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和德國在一戰中,有什麼兩敗俱傷的戰爭
馬恩河戰役
雙方共投入超過兩百萬名士兵,英法聯軍有大約263000名軍人傷亡,而德軍有250000士兵傷亡。
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
索姆河戰役
在位於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雙方陣亡共130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實戰中。
一戰多是塹壕戰這種戰爭雙方可以說是完全靠人肉堆積,每一場都是極其慘烈的。
B. 法國與德國的戰爭,最好詳細點,寫東東用的
第一個說的是不是30年戰爭啊?
德國贏的就拿破崙戰爭,普法2個。
2戰雖然戰場上打垮了法國....但美國帶著法國又回來了....所以還是輸了。
德國從神聖羅馬帝國到現在領土的縮水的。(對法國方向)
C. 歷史上德國和法國一共有幾次大的戰爭
自1871年德國統一後,德法有過2次大戰。一戰和二戰。原因就是爭奪利益
D. 二戰中法國與德國的戰爭情況
德軍使用曼施坦因計劃,在1940年5月利用強大的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繞過了法軍設防的馬其諾防線,迅速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大部分城市,包括巴黎,法國殘余勢力逃到法國南部成立了維希法國政權,是德國的傀儡。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底,並且趕走德軍後,法國才恢復了政權。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E. 法國和德國戰爭有幾次
3次
19世紀70年代 普法戰爭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40年8月 二戰中德國閃擊法國
F. 二戰和普法戰爭外,歷史上德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有哪些
4、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1945)。德國屬於軸心國一方,法國屬於同盟國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國入侵法國為開端,戰爭經歷了僅僅六周,就以法國投降告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維希法國。而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將軍則好找法國抵抗,成立自由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一方的軸心國的失敗告終,隨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瓦解,被東(蘇聯)西(美國)方劃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部分。
G. 1870-1945,法國和德國之間發生了幾場戰爭
三次戰爭.
鑒於70年中,法國三次(1870,1914,1940)遭到德國的入侵,又擔心戰後德國東山再起,重新構成對法國的威脅;出於對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即需要魯爾地區和薩爾地區的煤鐵資源),在戰後初期法國主張肢解德國,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樣鬆散的聯邦,魯爾地區由國際管理,薩爾地區在經濟上與法國聯系。但是,法國的對德主張遭到決定德國民族命運和前途的美國和蘇聯的冷淡、抵制和反對。與此同時,法國和德國兩國的壟斷資本開始相互滲透,從而使兩國經濟逐漸加深了相互間的依賴。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加上要利用德國來加強法國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地位的政治考慮,法國開始改變要肢解德國的立場,採取了和解的政策。戴高樂於1949年9月25日系統地論述了他的新見解:「總有那麼一天,在德國人民和法國人民之間有可能達成一種直接的、實際的協議。……將來會不會有一個歐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盧人之間會不會直接達成協議。」戴高樂的新見解正好代表了第四共和國政府的看法。而正是法國採取了和解的政策,促進了法德兩國的接近,在第四共和國期間兩國開始建立經濟聯盟。
第五共和國初期,戴高樂把德國作為歐洲建設的關鍵。1958年9月,戴高樂與西德總理阿登納(Adenauer)舉行了第一次會談。在會談中,戴高樂指出歐洲聯合的極端重要性,而這種聯合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的合作,使兩個民族言歸於好,並把兩者的力量和能力結合起來。通過談判,雙方達成了諒解、互通有無和科技交流的協議。從此揭開了法德關系史上的新的一頁。1962年9月戴高樂訪問德國把兩國關系推向高潮。他導致兩國於1963年1月23日簽訂了法德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兩國政府就外交政策的重大問題、首先是共同利害的問題將定期磋商;法德兩國首腦每年進行兩次會晤,兩國外交部長每季度舉行一次會談。法德兩國還開展防務、教育和青年的交流。法德不僅取得了相互諒解,而且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形成了巴黎-波恩軸心。法德軸心構成了歐洲聯合的基礎,成為推進歐洲一體化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
蓬皮杜執政期間,擔心西德經濟的發展導致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的支配地位,對西德東方政策的疑慮和保留,決定接近美、蘇、英來抑制西德,因此法德關系有所鬆弛。但從總的方面來看,蓬皮杜為了推進西歐聯合,還是要藉助西德,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部加強兩國間的合作。
吉斯卡爾·德斯坦認為,法德兩國是西歐聯合的基礎,應該把法德的關系推向縱深方向的發展。1978年,法德雙方為了加強政策協調,規定兩國首腦會晤從每年兩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為了平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對「法德軸心」提法的不滿,避免使用「法德軸心」,但為了歐洲建設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關系」。法德兩國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緊密的配合,加速了歐洲一體化前進的步伐,並加深了兩國在各個方面的關系、特別是軍事方面的關系,如1986年2月法德兩國決定實行戰略和軍事合作和1987年3月兩國決定聯合生產一種新型武裝直升飛機,從而使兩國形成了某種「聯盟中的聯盟」。
希拉克當選總統後,大力調整外交政策,積極推動西歐建設。他為了維護法國大國的地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進行抗爭、造就歐洲一極,首先加強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軸心」的重要性,指出「歐洲雙發動機」作為推動歐盟發展的聯合力量仍然有其現實的意義,在歐洲一體化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法德兩國首腦決定兩國首腦的非正式會晤今後將定期舉行,每6周到8周舉行一次,兩國外長每月會晤一次,以便加強法德兩國在歐洲建設政策的協調以及雙邊的合作。自此,法德從峰會到部長等各個級別的會議經常召開,就雙邊關繫到准備歐洲聯盟文件進行協調或起草。法德兩國從政治、經濟、貨幣、軍事、社會、文化、青年各個方面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這在兩國關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國際關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H. 歷史上德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有哪些
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曾和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的前身)皇帝發生了九年戰爭;
之後又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普魯士以及德意志諸侯站在同法國敵對的陣營。
七年戰爭中,普魯士又和法國處在敵對戰線上。普魯士軍隊多次擊敗法奧聯軍。
法國大革命期間,德意志多諸侯國加入反法同盟,普魯士和奧地利多次入侵法國,企圖鎮壓法國革命。
拿破崙帝國時代,多次發動了對德意志諸侯國的戰爭,曾一度多次擊敗奧地利和普魯士,成為德意志萊茵聯邦的仲裁者,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控制者,神聖羅馬帝國滅亡。而最後普魯士也始終參與了反對拿破崙的戰爭,從耶拿戰役,萊比錫會戰,到最後的滑鐵盧戰役!
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在一戰與法國再次交兵。
二戰爆發,德法又一次戰爭,德國戰勝。
I. 法國在普法戰爭、一戰、二戰三次輸給德國
不能否認拿破崙的能力,但我們需要關注這種能力所佔的比重。形勢比人強。如果形勢變得太劇烈,那麼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
1789年,法國大革命幹掉了國王,然後國內徹底陷入無政府狀態。霍布斯的「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未必就是人類的本性狀態。但是,一旦陷入無政府狀態,就會進入這種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
J.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戰爭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3次戰爭,具體如下:
1.普法戰爭,普法國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德國)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德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德國屬於同盟國一方,法國屬於協約國一方,戰爭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國入侵為開端,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隊,但卻很難移動戰線,成為純粹的消耗戰.最終德國戰爭資源消耗殆盡,基爾港的海軍官兵不願出海送死而發動政變,並迅速蔓延至德國全境,導致德國一方的同盟國失敗.德國因戰敗喪失了13%的領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瓦解,軍隊被嚴重削減。這一切也逐漸埋下了德國復仇的種子。
3,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1945)。希特勒上台後充分調動了德國人復仇的心理,使德國機戰車迅速開動,德國屬於軸心國一方,法國屬於同盟國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國入侵法國為開端,戰爭經歷了僅僅六周,就以法國投降告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維希法國。而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將軍則好找法國抵抗,成立自由法國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一方的軸心國的失敗告終,隨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瓦解,被東(蘇聯)西(美國)方劃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