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ravin是哪裡

法國ravin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7 04:17:45

⑴ 尋一部美國恐怖電影

隔山有眼網路名片
中文名: 隔山有眼
外文名: The Hills Have Eyes
其它譯名: 深山大屠殺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亞歷山大·阿嘉
主演: 湯姆·鮑爾,凱瑟琳·奎南
類型: 恐怖/驚悚
對白語言: 英語
片長: 107min
上映時間: 2006年3月10日
顏色: 彩色
聲音: (DTS) SDDS、Dolby Digital
IMDB評分: 6.5/10

目錄[隱藏]

演職員表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劇情簡介
影片評論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編劇
亞歷山大·阿嘉(Alexandre Aja)
韋斯·克雷文(Wes Craven)
格萊高利·萊瓦瑟(Grégory Levasseur)
演員
湯姆·鮑爾(Tom Bower)
凱瑟琳·奎南(Kathleen Quinlan)
艾米莉·德瑞文(Emilie de Ravin)
亞倫·斯坦福(Aaron Stanford)
妮莎·肖(Vinessa Shaw)
德斯蒙德·奧斯基(Desmond Askew)
丹·伯德(Dan Byrd)
羅伯特·喬伊(Robert Joy)
泰德·萊韋尼(Ted Levine)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Craven-Maddalena Films (美國)
Dune Entertainment (美國)
Major Studio Partners (美國)
發行公司
福克斯探照燈公司 (美國)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美國
2006年3月10日
英國
2006年3月10日
丹麥
2006年3月17日
澳大利亞
2006年3月23日
德國
2006年3月23日
義大利
2006年5月12日
法國
2006年6月28日
比利時
2006年7月12日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廣袤空曠、炙熱無比的新墨西哥沙漠是一片不毛之地。退休警察鮑伯和妻子伊瑟爾,連同三個孩子鮑比、布倫達、琳以及琳的丈夫道格在駛往加利福尼亞的路上。
炎熱的天氣讓一家子的心情格外煩躁,在經過一個加油站加油時,為了盡快到達陽光美麗的加利福尼亞,一個工人給他們指了條捷徑。可沒開出多久,房車便拋錨了。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既沒有手機信號也不通無線電訊號。所以,鮑伯和道格決定走不同的方向尋求幫助,一個走回加油站,一個則看看能否找到前方出路。母親伊瑟爾則和孩子們聚到一起,等待二人的歸來。夜幕很快就降臨了,道格首先回來了,但是鮑伯遲遲沒有回來。原來,鮑伯回到那個加油站後,他遭到了不明身份人的襲擊,受傷的鮑伯被拖進了一個礦洞里。正當鮑伯的家人准備睡覺的時候,突然遠處火光沖天,他們發現火裡面的正是鮑伯。道格、鮑比、琳和伊瑟爾立刻前去營救。布倫達則因為睡得太死而沒有聽見。不過她的房間裡面來了兩個長相怪異的傢伙。他們強暴了布倫達,然後又將回來的琳和伊瑟爾開槍殺死。更糟糕的是,他們搶走了琳和道格的孩子凱瑟琳。憤怒的道格和鮑比不甘心忍受失去家人的痛苦,他們決定與這些傢伙血戰到底。
第二天,道格和愛犬「野獸」去找孩子凱瑟琳。鮑比和布倫達則留在房車接應。道格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小鎮。他驚奇的發現整個小鎮的人的相貌都異常古怪。原來,這里曾是美國核子實驗場,這里的居民受到核輻射的污染都發生了變異,他們變得極為嗜血。道格英勇地與這里的傢伙進行著斗爭,最後他奪回了自己的孩子凱瑟琳,並與鮑比和布倫達成功會合。但是,遠處的山上又有人正用望遠鏡盯著這三個不幸的人,一場新的屠殺即將上演。

⑵ 重金懸賞啊!迷失劇迷來啊!!!誰能告訴我迷失第三季里亞歷克斯的扮演者的名字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的演職員表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製作人 | 原創音樂 | 攝影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布景師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 Director:

傑克·本德 Jack Bender編劇 Writer:

Jeffrey Lieber ....(creator) and/creatorJ·J·艾布拉姆斯 J.J. Abrams ....(creator) &/creator達蒙·林德洛夫 Damon Lindelof ....(creator)/(written by)/creator卡爾頓·庫思 Carlton Cuse ....(written by) &演員 Actor:

納威恩·安德利維斯 Naveen Andrews ....Sayid Jarrah亨利·伊安·庫斯克 Henry Ian Cusick ....Desmond Hume艾米莉·德瑞文 Emilie de Ravin ....Claire Littleton邁克爾·愛默生 Michael Emerson ....Ben Linus馬修·福克斯 Matthew Fox ....Jack Shephard喬治·加西亞 Jorge Garcia ....Hugo 'Hurley' Reyes喬什·哈洛威 Josh Holloway ....James 'Sawyer' Ford丹尼爾·金 Daniel Dae Kim ....Jin Kwon金允珍 Yun-jin Kim ....Sun Kwon伊萬傑琳·莉莉 Evangeline Lilly ....Kate Austen伊麗莎白·米切爾 Elizabeth Mitchell ....Juliet Burke多米尼克·莫納漢 Dominic Monaghan ....Charlie Pace特瑞·歐奎恩 Terry O'Quinn ....John Locke馬爾科姆·大衛·凱利 Malcolm David Kelley ....Walt LloydSam Anderson ....Bernard NadlerBlake Bashoff ....Karl朱麗·鮑溫 Julie Bowen ....SarahL. Scott Caldwell ....Rose Henderson內斯特·卡博內爾 Nestor Carbonell ....Richard AlpertRoxanne Day ....Diane安德魯·迪沃夫 Andrew Divoff ....Mikhail Bakunin米拉·福蘭 Mira Furlan ....Danielle RousseauM·C·金內 M.C. Gainey ....Tom布萊恩·古德曼 Brian Goodman ....Ryan Pryce詹姆斯·雷傑 James Lesure ....Dr. Rob HamillTracy Middendorf ....Bonnie拉娜·帕瑞拉 Lana Parrilla ....Greta坦妮婭·雷蒙德 Tania Raymonde ....Alex瑪莎·托馬森 Marsha Thomason ....Naomi Dorrit凱特·康納 Kate Connor ....E.R. DoctorAriston Green ....JasonKathleen M. Darcy ....Flight AttendantJoah Buley ....LukeDustin Geiger ....MatthewLarry Clarke ....CustomerLoreni Delgado ....PharmacistNigel Gibbs ....Funeral DirectorSonya Walger ....Penny Widmore麥迪遜 Madison ....Vincent the Dog (uncredited)製作人 Proced by:

J·J·艾布拉姆斯 J.J. Abrams ....executive procer傑克·本德 Jack Bender ....executive procer布萊恩·伯克 Bryan Burk ....executive procerPatricia Churchill ....procer (as Pat Churchill)卡爾頓·庫思 Carlton Cuse ....executive procerRa'uf Glasgow ....procer德魯·高達 Drew Goddard ....co-executive procerJean Higgins ....co-executive procer亞當·霍洛維茨 Adam Horowitz ....co-executive procer愛德華·基迪斯 Edward Kitsis ....co-executive procer達蒙·林德洛夫 Damon Lindelof ....executive procerJeff Pinkner ....executive procer伊麗莎白·薩諾夫 Elizabeth Sarnoff ....supervising procerRichard Peter Schroer ....co-procerSamantha Thomas ....associate procerStephen Williams ....supervising procerKaleen Yamase ....associate procer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邁克·吉亞奇諾 Michael Giacchino攝影 Cinematography:

John S. Bartley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as John Bartley)拉瑞·方 Larry Fong ....(pilot episode)剪輯 Film Editing:

Mark Goldman ....(as Mark J. Goldman)Christopher NelsonStephen SemelHenk Van EeghenSue Blainey ....(season 2 finale)Avi Fisher選角導演 Casting:

Veronica Collins ....(as Veronica Collins Rooney)April WebsterJerold Franks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Zack Grobler ....(series proction design)James H. SpencerStephen Storer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Scott CobbAndrew MurdockWilliam F. MatthewsChristina Ann Wilson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Carol Bayne Kelley ....(as Carol Kelley)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Roland Sanchez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Mitch SuskinLaurent M. Abecassis ....Digital DimensionBenoit Girard ....Digital DimensionJohn F. Gross ....Eden FXIvan Hayden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Richard Peter Schroer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Meta Valentic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Michael Musteric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uncredited)Steven E. Simon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uncredited)Wainani Young-Tomich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Bernie Bonner Axelro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Sally Sue Beisel ....assistant directorBobby Blyle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pilot episode)Allen DiGioia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ason 1)Ric Groenendal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ason 1)Kris Krenge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ason 1)Brendalyn Richard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Los AngelesCraig West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ason 1)

⑶ 瓦肯星的歷史·時間線

公元4世紀時,在瓦肯星(Vulcan)上,蘇拉克(Surak)穿越可怕的熔爐沙漠(the Forge)以求得心靈的啟示。他提倡理性思維,結束了長年的戰亂帶來的無理性的狂熱,開創了被稱為「覺醒之刻」(Time of Awakening)的和平時代。他的關於邏輯的教義全部全現在其著作和談話之中,被認為是瓦肯星人精神的始祖。他的全部著作原件存放在名為T'Karath Sanctuary的城堡中。不從蘇拉克教誨的人都離開了瓦肯星,他們是羅姆蘭人(Romulan)的祖先。
早在20世紀中葉前期,瓦肯與泰拉人以及人類進行了私下接觸。21世紀末22世紀初瓦肯與人類、泰拉人、克林貢人、卡達西人、楚爾人以及其他種族進行了正式接觸。
2046年,瓦肯人第一次和斯里爾星(Thrill)人接觸。
2058年,8月9日,在一次科克倫的翹曲實驗中,先鋒號殖民地(Vanguard colony)被傳送到200光年之外,之後它被娜烏西卡人(Naussican)攻擊,三分之一居民被殺。維拉(Velar)擔任了瓦肯星的外交官員。
2062年,維拉成功地使瓦肯人和安多利亞人(Andorian)締結關系。
2063年,科克倫發射了第一個載人翹曲航行飛船,使得地球首次被瓦肯星人偵測到並進行了交流。
2137年,瓦肯星上,一個名叫西蘭(Syrran)的信徒找到了傳說中放有蘇拉克的Katra(思維的本質)的聖櫃。他將Katra安置在自己的身體里,並以此來和他的追隨者們進行思維融合,從此開創了一個新的宗教:Syrrannite。
2151年,在翹曲動力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後,企業號(NX-01),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跨恆星飛船,從地球上起飛,它的船長是喬納森·亞契。船上有一名負有外交使命的瓦肯星船員T'Pol,她是第一位在人類飛船上長期駐留的瓦肯人。
2152年,瓦肯物理學家人數達到100多萬。
2153年,瓦肯最高指揮部命令企業號大副T'Pol返回瓦肯星但後者拒絕了。
2154年,由於瓦肯星上地球大使館被炸,人們懷疑是Syrrannite所為。企業號船長喬納森·亞契和大副T'Pol調查此事。他們遇上了化名阿列弗(Arev)的西蘭,後者死於熔爐沙漠的電沙暴,死時把Katra轉移給了喬納森·亞契,亞契一行人發現了Syrrannite的基地,之後瓦肯最高指揮部下令完全摧毀它以毀滅證據。
2154年,克林貢人得到人類的基因並嘗試用它來改造自身,但引起致命的瘟疫流行。
2155年,瓦肯加入行星聯盟(Coalition of Planets)。
2156年,第一次羅姆蘭戰爭爆發。這是一場自始至終交戰雙方即地球和羅姆蘭都未看到對方的戰爭。
2160年,地球和羅慕蘭締結和約,羅慕蘭中立區建立。
2161年10月11日,由企業號NX-01艦長強納森·亞契代表地球,與瓦肯(Vulcan)、安多利亞(Andoria)、泰拉(Tellar)三顆行星簽署憲章成立同盟,不久後同盟即迅速擴張,是此同盟為星際聯邦的前身,同時星際艦隊和星際艦隊學院建立
2161年,瓦肯加入星際聯盟(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並與地球(Earth)、安多利亞(Andoria)、泰拉(Tellar)、南門二(Alpha Centraui)同為星盟的五個創始成員之一。
2165年,瓦肯人沙瑞克(Sarek)出生(瓦肯住地球聯盟大使)。
2172年,貝久(Bajor)年的第9174年,貝久詩人阿可萊姆(Akorem)乘一隻飛船遇上離子風暴而漂流到德諾利亞斯帶(Denorios Belt),發現了貝久蟲洞,進入了預言者(Prophets)的王國。
2215年,克林貢人的翹曲航行技術已經發展到第4階段。
2218年,克林貢飛船遺贈者號與聯邦飛船哨兵號(U.S.S. Sentinel)相遇,第一次與克林貢人的接觸被確認
2221年,聯邦飛船飛行堡壘(U.S.S. Flying Fortress)號被克林貢劫持並擊毀。蒙哥馬利·史考特,初代企業號、企業號A和王權號的輪機長,出生於蘇格蘭。
2226年,倫納德·H·麥考伊(Leonard H McCoy),初代企業號和企業號A的主任醫官,出生於喬治亞州。
2224年,瓦肯星駐地球大使沙史瑞克與他的第一位妻子,瓦肯星公主生下一子,取名賽波克(Sybok)。
2230年,史巴克(Spock)出生,沙瑞克(Sarek)與阿曼達(anda)的兒子。
22世紀中期,瓦肯的法院判處犯人死刑依舊很普遍。
22世紀中葉,瓦肯和安多利亞爆發了沖突,瓦肯控制了柯利丹星(Coridan)政府,並重新任命了駐地球和克洛諾斯(Qo'noS,克林貢星際帝國首都)的大使。
2261年,一個半瓦肯星人半羅姆蘭人的孤兒沙維克(Savvik)出生在接近羅慕蘭中立區邊界的地獄守衛星(Hellguard)上。
2368年,聯邦大使史巴克曾在「羅穆倫斯」上被人目擊,其正致力於羅姆蘭人與瓦肯人的再統一。 (Rulus 是羅姆蘭人的其中一顆母星)
2264年,杜沃克(Tuvok)出生在瓦肯星,他是日後航海家號的安全主管。
2265年,第二次克林貢和聯邦之間的戰爭爆發。
2267年,迪內瓦(Deneva)爆發神經寄生蟲災害。柯克的兄長喬治·薩繆爾·柯克(George Samuel Kirk)和嫂子奧萊蘭·柯克(Aurelan Kirk)死去。只有柯克的侄子彼得·柯克(Peter Kirk)倖存。柯克被控導致Banjamin Finney死亡,成為第一個上軍事法庭的船長,但是被無罪開釋。
2267年,克林貢和羅姆蘭結成同盟,克林貢用D7戰列巡洋艦的技術交換了對方的隱形技術。
2268年,企業號發現了漂流著的植物灣號,此時船里的84個休眠艙有72個還在正常運轉,這72人中有30個女性。被救醒的可汗在馬拉·麥克基弗斯(Marla McGivers)中尉幫助下試圖劫持企業號但被挫敗。柯克將可汗和他的追隨者及馬拉流放到了塞提·阿爾法V星(Ceti Alpha V)上。可汗對此引用彌爾頓的詩句雲:「在地獄當頭領好過在天堂聽差。」
挑戰者號(U.S.S. Defiant NCC-1764)收到多利亞人的求救信號,但這是誘餌,結果他們陷入了界面裂縫中,後被企業號救出。
2269年,硅基生命埃克斯卡爾巴尼亞人(Excalbanian)復制出了蘇拉克。
企業號的船員受怪病Rigelian fever的侵擾,為了尋找解葯ryetalyn而造訪了霍爾伯格917G。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不死的弗林特。為了讓Rayna產生感情,弗林特特意讓Rayna與柯克相處,Rayna卻不忍傷害弗林特,自我機能停止。同時弗林特也發現自己終於大限將至,告別了企業號船員。
2269-2271年,威拉德·迪克擔任企業號船長期間對企業號進行了一次大改裝。
2271年,當上上將的柯克重新指揮了企業號,迎擊撲向地球的神秘雲團V'Ger,後來他們發現雲團的核心是三百多年前地球發射的探測器「旅行者6號」。
在地球上光·蘇魯的女兒德莫娜·蘇魯出世,她是企業號B上的舵手。
2273-2278年,柯克上將帶領企業號進行了第二個五年任務。
2278-2285年,史波克船長帶領企業號執行著訓練任務。
2285年,奴尼恩可汗劫持了信望號(U.S.S. Reliant)並偷走了創世紀製造器,在這一危機中史波克船長死亡。
柯克劫持了企業號並開往創世紀星找到史波克的屍體,並帶回了瓦肯星使他復活。
柯克的兒子大衛·馬庫斯博士被一名克林貢軍官所殺,這使得柯克極其痛恨克林貢人。
初代企業號爆炸沉沒。
2286年,柯克船長指揮了第二艘以「企業」為名的飛船(U.S.S. Enterprise NCC1701-A,以下稱為企業號A)。
2288-2293年,柯克船長指揮著企業號A進行了第三次五年任務。
2288-2290年,光·蘇魯船長負責了對精進號(U.S.S. Excelsior NCC 2000)的改造並成為其船長。
2289年,克林貢對聯邦開戰。克林貢宣稱:「只要柯克還活著就沒有和平」
2290年,克林貢人派出一艘自動操作、船員全部處於休眠中的飛船IKS T'Ong 號,希望能讓它騙過聯邦的探測器,從後方突襲然後擊毀企業號。
2293年,克林貢母星克羅諾斯(Qo'noS )的月球Praxis爆炸,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對於和平的需求更加迫切。這是基度瑪協議(Khitomer Accords )簽訂的主要原因。
克林貢評議長高岡在參加與聯邦的基度瑪和平會議時被暗殺,經調查這是一起破壞聯邦和克林貢締結和平的陰謀。企業號A上的瓦肯人中尉瓦勒里斯(Valeris)被發現參與其中,隨之被捕。
克林貢和聯邦之間的中立區廢除。
在高岡的女兒阿茲特波(Azetbur)努力下克林貢和聯邦之間訂立了 基度瑪協議。
企業號上的Dr. Phlox 發明了一種葯物能消滅克林貢人的流行病,但是會在額頭上留下難看的突起物。
2295年,企業號A爆炸。
約翰·哈里曼指揮了第三艘企業號即企業號B(U.S.S. Enterprise NCC 1701-B)。
在企業號B進行處女航前往連接光環(Ribbon Nexus)時發生事故,詹姆斯·泰伯利斯·柯克失蹤並被認定死亡。
蒙哥馬利·史考特船長指揮運輸船傑涅倫號(Jenolen)航行時隨船失蹤。
2296年,史波克船長指揮了無恐II號(U.S.S. Intrepid II)
2305年,讓·呂克·皮卡德(Jean-Luc Picard)出生在法國的拉巴爾,他曾擔任過占星者號(U.S.S. Stargazer NCC-2893)、企業號D和企業號E的船長。
2308年,卡達西聯盟聲稱貝久星系是他們的領土,由此揭開了為期60年的貝久與卡達西亞戰爭的序幕。
2309年,聯邦懷疑有一個叫做佛郎機聯盟(Ferengi Alliance )的勢力存在。
2311年,Tomed事件之後,聯邦和羅姆蘭簽訂了阿傑隆條約(The Treaty of Algeron ),重新確定了中立區並禁止聯邦飛船使用隱身裝置。
羅姆蘭走向孤立主義。
2314年,光·蘇魯成為星際艦隊的使節。
2324年,貝弗利·克拉歇(Beverly Crusher,舊名霍華德),企業號D和企業號E的主任醫官,出生於月球上的哥白尼城。
2327年,皮卡德從星際艦隊學院畢業。
2328年,卡達西聯盟完全佔領了貝久行星。
2332年,本傑明·拉斐特·西斯科(Benjamin Lafayette Sisko) ,深度空間9號和挑戰者號的船長出生於新奧爾良。
2333-2355年,聯邦飛船占星者號(U.S.S. Stargazer NCC 2893)開始它長達22年的航程。皮卡德中尉作為艦橋軍官在船上服役。
2333年,占星者號的船長身亡後,皮卡德中尉接管了全船,之後被提升為船長。
麥肯齊·卡爾霍恩(Mackenzie Calhoun ),石中劍號(U.S.S. Excalibur)的船長,生於澤涅克斯星(Xenex)。
2334年,查科泰,航海家號的大副,出生於特萊波斯星。
2335年,凱瑟琳·珍妮薇(Kathryn Janeway),航海家號的船長,出生於地球上的印第安納州。
威廉·T·瑞克(William T Riker),企業號D和企業號E的大副,生於阿拉斯加的瓦爾迪茲,他的父親是卡爾·瑞克(Kyle),母親是貝蒂·瑞克(Betty)。
2336年,迪安娜·特洛伊(Deanna Troi),企業號D和企業號E上的心理輔導員,生於貝塔若星。她的母親是貝塔若(Betazed)星人,名叫盧珊娜·特洛伊,父親是地球人,姓名不詳。
第4艘以「企業」為名的飛船,U.S.S. Enterprise NCC 1701-C(企業號C)從太空船塢發射。
2337年,娜塔莎·亞(Natasha Yar),企業號D上的安全主管,生於圖爾卡納IV星(TurkanaIV)。
瑞克之母貝蒂去世。
一個變形者(Changeling)幼蟲在貝久星系的德諾利亞斯(Denorios)小行星帶被發現。他就是後來的奧多(ODO,名字取自卡達西語的「無」)。
2338年,機器人「網路」(Data),企業號D和企業號E的主操作軍官,在奧米克戎·太塔行星(Omicron Theta)上被聯邦飛船的黎波里號(U.S.S. Tripoli)發現。
克林貢帝國成為聯邦一員,為偉大同盟時代畫上了句號。
2339年,契可夫上將退役,出版了一本自傳。
2340年,沃爾夫出生在克林貢星,他的父親是Mogh。他擔任過企業號D的安全主管、深度空間9號的戰術主管及聯邦駐克林貢的大使。
羅拉倫(Ro Laren注意貝久人是姓在前名在後)生於貝久星,她擔任過企業號D的舵手,之後成為貝久反抗軍---馬基的一員,再後來是深度空間9號的安全主管。
2341年,朱利安·巴舍爾(Julian Bashir),深度空間9號的主任醫官出生。
2344年,企業號C收到位於NarendraIII星上克林貢哨所受到羅姆蘭攻擊的信號,在前往該地時中了一顆光子魚雷而掉入時間裂縫,當時它的船長是雷切爾·蓋洛特(Rachel Garrett)。
聯邦大使史波克和沙維克(Savvik)結婚。
托馬斯·E·帕里斯,航海家號的舵手生於地球。
2345年,2月,網路從星際艦隊學院畢業,其在外太空生物學和概率工學上的成績特別突出。
2345-2350年間,馬托克(Martok),未來的克林貢名將剛在軍官資格考試中被考爾(Kor)涮下來,正在ShiVang的旗艦上當一個普通勞力。
2346年,Skrasis出生於羅姆蘭帝國。
沃爾夫和父母搬遷到了基度瑪(Khitomer)星的帝國前哨,這是他命運的轉折點。
2347年,在羅姆蘭人的大舉進攻中,基度瑪上四千名克林貢人被殺,倖存的只有沃爾夫和他的奶媽凱萊斯特(Kahlest)
聯邦和卡達西爆發戰爭。
2348年,基拉·奈里斯(Kira Nerys),貝久的抵抗戰士,後來聯邦空間站深度空間9號的副指揮(後來還當上了正的),出生於貝久的一個集中營。
2350年,瑞克被他的父親卡爾遺棄。
2351年,卡達西亞人發射了一台繞貝久星運行的礦物處理空間站,取名泰洛克·諾爾(Terok Nor),它的指揮官是後來當上貝久總督的杜卡特(S.G. Dukat)。
2353年,倫納德·H·麥考伊,以127歲高齡從星際艦隊醫療部隊指揮官之位上退役。
瑞克進入星際艦隊學院。
2354年,本傑明·西斯科在4年學習之後從星際艦隊學院畢業,在利文斯通號(U.S.S. Livingston)上服役。並與傑妮佛相遇結婚。
2355年,占星師號(U.S.S. Stargazer),在讓·呂克·皮卡德的指揮下與佛郎機人第一次接觸。在與之戰斗後占星師號被放棄。這一戰斗被佛郎機人稱為馬克西亞之戰( Battle of Maxia )。
傑克·西斯科(Jake Sisko),星際艦隊軍官本傑明·西斯科和傑妮佛·西斯科之子出生於地球。
2356年,Odo被帶到了貝久科學院供科學家對這一物種進行研究。摩拉博士(Dr. Mora Pol)斷定這是一個智能生物。
2357年,尼古拉伊·羅森科和義兄弟沃爾夫一起進入星際艦隊學院。
瑞克從星際艦隊學院畢業,在全班中排名第八。他第一次服役的是一艘倒霉的船,飛馬號(U.S.S. Pegasus NCC-53847),其船長為艾里克·普萊斯曼 (Erik Pressman) 。
2358年,在艾里克指揮下,飛馬號進行了一項極機密的任務:試驗相間隱身裝置(interphase cloaking device),這是對阿爾哥隆條約的嚴重違反。在試驗時主引擎發生爆炸,人員死傷慘重,同時大副和輪機長發動兵變,船長和瑞克帶7名船員進入救生艙,之後目睹了翹曲堆芯熔化的大爆炸。
星際艦隊軍法署署長對飛馬號事件進行了調查,得出船上曾發生兵變的結論就草草了事。
聯邦和茨恩肯西(Tzenkethi)的戰爭爆發。
2359年,凱萊爾(K'Ehleyr)和沃爾夫中尉墮入愛河。
2361年,瑞克在飛船波將金號上服役不過六周,就從中尉飛升少校,因為他成功完成了從內華拉IV星(Nervala IV)上撤離居民的任務。不為人知的是由於傳送器故障克隆出了一個瑞克,被遺棄在該星上直到2369年才被發現。
波將金號訪問了圖爾卡納IV,娜塔莎和伊莎拉(Ishara)姐妹的故鄉。
沃爾夫從星際艦隊學院畢業。
2362年,茨恩肯西戰爭結束。
2363年,9月,第五艘使用「企業」號船名的船啟航,它就是U.S.S. Enterprise NCC 1701-D,從此在讓·呂克·皮卡德指揮下航行。
企業號D與神秘的存在「Q」接觸。
2364年,娜塔莎·亞在Vagra II上死亡。沃爾夫升為上尉,擔任安全主管職務。
在羅姆蘭-聯邦中立區附近,發生哨所被襲的事件,羅姆蘭派出猛禽級戰艦通過中立區進行調查。後來證明攻擊是博格(Borg)所為。
加茲亞·達克斯(Jadzia Dax )出生於斯里爾(Thrill)母星。
2365年,企業號D與博格第一次接觸。
唐納德·華萊指揮大和號(U.S.S. Yamato NCC 71807)進入羅姆蘭-聯邦中立區,發現了Iconia星上羅姆蘭傳說中的終極電腦病毒,然後被該病毒感染導致盛放反物質的容器內磁場失效,爆炸沉沒。
亞歷山大·羅森科(Alexander Rozhenko),沃爾夫和凱萊爾之子出生。
2366年,第一個叛逃到聯邦的羅姆蘭人自殺。
2367年,凱萊爾(K'Ehleyr)被克林貢的杜拉斯家族(Duras)謀殺。
史波克大使來到羅姆蘭人的老家---羅慕倫斯星,試圖讓瓦肯人和羅姆蘭人重新統一。
K'mpec ,克林貢最長壽的最高議會評議長被謀殺,圍繞繼任者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克林貢通過法律禁止女性進入最高議會。
2368年,沙瑞克在他的故鄉瓦肯星與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妻子佩蘭(Perrin)結婚並在後者陪伴下走完人生。
克林貢內戰爆發,起因在於爭奪最高議會評議長的職位。戰爭在法定候選人高龍(Gowron)和杜拉斯家族(House of Duras)之間展開。高龍在聯邦的幫助下獲得了勝利。
孟帕戰役(Battle of Mempa )爆發,馬托克指揮高龍的軍隊取得大勝。
在傑涅倫號事故75年後,蒙哥馬利·史考特船長終於從傳送器里被還原出來。
沃爾夫因為被貨櫃砸到而脊椎受損癱瘓,他本打算按克林貢傳統自殺,但聽從托比·拉素爾(Toby Russell)的建議而接受了再生手術。
在美洛娜IV(Melona IV)上的殖民地被一種晶體生物破壞。
2369年,本傑明在德諾利亞斯帶發現了貝久蟲洞的存在,為聯邦開辟了一個新的疆域。但誰也沒想到它會是自治同盟戰爭的緣起。
8月6日,貝久宣告獨立,侵佔貝久星長達四十餘年的卡達西人終於撤退,留下了已經滿目瘡痍的貝久星和一座孤零零的泰洛克·諾爾,後者為聯邦接手,改名為深度空間9號,成為其在阿爾發象限的前哨基地。
本傑明與第一個穿過蟲洞來到伽瑪象限的物種Tosk接觸。
企業號D短時間由愛德華·傑利科(Edward Jellico)指揮,因為皮卡德潛入卡達西母星 Celtris III執行任務。
埃克斯卡爾巴尼亞人復制出了卡里斯,克林貢在他統治下重新實行帝制。
2370年,聯邦和卡達西訂立和約,設立中立區。
本傑明與自治同盟(Dominion)發生第一次接觸。幾只船被自治同盟擊毀,新貝久星上的殖民地也受到攻擊。聯邦和本傑明都意識到風雨將至。
一股叫全球統一聯盟的貝久右翼勢力興起,試圖驅逐所有非本族的智能物種,因此開始在深度空間9號上展開了一些恐嚇活動。
候補生諾戈(Nog)成為第一個進入星際艦隊學院的佛郎機人。
湯姆·帕里斯中尉在一次試驗飛行中突破了第十級曲障。
2371年,「黑曜石之令」,卡達西聯盟的情報機關發動的與羅姆蘭的對自治同盟聯合戰爭失敗,由於羅姆蘭方的指揮者魯沃克(Luvok)已被變形者間諜取代,將艦隊引入伏擊圈。損失極其慘重,這一失敗直接宣告了黑曜石之令的終結。
聯邦和羅姆蘭新簽訂的條約允許挑戰者號使用隱身裝置,作為回報,羅姆蘭有權享用挑戰者號在伽瑪象限收集到的任何資料。
沙卡·爾艾登(Shakaar Edon )成為貝久的首相。
2372年,自Hur'q人入侵就不知下落的克林貢聖物:卡力斯之劍和卡力斯劍衣終於在伽瑪象限的Hur'q遺跡里發現。但是當意識到它們不能給克林貢帶來和諧而只能帶來分裂時,達克斯(DAX)、沃爾夫和考爾(Kor)將它們拋棄在宇宙中。
卡達西平民暴亂,推翻了卡達西中央委員會,確立了平民自治體的權力。杜卡特被任命為新政府的使節和軍事顧問。
馬托克成為高龍的顧問,並勸說後者發動了對卡達西的戰爭。
由於聯邦反對克林貢對卡達西的戰爭,高龍廢除了基度瑪協定。
阿克萊姆重返阿爾法象限,勸說貝久人回到 d'jarra 星系。但是本傑明反對他的意見,為了解決爭端,兩人一塊進入了蟲洞,阿克萊姆回到了兩百年前,完成了他的詩篇《預言者的召喚》。
一個叫真實之路(True Way)的卡達西恐怖組織活動頻繁,他們炸毀了奧里諾科河號(USS Orinoco),連貝久首相沙卡爾也險遭暗殺。
星際艦隊作戰處主任,雷頓中將(Leyton)因為發動一次軍事政變失敗而辭職。
奧多發現變形者也已潛入聯邦高層。
建立者(Founders)在阿爾法象限收買海盜和私掠船進行破壞,這自治同盟戰爭的前戲。
杜卡特在基拉的幫助下找到了載有他的情人陶拉·拿潑萊姆(Tora Naprem)的飛船Ravinok號殘骸,以及他的私生女,陶拉·齊亞爾(Tora Ziyal),他決定要和她一起生活,盡管這意味著政治生涯的完結。
第六艘企業號(U.S.S. Enterprise NCC 1701-E)下水,皮卡德任船長。
2373年,航海家號在與博格的一次遭遇中,發現了另一次元的生物8472。
星際艦隊發表公報稱航海家號失蹤。
聯邦的特種部隊發現馬托克是一個變形者(Changeling)偽裝的,以發動戰爭利於自治同盟(Dominion)入侵。
在卡達西人西拉蘭·普林(Silaran Prin)的一次襲擊中,原沙卡爾地下小組(Shakaar Resistance Cell )全體成員除了首領沙卡·爾艾登(Shakaar Edon )和基拉·奈里斯(Kira Nerys),少校外全部死亡。
Kirayoshi·奧布里恩出生並由基拉照看。
自治同盟戰爭爆發。卡達西忽然在杜拉特領導下加入了自治同盟一方。馬基軍很快就被消滅了,克林貢軍也連敗連退。卡達西重新奪回了深度空間9號。
企業號E帶領艦隊阻止了一次大規模的博格進攻,挑戰者號被重傷。
2374年,墨利·奧布里恩失蹤,沃爾夫收留了Kirayoshi並和加茲亞·達克斯結婚。
聯邦發現航海家號並未被毀,只是在德耳塔象限漂流了一段時間。
舊的挑戰者號(U.S.S. Defiant NX 74205)除名,新的挑戰者號服役。
預言者及時出現並擊退了自治同盟。杜拉特因女兒被殺而發狂,被聯邦逮捕。
本傑明被宣告失蹤,基拉上校指揮了深度空間9號。
沃爾夫成為聯邦駐克林貢大使,並陪伴馬托克評議長回到克羅諾斯星。
石中劍號被擊毀。
2376年,新的石中劍號(U.S.S. Excalibur NCC 26517-A)下水,指揮官卡爾霍恩。卡爾霍恩和謝爾比結婚。後者是三叉戟號(U.S.S. Trident)的船長。
2377年,湯姆·帕里斯中尉和克林貢人貝拉娜·多麗絲(B'Elanna Torres),航海家號的輪機長結婚。
2378年,航海家號擊毀了一個博格的翹曲中樞節點,然後返回地球.
湯姆的孩子米萊爾(Miral Paris)出世。
2380年,瑞克和企業號E的心理輔導員特洛伊結婚。
瑞克被提升為泰坦號(U.S.S. Titan)的指揮官,特洛伊也轉到泰坦號上。
網路為救皮卡德而犧牲,但他的記憶全部存在機器人「B-4」身上。
魏斯理·克拉歇(Wesley Crusher)離開了企業號E,並在星際艦隊醫療部門身居要職。
2410年,沃爾夫去世。
Tobin Dax在瓦肯會見了遭流放的卡達西人lloja of Prim。
在長達數月的自治同盟戰爭(Dominino War)中,第五艦隊在瓦肯附近和自治同盟展開了戰斗 。

⑷ 問慢搖和DJ 或者英文韓文歌曲

看看介紹

義大利時尚音樂指標品牌Cool Division 07年度開春首發獻禮,邀請到前不久來台打碟演出、轟動擠爆舞廳的法國巴黎Buddha Bar駐場DJ Ravin主理新碟。

繼「Buddha Bar」、「Siddharta」系列、《Fashion TV Club Session》以及為馬爾地夫渡假旅店Huvafen Fushi操刀製作音樂選輯之後,歷經深厚巴黎夜店文化洗禮的Ravin,此回受邀打理這張《Clubbing》選輯可說是再恰當不過,15首混音由Ravin親自挑選,著眼於巴黎當下舞池潮流發展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冰島電音組合Gus Gus、英倫碎拍浩室舞曲代表X-Press 2,紐約浩室大師Quentin Harris與Cool Division廠牌旗下當家緩拍團體Mystic Diversions的最新混音曲目,有別於眾多法式合輯的選曲角度。

雙CD帶給您來自世界各地舞曲音樂在花都巴黎散發熱力的Clubbing觀點,更是體驗DJ Ravin混音打碟魅力的最佳選擇!

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153175/

⑸ 誰有類似stories或雪野五月之類的非常好聽,一聽就能使人沉靜的音樂或歌一定要和這兩首音樂類似

特別推薦:
Deep Forest(森林物語)
這個有的也譯作黑森林,個人比較喜歡森林物語的譯法。
森林物語(Deep Forest)是由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的Dan Lacksman(曾為Thomas Dolby、Sparks及YMO製作專輯而名噪一時)擔綱製作,結合了二位法國音樂家 Michel Sanchez和Eric Mouquet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的全力支持下,深入非洲中部雨林區,以簡易的器材錄下喀麥隆、蒲隆地及塞內加爾之各矮人部族的歌謠,經過他們的巧思重新編曲,配上時下盛行的歐式舞曲節奏,以嶄新的風貌推向國際。 s6SG%Vd
$h1`-=\7
Deep Forest透過揣摩想像將視覺的意象予以節奏化,用旋律為天地萬物的情感取得和諧共鳴,所有難以言語的感覺瞬間舞動人類心靈,Eric Mouquet、Michel Sanchez兩位團員足跡遍布加勒比海、古巴、墨西哥、貝里斯、馬達加斯加,音樂行囊包裹著矮人族、游牧民族、非洲、東歐的樂音,在延伸人類眼界之餘,也企盼能縮短存在於世代與民族之間的鴻溝。 zOA{S~>
b['Jr% "O
Deep Forest 92年初以首張同名專輯中的夢幻雅緻旋律單曲Sweet Lullaby進駐英國金榜TOP 10;95年專輯《Bohème》一首Marta's Song更將台灣蘭嶼雅美族原始部落歌聲引薦到全世界,此段音樂也被勞勃阿特曼執導的電影《Ready To Wear》當作模特兒走台步的曼妙主題曲;98年作品《Comparsa》Deep Forest轉而沉浸在歡愉的嘉年華氣氛;99年現場特輯《Made In Japan》後;2002年度大碟《Music Detected》以亞洲民族戲曲為主軸展開搖滾、迷幻色彩的部落尋根之旅,以SWATCH廣告曲Snow In Sahara走紅全球的女歌手Anggun平和與哀傷情感濃度適宜的歌聲為Deep Blue Sea泛起無邊的希望,並找來譜出道而現今目前橫掃日本及台灣的「島國歌姬」元千歲登上國際樂壇演唱首波主打單曲Will You Be Ready。 x,YC/J
[)U|HnAJ
全球銷售成績: 1(0LX^%
N{v <z 6
1992首張專輯:DEEP FOREST oiYI$ql3L
d5& avL\
法國:雙金唱片 美國:白金唱片 A&_H%]{<:
e"HA.t[A
英國:金唱片 挪威:金唱片 fT1/@
5X>b(`
紐西蘭:白金唱片 澳洲:雙白金唱片 \zioIfHm
ximW!y7
1995第二張專輯:BOHEME b*w izd
5.!iVyN
法國:金唱片 美國:金唱片 Dizc#!IGU
Wt=QCu tt
澳洲:金唱片 以色列:金唱片 Sx{vZS3
C-Y~T;53
波蘭:金唱片 紐西蘭:白金唱片 Ce 3{KGBw
67Z@Hg
1997第三張專輯:COMPARSA UYJMW S=
!,8jB(
日本:金唱片 c:QZ(8d]L
5[<" _
歷年全球提名殊榮: -E, d)O`;$
FvX<(8'#a
1993:葛萊美音樂獎「年度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OCR`1
nymF`0HYe1
1993:MTV 音樂獎「年度最佳音樂錄像帶」- Sweet Lullaby RsTz3]`yv
C(N' +VV_
1993:法國Victoires音樂獎「年度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Y#aL]LxZE
wm1`<r^ M.
1993:法國Victoires音樂獎「年度最佳音樂團體」 0Pfj D
> 4n\
1995:全球音樂獎得主「年度全球銷售最佳團體」 FA5|`
EJAk'L+nuH
1996:葛萊美音樂獎「年度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 OO0v*@{
(!cG*FrN
1996:法國Victoires音樂獎「年度最佳音樂團體」 j p"hbV
%:/@1r7o>
1996:法國Victoires音樂獎「年度最佳世界音樂專輯」 asEk 3
sej$$m R
2002法國SNEP Export Awards認證: \v\f'eQ
X }V}%
Deep Forest:「鑽石賞」法國地區以外銷售超過200萬張 3Q0g4#eP
?Yf0 h_>
Boheme:「鑽石賞」法國地區以外銷售超過100萬張 0<3->uK
j^1Yz}6nR
Comparsa:「白金賞」法國地區以外銷售超過50萬張 >%\&tS'
zJ*(G _H
Made in Japan:「金唱片大賞」法國地區以外銷售超過10萬張 UdOO+Z_K%
$P h#pM(
Deep Forest和Enigma一樣有著極高的口碑,是NewAge音樂世界中最為耀眼的明星。音樂家以獨有的法國式浪漫融合全球各地的音樂語言創造出了一支又一支Deep Forest風格的曲子,Deep Forest可以是舞曲也可以是POP,還可以是Ambient...可以來自非洲草原,也可以來自美洲森林,同樣也可以來自象我們這樣古老的國度, Deep Forest從推出第一張專輯至今,前後發行的創作專輯大碟一共有5張,還有一些單曲以及現場演繹或者Remix版本的專輯。 LgxsO:mi

shanododo 2007-11-22 08:31
你研究很深耶~

shanododo 2007-11-22 08:54
彷彿脫胎換骨般的活過來了

十七樂葬 2007-11-25 11:33
小8介紹的已經十分完整了, Wp^ |=
我這里用幾句很通俗的話說一下個人對「新世紀音樂」的理解。大家如果不嫌棄,可以借鑒一下。 a'my0 m
新世紀音樂介於古典樂和輕音樂之間,但新世紀更富於變幻,因為她並不是單指一個類別而是指一個范疇,她包括了幾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徵著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之改良的音樂。因此,你會發現能被稱為新世紀的音樂是如此豐富,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都可能出現在音樂中,所有種類的樂器在此一視同仁,其中的人聲更是豐富,從歌唱家到土著樂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f~p[izt
下邊介紹幾張新世界音樂具有影響力的碟子: `n e 9&+
 ~}K$z
專輯名稱:心靈遐想 09Z\F^*$F
冥想音樂,大師Deuter最新作品,音樂中揉和了中國、日本等國音樂元素,大量運用了二胡、笛、蕭等民族樂器,讓人無限遐思。很適合國人聆聽欣賞的冥想休閑音樂,得到用戶一致五星評價. <Lq.J`|+
在靜心冥想及心理治療音樂的領域上,Deuter是一位舉世聞名的領航者,發展出被全世界認同的獨特新世紀冥想音樂風格。聆聽Deuter的音樂,可以讓心靈享受平靜、和諧的力量。 cT'<,#^/
Deuter非凡的音樂成在於完美的把放鬆(Relax)、冥想意境,詮釋在平靜和諧的音符中。因此,Deuter的音樂成了心理治療師和身體工作者(SPA, Massage)的最愛。 M8FC-zFs
專輯曲目: $\nAGmp@
01 同枝連根 @c%h fI
02 愛的手臂 3 DZ8-N S
03 絲緞柔滑 ;5aAnvgW
04 群山之愛 <%LN3T
05 清澈水流 7{u1ynt 
06 靜默之聲 3*<~;Z' z4
07 薄荷飄香 W}>wRy
08 懸浮冥想 6^Ax3# q
sfEy
)Hlc\Mgy
專輯名稱:瀘沽湖 女兒國·尋夢 DSD f\M;m9{(
瀘沽湖,又名母湖、澄潭、洛水、水寧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水寧、四川鹽源縣左所和木里縣屋腳鄉交界處。瀘沽湖四周山巒起伏,群山上蒼松青翠,山頂白雪皚皚. 群山環抱的瀘沽湖晶瑩得宛如一塊巨大的綠寶石,湖水碧藍得彷彿是鑲嵌在大地上一面鏡子。藍天、白雲、蒼山、雪峰清晰倒映在湖面上,渾然一體,如詩如畫。在這寧靜祥和的「處女湖」畔,世代聚居著一群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遺風的古老民族——納西族摩梭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摩梭人保留住了自己特有的傳統文化,繼續著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形態,使瀘沽湖成為人類母系氏族文化的最後一片領土,享有「女兒國」的美稱。 P }$DCD<$U
《瀘沽》專輯人聲部分全部采樣於瀘沽湖畔,摩梭人的歌聲悠揚婉轉、高亢空靈,音色獨特耐人尋味,穿插在現代流行的電子樂、打擊樂、管弦樂當中,猶顯韻味獨特。細細聆聽,慢慢品位,瀘沽湖的恬靜安詳,女兒國獨特的風味。細細聆聽,慢慢品位,瀘沽湖的恬靜安詳,女兒國的風情萬種猶在眼前。 ZHOh(
專輯曲目: m<e-XT
01 水韻: $_0~Jzt,
02 喚山: |H@1g =q
03 嫁到女兒國: Qo \;)
04 格姆女神: KZt4 dr
05 土司的吟誦: y6 _,U/9
06 娜金卓瑪: >$iQDVh!
07 漫步摩梭森林: d (8X?k.S
08 神秘花園: Ct,|g =(
09 瀘沽之戀: ;Jq 7E
2n8spLZYGY
;wvhe;!
專輯名稱:阿迪穆思II h TY7`m">
這是一張能觸及你心靈深處的專輯,也是一張值得一聽再聽的弦樂精品。非洲民族打擊樂風及民謠吟唱,伴以中世紀聖樂般的合唱,再加上大編制弦樂團為背景,能完美結合上述條件的音樂,若再爭義其音樂風格之定位,雖然己是多餘之事,初始籠罩於富有節奏性的輕緩吟唱,續而接入堅定的打擊樂聲如曙光乍現,接近升華之際,合唱也隨之將全面帶向高潮,片尾終曲引領聽者感受心靈深處的慰籍。 MehMhH Y
如果說,阿迪穆思的第一張專輯讓我們驚訝得合不攏嘴了的話,那麼,KARL所炮製出來的第二張專輯則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到——他的成功絕不僅源於運氣。專輯阿迪穆思 II: Cantata Mundi,這張出自於KARL精神世界的專輯,處處顯示出他那精湛的古典音樂修為,而與此同時,KARL還在專輯里加入了部落及新紀元等音樂元素,整張專輯聽來沉穩而堂皇。 LU7d\Ch
在這個II里, 雖然KARL的音樂呈現方式主要集中在管弦樂上,然而芬蘭女歌手Miriam Stockley那令人迷醉的嗓音依然是專輯的亮點。這里一共收錄了14首曲子,細分下來可以發現裡面7首是康塔塔,7首是贊美詩,都是古典音樂的體裁,然而KARL所運用的作曲手法則令專輯充滿了現代氣息,無怪乎不少人以「跨界古典音樂」的名堂來標示KARL的音樂了。也由於ADIEMUS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成功,令樂界迅即颳起了一陣模仿Stockley唱法和仿效KARL作曲手法的旋風,雖然其中也不乏精品,但作為該類音樂的開山祖師,KARL在樂界的地位早已不容置疑。 Gh#$[5&`
該專輯的首曲"Song of Tears"可以說是「阿迪穆思」——「歌詞無義」這個概念的最佳例證。而該曲也可以說是這個專輯最令人熟悉的曲子了,雖然歌詞無人能懂,然而卻並不能阻止聽者腦海里無盡的幻想。此外,曲子"Song of the Spirit" 里那種暴風驟雨式的編排則帶給人親臨其境的現場感;對比起來,"Choral IV" 就表達了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憂傷之境。在此,Miriam Stockley的演唱是那麼地動人心弦,從庄嚴唱至歡欣,又從奔放歌向平和,再加上倫敦愛樂的精彩配襯,整整75分鍾的專輯,一氣聽下來是那麼地盪氣回腸而毫無倦意。 eL7\})!W
專輯曲目: TUV&9wKXo
01. Song Of Tears (9:03)  "0( _
02. Chorale I (Za Ma Ba) (1:51) -*I Dzm
03. Song Of The Spirit (6:12) G uLU7a
04. Chorale II (Roosh Ka Ma) (1:52) Y={_o!9
05. Song Of The Trinity (6:13) ^k7`:@ z0U
06. Chorale III (Vocalise) (2:21) R;68C6 4
07. Song Of The Odyssey (7:28) ,xeJf6es
08. Chorale IV (Alame Oo Ya) (3:01) ^t'mfG|DV
09. Song Of The Plains (11:29) mrgieb%
10. Chorale V (Arama Ivi) (1:23) np#RBy
11. Song Of Invocation (8:48) I#m0n%-[
12. Chorale VI (Sol-Fa) / Cantus: Song Of Aeolus (5:50) Vk>m/"
13. Chorale VII (A Ma Ka Ma) (1:18) K~ 6[zJ4
LR5X=&k
EqV]/0-\
專輯名稱:星願心語 tTzPT<
希臘女小提琴家純真演繹,讓滿天的星辰都化作美好的心願,一切是如此美麗而短暫,正如瞳孔中滑落的隕星,眨眼後,星空中只留下淡淡的餘光...... >*hY1@N1
本專輯是一張由小提琴,鋼琴,弦樂,女聲,加上極為優美的旋律構成的,飽含柔情蜜意,浪漫抒情的音樂小品,帶你進入亦真亦幻的童話境界. rk$$gXg9/
專輯曲目: /i${[1
1. The Little Prince z)Is:LhS
2. The Sea after Sunflowers V@QWJZ"
3. The Laughing of People _wC4n }J
4. From Time To Time _Py/,Ks.q
5. A moment before night time |)7dh B
6. The Inmost of You o:E_k# Fi
7. The Star and the Wish "o=*f/M
8. The Mysteries of the Moon Guc~] B
9. Alexandria V8aLPJ0_
10. The Star and the Wish _x.<Zc\x
_* xjG \!
tAPr4n!
專輯名稱:色 DSD MQ9Nn|4
這是一張充滿東方情懷的專輯,空靈唯美,悠揚纏綿,溫柔動聽,集禪悟,養生,情感,生命與一體,從東方哲學的高度俯看生生不息的紅塵,非常優美又非常耐聽,其中第十首"風之語"第四首"新生"第二首"在雲端"第八首"色"都是很出彩的曲目.對人生沒有足夠的參悟是作不出這樣的曲子的. 44uM:;
K%XQdMv
獨白: Tn$/9<Q
修千世才可以同舟,修萬世方能共濟。 @E(_H$|E
芸芸眾生里,沒有誰是誰的唯一,卻總有人是你一生心甘情願的迷失。 G lz0`z
遙遠的記憶,江中的月影,和秋風翻起的情思。 (BB&ZUdyv
臨行的女子,手心的發絲,所有的固執轉眼已是千年。 Px!M^ T!Pi
合合又離離,來來又去去,象無法自控的棋子。 -P+@n)?T6
相望不相語,相聚不相依,這是否一場轉回的過失? MH"{N "|
前世今生的痴,問誰可以洞悉, }b// oe7
難道此生情,只是同舟未能共濟? 7*!h:rg
我願把握此生,再約來生,請求相知,  H %Cb
來來又去去,來來又去去...... X+'z@xpj
/rKdxsI*
有人說這是個毫不詩意的物質時代,但鄧偉標的音樂,卻總是淋漓盡致地流露出一種詩歌般抒情又深刻的音樂意蘊......無論是他前期創造的《空》、《千江匯流》或《古城今昔》專輯還是現在的這張《色》與大多數音樂家不同,鄧偉標似乎不願滿足於嚴格遵循任何音樂流派既定的規則。雖然他那悅耳的音樂韻味還是穿透心靈,他對動搖和顛覆傳統審美觀所做的許多嘗試卻源自他獨具詩人氣質的音樂靈感和自覺的人文關懷。 在這張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多種音樂風格的溫暖的音樂專輯背後,是鄧偉標打破流派界限的一種創造,是一顆不被物質和傳統馴服之心的優雅追求。但願由他心靈深處流出的蜿蜒情緒,不會被音樂器材創造的寬廣音場做淹沒,從而讓人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重獲生命最初的感動! @Axwj 
專輯曲目: &"D *
1 前世今生 g4NxNjM;
2 在雲端 [ n[!RddY
3 流動的影 mA ^[S.!
4 新生 Kq`C5
5 無極 '6^20rj
6 求索 *O>OHX
7 聽潮 =")}wl=s
8 色 zJp}JO
9 太極 +*dG 'U6
10 風之語  xc%\%8C}
}b9"&io
Hzr<i4Y=w9
專輯名稱:黑珍珠 w2-:!,X
雲霧繚繞處的清新吟唱 "}_b,5lkGK
魅力極致的世外天籟 ' `0kW_'
當樹林里的相思豆子掉滿地的時候,阿佤山裡的姑娘就開始將粒粒的相思豆編成情郎身上的項鏈。她們說無法將自己的聲音變成深水湖裡的黑珍珠,保佑情郎一世平安,那就把相思豆當成黑珍珠,成為彼此最珍貴的信物。 72hN%l 
dP>~ExYtm
她們唱道:都說瀾江的水清,攪一攪就有泥沙上來;都說小黑江的魚光滑,光滑的鱗片也沾青苔。只有阿妹我的心上人,象露珠一樣純潔可愛。 "7v/ - 
d~bZOy
而這都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 x -wIgo+
勤勞的孤兒岩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一次他捕回了一隻小魚養在水缸里,但小魚卻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偷偷地給他料理家務。原來小魚是海龍王的女兒。終於岩惹發現了這個秘密,兩人彼此傾慕成為愛侶,在人間過著幸福的日子。 8(yZX4OH>
而這卻觸怒了海龍王,他不願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因此要向岩惹討一樣最珍貴的東西,岩惹左思右想,身上最珍貴的東西就是自己的眼睛,靠著它,才能在山林里捕鳥獵獸,栽種莊稼。 ?gknJ:
聽到消息的龍女,怎肯讓情郎失去眼睛。於是就偷偷回到龍宮,對自己的父親說--就把我的聲音,變成深水湖裡的黑珍珠,永遠留在湖水裡…… .hBq1p
於是,阿佤山裡依然看到岩惹與龍女的身影,雖然,她再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然而佤族人都知道,阿佤山的深水湖裡,有一顆閃爍著愛與動人聲音的黑珍珠…… q|An
清晨的阿佤山寨,總是在薄薄的晨霧和裊裊的飲煙中醒來…… #nK38W#
!Tc jJ2T
樂曲開篇是一聲"吱嘎"的開門聲,這音效有一種懸念和新奇感,像一扇老而舊的柴門,是山外人推來,探尋古老神秘的佤族傳說,還是清晨,佤人推開它,外面的一派大好春光映在眼前?他禁不住放下手裡的東西,長舒了一口氣。翹首遠眺,群山擁聳、翠環綠被,醒來的大山煥發著勃勃生機。此時,在純凈悠遠的和聲背景上,傳來少女美妙的歌聲…… RMinZ}/
Wo&WO e
音樂入拍後,有特有的民器樂器--口弦營造出獨有的少數民族風情,襯得佤族女聲清透寬厚,富有磁性,娓娓道出動人故事,穿插著男聲悠長的吟唱,如山間緩緩上升的雲般,木鼓沉穩而有穿透的敲響,簫音深情遼遠,把思緒帶向遠古初民的起舞。在口弦帶有跳躍拉伸的旋律中,彷彿火塘邊老人慢慢講訴傳說,火光於面上的明陰閃動。整首曲子張力非常大,有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與神秘感,我們聽到不只是音樂與聲音,而是更豐厚的深層感覺。 Gv ';
專輯曲目: t=,ZR}M1`
1 黑珍珠 4Zz%vY
2 星月梭 3.i$lp`t
3 葉娜 ~lBb%M
4 司崗里 part.1 $|kq{@<
5 司崗里 part.2 KCBA`N8
6 木鼓房 0b G[pp$[
7 燕子 l*r8.qp
M~rN17S
:Dt]sE _d
專輯名稱:電音里的曼妙女聲(新世紀音樂篇) fL^$G;_?3
藍色聽音坊:電音里的曼妙女聲,選取了16首New Age Music中女聲吟唱作品,幾乎都是名家之作 q8m {zSr
01.Achillea - Amadas Estrellas [選自"Amadas Estrellas"] CpE LLA<
02.Conjure One - Tears From The Moon (Sinead O'Connnor) [選自"Conjure One"] YkN0,6
03.Ravin - Sunday (Nikonn) [選自"Huvafen Fushi Maldives By Ravi"] ?\Bm>p% +
04.Era - Don't go away [選自"The Mass"] 539f B,
05.Vargo - Relax [選自"Beauty"] B*OEG*t
06.Blue Stone - Worlds Apart (Searching For You) [選自"Worlds Apart "] mm dQ\\
07.Sandra - The Art Of Love [選自"The Art Of Love"] >P9|?:c
08.Enigma - Eyes of Truth [選自"The Cross Of Changes"] +vr|J:
09.Delerium - Silence (Sarah McLachlan) [選自"Karma"] 3(oB[9]s
10.Lesiem - Vanitas (Vanity) [選自"Auracle"] yI{4h $c
11.Emma Shapplin - La notte etterna [選自"The greatest hits"] ixvF `S9
12.Paul Schwartz - Veni Redemptor Gentium (Lisbth Scott) [選自"State of Grace"] ip+?k<]z
13.Balligomingo - Purify (Jody Quine) [選自"Beneath The Surface"] @$7'{*
14.Blank & Jones - Unknown Treasure (Claudia Bruecken) [選自"Relax (Limited Edition)"] EXjHQG
15.Sleepthief - Desire of Ages (Shelley Harland) [選自"The Dawnseeker"] O`^dy7>{U
16.Bliss - Wish U Were Here [選自"Quiet Letters"] )p`zN=t
 ~LF/wx>
hnnVp_<]
專輯名稱:綠野仙蹤 Krd0Gc~\|
一組清冽優美的輕音樂,彷彿清晨漫步在薄霧籠罩的北歐小鎮,呼吸著新鮮空氣,帶給你心曠神怡的享受. 5v[2R.eT-
世界音樂大融合的時代,一種既傳統又前衛、既真實又飄涉,既鄉土又國際的音樂種族就要興起,不論你身處世界任何角落,你都逃不過新世紀即將來臨的宿命,而科技的進步不但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世界各民族間不同聽文化也因此更快更廣泛地向其它地域擴散,世界上有著更多民族的豐沛的音樂資產等著我們享用。 p_B5fm7#6W
音樂只是一種非常個人的情緒抒發,世界音樂也是如此,只要音樂的旋律與意境能兔不是好的音樂。有時候聽音樂想太多反而忽略了最單純的音樂本質。只要懷抱一個簡單的心情,就能從容的欣賞最撼動人心的世界音樂。 TtWWq5 X|
在這個世界音樂系列中,我們將為您帶來阿拉伯、印度、西西里島、蘇格蘭、埃及、澳洲、非洲……等地的傳統與當代音樂。 若您有機會到這些國度一游,這些音樂將是您前行感受當地氛圍的最佳工具;若是沒有時間到這些地方領略不尋特殊的風土民情,藉由專輯中音符的流泄,你也可以來一趟充滿豐富色彩的世界幻想之旅! |/X+2K}3
專輯曲目: IMSLHwZ
01.THE ROSE OF TRALEE 玫瑰 }vEMG-sxX
02.THE SALLY GARDENS 莎莉花園 {%D4%X<
03.THE EMMIGRANT\'S LETTER 移民的信件 =eQ'^3a
04.THE BANKS OF NORWAY 挪威河畔 SQ057V>'=
05.CAL 卡爾 *o=[p2d"X
06.HOME SWEET HOME 甜蜜的家 ";Q}Gs}
07.THE GREEN GELNS OF ANTRIM 安純的峽谷 avY<~-44B
08.PIER AVENUE 皮爾之街 Zg3 /,:1
09.LOVE THE DEAREST 摯愛 )`
10.BEAUTIFUL ISLE OF SOMEWHERE 美麗的島嶼
11.THE OLDMAN 老人

⑹ 關於劍齒虎的詳細介紹

劍齒王朝
引言:劍齒之誘惑

牙齒,是食肉獸的標志符。即便是人類手中再馴良的猛獸,那張開嘴時露出的滿口尖牙也會令人膽戰心驚。特別是上頜門牙兩側的一對上犬齒,更是利器中之利器。

當上犬齒加大加粗,就成為我們所說的劍齒,牙齒中之極品。在哺乳動物2億多年的演化歷程中,曾經有一些食肉猛獸擁有這種可怕的捕食工具。它們雖然屬於不同的家族,但我們可以用一個不很正式的名字稱呼它們:劍齒動物。從原始的鬣齒獸類和有袋類,到食肉類的貓科和獵貓科動物中間,都可以找到它們的魅影。當然,本文所指的「劍齒動物」只包括這些驕傲的獵手,而不是所有上犬齒較長的動物都配得上這個光榮稱號,比如野豬和海象。今天的科學家對劍齒的功用仍然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劍齒必然有其超乎尋常之處,否則絕不會有那麼多不同類型的食肉動物抵制不住誘惑,在演化中長出了這種壯觀的武器。

在《劍齒王朝》中,本文作者將帶您跟隨這些遠古掠食者的足跡,一覽它們如何出現、繁榮和消亡的歷程。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5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劍齒王朝
一、劍齒顯形

劍齒前傳

在2.5億年以前的中生代三疊紀,哺乳動物、鳥類甚至恐龍都還沒有出現,統治地球陸地的是一大群各式各樣的奇異動物,它們身上兼有哺乳類與爬行類的特徵,被稱為似哺乳爬行動物,正式名稱是獸孔類。在它們中間有一些是積極的捕食者,其中有的種類便生有顯著的長牙——看起來很像劍齒虎身上的劍齒,然而也有人它們可能是毒牙(這個假設看來更恐怖一些)。然而很可惜,隨著2.2億年前的一次大滅絕,幾乎所有的獸孔類都從地球上消失了,僅有一小支演化成了真正的哺乳動物,在恐龍的陰影下熬過了漫長的1.5億年。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6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劍齒王朝
長有「劍齒」的獸孔類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6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劍齒王朝
恐龍滅絕之後,新的生命在廢墟上崛起。在新生代的第一個時期——第三紀古新世,哺乳動物還不夠強大,占據食物鏈頂端的是某些巨大的、不會飛的鳥類。它們沒有牙齒,而是以鉗子一樣的喙作為武器。又過了1000多萬年,大片的熱帶森林被草原所代替,哺乳動物才真正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隨著食草動物變得更大、更敏捷,食肉動物也在進化中不斷增強。最先接過鳥類王位的是被稱為古食肉類的原始食肉動物,其中尤以鬣齒獸類(Hyaenodon)最為強大,涌現出了不少在當時力冠群雄的成員。比如在德國古新世中期的沃爾貝克(Walbeck)動物群發現的劍鬣獸(Mentoclaenodon),它們的頭骨只有15厘米長,但已經是本動物群中體形最大的了。劍鬣獸的牙齒還很原始,不過其上犬齒已經變成了較顯著的、後端帶刃的劍齒,下頜也有向下擴張的跡象。而在另一類更強大的鬣齒獸亞目成員、生活在晚古新世到早始新世、分布於北美的遠齒鬣獸(Anacoton)身上,其下頜已經向下伸出了巨大的片狀物,可以像刀鞘一樣保護發達的劍齒。
實際上,鬣齒獸類在發展的後期上犬齒普遍增大,很可能是為了捕食越長越大的食草動物。雖然絕大部分種類的「劍齒」都還沒有後來那些食肉目、有袋目劍齒動物的那麼誇張,但它們畢竟是哺乳類中率先長出劍齒的一支,它們的暫時成功預示著今後的幾千萬年將是劍齒動物們的天下。在始新世晚期,絕大部分鬣齒獸類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然而「劍齒時代」的序幕才剛剛拉開。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6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劍齒王朝
遠齒鬣獸復原圖,除生有劍齒外,看起來像是虎和袋狼的混合物(注意該圖沒有畫出下頜的護葉)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6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劍齒王朝
凶暴先驅——古飆(Dinictis)

大約5500萬年前,有一支食肉動物從它們和貓科動物的共同祖先中分離出來,人們稱其為獵貓科(Nimravidae,也有人認為它們是貓科下面的一個亞科Nimravinae)。早期的獵貓科成員都是行動敏捷、善於奔跑的掠食動物,體形比家貓大不了多少,牙齒也沒有貓科動物那麼特化。當時它們的發展非常成功,種類繁多,呈輻射狀演化,先於貓科動物蓬勃發展起來。

古飆(又稱恐齒貓)生活在4000~2250萬年前的早、中漸新世,是獵貓科的先驅之一。它們只有大約1.5米長、0.6米高,整個體形介於貓類與靈貓類之間:身軀和尾部細長、四肢短小,腳爪不能完全收回,像靈貓;而頭部則很接近真正的貓科動物,並且可能和貓科動物一樣有三重眼瞼。它們的雙頜強勁,上犬齒不如後來的劍齒動物那麼發達,與其下犬齒的比例也不那麼懸殊,但與身體相比已經顯得很大,而且非常鋒利,是有效的捕食武器。正因為此,很多人認為它們是食肉目中的第一種「劍齒動物」。與現在的貓科動物不同,它們是以腳掌而不是腳趾行走,這影響了它們的行動速度。因而就整體而言,古飆身體結構上原始的成分較為明顯。它們曾經廣泛生活在北美大草原上,以各種食草動物為食,主要是高達1.8米,大如非洲野牛的巨豬類(Archaeotherium),而它們只有現代非洲獅的一半大。古飆的兇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部分學者認為,它們是獵虎(Nimravus)和假貓(Psudaelurus)的共同祖先。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7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劍齒王朝
身形小巧的古飆居然能捕殺巨豬,此後向強者挑戰成為「劍齒派」的一貫作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7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劍齒王朝
巨牙獵者——始劍齒虎(Eusmilus,又稱古劍齒虎)

和下文介紹的偽劍齒虎、巴博劍齒虎一樣,始劍齒虎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劍齒虎」,更不是劍齒虎的祖先,而是獵貓科的成員。它們最早出現在始新世晚期(約4000萬年前)的歐亞大陸,在此後的漸新世進入北美洲。實際上,目前只在法國和美國的一些地區發現了它們的化石。

始劍齒虎是最早的「匕首牙」(dirk-tooth)類型,上犬齒顯得很大,又長又彎,並有伸長的、像刀鞘一樣的下頜保護;下犬齒退化得和門牙類似,嘴巴能張開90度以上,這兩點使它們能有效地使用劍齒進行致命一擊,也成為此後劍齒動物的標准特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只有26顆牙,比貓科動物的30顆要少。最大型的始劍齒虎體大如豹,從頭到尾長約2~2.5米,身形矮而長,尾巴也長,又與豹子的體型類似。有些種甚至只有家貓的1.5倍大小,劍齒長度卻可達到8厘米。盡管體型較小,但它們動作靈活、奔跑迅速,甚至有人還推測它們會以集群捕食的方式獵取大型動物。在2000萬年的歲月中,它們積極打拚著自己的一方天地——包括和自己的同類們展開生存之戰,比如與身材更加矮小但可能同樣兇悍的獵虎(Nimravus,有意思的是一個著名刀具品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8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劍齒王朝
始劍齒虎大戰獵虎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8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劍齒王朝
始劍齒虎頭骨,注意其巨大的劍齒和向下伸出的下頜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8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劍齒王朝
二、群雄紛爭
一時顯貴——偽劍齒虎(Hoplophoneus)

在古飆、始劍齒虎出現400萬年後,漸新世的大地上開始游盪著另一些捕食者,它們就是著名的偽劍齒虎類。這是一類頗為成功的食肉動物,分布遍及歐亞非和北美,演化出了多個不同的物種。其中有些種類比古飈還要小得多,但也有的幾乎與美洲虎一樣大。但從身體結構上說,偽劍齒虎與古飆其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與真正的貓科動物相比仍顯得原始。另外,作為更強有力的殺手,偽劍齒虎的劍齒也更加發達,呈長而扁的馬刀狀,下頜伸長的護葉不是很顯著。據推測,它們主要以在這一時期正蓬勃興起的各種原始馬科動物為食。
在與當時其他食肉動物的較量中,偽劍齒虎始終占據優勢,是除鬣齒獸之外最強大的頂極掠食者。但它們的風光也沒能持續太久,到了305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就再也找不到它們的蹤影了。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8 回復此發言

--------------------------------------------------------------------------------

12 回復:劍齒王朝
霸氣凌人——巴博劍齒虎(Barbourofelis)
中新世初期,上述各種獵貓科動物已經全部滅絕,但此時獵貓家族的光彩卻更加奪目——可怕的巴博劍齒虎於1500萬年前開始席捲歐亞大陸和北美。有幾種巴博劍齒虎只有豹子般大,但一個晚期出現的種弗氏巴博劍齒虎(Barbourofelis fricki)體長可達3.5米,體重超過400千克,毫不遜於劍齒貓科動物中的驕傲、1000多萬年後才出現的「一般劍齒虎」。弗氏巴博劍齒虎體型碩大粗壯,像熊一樣肌肉發達,尤其是前肢很有力量。與絕大多數貓科、獵貓科動物不同,它們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而不是接近正面,耳朵位置更低,口鼻部也更寬闊。這些特徵極有可能是為了更方便地使用劍齒、減輕嘴巴張大時對其他器官的壓力(不信拚命張大嘴試試?)。事實上,它們的劍齒(屬「匕首牙」類型)在所有獵貓科動物中是最發達的,甚至超過了晚輩表親美洲劍齒虎,下頜則有巨大的護葉防護。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劍齒不僅用於獵食,恐怕更主要還是作為同類間炫耀或打鬥的工具。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9 回復此發言

--------------------------------------------------------------------------------

13 回復:劍齒王朝
身材偉岸的巴博劍齒虎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9 回復此發言

--------------------------------------------------------------------------------

14 回復:劍齒王朝
神秘小鬼——擬劍齒虎(Paramachairos,又稱副劍齒虎)

剛才說完了獵貓科動物,下面開始介紹劍齒貓科動物,也就是正宗的「劍齒虎」。這其實是個被用濫了的名字,幾乎所有的劍齒動物都配得上這一稱號;然而真正意義上的「劍齒虎」僅僅包括其中的貓科成員。雖名為「虎」,但它們根本不是老虎,與現在的老虎親緣關系比較遠。通常的分類方法把所有的劍齒貓科動物歸入貓科下面的劍齒虎亞科(Machairodontinae),而把除獵豹外的所有現存貓科動物歸入貓亞科(Felinae)。也就是說,幾乎從一開始劍齒虎家族就和其他貓科成員分道揚鑣了。

劍齒虎亞科的起源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課題,而大約出現在2000~1500萬年前、滅絕於900萬年前的擬劍齒虎是否為這個家族的最早成員也存在很大爭議。盡管通常把它們看作巨劍齒虎-美洲劍齒虎這個演化系列的更上一環,但與它們相似的一些物種都被歸入獵貓類中。實際上,科學家對它們並沒有太多了解,因為至今只發現了少量的零碎化石,代表本屬的兩個種。據推算,它們的體形與雲豹相仿,幾乎是劍齒動物中個體最小的一類,與稍晚出現的短劍劍齒虎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29 回復此發言

--------------------------------------------------------------------------------

15 回復:劍齒王朝
天之驕子——短劍劍齒虎(Machairos)

從1500萬年前的中新世開始,劍齒貓科動物終於迎來了本家族的第一位重要成員,由原小熊貓(Proailurus)演化而來的短劍劍齒虎,其拉丁文名的含義是「刀子牙」。它們曾在亞歐大陸、非洲和北美廣泛分布(其中相當一部分化石發現在岩洞中),種類繁多。短劍劍齒虎的體型與獅子、老虎差不多,肩高超過1米,有修長的四肢和較短的尾巴,但整個身體仍給人一種粗壯感。和它們的名字一樣,短劍劍齒虎的劍齒是相對短小的「彎刀牙」(scimitar-tooth),不過長度依然遠超出所有現存的貓科動物,可達10厘米以上。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它們在用餐的時候很可能是從嘴的一側進食,用側面的裂齒進行撕咬,這樣過長的劍齒就不會造成妨礙了。另外,它們的下頜並沒有刀鞘一樣的護葉,這也是真正的「劍齒虎」與獵貓科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別。據推測,它們有可能是像獅子一樣的集群捕食者,足以對付絕大部分的食草動物和其他食肉的競爭對手。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0 回復此發言

--------------------------------------------------------------------------------

16 回復:劍齒王朝
短劍劍齒虎頭骨,即便是「短劍」也不容輕視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0 回復此發言

--------------------------------------------------------------------------------

17 回復:劍齒王朝
事實上,很可能正是短劍劍齒虎的出現大大加速了獵貓科動物的最後滅亡。它們在地球上的生存延續了1300萬年,長期占據各大洲食物鏈的頂端,堪稱最成功的劍齒貓科動物。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0 回復此發言

--------------------------------------------------------------------------------

18 回復:劍齒王朝
林中精靈——後貓(Metailurus)
在亞歐大陸上,還有一類被稱為後貓的中型食肉獸幾乎與巴博劍齒虎同時出現,又同時消失。以前曾有人把它們當作獵貓科的殘存後裔,但現在一般認為它們是不折不扣的貓科動物,也是劍齒虎家族的一員。上世紀20年代由師丹斯基根據中國甘肅的化石種「大型後貓」(Metailurus major)對其最早定名,目前已在亞洲和歐洲發現了好幾個種的後貓化石,其中我國就出土了不少。後貓在許多方面與貓亞科動物並沒有太大不同,它們的體型與美洲獅相仿,身材較為細長,劍齒扁而短,不是特別發達。後貓可能和現在的豹子一樣是森林中潛伏的隱秘殺手,捕食毫無防備的各種中型食草動物;然而和大個子的短劍劍齒虎相比,它們自然是弱者。同樣出土於甘肅的一具化石顯示了後貓可能被短劍劍齒虎直接獵殺的證據,後者也許會像獅子偶爾捕殺鬣狗一樣清除自己的競爭對手。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0 回復此發言

--------------------------------------------------------------------------------

19 回復:劍齒王朝
後貓頭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1 回復此發言

--------------------------------------------------------------------------------

20 回復:劍齒王朝
從第三紀的始新世晚期到上新世,各種長有劍齒的貓科和獵貓科動物「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舊大陸和北美洲上演了一幕幕劍氣縱橫、持續長達3000多萬年的生存大戲。然而現在我們要將目光暫時轉到這一時期的南美大陸,去看看那裡一種從原始有袋類動物演化出來的奇異獵手——袋劍齒虎。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1 回復此發言

--------------------------------------------------------------------------------

21 回復:劍齒王朝
三、向巨鳥挑戰
這就是恐鶴,它們可沒有丹頂鶴那麼優雅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1 回復此發言

--------------------------------------------------------------------------------

22 回復:劍齒王朝
大草原上,成群的袋鼠跳來跳去,樹上的考拉懶洋洋地啃著桉樹葉……這就是許多人對澳洲的印象。其實,澳大利亞及其周邊島嶼並不是有袋類動物的唯一避難所。在現存的250多種有袋類動物中,中南美的負鼠佔了70多種。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有袋類在南美的演化進程與澳洲相比也毫不遜色。

自恐龍時代後期以來,南美洲一直與北方的各個大陸隔絕,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方早已被淘汰殆盡的有袋類動物也在這個相對安定、競爭不很激烈的地方繼續繁衍生息。然而這里的王者並不是哺乳動物,而是巨大的鳥類。先是高達2.5米、像食肉恐龍一樣可怕的巨型不飛鳥(Diatryma gigantea),然後是不那麼粗壯但同樣高大兇猛的恐鶴(Phorusrhacos longissimus),它們占據著當地食物鏈的頂端,而哺乳動物——各種有袋目、貧齒目、靈長目和南方有蹄類的成員,都只能作為尖利鳥喙下的犧牲品。但事實證明哺乳類不會甘於永遠被統治的命運,即便是常被人們認為「低劣」、「落後」的有袋類——沒有胎盤的哺乳動物——也不例外。

袋劍齒虎頭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2 回復此發言

--------------------------------------------------------------------------------

25 回復:劍齒王朝
中新世早期,從原始的樹棲有袋類演化出了一群地棲的、善於奔跑的食肉動物,被稱為南美袋犬(Borhyaena)。它們有龐大粗重的頭和善於壓碎食物的牙齒,有點像鬣狗的樣子,有的種類甚至長到熊一樣大。這個類群很快分化出了許多不同成員,有的類似狼和狐狸,也有一支逐漸長出了劍齒,成為奇特而可怕的捕食者,它們就是袋劍齒虎(Thylacosmilus)。袋劍齒虎最早出現在800萬年前的上新世早期,它們和當時北美洲的劍齒貓科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平行進化。

袋劍齒虎的體型不是很大,其中最大的種(Thylacosmilus atrox)身長約1.5米,體重頂多隻有110公斤多一些,相當於豹子甚至美洲豹的大小,是袋狼的4倍。雖不夠高大,但它們也擁有壯實的身體,尤其是前肢。它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無疑是頭部——兩顆長達15厘米的劍齒深深埋入上頜,幾乎與頭頂處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頜則向下伸出了巨大的護葉,其發達程度也是當年的獵貓科動物所望塵莫及的。這樣的護葉雖有利於保護突出的劍齒,但同時也增加了骨折、感染的危險,而且還造成頭部變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動的靈活性。作為有袋目的成員,它們與袋鼠一樣長有4對臼齒,而大多數哺乳動物,也就是「真獸類」一般有3對。另外,雌袋劍齒虎很可能像袋狼一樣長著向後開的育兒袋。和所有早已滅絕的生物一樣,人類對它們的顏色一無所知,有的復原認為它們像獅子一樣渾身土黃,也有的復原賦予它們袋狼的漂亮條紋或袋獾的黑底白斑。但不管怎樣,它們在活著時肯定是最令人驚嘆的動物之一。

袋劍齒虎無疑是當時南美食肉獸中的最強者,發達的劍齒和強勁的身體使它們能夠捕食當地的絕大多數食草動物,甚至包括大型的南方有蹄類和貧齒類。由於雙頜缺乏力量,它們 很可能用頸部幫助完成咬擊和進食的動作,這點使它們更增添了幾分古怪色彩。很奇怪的是,袋劍齒虎和其他南美袋犬類動物並沒有把昔日霸主恐鶴擠到滅絕的邊緣,而是兩者在數百萬年間達成了一種和諧共處的境況。相比之下,和巨型不飛鳥類似、曾在古新世的舊大陸煊赫一時的戈氏鳥在食肉的真獸類崛起之後很快便銷聲匿跡。或許正如著名古生物學家古爾德所說,哺乳類的統治地位並不是天經地義的,只是環境變化促進了它們的崛起——而在南美這樣的地方,鳥類成功地壓制了哺乳類長達數千萬年之久。作為強有力的食肉動物,袋劍齒虎與鳥類分享了統治地位,但卻始終沒能惟我獨尊。

到了200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巴拿馬地峽隆起,南北美洲被連接起來,北美的各種哺乳類——包括美洲豹和美洲劍齒虎開始氣勢洶洶地向南方挺進。由於北美洲和舊大陸一樣在數千萬年間歷盡滄桑變化和物種間的激烈競爭,久經考驗的北美動物也使得「天堂」中的南美動物看起來像是溫室中的花朵。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有袋類自然難以與這些強大的入侵者相抗衡。於是,很快地,袋劍齒虎就和眾多南美土生動物一起被扔進了生物史的垃圾堆。也許更應該令袋劍齒虎汗顏的是,它們始終沒能鬥倒的老對手恐鶴卻成功地繼續生存下來,不僅一度移民北美,而且一直堅持到了大約1.5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在這項生存實驗中,鳥類至少比這些高度特化的劍齒有袋動物更具備競爭力,恐鶴可能完成了從頂極掠食者到食腐動物或森林隱士的成功轉型。

順便補充一下,袋劍齒虎並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這頂王冠屬於澳大利亞的袋獅(Thylacoleo)。這種5萬年前才滅絕的有袋食肉獸雖沒有長出可怕的劍齒,但體型卻要略大一號且更加壯實,據估計其最大體重可達164千克!不愧為有袋類中的獅子。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3 回復此發言

--------------------------------------------------------------------------------

26 回復:劍齒王朝
袋劍齒虎的兩張復原像,大家覺得哪一個更漂亮呢?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4 回復此發言

--------------------------------------------------------------------------------

27 回復:劍齒王朝
四、人類祖先的夢魘
雖然名字里有個「巨」字,但巨劍齒虎其實是劍齒家族中的小個子,比短劍劍齒虎和下文介紹的似劍齒虎要矮小得多,身長不過1.2米,和豹差不多大。之所以稱「巨」,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頭和劍齒與身體相比顯得很大。它們也是一類很成功的劍齒動物,最早出現在大約600萬年前的早上新世,然後其領地很快從歐洲的地中海沿岸擴展到了歐亞大陸、非洲和北美的廣大地區,部分種類一直堅持到了10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在非洲,盡管它們先後遭遇比自己更強大的短劍劍齒虎、恐貓和似劍齒虎,但它們仍然在這里生存了很長時間。巨劍齒虎是個「匕首牙」,劍齒長而扁,銳利無比,但脆弱易斷。有些人因此懷疑它們不是人類祖先的天敵,因為這樣的劍齒很難與靈長類堅實的頭蓋骨硬碰硬,還不如用來割開大型食草動物的喉嚨。不過也有一些學者持反對意見,他們使用了高科技——碳同位素測量的方法,發現巨劍齒虎牙齒中所含的C13含量比大多數食肉動物要少——而古猿和古人類正是以C13含量較少的樹葉、水果為食,不像食草動物只吃C13含量較高的各種草本植物。另外,它們的體形只有獅子的一半大,由它們來占據靈長類殺手的生態位、而把食草動物留給大型猛獸似乎更為合理。當然情況也不絕對,因為現存的各種食肉動物都可以隨環境而調整自己的食譜,早已滅絕的巨劍齒虎應該也不會例外。

巨劍齒虎頭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5 回復此發言

--------------------------------------------------------------------------------

28 回復:劍齒王朝
巨劍齒虎與似劍齒虎體型比較,可見前者一點也不「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5 回復此發言

--------------------------------------------------------------------------------

29 回復:劍齒王朝
在歐亞大陸的巨劍齒虎並沒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然而它們通過白令海峽進入北美可是劍齒虎家族的一大盛事,因為在這塊大陸上它們後來演化出了本家族的驕傲,最強大也最著名的劍齒貓科動物——美洲劍齒虎(Similodon),在此先按下不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劍齒虎大戰巨虎 2006-2-14 20:35 回復此發言

--------------------------------------------------------------------------------

30 回復:劍齒王朝
恐齒殺手——恐貓(Dinofelis)

與巨劍齒虎相比,科學家相信同時同地的另一種劍齒貓科動物更有可能是沾滿人類祖先鮮血的殺手,它就是恐貓

恐貓和花豹、美洲豹一樣擅長爬樹,但似乎不夠快速敏捷。它們的捕獵方式很可能也是夜間偷襲為主,而不是靠追擊和肉搏。在南非的一些洞穴中曾發現過食肉獸吃剩

⑺ 美劇Lost劇情的英文介紹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集 搜視網tvsou.com

故事從一位職業醫生Jack視角展開一架客機墜落太平洋一個孤島上48名乘客僥幸生還得不到好醫療Jack只能用最簡陋辦法將奄奄一息人們一個個救活為生存而抗爭過程中Jack成了英雄然而即使英雄也會有不可告人秘密……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2集 搜視網tvsou.com

Jack Kate 和Charlie一起到叢林中尋找飛機駕駛艙希望能夠發現求救裝置然而等待們神秘生物又一次出現千鈞一發間Jack拾回了無線電收發器曾參加過伊拉克共和國衛隊Sayid修好了它並決定同Kate再次穿過叢林到山頂發射信號出人意料事情發生了收發器中傳來了一個法國女人求救聲音而這個求救信號已經不停播發了16年……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3集 搜視網tvsou.com

人們餘下飲用水已經不多了為了生存大家決定分組承擔不同任務Jack救活了警察卻從口中知道了Kate秘密故事以Kate為中心回憶了以前不為人知經歷每一個人都有過去而現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了……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4集 搜視網tvsou.com

海灘上人們受到了野豬襲擊人們意識到只有捕獵才能繼續維持自身生存Locke帶領Kate 和 Michael一起走進了叢林Locke秘密什麼呢?

這一集中你將看到Claire胸前佩戴著一個圖案為漢字"愛"項墜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5集 搜視網tvsou.com

Jack發現始終有一個人陰魂不散般地跟著自己而那個人不別人正自己父親然而父親肯定沒飛機上更不可能一起墜落到這個孤島Jack故事就要展開了……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6集 搜視網tvsou.com

劇中最神秘要數兩個韓國人故事了由於語言不通障礙一次次誤會險些造成了慘劇Sun 和 Jin 到底如何登上了這班飛機?們命運又將如何?與此同時人們發現了一個既能提供水源又可蔽身洞穴Jack決定帶領人們來到這里定居可Kate 選擇了留海邊……

這一集中我們注意到Jack左肩紋身上有四個漢字"鷹擊長空"(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7集 搜視網tvsou.com

像欲破繭而出飛蛾獲得自由前必須經歷痛苦掙扎Charlie 毒癮又犯了Locke 留給三次要回毒品機會charlie 能否戰勝自我呢?第三次又站了 Locke 面前……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8集 搜視網tvsou.com

Sun 為否該違背丈夫意願同別人相處猶豫不決此時Shannon 氣喘病又犯了Sawyer不肯交出用於治療噴霧葯於人們決定對採取暴力Sawyer 回憶就這樣開始了……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9集 搜視網tvsou.com

Sayid 偶然發現了求救信號來源而與此同時便深陷危險之中這個充滿玄機地方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秘密呢?這一切讓Sayid 回憶起了更為神奇經歷……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0集 搜視網tvsou.com

Claire從噩夢中驚醒一切恐懼都那麼真實巧合還早已註定當踏上本不該乘坐飛機新噩夢又開始了……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1集 搜視網tvsou.com

眾人發現Charlie和Claire不見了於決定進入叢林尋找們與此同時關於Jack許多背景再一次展開Boone和Locke發現了島上另一個秘密們有了敵人……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2集 搜視網tvsou.com

Kate 和 Sawyer 發現了湖底一個行李箱;Jack Kate 和Sawyer爭奪起行李箱因為裡面藏有 Kate 秘密;Sayid讓Shannon翻譯從法國女人那裡拿回來記錄;海水漲潮威脅到了住海邊人們安全;Rose安慰Charlie重新與人交流……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3集 搜視網tvsou.com

Locke發現Boone想要將們秘密告訴Shannon;Shannon生命受到威脅;Sun各種舉動引起了Kate好奇;Hurley受到了飢餓困擾向Jin尋求幫助;更多關於Boone故事將這一集向我們揭示……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4集 搜視網tvsou.com

神秘生物再次出現;Charlie發現了Claire日記;Walt和Michael來到小島前從來沒有住一起過媽媽又怎麼死去呢?長期兩地生活父母給Walt留下了怎樣童年回憶故事一點一點繼續……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5集 搜視網tvsou.com

Claire回來了!然而Claire記憶已經消失只記得飛機失事以前事情Ethan威脅人們交出Claire 否則就要殺光所有人……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6集 搜視網tvsou.com

Sawyer和Kate一起追蹤野豬Sawyer回憶起了自己往事並澳大利亞遇到了一個神秘人;與此同時Charlie因為自己行為陷入痛苦之中……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7集 搜視網tvsou.com

Jin和Sun回憶Michael造了一個木船結果被人付之一炬懷疑Jin干;Sun為了Jin被迫說出了自己秘密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驚訝;Boone警告Sayid不要靠近自己妹妹最後我們發現原來們並不親生兄妹……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8集 搜視網tvsou.com

Hurley決定進叢林中尋找法國女人JackSayid和Charlie只好跟隨Hurley登上飛機前人生因為一次偶然事件發生了完全改變獲得了所有美國人都夢寐以求東西然而也正它給帶來了最壞厄運……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19集 搜視網tvsou.com

Boone發現Locke受到了腿部疾患困擾;Sawyer開始產生頭痛而Jack拒絕為治療;Locke和Bonne想方設法找到打開神秘之門方法;更多關於Locke故事這一集展開……

迷失分集劇情介紹 第20集 搜視網tvsou.com

Clarie產生了產前徵兆而Jack無法幫忙;Locke神秘失蹤;Sayid送給Shannon一個神秘禮物;Claire將這一集中生下孩子……

⑻ 千萬不要去郊外!

1.危情十日 Misery

導演 : Rob Reiner
主演 : James Caan/Kathy Bates/Richard Farnsworth/FrancesSternhagen

閱讀全文

與法國ravin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