉受太陽和月球的引力、潮汐和大氣的干擾等因素影響會減速。察覺到這一現象的是每天誤差只有千萬億分之一秒的原子鍾。人們把銫原子發出的電磁波振動周期的大約91.9倍定義為1原子秒。但「銫鍾」有它的局限:和光波相比,電磁波的頻率要低得多。日本科學家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比原子鍾還精確的時鍾。
日本東京大學香取秀俊副教授等正在研究的時鍾叫「光晶格鍾」,「光晶格鍾」理論上每天僅誤差10的負18次方秒,要比現在的銫原子鍾精確1000倍。除用來測量時間外,由於其對重力的影響極其敏感,還可以用於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以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梳」技術為基礎。「光梳」擁有一系列頻率均勻分布的頻譜,這些頻譜彷彿一把梳子上的齒或一根尺子上的刻度。「光梳」可以用來測定未知頻譜的具體頻率,其精確度目前已經達到小數點後15位。研究人員把用紅色激光冷卻的超低溫鍶原子封閉到被稱為「光晶格」的「容器」里,這樣原子的各種外來擾動被消除,可以充當鍾的振盪器。
日本科學家已經成功完成了「光晶格鍾」的基礎實驗,他們的成果刊登在今年5月1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科學家認為,大概在10年內能製造出比目前的原子鍾精確百倍的「光晶格鍾」。
㈢ 歐洲賬單上total.h.t的意思
Ht是不含稅價格
實際支付價格是這個金額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增值稅,比如法國是再加19%
㈣ 夏令時是什麼意思啊
夏令時和冬令時的意思分別是:
1、夏時令(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稱「日光節約時制」和「夏令時間」,是一種為節約能源而人為規定地方時間的制度,在這一制度實行期間所採用的統一時間稱為「夏令時間」。
2、冬令時是我國每年九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夏令時),將時鍾撥回標准時,再撥慢一小時。
(4)法國賬單上的時鍾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當夏令時開始和結束時,人們必須將所有計時儀器調快或調慢;當夏令時結束時,某些時間會在當天出現兩次,這些都容易構成混亂。並且影響航班的時間。
2、夏令時的本意是早睡早起,充分利用陽光,而調快或調慢所有計時儀器,達到這一目的,無疑是最不恰當的,好比掩耳盜鈴。
3、我國於1986年開始實行夏令時,夏令期間,北京時間改為北京夏令時,1992年終止實行。棄用原因主要是當時中國人的國民對時令方面的知識在當時比較少。
4、法國最早於1916年效仿英國實行冬令時制,二戰期間取消;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為了節約能源,1976年,法國又恢復冬令時制。
㈤ 法國留學銀行流水賬單問題
我也在歐洲留學,銀行流水沒多大用,需要的是存款證明,一般留學的存款證明都開一年的保險一些,開存款證明的賬戶得在最近至少三個月內沒有大筆資金流入或流出,通常要求6萬以上,所以如果你把流水的錢取出來開資產證明的話時間上屬於短期內大筆資金流入,使館會認為你這筆錢不足以支付你的留學費用,會增加拒簽的可能
㈥ 世界上第一個帶表盤的時鍾沒有什麼東西
沒有秒針。
世界上第一個帶表盤的時鍾沒有秒針。在一二七零年前後在義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帶出現的早期機械式時鍾,以秤錘作動力,每一小時鳴響附帶的鍾,自動報時。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時鍾被安裝於米蘭一教堂內,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時鍾傳至歐洲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教堂紛紛建起鍾塔。
㈦ 這個是什麼鍾
擺鍾。
擺鍾發明於1657年,是時鍾的一種,用擺錘控制其它機件,使鍾走的快慢均勻,一般能報點。它是根據單擺定律製造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35560.htm
㈧ 法國的時鍾數字例如,Ⅰ,Ⅳ
I,(1)
IV,(4)
㈨ 法國的夏令時和冬令時是什麼
法國的夏令時是:3月最後一個周日的早上時間往後調一個小時:12點之後就直接到2點,沒有1點.
法國的冬令時是:10月最後一個周日的早上時間往前調一個小時:過了2點還是2點,可以多睡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