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普魯士是怎麼扳倒法國的

普魯士是怎麼扳倒法國的

發布時間:2022-08-06 06:08:21

㈠ 法國與普魯士

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拿破崙三世被俘以後,以梯也爾為首的法國資產階級成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普魯士並沒有佔領法國,只是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省。而梯也爾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普魯士的傀儡政府性質,負責對普魯士的賠款。期間也爆發了巴黎人民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府——巴黎公社。

㈡ 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為什麼不直接消滅法國

1870年的普法戰爭可以說是影響世界發展的大事,普魯士王國擊敗法國完成了德意志統一,「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也通過這次勝利奠定了自己的崇高威望。別看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王國很輕易的就擊敗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還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但實際上普法戰爭是俾斯麥的一次豪賭,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老賴」的勝利。

1866年4月21日,義大利首先進攻奧地利的蒂羅爾和威內托,奧地利軍隊不得不向南方邊境分兵;6月,普魯士向奧地利宣戰,7月3日雙方四十多萬人在薩多瓦展開決戰,這一仗普魯士贏得很艱難,要不是奧地利分兵防禦義大利的進攻,最終勝負難料。1866年8月23日,普奧簽訂《布拉格條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普魯士成為德意志諸邦國的唯一領袖。



第三戰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這一仗從表面來看是普魯士勝利希望最渺茫的一戰。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實際上是法國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是法國綜合國力最接近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的時候,政局穩定、工業高速發展、經濟繁榮;陸海軍實戰經驗豐富、裝備精良,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在世界范圍內擴張殖民地,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等等。而當時的普魯士連年征戰,債台高築,普奧戰爭中獲得的領土還沒有轉化為國家實力,德意志內部還有很多反對者,奧地利潛伏在旁時時等著報仇雪恨,可以說法國都不用擊敗普魯士,只要將戰事僵持下去,普魯士自己就先崩潰了,但戰爭的結果偏偏出人意料。


實際上俾斯麥對向法國開戰的前景也不樂觀,有些光腳不怕穿鞋的「老賴」氣質。當時俾斯麥已經用利益拉攏了英俄兩國,再加上當年拿破崙橫掃歐洲的教訓,英俄兩國不會看著法國徹底擊潰、吞並普魯士。也就是說普法開戰,普魯士輸了也不會賠得傾家盪產,頂多是將之前許諾給法國的萊茵蘭地區部分領土給出去,再賠點錢,國家上升勢頭被打破;可一旦普魯士贏了就賺大了,不僅保住自身領土完整,還能踩著法國成為世界頂級列強,借著大勝的威勢徹底整合德意志諸邦國,將德意志統一,俾斯麥心裡有底乾脆就賭一把大的。



為了激怒法國讓其倉促出兵,將法軍引到普魯士預設的戰場,俾斯麥先是曝光了普奧戰爭時普法關於領土的約定,嘲諷法國外交失利,公然打臉拿破崙三世;後來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上,俾斯麥又發了一封帶有侮辱法國口吻的電報,令法國政府狂怒,1870年7月14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對於戰爭的爆發,普魯士是蓄謀已久,從1869年就開始准備了,軍隊枕戈待旦,就等著打仗呢;而法國方面純屬臨時抱佛腳,很多精銳部隊都在海外征戰呢,兵力處於弱勢,臨時編組的部隊還缺乏配合,最可怕的是不懂打仗、重病纏身的拿破崙三世還親臨前線指揮,將兵權抓在手裡,造成法軍指揮失靈,最終於1870年9月1日至2日在色當慘敗,法軍主力被殲滅,拿破崙三世本人也成了俘虜,此時距離兩國開戰還不到兩個月。


法國的迅速慘敗,與其說是普魯士太強,不如說是法國內部扯後腿的太多。拿破崙三世的皇位是時代的產物,並沒有什麼權威性和法理基礎,隨著拿破崙三世年齡日大、重病纏身,變得行動不便,難以處理政務,而皇太子只有14歲難當大任,法國內部反拿破崙勢力搶班奪權越來越猖獗,拿破崙三世要壓制不住了。普法戰爭中法國倉促開戰,拿破崙三世隨軍出征緊抓兵權等行為都是政治斗爭的產物,整個戰爭期間法軍多次策略失誤都是受政治干擾,以至於連戰連敗,最終拿破崙三世在色當被包圍後,直接就被法國拋棄,連援軍都沒有,可見一斑。



1870年9月4日,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拿破崙三世皇位被廢除,法國內部斗爭更加激烈,不但不阻止普魯士的進攻,甚至於為了權力還有人勾結普魯士,普軍進攻法國如入無人之境,9月19日就包圍巴黎。此後在愛國熱情號召下,大量法國民眾自發參軍保衛國家,給普魯士造成困擾,但因為法國政府高層內斗不斷,最終於1871年1月26日簽訂關於巴黎投降的條約,普魯士完勝法國。


普法戰爭以普魯士的勝利告終,但俾斯麥明白普魯士贏得很僥幸,法國的國家實力和體量在那裡呢,普魯士並沒有徹底擊潰、吞並法國的能力,再加上各國干涉,在勒索了50億法郎高額賠款和阿爾薩斯和洛林之後,普魯士撤軍。德意志統一後,歐洲局勢大變,法國為了報仇雪恨,積極拉攏英國和俄國共同對付德國,各方關系日趨緊張,最終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㈢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但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在德法兩國,此戰役稱為德法戰爭。

戰前背景
普奧戰爭後,位於德國西南部地區的達姆施塔特、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4個邦國仍然獨立,德意志的統一還未完成。與此同時,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既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德意志在其東邊虎視耽耽,又要轉移因國內政局不穩而怨聲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於是,無論是俾斯麥還是拿破崙三世都在積極准備用兵。

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法國不利。法國於1859年動工開鑿的蘇伊士運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國認為這是對它統治下的中東地區和印度的一種潛在威脅,因而把普魯士作為抗衡法國的力量。沙皇俄國自克里米亞戰爭遭到慘敗後,同英、法關系較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態度,實際上支持普魯士對法國作戰以便坐收漁人之利。另一個大國奧匈帝國,雖想支持法國對普魯士進行報復,但力不從心。

戰爭成因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及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戰爭經過

在法皇宣戰後,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劃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在線,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至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一部由巴贊元帥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在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里濟、棟舍里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國防政府。

戰爭影響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普法停戰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極其苛刻: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這也導致了法國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而於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德國遂告統一。但德法兩國於這次戰爭中的結怨,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伏線。

普法戰爭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的一場重大戰爭。

普法矛盾由來已久,19世紀6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法國企圖阻礙德意志統一,稱霸歐洲。普魯士王國企圖打敗法國以便統一德意志,爭霸歐洲。英國、俄國則不願法國過分強大,國際環境有利於普魯士王國。

1868年西班牙爆發革命,西班牙臨時政府建議德意志霍亨索倫王族的利奧波德親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國提出異議,普魯士國王讓步。1870年7月13日法國要求普魯士國王做出永久不讓霍亨索倫家族繼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證,普魯士國王同意,並電告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而俾斯麥蓄意挑起戰爭,篡改了國王電文並公之於眾,使法國蒙受恥辱。西班牙王位問題成為戰爭導火線。

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法軍屢敗。9月1日色當決戰,2日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軍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

戰爭初期,德意志人民為實現民族統一而戰。後期發生轉折,普魯士王國從自衛轉入侵略戰爭。普魯士軍隊佔領法國東北部,燒殺搶掠,矛頭指向巴黎。

9月4日成立的特羅胥國防政府未作積極抵抗。19日普軍包圍巴黎。巴黎人民開始組織國民自衛軍。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軍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簽訂停戰協定,規定法國投降,解除正規軍武裝,召開國民議會批准條約草案等,但巴黎國民自衛軍繼續保持武裝,要求抗擊德軍。3月1日法國議會批准條約草案。3月18日巴黎發生無產階級革命,凡爾賽政府調集軍隊與德軍配合封鎖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戰爭結束。條約條件苛刻:割讓阿爾薩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給德國;法國賠償50億法郎,在賠款付清之前,德軍留駐巴黎及法國北部諸省,佔領軍費由法國負擔。

普法戰爭改變了歐洲政治軍事格局。法國受到削弱,國際地位下降。普魯士支配全德意志,成為強國,開始在歐洲擁有優勢。

(選自《中國大網路全書·外國歷史卷》)

㈣ 普魯士為什麼能打敗法蘭西

這個問題其實分析起來很復雜,為了解釋清楚需要從普魯士的劣勢和拿破崙的優勢兩方面來分析。
首先說一下普魯士的劣勢。雖然在腓特烈大帝的年代普魯士的陸軍號稱歐洲最強,但是到了1800年威廉三世在位時,普魯士的軍隊已經不再是那支轉戰歐陸、威名赫赫的常勝之軍了。一方面是因為軍隊中的高級軍官普遍年紀較大,對於軍事理論沒有更深層次的研究和發展,另一方面普魯士軍隊長期無戰事也是導致軍隊發展遲緩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拿破崙大軍的入侵面前,普魯士軍隊幾乎是連戰連敗,在奧爾施塔特會戰中更是敗給了僅是己方軍隊僅1/3人數的法軍達武部。由是可見普軍戰力之低下。此外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的優柔寡斷也是普魯士戰敗的原因,他先是猶豫是否加入與奧地利的同盟,結果直到奧俄聯軍在奧斯特里茨大敗的消息傳來,他才決定對法國宣戰,此後便只有孤軍奮戰。所以普魯士1806政治上的拖延和猶豫也是普魯士戰敗的原因。
其次說一下法蘭西當時的優勢。拿破崙本人的軍事天才自然是一方面。此外法國實行的徵兵制度是公民徵兵制,和普魯士那種招募職業軍隊的方式相比,法國的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提供優良且有經驗的部隊,並且可以動員更多的人力。還有就是法軍當時的炮兵系統絕對是歐洲頂尖,他們可以在戰場上把火力優勢發揮到最大,普軍在耶拿會戰的戰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遭到了法軍炮兵近距離的霰彈殺傷。而法軍優秀的散兵戰也使得還在維持線列戰術的普軍損失慘重。最後則是1805-1806年戰局中拿破崙充分的發揮了內線作戰的優勢,將奧地利、沙皇俄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各個擊破。綜合來說,普魯士的劣勢正好也就是法蘭西的優勢,所以普軍的失敗是不奇怪的。

㈤ 普法戰爭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並整個法國呢

在普法戰爭中,表面看起來法國軍隊在普魯士軍隊面前很脆弱。甚至拿破崙三世也成了普魯士的俘虜。法國似乎很軟弱。但事實上,法國在普法戰爭之前並不軟弱。從中世紀到普法戰爭前,法國一直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大國,並長期占據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盡管在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實力被削弱了,但它作為大國的很快就恢復了。當時英國是盟友,俄國、義大利等國也有求於法國;在軍事上,法國實行常備軍制度。法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各地作戰;經濟上,法國工業發展迅速,經濟繁榮,是當時歐洲大陸第一個經濟大國。法國占整個歐洲財富的18%,僅次於英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


總體而言,普魯士和法國的實力相當,但普魯士的戰爭潛力明顯弱於法國,後方也不穩定。如果戰爭持續很長時間而法國沒有進攻,普魯士將首先崩潰。因此,普魯士沒有能力徹底打敗和吞並法國。當時,歐洲國家對普魯士普遍不樂觀。當時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准備工作都是為了防止普魯士被法國打敗,從而導致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

㈥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呢

普奧戰爭與普法戰爭,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分別在1866年、1870年~1871年與奧地利和法蘭西之間的戰爭

㈦ 1870年普魯士大敗法國的戰役是

薩拉托加戰役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
馬斯頓荒原戰役發生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薩多瓦會戰發生在普魯士統一德國戰爭中,時間是1866,奧地利薩克森聯軍VS普魯士
色當會戰才是1870年普魯士大敗法國的戰役

㈧ 普法戰爭時,普魯士為何不借法皇投降、法國混亂之機吞並法國

普法戰爭也被稱為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為統一德國,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由法國發起,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結束。

不管怎麼說,普魯士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不僅拿到了重要的資源工業區阿爾薩斯、洛林,得到了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而且通過戰爭徹底搬開了統一德意志道路的絆腳石——法國,改變了歐洲政治格局,還讓一個新興的強大的德國躍然歐洲地圖之上。

㈨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但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戰爭後期,普魯士將戰爭由自衛戰爭轉化為侵略戰爭。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在德法兩國,此戰役稱為德法戰爭。
[編輯本段]戰爭成因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及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編輯本段]戰爭經過
在法皇宣戰後,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普魯士則計劃以優勢兵力,集中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將法軍擊潰於邊境在線,再繼而進攻巴黎,逼使法國投降。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與此同時,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至8月中旬,法軍已被普軍一分為二,一部由巴贊元帥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普軍包圍於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領的12萬餘人在8月30日與普軍激戰後被逼退守色當。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里濟、棟舍里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國防政府。
[編輯本段]戰爭影響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普法停戰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極其苛刻: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這也導致了法國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而於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德國遂告統一。但德法兩國於這次戰爭中的結怨,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伏線。
普法戰爭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的一場重大戰爭。
普法矛盾由來已久,19世紀6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法國企圖阻礙德意志統一,稱霸歐洲。普魯士王國企圖打敗法國以便統一德意志,爭霸歐洲。英國、俄國則不願法國過分強大,國際環境有利於普魯士王國。
1868年西班牙爆發革命,西班牙臨時政府建議德意志霍亨索倫王族的利奧波德親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國提出異議,普魯士國王讓步。1870年7月13日法國要求普魯士國王做出永久不讓霍亨索倫家族繼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證,普魯士國王同意,並電告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而俾斯麥蓄意挑起戰爭,篡改了國王電文並公之於眾,使法國蒙受恥辱。西班牙王位問題成為戰爭導火線。
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法軍屢敗。9月1日色當決戰,2日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率軍投降。4日巴黎發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
戰爭初期,德意志人民為實現民族統一而戰。後期發生轉折,普魯士王國從自衛轉入侵略戰爭。普魯士軍隊佔領法國東北部,燒殺搶掠,矛頭指向巴黎。
9月4日成立的特羅胥國防政府未作積極抵抗。19日普軍包圍巴黎。巴黎人民開始組織國民自衛軍。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軍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簽訂停戰協定,規定法國投降,解除正規軍武裝,召開國民議會批准條約草案等,但巴黎國民自衛軍繼續保持武裝,要求抗擊德軍。3月1日法國議會批准條約草案。3月18日巴黎發生無產階級革命,凡爾賽政府調集軍隊與德軍配合封鎖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戰爭結束。條約條件苛刻:割讓阿爾薩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給德國;法國賠償50億法郎,在賠款付清之前,德軍留駐巴黎及法國北部諸省,佔領軍費由法國負擔。
普法戰爭改變了歐洲政治軍事格局。法國受到削弱,國際地位下降。普魯士支配全德意志,成為強國,開始在歐洲擁有優勢。

閱讀全文

與普魯士是怎麼扳倒法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